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82752U - 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582752U CN212582752U CN202020985416.4U CN202020985416U CN212582752U CN 212582752 U CN212582752 U CN 212582752U CN 202020985416 U CN202020985416 U CN 202020985416U CN 212582752 U CN212582752 U CN 2125827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seepage
- water
- basement
- leaking stoppage
- enclosure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包括渗水区、开凿部和外界基础,所述外界基础为地下室外墙或底板;所述渗水区内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内插设有柱塞;所述开凿部的洞口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带;所述渗水区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带;所述第一加强带和第二加强带的外端面上均胶接有复合防水层;所述复合防水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钢板。本实用新型具有对渗水点进行封堵,防止渗水,同时提高墙体强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堵漏补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地下室作为现代高层建筑结构基础的一部分,在保证整个建筑物基础结构耐久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地下室的外墙或底板位于数拾米地下,易受地下水的浸蚀,在一些砼疏松点处自然成为渗水点。因地下室渗水问题涉及建筑质量问题,施工方必须及时根治渗水点,否则难以通过工程质量验收关。
现有的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666730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地下室渗水点渐堵漏结构,包括柱塞、引流管、主填料、封堵料、盖板、砂浆和基础,引流管插设在基础已开凿的洞中,末端与基础外壁齐平,管口端缩在洞口与喇叭口结合部,在引流管与基础的洞内壁之间满填主填料,柱塞为木质件,后配置的柱塞塞进引流管的末端处,引流管余下的内墙塞装封堵料,盖板置放在引流管的管口端并作固定连接,构成对封堵料的封堵结构;该结构完全截止引流管这个临时泄流通道,通过多道防水设置,分阶段完成对渗水点的彻底封堵,封堵质量稳定、可靠。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结构通过多道防水设置完成对渗水点的彻底封堵,只解决了渗水的问题;但是在外界基础上开凿较大的洞,对外界基础的损害较大,随着时间的延长,墙体会出现新的裂缝,再次出现渗水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对渗水点进行封堵,防止渗水,同时提高墙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包括渗水区、开凿部和外界基础,所述外界基础为地下室外墙或底板;所述渗水区内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内插设有柱塞;所述开凿部的洞口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带;所述渗水区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带;所述第一加强带和第二加强带的外端面上均胶接有复合防水层;所述复合防水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渗水区开设导流孔,使水从渗水间隙沿导流孔流出,同时在导流孔内插设柱塞,起到堵漏的作用;复合防水层起到防水的作用,在复合防水层的两侧分别固定加强带和钢板,可以减少墙体的收缩并且提高墙体的强度,起到补强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柱塞的外表面上胶接有橡胶止水条;所述柱塞与导流孔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止水条遇水发生膨胀,可以使柱塞与导流孔的内表面紧密接触,提高堵漏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复合防水层包括两层防水涂料层和胎体;所述胎体为聚酯纤维布;所述胎体固定连接于两层防水涂料层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开凿部和外界基础上设置防水涂料层,起到防水的作用;防水涂料层之间的胎体可以增强防水涂料层的抗形变能力,防止外界基础和开凿部的结构因温度变化产生变形不同步,从而出现变形和裂纹,造成渗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钢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螺纹连接有膨胀螺栓;所述外界基础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固设有膨胀管;所述膨胀螺栓与膨胀管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膨胀螺栓和膨胀管可以将第一加强带、复合防水层和钢板紧密固定在开凿部和外界基础的外壁上,起到提高墙体结构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加强带和第二加强带之间垂直固设有两根固定钢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钢筋可以将加强带与墙体之间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相对位移的发生,进而防止裂缝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加强带和复合防水层之间固定连接有吸水板;所述吸水板由纵向吸水柱和横向安装板交错设置而成;所述吸水柱上均布