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19196U - 机身及除湿机 - Google Patents

机身及除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19196U
CN212619196U CN202021396772.9U CN202021396772U CN212619196U CN 212619196 U CN212619196 U CN 212619196U CN 202021396772 U CN202021396772 U CN 202021396772U CN 212619196 U CN212619196 U CN 2126191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vaporator
condenser
airframe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967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志才
刘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967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191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191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191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身,所述机身包括壳体、轴流风机、蒸发器、冷凝器和接水盘。壳体的侧壁设有进风口,顶壁设有出风口;蒸发器和冷凝器相层叠地设在进风口内侧;接水盘与壳体的底壁间隔设置,并包括相连接的盘本体部和风道延伸部,盘本体部支撑蒸发器和冷凝器,风道延伸部位于出风口的下方。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该机身的除湿机。本实新型技术方案能够避免风窜向下方,以及减少紊流,从而避免气流在壳体内过于分散而导致流动率低,进而提升机身的除湿效率。

Description

机身及除湿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身及除湿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湿机作为调节空气湿度的设备,人们对其要求也随之提高。相关技术中,在除湿机内部,气流容易乱窜,使得气流在壳体内过于分散而导致流动率低,影响除湿效率。
以上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机身,旨在解决气流在壳体内过于分散而导致流动率低,而影响除湿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机身,用于除湿机,所述机身包括:
壳体,侧壁设有进风口,顶壁设有出风口;
轴流风机,设于所述壳体内,并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
蒸发器和冷凝器,相层叠地设在所述进风口内侧,并旁设于所述轴流风机;以及,
接水盘,与所述壳体的底壁间隔设置,并包括相连接的盘本体部和风道延伸部,所述盘本体部支撑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风道延伸部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机身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轴流风机相并行设置,所述风道延伸部的邻近所述压缩机的侧边设有朝上延伸的隔离部。
可选地,所述隔离部呈弧状结构设置,以部分包围所述压缩机的周侧。
可选地,所述隔离部朝上延伸至所述压缩机的上端;或者,所述隔离部的上端超出所述压缩机的上端。
可选地,所述隔离部的背向所述压缩机的侧面设有导风部,所述导风部用以引导气流向上运动。
可选地,所述导风部包括多个并排的且沿出风方向延伸的导风凸筋。
可选地,所述导风凸筋沿出风方向呈渐缩设置。
可选地,所述导风部设置为导风块,所述导风块设有背向所述隔离部的导风面,所述导风面在自下朝上的方向上,朝靠近所述隔离部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的轴流风机,及供所述轴流风机安装的挂架,所述挂架连接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的上端。
可选地,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均呈U型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轴流风机位于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所围成的区域内,且所述进风口对应U型蒸发器的多个面开设。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除湿机,包括前述的机身。
可选地,所述除湿机还包括具有朝上的安装开口的水箱,所述机身具有闲置状态和工作状态,于所述闲置状态,所述机身通过所述安装开口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水箱内,于所述工作状态,所述机身通过所述安装开口相对所述水箱伸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除湿机的机身,其接水盘包括相连接的盘本体部和风道延伸部。其中,盘本体部在支撑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同时,还能够承接蒸发器滴落的冷凝水;而风道延伸部位于出风口的下方,能够避免风窜向下方,以及减少紊流,从而避免气流在壳体内过于分散而导致流动率低,进而提升机身的除湿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身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机身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机身中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除湿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除湿机中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机身 100 壳体
110 进风口 120 出风口
200 轴流风机 300 蒸发器
400 冷凝器 500 接水盘
510 盘本体部 520 风道延伸部
521 隔离部 522 导风凸筋
600 挂架 700 压缩机
20 水箱 21 安装开口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机身10,用于除湿机,具体的,除湿机可包括机身10和水箱。其中,机身10具有除湿功能,在除湿机的工作状态下,水箱用于存储机身形成的水;在除湿机的闲置状态,水箱用于收容机身10。如此,大幅的增加了水箱的体积,使得水箱可以存储更多的水,使得除湿机可连续工作的时间得到大幅延长,减少了用户倒水的次数,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在闲置状态下,还可以大幅地缩小除湿机的体积,提高运输时的装柜量,有利于大幅降低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为了进一步缩小除湿机的体积,本实用新型对机身10的内部结构进行改进。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机身10包括:
壳体100,侧壁设有进风口110,顶壁设有出风口120;
蒸发器300和冷凝器400,相层叠地设在所述进风口110内侧,并旁设于所述轴流风机200;以及,
接水盘500,与所述壳体100的底壁间隔设置,并包括相连接的盘本体部510和风道延伸部520,所述盘本体部510支撑所述蒸发器300和冷凝器400,所述风道延伸部520位于所述出风口120的下方。
具体而言,机身10还包括风机,由风机将室内的潮湿空气抽入壳体100内,然后通过蒸发器300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呈水滴,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再通过冷凝器400对除去水蒸气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干燥,以使吹出的风回复常温,使室内的温度保持原样不变。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接水盘500设置在蒸发器300、冷凝器400的正下方,以将壳体100分隔形成进行热交换的风道,以及安装除湿机其它常用元器件(如电控盒、风机电容等)安装腔。如此,既充分合理的利用了空间,使得机身10内部的原件排布更加合理和紧凑,又能够避免蒸发器300产生的水滴滴落至电控盒等元器件上,而影响除湿机电路的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接水盘500不仅具有对应冷凝器400和蒸发器300的部分,还具有对应轴流风机200的部分,以便于轴流风道中的气流可以直接从出风口120流出,而不会在风道中乱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除湿机的机身,其接水盘500包括相连接的盘本体部510和风道延伸部520。其中,盘本体部510在支撑蒸发器300和冷凝器400的同时,还能够承接蒸发器300滴落的冷凝水;而风道延伸部位于出风口120的下方,能够避免风窜向下方,以及减少紊流,从而避免气流在壳体100内过于分散而导致流动率低,进而提升机身的除湿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机身10还包括设于壳体100内的压缩机700,风道延伸部520的邻近压缩机700的侧边设有朝上延伸的隔离部521。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前面板、背板和两个侧板,压缩机700安装于壳体100的底壁,且设于前面板与接水盘500之间,即壳体100与接水盘500之间会形成压缩机700的安装腔。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在压缩机700与接水盘500之间间隔设置朝上延伸的隔离部521,以避免风从风道延伸部520的上方窜入安装腔内,并将风导向机身10顶部的出风口120,从而进一步减少气流在壳体100内的分散程度,进而提升气流整体的流动性,提升除湿效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轴流风机200和压缩机700均并行设置,相较于传统的上下两层的排布方式,进一步减小了轴流风机200和压缩机700在高度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进一步缩小机身10的高度和体积,从而有利于机身10和除湿机的运输和仓储。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隔离部521呈弧状结构设置,以部分包围压缩机700的周侧。可以理解,通过将隔离部521设置成与压缩机700的周侧配合的弧状结构,以利于使压缩机700能够尽量靠近接水盘500,缩小压缩机700的安装腔的空间,使得机身10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提升机身10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和缩小机身10的整体体积。
进一步地,隔离部521朝上延伸至压缩机700的上端;或者,隔离部521的上端超出压缩机700的上端。如此,一方面能够延长隔离部521的高度,有利于隔离部521将风向上导至出风口120,进一步减少气流在壳体100内乱窜的情况;另一方面能够隔离压缩机700与风道,避免压缩机700散发的热量进入风道内,影响风道内气流的温度。
其中,隔离部521的背向压缩机700的侧面还设有导风部,导风部用以引导气流向上运动。可以理解,通过设置导风部,能够进一步提升对风的向上导流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导风部包括多个并排的且沿出风方向延伸的导风凸筋522。具体而言,多个导风凸筋522间隔设置并形成多个导流腔,当气流流经风道延伸部520的上方时,气流会进入导流腔,导风凸筋522会引导气流向上运动,而不会向其它方向乱窜。另需要说明的是,导流凸筋除了具有导流作用之外,还具有加强作用,隔离部521与风道延伸部520之间通过导流凸筋连接,能够有效增强隔离部521的强度和提升隔离部521的稳定性,避免隔离部521在受到碰撞时容易损坏或折断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导风凸筋522沿出风方向呈渐缩设置。如此,除了有利于将气流向上引导,还利于隔离部521与风道延伸部520之间形成稳定的类三角形结构,从而进一步加强隔离部521和风道延伸部520的强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部设置为导风块(附图未示),导风块设有背向隔离部521的导风面,导风面在自下朝上的方向上,朝靠近隔离部521的方向延伸。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倾斜的导风面,同样有利于引导气流向上运动,降低气流在壳体100内乱窜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200,轴流风机200设于壳体内并靠近出风口120设置,壳体100内还设有供轴流风机200安装的挂架600,且所述挂架600连接于所述蒸发器300和所述冷凝器400的上端。具体的,轴流风机200通过挂架600进行吊挂式安装,挂架600包括连接在蒸发器300和冷凝器400上端的挂板、及自挂板朝下延伸的挂臂。挂板用以与蒸发器300和冷凝器400进行固定,保持挂架600的整体平稳性,挂臂用以悬挂轴流风机200的电机。本实施例技术方案能够平稳支撑固定轴流风机200,并且有利于节省轴流风机200的安装占用空间,进一步提升机身10内部结构的紧凑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蒸发器300和冷凝器400均呈U型设置于壳体100内,轴流风机200位于蒸发器300和冷凝器400所围成的区域内,且进风口110对应U型蒸发器300的多个面开设。可以理解,通过将蒸发器300和冷凝器400设置呈U型,并使轴流风机200设置在U形区域内。如此,既充分利用了空间,提高了结构的紧凑性,又大幅增加了蒸发器300和冷凝器400的换热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除湿机的除湿效率。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蒸发器300和冷凝器400的换热效率,进风口110对应U型蒸发器300和冷凝器400的多个面开设。以在左侧、右侧和后侧均开始有进风口110为例,分别对应U型的两侧臂和中间部分。如此,以为蒸发器300和冷凝器400的换热,提供足够的气流,进一步提升两个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除湿机的除湿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除湿机,如图4所示,所述除湿机包括前述机身10。所述机身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该除湿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5所示,所述除湿机还包括具有朝上的安装开口21的水箱20,所述机身10具有闲置状态和工作状态,于所述闲置状态,所述机身10通过所述安装开口21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水箱20内;于所述工作状态,所述机身10通过所述安装开口21相对所述水箱20伸出。具体而言,机身10在闲置状态时,机身10至少部分能够通过水箱20的安装开口21收容于水箱20内,能够降低除湿机的重心,使得除湿机的放置较为稳定,不易偏倒,还减小了除湿机的整体占用空间,方便用户放置除湿机;而机身10在工作状态时,机身10相对水箱20伸出,可使得机身10上的出风口120具有更高的位置,从而可将除湿后的空气排出到更高的位置,进而使得除湿后的空气能更快地扩散到整个室内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机身,用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包括:
壳体,侧壁设有进风口,顶壁设有出风口;
蒸发器和冷凝器,相层叠地设在所述进风口内侧;以及,
接水盘,与所述壳体的底壁间隔设置,并包括相连接的盘本体部和风道延伸部,所述盘本体部支撑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风道延伸部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压缩机,所述风道延伸部的邻近所述压缩机的侧边设有朝上延伸的隔离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呈弧状结构设置,以部分包围所述压缩机的周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朝上延伸至所述压缩机的上端;或者,所述隔离部的上端超出所述压缩机的上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的背向所述压缩机的侧面设有导风部,所述导风部用以引导气流向上运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包括多个并排的且沿出风方向延伸的导风凸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凸筋沿出风方向呈渐缩设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设置为导风块,所述导风块设有背向所述隔离部的导风面,所述导风面在自下朝上的方向上,朝靠近所述隔离部的方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的轴流风机,及供所述轴流风机安装的挂架,所述挂架连接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的上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均呈U型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轴流风机位于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所围成的区域内,且所述进风口对应U型蒸发器的多个面开设。
11.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机身。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包括具有朝上的安装开口的水箱,所述机身具有闲置状态和工作状态,于所述闲置状态,所述机身通过所述安装开口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水箱内,于所述工作状态,所述机身通过所述安装开口相对所述水箱伸出。
CN202021396772.9U 2020-07-15 2020-07-15 机身及除湿机 Active CN2126191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96772.9U CN212619196U (zh) 2020-07-15 2020-07-15 机身及除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96772.9U CN212619196U (zh) 2020-07-15 2020-07-15 机身及除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19196U true CN212619196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07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96772.9U Active CN212619196U (zh) 2020-07-15 2020-07-15 机身及除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191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6152A (zh) * 2021-08-23 2021-12-10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设备及其主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6152A (zh) * 2021-08-23 2021-12-10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设备及其主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22953B2 (ja) 空気調和機用室内機
CN111735194A (zh) 机身及除湿机
CN212619196U (zh) 机身及除湿机
CN108613285B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09654605B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
CN212619240U (zh) 接水盘和除湿机
CN108375115A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065182U (zh) 除湿机
CN217426890U (zh) 储能柜和储能装置
CN214791607U (zh) 冷风机
CN212719963U (zh) 一种一体化干式风机盘管
CN108534252A (zh) 除湿机
CN212320041U (zh) 机身及除湿机
CN208186625U (zh) 除湿机
CN111594919A (zh) 一种一体化干式风机盘管
CN108800321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808947U (zh) 一种多面出风的除湿机
CN112240604A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854231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3656966U (zh) 除湿机进风与出风机构
CN217715419U (zh) 一种紧凑型多单元表冷器及安装该表冷器的除湿机
CN115143547B (zh) 除湿机以及除湿方法
CN217715217U (zh) 一种接水盘及安装该接水盘的除湿机
CN220507059U (zh) 除湿机
CN214370631U (zh) 一种除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