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91581U - 蒸饭设备 - Google Patents

蒸饭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91581U
CN212591581U CN202021264139.4U CN202021264139U CN212591581U CN 212591581 U CN212591581 U CN 212591581U CN 202021264139 U CN202021264139 U CN 202021264139U CN 212591581 U CN212591581 U CN 212591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bowl
steaming
sea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6413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峰峰
江志强
何静子
聂健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Fugang Lif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Fugang Wan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Fugang Wan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Fugang Wan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6413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91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91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91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饭设备,包括蒸煮机构,其用于把装在饭碗中的米蒸煮成米饭,还包括出餐机构,所述出餐机构设有放座装置和取碗装置,所述放座装置将隔热座放到出餐位,所述取碗装置将蒸煮机构中装有米饭的饭碗取出后放到位于出餐位的隔热座上。因为装有米饭的饭碗放到隔热座上,所以用户直接用手抓取隔热座就可一并取出饭碗及其中的米饭,而隔热座可隔开饭碗的热量,故用户抓取隔热座能避免被烫伤。

Description

蒸饭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蒸饭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蒸饭设备在工作前,需要人手将米和水倒入锅中,再人手按下启动开关以令蒸饭设备工作,蒸饭设备工作时将锅中的米蒸煮成米饭,在蒸煮完成后需要人手将蒸好的饭盛装到饭碗中,故现有的蒸饭设备自动化程度低。
专利文献CN109846339A公开了一种蒸饭设备,其先利用进料装置向饭碗中添加米和水,再利用碗体导向装置将装有米和水的饭碗推入至蒸饭腔体中,然后利用蒸饭腔体将饭碗中的米蒸煮成米饭,从而实现自动化蒸饭。在蒸饭完成后,用户直接从蒸饭腔体中取出装有米饭的饭碗就可食用蒸好的米饭,但因为饭碗与米饭一起被推入至蒸饭腔体中进行蒸煮,所以装有米饭的饭碗会变得非常烫手,用户若直接用手抓取饭碗以取出蒸好的米饭则容易被烫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用户在直接用手取出蒸好的米饭时被烫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饭设备,包括蒸煮机构,其用于把装在饭碗中的米蒸煮成米饭,还包括出餐机构,所述出餐机构设有放座装置和取碗装置,所述放座装置将隔热座放到出餐位,所述取碗装置将蒸煮机构中装有米饭的饭碗取出后放到位于出餐位的隔热座上。
优选地,所述放座装置包括第一横向直线模组、纵向伸缩杆和吸盘,所述纵向伸缩杆的上端安装在第一横向直线模组上,所述吸盘安装在纵向伸缩杆的下端。
优选地,所述取碗装置包括第一纵向直线模组、第二横向直线模组和夹爪,所述第二横向直线模组安装在纵向直线模组上,所述夹爪安装在第二横向直线模组上,且夹爪朝向蒸煮机构的出口。
优选地,所述蒸煮机构包括旋转电机和转盘,所述转盘上设有多个饭碗放置位,转盘受旋转电机驱动从而令不同饭碗放置位分时朝向蒸煮机构的出口。
优选地,所述出餐机构设有出餐传送带,所述出餐位设于出餐传送带上,出餐传送带把位于其出餐位上的隔热座及饭碗送出。
优选地,包括位于出餐机构下方的供座机构,所述供座机构包括底板、第二纵向直线模组和安装在第二纵向直线模组上的托件,所述底板上开有用于放置隔热座的隔热座放置孔,第二纵向直线模组驱动托件上升穿过隔热座放置孔,则托件把位于隔热座放置孔上的隔热座抬升到出餐机构中以供放座装置取放到出餐位。
优选地,所述托件具体是通过连杆安装在第二纵向直线模组上,所述隔热座放置孔与底板的外边缘之间开有缺口供连杆经过。
优选地,所述底板是旋转底板,所述隔热座放置孔有多个,多个隔热座放置孔环周分布,底板旋转使其中一个隔热座放置孔对准托件。
优选地,包括供碗机构、抽米机构和装米机构,所述供碗机构将储存在其中的饭碗供到装米机构中,所述抽米机构将储存在其中的米抽入到装米机构中,所述装米机构将来自抽米机构的米清洗后,把洗好的米米及蒸饭所需的水装到来自供碗机构的饭碗上,再把饭碗及其中的米和水推入到蒸煮机构中进行蒸煮。
优选地,所述供碗机构位于装米机构下方,供碗机构包括第三纵向直线模组和安装在第三纵向直线模组上的第一托板,第三纵向直线模组驱动第一托板上升,则第一托板把位于其上的饭碗抬升到出餐机构中。
优选地,所述抽米机构包括储米仓和连通装米机构的螺旋输送管,所述储米仓的底部开有出料槽,储米仓的底面倾斜向出料槽,以使得储存在储米仓中的米能沿着倾斜的底面滑落到出料槽中,所述螺旋输送管内部设有可弯曲的螺旋条,螺旋条的外侧环绕有螺旋叶片,且螺旋条伸入至出料槽,螺旋条旋转则带动出料槽中的米进入到装米机构中。
