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40771U - 分离装置以及圆形针织机 - Google Patents

分离装置以及圆形针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40771U
CN212640771U CN202020736450.8U CN202020736450U CN212640771U CN 212640771 U CN212640771 U CN 212640771U CN 202020736450 U CN202020736450 U CN 202020736450U CN 212640771 U CN212640771 U CN 2126407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suction nozzle
needle
blowing
threa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3645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迈尔
M·沃勒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 GmbH filed Critical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 Gmb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407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407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22Devices for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80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hread guides used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02Knitting tools or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D04B15/00 or D04B27/00
    • D04B35/04Latch nee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装置以及圆形针织机,分离装置用于在通过针织机的织针的牵拉运动使纱线共同地在脱圈边缘上脱圈之前分离织针的针钩中的多个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具有带有至少一个吹气或吸气喷嘴的空气引导装置,所述吹气或吸气喷嘴构成用于,产生横向于纱线运行方向定向的空气流,所述多个纱线中的至少一个纱线能通过所述空气流被加载并且被压向织针的针杆的内侧,从而能实现在所述多个纱线共同脱圈之前多个纱线在针钩中的分离和并排布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更简单并且更便宜的用于将多个纱线定位在织针的针钩的不同位置上的可行方案。

Description

分离装置以及圆形针织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装置。此外,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形针织机。
背景技术
在制造针织物时,当应在针织物中实现特别的效果时,经常由针织机给织针输送两个或更多个纱线。对此的一个实例是添纱,其中,给织针输送两个不同的或相同的纱线,使得其中一个纱线处于针织物的正面上并且另一个纱线处于针织物的背面上,由此针织物获得两个在色彩上和/或在材料上不同设计的侧。
为了使纱线到两个针织物侧上的分配无问题地起作用,在纱线通过织针脱圈以用于形成线圈之前,两个纱线必须在针钩中相对于彼此处于限定的位置中。两个纱线因此依次输送给织针,从而在脱圈之前首先置入的织针离针尖更近并且后置入的织针离针杆更近。然而被证实的是,仅通过在时间和空间上错开地输送纱线无法总是实现期望的分离作用并且纱线可能一方面浮现在针织物的正面上并且另一方面浮现在针织物的背面上。
为了解决该问题经常使用沉降片,其用于分离纱线。此外,在DE10018897A1中提出,使用专门的织针来制造添纱针织物,所述织针的针钩在其内侧上设有用于分离两个纱线的分离边缘。然而使用沉降片或专门织针来制造添纱针织物是成本非常高的。此外,配备有专门织针的机器在不改装织针的情况下仅能不令人满意地用于制造其他的针织物。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简单并且更便宜的可行方案,用于将多个纱线定位在织针的针钩的不同位置上。
该目的通过一种分离装置实现,所述分离装置用于在通过针织机的织针的牵拉运动使纱线共同地在脱圈边缘上脱圈之前分离织针的针钩中的多个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具有带有至少一个吹气或吸气喷嘴的空气引导装置,所述吹气或吸气喷嘴构成用于,产生横向于纱线运行方向定向的空气流,所述多个纱线中的至少一个纱线能通过所述空气流被加载并且被压向织针的针杆的内侧,从而能实现在所述多个纱线共同脱圈之前所述多个纱线在针钩中的分离和并排布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更简单并且更便宜的用于将多个纱线定位在织针的针钩的不同位置上的可行方案。
针织机通常配备有压缩空气源,例如以便能吹走机器部件上的纤维绒毛。因此能简单并成本有利地实现,也利用该压缩空气源产生用于在针钩中定位纱线的空气流。此外,以空气加载纱线对纱也是保护性的。通过非接触式地影响纱线位置,既不提高负载又不发生针织元件的提高的磨损。通过空气流,被加载的纱线比其他纱线更接近针杆地定位。该分离能通过空气流保持直至通过织针将纱线牵拉在脱圈边缘上,亦即,直至共同的弯纱之前,纱线即使在针钩底部也能可靠地保持分离。对不同的纱和/或纱张力的匹配能通过改变空气压力以相对简单的方式实现。而相反地,利用根据现有技术的专用织针无法进行对不同特性的匹配。