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内插设有吸水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分伸入墙体内部后,可以经通孔进入吸水板内被吸水体所吸收,再加上复合防水层的防水作用,可以防止水分渗进墙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流孔倾斜设置于渗水区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孔倾斜设置,便于水从渗水区流入导流孔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开凿部上设有与压力注泵机相连通的注浆钢嘴;所述注浆钢嘴的一端插设于渗水区内且另一端位于开凿部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注浆钢嘴可以将蠕变注浆液注入渗水区内,填满外界基础的间隙,从而避免发生再次渗水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渗水区开设导流孔,使水从渗水间隙沿导流孔流出,同时在导流孔内插设柱塞,起到堵漏的作用;复合防水层起到防水的作用,在复合防水层的两侧分别固定加强带和钢板,可以减少墙体的收缩并且提高墙体的强度,起到补强的技术效果;
2.在开凿部和外界基础上设置防水涂料层,起到防水的作用;防水涂料层之间的胎体可以增强防水涂料层的抗形变能力,防止外界基础和开凿部的结构因温度变化产生变形不同步,从而出现变形和裂纹,造成渗漏;
3.在加强带上设置固定钢筋,可以将加强带与墙体之间的位置进行固定,并且将墙体的收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一步降低裂缝产生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围护墙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凸显吸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渗水区;11、导流孔;111、橡胶止水条;112、柱塞;2、开凿部;21、注浆钢嘴;22、抗裂防渗层;3、外界基础;31、固定槽;311、膨胀管;4、第一加强带;5、第二加强带;6、固定钢筋;7、复合防水层;71、防水涂料层;72、胎体;8、钢板;81、膨胀螺栓;9、吸水板;91、吸水柱;911、通孔;92、安装板;93、固定片;931、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包括渗水区1、开凿部2和外界基础3;外界基础3为地下室外墙或底板;渗水区1的底端开设有导流孔11,导流孔11倾斜设置且沿外界基础3的宽度方向延伸,使水可以从外界基础3的渗水间隙沿导流孔11流出;开凿部2的两侧沿外界基础3的渗水区1向未渗水区方向延伸;开凿部2为外大内小的锥度孔且在开凿部2的洞口位置处设置喇叭口,确保开凿部2可以全面覆盖渗水区1,避免出现遗漏渗水点。
导流孔11内插设有柱塞112,柱塞112的外表面沿其长度方向上胶接有橡胶止水条111,橡胶止水条111遇水发生膨胀,使柱塞112与导流孔11的内壁紧密接触,起到堵漏效果;开凿部2上均布设置有三个注浆钢嘴21,注浆钢嘴21的一端插设于渗水区1内且另一端位于开凿部2内;注浆钢嘴21位于开凿部2内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压力注浆机,通过压力注浆机将蠕变注浆液注入渗水区1内,将外界基础3的间隙填满,避免再次渗水现象的发生;开凿部2内填充有高强灌浆层且高强灌浆层的表面涂覆有抗裂防渗层22,进一步提高堵漏补强的效果。
开凿部2的洞口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带4,渗水区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带5;第一加强带4和第二加强带5之间插设有两根固定钢筋6,两根固定钢筋6贯穿外界基础3内部且均垂直第一加强带4和第二加强带5设置;固定钢筋6将第一加强带4、第二加强带5与墙体之间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相对位移现象的发生。
第一加强带4和第二加强带5的外端面上均胶接有复合防水层7;复合防水层7包括两层防水涂料层71和胎体72,胎体72为聚酯纤维布且固定连接在两层防水涂料层71之间,增强防水涂料层71的抗形变能力;复合防水层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钢板8;钢板8上开设有固定孔且固定孔内螺纹连接有膨胀螺栓81;外界基础3上开设有固定槽31且固定槽31内固定连接有膨胀管311;膨胀螺栓81依次穿过钢板8、复合防水层7和第一加强带4,膨胀螺栓81的端部与膨胀管311螺纹连接。
参照图1和图2,第二加强带5和复合防水层7之间固定连接有吸水板9;吸水板9由多个纵向的吸水柱91和横向的安装板92相互垂直交错设置,吸水柱91和安装板92的交点处设有固定片93,固定片93上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931,紧固螺栓931穿过螺纹孔且底端插设于安装板92上,紧固螺栓931与安装板92螺纹连接,通过固定片93可以实现吸水柱91和安装板92的固定;吸水柱91为中空结构且表面上开设有多个通孔911,通孔911内插设有吸水体,当墙体内部渗入水时,水经通孔911进入吸水柱91内被吸水体所吸收,配合复合防水层7的防水作用,可以防止渗水现象的发生。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发生渗水现象时,首先,对渗水区1进行开凿,并使开凿部2的两侧从外界基础3的渗水区1向未渗水区延伸;其次,在渗水区1底部开设导流孔11,使水从外界基础3的间隙经导流孔11流出;待水流出后将柱塞112插设于导流孔11内,柱塞112的外表面上胶接有遇水会发生膨胀的橡胶止水条111,使得柱塞112与导流孔11内侧壁紧密接触,起到堵漏的作用;再次,启动压力注浆机,通过注浆钢嘴21将蠕变注浆液注入渗水区1,使外界基础3的间隙被填满,避免再次渗水;再用高强灌浆层对开凿部2进行填充;在渗水区1的一侧固定连接一块吸水板9,对墙体内的水进行吸收;将第一加强带4和第二加强带5分别固定在墙体两侧,同时将两根固定钢筋6穿过外界基础3内部,避免裂缝的产生;然后在第一加强带4和第二加强带5的外侧胶接复合防水层7,提高墙体的防水能力;最后,在复合防水层7的外侧固定连接一块钢板8,通过膨胀螺栓81将钢板8与复合防水层7、第一加强带4进行固定,提高墙体的强度,达到补强的作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包括渗水区(1) 