CN212673324U - 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73324U
CN212673324U CN202021080167.0U CN202021080167U CN212673324U CN 212673324 U CN212673324 U CN 212673324U CN 202021080167 U CN202021080167 U CN 202021080167U CN 212673324 U CN212673324 U CN 2126733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ring
air inlet
ne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801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秀飞
邓鹏飞
付成冲
李承鹏
张康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801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733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733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733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灶。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集成灶的静态过滤网过滤油烟效果差、结构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集成灶包括风机模块和油烟分离模块,油烟分离模块包括第一电机、油网及安装圈,安装圈与进风圈密封连接形成围设在油网外侧的导油槽,第一电机驱动油网转动,附着在油网上的油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导油槽内,实现对油脂的拦截,从而净化油烟气,降低对空气的污染,还能降低对风机模块的清洁频率,提高用户体验度;油烟分离模块直接安装进风圈上,无需单独设置安装板和导油槽,有利于简化油烟分离模块的结构,方便拆卸,使得油烟分离模块模块化,以提高油烟分离模块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灶是一种集合了抽油烟机、燃气灶、储藏柜或消毒柜等多种功能设备的集成式厨房设备,因其具有设备集中、摆放整洁、节省空间等优点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集成灶一般包括设置在灶台顶部的抽油烟模块以及位于灶台底部的风机模块,风机模块产生负压使得油烟从抽油烟模块进入集成灶内部,再从排烟通道中排出。并且,抽油烟模块设置有过滤网,油烟中的油脂附着在过滤网上,在其本身重力作用下沿过滤网下沉,经油槽进入集油盒。
油槽为单独设置在过滤网外侧的凹槽结构,其固定在过滤网或者通过支架固定在抽油烟模块的内侧壁上,如此使得抽油烟模块结构的复杂,导致抽油烟模块的拆装难度大;并且,依靠静止的过滤网过滤油烟效果差,油脂会粘附在风机模块的风机叶片上,导致风机抽吸油烟效果下降,增加风机模块的拆卸清洗频率,影响用户体验度。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集成灶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油槽需要单独设置导致抽油烟模块结构复杂、拆装难度大,静态过滤网过滤油烟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所述集成灶包括:风机模块和油烟分离模块,所述风机模块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置有进风圈;所述油烟分离模块包括第一电机、油网以及安装圈,所述安装圈与所述进风圈密封连接,且所述安装圈和所述进风圈形成导油槽,所述导油槽围设在所述油网外侧;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圈上,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网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油网转动以将油脂甩至所述导油槽内。
在上述集成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圈包括与所述油网外周面间隔相对的挡油环,所述挡油环的第一端背离所述油网弯折延伸形成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与所述进风圈密封连接。
在上述集成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油环的第二端朝向所述油网弯折延伸形成连接环,所述连接环朝向所述进风圈弯折延伸形成挡油翻边。
在上述集成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油环为锥形环,所述挡油环第一端的直径大于第二端的直径。
在上述集成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进风圈包括与所述油网外周面间隔相对的挡油部,所述挡油部的第一端背离所述油网弯折延伸形成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安装环密封连接。
在上述集成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油部的第二端朝向所述油网弯折延伸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安装圈弯折延伸形成导风部。
