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18740U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18740U
CN212618740U CN202021512820.6U CN202021512820U CN212618740U CN 212618740 U CN212618740 U CN 212618740U CN 202021512820 U CN202021512820 U CN 202021512820U CN 212618740 U CN212618740 U CN 212618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shell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1282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1282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18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18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187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风机组件和换热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侧面的第一通孔;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侧面的第二通孔,风机组件和换热组件采用分体式结构,通过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连接,使风机组件与换热组件能够配合组成整体,同时使得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能够配合形成过线孔,风机组件与换热组件之间的线体通过过线孔进行走线,利用盖板盖合在过线孔上;需要检修时,将盖板打开即可对线体进行拆分,可快速分离风机组件和换热组件,拆卸操作简便,有效提高检修效率,结构实用可靠。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风管式空调机俗称风管机,通常安装在天花吊顶上,利用换热器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并通过风机进行吹风,从而达到降温或升温目的。现有的一些分离风管机中,换热组件和风机组件采用可拆卸分离的安装结构,换热组件与风机组件之间的走线为一体式结构,在拆分换热组件与风机组件时,需要先将壳体拆卸才能拆开线体,从而将两个组件分开,拆分操作繁琐,给检修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能够便于拆分线体,有效提高检修效率,结构更实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应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侧面的第一通孔;
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侧面的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配合形成用于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换热组件之间的线体穿过的过线孔,所述线体位于所述过线孔处能够拆接,所述过线孔处设置有盖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防护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板朝向所述过线孔一侧设有用于覆盖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二防护层设有与所述第一防护层对应的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防护层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匹配的第一密封部以及与所述第二通孔匹配的第二密封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板内侧设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由所述盖板内侧向外侧延伸以使所述盖板的外侧形成有凸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护层和所述第二防护层均为海绵材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的侧边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内侧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二通孔的侧边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内侧的第二翻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通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翻边,且任意一个所述第二翻边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线体的压线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线体通过插拔式接线端子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
通过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连接,使风机组件与换热组件能够配合组成整体,同时使得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能够配合形成过线孔,风机组件与换热组件之间的线体通过过线孔进行走线,即线体可从第一通孔穿出并穿入到第二通孔,利用盖板盖合在过线孔上,对线体起到保护作用且避免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裸露而造成漏风及产生凝露;需要检修时,将盖板打开即可对线体进行拆分,进而可快速分离风机组件和换热组件,无需拆卸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进行线体的拆分,拆卸操作简便,有效提高检修效率,结构实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风机组件与换热组件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风机组件与换热组件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盖板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插拔式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
风机组件100,过线孔101,第一壳体110,第一通孔111,第一翻边112,第一进风口120,第一出风口130,风轮140;
换热组件200,第二壳体210,第二通孔211,第二翻边212,第二进风口220,第二出风口230,蒸发器240,压线卡250,挡块251,卡槽252;
盖板300,第一防护层310,第二防护层320,凹槽321,第一密封部322,第二密封部323,凸起部330;
线体400,母接头410,公接头4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非全部实施例。
