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94489U - 一种除雾器支撑梁、除雾器系统及烟气排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雾器支撑梁、除雾器系统及烟气排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94489U
CN212594489U CN202021159124.1U CN202021159124U CN212594489U CN 212594489 U CN212594489 U CN 212594489U CN 202021159124 U CN202021159124 U CN 202021159124U CN 212594489 U CN212594489 U CN 2125944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demister
plate
support
defro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591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怀鹏
吴冲
王凯亮
汪洋
赵冰
杨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Huad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Huad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Huad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591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944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944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944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雾器支撑梁、除雾器系统及烟气排放装置,支撑梁包括梁本体和第一支撑板。其中,梁本体包括两个侧部支撑结构、连接在侧部支撑结构顶端的顶板,顶板适于承载除雾器模块;第一支撑板设置在两个侧部支撑结构之间,且第一支撑板与侧部支撑结构的连接位置位于侧部支撑结构的顶端和底端之间。第一支撑板的设置可防止梁本体边部扭转;同时第一支撑板支撑在梁本体内,在支撑梁跨度较大时,可在不增加梁截面甚至减少梁截面的情况下即可有效提高除雾器支撑梁整体的强度和刚度;并且梁截面尺寸小,支撑梁在脱硫塔顶部占据的空间减小、除雾通道的传质面积增大、烟气在除雾器和脱硫塔系统的流通阻力减小,除雾器除尘和/或除雾效率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除雾器支撑梁、除雾器系统及烟气排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雾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雾器支撑梁、除雾器系统及烟气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除雾器用于分离经脱硫塔洗涤过的烟气中的残留液滴及/或颗粒物。除雾器包括多个除雾器模块和支撑梁。多根支撑梁沿脱硫塔的弦向平行布置在脱硫塔内,单个除雾器模块的两端搭接于支撑梁上。
烟气通过除雾器的弯曲通道,在惯性力及重力的作用下将气流中夹带的液滴分离出来:烟气以一定的速度流经除雾器,烟气被快速、连续改变运动方向,因离心力和惯性的作用,烟气内的雾滴撞击到除雾器叶片上被捕集下来,雾滴汇集形成水流,因重力的作用,下落至浆液池内,实现了气液分离,使得流经除雾器的烟气达到除雾要求后排出。
目前火电厂新建机组中,因为脱硫塔采用圆形布置,中间通过脱硫塔圆心附近的支撑梁长度很长,即支撑梁的跨度大,支撑梁跨度大其中部容易下垂,强度和刚度均不足以稳定支撑除雾器模块。支撑梁的梁截面形状一般呈矩形,现有支撑梁一般通过增大梁截面的截面积增大梁的刚度和强度,支撑梁截面积增大其在脱硫塔顶部占据的空间增大、所需在支撑梁上涂设的防腐材料增多,将减小除雾通道的传质面积、增加烟气在除雾器和脱硫塔系统的流通阻力,导致除雾器除尘和/或除雾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除雾器的长支撑梁截面积较大时会减小传质面积、增加除雾器和系统的阻力,导致除雾器除尘和/或除雾效率下降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雾器支撑梁,包括
梁本体,其包括至少两个侧部支撑结构、连接在所述侧部支撑结构顶端的顶板,所述顶板适于承载除雾器模块;
第一支撑板,设置在两个所述侧部支撑结构之间,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侧部支撑结构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侧部支撑结构的顶端和底端之间。
可选地,上述的除雾器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顶板平行。
可选地,上述的除雾器支撑梁,所述侧部支撑结构的顶端与底端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为H,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顶板的距离为d1,1/5H≤d1≤1/4H。
可选地,上述的除雾器支撑梁,还包括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在两个所述侧部支撑结构之间。
可选地,上述的除雾器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平行。
可选地,上述的除雾器支撑梁,所述梁本体还包括连接在两个所述侧部支撑结构底端的底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底板的距离为d2,1/5H≤d2≤1/4H。
可选地,上述的除雾器支撑梁,所述侧部支撑结构为竖直设置的板状结构。
