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43421U - 一种减震装置及具有该减震装置的车厢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装置及具有该减震装置的车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43421U
CN212643421U CN202021358848.9U CN202021358848U CN212643421U CN 212643421 U CN212643421 U CN 212643421U CN 202021358848 U CN202021358848 U CN 202021358848U CN 212643421 U CN212643421 U CN 212643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screw
connecting plate
damping spring
plate
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5884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群
艾勇
贺明生
张兵
唐明慧
温天德
谢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 An Tang Biotech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 An Tang Biotech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 An Tang Biotech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 An Tang Biotech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5884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43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43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434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弹簧、连接板、调节螺杆和限位压板,调节螺杆穿设在连接板上,减震弹簧套设在调节螺杆上,调节螺杆一端连接有限位结构、另一端连接限位压板,减震弹簧一端连接连接板、另一端连接限位压板。还提供一种车厢,包括箱体和若干运载装置,箱体包括箱体底板,每个运载装置设有若干支撑脚,每个支撑脚下均设有上述的减震装置。本实用新型因为有减震弹簧的作用,连接板将减震弹簧往限位压板的方向压缩,减震弹簧则能够将连接板向上的力进行减缓,而连接板是与运载装置直接连接的,从而减小运载装置受到的向上方向的震动力;在行驶过程中对运载装置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装置及具有该减震装置的车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及具有该减震装置的车厢。
背景技术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发生颠簸,尤其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时,颠簸尤为严重;目前的货车或者特别是大货车的车厢里面没有安装减震机构,如果车厢里装载有较为贵重的设备,如果在向上方向受到震动,很容易发生震动损坏甚至颠倒;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车厢中并将向上方向的振动减缓的减震装置。
中国专利CN206072187U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压缩的减震装置,采用中心螺杆与上弹簧套盘与限位螺母的相互配合,实现弹簧压力的大小调节,从而达到调节减震效果的强弱,方便实用,操作简单;但是其还不能安装在车厢中,以起到在向上方向的减震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目前货车或者特别是大货车的车厢里面没有安装减震机构,如果车厢里装载有较为贵重的设备,在向上方向受到震动时,很容易发生震动损坏甚至颠倒;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车厢中并将向上方向的震动减缓的减震装置的问题,提供一种减震装置及具有该减震装置的车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弹簧、连接板、调节螺杆和限位压板,所述调节螺杆穿设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减震弹簧套设在所述调节螺杆上,所述调节螺杆一端连接有限位结构、另一端连接所述限位压板,所述减震弹簧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板、另一端连接所述限位压板。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为第一锁紧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限位压板,所述调节螺杆位于所述限位压板背对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面上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母。
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杆的长度范围为10cm-40cm。
优选的,所述减震弹簧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还提供一种车厢,包括箱体和若干运载装置,所述箱体包括箱体底板,所述每个运载装置设有若干支撑脚,所述每个支撑脚下均设有上述的减震装置,所述连接板的下端面贴合连接在所述箱体底板的一端面上,所述运载装置的支撑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上,所述减震弹簧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上,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同时穿过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箱体的底板,所述限位结构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杆位于所述箱体底板的另一端面处。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底板上在所述连接板的四周设有围挡片。
