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92581U - 一种融合器和植入器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融合器和植入器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592581U CN212592581U CN202021909544.7U CN202021909544U CN212592581U CN 212592581 U CN212592581 U CN 212592581U CN 202021909544 U CN202021909544 U CN 202021909544U CN 212592581 U CN212592581 U CN 2125925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sion cage
- conical
- angle
- fusion
- isosceles trapezo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融合器和植入器械,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用于沿第一方向设在待复位区的两个关节之间,其包括锥头以及分别和所述锥头连接的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锥柱,所述锥柱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腰与所述等腰梯形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在0°~20°之间,所述融合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高度在4cm~12cm之间。通过系列不同高度和夹角的配合使用,能够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进行复位,除了对寰枢椎脱位复位,还能有效的复位斜坡枢椎角,结合术前影像学资料达到定量复位的效果,手术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融合器和植入器械。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寰枕交界区畸形的复位,多采用后方枕颈融合技术,通过钉棒来复位寰齿和寰枢之间的脱位。但寰枕交界区畸形多是由于颈1/2侧方关节发育畸形引起,单纯后路复位往往会造成颈1/2侧方关节的移位(前张口或者后张口),这样复位效果往往不能满意,不能很好的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关节间的应力完全集中在后方的钉棒系统上,从而造成术后钉棒断裂的风险大大增加。
目前较常用的方法是采用融合器,将融合器植入颈1/2侧方关节之间。现有融合器单纯的从垂体方向高度恢复畸形关节,但由于枕颈交界区畸形往往合并斜坡枢椎角度的减小,且造成齿状突的后移,现有融合器不能很好的改变斜坡枢椎角,从而造成术后延髓和上颈髓腹侧仍然受压,从而症状不能缓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融合器和植入器械,能够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进行复位,改善复位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融合器,用于沿第一方向设在待复位区的两个关节之间,其包括锥头以及分别和所述锥头连接的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锥柱,所述锥柱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腰与所述等腰梯形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在0°~20°之间,所述融合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高度在4cm~12cm之间。
可选地,所述等腰梯形的腰的腰面上沿第二方向设有多个依次连接的凸齿,所述凸齿用于和所述关节的关节面上的齿状突咬合,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融合器沿所述轴线的方向的长度在16cm~18cm之间。
可选地,所述锥头为梯台结构,所述锥头包括矩形的顶面,以及分别沿所述顶面的四个边向所述轴线的方向延伸的四个梯形侧面,所述梯形侧面和所述锥柱之间通过连接面连接。
可选地,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梯形侧面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锥头夹角,所述锥头夹角在20°~30°之间。
可选地,还包括槽体,所述槽体位于两个所述锥柱远离所述锥头的端部并连接两个所述锥柱,所述槽体上设置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远离所述锥头。
可选地,所述槽体上沿所述轴线的方向设有螺纹孔。