可选地,上述的除雾器支撑梁,所述侧部支撑结构的厚度小于所述顶板的厚度,且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雾器系统,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雾器支撑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气排放装置,包括上述的除雾器系统和脱硫塔,所述除雾器支撑梁设于所述脱硫塔顶部的内壁面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雾器支撑梁,通过在两个侧部支撑结构之间设置第一支撑板,并且第一支撑板与侧部支撑结构的连接位置位于侧部支撑结构的顶端和底端之间,梁本体的两个侧部支撑结构和顶板围成框架结构,框架结构边部易变形扭转,第一支撑板的设置可防止梁本体边部扭转。
第一支撑板支撑在梁本体内,在支撑梁跨度较大时,可在不增加梁截面甚至减少梁截面的情况下即可有效提高除雾器支撑梁整体的强度和刚度,除雾器支撑梁能够稳定支撑除雾器模块;并且梁截面尺寸小,梁宽度可较窄,支撑梁在脱硫塔顶部占据的空间减小、除雾通道的传质面积增大、烟气在除雾器和脱硫塔系统内的流通阻力减小,除雾器除尘和/或除雾效率提高。梁截面积小,所需在支撑梁上涂设的防腐材料相应减少,节约防腐成本。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雾器系统,其第一支撑板的设置可防止支撑梁的梁本体边部扭转;同时第一支撑板支撑在梁本体内,在支撑梁跨度较大时,可在不增加梁截面甚至减少梁截面的情况下即可有效提高除雾器支撑梁整体的强度和刚度,除雾器支撑梁能够稳定支撑除雾器模块;并且梁截面尺寸小,支撑梁在脱硫塔顶部占据的空间减小、除雾通道的传质面积增大、烟气在除雾器和脱硫塔系统的流通阻力减小,除雾器除尘和/或除雾效率提高。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气排放装置,支撑梁跨度较大时,可在不增加梁截面甚至减少梁截面的情况下即可有效提高除雾器支撑梁整体的强度和刚度,并且梁截面尺寸小,梁宽度可较窄,支撑梁在脱硫塔顶部占据的空间减小、除雾通道的传质面积增大、烟气在除雾器和脱硫塔系统的流通阻力减小,除雾器除尘和/或除雾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除雾器支撑梁的截面图;
图2为实施例3中提供的烟气排放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均布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顶板;102-侧部支撑结构;103-底板;104-第一支撑板;105-第二支撑板;1-均布板;11-第一区域;111-第一孔;12-第二区域;121-第二孔;21-除尘器本体;22-变径段;3-脱硫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除雾器支撑梁,如图1所示,其包括梁本体、第一支撑板104和第二支撑板105。
其中,梁本体包括两个侧部支撑结构102、顶板101和底板103。顶板101连接在两个侧部支撑结构102的顶端,底板103连接在两个侧部支撑结构102的底端。顶板101和底板103水平设置,两个侧部支撑结构102为竖直设置的板状结构,即两个侧部支撑结构102为侧板,梁本体的顶板101、底板103和两个侧板围成矩形框架状的梁本体,顶板101适于承载除雾器模块。
第一支撑板104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并位于梁本体框架内部,第一支撑板104与顶板101平行。两个侧板顶端与底端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为H,即梁本体的高度为H,第一支撑板104与顶板101的垂直距离为d1,1/5H≤d1≤1/4H。根据平行移轴定理第一支撑板104截面对x轴的惯性矩为:
IX=IXC+a2A
其中,IXC为第一支撑板截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形心轴为梁本体垂直于其高度方向的中线),a为第一支撑板截面形心至形心轴的垂直距离。
d1越小,a越大,第一支撑板104截面对x轴的惯性矩越大,支撑梁整体惯性矩越大,因而支撑梁抗弯能力提高,不易弯曲变形。所以第一支撑板104设置在远离梁本体的中线一定距离,其靠近顶板101设置可提高支撑梁的抗弯能力。若第一支撑板104贴近顶板101设置,支撑梁类似于一个矩形框架,矩形框架易变形,将导致支撑梁整体性差、易变形。因此综合考虑支撑梁的变形和抗弯性能,将第一支撑板104设置在距离顶板101的1/5H-1/4H处,既能提高支撑梁的抗弯性能、又能保证支撑梁不易变形。
第二支撑板105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并与第一支撑板104平行,第二支撑板105与底板103的距离为d2,1/5H≤d2≤1/4H,将第二支撑板105设置在此处,既能提高支撑梁的抗弯性能、又能保证支撑梁不易变形。支撑梁制作时先取两根侧板,再在侧板内部焊接第一支撑板104和第二支撑板105,第一支撑板104靠近顶板101设置、第二支撑板105靠近底板103设置方便焊接施工。
支撑梁使用时跨设在脱硫塔3顶部,其顶板101受压,所以可将顶板101厚度设置成大于底板103和侧板以提高顶板101的抗压性能;最佳地,支撑梁的底板103受拉,可将底板103厚度加厚,比如,底板103厚度与顶板101厚度相同,以提高底板103的抗拉性能;第一支撑板104和第二支撑板105的厚度小于侧板,侧板厚度小于顶板101和底板103,在满足支撑梁刚度和强度的同时可减轻支撑梁重量,节约材料成本。
例如,支撑梁的跨度为21m,梁截面宽度为260mm,梁高700mm,顶板101和底板103厚16mm,侧板厚12mm,第一支撑板104厚10mm。相比常规的梁结构,此结构的支撑梁的跨高比较大,在支撑梁跨度较大的情况下,采用较小截面尺寸也可以满足支撑梁的刚度和强度需求。
