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49258U - 电机冷却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机冷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49258U
CN212649258U CN202021928774.8U CN202021928774U CN212649258U CN 212649258 U CN212649258 U CN 212649258U CN 202021928774 U CN202021928774 U CN 202021928774U CN 212649258 U CN212649258 U CN 212649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motor
cooling channel
cooling structur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2877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学生
龚迪琛
张真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u Power Technology Hain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lu Power Technology Hain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u Power Technology Hain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lu Power Technology Hain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2877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49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49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492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冷却结构,所述电机冷却结构套设在电机的外壳上,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开设有腔体;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第一侧面;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以及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冷却通道与所述进液管以及所述出液管均连通;所述冷却通道内盛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液在所述冷却通道内流动以对所述电机进行降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机外壳上装配电机冷却结构,对长时间工作的电机进行冷却降温,提高电机的散热能力,确保电机性能的稳定。

Description

电机冷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冷却散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动电机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机器人实现活动动作一般需要由电机驱动完成,驱动电机长时间工作后,电机的绕组线圈会产生大量的热,且伴随电机持续工作时间的延长,发热愈发明显。因此,需要对长时间工作的电机进行实时冷却散热处理。现有的机器人电机外壳一般为完全密封,或者只是有简单的镂空设计,电机工作产生的热量无法快速发散,没有达到高效的冷却效果,进而影响了电机的工作效率和电机性能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冷却结构,其能够解决现有的电机冷却散热的缺陷,具体地,一种电机冷却结构,所述电机冷却结构套设在电机的外壳上,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开设有腔体;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第一侧面;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以及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冷却通道与所述进液管以及所述出液管均连通;所述冷却通道内盛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液在所述冷却通道内流动以对所述电机进行降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冷却通道包括一次冷却通道、二次冷却通道、三次冷却通道以及四次冷却通道,所述一次冷却通道与所述三次冷却通道同心设置,所述二次冷却通道一端与所述一次冷却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三次冷却通道连通,所述四次冷却通道与所述三次冷却通道连通;所述一次冷却通道与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四次冷却通道与所述出液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冷却通道包括若干个所述二次冷却通道,若干个所述二次冷却通道围绕所述外壳的中心均匀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二次冷却通道为弯曲的冷却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外壳的周面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外壳的周面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外壳的第一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连接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进液管为L型管,所述出液管为L型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主要有如下几点技术效果:
1.电机冷却结构加装在驱动电机外壳上,不改变电机自身结构,不影响驱动电机本身的工作,且结构简单,易于安装;
2.电机冷却结构设置的大量冷却通道与驱动电机外壳间接接触,可实现对驱动电机的高效冷却降温功能;
3.电机冷却结构中进液管和出液管单独设置安装,可避免冷却液泄露,方便完成更换冷却液的操作;
4.电机冷却结构的冷却结构外壳的周面上设置多个散热片可减缓冷却液自身温度的升高,减少更换冷却液的频次。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驱动电机与电机冷却结构的总体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机冷却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机冷却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机冷却结构的剖面图。
图中:1、驱动电机;11、电机外壳;12、槽孔;2、冷却结构外壳;21、第一侧面;22、第二侧面;23、外壳腔体;24、安装孔;25、散热片;3、进液管;4、出液管;5、冷却通道;51、一次冷却通道;52、二次冷却通道;53、三次冷却通道;54、四次冷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冷却结构,其包括冷却结构外壳2、进液管3、出液管4、冷却管道、冷却液(图中未示出)以及水泵(图中未示出),冷却结构外壳2内部开设有外壳腔体23,冷却结构外壳2通过所述外壳腔体23套设在驱动电机1的外壳上,进液管3安装在冷却结构外壳2的第一侧面21,出液管4安装在冷却结构外壳2的与所述第一侧面21相对的第二侧面22上,冷却通道5设置在冷却结构内部的外壳腔体23中,且与进液管3、出液管4均连通,冷却通道5内盛装有冷却液,水泵固定安装在冷却结构外壳2的外壳腔体23中,通过水泵作用,冷却液可实现在冷却管道的循环流动,从而将驱动电机1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走。由于驱动电机1的发热主要使定子绕组,通过电机冷却结构的冷却通道5与电机外壳11的间接接触可提高电机外壳11的散热能力,以达到对驱动电机1高效地冷却降温的作用。
以下对所述电机冷却结构做出具体说明。
为不改变驱动电机1的自身结构、确保驱动电机1的正常运行,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将电机冷却结构与驱动电机1本身设备独立开来,通过电机冷却结构的冷却结构外壳2将电机冷却结构套设在电机外壳11上,以达到对驱动电机1的冷却降温效果。所述冷却结构外壳2包括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外壳腔体23、安装孔24和散热片25。为提高电机冷却结构与驱动电机1的紧凑性、增大电机冷却结构与驱动电机1的接触面积以及减小电机相关的配套部件的空间占用,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冷却结构外壳2以匹配驱动电机1的外壳形状而弧形弯曲,同时冷却结构外壳2内凹形成外壳腔体23,电机冷却结构通过所述外壳腔体23套设在驱动电机1的外壳上。为提高驱动电机1与电机冷却结构的位置的稳定性,且能简化连接结构、方便安装,在冷却结构外壳2的第一侧面21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24,所述安装孔24与驱动电机1外壳上的槽孔12相互对应成组,通过多组螺丝等安装件,将多组驱动电机1槽孔12-冷却结构外壳2安装孔24连接起来,从而将电机冷却结构固定在驱动电机1上。为控制冷却液自身温度保持低温,可通过更换冷却液等方式实现,优选地,为简化操作人员的操作复杂度,增加电机冷却结构的自动化程度,本实施例中采用在冷却结构外壳2的周面上设置多个散热片25,所述散热片25与冷却结构外壳2的周面固定连接,散热片25的使用能够加快冷却液在电机冷却结构侧面流通过程中的自身散热。
电机冷却结构中进液管3和出液管4的位置可在电机外壳11侧面的任意位置,为提高冷却液更换过程的操作稳定性,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将进液管3和出液管4单独设计,进液管3设置在冷却结构外壳2的第一侧面21,出液管4设置在冷却结构外壳2的与所述第一侧面21相对的第二侧面22上。为使进液管3和出液管4能够更好安装在冷却结构外壳2上,同时为了防止冷却液的反溢,本实施例中,进液管3和出液管4均为L型管,使用锁紧部件将进液管3和出液管4的端部锁紧在冷却结构外壳2。
为增大冷却通道5与驱动电机1的接触面积、提高电机冷却结构的内部紧凑性,本实施例中,冷却通道5被设置在冷却结构外壳2的内壁上,镂空设计,且冷却通道5环绕驱动电机1排布。冷却通道5包括一次冷却通道51、二次冷却通道52、三次冷却通道53以及四次冷却通道54,一次冷却通道51与三次冷却通道53同心设置,所述二次冷却通道52一端与所述一次冷却通道5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三次冷却通道53连通,所述四次冷却通道54与所述三次冷却通道53连通;所述一次冷却通道51与所述进液管3连通,所述四次冷却通道54与所述出液管4连通。冷却通道5环绕驱动电机1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但由于驱动电机1的正面和侧面均最为靠近驱动电机1的绕组和转子这两处主要的热量产生部件,为快速将驱动电机1工作中产生的热量带走,实现对驱动电机1的高效冷却降温,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将一次冷却通道51与二次冷却通道52设置在与驱动电机1的正面所对应的驱动电机1外壳的位置处,并将三次冷却通道53与四次冷却通道54设置在与驱动电机1的侧面所对应的的驱动电机1的外壳的位置处。二次冷却管道可以设置为单个或多个,数量形状并未具体限定,为增大冷却液与驱动电机1的外壳间接接触的面积、为加快冷却液在二次冷却通道52内的流通速度,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设置若干个二次冷却通道52,所述若干个二次冷却通道52设计为弯曲弧状;同时,为实现驱动电机1各部位能够均匀散热,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若干个二次冷却通道52围绕冷却结构外壳2的中心均匀分布。
为减少电机冷却结构中冷却液的更换频次,需尽量选用比热容较大的液体作为冷却液,同时为降低所述电机冷却结构的费用成本,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选用水作为冷却介质。当驱动电机1持续工作规定时间后,操作人员可通过进液管3和出液管4进行冷却液的更换。
