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42405U - 汽车尾门开启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尾门开启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42405U
CN212642405U CN202020690137.5U CN202020690137U CN212642405U CN 212642405 U CN212642405 U CN 212642405U CN 202020690137 U CN202020690137 U CN 202020690137U CN 212642405 U CN212642405 U CN 2126424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meplate
opening device
automobile
tail
micro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901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dern Auto Yanche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dern Auto Yanche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dern Auto Yanche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dern Auto Yanche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9013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424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424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424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开启装置及汽车,其中,汽车尾门开启装置包括:铭牌、基座、弹性件、微动开关。在使用过程中,当弹性件处于初始状态时,铭牌与微动开关分离设置;当铭牌受到外部施加的按压力时,弹性件被压缩,使得铭牌能够沿基座的厚度方向移动至与微动开关接触的位置,微动开关被触发;当铭牌受到的外部施加的按压力被撤销时,弹性件回复至初始状态,且铭牌沿基座的厚度方向移动至与微动开关分离的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汽车尾门的打开或关闭,基于这种结构,用户在选择时,还可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结构来开启汽车的尾门。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结构的尾门开启装置可进一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Description

汽车尾门开启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尾门开启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消费群体的逐渐壮大,汽车的舒适性和便利性、个性化要求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传统汽车尾门开启按钮大多集成在尾门拉手或者车尾牌照灯的汽车尾箱拉手上,并且由于不同用户的需求并不相同,基于这种尾门开启结构,用户在选择时,只能选择单一的结构来实现汽车尾门的开启,如此一来,会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起到制约作用。因此,现有的汽车尾门开启结构并不能够满足社会中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此,通过新的结构实现汽车尾门的开启是目前社会上迫切需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汽车尾门开启结构不能够满足社会中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该尾门开启装置与汽车尾箱铭牌集成在一起,可实现通过触压铭牌实现尾门开启功能,进而能够满足个性化用户群体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尾门开启装置,包括:
铭牌,所述铭牌用于安装于汽车的尾部;
基座,所述基座用于固定于所述汽车的尾门钣金上,且所述基座包括沿所述基座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铭牌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且所述铭牌相对于所述基座沿所述厚度方向可移动;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密封连接于所述铭牌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之间;
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并与所述铭牌相对设置,且所述微动开关用于控制汽车尾门上的锁机构的开启或关闭,其中,
当所述弹性件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铭牌与所述微动开关分离设置;
当所述铭牌受到外部施加的按压力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使得所述铭牌能够沿所述基座的厚度方向移动至与所述微动开关接触的位置,所述微动开关被触发;
当所述铭牌受到的外部施加的按压力被撤销时,所述弹性件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且所述铭牌沿所述基座的厚度方向移动至与所述微动开关分离的位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与汽车的铭牌集成于一体,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通过按压铭牌使得触发汽车尾门的微动开关,进而控制汽车尾门的锁机构开启或关闭,以实现汽车尾门的打开或关闭,用户在选择时,还可通过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这种结构来开启汽车的尾门。因此,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这种结构的尾门开启装置可进一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尾门开启装置,所述弹性件包括弹性复位部和密封部;所述弹性复位部与所述密封部固定为一体;其中,
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密封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周侧,所述弹性复位部沿所述基座的厚度方向连接于所述铭牌靠近所述微动开关的一侧的侧壁上,以将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铭牌的连接处密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部可以将铭牌与第一安装部的连接处密封,以防止外部的雨水侵入车内,以及可以是更好的防噪。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尾门开启装置,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有沿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周侧延伸的导向槽,所述铭牌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槽,所述密封部通过胶粘或卡扣连接于所述导向槽的槽底,所述铭牌靠近所述微动开关的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弹性复位部嵌设于所述凹槽内;其中,