空气流可以水平地或以朝向脱圈边缘和针杆的内侧指向的角度施加到纱线上。倾斜地从上方作用到纱线上的空气流简化纱线的可靠分离,直至两个纱线靠置在脱圈边缘上并且由织针弯纱。
不同的纱线可借助于一个共同的导纱器或借助于多个分离的导纱器输送给圆形针织机的织针。如果使用一个唯一的导纱器,必须确保,用于各个纱线的导纱眼充分间隔开,以便能有目的性地以空气流包括到单个的纱线。
空气流可由至少一个吹气喷嘴产生。然而也可能的是,通过抽气喷嘴产生空气流,以便简化期望的纱线分离。
在使用吹气喷嘴时有利的是,空气流在导纱器和织针之间借助于设置在导纱器上的吹气喷嘴指向纱线。以这种方式,确保了空气流向纱线的精确并恒定的定向。优选,所述吹气或吸气喷嘴具有排出开口,所述排出开口定尺寸为,使得来自吹气或吸气喷嘴的空气流具有比纱线的直径更大的直径,借此纱线的所有丝都能被空气流包括并且不会发生丝的分裂。
如果使用用于由底纱和批覆纱制造添纱针织物的装置,则可优选地首先将底纱输送给织针并且然后将批覆纱输送给相同的织针,其中,在织针的用于使两个纱线共同脱圈的牵拉运动期间,所述批覆纱能借助于来自吹气或吸气喷嘴的空气流被压向针杆的内侧,从而两个纱线在脱圈时能沿平行于圆形针织机的脱圈边缘的方向并排地处于针钩中。以这种方式能可靠地防止添纱故障。
为了简化两个纱线的分离,所述底纱相比于所述批覆纱能以距圆形针织机的脱圈边缘较小的间距被输送。两个纱线的竖直间距使得选择性地仅以空气流加载批覆纱变得简单。
本实用新型此外涉及一种用于由至少两个不同的纱线制造针织物的圆形针织机,包括装有织针的、可转动地支承的针筒以及至少一个针织系统,所述至少一个针织系统具有针筒三角和用于至少一个纱线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针织系统具有带有至少一个吹气或吸气喷嘴的空气引导装置,其中,利用所述吹气或吸气喷嘴能产生朝向由导纱装置输送的纱线指向的空气流。
所述圆形针织机尤其是适合用于制造添纱针织品。在此,针织物也可以由多于两个纱线制成。利用空气流能使至少一个纱线定位成,使得该纱线仅在其中一个针织侧上可见。
所述吹气或吸气喷嘴在此可优选设置成,使得能产生朝向针筒的转动轴线并且朝向针筒的脱圈边缘指向的并且横向于纱线运行方向延伸的空气流以用于加载纱线。利用该水平或倾斜地从上向纱线指向的空气流,能将所述纱线压向针杆并且因此在针钩中相比于另外的置入针钩中的纱线进一步远离针钩尖端地定位。
在第一实施形式中,导纱装置可以输送至少两个纱线给织针。导纱单元为此对于每个纱线具有一个单独的导纱元件。被输送的纱线被设置在导纱单元上的吹气或吸气喷嘴彼此分离并且被引入在针钩中期望的位置中。
在一种备选的实施形式中,圆形针织机具有至少两个针织系统,所述至少两个针织系统的导纱装置分别输送一个纱线,其中,所述导纱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导纱装置设有空气输送装置和吹气或吸气喷嘴。在此仅给每个针织系统输送一个纱线。在最后的针织系统中沿针织方向看,输送给织针的纱线被共同地针织,亦即,所述针织系统配设给一个共同的针织部位。当然,在此可以在针筒周边上分布地设有多个针织部位,这些针织部位分别配设有至少两个针织系统。
其他的优点如下得到,即,所述吹气或吸气喷嘴的开口设计为长孔。由此,能实现在通过空气流击中纱线时更高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接下来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分离装置的实施例。
图中:
图1a~d示出两个纱线在织针的针钩中在织针的不同位置中的置入和分离的示意图;
图2示出在具有两个成圈系统的圆形针织机中两个纱线的输送的示意图;
图3示出在具有两个成圈系统的圆形针织机中两个纱线的输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d示出在使纱线11和12弯纱时在不同位置中的未详细示出的针织机中的织针10、在此舌针。纱线11可以是添纱针织物的底纱并且纱线12可以是添纱针织物的披覆纱。
图1a示出沿箭头方向13被驱动到其最高位置中之后的针10。第一纱线11放置到针织机的脱圈边缘14上。所述第一纱线贴靠在针10的针舌15上。与第一纱线11间隔开竖直间距地,在针10的针钩21的区域中输送第二纱线12。然后开始将针10沿箭头方向17牵拉,如图1b所示。同时,借助于吹气喷嘴18使空气流19指向第二纱线12并且由此将第二纱线向针杆20的内侧20.1挤压。
通过针织用针10的牵拉运动,其针舌15关闭并且在此使第一纱线11被针舌15包围。
在针织用针10沿箭头方向17的进一步的牵拉运动中,第二纱线12在针杆20的内侧20.1上向上朝针织用针10的针钩21滑动,直至该第二纱线靠置在脱圈边缘14上,如图1c所示。第一纱线11由针10同样运动回到脱圈边缘14上。第一纱线现在更近地处于针钩21的尖端上并且第二纱线更近地处于针钩21的针杆侧上,亦即,在针10下降到脱圈边缘14下方并且由此使两个11、12弯纱之前,两个纱线11、12具有在针钩21中期望的位置,其方式为,使纱线牵拉穿过之前形成的线圈(图1d)。
图2示出纱线11和12输送至圆形针织机的织针第一可行方案,但所述圆形针织机在此处于清晰性的原因未进一步示出。设有两个也未进一步示出的成圈系统的导纱装置S1和S2,其中,所述导纱装置S1具有用于输送纱线11的导纱眼22并且纱线11借助导纱装置S1放置在脱圈边缘14上。第二成圈系统的导纱装置S2也具有用于输送纱线12的导纱眼23,其中,导纱装置S2沿在此未示出的圆形针织机的针筒的旋转方向设置在导纱装置S1下游。由此产生了在纱线11和12之间要求的竖直间距,从而能利用设置在导纱装置S2上的带有吹气喷嘴18的空气输送装置24有选择性地以空气流加载纱线12。空气喷嘴18的排出开口在此设计为长孔18。1,以便提高产生的空气流的精确性。用于垫纱的挺针以及弯纱仅在设有导纱装置S2的第二针织系统上进行。当然,在针筒的周缘上可设有多对带有导纱装置S1和S2的成圈系统,利用所述导纱装置可分别输送两个纱线11、12并弯纱。
相反,在图3中示出利用仅一个带有导纱装置S的针织系统对两个纱线11和12进行替代的输送。所述导纱装置为此具有用于两个纱线11和12的两个导纱眼25和26。用于纱线12的导纱眼26在此与用于纱线11的导纱眼25间隔开竖直间距地设置,从而两个纱线11、12充分间隔开,以便选择性地由空气喷嘴以空气流加载纱线12并且能实现按照图1a~d的针钩中的纱线11、12的期望的分离。