在上述集成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环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对的第二螺纹孔;所述油烟分离模块还包括紧固件以及位于所述安装环和所述安装部之间的密封圈,所述紧固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在上述集成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圈的底部设置有油管接头,所述油管接头连接有导油管。
在上述集成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油管为柔性管道,且所述导油管的外侧套设有弹簧。
在上述集成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成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风机模块顶部的抽油烟模块,所述抽油烟模块内安装有油烟分离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包括风机模块和油烟分离模块,风机模块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设置有进风圈。油烟分离模块包括第一电机、油网以及安装圈,安装圈与进风圈密封连接以形成导油槽,且导油槽围设在油网的外侧,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油网传动连接,第一电机驱动油网转动,附着在油网上的油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导油槽内,实现对油烟气内油脂等有害物质的拦截,从而提高油烟的分离效果,净化油烟气,防止油脂进入风机模块内造成风机模块吸油烟效果下降,进而降低对风机模块的清洁频率,提高用户体验度;同时,还能够减少有害物质向大气排放,降低对空气的污染。并且,油烟分离模块直接安装在进风圈上,无需单独设置安装板进行安装,方便油烟分离模块的安装和拆卸,使得油烟分离模块可以模块化,应用到不同类型的集成灶上,提高油烟分离模块应用的灵活性和广泛性。此外,进风圈和安装圈密封连接形成导油槽,无需单独设置导油槽,有利于进一步简化油烟分离模块的结构,进一步方便油烟分离模块的拆装。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的侧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P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向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的蜗壳风机及油烟分离模块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的油烟分离模块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油烟分离模块的导油槽和导油管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Q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油烟分离模块的油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抽油烟模块;11、过滤网;2、风机模块;21、风箱;211、后背板;212、操作孔;213、封堵盖;214、密封件;215、排烟口;22、风机;221、进风圈;2211、安装部;2212、挡油部;2213、连接部;2214、引导部;222、蜗壳;223、叶轮;224、第二电机;225、支撑架;226、进风口;3、油烟分离模块;31、第一电机;311、输出轴;32、固定架;321、固定板;322、连接臂;3221、第一支臂;3222、第二支臂;33、安装圈;331、挡油环;332、连接环;333、安装环;334、挡油翻边;34、油网;341、连接盘;3411、连接套;342、固定环;343、挡油网;3431、辐条;3432、第一辐射部;3433、第二辐射部;3434、连接部;344、扇叶;35、油管接头;36、导油管;37、弹簧;38、导油槽;4、灶台;5、炊具。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油烟分离模块是结合集成灶来描述的,但是这并不是限定的,其他具有油烟分离需求的设备均可配置本实用新型的油烟分离模块,如单独设置的吸油烟机。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油烟气,是一种气态溶胶,是食用油及食品在高温条件下,产生的氧化产物,其成分复杂。油烟气中包括醛类、酮类、链烷类、链烯类多环芳香烃等物质,还包括亚硝酸等已知突变致癌物。油烟的形态包括:固态、气态、液态三相,其粒径为0.1~0.3微米,且具有较强的粘附性、渗透性和毒性。为此,集成灶通常设置有分离油烟的过滤网以过滤、分离油烟中的油脂等物质,净化排出的油烟气,过滤的油脂通过单独设置的油槽排出。但是,单独设置的油槽使得集成灶的结构复杂,导致用户拆装清洗难度大;依靠静止的过滤网过滤油烟效果差,油烟气排放至大气中污染环境;并且,油烟气中的物质会附着在风机模块的电机和叶片上,导致风机抽吸油烟效果下降,增加风机模块的拆卸清洗频率,影响用户体验度。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灶,其包括风机模块和油烟分离模块,风机模块设置有进风口,且进风口设置有进风圈。