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11130U - 一种基布为二下一上的三页斜纹丝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布为二下一上的三页斜纹丝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11130U
CN212611130U CN202020317225.0U CN202020317225U CN212611130U CN 212611130 U CN212611130 U CN 212611130U CN 202020317225 U CN202020317225 U CN 202020317225U CN 212611130 U CN212611130 U CN 2126111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weft
warp
ground
pile war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1722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惠贤
孟彪
柏荣良
张国华
庄一美
汪的优
孙韶飞
许国栋
潘新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Innovation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Innovation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Innovation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Innovation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1722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111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11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111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的一种基布为二下一上的三页斜纹丝绒,包括丝绒基布和绒毛;所述的丝绒基布由地经和地纬按照二下一上的斜纹交织而成;所述绒毛由与丝绒基布相固结的绒根和突出于丝绒基布的绒头组成,所述的绒头形成斜纹纹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二下一上斜纹丝绒,所制备的斜纹丝绒的丝绒基布和绒面都产生了斜纹基布应有的斜纹纹路,而且地经地纬占整个丝绒质量比更小,绒头更丰满,纹路更粗犷,同样的道理,下层丝绒也产生的同样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一种二下一上三页斜纹丝绒,比现有的三页斜纹丝绒提高了一个档次,深受人们喜爱。

Description

一种基布为二下一上的三页斜纹丝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丝绒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布为二下一上的三页斜纹丝绒以得到绒头纹路更肥亮更粗犷的斜纹丝绒。
背景技术
丝绒由于其特有的手感和视觉,惹人喜爱。丝绒不但柔软,还有一种飘逸垂重感,丝绒绒毛不但细腻,还有一种光泽明肥感,因而丝绒显得雍荣而华贵,深受市场欢迎,先期我公司的一种三页斜纹丝绒。由于一个单元为双层六根地经三根绒经,地经地纬与整个丝绒的质量比很小。因此很有飘逸垂重感,但是总感到丝绒的绒头还太单落,与其他丝绒相比还不够肥亮,而且丝绒的绒头斜纹纹路太细瘦,还不够粗犷丰满,质量无止境,追求永远有,人们就是希望在眼花缭乱百花争艳的丝绒中,出现一种二下一上的三页斜纹丝绒,一个单元为双层六根地经六根绒经,绒头更丰满肥亮,斜纹纹路更清晰粗犷,比现有的三页斜纹丝绒更上一个档次的丝绒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布二下一上的三页斜纹丝绒,所涉及的二下一上斜纹丝绒,一个单元为双层六根地经六根绒经,地经地纬占整个丝绒质量比更小,因此飘逸垂重感更好。而且绒头更丰满,纹路更粗犷,比现有的三页斜纹丝绒提高了一个档次,深受人们喜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基布为二下一上三页斜纹丝绒,包括丝绒基布和绒毛;所述的丝绒基布由地经和地纬按照二下一上的斜纹交织而成;所述绒毛由与丝绒基布相固结的绒根和突出于丝绒基布的绒头组成;所述的地经包括第一地经、第二地经、第三地经;所述的地纬包括第一地纬、第二地纬、第三地纬、第四地纬、第五地纬、第六地纬;所述的绒毛由绒经纱经割绒后形成。