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63560U - 原料混合设备及树脂合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原料混合设备及树脂合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63560U
CN212663560U CN202021231266.4U CN202021231266U CN212663560U CN 212663560 U CN212663560 U CN 212663560U CN 202021231266 U CN202021231266 U CN 202021231266U CN 212663560 U CN212663560 U CN 212663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ing
tank
raw material
pipelin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312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仲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enbao Composite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enbao Composit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enbao Composite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enbao Composit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312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63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63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63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原料混合设备及树脂合成装置,其中,所述原料混合设备包括:混合罐;混合管道,所述混合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混合罐连通,所述混合管道的另一端与反应釜连通;第三抽料泵,所述第三抽料泵设于所述混合管道;第一原料罐,所述第一原料罐通过第一管道连通至所述混合罐;第一抽料泵,所述第一抽料泵设于所述第一管道;第二原料罐,所述第二原料罐通过第二管道连通至所述混合罐;和第二抽料泵,所述第二抽料泵设于所述第二管道。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提供一种避免助剂在添加过程中失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反应釜开盖以及降低环保风险的原料混合设备。

Description

原料混合设备及树脂合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料混合设备及应用该原料混合设备的树脂合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为改善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或者为赋予产品某种特有的应用性能所添加的辅助化学品为助剂,在不饱和树脂的生产过程中也需要添加助剂以改善产品。
现有技术中,助剂的添加为人工开盖,通过反应釜口加入。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添加过程容易导致助剂粘在反应釜内壁,引起助剂失效,添加后需要长时间的搅拌才能够混合均匀,且通过开盖的方式,容易造成有害气体或者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泄漏带来环保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原料混合设备,旨在提供一种避免助剂在添加过程中失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反应釜开盖以及降低环保风险的原料混合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原料混合设备,用于反应前原料的混合,所述原料混合设备包括:
混合罐;
混合管道,所述混合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混合罐连通,所述混合管道的另一端与反应釜连通;
第三抽料泵,所述第三抽料泵设于所述混合管道;
第一原料罐,所述第一原料罐通过第一管道连通至所述混合罐;
第一抽料泵,所述第一抽料泵设于所述第一管道;
第二原料罐,所述第二原料罐通过第二管道连通至所述混合罐;和
第二抽料泵,所述第二抽料泵设于所述第二管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原料混合设备还包括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计设于所述第一管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原料混合设备还包括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二流量计设于所述第二管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罐包括:
罐体;
搅拌棒,所述搅拌棒设于所述罐体;和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罐体,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搅拌棒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罐体具有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和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和所述第二进料口设于所述罐体的顶部,所述第三出料口设于所述罐体的下部,所述第一管道通过所述第一进料口与所述罐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通过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罐体连通,所述混合管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出料口与所述混合罐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原料罐具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设于所述第一原料罐的底部,所述第一管道通过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一原料罐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原料罐具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设于所述第二原料罐的底部,所述第二管道通过所述第二出料口与所述第二原料罐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原料混合设备还包括比例阀,所述比例阀设于所述第二管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管道包括直线管道段和螺旋管道段,所述螺旋管道段位于连通反应釜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树脂合成装置,用于合成树脂,所述树脂合成装置包括:
反应釜;和