优选地,所述装米机构包括饭碗传送带、放碗装置、洗米装置、拨杆装置和推碗装置,放碗装置将来自供碗机构的饭碗取放到饭碗传送带上,饭碗传送带把其上的饭碗传送到洗米装置下方,洗米装置将来自抽米机构的米清洗后,把洗好的米及蒸饭所需的水装到饭碗传送带上的饭碗中,拨杆装置将饭碗传送带上装有米和水的饭碗拨到推碗装置上,推碗装置将其上装有米和水的饭碗推入至蒸煮机构中进行蒸煮。
优选地,所述拨杆装置包括第三横向直线模组、驱动电机和拨杆,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三横向直线模组上,拨杆安装在驱动电机上,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拨杆转至或转离饭碗传送带上方。
优选地,所述推碗装置包括第四纵向直线模组、第四横向直线模组、第二托板和推杆,第四横向直线模组和第二托板安装在第四纵向直线模组上,且第四横向直线模组位于第二托板的上方,推杆安装在第四横向直线模组上。
优选地,所述装米机构还包括分米装置,所述洗米装置有多个洗米结构,饭碗传送带把多个饭碗分别传送到洗米装置的各个洗米结构下方,分米装置将来自抽米机构的米分成多份后分别落入到各个洗米结构中,各个洗米结构将其中的一份米清洗后,把洗好的一份米及蒸饭所需的水分别落入到各个饭碗中。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因为装有米饭的饭碗放到隔热座上,所以用户直接用手抓取隔热座就可一并取出饭碗及其中的米饭,而隔热座可隔开饭碗的热量,故用户抓取隔热座能避免被烫伤。
附图说明
图1是蒸饭设备的内部示意图;
图2是供碗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抽米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抽米机构的背视图;
图5是装米机构的示意图;
图6是饭碗传送带、放碗装置、拨杆装置和推碗装置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是放碗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分米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转盘的示意图;
图10是分米装置的爆炸图;
图11是旋转底板的底部视角图;
图12是筒体的俯视图;
图13是分米装置的底部视角图;
图14是洗米装置的示意图;
图15是升降板与洗米结构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16是图15去掉升降配合件之后的示意图;
图17的图16的正面视角图;
图18是图15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19是拨杆装置的示意图;
图20是推碗装置的示意图;
图21是蒸煮机构的示意图;
图22供座机构的示意图;
图23是供座机构的转盘的俯视图;
图24是出餐机构的示意图;
图25是放座装置的示意图;
图26是取碗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供碗机构;2-抽米机构;3-装米机构;4-蒸煮机构;5-出餐机构;6-供座机构;7-蒸汽发生器;8-饭碗;9-隔热盅;10-供碗机构的纵向直线模组;11-供碗机构的托板;12-纵向导杆;13-供碗机构与装米机构之间的通孔;14-储米仓;15-螺旋输送管;16-出料槽;17-螺旋条;18-横向导轨;19-把手;20-螺旋驱动电机;21-仓壁振动器;22-饭碗传送带;23-放碗装置;24-分米装置;25-洗米装置;26-拨杆装置;27-推碗装置;28-饭碗传送带的入碗端;29-饭碗传送带的出碗端;30-放碗装置的驱动电机;31-放碗装置的连杆;32-放碗装置的伸缩杆;33-放碗装置的吸盘;34-筒体;35-分米装置的转盘;36-进米孔;37-安装架; 38-落米槽;39-转盘的转轴;40-量米件;41-旋转底板;42-量米件的转轴孔;43-定量取米腔; 44-旋转底板的转轴孔;45-旋转底板的下料孔;46-旋转底板的转轴;47-筒体底部的转轴孔; 48-筒体底部的下料孔;49-转盘驱动电机;50-底板驱动电机;51-电机安装板;52-升降板; 53-洗米结构;54-纵向导柱;55-电机安装板的通孔;56-大进水管;57-小进水管;58-旋转电机;59-升降电机;60-升降板的通孔;61-升降配合件;62-轴承;63-搅拌杆;64-升降板上的从动齿轮;65-升降板上的主动齿轮;66-洗米容器;67-接水容器;68-下米通道;69-排水通道;70-排水管;71-避位孔;72-拨杆装置的横向直线模组;73-拨杆装置的驱动电机;74-拨杆;75-推碗装置的纵向直线模组;76-推碗装置的横向直线模组;77-推碗装置的托板;78- 推杆;79-蒸煮机构的旋转电机;80-蒸盘;81-饭碗放置位;82-蒸煮机构的入口;83-蒸煮机构的出口;84-出餐机构与供座机构之间的通孔;85-供座机构的转盘;86-供座机构的纵向直线模组;87-托件;88-隔热盅放置孔;89-缺口;90-供座机构的连杆;91-放座装置;92-取碗装置;93-出餐传送带;94-放座装置的横向直线模组;95-放座装置的伸缩杆;96-放座装置的吸盘;97-取碗装置的纵向直线模组;98-取碗装置的横向直线模组;99-夹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能够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下文提及的控制器包括相互连接的处理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控制器的功能。