油烟分离模块包括第一电机、油网以及安装圈,安装圈与进风圈密封连接,且安装圈和进风圈形成导油槽,导油槽围设在油网的外侧;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油网传动连接,第一电机驱动油网转动,附着在油网上的油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导油槽内,实现对油烟气内油脂等有害物质的拦截,从而提高油烟的分离效果,净化油烟气,防止油脂进入风机模块内造成风机模块吸油烟效果下降,进而降低对风机模块的清洁频率,提高用户体验度;同时,还能够减少有害物质向大气排放,降低对空气的污染。并且,油烟分离模块直接安装进风圈上,无需单独设置安装板进行安装,方便油烟分离模块的安装和拆卸,使得油烟分离模块可以模块化,应用到不同类型的集成灶上,提高油烟分离模块应用的灵活性和广泛性。此外,进风圈和安装圈密封连接形成导油槽,无需单独设置导油槽,有利于进一步简化油烟分离模块的结构,进一步方便油烟分离模块的拆装。
下面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的优选技术方案。
首先参阅图1至图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的侧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P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向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的蜗壳风机及油烟分离模块的爆炸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的油烟分离模块的爆炸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油烟分离模块的导油槽和导油管的剖视图,图8是图7中Q的放大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包括:风机模块2和油烟分离模块3,风机模块2设置有进风口226,进风口226设置有进风圈221;油烟分离模块3包括第一电机31、油网34以及安装圈33,安装圈33与进风圈221密封连接,且安装圈33和进风圈221形成导油槽38,导油槽38围设在油网34的外侧;第一电机31安装在安装圈33上,且第一电机31的输出端与油网34传动连接,第一电机31驱动油网34转动以将油脂甩至导油槽33内。
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可以包括风机模块2、灶台4、消毒柜蒸箱模块、抽油烟模块1等,其中,抽油烟模块1安装在灶台4的顶部,风机模块2和消毒柜蒸箱模块安装在灶台4的底部,且风机模块2位于消毒柜蒸箱模块的后侧。在集成灶的前面板上还设置有控制面板以控制集成灶的工作状态。在本示例中,集成灶的灶台4上可以设置有两个燃烧器,以对炊具5进行加热烹饪。当然,灶台4上设置的燃烧器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或者,燃烧器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等多个,在此不做限定。
风机模块2包括风箱21以及设置在风箱21内的风机22。继续参照图2,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气经过抽油烟模块1进入底部的风机模块2,并在风机22的作用下,从排烟口215排出。在此过程中,风机22起到抽吸油烟气的作用。可选地,参照图5,风机22可以包括蜗壳222、叶轮223以及第二电机224,叶轮223容纳在蜗壳222内,且叶轮223与第二电机224传动连接,在第二电机224的驱动下叶轮223转动产生负压而吸取油烟气,以使油烟气从排烟口215排出到室外。
在本示例中,风机22还包括支撑架225,以固定支撑第二电机224。支撑架225可以包括固定第二电机224的支撑环以及连接支撑环和蜗壳222的支撑臂,如此有利于减轻风机22的重量。
风箱21不仅起到保护内部风机22的作用,还能够限制形成烟道,避免油烟气散发至集成灶内部,污染其他结构。风箱21可以矩形箱体结构,风箱21还可以是不规则形状的箱体结构,本实用新型对风箱21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风箱21可以包括顶板、前板、后背板211以及两个侧板,其中顶板上设置有进烟口,通过进烟口与抽油烟模块1的烟道连通。前板和后背板211相对平行设置,其可以是倒锥形的不规则结构;两个侧板分别安装在前板和后背板211的两侧。风箱21为一个倒锥形结构,其内安装有风机22,如此,风箱21顶部的进烟口尺寸较大、风箱21底部的排烟出口相对收紧;再通过在风箱21的底部设置排烟通道,将油烟气集中排出,提高油烟气排出效率,避免油烟气外泄引起卫生问题。
为了方便油烟分离模块3和风机模块2的拆卸和安装,参照图3和图4,风箱21包括后背板211,后背板211上设置有操作孔212;风箱21还包括与操作孔212密封连接的封堵盖213。
后背板211上设置的操作孔212可以是圆形孔,方便操作。当然,操作孔212还可以是矩形孔、椭圆形孔等,本实用新型对操作孔212的形状不做限定。为了实现对风机模块2和油烟分离模块3的拆装操作,操作孔212的直径大于油烟分离模块3的直径,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对风机模块2和油烟分离模块3进行操作。
为了防止油烟气外泄,操作孔212处密封连接有封堵盖213,具体地,操作孔212的周边设置有密封件214,封堵盖213与后背板211通过紧固件连接,从而将密封件214压紧,实现封堵盖213对操作孔212的密封封堵,有效防止操作孔212处漏气漏油。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油烟分离模块3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参照图5和图6,油烟分离模块3包括第一电机31、油网34以及安装圈33。其中,第一电机31可以是超薄电机,以降低油烟分离模块3的重量、减小安装空间,还可以避免体积过大影响油烟气的流通。第一电机31可以通过安装架安装在风机22的蜗壳222上,或者,第一电机31通过安装架安装在安装圈33上,当然,安装架应当不影响油烟气的流通,在此对第一电机31安装方式不做限定。