优选的,所述围挡片的数量为4块,所述围挡片垂直连接在所述箱体底板上并分别对应贴紧该连接板的4条侧边,所述围挡片的高度范围为8cm-20cm。
优选的,所述支撑脚的数量至少为3个。
最优选的,所述支撑脚的数量为4个,所述4个支撑脚呈矩形分布设置在所述运载装置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减震装置因为有减震弹簧的作用,能够将连接板向上的力进行减缓,从而减小承托装置受到的向上方向的震动力;在行驶过程中对连接板上承托的装置进行保护。
2.本实用新型中具有减震装置的车厢,因为有减震弹簧的作用,连接板将减震弹簧往限位压板的方向压缩,减震弹簧则能够将连接板向上的力进行减缓,而连接板是与运载装置直接连接的,从而减小运载装置受到的向上方向的震动力;在行驶过程中对运载装置进行保护。
3.本实用新型中具有减震装置的车厢中连接板4侧边上设有的围挡片,能够防止连接板带着运载装置的4个支撑脚发生偏移,也能够在前、后、左、右各个方向对装置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车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减震装置与车厢底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长”“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一种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弹簧1、连接板2、调节螺杆3和限位压板4,所述调节螺杆3穿设在所述连接板2上,所述减震弹簧1套设在所述调节螺杆3上,所述调节螺杆3一端连接有限位结构5、另一端连接所述限位压板4,所述减震弹簧1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板2、另一端连接所述限位压板4;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5为第一锁紧螺母;所述调节螺杆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限位压板4,所述调节螺杆3位于所述限位压板4背对所述减震弹簧1的一端面上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母6;所述调节螺杆3的长度为20cm;所述减震弹簧1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本实施例一般安装在车厢底板上进行使用,对连接板2上承托的装置进行减震,当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向上方向的颠簸震动时,调节螺杆3与车厢一体连接的,连接板2与车厢不固定,连接板2由于惯性作用,连接板2可能沿着调节螺杆3往限位压板4方向发生相对位移,并会对其承托的装置产生向上的力,如果没有减震弹簧1的作用,则会对装置产生直接的震动传导,而因为有减震弹簧1的作用,能够将连接板2向上的力进行减缓,从而减小承托装置受到的向上方向的震动力;在行驶过程中对装置进行保护。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厢,如图2至4所示,为一种车厢,包括箱体10和若干运载装置11,所述箱体10包括箱体底板12,所述每个运载装置11设有4干支撑脚9,所述4个支撑脚9呈矩形分布设置在所述运载装置11上,所述各个运载装置11通过该4个支撑脚9承载在箱体底板12上,所述每个支撑脚9下均设有实施例1中的减震装置8,所述连接板2的下端面贴合连接在所述箱体底板12的一端面上,所述运载装置11的支撑脚9连接在所述连接板2的上端面上,所述减震弹簧1连接在所述连接板2的上端面上,所述调节螺杆3的一端同时穿过所述连接板2和所述箱体10的底板,所述第一锁紧螺母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杆3位于所述箱体底板12的另一端面处。所述箱体底板12上在所述连接板2的四侧边处对应设有4块围挡片13;所述围挡片13垂直连接在所述箱体底板12上并分别对应贴紧该连接板2的4条侧边,所述围挡片13的高度为10cm。其中,运载装置11可以是任意的需要安装在车厢箱体10中的装置,比如户外使用的真空干燥箱、发电机、锅炉、净水器等等,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使这些运载装置11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较少地受到向上方向和前后方向震动的影响,从而对运载装置11进行保护。
安装时,调节螺杆3同时穿过连接板2和箱体底板12,调节螺杆3与箱体底板12之间均为焊接,而非活动穿设,调节螺杆3与连接板2之间为可滑动穿设;调节螺杆3的上端通过锁紧螺母下压限位压板4,下端通过第一锁紧螺母进一步地卡接在箱体底板12的下表面上,连接板2设在箱体底板12的上表面上,连接板2的下端面一般设有防滑纹,连接板2与箱体底板12不固定,运载装置11的各个支撑脚9则直接连接在连接板2上,减震弹簧1一般为强力弹簧,减震弹簧1与支撑脚9均接近垂直于箱体底板12的上表面设置,围挡片13焊接在箱体底板12上,并围挡在支撑脚9和减震弹簧1的四周。