为实现电机冷却结构中的冷却液可在冷却通道5内循环流动实现对驱动电机1的冷却降温,需在冷却管道内形成一个压差,优选地,本实施例利用水泵来对冷却液加压,水泵安装在冷却结构外壳2的内凹外壳腔体23中。通过水泵提高压力后的冷却液自进液管3进入一次冷却通道51,流经一次冷却通道51与二次冷却通道52的连接处进入若干个二次冷却通道52,再经二次冷却通道52与三次冷却通道53的多个连接处汇入三次冷却通道53,冷却液在三次冷却通道53中环绕一周后进入排布在冷却结构外壳2侧面的四次冷却通道54,从而实现冷却液在冷却通道5内的循环流动,若需更换冷却液,则从出液管4将冷却液放出进行换液操作。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8)

1.一种电机冷却结构,所述电机冷却结构套设在电机的外壳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结构外壳,所述冷却结构外壳内开设有腔体;
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设置在所述冷却结构外壳的第一侧面;
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设置在所述冷却结构外壳的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以及
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冷却通道与所述进液管以及所述出液管均连通;所述冷却通道内盛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液在所述冷却通道内流动以对所述电机进行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通道包括一次冷却通道、二次冷却通道、三次冷却通道以及四次冷却通道,所述一次冷却通道与所述三次冷却通道同心设置,所述二次冷却通道一端与所述一次冷却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三次冷却通道连通,所述四次冷却通道与所述三次冷却通道连通;所述一次冷却通道与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四次冷却通道与所述出液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通道包括若干个所述二次冷却通道,若干个所述二次冷却通道围绕所述冷却结构外壳的中心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次冷却通道为弯曲的冷却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结构外壳的周面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冷却结构外壳的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结构外壳的第一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连接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液管为L型管,所述出液管为L型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
CN202021928774.8U 2020-09-07 2020-09-07 电机冷却结构 Active CN212649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28774.8U CN212649258U (zh) 2020-09-07 2020-09-07 电机冷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28774.8U CN212649258U (zh) 2020-09-07 2020-09-07 电机冷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49258U true CN212649258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62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28774.8U Active CN212649258U (zh) 2020-09-07 2020-09-07 电机冷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492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6522B (zh) 液冷散热器及应用该液冷散热器的液冷散热装置
CN113381531A (zh) 一种定子冷却结构及设有该定子冷却结构的电机
TWM517473U (zh) 具有雙螺旋冷卻液流道的液冷式機殼
JP2005323416A (ja) モータジェネレータの冷却構造
CN111725909A (zh) 一种定子组件以及轴向磁场电机
CN216056503U (zh) 一种易于散热的盘式电机定子
CN212649258U (zh) 电机冷却结构
CN111725939A (zh) 一种冷却系统、定子组件以及轴向磁场电机
CN108880022B (zh) 一种外转子自循环液冷永磁电机
CN109462311A (zh) 一种冷却系统以及电机
CN211018427U (zh) 一种电机冷却装置
TWM609012U (zh) 液冷散熱系統
CN219420500U (zh) 一种电机内循环风冷散热的结构
CN110048549B (zh) 一种水冷电机
CN114530990B (zh) 一种ipm散热电机
CN207339512U (zh) 一种分体式且带冷却流道的电机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机
WO2022160501A1 (zh) 一种电主轴和机床
US11415129B2 (en) High-pressure pump
JPS61170254A (ja) 液冷モ−タ
TWM625444U (zh) 馬達用轉子散熱結構
CN115707210A (zh) 液冷式散热模块及具有该液冷式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
CN213765099U (zh) 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机床
CN113991916B (zh) 电机机壳、电机、空压机系统和家用电器
TWI793820B (zh) 馬達用轉子散熱結構
CN109450174A (zh) 一种冷却系统以及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