所述绒经纱包括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经纱、第五绒经纱、第六绒经纱;地经与绒经分为三组,第一地经、第一绒经纱、第三绒经纱为第一组,第二地经、第二绒经纱、第五绒经纱为第二组,第三地经、第三绒经纱、第六绒经纱为第三组;所述的绒头形成斜纹纹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地经地纬交织成的丝绒基布与绒毛的重量比为1:4-9。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纱、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经纱、第五绒经纱、第六绒经纱分别与第一地纬、第二地纬、第三地纬、第四地纬、第五地纬、第六地纬进行三纬W固结。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在第三组的上一循环单元的第六纬纱与本循环单元的第一纬纱之间有第五绒经纱、第六绒经纱经割绒所形成的绒头;在第二组中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之间有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经纱经割绒后所形成的绒头;在第一组的第二纬纱与第三纬纱之间有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经割绒所形成的绒头;在第三组的第三纬纱、第四纬纱之间有第五绒经纱、第六绒经纱经割绒所形成的绒头;在第二组第四纬纱、第五纬纱之间具有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纱经经割绒所形成的绒头;在第一组第五纬纱、第六纬纱之间有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经割绒所形成的绒头;如此绒头形成斜纹纹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地经地纬交织成的丝绒基布与绒毛的重量比为1: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基布为二下一上斜纹丝绒,所制备的斜纹丝绒的丝绒基布和绒面都产生了斜纹基布应有的斜纹纹路,而且由于一个单元为双层六根地经六根绒经,地经地纬占整个丝绒质量比更小,绒头更丰满,纹路更粗犷,同样的道理,下层丝绒也产生的同样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一种基布为二下一上三页斜纹丝绒,比现有的三页斜纹丝绒提高了一个档次,深受人们喜爱。
附图说明
图1是斜纹丝绒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第一地经、绒毛与地纬的交织示意图;
图3是第二地经、绒毛与地纬的交织示意图;
图4是第三地经、绒毛与地纬的交织示意图;
图5是生产工艺中第一筘齿内的纱线交织规律示意图;
图6是生产工艺中第二筘齿内的纱线交织规律示意图;
图7是生产工艺中第三筘齿内的纱线交织规律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如下:TW-丝绒基布;R-绒毛;T1-第一地经;T2-第二地经;T3- 第三地经;W1-第一地纬;W2-第二地纬;W3-第三地纬;W4-第四地纬;W5- 第五地纬;W6-第六地纬。T上1-上层第一经纱;T上2-上层第二经纱;T上3- 上层第三经纱;T下1-下层第一经纱;T下2-下层第二经纱;T下3-下层第三经纱;W上1-上层第一纬纱;W上2-上层第二纬纱;W上3-上层第三纬纱;W 上4-上层第四纬纱;W上5-上层第五纬纱;W上6-上层第六纬纱;W下1-下层第一纬纱;W下2-下层第二纬纱;W下3-下层第三纬纱;W下4-下层第四纬纱; W下5-下层第五纬纱;W下6-下层第六纬纱;R1-第一绒经纱;R2-第二绒经纱; R3-第三绒经纱;R4-第四绒经纱;R5-第五绒经纱;R6-第六绒经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至图4,对所涉及的一种基布为二下一上的三页斜纹丝绒进行详细说明。所涉及的斜纹丝绒包括丝绒基布TW和绒毛R。丝绒基布TW由地经和地纬交织而成。绒毛R由与丝绒基布TW相固结的绒根和突出于丝绒基布TW 的绒头组成。地经包括第一地经T1、第二地经T2、第三地经T3,地纬包括第一地纬W1、第二地纬W2、第三地纬W3、第四地纬W4、第五地纬W5、第六地纬W6。
由图2、3、4中纱线的交织规律可以看出,基布是采用二下一上的组织结构。图2中,第二地纬W2和第三地纬W3之间所具有的两根绒头。图3中,第四地纬W4和第五地纬W5之间所具有的两根绒头。图4中,第六地纬W6与下一循环第一地纬S1之间所具有的两根绒头。这三处的绒头形成斜纹。