油网34与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311传动连接,例如,油网34设置有连接套3411,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311延伸至连接套3411内,且输出轴311和连接套3411上分别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连接销,使得输出轴311与连接套3411连接。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311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连接套3411连接,例如,输出轴311与连接套3411通过键连接。当然,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311与油网34之间还可以设置有齿轮等连接件。
油网34为圆形结构,在第一电机31的驱动作用下高速转动,附着在油网34上的油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导油槽33内,从而净化通过油网34的油烟气,提高了油烟分离效率。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油网34在第一电机31的驱动下甩出的“油脂”当作广义理解,其可以包括有机物、灰尘等。
安装圈33为中间设置有通孔的圆环结构,其通孔的直径大于油网34的直径,方便油网34的安装和拆卸。安装圈33和第一电机31连接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电机31通过支架与安装圈33连接,或者,第一电机31通过安装板与安装圈33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31与安装圈33连接,使得油烟分离模块3可以模块化,仅需安装圈33与进风圈221连接即可实现油烟分离模块3的安装,既有利于简化结构,又方便油烟分离模块3的安装和拆卸维修。
安装圈33与进风圈221密封连接可以避免被分离的油脂从安装圈33和进风圈221之间的间隙泄漏,有利于保护风机模块2内部的清洁。安装圈33与进风圈221密封连接以形成导油槽38,收集油网34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出的油脂,无需单独设置油槽,有利于简化油烟分离模块3的结构,有利于简化油烟分离模块3的拆装。
在风机22的进风口226处设置有进风圈221,以引导油烟气的进入;且进风圈221与蜗壳222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即,进风圈221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二螺纹孔,蜗壳222上设置有与该第二螺纹孔相对应的第三螺纹孔,紧固件分别与第二螺纹孔、第三螺纹孔螺纹连接,如此实现进风圈221与蜗壳222的固定连接。
可选地,安装圈33上设置有与第二螺纹孔相对的第一螺纹孔,油烟分离模块3还包括紧固件和位于安装圈33和进风圈221之间的密封圈,紧固件分别与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如此利用进风圈221原来的第二螺纹孔即可实现安装,既可以方便油烟分离模块3的安装和拆卸,又无需改变现有风机21的结构,油烟分离模块3的安装模块化设置,可以应用到不同类型的集成灶上,提高油烟分离模块的应用的灵活性和广泛性。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灶包括风机模块2,风机模块2的进风口226设置有进风圈221,油烟分离模块3包括第一电机31、油网34以及安装圈33,安装圈33与进风圈221密封连接以形成导油槽38,第一电机31的输出端与油网34传动连接,第一电机31驱动油网34转动,附着在油网34上的油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导油槽38内,实现对油烟气内油脂等有害物质的拦截,从而提高油烟的分离效果,净化油烟气,防止油脂进入风机22内粘附在第二电机224和叶轮223的叶片上造成风机22吸油烟效果下降,进而降低对风机22的清洁频率,提高用户体验度;同时,还能够减少有害物质向大气排放,降低对空气的污染。并且,油烟分离模块3通过安装圈33与风机22的进风圈221密封连接,无需为油烟分离模块3单独设置安装结构,方便油烟分离模块3的安装和拆卸,使得油烟分离模块3可以模块化,应用到不同类型的集成灶上,提高油烟分离模块应用的灵活性和广泛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7和图8,安装圈33包括与油网34的外周面间隔相对的挡油环331,挡油环331的第一端背离油网34弯折延伸形成安装环333,安装环333与进风圈221密封连接。
其中,挡油环331与环状结构,其与油网34的外周面间隔相对,主要承接油网34甩出的油脂。挡油环331可以为圆环结构,此时,挡油环331与油网34的外周面平行。或者,继续参照图8,挡油环331为锥形环,挡油环331第一端的直径大于第二端的直径,即,挡油环331的第一端远离油网34,挡油环331的第二端靠近油网34。挡油环331设置为锥形环有利于油脂向导油槽38的低处积聚,方便油脂的排出。本实用新型对挡油环331的锥度不做限定。