如上述所述的原料混合设备,所述原料混合设备通过所述混合管道与所述反应釜连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包括混合罐、混合管道、设于混合管道的第三抽料泵、第一原料罐、连通第一原料罐和混合罐的第一管道、设于第一管道的第一抽料泵、第二原料罐、连通第二原料罐和混合罐的第二管道以及设于第二管道的第二抽料泵,第一原料罐和第二原料罐装有用于反应的原料,分别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输送至混合罐,实现混合,再通过混合管道输送至反应釜内部进行反应。由于采用了混合罐提前将原料进行混合均匀的技术手段,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添加过程容易导致助剂粘在反应釜内壁,引起助剂失效,添加后需要长时间的搅拌才能够混合均匀,且通过开盖的方式,容易造成有害气体或者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泄漏带来环保风险等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避免助剂在添加过程中失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反应釜开盖以及降低环保风险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料混合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树脂合成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树脂合成装置100;原料混合设备10;混合罐11;罐体111;搅拌棒112;驱动电机113;混合管道12;直线管道段121;螺旋管道段122;第三抽料泵13;第一原料罐14;第一管道15;第一抽料泵151;第一流量计152;;第二原料罐16;第二管道17;第二抽料泵171;第二流量计172;比例阀173。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原料混合设备10,用于反应前原料的混合。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原料混合设备10包括混合罐11、混合管道12、第三抽料泵13、第一原料罐14、第一抽料泵151、第二原料罐16和第二抽料泵171,其中,混合管道12的一端与混合罐11连通,混合管道12的另一端与反应釜20连通;第三抽料泵13设于混合管道12;第一原料罐14通过第一管道15连通至混合罐11;第一抽料泵151设于第一管道15;第二原料罐16通过第二管道17连通至混合罐11;第二抽料泵171设于第二管道17。
可以理解地,第一抽料泵151用于将第一原料罐14中的原料通过第一管道15输送至混合罐11,第二抽料泵171用于将第二原料罐16中的原料通过第二管道17输送至混合罐11,第三抽料泵13用于将混合罐11中的原料混合物通过混合管道12输送至反应釜2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通过将原料提前混合均匀,再将混合好的原料输送至反应釜20中进行反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包括混合罐11、混合管道12、设于混合管道12的第三抽料泵13、第一原料罐14、连通第一原料罐14和混合罐11的第一管道15、设于第一管道15的第一抽料泵151、第二原料罐16、连通第二原料罐16和混合罐11的第二管道17以及设于第二管道17的第二抽料泵171,第一原料罐14和第二原料罐16装有用于反应的原料,分别通过第一管道15和第二管道17输送至混合罐11,实现混合,再通过混合管道12输送至反应釜20内部进行反应。由于采用了混合罐11提前将原料进行混合均匀的技术手段,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添加过程容易导致助剂粘在反应釜20内壁,引起助剂失效,添加后需要长时间的搅拌才能够混合均匀,且通过开盖的方式,容易造成有害气体或者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泄漏带来环保风险等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避免助剂在添加过程中失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反应釜20开盖以及降低环保风险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原料混合设备10还包括第一流量计152,第一流量计152设于第一管道15。第一流量计152用于计量通过第一管道15的原料的流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原料混合设备10还包括第二流量计172,第二流量计172设于第二管道17。第二流量计172用于计量通过第二管道17的原料的流量。
通过对第一管道15和第二管道17流经的原料的流量进行统计,方便对所添加的原料质量进行控制,使原料的添加比例符合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混合罐11包括罐体111、搅拌棒112和驱动电机113,搅拌棒112设于罐体111;驱动电机113设于罐体111,驱动电机113与搅拌棒112连接。搅拌棒112在驱动电机113的带动下对来自第一原料罐14和第二原料罐16的原料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罐体111具有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和第三出料口,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设于罐体111的顶部,第三出料口设于罐体111的下部,第一管道15通过第一进料口与罐体111连通,第二管道17通过第二进料口与罐体111连通,混合管道12的一端通过第三出料口与混合罐11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原料罐14具有第一出料口,第一出料口设于第一原料罐14的底部,第一管道15通过第一出料口与第一原料罐14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二原料罐16具有第二出料口,第二出料口设于第二原料罐16的底部,第二管道17通过第二出料口与第二原料罐16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原料混合设备10还包括比例阀173,比例阀173设于第二管道17。比例阀173用于调节流经第二管道17的原料的流量,使在相同的时间内,进入混合管的两种原料符合比例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混合管道12包括直线管道段121和螺旋管道段122,螺旋管道段122位于连通反应釜20的一端。增加螺旋管道段122有助力提高搅拌效率和混合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树脂合成装置100,用于合成树脂,请参照图2所示,该树脂合成装置100包括反应釜20和原料混合设备10,原料混合设备10通过混合管道12与反应釜20连通。该原料混合设备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树脂合成装置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原料罐14的原料为二元醇和液体酸酐,第二原料罐16的原料为助剂,开启第一抽料泵151、第一流量计152、第二抽料泵171和第二流量计172,将第一原料罐14和第二原料罐16的原料输送至混合罐11,按照配方比例的要求使用比例阀173来控制流经第二管道17的原料流量,开启驱动电机113,驱动搅拌棒112对混合原料进行充分混合,开启第三抽料泵13,将混合罐11中的混合原料通过混合管道12输送至反应釜20中,混合原料经过螺旋管道以增加搅拌效率,使得投料结束后,反应釜20可以直接升温反应,减少搅拌带入空气。反应釜20以每小时升高10~15℃的幅度增加,至反应釜20釜温达到200~210℃,高温反应3至5小时,通过取样的方式测试树脂酸值和粘度,开启真空泵对反应釜20进行抽真空,待反应釜20树脂检测合格后,进入下一步稀释和包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原料混合设备,用于反应前原料的混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混合设备包括:
混合罐;
混合管道,所述混合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混合罐连通,所述混合管道的另一端与反应釜连通;