此结构的支撑梁,通过在两个侧板之间设置第一支撑板104和第二支撑板105,可防止梁本体边部扭转;同时第一支撑板104支撑在梁本体内,在支撑梁跨度较大时,可在不增加梁截面甚至减少梁截面的情况下即可有效提高除雾器支撑梁整体的强度和刚度,除雾器支撑梁能够稳定支撑除雾器模块;并且梁截面尺寸小,梁宽度可较窄,支撑梁在脱硫塔3顶部占据的空间减小、除雾通道的传质面积增大、烟气在除雾器和脱硫塔系统的流通阻力减小,除雾器除尘和/或除雾效率提高。梁截面积小,所需在支撑梁上涂设的防腐材料相应减少,节约防腐成本。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一个可替换实施方式,顶板101、底板103、侧板和第一支撑板104和第二支撑板105的厚度可以相同,只要第一支撑板104和第二支撑板105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提高支撑梁整体的刚度和强度即可。
作为实施例1的第二个可替换实施方式,侧部支撑结构102还可以倾斜设置,如梁本体截面可以呈梯形,梯形的上底和下底所在的板分别为顶板101和底板103,梯形两腰所在的板为侧部支撑结构102;作为进一步变形还可以不设置单独的一块底板103,两个侧部支撑结构102底部衔接闭合在底端形成底板,侧部支撑结构102可以为弧形板或者倾斜板,在两个侧部支撑结构102之间设置第一支撑板104以提高支撑梁的刚度和强度即可。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三个可替换实施方式,第二支撑板105可以相对第一支撑板104倾斜地设置在两个侧部支撑结构102之间,或者还可以不设置第二支撑板105;第一支撑板104可以设置在靠近梁本体中线处,或者第一支撑板104与顶板101可以不平行而倾斜地设置在两个侧部支撑结构102之间,同样能够提高支撑梁整体的刚度和强度。
作为实施例1的第四个可替换实施方式,侧部支撑结构还可以设置两个以上,如可在顶板左侧和右侧各设置两个侧部支撑结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除雾器系统,包括多个实施例1中的除雾器支撑梁和多个除雾器模块。多个支撑梁适于相互平行地跨设在脱硫塔3顶部,除雾器模块与支撑梁垂直,每个除雾器模块的两端分别搭接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梁上。
此结构的除雾器系统,其第一支撑板104的设置可防止支撑梁的梁本体边部扭转;同时第一支撑板104支撑在梁本体内,在支撑梁跨度较大时,可在不增加梁截面甚至减少梁截面的情况下即可有效提高除雾器支撑梁整体的强度和刚度,除雾器支撑梁能够稳定支撑除雾器模块;并且梁截面尺寸小,支撑梁在脱硫塔3顶部占据的空间减小、除雾通道的传质面积增大、烟气在除雾器和脱硫塔系统的流通阻力减小,除雾器除尘和/或除雾效率提高。梁截面积小,所需在支撑梁上涂设的防腐材料相应减少,节约防腐成本。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烟气排放装置,其包括实施例2中的除雾器系统和脱硫塔3,除雾器支撑梁设于脱硫塔3顶部的内壁面上。
支撑梁跨度较大时,可在不增加梁截面甚至减少梁截面的情况下即可有效提高除雾器支撑梁整体的强度和刚度,并且梁截面尺寸小,梁宽度可较窄,支撑梁在脱硫塔3顶部占据的空间减小、除雾通道的传质面积增大、烟气在除雾器和脱硫塔系统的流通阻力减小,除雾器除尘和/或除雾效率提高。梁截面积小,所需在支撑梁上涂设的防腐材料相应减少,节约防腐成本。
参见图2,烟气排放装置还包括湿式电除尘器和两个均布板,湿式电除尘器包括除尘器本体和设置在除尘器本体下方的变径段,变径段设于脱硫塔顶部。
其中,两个均布板1上下间隔地设置在变径段22内。除尘器本体21的外径大于脱硫塔3外径,变径段22为倒置的圆台,其外径由上至下逐渐做小,变径段22设置在脱硫塔3顶部以连接脱硫塔3和除尘器本体21。
参见图3,任一均布板包括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其中第一区域11为圆形,第一区域11的直径与脱硫塔3内径相同,第一区域11上均匀开设有形状和大小均相同的多个第一孔111;例如第一孔111为圆孔。
第二区域12为圆环形并围设于第一区域11外;第二区域12上开设有三圈第二孔121,第二孔121也为圆孔,单个第二孔121的面积大于单个第一孔111的面积,位于同一圈上的各个第二孔121的面积相同,并且单个第二孔121的面积由内向外逐渐增大,任一圈上的多个第二孔121位于同一个圆周上并在该圆周上均匀分布,以均匀引导气流进入第二区域12。第一孔111和第二孔121均为圆孔,方便开孔。
在第二区域12内,第二孔121的面积沿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增大,并且第二孔121在第二区域12呈辐射状分布。第二孔121的面积由内向外逐渐增大且呈辐射状,气流引导效果佳,能够使气流在第二区域12更加均匀分布,使气流更均匀地进入上部的除尘器本体21,进一步提升除尘效果。
此结构的均布板1设于湿式电除尘器入口处的变径段22,变径段22设于脱硫塔3顶部,工作时,烟气自下方的脱硫塔3进入变径段22,第一区域11的直径与脱硫塔3内径相同,其上第一孔111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并且均匀分布,使气流在第一区域11能够均匀分布;第二区域12位于脱硫塔3内径投影外侧,多个第二孔121围设在第一区域11外,单个第二孔121的面积大于的单个第一孔111的面积,第二区域12开孔大于第一区域11开孔,气流阻力由第一区域11向第二区域12减小,以引导中部的部分气流经第二区域12通过均布板1,部分气流经第一区域11通过均布板1,使烟气在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均匀分布,使气流均匀进入上部的除尘器本体21,除尘器内流场分布均匀,电场内粉尘荷电均匀,除尘效率高。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除雾器支撑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梁本体,其包括至少两个侧部支撑结构(102)、连接在所述侧部支撑结构(102)顶端的顶板(101),所述顶板(101)适于承载除雾器模块;