其作用原理如下,当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向上方向的颠簸震动时,车厢也跟着发生震动,箱体底板12上的连接板2由于惯性作用,会对其承托的运载装置11产生向上的力,如果没有减震弹簧1的作用,则会对运载装置11产生直接的震动传导,而因为有减震弹簧1的作用,连接板2将减震弹簧1往限位压板4的方向压缩,减震弹簧1则能够将连接板2向上的力进行减缓,而连接板2是与运载装置11直接连接的,从而减小运载装置11受到的向上方向的震动力;在行驶过程中对运载装置11进行保护;而连接板24侧边上设有的围挡片13,能够防止连接板2带着运载装置11的4个支撑脚9发生偏移,也能够在前、后、左、右各个方向对装置起到保护作用。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弹簧(1)、连接板(2)、调节螺杆(3)和限位压板(4),所述调节螺杆(3)穿设在所述连接板(2)上,所述减震弹簧(1)套设在所述调节螺杆(3)上,所述调节螺杆(3)一端连接有限位结构(5)、另一端连接所述限位压板(4),所述减震弹簧(1)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板(2)、另一端连接所述限位压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5)为第一锁紧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杆(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限位压板(4),所述调节螺杆(3)位于所述限位压板(4)背对所述减震弹簧(1)的一端面上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母(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杆(3)的长度范围为10cm-4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1)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6.一种车厢,包括箱体(10)和若干运载装置(11),所述箱体(10)包括箱体底板(12),所述每个运载装置(11)设有若干支撑脚(9),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支撑脚(9)下均设有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减震装置(8),所述连接板(2)的下端面贴合连接在所述箱体底板(12)的一端面上,所述运载装置(11)的支撑脚(9)连接在所述连接板(2)的上端面上,所述减震弹簧(1)连接在所述连接板(2)的上端面上,所述调节螺杆(3)的一端同时穿过所述连接板(2)和所述箱体(10)的底板,所述限位结构(5)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杆(3)位于所述箱体底板(12)的另一端面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底板(12)上在所述连接板(2)的四周设有围挡片(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片(13)垂直连接在所述箱体底板(12)上,所述围挡片(13)的高度范围为8cm-20c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9)的数量至少为3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9)的数量为4个,所述4个支撑脚(9)呈矩形分布设置在所述运载装置(11)上。
CN202021358848.9U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减震装置及具有该减震装置的车厢 Active CN212643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58848.9U CN212643421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减震装置及具有该减震装置的车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58848.9U CN212643421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减震装置及具有该减震装置的车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43421U true CN212643421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89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58848.9U Active CN212643421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减震装置及具有该减震装置的车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434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66627A (zh) 一种纺织机械多向缓冲装置
CN206864950U (zh) 一种减震开关柜
CN214932314U (zh) 一种测绘设备箱用减震装置
CN212775357U (zh) 一种减震器及具有该减震器的车厢
CN212643421U (zh) 一种减震装置及具有该减震装置的车厢
CN110225682A (zh) 一种用于电气控制柜的减震防滑装置
CN212580139U (zh) 一种无人机缓冲减震支座
CN21066850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避震装置
CN108762433A (zh) 一种服务器机箱用减震机构
CN108799407A (zh) 一种自动化生产设备用减震装置
CN210529994U (zh) 一种层间隔震结构多维隔震减震装置
CN214204515U (zh) 具有减震功能的电气柜
CN216111586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抱箍
CN210883534U (zh) 一种具有防撞保护的led显示屏用运输箱
CN210083145U (zh) 一种交通运输车用侧面弹性防护装置
CN213804191U (zh) 一种纺织设备用减震底座
CN209997770U (zh) 一种应用于移动破碎站电控箱的减震装置
CN215168267U (zh) 一种工程建设施工用防护装置
CN207090722U (zh) 一种电梯缓冲装置
CN205199700U (zh) 一种粉末涂料粉碎机振动输送弹性装置
CN210478732U (zh) 一种特种变压器的移动装置
CN205204043U (zh) 一种承力式粉末涂料粉碎机弹性装置
CN220475223U (zh) 一种抗震型低压开关柜
CN213215717U (zh) 一种聚丙烯自增强复合材料旅行箱
CN213009761U (zh) 一种过滤吸收器的运输储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