绒毛为绒经纱经割绒后形成,绒经纱包括第一绒经纱R1、第二绒经纱R2、第三绒经纱R3、第四绒经纱R4、第五绒经纱R5、第六绒经纱R6;地经与绒经纱分为三组,第一地经T1、第一绒经纱R1、第四绒经纱R4为第一组,第二地经T2、第二绒经纱R2、第五绒经纱R5为第三组,第三地经T3、第三绒经R3、第六绒经R6为第三组;所述的绒头形成斜纹纹路。
第一绒经纱R1、第二绒经纱R2、第三绒经纱R3、第四绒经纱R4、第五绒经纱R5、第六绒经纱R6分与第一地纬W1、第二地纬W2、第三地纬W3、第四地纬W4、第五地纬W5、第六地纬W6进行三纬W固结。
在第三组的上一循环单元的第六纬纱W6与本循环单元的第一纬纱W1之间有第五绒经纱R5、第六绒经纱R6经割绒所形成的绒头;在第二组中第一纬纱 W1与第二纬纱W2之间有第三绒经纱R3、第四绒经纱R4经割绒后所形成的绒头;在第一组的第二纬纱W2与第三纬纱W3之间有第一绒经纱R1、第二绒经纱R2经割绒所形成的绒头;再继续,在第三组的第三纬纱W3、第四纬纱W4 之间有第五绒经纱R5、第六绒纱R6经经割绒所形成的绒头;在第二组第四纬纱 W4、第五纬纱W5之间具有第三绒经纱R3、第四绒经纱R4经割绒所形成的绒头;在第一组第五纬纱W5、第六纬纱W6之间有第一绒经纱R1、第二绒经纱 R2经割绒所形成的绒头;如此绒头形成二上一下的斜纹纹路。
结合图5、6、7,对所涉及的一种基布为二下一上三页斜纹丝绒采用双梭口剑杆织机进行织造,再经过割绒、染色、后整理所得到。
在织造时,地经包括上层地经和下层地经,地纬包括上层地纬和下层地纬。上层地经和上层地纬经过经纬交织形成上层基布,下层地经和下层地纬经过经纬交织形成下层基布。
绒经在上层基布进行了三纬W固结织造后,返到下层基布进行三纬W固结织造后,然后再返到上层基布再返至下层基布进行同样的织造。
采用割绒刀将连接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的绒经割断剖开形成上层丝绒坯布和下层丝绒坯布。
然后再经过后整理、染色、梳毛和刷毛检验入库,最终形成本发明的基布为二下一上斜纹丝绒。
进一步的,在基布为二下一上三页斜纹丝绒的生产工艺中,上层地经包括上层第一地经T上1、上层第二地经T上2、上层第三地经T上3,下层地经包括下层第一地经T下1、下层第二地经T下2、下层第三地经T下3。
上层地纬包括上层第一地纬W上1、上层第二地纬W上2、上层第三地纬 W上3、上层第四地纬W上4、上层第五地纬W上5、上层第六地纬W上6;下层地纬包括下层第一地纬W下1、下层第二地纬W下2、下层第三地纬W下 3、下层第四地纬W下4、下层第五地纬W下5、下层第六地纬W下6。
绒经包括第一绒经纱R1、第二绒经纱R2、第三绒经纱R3、第四绒经纱R4、第五绒经纱5、第六绒经纱R6。
将这些地经、地纬和绒经纱织造基布为二下一上三页斜纹丝绒,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步:整经
将上层第一地经T上1、下层第一地经T下1、上层第二地经T上2、下层第二地经T下2、上层第三地经T上3、下层第三地经T下3按顺序排列整经在一个织轴上;
将第一绒经纱R1、第四绒经纱R4、第二绒经纱R2、第五绒经纱R5、第三绒经纱R3、第六绒经纱R6按顺序排列整经在一个织轴上;
第二步、穿综插筘
将上层第一地经T上1、下层第一地经T下1、第一绒经纱R1、第四绒经纱 R4按顺序穿综并插入第一筘齿内;
将上层第二地经T上2、下层第二地经T下2、第二绒经纱R2、第五绒经纱R5按顺序穿综并插入第二筘齿内;
将上层第三地经T上3、下层每三地经T下3、第三绒经纱R3、第六绒经纱R6按顺序穿综并插入第三筘齿内;
按照上述规律依次顺序穿综插筘;
第三步、提综打纬织造
采用双梭口剑杆织机进行织造,具体的提综打纬织造规律见下表: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811263430000071
第一梭、将上层第一地经T上1往上提,将下层第二地经T下2、下层第三地经T下3往上提,将第五绒经纱R5、第六绒经纱R6往上提,将第二绒经纱 R2、第三绒经纱R3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R1、第四绒经纱R4放中间,投入上层第一地纬W上1、下层第一地纬W下1,打纬织造。
第二梭、将上层第三地经T上3往上提,将下层第一地经T下1、下层第二地经T下2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纱R1、第二绒经纱R2往上提,将第四绒经纱 R4、第五绒经纱R5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R3、第六绒经纱R6放中间,投入上层第二地纬W上2、下层第二地纬W下2,打纬织造。
第三梭、将上层第二地经T上2往上提,将下层第一地经T下1、下层第三地经T下3往上提,将第四绒经纱R4、第六绒经纱R6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纱 R1、第三绒经纱R3往下沉,将第二绒经纱R2、第五绒经纱R5放中间,投入上层第三地纬W上3、下层第三地纬W下3,打纬织造。