可选地,所述融合器的材料为聚醚醚酮材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植入器械,其包括上述的融合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融合器和植入器械,通过不同高度和夹角的配合,通过高度方向的恢复,能改善颅底凹陷和部分寰齿水平方向脱位,通过夹角恢复,则能通过后方的钉棒的塑形和压棒技术完成水平方向复位寰齿间的水平脱位。通过高度和夹角的配合使用,从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个方向复位,定量复位颅底凹陷和斜坡枢椎角,有效的改善延髓和上颈髓腹侧的压迫,同时能在两侧给予颅颈交界区生物力学支撑,避免了应力单纯集中在后方的钉棒系统上,从而减少了术后断钉断棒的风险。通过系列不同高度和夹角的配合使用,除了对寰枢椎脱位复位,还能有效的复位斜坡枢椎角,结合术前影像学资料达到定量复位的效果,手术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融合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融合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融合器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融合器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融合器结构示意图之无;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融合器使用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融合器使用示意图之二。
图标:10-融合器;11-锥头;12-锥柱;121-凸齿;13-槽体;21-关节;22-椎弓根螺钉;23-压棒;H-高度;H1-第一高度;L-长度;L1-第一长度;D-宽度;D1-第一宽度;a-夹角;b-锥头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融合器10,可用于寰枕交界区畸形复位的关节21间,还可用于上颈椎骨折、颅底凹陷、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症等病症的关节21复位。
本融合器10沿第一方向设在待复位区的两个关节21之间,包括锥头11以及分别和锥头11连接的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锥柱12,锥柱12沿第一方向的形状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腰与等腰梯形的轴线之间的夹角a在0°~20°之间,融合器10沿第一方向的高度H在4cm~12cm之间。
融合器10为锥形体,融合器10内部中空,中空部位可以植入自体骨质,促进颈1/2关节21间的融合,在完成寰枕交界区畸形复位的同时,能促进融合效率,减低术后断钉断棒的风险,减少了病人二次手术的风险。
两个锥柱12平行相对设置,并分别与锥头11连接。锥柱12在第一方向的侧面的形状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大端和锥头11连接,如图2所示,等腰梯形的腰与等腰梯形的轴线之间的夹角a在0°~20°之间,通过设置夹角a范围,也就限定了等腰梯形的腰的斜度,使融合器10成为一个带角度的融合器10。
锥柱12在第一方向的面上还设有孔,用于连接手术器械。
将融合器10应用于寰枕交界区畸形复位的关节21间时,较常用的夹角a一般为0°、5°、7°、10°、14°或20°,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寰枕交界区畸形的使用。当然,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夹角a的数值,夹角a在0°~20°之间均适用。
将融合器10设置在待复位区的两个关节21之间时,沿融合器10的第一方向设在两个关节21之间,融合器10在第一方向的高度H在4cm~12cm之间。
通过融合器10的高度H恢复,能改善颅底凹陷和部分寰齿水平方向脱位。通过融合器10的夹角a恢复,则能通过后方的钉棒的塑形和压棒技术完成水平方向复位寰齿间的水平脱位。通过高度H和夹角a的配合使用,从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个方向复位,高度H和角度根据每例病人的不同移位情况和术中侧方关节21的松解情况来选择。
本融合器10使用时,首先通过颈后路手术暴露颈1/2侧方关节21,再通过不同高度H的铰刀对侧方关节21进行松解,然后使用试模测试颈1/2关节21间融合放置的高度H,选择合适的融合器10;再根据术前规划选择合适角度的融合器10,结合术中测定的合适高度H,选定融合器10,并植入颈1/2侧方关节21之间;然后双侧颈椎弓根值入椎弓根螺钉22,上枕骨板,通过后路钛棒的塑形,然后使用压棒23技术,利用融合器10的角度恢复寰枕交界区的畸形;最后用C形臂术中透视,确定融合器10和钉棒位置良好,完成手术。
示例地,如图6和图7所示,将融合器10打入待复位区的两个关节21之间,先通过垂直方向的撑开,可以达到垂直方向的复位;再通过植入椎弓根螺钉22,以及使用塑形后的钛板,采用压棒23的方式,可以实现旋转从而达到水平方向的复位。
本融合器10能通过不同高度H和夹角a的配合,定量复位颅底凹陷和斜坡枢椎角,有效的改善延髓和上颈髓腹侧的压迫,同时能在两侧给予颅颈交界区生物力学支撑,避免了应力单纯集中在后方的钉棒系统上,从而减少了术后断钉断棒的风险。此外,针对该手术的配套工具,通过逐级扩张颅颈交界区两侧方的关节21,达到彻底松解的目的,以方便融合器10的植入。本融合器10和既往融合器10不同之处在于,通过系列不同高度H和夹角a的配合使用,除了对寰枢椎脱位复位,还能有效的复位斜坡枢椎角。本融合器10能从垂直方向和水平两个方向的复位,而不仅仅是单个垂直方向的复位。同时通过不同夹角a和高度H的融合器10的设计,能结合术前影像学资料达到定量复位的效果,手术效果更好。