挡油环331的第一端,即,挡油环331的大直径端背离油网34弯折延伸形成安装环333,安装环333与油网34的端面平行,安装环333用于与进风圈221密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圈33包括挡油环331和安装环333,其中,挡油环331用于承接油网34甩出的油脂,安装环333用于与进风圈221密封连接,并且安装环333和进风圈221还能够抵挡油脂沿油网34的轴向飞溅。
进一步地,挡油环331的第二端朝向油网34弯折延伸形成连接环332,连接环332与油网34的端面平行,且连接环332和安装环333分别位于挡油环331的两侧,连接环332用于抵挡沿油网34轴向飞溅的油滴。
连接环332朝向进风圈221弯折延伸形成挡油翻边334。并且,参照图8,在导油槽38的最顶端,挡油翻边334位于挡油环331小直径端,挡油翻边334能够承接挡油环331滴落的油脂,防止挡油环331上的油脂重新滴落到油网34上。
可选地,挡油环331、连接环332、挡油翻边334以及安装环333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既方便加工,又有利于简化油烟分离模块3的结构。
为了更好地收集油网34甩出的油脂,避免油脂飞溅污染风机模块2内部,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进风圈221包括与油网34外周面间隔相对的挡油部2212,挡油部2212的第一端背离油网34弯折延伸形成安装部2211,安装部2211与安装环333密封连接。
继续参照图8和图9,挡油部2212为环状结构,其与挡油环333相对油网34对称。挡油部2212可以为圆环结构,此时,挡油部2212与油网34的外周面平行。或者,挡油部2212为锥形环结构,其第一端的直径大于第二端的直径,即,挡油部2212的第一端远离油网34,挡油部2212的第二端靠近油网34。挡油部2212设置有锥形结构,利于油脂向导油槽38的低处积聚,方便油脂的排出。本实用新型对挡油部2212的锥度不做限定。
挡油部2212的第一端,即,挡油部2212的大直径端背离油网弯折延伸形成安装部2211,安装部2211为圆环结构,其与安装环333相对平行,安装部2211与安装环333密封连接。
在某些示例中,安装环333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安装部2211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相对的第二螺纹孔;油烟分离模块3还包括紧固件以及位于安装环333和安装部2211之间的密封圈,紧固件分别与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如此以实现安装圈33与进风圈221的密封连接。当然,为了保证连接的稳定性,第一螺纹孔设置有多个,例如,三个、四个、六个等,多个第一螺纹孔沿安装环333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第二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分别与第一螺纹孔一一相对。
本实施例中,进风圈221包括挡油部2212和安装部2211,安装部2211与安装环333密封连接,如此使得安装圈33、安装部2211以及挡油部2212形成类U型导油槽38,如此能够有效承接油网34甩出的油脂,使油脂积聚在导油槽38内,避免油脂飞溅到风机模块2内部影响风机模块2的油烟抽吸效果。
进一步地,挡油部2212的第二端朝向油网34弯折延伸形成连接部2213,连接部2213与连接环332相平行,连接部2213和安装部2211分别位于挡油部2212的两侧,连接部2213用于抵挡油网34轴向飞溅的油滴。连接部2213背离安装圈33弯折延伸形成导风部2214,以引导油烟进入风机22内部。
如此,安装圈33和进风圈221形成一侧开口的半包围结构,且该开口朝向油网34,使得油网34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出的油脂可以被导油槽38和进风圈221挡住,有效避免油脂飞溅,既可以有效聚集油脂,还可以保证风机模块2内部清洁。
进一步地,为了将导油槽38内的油脂导出,参照图5至图7,本实用新型在导油槽38的最低部设置有油管接头35,油网接头35连接有导油管36。具体地,在安装圈33的最底部开设有导油口,导游口的外侧接有油管接头35,其中,油管接头35可以是现有的管道接头,在此不做限定。油管接头35与导油管36连接,使得导油槽38内的油脂可以经过油管接头35、导油管36排出。导油管36可以连通有集油盒,以暂存油脂。本实用新型对集油盒的安装位置以及导油管36的走向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风机模块2内的具体结构进行设置。
为了方便导油管36弯折走向,导油管36通常为柔性管道,例如,塑料软管,而为了防止导油管36变形严重,导致油脂堵塞,导油管36的外侧套设有弹簧37。弹簧37可以是圆柱钢弹簧,其套设在导油管36的外侧,且弹簧37与导油管36过盈连接,即,导油管36被限制在弹簧37内。
为了实现第一电机31的安装,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第一电机31的安装,参照图6,油烟分离模块3还包括固定架32,固定架32与安装圈33连接。
固定架32既可以安装第一电机31,又不会影响油烟气的流通,其结构可以有多种。示例性的,油烟分离模块3还包括固定架32,固定架32包括固定板321以及连接臂322,连接臂322分别与固定板321、安装环333连接,固定板321与第一电机31的外壳体固定连接。
第一电机31的壳体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固定板321上,且固定板321上设置有轴过孔,以使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311穿过轴过孔与油网34传动连接。连接臂322可以与固定板321焊接,以提高固定架32的结构强度;连接臂322与安装环333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方便第一电机31和固定架32的拆卸维修。为了进一步提高固定架32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连接臂322可以设置多个,且多个连接臂322沿圆形的固定板321的周向间隔设置。
