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28975U - 风冷散热机构以及风冷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风冷散热机构以及风冷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28975U
CN212628975U CN202021396695.7U CN202021396695U CN212628975U CN 212628975 U CN212628975 U CN 212628975U CN 202021396695 U CN202021396695 U CN 202021396695U CN 212628975 U CN212628975 U CN 2126289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dissipation
cooled
fix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9669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华宇靖
李佳洁
李林志
莫崇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Jiaye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Jiaye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Jiaye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Jiaye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9669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289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289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289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冷散热机构以及风冷散热器。上述的风冷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组件和风冷组件;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基座以及多个散热片;风冷组件包括送风器、进风管、出风管以及风冷箱,送风器、进风管、出风管以及风冷箱均连通,风冷箱与散热基座背离散热片的一侧连接;风冷箱包括箱体以及多个挡板,每一挡板的一端与箱体的内壁连接,每一挡板的另一端与箱体的内壁间隔设置,多个挡板交替间隔设置,多个挡板之间形成有导风通道。通过在风冷箱中交替间隔设置多个挡板,而且多个挡板形成的导风通道,延长了空气在风冷箱中的流通时间,从而使得单次热交换效率提高,进而提高了风冷散热机构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风冷散热机构以及风冷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冷散热机构以及风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技术发展,电子设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从而使得集成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热量增大,为了确保其在工作时处于最佳温度,通常采用散热器进行散热,以避免电子设备的温度过高的情况,而其中尤以风冷散热器的使用最为广泛。
传统的风冷散热器通常将散热基座上的热量通过热交换的方式进行散热,依靠风冷箱与散热基座的接触面积的大小,改善其散热效果。传统的风冷散热器在每一次热交换的过程中,是通过提高风速的方式加快热量的散失。但是,其在每一次交换的热量有限,即单次热交换的热量较低,无法提高单次热交换的热量,从而使得散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风冷散热机构以及风冷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风冷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组件和风冷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基座以及多个散热片,每一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散热基座连接,多个所述散热片间隔且均匀设置于所述散热基座上;所述风冷组件包括送风器、进风管、风冷箱以及出风管,所述送风器通过所述进风管与所述风冷箱连接,所述风冷箱还与所述出风管连接,所述送风器与所述进风管连通,所述风冷箱位于所述散热基座背离任一所述散热片的一侧,所述风冷箱包括箱体以及多个挡板,且所述箱体贴设于所述散热基座上,多个所述挡板均位于所述箱体内,每一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内壁连接,每一所述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内壁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挡板交替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挡板分别与所述箱体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连接,多个所述挡板之间形成有导风通道,所述进风管通过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出风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与所述进风管的进风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散热片分别开设有异形散热通孔,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的异形散热通孔相互对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冷散热机构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分别与所述散热基座以及多个所述散热片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多个固定件,每一所述固定件与一所述散热片对应设置,每一所述固定件包括转动轴以及固定杆,每一所述散热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转动轴与所述散热基座连接,每一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每一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卡接于相应的所述散热片的固定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分别与多个所述固定件的固定杆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定位杆,所述散热基座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杆连接,所述定位杆的另一端卡设于所述定位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筋条,所述散热筋条与所述散热基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基座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开设有散热凹槽。