第四梭、将上层第一地经T上1往上提,将下层第二地经T下2、下层第三地经T下3往上提,将第二绒经纱R2、第三绒经纱R3往上提,将第五绒经纱 R5、第六绒经纱R6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R1、第四绒经纱R4放中间,投入上层第四地纬W上4、下层第四纬W下4,打纬织造。
第五梭、将上层第三地经T上3往上提,将下层第一地经T下1、上层第二地经T下2往上提,将第四绒经纱R4、第五绒经纱R5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纱 R1、第二绒经纱R2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R3、第六绒经纱R6放中间,投入上层第五地纬W上5、下层第五地纬W下5,打纬织造。
第六梭、将上层第二地经T上2往上提,将下层第一地经T下1、下层第三地T下3经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纱R1、第三绒经纱R3往上提,将第四绒经纱R4、第六绒经纱R6往下沉,将第二绒经纱R2、第五绒经纱R5放中间,投入上层第六地纬W上6、下层第六地纬W下6,打纬织造。
以上步骤所制备的双层斜纹丝绒坯布,上层第一地经、上层第二地经、上层第三地经和上层第一地纬、上层第二地纬、上层第三地纬、上层第四地纬、上层第五地纬、上层第六地纬,组成了上层二下一上斜纹丝绒基布,下层第一地经、下层第二地经、下层第三地经和下层第一地纬、下层第二地纬、下层第三地纬、下层第四地纬、下层第五地纬、下层第六地纬,组成了下层二上一下斜纹丝绒基布,而经割绒后的绒经纱绒头之中,第一筘齿中第二地纬与第三地纬之间产生的绒头,第二筘齿内第四地纬和第五地纬之间所产生的绒头,第三筘齿内的第六地纬和下一循环的第一地纬之间产生的绒头,形成了斜纹的效果。同样的,第一筘齿中的第五地纬和第六地纬之间产生的绒头,第二筘齿内的下一循环的第一地纬、第二地纬之间产生的绒头,第三筘齿内下一循环中的第三地纬和第四地纬之间产生的绒头,形成了斜纹的效果。
第四步、割绒后整理
用割绒刀在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中间把连接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的绒经纱割断剖开形成上层丝绒坯布和下层丝绒坯布。
最后经染色梳刷剪毛,形成本发明一种基布为二下一上三页斜纹丝绒。由该生产工艺所制备的二下一上三页斜纹丝绒中,由地经知地纬交织而成的丝绒基布与绒毛的重量比为1:4-9,进一步的可以是1:9。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基布为二下一上的三页斜纹丝绒,其特征是,包括丝绒基布(TW)和绒毛(R);所述的丝绒基布(TW)由地经和地纬按照二下一上的斜纹交织而成;所述绒毛(R)由与丝绒基布(TW)相固结的绒根和突出于丝绒基布(TW)的绒头组成;所述的地经包括第一地经(T1)、第二地经(T2)、第三地经(T3);所述的地纬包括第一地纬(W1)、第二地纬(W2)、第三地纬(W3)、第四地纬(W4)、第五地纬(W5)、第六地纬(W6);所述的绒毛为绒经纱经割绒后形成,所述绒经纱包括第一绒经纱(R1)、第二绒经纱(R2)、第三绒经纱(R3)、第四绒经纱(R4)、第五绒经纱(R5)、第六绒经纱(R6);地经与绒经纱分为三组,第一地经(T1)、第一绒经纱(R1)、第四绒经纱(R4)为第一组,第二地经(T2)、第二绒经纱(R2)、第五绒经纱(R5)为第二组,第三地经(T3)、第三绒经纱(R3)、第六绒经纱(R6)为第三组;所述的绒头形成二下一上的斜纹纹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布为二下一上的三页斜纹丝绒,其特征是,所述地经地纬交织成的丝绒基布与绒毛的重量比为1:4-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布为二下一上的三页斜纹丝绒,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绒经纱(R1)、第二绒经纱(R2)、第三绒经纱(R3)、第四绒经纱(R4)、第五绒经纱(R5)、第六绒经纱(R6)分别与第一地纬(W1)、第二地纬(W2)、第三地纬(W3)、第四地纬(W4)、第五地纬(W5)、第六地纬(W6)进行三纬W固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布为二下一上的三页斜纹丝绒,其特征是,在第三组的上一循环单元的第六纬纱(W6)与本循环单元的第一纬纱(W1)之间有第五绒经纱(R5)、第六绒经纱(R6)经割绒所形成的绒头;在第二组中第一纬纱(W1)与第二纬纱(W2)之间有第三绒经纱(R3)、第四绒经纱(R4)经割绒后所形成的绒头;在第一组的第二纬纱(W2)与第三纬纱(W3)之间有第一绒经纱(R1)、第二绒经纱(R2)经割绒所形成的绒头;在第三组的第三纬纱(W3)、第四纬纱(W4)之间有第五绒经纱(R5)、第六绒经纱(R6)经割绒所形成的绒头;在第二组第四纬纱(W4)、第五纬纱(W5)之间具有第三绒经纱(R3)、第四绒经纱(R4)经割绒所形成的绒头;在第一组第五纬纱(W5)、第六纬纱(W6)之间有第一绒经纱(R1)、第二绒经纱(R2)经割绒所形成的绒头;如此绒头形成斜纹纹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布为二下一上的三页斜纹丝绒,其特征是,所述地经地纬交织成的丝绒基布与绒毛的重量比为1:9。