Claims (12)

1.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用于在通过针织机的织针(10)的牵拉运动使纱线共同地在脱圈边缘(14)上脱圈之前分离织针(10)的针钩(21)中的多个纱线(11、12),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具有带有至少一个吹气或吸气喷嘴(18)的空气引导装置(24),所述吹气或吸气喷嘴(18)构成用于,产生横向于纱线运行方向定向的空气流(19),所述多个纱线(11、12)中的至少一个纱线能通过所述空气流被加载并且被压向织针(10)的针杆(20)的内侧(20.1),从而能实现在所述多个纱线(11、12)共同脱圈之前所述多个纱线(11、12)在针钩(21)中的分离和并排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或吸气喷嘴(18)定向成,使得来自吹气或吸气喷嘴的空气流(19)能以朝向脱圈边缘(14)和针杆(20)的内侧(20.1)指向的角度施加到纱线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具有一个共同的导纱器(S)或多个分离的导纱器(S1、S2),其中,借助于所述一个共同的导纱器(S)或借助于所述多个分离的导纱器(S1、S2),所述多个纱线(11、12)能输送给针织机的织针(1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或吸气喷嘴(18)在所述一个共同的导纱器(S)上或在所述多个分离的导纱器(S1、S2)上设置成,使得来自吹气或吸气喷嘴的空气流(19)在所述一个共同的导纱器或所述多个分离的导纱器与织针(10)之间能借助于吹气或吸气喷嘴(18)指向所述至少一个纱线。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或吸气喷嘴(18)具有排出开口,所述排出开口定尺寸为,使得来自吹气或吸气喷嘴的空气流(19)具有比所述至少一个纱线的直径更大的直径。
6.圆形针织机,用于由至少两个不同的纱线制造针织物,所述圆形针织机包括装有织针(10)的、可转动地支承的针筒以及至少一个针织系统,所述至少一个针织系统具有针筒三角和用于至少一个纱线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针织系统具有带有至少一个吹气或吸气喷嘴(18)的空气引导装置(24),其中,利用所述吹气或吸气喷嘴(18)能产生朝向由导纱装置输送的纱线指向的空气流(19)。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形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或吸气喷嘴(18)设置成,使得能产生朝向针筒的转动轴线并且朝向针筒的脱圈边缘(14)指向的并且横向于纱线运行方向延伸的空气流(19)以用于加载纱线。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圆形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装置构成为,使得所述导纱装置能输送至少两个纱线给织针(10)。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圆形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针织机具有至少两个针织系统,所述至少两个针织系统的导纱装置分别输送一个纱线,其中,所述导纱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导纱装置设有带有吹气或吸气喷嘴(18)的空气引导装置(24)。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圆形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或吸气喷嘴(18)的开口设计为长孔(18.1)。
11.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圆形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装置具有两个导纱眼,为了由底纱和批覆纱制造添纱针织物,用于批覆纱的导纱眼与用于底纱的导纱眼间隔开竖直间距地设置,使得所述底纱和批覆纱能彼此间隔开竖直间距地输送给织针(10),其中,在织针的用于使底纱和批覆纱共同脱圈的牵拉运动期间,所述批覆纱能借助于来自吹气或吸气喷嘴的空气流(19)被压向针杆(20)的内侧(20.1),从而底纱和批覆纱在脱圈时能沿平行于圆形针织机的脱圈边缘(14)的方向并排地处于针钩(21)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圆形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批覆纱的导纱眼和所述用于底纱的导纱眼设置成,使得所述底纱相比于所述批覆纱能以距圆形针织机的脱圈边缘(14)较小的间距被输送。
CN202020736450.8U 2019-05-08 2020-05-07 分离装置以及圆形针织机 Active CN21264077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112004.7A DE102019112004A1 (de) 2019-05-08 2019-05-08 Verfahren zur Trennung von mehreren Fäden in Haken von Stricknadeln
DE102019112004.7 2019-05-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40771U true CN212640771U (zh) 2021-03-02