、开凿部(2)和外界基础(3),所述外界基础(3)为地下室外墙或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区(1)内开设有导流孔(11);所述导流孔(11)内插设有柱塞(112);所述开凿部(2)的洞口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带(4);所述渗水区(1)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带(5);所述第一加强带(4)和第二加强带(5)的外端面上均胶接有复合防水层(7);所述复合防水层(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钢板(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112)的外表面上胶接有橡胶止水条(111);所述柱塞(112)与导流孔(11)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防水层(7)包括两层防水涂料层(71)和胎体(72);所述胎体(72)为聚酯纤维布;所述胎体(72)固定连接于两层防水涂料层(7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8)上螺纹连接有膨胀螺栓(81);所述外界基础(3)上开设有固定槽(31);所述固定槽(31)内固设有膨胀管(311);所述膨胀螺栓(81)与膨胀管(311)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带(4)和第二加强带(5)之间垂直固设有两根固定钢筋(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带(5)和复合防水层(7)之间固定连接有吸水板(9);所述吸水板(9)由纵向吸水柱(91)和横向安装板(92)交错设置而成;所述吸水柱(91)上均布开设有多个通孔(911);所述通孔(911)内插设有吸水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11)倾斜设置于渗水区(1)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凿部(2)上设有与压力注泵机相连通的注浆钢嘴(21);所述注浆钢嘴(21)的一端插设于渗水区(1)内且另一端位于开凿部(2)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17537 | 2020-03-13 | ||
CN2020203175371 | 2020-03-13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582752U true CN212582752U (zh) | 2021-02-23 |
Family
ID=74643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985416.4U Active CN212582752U (zh) | 2020-03-13 | 2020-06-02 | 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58275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18343A (zh) * | 2022-06-06 | 2022-07-08 | 蒋庆峰 | 一种便于堵漏修复的室内防水层 |
-
2020
- 2020-06-02 CN CN202020985416.4U patent/CN21258275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18343A (zh) * | 2022-06-06 | 2022-07-08 | 蒋庆峰 | 一种便于堵漏修复的室内防水层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482415B (zh) | 高外水压力动水条件下地下洞室固结灌浆方法 | |
CN111424613B (zh) | 一种碾压混凝土大坝贯穿性裂缝处理方法 | |
CN212582752U (zh) | 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 | |
CN215669744U (zh) | 一种砌体结构地下室渗漏注浆修缮结构 | |
CN112127356A (zh) | 一种干式连接的装配式格栅地下连续墙 | |
CN111395263B (zh) | 一种碾压混凝土坝体渗漏处理方法 | |
CN110513124B (zh) | 一种高应力层状卸荷裂隙岩体巷道的镶嵌式注浆管网支护结构 | |
CN108331996B (zh) | 一种混凝土压力管道应急封堵方法 | |
CN110762287A (zh) | 一种适用于高水压条件曲线顶管接口止水结构 | |
CN113356881A (zh) | 一种用于治理隧道渗漏病害的管片深层注浆方法 | |
CN110030021A (zh) | 既有铁路隧道大修聚氨酯堵漏剂高压灌浆施工工法 | |
CN105220700A (zh) | 基坑止水帷幕补强方法 | |
CN204982923U (zh) | 基坑止水帷幕补强结构 | |
CN210978736U (zh) | 一种适用于高水压条件曲线顶管接口止水结构 | |
CN110607921B (zh) | 一种自动修补的堵漏处理方法及防水堵漏结构 | |
CN209924154U (zh) | 预埋管防渗加固结构 | |
CN111350524B (zh) | 一种水工盾构隧洞复合衬砌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KR100310457B1 (ko) |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방수공법 | |
CN112695701A (zh) | 混凝土坝体上、下游贯穿裂缝的处理方法 | |
CN113445470A (zh) | 一种防汛墙沉降缝渗水堵塞结构及施工工艺 | |
CN112727489A (zh) | 一种顶管注浆施工方法及顶管组件 | |
CN112879041A (zh) | 一种地铁主体结构病害治理施工方法 | |
CN2301476Y (zh) | 具有榫-槽接头端的预制u-型混凝土渠件 | |
CN221857805U (zh) | 一种用于设备水冷却循环水池穿墙管道安装结构 | |
CN117803419A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二次注浆孔封堵装置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