具体地,等腰梯形的腰的腰面上沿第二方向设有多个依次连接的凸齿121,凸齿121用于和关节21的关节21面上的齿状突咬合,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等腰梯形的腰的腰面上设有多个依次连接的凸齿121,将融合器10设置在两个关节21之间时,等腰梯形的两个腰面上的凸齿121分别和上、下两个关节21的关节21面上的齿状突咬合,以使融合器10能与上、下两个关节21稳定固定,利于复位,避免融合器10与上、下两个关节21脱位而偏移,使融合器10从上、下两个关节21之间退出。
如图3所示,锥头11为梯台结构,锥头11包括矩形的顶面,以及分别沿顶面的四个边向轴线方向延伸的四个梯形侧面,梯形侧面和锥柱12之间通过连接面连接。
锥头11由矩形的顶面向锥柱12方向延伸形成一端大一端小的锥形结构,锥头11的大端和锥柱12的大端连接。
锥头11具有四个侧面,四个侧面均为梯形侧面,分别由沿顶面的四个边向轴线方向延伸形成,并且,梯形侧面和锥柱12之间通过连接面连接。
这样将融合器10打入上、下两个关节21之间时,因其矩形的顶面和梯形侧面,在打入时,起到缓冲的作用,不伤关节21。
如图4所示,位于第二方向的梯形侧面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锥头夹角b,锥头夹角b在20°~30°之间,这样形成的锥头11形状,打入上、下两个关节21之间时,遇到的阻力较小,便于融合器10打入。
锥头11沿第一方向的宽度D,锥头11在锥头夹角b方向具有第一宽度D1,宽度D和第一宽度D1与锥头夹角b匹配设置。在锥头夹角b方向融合器10还具有第一高度H1。
为适应人体的关节21,融合器10沿轴线方向的长度L在16cm~18cm之间,以和关节21的长度相匹配。
如图5所示,融合器10还包括槽体13,槽体13与锥柱12连接,槽体13位于两个锥柱12远离锥头11的端部并连接两个锥柱12,槽体13上设置凹槽,凹槽的槽口远离锥头11,即凹槽的开口方向远离锥头11。槽体13上设有螺纹孔,槽体13和螺纹孔是为了方便连接手术器械。
融合器10材料为聚醚醚酮材料,生物相容性是衡量一种材料是否适合人体植入的最基本要素,材料必须无细胞毒性、诱变性、致癌性,且不引发过敏。聚醚醚酮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没有任何副作用。且聚醚醚酮材料的弹性模量与人体骨骼非常接近,骨骼所受的应力并不完全由植入体承担,能使融合器10植入后,骨骼更健康。
另外,锥柱12和槽体13沿轴线方向的长度之和为第一长度L1,与融合器10的长度L匹配设置。
以下给出几个具体规格的融合器10,以适用不同情况的复位:
夹角a=0°,高度H=4cm,宽度D=2cm,长度L=16cm,第一长度L1=10.7cm,第一高度H1=8cm,第一宽度D1=3.2cm,锥头夹角b=60°。
夹角a=5°,高度H=5cm,宽度D=2cm,长度L=16cm,第一长度L1=10.7cm,第一高度H1=8cm,第一宽度D1=3.2cm,锥头夹角b=60°。
夹角a=7°,高度H=6cm,宽度D=2cm,长度L=16cm,第一长度L1=10.7cm,第一高度H1=8cm,第一宽度D1=3.2cm,锥头夹角b=60°。
夹角a=7°,高度H=7cm,宽度D=2cm,长度L=18cm,第一长度L1=10.7cm,第一高度H1=8cm,第一宽度D1=3.2cm,锥头夹角b=60°。
夹角a=10°,高度H=8cm,宽度D=2cm,长度L=18cm,第一长度L1=10.7cm,第一高度H1=8cm,第一宽度D1=3.2cm,锥头夹角b=60°。
夹角a=10°,高度H=9cm,宽度D=2cm,长度L=18cm,第一长度L1=10.7cm,第一高度H1=8cm,第一宽度D1=3.2cm,锥头夹角b=60°。
夹角a=10°,高度H=10cm,宽度D=2cm,长度L=18cm,第一长度L1=10.7cm,第一高度H1=8cm,第一宽度D1=3.2cm,锥头夹角b=6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植入器械,包括如上实施例的融合器10。该植入器械包含与前述实施例中的融合器10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效果。融合器10的结构和有益效果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相应配套工具的设置也方便了术中的操作,更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融合器,用于沿第一方向设在待复位区的两个关节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头以及分别和所述锥头连接的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锥柱,所述锥柱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腰与所述等腰梯形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在0°~20°之间,所述融合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高度在4cm~12cm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腰梯形的腰的腰面上沿第二方向设有多个依次连接的凸齿,所述凸齿用于和所述关节的关节面上的齿状突咬合,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沿所述轴线的方向的长度在16cm~18c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头为梯台结构,所述锥头包括矩形的顶面,以及分别沿所述顶面的四个边向所述轴线的方向延伸的四个梯形侧面,所述梯形侧面和所述锥柱之间通过连接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梯形侧面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锥头夹角,所述锥头夹角在20°~3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槽体,所述槽体位于两个所述锥柱远离所述锥头的端部并连接两个所述锥柱,所述槽体上设置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远离所述锥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上沿所述轴线的方向设有螺纹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的材料为聚醚醚酮材料。