下文提及的直线模组是现有常规器件,其包括滑轨、滑块和驱动电机。控制器电连接直线模组即意味着该控制器电连接驱动电机,控制器就可控制相关电路令驱动电机驱动滑块沿着滑轨来回移动;物件安装在直线模组上即意味着该物件安装在滑块上,可跟随滑块沿着滑轨来回移动。此外,纵向直线模组意味着其滑轨纵向设置,滑块可沿着该滑轨纵向来回移动;横向直线模组意味着其滑轨横向设置,滑块可沿着该滑轨横向来回移动。
蒸饭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供碗机构1、抽米机构2、装米机构3、蒸煮机构4、出餐机构5、供座机构6和蒸汽发生器7,其中,装米机构3位于供碗机构1上方,出餐机构5位于供座机构6上方。蒸饭设备工作时,依次执行以下七道工序:
(一)供碗工序:供碗机构1将叠放在其上的多个饭碗8移入至装米机构3中,以供装米机构3获取;
(二)抽米工序:抽米机构2将储存在其中的米抽到装米机构3中;
(三)装米工序:装米机构3将抽入其中的米分成等量的多份后,分别对多份米进行清洗,再把清洗好的多份米和蒸饭所需的水分别装到所获取的饭碗8中;
(四)推碗工序:装米机构3把装有米和水的饭碗8推入到蒸煮机构4中;
(五)蒸饭工序:蒸煮机构4利用蒸汽发生器7所产生的蒸汽将推入的饭碗8中的米蒸煮成米饭;
(六)供盅工序:供座机构6将叠放在其上的多个隔热盅9移入至出餐机构5中;
(七)出餐工序:出餐机构5把隔热盅9取放在出餐位上,再将蒸煮机构4中装有米饭的饭碗8取放在隔热盅9上以进行出餐。
本实施例中,蒸饭设备还设有控制器(图中未示出),该控制器电连接供碗机构1、抽米机构2、装米机构3、蒸煮机构4、出餐机构5、供座机构6和蒸汽发生器7,蒸饭设备在工作时,供碗机构1、抽米机构2、装米机构3、蒸煮机构4、出餐机构5、供座机构6和蒸汽发生器7受该控制器控制以实现上述的七道工序。需要说明的是,下文只叙述相关部件的工作过程,而不赘述控制器的控制过程。
供碗机构1如图2所示,包括纵向直线模组10和安装在纵向直线模组10上的托板11,多个饭碗8堆叠在托板11上,还有两条纵向导杆12穿过托板11。从图1可以看出,供碗机构1与装米机构3之间开有供饭碗8穿过的通孔13。
控制器电连接供碗机构1具体是电连接纵向直线模组10。蒸饭设备在执行上述(一)供碗工序时,供碗机构1的纵向直线模组10驱动托板11带着多个饭碗8沿两条纵向导杆12上升,直至托板11上的饭碗8经通孔13移入至装米机构3中,至此完成(一)供碗工序。
抽米机构2如图3所示,包括储米仓14和螺旋输送管15,储米仓14的底部开有出料槽16,储米仓14的底面倾斜向出料槽16,以使得储存在储米仓14中的米能沿着倾斜的底面滑落到出料槽16中。螺旋输送管15为软质管,其内部设有可弯曲的螺旋条17,螺旋条17的外侧环绕有螺旋叶片,且螺旋条17伸入至出料槽16,使得储米仓14与螺旋输送管15相互连通。抽米机构2的两侧外安装有横向导轨18,且抽米机构2的前端外设有把手19,蒸饭设备中对应横向导轨18的位置设有用于安装抽米机构2的导槽(图中未示出),则用户可利用把手19将抽米机构2横向拉出,从而向储米仓14中补充米,补充完后把抽米机构2推回原位即可。在拉出抽米机构2的过程中,螺旋输送管15被带动弯曲,从而保持与储米仓14连通。
如图4所示,抽米机构2还设有螺旋驱动电机20和仓壁振动器21,储米仓14的下方留有用于安装螺旋驱动电机20和仓壁振动器21的空间。螺旋驱动电机20的转头同轴安装有主动齿轮(图中未示出),螺旋输送管15的螺旋条17同轴安装有传动齿轮(图中未示出),主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故螺旋驱动电机20启动后能驱动螺旋条17转动。仓壁振动器21安装在储米仓14的底部下方。
控制器电连接抽米机构2具体是电连接螺旋驱动电机20和仓壁振动器21。蒸饭设备在执行上述(二)抽米工序时,螺旋驱动电机20驱动螺旋输送管15中的螺旋条17转动,从而把储米仓14中的米抽到装米机构3中,至此完成(二)抽米工序。在执行(二)抽米工序的过程中,仓壁振动器21启动从而带动储米仓14振动,从而防止米粒因静电吸力或其他原因而粘附在储米仓14的内壁上,使得米粒能顺利滑落到出料槽16中以便出料。
装米机构3如图5所示,包括饭碗传送带22、放碗装置23、分米装置24、洗米装置25、拨杆装置26和推碗装置27,其中,洗米装置25位于分米装置24的下方,饭碗传送带22位于洗米装置25的下方。如图6所示,饭碗传送带22呈U型,其朝向放碗装置23的一端为入碗端28,朝向拨杆装置26和推碗装置27的一端为出碗端29。
蒸饭设备在执行上述(三)装米工序时,依次执行以下四个步骤:
(1)放碗步骤:放碗装置23经通孔13将供碗机构1上的多个饭碗8取放在饭碗传送带 22的入碗端28上,饭碗传送带22把位于其入碗端28上的饭碗8送往出碗端29,在此过程中,放碗装置23不断把其他饭碗8取放在饭碗传送带22的入碗端28上,这样直至第一个饭碗8来到饭碗传送带22的出碗端29时,饭碗传送带22上就排有五个饭碗8;
(2)分米步骤:分米装置24将由抽米机构2抽入的米分成多份后落到洗米装置25中;
(3)洗米步骤:洗米装置25对落入其中的米进行清洗;
(4)装米步骤:洗米装置25将洗好的多份米和蒸饭所需的水分别装到饭碗传送带22上的五个饭碗8中。
放碗装置23如图7所示,包括驱动电机30、连杆31、伸缩杆32和吸盘33,结合图5 可得知驱动电机30安装在装米机构3的内壁上。连杆31呈L型,其纵向端同轴安装在驱动电机30的转头上,则驱动电机30可驱动连杆31的横向端绕其纵向端转动。伸缩杆32纵向设置,其上端安装在连杆31的横向端上,吸盘33安装在伸缩杆32的下端上,这样,连杆 31的横向端绕其纵向端转动时,带动伸缩杆32和吸盘33一起转动。
控制器电连接装米机构3具体是电连接放碗装置23的驱动电机30、伸缩杆32和吸盘33。蒸饭设备在执行上述(三)装米工序中的(1)放碗步骤的过程中,放碗装置23的驱动电机 30经连杆31驱动伸缩杆32和吸盘33来到通孔13上方,然后伸缩杆32伸出带动吸盘33下移至通孔13处的饭碗8上,吸盘33再启动吸住该饭碗8,然后伸缩杆32收缩带动吸盘33 吸着饭碗8上移,驱动电机30再经连杆31驱动伸缩杆32和吸盘33带着饭碗8来到饭碗传送带22的入碗端28上方,然后伸缩杆32伸出带动吸盘33下移至饭碗传送带22的入碗端 28上,最后吸盘33关闭不再吸住饭碗8,则饭碗8就被放置在饭碗传送带22的入碗端28上,然后饭碗传送带22把位于其入碗端28上的饭碗8送往出碗端29,在此过程中,放碗装置23 不断把其他饭碗8取放在饭碗传送带22的入碗端28上,这样直至第一个饭碗8来到饭碗传送带22的出碗端29时,饭碗传送带22上就排有五个饭碗8,至此完成(三)装米工序中的 (1)放碗步骤。