当所述铭牌受到外部施加的按压力时,所述弹性复位部被压缩,使得所述铭牌能够沿所述导向槽的深度方向移动至与所述微动开关接触的位置,所述微动开关被触发;
当所述铭牌受到的外部施加的按压力被撤销时,所述弹性复位部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且所述铭牌沿所述导向槽的深度方向移动至与所述微动开关分离的位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的设置可使得铭牌在相对于第一安装部移动时,能够实现较为稳定的运动,可以避免铭牌错位等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尾门开启装置,所述弹性复位部为橡胶管,所述密封部为橡胶密封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橡胶管和橡胶密封条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见的零部件,且橡胶具有经久耐用的效果,本实施方式设置为这种部件可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使用可靠性更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尾门开启装置,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为凸台,所述微动开关固定连接于所述凸台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凸台的结构较为简单,第二安装部设置为这种结构可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更加方便加工制造,以及可使得微动开关更加方便安装。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尾门开启装置,所述汽车尾门开启装置还包括泡棉,所述泡棉胶粘于所述铭牌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连接处并背离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位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泡棉的设置可将铭牌与第一安装部的连接处进一步密封,进而可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密封性更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尾门外板、尾门内板和锁机构;所述汽车还包括钣金支架和上述结构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所述钣金支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所述尾门外板的内侧上,所述汽车尾门开启装置的所述基座固定连接于所述钣金支架上,且所述汽车尾门开启装置中的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锁机构电性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采用这种结构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且该汽车尾门开启装置与汽车的铭牌集成于一体,无需设置额外的开关按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按压铭牌就可使得触发汽车尾门的微动开关,进而控制汽车尾门的锁机构开启或关闭,以实现汽车尾门的打开或关闭,其不仅使用方便,还降低了汽车的制造成本,具有用户体验好的优点。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所述钣金支架通过焊接或铆接或螺栓连接于所述尾门外板的内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中的钣金支架通过焊接或铆接或螺栓的方式与尾门外板连接,由于焊接、铆接、螺栓的连接方式稳定性较好,可使得钣金支架与尾门外板固定地更加可靠。
本实用新型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的局部剖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与汽车尾门装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的与汽车尾门装配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汽车尾门开启装置;
100:铭牌;
110:基座;
111:第一安装部;
112:第二安装部;
A:厚度方向;
120:弹性件;
121:弹性复位部;
122:密封部;
130:微动开关;
140:泡棉;
20:汽车尾门;
210:尾门外板;
220:尾门内板;
230;钣金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尾门开启装置10,包括:铭牌100、基座110、弹性件120、微动开关130。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铭牌100用于安装于汽车的尾部;基座110用于固定于汽车的尾门钣金上,且基座110包括沿基座110的厚度方向A依次设置的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112;铭牌100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11上,且铭牌100相对于基座110沿厚度方向A可移动;弹性件120密封连接于铭牌100与第一安装部111之间;微动开关13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部112上,并与铭牌100相对设置,且微动开关130用于控制汽车尾门20上的锁机构的开启或关闭。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弹性件120处于初始状态时,铭牌100与微动开关130分离设置;
当铭牌100受到外部施加的按压力时,弹性件120被压缩,使得铭牌100能够沿基座110的厚度方向A移动至与微动开关130接触的位置,微动开关130被触发;
当铭牌100受到的外部施加的按压力被撤销时,弹性件120回复至初始状态,且铭牌100沿基座110的厚度方向A移动至与微动开关130分离的位置。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汽车尾门开启装置10与汽车的铭牌100集成于一体,无需设置额外的开关按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按压铭牌100就可使得触发汽车尾门20的微动开关130,进而控制汽车尾门20的锁机构开启或关闭,以实现汽车尾门20的打开或关闭,用户在选择时,还可通过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这种结构来开启汽车的尾门。因此,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这种结构的尾门开启装置可进一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需要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微动开关130和锁机构与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10的微动开关130和锁机构的结构类似,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过多赘述,其具体型号可根据汽车的结构以及厂商需求设定,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只示出一种型号汽车的铭牌100,但铭牌100不仅限于该型号的汽车,也可以是其他型号的汽车,其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尾门开启装置10,如图1和图2所示,弹性件120包括弹性复位部121和密封部122;弹性复位部121与密封部122固定为一体。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20通过密封部122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部111的周侧,弹性复位部121沿基座110的厚度方向A连接于铭牌100靠近微动开关130的一侧的侧壁上,以将第一安装部111与铭牌100的连接处密封。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122可以将铭牌100与第一安装部111的连接处密封,以防止外部的雨水侵入车内,以及可以是更好的防噪。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尾门开启装置10,第一安装部111设置有沿第一安装部111的周侧延伸的导向槽(图中未示出),铭牌100滑动连接于导向槽,密封部122通过胶粘或卡扣连接于导向槽的槽底,铭牌100靠近微动开关130的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弹性复位部121嵌设于凹槽内。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铭牌100受到外部施加的按压力时,弹性复位部121被压缩,使得铭牌100能够沿导向槽的深度方向移动至与微动开关130接触的位置,微动开关130被触发;