示例性地,固定架32包括固定环和连接臂322,固定环位于所有连接臂322的内侧,且固定环的与连接臂322连接,如此可以减轻固定架32的重量,进而降低油烟分离模块3的重量。
第一电机31沿油网34的轴向方向具有一定的厚度,固定架32的固定板321与安装环333之间具有间隔。具体参照图7,连接臂322为倾斜支臂,其两端分别与固定板321、安转环33连接,倾斜的连接臂322、安装环333以及第一电机31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有利于提高第一电机31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油烟分离模块3通过设置固定架32安装第一电机31,使得第一电机31稳定可靠的安装在安装圈33上,进而使得第一电机31稳定的驱动油网34高速转动而分离油烟。并且,油烟气可以通过连接臂322之间的间隔通过,不会影响油烟气的流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照图2和图3,连接臂322包括与油网的端面间隔相对的第一支臂3221,第一支臂3221的一端与固定板31连接,第一支臂3221的另一端朝向油网34弯折延伸形成第二支臂3222,第二支臂3222与安装环333连接;固定板321、第一支臂3221以及第二支臂3222形成安装第一电机31的安装空间。
在本实现方式中,连接臂322包括第一支臂3221和第二支臂3222,其中,第一支臂3221与油网34的端面间隔相对,第一支臂3221的一端与固定板321连接,其第二端朝向油网34倾斜,且第一支臂322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臂3222连接,第二支臂3222与安装环333连接。
如此,固定架32背离风机22凸出形成安装空间,第一电机31安装在固定架32风机22之间,如此有利于保护第一电机31和油网34,还可以方便操作人员通过连接臂322对油烟分离模块3进行拆卸和安装。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参照图9,其中,图9是本实用新型油烟分离模块的油网的结构示意图。油网34包括连接盘341、固定环342以及挡油网343,连接盘341与第一电机3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固定环342套设在连接盘341的外侧,且固定环342和连接盘341之间形成容纳挡油网343的容纳空间,挡油网343分别与固定环342、连接盘341连接;导油槽33套设在连接环341的外侧。
其中,连接盘341为圆盘结构,其中间设置有连接套3411,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311延伸至连接套3411内,且输出轴311和连接套3411上分别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连接销,使得输出轴311与连接套3411连接。
为了使得挡油网343安装稳定,提高挡油网343的结构强度,在连接盘341的外侧设置有固定环342,固定环342为圆环结构,其与圆盘结构的连接盘341同轴。固定环342与连接盘341之间形成安装挡油网343的容纳空间,既有利于保护挡油网343,还能够提高挡油网343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挡油网343的内侧可以与连接盘341焊接、卡接等,挡油网343的外侧可以与固定环342焊接、卡接等,在此对挡油网343与连接盘341、固定环342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油网34通过连接盘341与电机31传动连接,通过连接盘341和固定环342安装挡油网343,使得油网34的结构稳定,能够在第一电机31的驱动下稳定高速的转动,以将其挡油网343上附着的油脂甩到导油槽33内,以分离油烟气中油脂,净化排出的油烟气。
挡油网343的间隙相对较小,不利于油烟气通过,为此,油烟分离模块3还可以包括贯流风扇,贯流风扇与第一电机31传动连接,在电机31的驱动下可以降低挡油网343的风阻,加速油烟气通过油网34。
为了简化油烟分离模块3的结构,贯流风扇可以与油网34一体成型。具体的,油网34还包括扇叶344,且扇叶344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盘341、固定环342固定连接。其中,扇叶344可以安装在挡油网343的前侧;扇叶344也可以安装在挡油网343的后侧,如此可以避免扇叶344上粘附油脂;或者,扇叶344还可以安装在挡油网343内,如此可以降低油网34的体积。扇叶344可以沿固定环342的径向延伸,或者,扇叶344还可以为弧形叶片,还或者,扇叶344为不规则形状的叶片,本实用新型对扇叶344的形状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通过在连接盘341和固定环342之间设置扇叶344,且扇叶344能够在第一电机31的驱动下转动,从而在油网34处产生微负压,加速油烟气通过油网34。
为了进一步提高油烟气通过油网34的速率,在某些示例中,扇叶344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扇叶344沿固定环342的周向间隔设置。扇叶344可以设置两个、三个、四个等,本实用新型对扇叶344的数量不做限定。为了保证油网34转动均衡不歪斜,多个扇叶344沿固定环342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挡油网343可以是网格结构,即,挡油网343包括多个依次套设的圆圈以及多个沿圆圈径向延伸的辐射条,多个辐射条沿圆圈的周向间隔设置,如此以形成网格结构。如此使得挡油网343的结构稳定。
