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54495U - 一种用于海洋观测的可迁移式浮标基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海洋观测的可迁移式浮标基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54495U
CN212654495U CN202020865082.7U CN202020865082U CN212654495U CN 212654495 U CN212654495 U CN 212654495U CN 202020865082 U CN202020865082 U CN 202020865082U CN 212654495 U CN212654495 U CN 212654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oy
base
top surface
shell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650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米鑫凯
刘炜翔
孙娇娇
刘玉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ic Qingdao Marine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ic Qingdao Marine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ic Qingdao Marine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ic Qingdao Marine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650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54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54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54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测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海洋观测的可迁移式浮标基座,包括浮标壳体及其下方连接有水泥沉块,浮标壳体内层板上还放置有两个抽风机,且两个抽风机的正负极连接相反,两个抽风机之间连接有Y型管,Y型管的底端连接有呈鼓状的气囊,浮标壳体的底端固定有防护管,防护管的底端连接有防护网,防护网罩设于气囊的外部。本实用新型通过浮标壳体内的抽风机对气囊进行吹气使其气膨胀,通过海水对其产生的浮力而抵消水泥沉块的重力,海洋观测人员便可自驾小船对浮标壳体进行牵拉迁移到新位置处,此结构无需花费财力和大量时间去准备对浮标的迁移。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海洋观测的可迁移式浮标基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测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海洋观测的可迁移式浮标基座。
背景技术
浮标基座是指浮于水面的一种航标,用以标示航道范围、指示浅滩、碍航物或表示专门用途的水面助航标志。浮标上案装有灯具、卫星天线、风速仪、GP定位器和海洋调查仪器,从而有助于船只在通航水域航行。由于浮标是通过锚链锚定在水泥沉块上,水泥沉块沉于海底十分的重,才能稳定浮标,要想改变当前浮标的位置,得通过带起重机的大型船只进行起吊移动,其费事费财力,不便于海洋观测人员自行快速迁移浮标基座。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海洋观测的可迁移式浮标基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海洋观测的可迁移式浮标基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海洋观测的可迁移式浮标基座,包括浮标壳体及其顶面中心焊接的桅杆,所述桅杆的底座上安装有若干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有蓄电池,所述浮标壳体的下方连接有水泥沉块,所述蓄电池位于所述浮标壳体内层板上,且内层板上还放置有两个抽风机,两个所述抽风机通过导线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且两个所述抽风机的正负极连接相反,两个所述抽风机之间连接有Y型管,所述Y型管的底端连接有呈鼓状的气囊,所述气囊的中心轴设有通腔,所述气囊的顶面一侧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进出气嘴,所述进出气嘴与所述Y型管的底端紧密套接配合,所述水泥沉块的顶面中心浇筑成型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上方挂接有锚链,所述锚链穿过所述通腔并与所述浮标壳体的内层板连接,所述浮标壳体的底端固定有防护管,所述防护管套设于所述锚链和所述Y型管竖直段外部,所述防护管的底端连接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罩设于所述气囊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桅杆的底座顶面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浮标壳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浮标壳体的顶面一侧开设有入口,所述入口的内侧螺纹连接有密封盖。
优选的,所述通腔的内部套设并粘接有圆环套。