Family

ID=72943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36450.8U Active CN212640771U (zh) 2019-05-08 2020-05-07 分离装置以及圆形针织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3228899U (zh)
CN (1) CN212640771U (zh)
DE (1) DE102019112004A1 (zh)
TR (1) TR202006769U5 (zh)
TW (1) TWM603472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50001B1 (fr) * 1989-07-21 1991-10-18 Steiger Sa Atelier Constr Machine a tricoter rectiligne
US5431029A (en) * 1994-03-17 1995-07-11 Mayer Industr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reverse loop sliver knit fabric
EP1762645B1 (de) * 2005-09-07 2009-07-01 H. Stoll GmbH & Co. KG Flachstrickmaschine
CN101778970B (zh) * 2007-07-30 2011-04-20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横编机
DE202016001658U1 (de) * 2016-03-14 2016-08-01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Textilmaschine mit gleichmäßiger Fadenspann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3472U (zh) 2020-11-01
TR202006769U5 (zh) 2020-11-23
JP3228899U (ja) 2020-11-19
DE102019112004A1 (de) 2020-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34920B2 (en) Knitted fabri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said fabric
OA10679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knitting fabric with non-elastic yarn and bare elastomeric yarn and sweater knit fabric construction
JP2009173445A5 (zh)
US2953912A (en) Method and mechanism for knitting pile fabrics
US8117871B2 (en) Method and knitting machine for producing a knitted product from substantially untwisted fibre material
US7757515B1 (en) Cut pile fabric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212640771U (zh) 分离装置以及圆形针织机
CN108049006B (zh) 360°全方向弹力织针面料的编织方法及一种针织圆机
US6386003B1 (en) Yarn feeder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US3511064A (en) Manufacture of slub effect fabrics
US4554801A (en) Pile fabric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607890A (zh) 一种裸氨丝添纱横编针织物的织造方法及其纱线喂入装置
CN210506700U (zh) 织物加工装置
US646731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iring threads in textile machine
CN211394845U (zh) 一种拉舍尔经编机的分纱针
KR20150026898A (ko) 편성기를 위한 날실의 적극이송장치 및 편성기
KR20090127869A (ko) 섬유 재료로 구성된 편직물을 제조하기 위한 장치, 특히 직기
CN109642367A (zh) 圆形针织机
CN1155022A (zh) 用非弹力纱和未包覆弹力纱针织织物的方法和设备及其毛衣针织物的结构
CN101294332B (zh) 具有弹力纱的喂纱功能的针织机
TW202026478A (zh) 具有整合式氣流噴嘴的紗線導引件
EP0474606B1 (en) Device for producing a yarn using fibers retained in a tubular knitted manufactured article
TWI836922B (zh) 雙面圓針織機
CN101205655B (zh) 带有牵伸装置的生产织物的设备
JP2002348761A (ja) 緯編の編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