分米装置24如图8所示,包括筒体34和安装在筒体34中的转盘35,筒体34的位于转盘35上方的侧壁上开有用于进米的进米孔36,筒体34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的安装架37。其中,进米孔36连通图2所示的抽米机构2的螺旋输送管15,则抽米机构2在进行抽米工作的过程中,利用螺旋输送管15把储米仓14中的米抽送到分米装置24中,这些米从进米孔 36进入到分米装置24中之后落在转盘35上。
如图9所示,转盘35呈圆形,其盘体上沿三等分半径方向开有三条落米槽38,每条落米槽38两侧的盘体高于该落米槽38,且倾斜向该落米槽38,从而使得位于转盘35的盘体上的米能顺利滑落至落米槽38中;转盘35的底部中心轴向朝下伸出有转轴39,转盘35可绕其转轴39转动。
如图10所示,分米装置24还包括量米件40和旋转底板41,量米件40和旋转底板41安装在筒体34中。量米件40的中心位置开有一个供转盘35的转轴39穿过的转轴孔42,且量米件40上绕其转轴孔42的位置开有五个定量取米腔43,各个定量取米腔43容量相同,且顶端开有入料口,底端开有出料口。旋转底板41的中心位置开有一个供转盘35的转轴39 穿过的转轴孔44,且旋转底板41上开有五个下料孔45,这五个下料孔45位置分别对应五个定量取米腔43。旋转底板41可转动至其五个下料孔45分别对准量米件40的五个定量取米腔43,从而使得五个下料孔45分别连通五个定量出米腔35的出料口;旋转底板41也可转动至其五个下料孔45分别错开量米件40的五个定量取米腔43,从而使得五个定量取米腔43 的出料口被旋转底板41封住。如图11所示,旋转底板41的底部中心轴向朝下伸出有转轴 46,旋转底板41的转轴孔44贯穿该转轴46。
如图12和图13所示,筒体34的底部中心开有一个供转轴39和转轴46穿过的转轴孔47,且筒体34的底部上开有五个下料孔48,这五个下料孔48位置分别对准五个定量取米腔43,且这五个下料孔48各自连通有一条下米管(图中未示出)。筒体34的底部还设有转盘驱动电机49和底板驱动电机50,旋转底板41的转轴46穿过筒体34底部的转轴孔47之后伸出在筒体34的下方,转盘35的转轴39穿过量米件40的转轴孔42之后,再穿过旋转底板 41的转轴孔44,从旋转底板41的转轴46伸出在筒体34的下方。转盘驱动电机49的转头利用传动带套在转盘35的转轴39上,使得转盘驱动电机49能驱动转盘35绕其转轴39转动;底板驱动电机50的转头利用传动带套在旋转底板41的转轴46上,使得底板驱动电机50能驱动旋转底板41绕其转轴46转动。虽然转盘35的转轴39穿过旋转底板41的转轴46,即转轴39与转轴46同轴,但转轴39与转轴46不联动,即转盘35与旋转底板41不联动。
分米装置24在初始状态下,转盘35上的三条落米槽38分别错开量米件40的五个定量取米腔43,旋转底板41的五个下料孔45分别错开量米件40的五个定量取米腔43,由于量米件40的五个定量取米腔43分别对准筒体34的五个下料孔48,旋转底板41的五个下料孔45还分别错开筒体34的五个下料孔48。
控制器具体装米机构3具体还电连接分米装置24的转盘驱动电机49和底板驱动电机50。蒸饭设备在执行上述(三)装米工序中的(2)分米步骤的过程中,分米装置24的转盘驱动电机49驱动转盘35绕其转轴39转动,转盘35在转动过程中,其上的三条落米槽38会从五个定量取米腔43的入料口上方经过,从而使得转盘35上的米经落米槽38均匀地落入到五个定量取米腔43中。在五个定量取米腔43装满之后,转盘驱动电机49驱动转盘35转至初始位置,从而使得转盘35上的三条落米槽38重新错开五个定量取米腔43的入料口,则转盘 35中的米就不能继续落入到五个定量取米腔43中。然后底板驱动电机50驱动旋转底板41 绕其转轴39转动,直至旋转底板41上的五个下料孔45分别对准五个定量取米腔43的出料口,从而使得旋转底板41上的五个下料孔45分别连通五个定量取米腔43的出料口。此时因为筒体34底部的五个下料孔48位置分别对准五个定量取米腔43的出料口,所以旋转底板41上的五个下料孔45也就对准筒体34底部的五个下料孔48,这样筒体34底部的五个下料孔48就分别连通五个定量取米腔43的出料口,即五个定量取米腔43分别连通五根下米管,这样五个定量取米腔43中的米就分别依次经旋转底板41的五个出料口30、筒体34底部的五个下料孔48和五根下米管同时落下到洗米装置25中,从而实现同时均量下米。在下米完成后,旋转底板41转至初始位置,使得其上的五个下料孔45重新错开五个定量取米腔43的出料口和筒体34底部的五个下料孔48,至此完成(三)装米工序中的(2)分米步骤。
洗米装置25如图14所示,包括一块电机安装板51、五块升降板52和五个洗米结构53,电机安装板51呈U型,每块升降板52利用四根纵向导柱54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电机安装板51下方,洗米结构53位于升降板52下方,每个洗米结构53对应一块升降板52。电机安装板51上对应五个洗米结构53的位置各开有一个通孔55,图8所示的分米装置24所接的五条下米管分别穿过电机安装板51的五个通孔55之后,再穿过五个升降板52,从而朝向洗米结构53的入料口。电机安装板51上设有分别对应五个洗米结构53的五根大进水管56和五根小进水管57,每根大进水管56和小进水管57穿过电机安装板51和一个升降板52之后,朝向一个洗米结构53;每根大进水管56和小进水管57分别连接外界的电动水阀(图中未示出),从而形成洗米装置25的进水机构。每块升降板52上安装有一个旋转电机58,电机安装板51上对应五个洗米结构53的位置各安装有一个升降电机59。
