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04671U - 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电动车加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电动车加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04671U
CN212604671U CN202021076255.3U CN202021076255U CN212604671U CN 212604671 U CN212604671 U CN 212604671U CN 202021076255 U CN202021076255 U CN 202021076255U CN 212604671 U CN212604671 U CN 212604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ross beam
electric vehicle
reinforcing structure
impr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762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素国
于家俊
周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Bestune C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Bestune C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Bestune C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Bestune C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762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04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04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046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电动车加强结构,包括左右贯通式座椅前横梁、座椅后横梁、座椅横梁纵向连接件及门槛;所述左右贯通式座椅前横梁及座椅后横梁的一端均与门槛搭接,形成框架式结构;所述左右贯通式座椅前横梁与座椅后横梁通过座椅横梁纵向连接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前座椅横梁采用两根左右贯通式形状,材料选用1500Mpa及以上的材料;在柱碰撞击位置设置一个座椅横梁纵向连接件将座椅前后横梁连接起来,便于撞击力分散至两根座椅横梁处;通过填充性增强非金属材料,这样既能减小重量又能提升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电动车加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电动车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电动车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针对电动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碰撞安全提升到关注日程中,由于动力电池布置在前地板底部,侧面柱碰是最为关键的一项。
在2021版C-NCAP中侧面柱碰已经纳入考核项,因此对下车身的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动力电池布置在前地板下,侧面柱碰撞击位置为前地板中间位置,为保护动力电池,提升前地板抗弯变形能力是解决柱碰的关键因素。柱碰撞击点在前排司机R点附近,提升前排座椅横梁的抗弯是很好的解决路径,这样既能保护乘员安全又能保护电池安全。
现有的提升座椅横横梁的抗弯额方式是通过增加横梁Z向截面,但此方案为侵占乘员舱空间,进而影响整车高度带来较大的成本。
电动车对整车重量比较敏感,为了保证侧面柱碰,车身不能无节制的增加加强结构,因此需要一种轻量化的加强结构来应对更好的安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侧面柱碰性能有待提到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电动车加强结构,在尽可能不增加重量的前提下,通过框架连接和填充式材料来提升下车身抗撞性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电动车加强结构,包括左右贯通式座椅前横梁1、座椅后横梁2、座椅横梁纵向连接件4及门槛5;所述左右贯通式座椅前横梁1及座椅后横梁2的一端均与门槛5搭接,形成框架式结构;所述左右贯通式座椅前横梁1与座椅后横梁2通过座椅横梁纵向连接件4连接。
优选地,所述座椅横梁纵向连接件4设置在撞击侧门槛处(撞击位置依据C-NCAP中规定:依据驾驶员设计位置头部重心确定),将左右贯通式座椅前横梁1、座椅后横梁2、门槛5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盒状腔体。
优选地,所述座椅后横梁2及门槛5的内部腔体均填充有填充增强非金属材料3。
优选地,所述填充增强非金属材料3呈蜂窝状。
优选地,所述填充增强非金属材料3通过卡接形式固定在相应腔体内,通过电泳加热,填充增强非金属材料3膨胀硬化充满整个腔体,可大幅度提升相应截面的撞击抗弯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电动车加强结构,前座椅横梁采用两根左右贯通式形状,材料选用1500Mpa及以上的材料;在柱碰撞击位置设置一个座椅横梁纵向连接件将座椅前后横梁连接起来,便于撞击力分散至两根座椅横梁处;通过填充性增强非金属材料,这样既能减小重量又能提升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电动车加强结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电动车加强结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座椅后横梁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门槛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电动车加强结构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中:左右贯通式座椅前横梁1、座椅后横梁2、蜂窝状填充增强非金属材料3、连接件4、门槛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电动车加强结构,包括左右贯通式座椅前横梁1、座椅后横梁2、蜂窝状填充增强非金属材料3、座椅横梁纵向连接件4及门槛5;左右贯通式的座椅横梁与门槛5搭接形成框架式结构;为了提升座椅后横梁2的抗弯性能,在座椅后横梁2腔体内部布置蜂窝状填充增强非金属材料3;为了提升门槛5的撞击抗弯性能,在门槛5腔体内布置蜂窝状填充增强非金属材料3;蜂窝状填充增强非金属材料3通过卡接形式先固定在相应腔体内,然后在涂装车间通过电泳加热,非金属材料膨胀硬化充满整个腔体,可大幅度提升相应截面的撞击抗弯性能。