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9,挡油网343包括若干沿固定环342径向延伸的辐条3431,若干辐条3431沿固定环342的周向间隔设置;辐条3431分别与固定环342、连接盘341连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挡油网343包括若干沿固定环342的周向间隔设置辐条3431,辐条3431固定环342的径向延伸,如此使得辐条3431上附着的油脂可以顺着辐条3431延伸的方向甩到导油槽33内,径向延伸的辐条3431为油脂的甩出提供引导路径,如此可以限制油脂甩出的方向,使得油脂集中甩出到导油槽33内,避免油脂在离心力作用下四处飞溅。
挡油网343的间隙,即,相邻两根辐条3431之间的间隙,不宜过小,避免挡油网343的风阻过而大影响油烟气的流通;相邻两根辐条3431之间的间隙不易过大,避免油烟气不能充分被分离。本实用新型对辐条3431的数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以及实验模拟等设置辐条3431的数量,即,挡油网343的间隙。
继续参照图9,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辐条3431包括均沿固定环342径向延伸的第一辐射部3432、第二辐射部3433以及沿固定环342的轴向延伸的连接部3434,第一辐射部3432和第二辐射部3433分别位于固定环342的两侧;第一辐射部3432的第一端和第二辐射部3433的第一端分别与连接部3434的两端连接,第一辐射部3432的第二端和第二辐射部3433的第二端均与连接盘341连接,连接部3434与固定环342的外侧面抵接。
辐条3431包括第一辐射部3432、第二辐射部3433以及连接第一辐射部3432和第二辐射部3433的连接部3434,第一辐射部3432和第二辐射部3433分别沿固定环342径向延伸,连接部3434沿固定环342的轴向延伸,第一辐射部3432和第二辐射部3433分别位于固定环342的两侧,如此使得第一辐射部3432、第二辐射部3433以及连接部3434形成类U型结构,如此辐条3431套设在固定环342外侧,且第一辐射部3432的第二端和第二辐射部3433的第二端均与连接盘341连接,连接部3434与固定环342的外侧面抵接。
本实施例中辐条3431包括间隔相对的第一辐射部3432和第二辐射部3433,如此使得油网34具有两层辐射网,进一步提高油烟气的分离效果。并且,连接部3434直接与安装环342的外侧面抵接,如此使得挡油网343的结构简单、方便加工。
继续参照图9,扇叶344位于第一辐射部3432和第二辐射部3433之间,使得扇叶344处于辐条3431内部,即有利于保护扇叶,又不会影响辐条3431的安装,还使得油网34结构紧凑、体积小。
可选地,第一辐射部3432和第二辐射部3433在固定环342端面上的投影重合,如此使得相邻辐条3431之间的间隙较大,风阻较小。可选地,第一辐射部3432和第二辐射部3433在固定环342端面的投影不重合,如何使得相邻辐条3431之间的间隙较小,能够提高拦截油烟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集成灶还包括安装在风机模块2顶部的抽油烟模块1,抽油烟模块1内安装有油烟分离器。
抽油烟模块1包括壳体,其前侧设置有油烟气的入口,其底部设置有油烟气的出口,该出口与风机模块2的进烟口连通。抽油烟模块1在其入口和出口之间形成有烟道,油烟分离器安装在该烟道内,对油烟气进行过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油烟分离器可以包括过滤网11以及安装过滤网11的支架,以对油烟气进行初步过滤。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油烟分离器的结构可以与油烟分离模块3的结构相同,即,在抽油烟模块1的烟道内还安装一油烟分离模块3,使得油烟气可以经过两次分离,提高油烟气中油脂的拦截效率,进一步净化排出室外的油烟气。
在该实施例中,油烟分离模块3通过安装板安装在烟道中,安装板与烟道的侧壁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安装板与烟道的侧壁卡接,连接方式简单,有利于提高油烟分离模块3的装配效率;再例如,安装板与烟道的侧壁通过紧固件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烟道内部结构固定安装板,在此不做限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包括风机模块2和油烟分离模块3,风机模块2设置有进风口226,进风口226设置有进风圈221。油烟分离模块3包括第一电机31、油网34以及安装圈33,安装圈33与进风圈221密封连接以形成导油槽38,且导油槽38围设在油网34的外侧,第一电机31的输出端与油网34传动连接,第一电机31驱动油网34转动,附着在油网34上的油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导油槽38内,实现对油烟气内油脂等有害物质的拦截,从而提高油烟的分离效果,净化油烟气,防止油脂进入风机模块2内造成风机模块2吸油烟效果下降,进而降低对风机模块2的清洁频率,提高用户体验度;同时,还能够减少有害物质向大气排放,降低对空气的污染。并且,油烟分离模块3直接安装在进风圈221上,无需单独设置安装板进行安装,方便油烟分离模块3的安装和拆卸,使得油烟分离模块3可以模块化,应用到不同类型的集成灶上,提高油烟分离模块应用的灵活性和广泛性。此外,进风圈221和安装圈33密封连接形成导油槽38,无需单独设置导油槽38,有利于进一步简化油烟分离模块3的结构,进一步方便油烟分离模块3的拆装。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模块和油烟分离模块,所述风机模块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置有进风圈;