第一支撑板(104),设置在两个所述侧部支撑结构(102)之间,且所述第一支撑板(104)与所述侧部支撑结构(102)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侧部支撑结构(102)的顶端和底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雾器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04)与所述顶板(101)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雾器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支撑结构(102)的顶端与底端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为H,所述第一支撑板(104)与所述顶板(101)的距离为d1,1/5H≤d1≤1/4H。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雾器支撑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板(105),所述第二支撑板(105)设置在两个所述侧部支撑结构(10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雾器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05)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04)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雾器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本体还包括连接在两个所述侧部支撑结构(102)底端的底板(103),所述第二支撑板(105)与所述底板(103)的距离为d2,1/5H≤d2≤1/4H。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雾器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支撑结构(102)为竖直设置的板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雾器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支撑结构(102)的厚度小于所述顶板(101)的厚度,且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04)、所述第二支撑板(105)的厚度。
9.一种除雾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雾器支撑梁。
10.一种烟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雾器系统和脱硫塔(3),所述除雾器支撑梁设于所述脱硫塔(3)顶部的内壁面上。
CN202021159124.1U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除雾器支撑梁、除雾器系统及烟气排放装置 Active CN2125944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59124.1U CN212594489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除雾器支撑梁、除雾器系统及烟气排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59124.1U CN212594489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除雾器支撑梁、除雾器系统及烟气排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94489U true CN212594489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56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59124.1U Active CN212594489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除雾器支撑梁、除雾器系统及烟气排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944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31163B2 (ja) 車両用バッテリユニット
US6783575B2 (en) Membrane laminar wet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CN205252720U (zh) 一种除雾器模块的屋脊式安装结构
JP2006156406A (ja)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2594489U (zh) 一种除雾器支撑梁、除雾器系统及烟气排放装置
CN205966185U (zh) 一种用于烟气净化的电除雾器
CN212594490U (zh) 一种除雾器支撑梁、除雾器系统及烟气排放装置
JPH0618604B2 (ja) 垂直な貫流管のガス流から液滴を分離する装置
CN116173624A (zh) 一种管道式气体除雾脱水器
CN218188465U (zh) 一种可快速更换除雾器
CN212663888U (zh) 一种阴极承载梁、湿式电除尘器和烟气排放装置
CN212068018U (zh) 一种新型平板除雾器
CN214715019U (zh) 一种板式高效捕雾器
CN212820491U (zh) 一种阴极承载梁及湿式电除尘器
CN212441626U (zh) 一种均布板、湿式电除尘器及烟气排放装置
CN212597111U (zh) 甲板装置
CN101574606A (zh) 电袋复合式收尘器
CN211133560U (zh) 一种一体式除尘脱硝协同处理设备
CN210753207U (zh) 静电除尘装置
CN212565836U (zh) 一种烟气排放装置
CN212215049U (zh) 双曲面型除雾器叶片
CN214635385U (zh) 湿法脱硫除尘系统
CN216023656U (zh) 一种脱硫塔高效离心动态屏蔽除雾器
CN112999816A (zh) 一种湿法脱硫烟气除尘除雾装置
CN212596392U (zh) 一种新型均布板、湿式电除尘器及烟气排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