蜂窝状填充增强非金属材料3的使用位置需结合CAE分析,在受力截面较大的区域使用,这样能够做大精细化设计,避免过多的使用。
根据动力电池Z向布置和乘员舱内部空间布置,确定座椅横梁的Z向截面高度,根据座椅布置位置确定座椅横梁的X向位置,并尽量两根座椅横梁靠近撞击点。此处座椅横梁确保要采用贯通式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左右门槛,这样能与中通道和门槛形成一个稳定结构。
确定座椅横梁后,在撞击侧门槛处设置一个座椅横梁纵向连接件,将前后座椅横梁、门槛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盒状腔体。
将座椅横梁腔体充满蜂窝状填充增强非金属材料,此料经过电泳加热后碰撞充满整个腔体,将极大提升座椅横梁的抗弯变形。
门槛处蜂窝状填充增强非金属材料X向边界,前部与座椅前横梁平齐,后部与座椅后横梁平齐。
上述结构将实现,门槛+填充增强非金属材料将承担一部分撞击力,其余撞击力将分散至座椅横梁,从而确保前地板变形量较小保证电池安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5)

1.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电动车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贯通式座椅前横梁(1)、座椅后横梁(2)、座椅横梁纵向连接件(4)及门槛(5);所述左右贯通式座椅前横梁(1)及座椅后横梁(2)的一端均与门槛(5)搭接,形成框架式结构;所述左右贯通式座椅前横梁(1)与座椅后横梁(2)通过座椅横梁纵向连接件(4)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电动车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横梁纵向连接件(4)设置在撞击侧门槛处,将左右贯通式座椅前横梁(1)、座椅后横梁(2)、门槛(5)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盒状腔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电动车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后横梁(2)及门槛(5)的内部腔体均填充有填充增强非金属材料(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电动车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增强非金属材料(3)呈蜂窝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电动车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增强非金属材料(3)通过卡接形式固定在相应腔体内,通过电泳加热,填充增强非金属材料(3)膨胀硬化充满整个腔体。
CN202021076255.3U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电动车加强结构 Active CN212604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6255.3U CN212604671U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电动车加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6255.3U CN212604671U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电动车加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04671U true CN212604671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14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76255.3U Active CN212604671U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电动车加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046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4496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3770841B (zh) 一种汽车车身骨架结构
CN101434264B (zh) 车辆的地板总成
CN201999070U (zh) 用于车辆的、及用于具有通道的车辆的能量分配侧面结构
CN201165251Y (zh) 汽车的下部车身结构
CN111169547B (zh) 车身传力结构及汽车
CN203345037U (zh) 一种汽车车身骨架结构
CN211568103U (zh) 一种小型纯电动汽车白车身框架
CN211568102U (zh) 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
CN109204471A (zh) 电动汽车下部车架及电动汽车
CN208978951U (zh) 电动汽车下部车架及电动汽车
CN112441130A (zh) 一种汽车门槛梁、车身及汽车
CN212604671U (zh) 一种用于提高侧面柱碰性能的电动车加强结构
CN211001573U (zh) 纯电动汽车前地板总成
CN204915840U (zh) 一种汽车a柱的上边梁
CN111169268B (zh) 电池包侧碰保护框架及汽车
CN112896330A (zh) 一种纯电动车钢制车身
CN114132383B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地板总成
CN10920449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2950844U (zh) 一种白车身框架
CN211196386U (zh) 一种纯电动车钢制车身
CN100519310C (zh) 一种可伸缩顶汽车前底板的布置结构
CN110316251B (zh) 前车架和客车
CN111169267B (zh) 电池包保护框架及汽车
CN218431432U (zh) 汽车前围板总成、车身机舱结构总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