优选的,所述防护管的顶端外侧焊接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与所述浮标壳体的底端口焊接。
优选的,所述防护网展开后呈半球壳体且顶面中心焊接有套环,所述套环与所述防护管套设并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用于海洋观测的可迁移式浮标基座,通过在浮标壳体内放置了能抽气和吹气的抽风机,并对锚链中间段的气囊进行抽放气,当气囊被吹气膨胀后,通过海水对其产生的浮力而抵消水泥沉块的重力,海洋观测人员便可自驾小船对浮标壳体进行牵拉迁移到新位置处,再放出气囊中的气体,使水泥沉块沉到海底即可,此结构无需花费财力和大量时间去准备对浮标的迁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浮标壳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浮标壳体上半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浮标壳体内部结构和气囊装配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的意义为:
1、浮标壳体;10、桅杆;11、排气孔;12、入口;13、密封盖;2、太阳能电池板;20、蓄电池;3、水泥沉块;30、固定环;31、锚链;4、抽风机;40、Y型管;5、气囊;50、通腔;51、圆环套;52、进出气嘴;6、防护管;60、密封块;61、防护网;62、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中心线”、“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深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海洋观测的可迁移式浮标基座,包括浮标壳体1及其顶面中心焊接的桅杆10,桅杆10上安装有接收信号的卫星天线(接收和传递信号)、风速仪(测风速)、灯和GPS定位器(定位浮标位置)。桅杆10的底座上安装有若干太阳能电池板2,太阳能电池板2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有蓄电池20,太阳能电池板2和蓄电池20为现有的常规技术,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赘述。太阳能电池板2用于接收光照将其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20中备用。浮标壳体1的下方连接有水泥沉块3,通过其自重沉到海底,用于拉着浮标壳体1不随海浪移动。蓄电池20位于浮标壳体1内层板上,且内层板上还放置有两个抽风机4,抽风机4为现有的常规技术,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赘述。两个抽风机4通过导线与蓄电池20电性连接,且两个抽风机4的正负极连接相反,使得一个抽风机4进行抽气,另一个抽风机4进行吹气。两个抽风机4之间连接有Y型管40,Y型管40的两端与抽风机4的出风口紧密套接。Y型管40的底端连接有呈鼓状的气囊5,气囊5采用硅胶材质制成,其耐盐腐蚀,经久耐用。气囊5的中心轴设有通腔50,即气囊5呈圆环结构。气囊5的顶面一侧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进出气嘴52,进出气嘴52与Y型管40的底端紧密套接配合。水泥沉块3的顶面中心浇筑成型有固定环30,固定环30的上方挂接有锚链31,锚链31穿过通腔50并与浮标壳体1的内层板连接,其内层板底面中心焊接有固定环30,以便锚链31顶端挂接。浮标壳体1的底端固定有防护管6,防护管6套设于锚链31和Y型管40竖直段外部,其可对Y型管40起着保护作用,避免海洋生物撕咬。防护管6的底端连接有防护网61,防护网61罩设于气囊5的外部,其可对气囊5起着保护作用,避免海洋生物撕咬。
本实施例中,防护管6和防护网61均采用耐盐腐蚀的钢材制成,即和浮标壳体1为同种材质,使其经久耐用。
进一步的,桅杆10的底座顶面开设有排气孔11,排气孔11与浮标壳体1的内部相连通,以便抽风机4抽气和吹气。浮标壳体1的顶面一侧开设有入口12,以便放入蓄电池20和抽风机4。入口12的内侧螺纹连接有密封盖13,起着密封作用。
具体的,通腔50的内部套设并粘接有圆环套51,圆环套51阻止锚链31磨损气囊5。
具体的,防护管6的顶端外侧焊接有密封块60,密封块60与浮标壳体1的底端口焊接,使得防护管6与浮标壳体1连接成整体,避免渗水进入。
除此之外,防护网61展开后呈半球壳体且顶面中心焊接有套环62,套环62与防护管6套设并焊接,使得防护网61牢固罩在气囊5外部,当气囊5膨胀后,海水对其产生的浮力,使其顶着防护管6,进而作用在浮标壳体1,海水对气囊5的浮力抵消水泥沉块3的重力,使得浮标壳体1迁移不费劲。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海洋观测的可迁移式浮标基座在使用时,人员登上浮标壳体1上,打开其中吹气的抽风机4电源开关使其通电吹气,经Y型管40进入气囊5中,将其充满,使其产生浮力,而抵消水泥沉块3的重力,便可开船拉着移动而重新定位其位置,到点后,关闭先打开的抽风机4,接通另一个抽风机4使其抽气(因为其电源线反接,风扇便反转产生吸力)将气囊5中的气体抽光即可,此时水泥沉块3便稳定置于海底,使得浮标壳体1不飘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用于海洋观测的可迁移式浮标基座,包括浮标壳体(1)及其顶面中心焊接的桅杆(10),所述桅杆(10)的底座上安装有若干太阳能电池板(2),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有蓄电池(20),所述浮标壳体(1)的下方连接有水泥沉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20)位于所述浮标壳体(1)内层板上,且内层板上还放置有两个抽风机(4),两个所述抽风机(4)通过导线与所述蓄电池(20)电性连接,且两个所述抽风机(4)的正负极连接相反,两个所述抽风机(4)之间连接有Y型管(40),所述Y型管(40)的底端连接有呈鼓状的气囊(5),所述气囊(5)的中心轴设有通腔(50),所述气囊(5)