如图15所示,每块升降板52上开有一个通孔60,图8所示的分米装置24所接的五根下米管分别穿过电机安装板51的五个通孔55之后,再分别经五块升降板52上的通孔60穿过,分别朝向五个洗米结构53。每块升降板52上固定安装有一个升降配合件61,升降配合件61上开有一个纵向螺纹孔,升降电机59的转头上设有与该纵向螺纹孔相适配的螺纹。在需要升降板52上升时,升降电机59启动后其转头正向转动,因为升降板52利用四根纵向导柱54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电机安装板51下方,所以四根纵向导柱54会阻止升降板52跟随升降电机59的转头正向转动,则在升降配合件61的螺纹孔与升降电机59的转头上的螺纹之间的配合下,升降板52沿着升降电机59的转头上升。在需要升降板52下降时,升降电机 59启动后令其转头反向转动,同样地,在升降配合件61的螺纹孔与升降电机59的转头上的螺纹之间的配合下,升降配合件61带着升降板52沿着升降电机59的转头下降。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改变螺纹的方向以使得升降电机59的转头正向转动则驱动升降配合件61带着升降板52下降,反向转动则驱动升降配合件61带着升降板52上升,这是现有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6和图17所示,每块升降板52上安装有一个轴承62,轴承62上同轴安装有一根伸入至洗米结构53中的搅拌杆63,搅拌杆63的位于轴承62下方的位置同轴安装有从动齿轮64,旋转电机58的转头同轴安装有主动齿轮65,主动齿轮65与从动齿轮64啮合。旋转电机58启动后其转头带动主动齿轮65正向转动,主动齿轮65正向转动则驱使从动齿轮64 反向转动,从动齿轮64反向转动则带动轴承62和搅拌杆63反向转动,这样搅拌杆63就可在洗米结构53中转动搅拌。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所述的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并不具体限定转动方向,只是用于表示两次转动方向是相反的。
如图18所示,每个洗米结构53有两层,其内层为洗米容器66,外层为接水容器67,图 8所示的分米装置24所接的下米管朝向洗米结构53具体是朝向洗米容器66,大进水管56朝向洗米结构53具体是朝向洗米容器66,小进水管57朝向洗米结构53具体是呈环状设于洗米容器66上方,环状小进水管57的底部开有朝向洗米容器66的漏水孔。洗米容器66与接水容器67之间留有装水空间,且接水容器67顶部高于洗米容器66,洗米容器66的顶部连通外界的接水容器67,这样洗米容器66中的水从其顶部溢出后会储存在接水容器67中。从图15~图18可以看出,每个洗米容器66的底部设有贯穿接水容器67后连通外界的下米通道 68,结合图5可以看出,这五个洗米容器66的下米通道68对准饭碗传送带22。洗米容器66 的底部设有贯穿接水容器67后连通外界的排水通道69,接水容器67的底部设有连通外界的排水管70,其中排水通道69处设有用于挡住米的滤片(图中未示出),排水通道69和排水管70都设有排水开关(图中未示出),初始状态下两个排水开关都关闭,对应排水通道69的排水开关打开则排水通道69将洗米容器66中的水排出,对应排水管70的排水开关打开则排水管70将洗米容器66与接水容器67之间的水排出。如图18所示,搅拌杆63的顶部轴向开有避位孔71,结合图16和图17可以看出该避位孔71朝向升降电机59的转头,该避位孔71 使得升降电机59的转头能伸入至搅拌杆63中但不会对搅拌杆63造成影响这样升降电机59 就能利用升降配合件61和升降板52驱动搅拌杆63升起得高。搅拌杆63的底部呈塞状,初始状态下,搅拌杆63的塞状底部堵住下米通道68。
控制器电连接装米机构3具体还电连接洗米装置25的进水机构、旋转电机58、升降电机59和排水开关。蒸饭设备在执行上述(三)装米工序中的(3)洗米步骤的过程中,洗米装置25的电动水阀打开,则进水机构就经大进水管56和小进水管57分别向各个洗米容器 66注水,因为初始状态下搅拌杆63的塞状底部堵住下米通道68,且对应排水通道69的排水开关关闭,所以注入洗米容器66中的水不会经下米通道68和排水通道69流出。注水完成后电动水阀关闭,然后洗米装置25的全部旋转电机58启动,旋转电机58启动后驱动搅拌杆63转动搅拌洗米容器66中的米,从而对其进行清洗。在清洗完之后,进水机构再次向各个洗米容器66注入定量的水,从而使得各个洗米容器66中的洗米水从顶部溢出至洗米容器66 与接水容器67之间的储水空间中。在溢出过程中,洗米水中的漂浮杂质随着洗米水一起溢出,从而使得洗米容器66中的洗米水没有漂浮杂质。然后全部排水开关打开,从而令全部排水通道69和全部排水管70打开,排水通道69打开后洗米容器66中的洗米水被排出,排水管70 打开后洗米容器66与接水容器67之间的储水空间中的洗米水带着漂浮杂质被排出。在排水过程中,由于洗米容器66中的洗米水没有漂浮杂质,从而能避免漂浮杂质残留在洗好的米中,至此完成(三)装米工序中的(3)洗米步骤。
在完成(三)装米工序中的(3)洗米步骤之后,蒸饭设备执行上述(三)装米工序中的 (4)装米步骤:洗米装置25的全部升降电机59启动,升降电机59启动后驱动相应的升降板52带着搅拌杆63上升,则全部搅拌杆63的塞状底部不再堵住相应下米通道68,各个洗米容器66中的米就分别经下米通道68下落至饭碗传送带22上的五个饭碗中,但部分米会粘在搅拌杆63和洗米容器66的侧壁上,故进水机构向各个洗米容器66注入定量的水(蒸饭所需的量),从而把粘附在搅拌杆63和洗米容器66的侧壁上的米冲落至下米通道68中,再分别经下米通道68下落至饭碗传送带22上的五个饭碗8中,至此完成(三)装米工序中的(4) 装米步骤。
如图19所示,拨杆装置26包括横向直线模组72、驱动电机73和拨杆74,驱动电机73安装在横向直线模组72上,拨杆74安装在驱动电机73上。结合图6得知,横向直线模组 72与饭碗传送带22的出碗端29同向。如图20所示,推碗装置27包括纵向直线模组75、横向直线模组76、托板77和推杆78,横向直线模组76和托板77安装在纵向直线模组75上,且横向直线模组76位于托板77的上方,推杆78安装在横向直线模组73上,则推杆78位于托板77的上方。