参考图1至图10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为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包括风机组件100和换热组件200,其中,风机组件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一壳体110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20和第一出风口130,第二壳体210上设有第二进风口220和第二出风口230;第一壳体110内安装有风轮140和电机,第二壳体210内安装有蒸发器240。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210连接时,第一出风口130与第二进风口220连通,风机组件100和换热组件200连接成整体结构;风机组件100运转时通过电机驱动风轮140产生气流,气流由第一进风口120进入,并经过第一出风口130和第二进风口220进入第二壳体210,经过蒸发器240换热后从第二出风口230吹出,从而对室内环境进行降温或加热。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壳体110的左侧板上设有第一通孔111,第二壳体210的左侧板上设有第二通孔211,其中,第一通孔111贯穿至第一壳体110内部且设置在靠近第一出风口130位置,第二通孔211贯穿至第二壳体210内部且设置在靠近第二进风口220位置。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210连接时,第一出风口130的端面与第二进风口220的端面对接,此时,第一通孔111靠近第二通孔211,这样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211配合形成过线孔101,风机组件100与换热组件200之间的线体400可从第一壳体110内侧穿过第一通孔111,并经过第二通孔211穿入到第二壳体210内部进行连接,例如换热组件200内的温度传感器、水泵等接线的线体400。
可理解到,线体400经过过线孔101进行走线时,线体400的一部分会外露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210外侧,线体400在过线孔101位置能够拆接,可理解为,线体400采用可拆卸分离的连接结构,例如线体400采用接线端子进行连接,线体400在过线孔101位置可以断开,便于拆分和连接线体400。也可以将与线体400端部连接的端口设置在与第一通孔111或第二通孔211对应的位置,例如,电控板的接线端口位于第一壳体110内侧且与第一通孔111对应,线体400可穿过第一通孔111与接线端口连接,通过第一通孔111可便于操作将线体400拆卸。
需要说明的是,过线孔101的位置不限于设置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210的左侧面上,也可设置在右侧面、顶面或底面位置。可理解到,第一通孔111与第二通孔211之间可隔开一定的距离,也可以将第一通孔111与第二通孔211设置在相应壳体的边缘位置,这样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210对接时,第一通孔111与第二通孔211能够紧贴形成过线孔101。对于第一通孔111与第二通孔211之间的距离尺寸,本实用新型不作进一步限定。另外,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1与第二通孔211的形状均为长方形,当然也可以为其它形状,例如方形、圆形、椭圆形等。
如图3和图5所示,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210连接在一起时,利用盖板300盖合在过线孔101上。具体的,盖板300同时覆盖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211,盖板300可通过螺丝分别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210连接,方便拆卸盖板300。盖板300对线体400具有保护作用,避免线体400外露,同时盖板300能够封堵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211,避免风轮140产生的风从两个通孔漏出,也避免出现凝露现象。需要检修时,将盖板300打开即可对线体400进行拆分,进而可快速分离风机组件100和换热组件200,无需将第一壳体110或第二壳体210的侧板拆卸后再拆分线体400,拆卸操作简便,有效提高检修效率。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1与第二通孔211之间设置有过渡面,该过渡面沿第一壳体110的外侧面和第二壳体210的外侧面过渡,可理解到,第一通孔111设置靠近第一壳体110的出风端面,第二通孔211设置靠近第二壳体210的进风端面,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210对接时,第一通孔111通过第一壳体110的外侧面和第二壳体210的外侧面过渡至第二通孔211,线体400通过过线孔101进行走线时需要经过过渡面。
由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210均为钣金件,为了保护线体400,实施例中在过渡面上设置有第一防护层310,第一防护层310覆盖在第一通孔111与第二通孔211之间,这样在线体400经过过渡面时第一防护层310能够对线体400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线体400与钣金件摩擦而对线体400造成损伤。
如图4所示,实施例的第一防护层310采用海绵材质,海绵具有良好的避震和抗摩擦特性,能够有效保护线体400。具体的,第一防护层310包括两块海绵体,两块海绵体分别贴紧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210上,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210连接时两块海绵体能够拼接在一起并覆盖在过渡面上,这样两块海绵体不影响风机组件100与换热组件200的拆分,拆卸更灵活。当然,第一防护层310也可采用一块海绵体完全覆盖在过渡面上,结构更简单。第一防护层310并不限于实施例所示的海绵材质,也可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例如硅胶等。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盖板300的内侧设置第二防护层320,盖板300的内侧为盖板300朝向过线孔101的一侧,同时在第二防护层320上设置与第一防护层310对应的凹槽321。盖板300盖合在过线孔101上时,第一防护层310能够对应插入凹槽321中,通过第一防护层310与凹槽321配合将线体400固定;同时第二防护层320能够覆盖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211,避免在两个通孔处漏风及产生凝露。
实施例中,第二防护层320也采用海绵材质,海绵体贴紧在盖板300的内侧且覆盖整个盖板300,海绵体上凹陷形成有凹槽321。在盖板300盖合时,过渡面上的海绵体与盖板300内侧的海绵体配合夹紧线体400,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同时海绵体能够有效密封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211,结构实用可靠。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防护层320设有第一密封部322和第二密封部323,其中,第一密封部322凸起形成于第二防护层320上且与第一通孔111匹配,第二密封部323凸起形成于第二防护层320上且与第二通孔211匹配。第一密封部322与第二密封部323也均为海绵材质。可理解到,盖板300盖合时第一密封部322对应插入到第一通孔111中,第二密封部323对应插入第二通孔211中,这样密封效果更佳。
其中,第一密封部322和第二密封部323与第二防护层320为一体成型结构,打开盖板300即可同时将第一密封部322和第二密封部323从相应的通孔中取出,操作简便,结构实用可靠。
如图5和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300内侧设有与凹槽321对应的凹陷部,这样,凹槽321可延伸到凹陷部内,有利于增大凹槽321的深度,能够为线体400提供更大的容纳空间,更便于走线。其中,凹陷部由盖板300内侧向外侧延伸,使得盖板300的外侧凸出形成有凸起部330,即盖板300的内侧为凹陷,外侧为凸起。可理解到,凹陷部的凹陷深度越大,凸起部330的凸出高度越大。在拆装盖板300时,可通过手持凸起部330进行操作,使操作更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盖板300为金属薄板,凸起部330由盖板300一体冲压成型。盖板300可通过螺丝分别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210的侧板连接,盖板300和第二防护层320上均设有与螺丝匹配的螺孔。盖板300的大小尺寸可根据过线孔101的大小尺寸而设定。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1的侧边设有朝向第一壳体110内侧的第一翻边112,第一通孔111为长方形孔,第一翻边112由第一通孔111沿长度方向的侧边朝向内侧折弯所形成。第二通孔211的侧边设有朝向第二壳体210内侧的第二翻边212,第二通孔211也为长方形孔,第二翻边212由第二通孔211沿长度方向的侧边朝向内侧折弯所形成。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212具有加固对应侧板强度的作用,能够提高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211位置的强度,使过线孔101结构更牢固稳定。