一种风冷散热器,包括风冷机构、处理器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风冷散热机构,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散热基座连接,所述风冷机构与所述送风器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在风冷箱中交替间隔设置多个挡板,而且多个挡板形成的导风通道,延长了空气在风冷箱中的流通时间,使得空气在与散热基座的单次热交换过程中,交换的热量增大,从而使得单次热交换效率提高,进而提高了风冷散热机构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风冷散热机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风冷散热机构的A1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风冷散热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风冷散热机构的再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风冷散热机构的风冷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冷散热机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冷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组件和风冷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基座以及多个散热片。每一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散热基座连接。多个所述散热片间隔且均匀设置于所述散热基座上。所述风冷组件包括送风器、进风管、风冷箱以及出风管,所述送风器通过所述进风管与所述风冷箱连接,所述风冷箱还与所述出风管连接,所述送风器与所述进风管连通,所述风冷箱位于所述散热基座背离任一所述散热片的一侧,所述风冷箱包括箱体以及多个挡板,且所述箱体贴设于所述散热基座上,多个所述挡板均位于所述箱体内,每一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内壁连接,每一所述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内壁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挡板交替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挡板分别与所述箱体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连接,多个所述挡板之间形成有导风通道,所述进风管通过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出风管连通。通过在风冷箱中交替间隔设置多个挡板,而且多个挡板形成的导风通道,延长了空气在风冷箱中的流通时间,使得空气在与散热基座的单次热交换过程中,交换的热量增大,从而使得单次热交换效率提高,进而提高了风冷散热机构的散热效率。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风冷散热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一实施例的风冷散热机构10包括散热组件100和风冷组件200。所述散热组件100包括散热基座110以及多个散热片120。每一所述散热片120与所述散热基座110连接。多个所述散热片120间隔且均匀设置于所述散热基座110上。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风冷组件200包括送风器210、进风管220、出风管230以及风冷箱240。所述送风器210通过所述进风管220与所述风冷箱240连接,所述风冷箱240还与所述出风管230连接。所述送风器210与所述进风管220连通。所述风冷箱240位于所述散热基座110背离任一所述散热片120的一侧。请一并参阅图5,所述风冷箱240包括箱体242以及多个挡板244,且所述箱体242贴设于所述散热基座110上。多个所述挡板244均位于所述箱体242内。每一所述挡板244的一端与所述箱体242的内壁连接,每一所述挡板244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242的内壁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挡板244交替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挡板244分别与所述箱体242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连接。多个所述挡板244之间形成有导风通道。所述进风管220通过所述导风通道与以及所述出风管230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风冷箱240中交替间隔设置多个挡板244,而且多个挡板244形成的导风通道,延长了空气在风冷箱240中的流通时间,使得空气在与散热基座110的单次热交换过程中,交换的热量增大,从而使得单次热交换效率提高,进而提高了风冷散热机构的散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5,所述挡板244与所述进风管220的进风方向垂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244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挡板244与所述进风管220所在的箱体242的侧壁平行。由于所述进风管220用于将送风器210内的空气送进风冷箱240内,所述进风管220的进风方向与其管道的设置方向相关,进风管220的进风方向又影响到导风通道的设置,为了使得导风通道的长度增大,即为了延长空气在风冷箱240内的流通时间,将挡板244设置为与进风管220的进风方向垂直,使得空气在风冷箱240内沿平行于挡板244的方向来回流通,从而使得导风通道的总长度增大,进而使得空气在导风通道内的流通时间增大,便于风冷箱240内的空气交换的热量增多,提高了单次热交换的热量值,进而提高了风冷散热机构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散热片120的散热效率,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4,每一所述散热片120分别开设有异形散热通孔122,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120的异形散热通孔122相互对齐。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片120与散热基座110连接,散热片120将散热基座110上的热量导向外部环境中。由于散热片120为片状结构,使得散热片120的散热表面积较大,便于将散热基座110上的热量快速散失。而在散热片120上开设异形散热通孔122,进一步使得散热片120的散热表面积增大,进一步提高了散热片120的散热效率。而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120的异形散热通孔122相互对齐,使得流通于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120之间的空气,通过异形散热通孔122进行流通,从而使得在散热片120之间的空气还可以沿垂直于散热片120的方向进行流通,即散热片120附近的空气的流通方向为两个方向,进而使得散热片120上的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4,所述风冷散热机构10还包括固定组件300,所述固定组件300分别与所述散热基座110以及多个所述散热片120连接,即散热基座通过固定组件分别与多个散热片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散热片120是分别设置于散热基座110上的,而且散热片120是分别垂直设置的,为了提高散热片120与散热基座110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散热片120发生松动的情况,通过固定组件300的固定方式,将散热片120固定在散热基座110上,从而增加了散热片120与散热基座110之间的固定点,提高了散热片120与散热基座110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1与图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300包括多个固定件310,每一所述固定件310与一所述散热片120对应设置,每一所述固定件310包括转动轴312以及固定杆314,每一所述散热片120开设有固定槽124。