控制器电连接装米机构3具体还电连接拨杆装置26的横向直线模组72、驱动电机73,以及电连接推碗装置27的纵向直线模组75和横向直线模组76。蒸饭设备在执行上述(四) 推碗工序时,拨杆装置26的驱动电机73驱动拨杆74转至位于饭碗传送带22上方,横向直线模组72再驱动拨杆74把位于饭碗传送带22的出碗端29上装有米和水的第一个饭碗8拨出至推碗装置27中,推碗装置27的纵向直线模组75驱动横向直线模组76、托板77和推杆 78移至饭碗传送带22的出碗端29外,使得被拨杆装置26拨出的装有米和水的饭碗8落在托板77上,然后推碗装置27的纵向直线模组75驱动横向直线模组76、托板77、推杆78和装有米和水的饭碗8移至推出位,横向直线模组76再驱动推杆78把托板77上装有米和水的饭碗8推出至蒸煮机构4中。在推出第一个饭碗8之后,饭碗传送带22把第二个饭碗8传送到出碗端29,然后拨杆装置26重复上述的拨碗动作,推碗装置27重复上述的推碗动作,从而把第二个饭碗8也推出。如此重复把饭碗传送带22上的五个饭碗8推出后,就完成了(四) 推碗工序。
蒸煮机构4如图21所示,其内部设有旋转电机79和多层蒸盘80,每层蒸盘80上绕其转轴分布有多个饭碗放置位81。旋转电机79的转头朝下,全部蒸盘80同轴安装在旋转电机79的转头上,则旋转电机79可驱动这些蒸盘80绕其转轴转动。蒸煮机构4左侧开有通往装米机构3的入口82,右侧设有通往出餐机构5的出口83,入口82和出口83上都设有一扇自动门(图中未示出),利用这两扇自动门可分别开闭入口82和出口83。蒸煮机构4左侧的入口82打开后,装米机构3的推碗装置27就能把其上装有米和水的饭碗8推入至蒸盘80的饭碗放置位81上,直至各层蒸盘80都放满饭碗8。
蒸饭设备在执行上述(五)蒸饭工序时,蒸汽发生器7产生蒸汽,蒸汽进入到蒸煮机构 4中将饭碗8中的米蒸煮成米饭,至此完成(五)蒸饭工序。控制器电连接蒸煮机构4具体是电连接旋转电机79,在(五)蒸饭工序完成后,蒸煮机构4右侧的出口83打开,旋转电机79驱动全部蒸盘80转动,使得各层蒸盘80的不同饭碗放置位81都能朝向出口83,这样蒸煮机构4中装有米饭的各个饭碗8都可被出餐机构5取出。
如图1所示,出餐机构5与供座机构6之间开有供隔热盅9穿过的通孔84。供座机构6如图22所示,包括转盘85、纵向直线模组86和托件87。结合图23得知,转盘85上绕其转轴环周分布有多个隔热盅放置孔88,每个隔热盅放置孔88与转盘85外边缘之间开有缺口89,这些隔热盅放置孔88尺寸适中,使得多个隔热盅9能叠放在上面不会掉落。托件87经连杆 90安装在纵向直线模组86上,托件87尺寸适中,既能穿过隔热盅放置孔88,又能托起位于隔热盅放置孔88上的多个隔热盅9。初始状态下,托件87位于转盘85下方,每个隔热盅放置孔88上叠放有多个隔热盅9。
控制器电连接供座机构6具体是电连接转盘85和纵向直线模组86。蒸饭设备在执行上述(六)供盅工序时,供座机构6的转盘85转动直至其中一个隔热盅放置孔88位于托件87 上方,然后纵向直线模组96经连杆90驱动托件87上升,则连杆90经过缺口89,托件87 穿过隔热盅放置孔88,从而把叠放在隔热盅放置孔88上的多个隔热盅9抬起,直至最上边的隔热盅9经通孔84移入到出餐机构5中,至此完成(六)供盅工序。
在进行上述(六)供盅工序的过程中,若被托件87抬起的多个隔热盅9被取完,则纵向直线模组96驱动托件87复位,即托件87重新位于转盘85下方,然后转盘85转动,使得另一个隔热盅放置孔88位于托件87上方,则叠放在该隔热盅放置孔88上的另一组隔热盅9就位于托件87上方,然后重复上述供盅工作就可重新为出餐机构5提供隔热盅9。
出餐机构5如图24所示,包括放座装置91、取碗装置92和出餐传送带93,其中,出餐传送带93靠近取碗装置92的一端是出餐位,远离取碗装置92的一端朝向蒸饭设备的出餐口。放座装置91如图25所示,包括横向直线模组94、伸缩杆95和吸盘96,横向直线模组94安装在装米机构3的内壁上,伸缩杆95纵向设置,其上端安装在横向直线模组94上,吸盘96 安装在伸缩杆95的下端上,这样,横向直线模组94可驱动伸缩杆95带着吸盘96一起横向移动。取碗装置92如图26所示,包括纵向直线模组97、横向直线模组98和夹爪99,横向直线模组98安装在纵向直线模组97上,且横向直线模组98朝向21图所示的蒸煮机构4的出口83。夹爪99安装在横向直线模组98上,且夹爪99也朝向图21所示的蒸煮机构4的出口83。
控制器具体电连接出餐机构5具体是电连接出餐传送带93、横向直线模组94、伸缩杆 95、吸盘96、纵向直线模组97、横向直线模组98和夹爪99。蒸饭设备在执行上述(七)出餐工序时,放座装置91的横向直线模组94驱动伸缩杆95和吸盘96来到通孔84上方,然后伸缩杆95伸出带动吸盘96下移至通孔84处的隔热盅9上,吸盘96再启动吸住该隔热盅9,然后伸缩杆95收缩带动吸盘96吸着隔热盅9上移,横向直线模组94再驱动伸缩杆95和吸盘96带着隔热盅9来到出餐传送带93的出餐位上方,然后伸缩杆95伸出带动吸盘96下移至出餐传送带93的出餐位上,最后吸盘96关闭不再吸住隔热盅9,则隔热盅9就被放置在出餐传送带93的出餐位上。然后取碗装置92的纵向直线模组97先驱动横向直线模组98带着夹爪99对准蒸煮机构4中待出餐的饭碗8所在的那层蒸盘80,例如对准最上层蒸盘80,然后横向直线模组98驱动夹爪99从蒸煮机构4的出口83移入至蒸煮机构4中,夹爪99再夹住最上层蒸盘80上朝向出口83的饭碗8,然后横向直线模组98驱动夹爪99从蒸煮机构4 的出口83移出,则夹爪99就带着被夹住的饭碗8移出,然后纵向直线模组97驱动横向直线模组98带着夹爪99和被夹住的饭碗8下移至出餐传送带93的出餐位上方,由于在取盅完成后,隔热盅9被放置在出餐传送带93的出餐位上,所以被夹住的饭碗8就位于隔热盅9上方,最后夹爪99松开饭碗8,则饭碗8就叠放在隔热盅9上。最后出餐传送带93启动,从而将位于其出餐位上的隔热盅9和饭碗8一起送到蒸饭设备的出餐口,至此完成(七)出餐工序。因为装有米饭的饭碗8叠放在隔热盅9上,所以用户直接用手抓取隔热盅9就可一并取出饭碗8及其中的米饭,而隔热盅9由隔热材料制成,例如隔热陶瓷,故隔热盅9可隔开饭碗8 的热量,用户直接抓取隔热盅9能避免被烫伤。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作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5)