可理解到,第一翻边112与第一壳体110的左侧板一体成型,第二翻边212与第二壳体210的左侧板一体成型。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212的数量不限于一条,可在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211内侧设置两条以上的翻边,进一步提高过线孔101的牢固性。实施例中,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212均沿垂直于侧板向内侧延伸,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212也可朝向内侧翻折形成与侧板叠合的折边。
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孔211设有两个第二翻边212,两个第二翻边212分别位于第二通孔211沿长度方向的侧边位置,且两个第二翻边212相对应。其中,在远离过渡面的第二翻边212上设有用于固定线体400的压线卡250,这样线体400经过过渡面后进入第二通孔211并穿过压线卡250进行固定,对线体400起到定位作用,便于走线。
具体的,第二翻边212上开设有与压线卡250匹配的缺口,压线卡250大致呈U形状并安装在缺口内,压线卡250可采用海绵、硅胶等材料制作,能够有效保护线体400。可理解到,第二翻边212为板状结构,可在压线卡250的外侧边设置卡槽252,在压线卡250插入缺口内时通过卡槽252夹紧在缺口的边缘位置,从而达到固定安装压线卡250的目的。另外,在压线卡250的端口处设有凸出的挡块251,如图9所示,两挡块251配合可便于线体400从两挡块251之间穿过进入到压线卡250,且能够阻挡线体400脱离压线卡250,结构简单实用。
如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线体400通过插拔式接线端子相连接,具体的,插拔式接线端子包括母接头410和公接头420,风机组件100和换热组件200之间的线体400分成两段,一段线体400与母插头连接,另一段线体400与公插头连接,公接头420可插到母接头410上进行快速连接,这样可实现快速拆分与装配线体400,操作简便。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侧面的第一通孔;
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侧面的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配合形成用于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换热组件之间的线体穿过的过线孔,所述线体位于所述过线孔处能够拆接,所述过线孔处设置有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防护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过线孔一侧设有用于覆盖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二防护层设有与所述第一防护层对应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层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匹配的第一密封部以及与所述第二通孔匹配的第二密封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内侧设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由所述盖板内侧向外侧延伸以使所述盖板的外侧形成有凸起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层和所述第二防护层均为海绵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侧边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内侧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二通孔的侧边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内侧的第二翻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翻边,且任意一个所述第二翻边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线体的压线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通过插拔式接线端子相连接。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021512820.6U 2020-07-27 2020-07-27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2618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12820.6U CN212618740U (zh) 2020-07-27 2020-07-27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12820.6U CN212618740U (zh) 2020-07-27 2020-07-27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18740U true CN212618740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30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12820.6U Active CN212618740U (zh) 2020-07-27 2020-07-27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187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92020B (zh) 一种风管机
US20210140653A1 (en) Condensate collecting base member for a heating and cooling unit
CN101632332A (zh) 冷却装置
CN201439988U (zh) 空调器电机压板与蒸发器边板的固定结构
CN212618740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467883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CN108036493B (zh) 空调器的外壳组件及空调器
CN114251737A (zh) 天花机及空调器
CN108344158B (zh) 一种导水结构、具有其的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CN110906460A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CN215062755U (zh) 换气装置
CN109506298B (zh) 换热器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51191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602185U (zh) 面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972792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JP4493188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730299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861174U (zh) 一种热管理挡风模块
CN21891510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048189U (zh) 一种空调壳体和驻车空调
CN213019897U (zh) 箱体组件及风管机
CN216481292U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523553U (zh) 水力模块及空调室外机
CN215723618U (zh) 一种风管机
WO2014050053A1 (ja)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