同时参见图4,所述转动轴312与所述散热基座110连接,每一所述固定杆314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312转动连接,每一所述固定杆314的另一端卡接于相应的所述散热片的固定槽124内。每一个固定件310固定一个散热片120,便于固定组件分别对多个散热片120进行固定。固定杆314以转动轴312为中心轴进行转动,且固定杆314在转动轴312的表面进行转动,便于转动轴312在固定在散热基座110上之后与固定杆314转动。固定杆314通过转动轴312与散热基座110连接,固定杆314远离转动轴312的一端收容于固定槽124内,而固定槽124是开设于散热片120上的,使得固定杆314还与散热片120卡接,从而使得散热片120还通过固定杆314固定在散热基座110上,增加了散热片120与散热基座110之间的连接位置,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片120与散热基座110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散热片120与散热基座1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固定组件300还包括连接杆320,所述连接杆320分别与多个所述固定件310的固定杆314连接。多个固定件310通过连接杆320串联在一起,即连接杆320依次连接多个固定件310,使得多个固定件310之间保持相对静止,从而使得多个固定件310保持相对的稳定,进而使得多个固定件310的同时移动。这样,通过移动连接杆320,带动多个固定件310同时运动,使得在移动连接杆320的过程中,实现对多个固定件310的移动,便于对多个固定件310的同时移动,避免了多个固定件310分别移动的情况,提高了将固定件310固定安装于散热片120上的安装效率。
又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所述固定组件300还包括定位杆330,所述散热基座110开设有定位孔112,所述定位杆330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杆314连接,所述定位杆330的另一端卡设于所述定位孔112内。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杆314通过设置于固定槽124内,使得固定杆314与散热片120卡接,而由于固定杆314还与转动轴312转动连接,即固定杆314的端部在固定槽124内时也容易发生转动,也即固定杆314与散热片120之前的连接还不够稳定。为了提高固定杆314与散热片120的连接稳定性,通过在固定杆314上连接定位杆330,并将定位杆330远离固定杆314的一端凸伸于定位孔112内,使得定位杆330卡设于定位孔112内,从而使得固定杆314与散热基座110稳定连接,降低了固定杆314在沿平行于散热基座110的方向上运动趋势,减少了固定杆314在固定槽124内的晃动情况,提高了固定杆314与散热片120的连接稳定性。
又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包括多个伸缩固定子杆,所述固定槽包括导入弧形槽以及移动直线槽,所述导入弧形槽和所述移动直线槽连通,所述固定杆远离转动轴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入弧形槽和所述移动直线槽内。所述固定杆远离转动轴的一端通过导入弧形槽进入所述移动直线槽,由于固定杆包括多个伸缩固定子杆,即固定杆具有伸缩功能,使得所述固定杆远离转动轴的一端在所述移动直线槽内移动,便于将固定杆远离转动轴的一端固定在移动直线槽内,减少固定杆远离转动轴的一端通过导入弧形槽滑出的几率,进一步将固定杆固定在散热片上。
又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位孔依次排列设置,且多个定位孔的排列方向与固定杆的伸缩方向相同。这样,固定杆在移动直线槽内移动时,定位杆选择不同的定位孔进行定位,便于将固定杆固定在散热基座上,提高了固定件的适配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散热组件100还包括散热筋条130,所述散热筋条130与所述散热基座11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筋条130位于两个散热片120之间,即相邻两个散热片120之间设置有一个散热筋条130。所述散热筋条130凸设于所述散热基座110上,增大了散热基座110的散热面积,使得散热基座110的热交换效率提高,从而使得散热基座110的散热效率提高,进而使得风冷散热机构的散热效率提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散热基座110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开设有散热凹槽114。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凹槽114位于散热基座110上,由于散热凹槽114形成有凹陷区域,即散热基座110的表面出现凹陷,使得散热基座110的表面积增大,从而使得散热基座110的热交换面积增大,进而使得风冷散热机构的散热效率提高。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送风器为气泵,用于将风冷机构内的冷空气输送至风冷箱内。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风冷散热器,包括风冷机构、处理器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风冷散热机构。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散热基座连接,所述风冷机构与所述送风器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冷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组件和风冷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基座以及多个散热片。每一所述散热片分别与所述散热基座连接。多个所述散热片间隔且均匀设置于所述散热基座上。所述风冷组件包括送风器、进风管、出风管以及风冷箱。所述送风器通过所述进风管与所述风冷箱连接,所述风冷箱还与所述出风管连接。所述送风器、所述进风管、所述出风管以及所述风冷箱均连通。所述风冷箱与所述散热基座背离所述散热片的一侧连接,且所述风冷箱贴设于所述散热基座上。所述风冷箱包括箱体以及多个挡板。多个所述挡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每一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内壁连接,每一所述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挡板交替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挡板分别与所述箱体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连接。多个所述挡板之间形成有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所述进风管以及所述出风管均连通。通过在风冷箱中交替间隔设置多个挡板,而且多个挡板形成的导风通道,延长了空气在风冷箱中的流通时间,使得空气在与散热基座的单次热交换过程中,交换的热量增大,从而使得单次热交换效率提高,进而提高了风冷散热机构的散热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风冷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基座以及多个散热片,每一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散热基座连接,多个所述散热片间隔且均匀设置于所述散热基座上;