1.蒸饭设备,包括蒸煮机构(4),其用于把装在饭碗(8)中的米蒸煮成米饭,其特征是:还包括出餐机构(5),所述出餐机构(5)设有放座装置(91)和取碗装置(92),所述放座装置(91)将隔热座(9)放到出餐位,所述取碗装置(92)将蒸煮机构(4)中装有米饭的饭碗(8)取出后放到位于出餐位的隔热座(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饭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放座装置(91)包括第一横向直线模组(94)、纵向伸缩杆(95)和吸盘(96),所述纵向伸缩杆(95)的上端安装在第一横向直线模组(94)上,所述吸盘(96)安装在纵向伸缩杆(95)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饭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取碗装置(92)包括第一纵向直线模组(97)、第二横向直线模组(98)和夹爪(99),所述第二横向直线模组(98)安装在第一纵向直线模组(97)上,所述夹爪(99)安装在第二横向直线模组(98)上,且夹爪(99)朝向蒸煮机构(4)的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饭设备,其特征是:所述蒸煮机构(4)包括旋转电机(79)和转盘(80),所述转盘(80)上设有多个饭碗放置位(81),转盘(80)受旋转电机(79)驱动从而令不同饭碗放置位(81)分时朝向蒸煮机构(4)的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饭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出餐机构(5)设有出餐传送带(93),所述出餐位设于出餐传送带(93)上,出餐传送带(93)把位于其出餐位上的隔热座(9)及饭碗(8)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饭设备,其特征是:包括位于出餐机构(5)下方的供座机构(6),所述供座机构(6)包括底板(85)、第二纵向直线模组(86)和安装在第二纵向直线模组(86)上的托件(87),所述底板(85)上开有用于放置隔热座(9)的隔热座放置孔(88),第二纵向直线模组(86)驱动托件(87)上升穿过隔热座放置孔(88),则托件(87)把位于隔热座放置孔(88)上的隔热座(9)抬升到出餐机构(5)中以供放座装置(91)取放到出餐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饭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托件(87)具体是通过连杆(90)安装在第二纵向直线模组(86)上,所述隔热座放置孔(88)与底板(85)的外边缘之间开有缺口(89)供连杆(90)经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饭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底板(85)是旋转底板,所述隔热座放置孔(88)有多个,多个隔热座放置孔(88)环周分布,底板(85)旋转使其中一个隔热座放置孔(88)对准托件(8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饭设备,其特征是:包括供碗机构(1)、抽米机构(2)和装米机构(3),所述供碗机构(1)将储存在其中的饭碗(8)供到装米机构(3)中,所述抽米机构(2)将储存在其中的米抽入到装米机构(3)中,所述装米机构(3)将来自抽米机构(2)的米清洗后,把洗好的米及蒸饭所需的水装到来自供碗机构(1)的饭碗(8)上,再把饭碗(8)及其中的米和水推入到蒸煮机构(4)中进行蒸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饭设备,其特征是:所述供碗机构(1)位于装米机构(3)下方,供碗机构(1)包括第三纵向直线模组(10)和安装在第三纵向直线模组(10)上的第一托板(11),第三纵向直线模组(10)驱动第一托板(11)上升,则第一托板(11)把位于其上的饭碗(8)抬升到出餐机构(5)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饭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抽米机构(2)包括储米仓(14)和连通装米机构(3)的螺旋输送管(15),所述储米仓(14)的底部开有出料槽(16),储米仓(14)的底面倾斜向出料槽(16),以使得储存在储米仓(14)中的米能沿着倾斜的底面滑落到出料槽(16)中,所述螺旋输送管(15)内部设有可弯曲的螺旋条(17),螺旋条(17)的外侧环绕有螺旋叶片,且螺旋条(17)伸入至出料槽(16),螺旋条(17)旋转则带动出料槽(16)中的米进入到装米机构(3)中。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饭设备,其特征是:所述装米机构(3)包括饭碗传送带(22)、放碗装置(23)、洗米装置(25)、拨杆装置(26)和推碗装置(27),放碗装置(23)将来自供碗机构(1)的饭碗(8)取放到饭碗传送带(22)上,饭碗传送带(22)把其上的饭碗(8)传送到洗米装置(25)下方,洗米装置(25)将来自抽米机构(2)的米清洗后,把洗好的米及蒸饭所需的水装到饭碗传送带(22)上的饭碗(8)中,拨杆装置(26)将饭碗传送带(22)上装有米和水的饭碗(8)拨到推碗装置(27)上,推碗装置(27)将其上装有米和水的饭碗(8)推入至蒸煮机构(4)中进行蒸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蒸饭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拨杆装置(26)包括第三横向直线模组(72)、驱动电机(73)和拨杆(74),驱动电机