CN202020317225.0U 2020-03-13 2020-03-13 一种基布为二下一上的三页斜纹丝绒 Active CN2126111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17225.0U CN212611130U (zh) 2020-03-13 2020-03-13 一种基布为二下一上的三页斜纹丝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17225.0U CN212611130U (zh) 2020-03-13 2020-03-13 一种基布为二下一上的三页斜纹丝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11130U true CN212611130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09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17225.0U Active CN212611130U (zh) 2020-03-13 2020-03-13 一种基布为二下一上的三页斜纹丝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111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23664B (zh) 一种家纺丝绒的生产工艺
CN105483910B (zh) 一种双色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CN101435127A (zh) 绒面牛仔布的织造方法
CN110241505A (zh) 一面阴影提花割绒一面拉毛磨毛的丝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12267191A (zh) 一种可以双色阴影的提花组合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CN110295449B (zh) 一种双面倒顺提花毛圈布及其织造方法
CN111621908B (zh) 一种阴影纬割绒的提花绒的制作方法
CN108239811B (zh) 一种丝绒露底处为蜂巢布的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CN111334915B (zh) 一种基布为二下一上三页斜纹丝绒的生产工艺
CN212611130U (zh) 一种基布为二下一上的三页斜纹丝绒
CN107151851A (zh) 一种仿贴布绣花缎档毛巾及其织造工艺
CN108018640B (zh) 一种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CN110607593B (zh) 一种表情包面料的设计方法及其生产工艺
CN212505250U (zh) 一种高密丝绒
CN111379062A (zh) 一种高密丝绒的生产工艺
CN217869323U (zh) 一种仿十字绣毛巾缎档组织及缎档毛巾
CN114960000B (zh) 一种绒面没有抹痕的丝绒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CN217922499U (zh) 一种有鱼鳞般光泽的井字型泡泡丝绒
CN111636134B (zh) 将绒头复合于经纬弹面料反面的方法和取得的面料
CN111634083B (zh) 一种寄生复合于四面弹面料的纬平绒的制作方法
CN112095208B (zh) 一种吸水率高、保水率低的丝绒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CN213624564U (zh) 一种醋酸面料
CN113279102B (zh) 一组综丝和利用这组综丝织造的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14657673B (zh) 一种局部纬向立体管状机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212223226U (zh) 一种起泡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