9.一种植入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融合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09544.7U CN212592581U (zh) | 2020-09-03 | 2020-09-03 | 一种融合器和植入器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09544.7U CN212592581U (zh) | 2020-09-03 | 2020-09-03 | 一种融合器和植入器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592581U true CN212592581U (zh) | 2021-02-26 |
Family
ID=74704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909544.7U Active CN212592581U (zh) | 2020-09-03 | 2020-09-03 | 一种融合器和植入器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59258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04671A (zh) * | 2020-09-03 | 2020-11-10 | 陆云涛 | 一种融合器和植入器械 |
-
2020
- 2020-09-03 CN CN202021909544.7U patent/CN21259258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04671A (zh) * | 2020-09-03 | 2020-11-10 | 陆云涛 | 一种融合器和植入器械 |
WO2022048507A1 (zh) * | 2020-09-03 | 2022-03-10 | 陆云涛 | 一种融合器和植入器械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471969B2 (ja) | 脊椎固定装置及び脊椎固定装置用キット | |
US6602257B1 (en) | Cervical plate | |
US9532822B2 (en) | Pedicle screw with reverse spiral cut and methods thereof | |
EP2588009B1 (en) | Patient matching surgical guide | |
US8641733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et fixation | |
KR101908764B1 (ko) | 환자 맞춤형 외과용 가이드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방법 | |
ES2302115T3 (es) | Mecanismo de bloqueo para fijacion espinal. | |
US8231660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et fixation | |
US9005256B2 (en) | Vertical inline plate | |
JP2001140919A (ja) | 茎用ねじ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のための継手要素 | |
JPH0529523U (ja) | 脊椎固定回復装置 | |
JP2006506112A (ja) | 所定の物体を骨に取付けるための留めシステム | |
JP6864620B2 (ja) | 骨ねじ | |
US20170360486A1 (en) | Articulating rod inserter | |
CN212592581U (zh) | 一种融合器和植入器械 | |
US20030236528A1 (en) | Impactor for use with cervical plate | |
CN111904671A (zh) | 一种融合器和植入器械 | |
CN113786234A (zh) | 一种acaf术使用的颈椎前路钢板、提拉器及内固定系统 | |
CN216021331U (zh) | Acaf术使用的颈椎前路钢板、提拉器及内固定系统 | |
US20150112393A1 (en) | Lateral plate for spinal fusion | |
KR101583448B1 (ko) | 척추뼈의 천공 위치와 스크류의 고정위치를 안내 하도록 ct촬영 정보를 바탕으로 3d프린터로 제작한 척추뼈 배면 밀착용 지그 | |
CN110652351A (zh) | 一种针对椎动脉变异的枢椎内固定装置 | |
KR100507615B1 (ko) | 척추경 나사못 및 이를 갖는 척추경 나사못 조립체 | |
CN214908684U (zh) | 一种梭形顺刺钩椎关节固定型融合器 | |
CN2474098Y (zh) | 通用脊柱复位内固定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