所述油烟分离模块包括第一电机、油网以及安装圈,所述安装圈与所述进风圈密封连接,且所述安装圈和所述进风圈形成导油槽,所述导油槽围设在所述油网外侧;
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圈上,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网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油网转动以将油脂甩至所述导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圈包括与所述油网外周面间隔相对的挡油环,所述挡油环的第一端背离所述油网弯折延伸形成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与所述进风圈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环的第二端朝向所述油网弯折延伸形成连接环,所述连接环朝向所述进风圈弯折延伸形成挡油翻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环为锥形环,所述挡油环第一端的直径大于第二端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圈包括与所述油网外周面间隔相对的挡油部,所述挡油部的第一端背离所述油网弯折延伸形成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安装环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部的第二端朝向所述油网弯折延伸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安装圈弯折延伸形成导风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对的第二螺纹孔;
所述油烟分离模块还包括紧固件以及位于所述安装环和所述安装部之间的密封圈,所述紧固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圈的底部设置有油管接头,所述油管接头连接有导油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管为柔性管道,且所述导油管的外侧套设有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风机模块顶部的抽油烟模块,所述抽油烟模块内安装有油烟分离器。
CN202021080167.0U 2020-06-11 2020-06-11 集成灶 Active CN2126733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80167.0U CN212673324U (zh) 2020-06-11 2020-06-11 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80167.0U CN212673324U (zh) 2020-06-11 2020-06-11 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73324U true CN212673324U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23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80167.0U Active CN212673324U (zh) 2020-06-11 2020-06-11 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733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19175U (zh) 管道离心式排油烟风机
WO2021197255A1 (zh) 一种旋转射流吹吸式涡旋吸油烟机
CN201582898U (zh) 家庭厨房用动态拦截回收净化油烟机
CN110500629B (zh) 旋转滤网、滤网组件及吸油烟机
CN209877042U (zh) 一种集成灶的风道结构和集成灶
CN212673324U (zh) 集成灶
CN212901650U (zh) 集成灶
CN212204658U (zh) 一种旋转射流吹吸式涡旋吸油烟机
CN212673326U (zh) 油烟分离机构及集成灶
CN212673325U (zh) 集成灶
CN210485815U (zh) 一种抽油烟机
CN213298408U (zh) 一种自洁风机和油烟机
CN202253853U (zh) 自净式环保型除油烟机
CN109185941A (zh) 轴向抽排与油烟分离一体式吸油烟机
CN109805837B (zh) 一种集尘装置及吸尘器
CN213656864U (zh) 集成灶
CN110887094B (zh) 油烟净化装置
CN210832133U (zh) 一种油污废气智能净化设备
CN209781256U (zh) 一种工业锅炉用多功能助燃风机
CN214700880U (zh) 抽油烟机
CN206582929U (zh) 一种涡轮动力‑静电复合式油烟净化装置
CN216691604U (zh) 油烟机风机、油烟机及集成灶
CN213119225U (zh) 集成灶
CN210601789U (zh) 吸油烟机及滤油装置
CN217178664U (zh) 一种防漏油的油烟分离器及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