风冷组件,所述风冷组件包括送风器、进风管、风冷箱以及出风管,所述送风器通过所述进风管与所述风冷箱连接,所述风冷箱还与所述出风管连接,所述送风器与所述进风管连通,所述风冷箱位于所述散热基座背离任一所述散热片的一侧,所述风冷箱包括箱体以及多个挡板,且所述箱体贴设于所述散热基座上,多个所述挡板均位于所述箱体内,每一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内壁连接,每一所述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内壁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挡板交替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挡板分别与所述箱体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连接,多个所述挡板之间形成有导风通道,所述进风管通过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出风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与所述进风管的进风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散热片分别开设有异形散热通孔,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的异形散热通孔相互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散热机构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分别与所述散热基座以及多个所述散热片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冷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多个固定件,每一所述固定件与一所述散热片对应设置,每一所述固定件包括转动轴以及固定杆,每一所述散热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转动轴与所述散热基座连接,每一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每一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卡接于相应的所述散热片的固定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冷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分别与多个所述固定件的固定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冷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定位杆,所述散热基座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杆连接,所述定位杆的另一端卡设于所述定位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筋条,所述散热筋条与所述散热基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冷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基座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开设有散热凹槽。
10.一种风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冷机构、处理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冷散热机构,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散热基座连接,所述风冷机构与所述送风器连通。
CN202021396695.7U 2020-07-15 2020-07-15 风冷散热机构以及风冷散热器 Active CN2126289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96695.7U CN212628975U (zh) 2020-07-15 2020-07-15 风冷散热机构以及风冷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96695.7U CN212628975U (zh) 2020-07-15 2020-07-15 风冷散热机构以及风冷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28975U true CN212628975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07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96695.7U Active CN212628975U (zh) 2020-07-15 2020-07-15 风冷散热机构以及风冷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289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9987A1 (zh) * 2021-09-15 2023-03-23 北京热刺激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光纤激光器的风冷散热装置及光纤激光器
CN117794202A (zh) * 2024-02-26 2024-03-29 东莞市隆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组合式散热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9987A1 (zh) * 2021-09-15 2023-03-23 北京热刺激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光纤激光器的风冷散热装置及光纤激光器
CN117794202A (zh) * 2024-02-26 2024-03-29 东莞市隆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组合式散热器
CN117794202B (zh) * 2024-02-26 2024-05-14 东莞市隆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组合式散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28975U (zh) 风冷散热机构以及风冷散热器
JP2014204606A (ja)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冷却フィン
US20230055907A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N210381736U (zh) 散热设备和电气装置
KR100532689B1 (ko) 슬림형 열교환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이 열교환기를 이용한 컴퓨터의 수냉식 냉각장치 및 에어컨디셔너
CN212629012U (zh) 一种用于散热器的抽刮散热结构
CN111594462B (zh) 散热器和具有其的中央处理器
CN212628965U (zh) 水冷散热片组以及水冷散热器
CN215453746U (zh) 显示器及终端设备
CN110793348A (zh) 一种大型设备用油的箱式风冷型翅片管散热器
CN219592965U (zh) 散热装置及矿机
CN205091694U (zh) 散热模组
CN212628961U (zh) 散热组件以及水冷散热器
CN214070499U (zh) 电子负载柜散热结构和电子负载柜
CN217608182U (zh) 一种散热系统
CN116682639B (zh) 隔离变压器的散热结构
CN216532290U (zh) 适用于多场景的可调式散热装置
CN212324638U (zh) 多翅片型风冷散热器
CN218888888U (zh) 一种变频电源及其散热结构
CN219563694U (zh) 一种搅拌车散热装置及搅拌车
CN220691329U (zh) 一种散热性能优异的计算机机箱
CN219536709U (zh) 电能转换器前箱体结构、电能转换器箱体以及电能转换器
CN220912080U (zh) 一种带有风扇组的散热器
CN218764773U (zh) 一种散热器
CN218352963U (zh) 分类散热系统及数据中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