当铭牌100受到的外部施加的按压力被撤销时,弹性复位部121回复至初始状态,且铭牌100沿导向槽的深度方向移动至与微动开关130分离的位置。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槽的设置可使得铭牌100在相对于第一安装部111移动时,能够实现较为稳定的运动,可以避免铭牌100错位等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尾门开启装置10,弹性复位部121为橡胶管,密封部122为橡胶密封条。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橡胶管和橡胶密封条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见的零部件,且橡胶具有经久耐用的效果,本实施方式设置为这种部件可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10使用可靠性更好。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复位部121和密封部122不仅限于设置为橡胶材质,也可以是设置为塑料等其他材料,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方式对此做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尾门开启装置10,第二安装部112设置为凸台,微动开关130固定连接于凸台上。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凸台的结构较为简单,第二安装部112设置为这种结构可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10更加方便加工制造,以及可使得微动开关130更加方便安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尾门开启装置10,汽车尾门开启装置10还包括泡棉140,泡棉140胶粘于铭牌100与第一安装部111的连接处并背离第二安装部112的位置。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泡棉140的设置可将铭牌100与第一安装部111的连接处进一步密封,进而可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10密封性更好。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尾门开启装置10,包括:铭牌100、基座110、弹性件120、微动开关130。其中在使用过程中,当弹性件120处于初始状态时,铭牌100与微动开关130分离设置;当铭牌100受到外部施加的按压力时,弹性件120被压缩,使得铭牌100能够沿基座110的厚度方向A移动至与微动开关130接触的位置,微动开关130被触发;当铭牌100受到的外部施加的按压力被撤销时,弹性件120回复至初始状态,且铭牌100沿基座110的厚度方向A移动至与微动开关130分离的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汽车尾门20的打开或关闭,汽车采用这种结构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10,用户在选择时,还可通过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这种结构来开启汽车的尾门。因此,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这种结构的尾门开启装置可进一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请参见实施例1中的图1和图2,以及本实施例中的图3和图4,汽车包括尾门外板210、尾门内板220和锁机构;汽车还包括钣金支架230和实施例1中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10,钣金支架23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尾门外板210的内侧上,汽车尾门开启装置10的基座110固定连接于钣金支架230上,且汽车尾门开启装置10中的微动开关130通过电路连接到解锁机构上,打开尾门时,通过按压铭牌100使运动一定行程后触发微动开关130,解锁机构接收到微动开关130的输入指令后进行解锁,从而实现开启尾门。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采用这种结构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10,且该汽车尾门开启装置10与汽车的铭牌100集成于一体,无需设置额外的开关按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按压铭牌100就可使得触发汽车尾门20的微动开关130,进而控制汽车尾门20的锁机构开启或关闭,以实现汽车尾门20的打开或关闭,因此,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这种结构的尾门开启装置可进一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钣金支架230通过焊接或铆接或螺栓连接于尾门外板210的内侧。
具体,本实施方式中的钣金支架230通过焊接或铆接或螺栓的方式与尾门外板210连接,由于焊接、铆接、螺栓的连接方式稳定性较好,可使得钣金支架230与尾门外板210固定地更加可靠。
更为具体的,钣金支架230与尾门外板210不仅限于通过上述连接方式相对固定,也可以是通过其他固定方式固定,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汽车可以是同时设置把手和实施例1中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10,通过同时操作汽车尾门开启装置10和把手实现汽车尾门的20的开启工作;也可以是只设置实施例1中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10,通过只操作汽车尾门开启装置10实现汽车尾门20的开启工作。
例如,当汽车尾门为普通尾门(即机械式尾门)时,应同时设置实施例1中的尾门开启装置10和把手(图中未示出),在使用过程中,当汽车尾门20需要打开时,使用者可触发铭牌100,铭牌100会驱动汽车尾门20的锁机构解锁,进而使得汽车尾门20处于开启状态,此时,使用可通过汽车尾门20上的把手将汽车尾门20打开至全开状态。
当汽车尾门为电动式时,可以是只设置实施例1中的尾门开启装置10(可参见图3-图4示出的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当汽车尾门20需要打开时,使用者可触发铭牌100,铭牌100会驱动汽车尾门20的锁机构解锁,以及由于电动式尾门中设置有驱动电机,锁机构解锁后会控制电动式尾门中的驱动电机驱动汽车尾门20打开至全开状态,无需人工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两种设置方式,具体可根据汽车尾门的类型及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汽车尾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铭牌,所述铭牌用于安装于汽车的尾部;