第三抽料泵,所述第三抽料泵设于所述混合管道;
第一原料罐,所述第一原料罐通过第一管道连通至所述混合罐;
第一抽料泵,所述第一抽料泵设于所述第一管道;
第二原料罐,所述第二原料罐通过第二管道连通至所述混合罐;和
第二抽料泵,所述第二抽料泵设于所述第二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料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混合设备还包括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计设于所述第一管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料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混合设备还包括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二流量计设于所述第二管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料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罐包括:
罐体;
搅拌棒,所述搅拌棒设于所述罐体;和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罐体,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搅拌棒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原料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具有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和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和所述第二进料口设于所述罐体的顶部,所述第三出料口设于所述罐体的下部,所述第一管道通过所述第一进料口与所述罐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通过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罐体连通,所述混合管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出料口与所述混合罐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料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原料罐具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设于所述第一原料罐的底部,所述第一管道通过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一原料罐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料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原料罐具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设于所述第二原料罐的底部,所述第二管道通过所述第二出料口与所述第二原料罐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料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混合设备还包括比例阀,所述比例阀设于所述第二管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料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道包括直线管道段和螺旋管道段,所述螺旋管道段位于连通反应釜的一端。
10.一种树脂合成装置,用于合成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合成装置包括:
反应釜;和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原料混合设备,所述原料混合设备通过所述混合管道与所述反应釜连通。
CN202021231266.4U 2020-06-29 2020-06-29 原料混合设备及树脂合成装置 Active CN212663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31266.4U CN212663560U (zh) 2020-06-29 2020-06-29 原料混合设备及树脂合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31266.4U CN212663560U (zh) 2020-06-29 2020-06-29 原料混合设备及树脂合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63560U true CN212663560U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18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31266.4U Active CN212663560U (zh) 2020-06-29 2020-06-29 原料混合设备及树脂合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635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5555A (zh) * 2021-09-30 2021-12-03 深圳市燃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相混合制备碳载铂纳米催化剂的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5555A (zh) * 2021-09-30 2021-12-03 深圳市燃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相混合制备碳载铂纳米催化剂的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63560U (zh) 原料混合设备及树脂合成装置
CN108822004A (zh) 连续生产安赛蜜中间体的管式反应合成方法和装置
CN106334469A (zh) 静态管道三相混合器及其应用
CN207357077U (zh) 废水处理用干粉加药装置
CN208244696U (zh) 一种食用香精搅拌装置
CN209188671U (zh) 一种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
CN206355974U (zh) 一种具有加液缓冲结构的反应釜
CN205815691U (zh) 一种连续化三相混合反应装置
CN206549629U (zh) 一种化工反应釜
CN214937247U (zh) 一种可控制投剂量的原油破乳剂投加装置
CN211133894U (zh) 一种制备高纯氟化锂的装置
CN209109140U (zh) 一种改进的淀粉胶制备设备
CN206508978U (zh) 一种用于制备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反应釜
CN108579649A (zh) 抽入搅拌混合式反应装置
CN207562886U (zh) 一种中和釜
CN216778601U (zh) 光伏封装胶膜原料混料机水域温控系统
CN208694956U (zh) 一种用于生产氯磺酰异氰酸酯的气气管式反应器
CN201439053U (zh) 环氧脂肪酸甲酯合成加料装置
CN217568384U (zh) 一种肥药一体化精准配比装置
CN220238404U (zh) 偶联剂生产设备
CN208288013U (zh) 一种自动上料合成釜
CN213314528U (zh) 一种婴幼儿辅食加工用上料装置
CN214635560U (zh) 一种工业用加碱系统
CN214634223U (zh) 一种用于消除聚羧酸减水剂复配过程中产生的气泡的装置
CN209612961U (zh) 一种三氟甲磺酸水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