(73)安装在第三横向直线模组(72)上,拨杆(74)安装在驱动电机(73)上,驱动电机(73)用于驱动拨杆(74)转至或转离饭碗传送带(22)上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蒸饭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推碗装置(27)包括第四纵向直线模组(75)、第四横向直线模组(76)、第二托板(77)和推杆(78),第四横向直线模组(76)和第二托板(77)安装在第四纵向直线模组(75)上,且第四横向直线模组(76)位于第二托板(77)的上方,推杆(78)安装在第四横向直线模组(76)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蒸饭设备,其特征是:所述装米机构(3)还包括分米装置(24),所述洗米装置(25)有多个洗米结构(53),饭碗传送带(22)把多个饭碗(8)分别传送到洗米装置(25)的各个洗米结构(53)下方,分米装置(24)将来自抽米机构(2)的米分成多份后分别落入到各个洗米结构(53)中,各个洗米结构(53)将其中的一份米清洗后,把洗好的一份米及蒸饭所需的水分别落入到各个饭碗(8)中。
CN202021264139.4U 2020-07-01 2020-07-01 蒸饭设备 Active CN212591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4139.4U CN212591581U (zh) 2020-07-01 2020-07-01 蒸饭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4139.4U CN212591581U (zh) 2020-07-01 2020-07-01 蒸饭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91581U true CN212591581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57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64139.4U Active CN212591581U (zh) 2020-07-01 2020-07-01 蒸饭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915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0714A (zh) * 2020-07-01 2020-10-27 广州富港万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蒸饭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0714A (zh) * 2020-07-01 2020-10-27 广州富港万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蒸饭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91581U (zh) 蒸饭设备
CN106037460A (zh) 无人自动面条烹饪机
CN106361170A (zh) 一种新型全自动烤饼机
KR101456131B1 (ko) 팬케이크용 조리장치
WO2019085206A1 (zh) 一种全自动炒菜机
CN113647799B (zh) 食材投料装置、自动投料炒菜机及投料炒菜分餐输送装置
CN212394625U (zh) 洗米装置及蒸饭设备
CN111820714A (zh) 蒸饭设备
CN108158414B (zh) 物料输送装置和烹饪器具
CN111374513A (zh) 饺子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1299477U (zh) 智能高效自动烹饪设备
CN210541155U (zh) 一种使用净菜盒的烹饪系统
CN115578821B (zh) 无人食品智能煮制售卖设备
CN113892810B (zh) 一种食材投放机构及自动炒菜机
CN213309044U (zh) 分米装置及蒸饭设备
CN213963053U (zh) 一种智能烹饪箱
CN115530607A (zh) 一种批量式蒸饭机
CN113367574A (zh) 一种全自动烹饪系统
CN209789484U (zh) 饺子机
CN111820754A (zh) 洗米装置及蒸饭设备
CN112070976A (zh) 食物售卖设备
CN107960853B (zh) 一种自动烹饪机器人
CN107853997B (zh) 方便洗锅的自动烹饪机器人
CN113842026B (zh) 一种自动炒菜机
CN112205890A (zh) 一种智能烹饪箱、烹饪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0

Address after: 510700 501-2, Guangz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11, Nanyun 5th Road, Science City,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FUGANG LIF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700 501-1, Guangz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11, Yunwu Road, Science City,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FUGANG WAN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