基座,所述基座用于固定于所述汽车的尾门钣金上,且所述基座包括沿所述基座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铭牌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且所述铭牌相对于所述基座沿所述厚度方向可移动;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密封连接于所述铭牌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之间;
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并与所述铭牌相对设置,且所述微动开关用于控制汽车尾门上的锁机构的开启或关闭,其中,
当所述弹性件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铭牌与所述微动开关分离设置;
当所述铭牌受到外部施加的按压力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使得所述铭牌能够沿所述基座的厚度方向移动至与所述微动开关接触的位置,所述微动开关被触发;
当所述铭牌受到的外部施加的按压力被撤销时,所述弹性件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且所述铭牌沿所述基座的厚度方向移动至与所述微动开关分离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弹性复位部和密封部;所述弹性复位部与所述密封部固定为一体;其中,
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密封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周侧,所述弹性复位部沿所述基座的厚度方向连接于所述铭牌靠近所述微动开关的一侧的侧壁上,以将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铭牌的连接处密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有沿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周侧延伸的导向槽,所述铭牌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槽,所述密封部通过胶粘或卡扣连接于所述导向槽的槽底,所述铭牌靠近所述微动开关的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弹性复位部嵌设于所述凹槽内;其中,
当所述铭牌受到外部施加的按压力时,所述弹性复位部被压缩,使得所述铭牌能够沿所述导向槽的深度方向移动至与所述微动开关接触的位置,所述微动开关被触发;
当所述铭牌受到的外部施加的按压力被撤销时,所述弹性复位部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且所述铭牌沿所述导向槽的深度方向移动至与所述微动开关分离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部为橡胶管,所述密封部为橡胶密封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为凸台,所述微动开关固定连接于所述凸台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尾门开启装置还包括泡棉,所述泡棉胶粘于所述铭牌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连接处并背离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位置。
7.一种汽车,包括尾门外板、尾门内板和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还包括钣金支架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尾门开启装置,所述钣金支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所述尾门外板的内侧上,所述汽车尾门开启装置的所述基座固定连接于所述钣金支架上,且所述汽车尾门开启装置中的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锁机构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钣金支架通过焊接或铆接或螺栓连接于所述尾门外板的内侧。
CN202020690137.5U 2020-04-29 2020-04-29 汽车尾门开启装置及汽车 Active CN2126424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0137.5U CN212642405U (zh) 2020-04-29 2020-04-29 汽车尾门开启装置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0137.5U CN212642405U (zh) 2020-04-29 2020-04-29 汽车尾门开启装置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42405U true CN212642405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95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90137.5U Active CN212642405U (zh) 2020-04-29 2020-04-29 汽车尾门开启装置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424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04002A (en) Motor vehicle door module
US6371537B1 (en) Electric lock casing for an automobile vehicle boot closure member
KR101703143B1 (ko) 소음 방지용 가이드유닛이 장착된 콘솔 암레스트 장치
JP6317350B2 (ja) 車両パネル用ハンドルのハンドルレバー
JP3543207B2 (ja) 検知スイッチを備えた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WO1997045283A1 (en) Motor vehicle door module
CN112204217B (zh) 门扇把手装置,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
EP1213733B1 (en) Waterproof switch
US11725433B2 (en) Electronic actuated tonneau cover striker assembly
US20080276536A1 (en) Device for Opening a Rear Window and/or Trunk of a Vehicle
CN212642405U (zh) 汽车尾门开启装置及汽车
WO2004100197A1 (en) Electro-mechanical door latch switch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JP4084641B2 (ja)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CN208441626U (zh) 用于车辆的可伸缩车门外手柄组件
WO2010014897A2 (en) Cross arm module for vehicle door
US9410347B2 (en) Short drop mechanism for vehicle door
JP4657636B2 (ja) 自動車用ドア
CN218493362U (zh) 车辆锁闩组件及车门
US20060049639A1 (en) Motor vehicle door
JP2002504048A (ja) 自動車のラゲッジルームのバックドア用の開閉可能なガラスハッチ組立体
JP4623459B2 (ja) 自動車用ドア
JP4029018B2 (ja) 車両用ドアインナーモジュール構造
KR100527138B1 (ko) 자동차 트렁크용 트랜스버스 트림 커버장치
JP2002180722A (ja) 自動車のテールゲートラッチ
JP4623458B2 (ja) 自動車用ド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