的顶面一侧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进出气嘴(52),所述进出气嘴(52)与所述Y型管(40)的底端紧密套接配合,所述水泥沉块(3)的顶面中心浇筑成型有固定环(30),所述固定环(30)的上方挂接有锚链(31),所述锚链(31)穿过所述通腔(50)并与所述浮标壳体(1)的内层板连接,所述浮标壳体(1)的底端固定有防护管(6),所述防护管(6)套设于所述锚链(31)和所述Y型管(40)竖直段外部,所述防护管(6)的底端连接有防护网(61),所述防护网(61)罩设于所述气囊(5)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洋观测的可迁移式浮标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杆(10)的底座顶面开设有排气孔(11),所述排气孔(11)与所述浮标壳体(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浮标壳体(1)的顶面一侧开设有入口(12),所述入口(12)的内侧螺纹连接有密封盖(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洋观测的可迁移式浮标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腔(50)的内部套设并粘接有圆环套(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洋观测的可迁移式浮标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管(6)的顶端外侧焊接有密封块(60),所述密封块(60)与所述浮标壳体(1)的底端口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洋观测的可迁移式浮标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61)展开后呈半球壳体且顶面中心焊接有套环(62),所述套环(62)与所述防护管(6)套设并焊接。
CN202020865082.7U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用于海洋观测的可迁移式浮标基座 Active CN212654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65082.7U CN212654495U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用于海洋观测的可迁移式浮标基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65082.7U CN212654495U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用于海洋观测的可迁移式浮标基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54495U true CN212654495U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46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65082.7U Active CN212654495U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用于海洋观测的可迁移式浮标基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544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5578A (zh) * 2022-01-17 2022-05-13 青岛黄海学院 一种海洋生态监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5578A (zh) * 2022-01-17 2022-05-13 青岛黄海学院 一种海洋生态监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58870B1 (ko) 해양 관측용 부이
CN111071391A (zh) 一种多功能航标
CN212654495U (zh) 一种用于海洋观测的可迁移式浮标基座
CN109866895A (zh) 海床基
CN108001626A (zh) 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波浪能发电供能浮标及方法
CN106364629A (zh) 一种利用潮流能水轮机发电的海上浮标
JP3474819B2 (ja) 多目的ブイ
WO2017219456A1 (zh) Ais 中继浮标
CN109795625A (zh) 一种耐腐蚀的航标及其加工方法
CN215155458U (zh) 一种三浮体式光学浮标
CN207712248U (zh) 一种多功能自供电浮标
CN210592332U (zh) 一种海上无人机的控制测量标识装置
CN112483329A (zh) 一种可躲避台风的波浪能发电装置
KR20120074732A (ko) 자가발전식 부표
CN112373670A (zh) 用于浮空器海上回收的吊舱
CN209757441U (zh) 一种船型浮标
KR200449346Y1 (ko) 수난 안전용 부표장치
CN216185848U (zh) 一种用于海洋测绘作业中的警示装置
CN206856943U (zh) 一种新型海洋浮标
JP2003160095A (ja) 浮 標
CN115535149A (zh) 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航标
CN112197816A (zh) 一种海洋监测结构
CN210027808U (zh) 一种水文水资源勘测浮标
CN208931583U (zh) 一种海洋浮标的加固结构
CN211869616U (zh) 一种多功能航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