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71067U - 一种贴合变距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贴合变距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571067U CN212571067U CN202021104378.3U CN202021104378U CN212571067U CN 212571067 U CN212571067 U CN 212571067U CN 202021104378 U CN202021104378 U CN 202021104378U CN 212571067 U CN212571067 U CN 2125710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pitch
- laminating
- variable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贴合变距机构,包括设置于基座上的贴合移载机构、贴合吸盘机构、贴合平台机构及多组端板,贴合吸盘机构和贴合平台机构位于贴合移载机构中,且贴合吸盘机构位于贴合平台机构上部,贴合吸盘机构上部与贴合移载机构连接,多组端板设置于贴合平台机构一侧,贴合移载机构带动贴合吸盘机构吸取贴合平台机构上的端绝缘片,移动并贴合多组端板上。通过贴合移载机构、贴合吸盘机构、贴合平台机构、多组端板及端绝缘片的配合,贴合移载机构吸取贴合平台机构上的端绝缘片,移动贴合在多组端板上,提高端绝缘片与多组端板贴合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贴合变距机构。
背景技术
端板与端绝缘片完成清洗涂胶后,由移载平台机构输送至贴合变距机构工位,进行堆叠贴合和变距工作。
需要定位夹紧端板,吸取端绝缘片移动并贴合在端板上,贴合完成后变更几组端板之间的间距;且需要兼容多种产品。
用常规三轴龙门平台或机器人等占用空间大、不方便兼容多种产品、产品切换复杂,且成本高等,这几种方式都达不到预期效果,存在端绝缘片与端板进行贴合的过程中,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端绝缘片与端板进行贴合的过程中,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贴合变距机构,包括设置于基座上的贴合移载机构、贴合吸盘机构、贴合平台机构及多组端板,所述贴合吸盘机构和所述贴合平台机构位于所述贴合移载机构中,且所述贴合吸盘机构位于所述贴合平台机构上部,所述贴合吸盘机构上部与所述贴合移载机构连接,所述多组端板设置于所述贴合平台机构一侧,所述贴合移载机构带动所述贴合吸盘机构吸取所述贴合平台机构上的端绝缘片,移动并贴合所述多组端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贴合移载机构包括立柱组件、滑动部及平移升降板,所述立柱组件底部固定于所述基座,所述滑动部对称设置立柱组件上,所述平移升降板垂直设置于所述滑动部。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部包括第一气缸组件和第一滑轨组件,所述第一气缸组件一端固定于立柱组件上,所述第一气缸组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平移升降板,第一滑轨组件设置于所述立柱组件上,所述第一气缸组件推动所述平移升降板在所述第一滑轨组件上水平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贴合吸盘机构包括升降气缸组件和多组吸盘贴合组件,所述升降气缸组件上部与所述平移升降板连接,所述升降气缸组件下部与所述吸盘贴合组件连接,升降气缸组件带动贴合吸盘组件上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贴合平台机构包括设置于平台底板上的端板变距组件、端绝缘片支撑组件及中间支撑组件,且所述端绝缘片支撑组件和中间支撑组件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端绝缘片设置于所述端绝缘片支撑组件和中间支撑组件平行间隔内,所述端板设置于所述端板变距组件上,端板在所述端板变距组件上夹紧定位并移动改变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端板变距组件包括第三移动底板、第三气缸组件、两第二滑轨组件及多组变距移载组件,其一所述第二滑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移动底板上,所述变距移载组件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组件,所述第三气缸组件一端连接于所述变距移载组件,所述第三气缸组件另一端通过所述变距移载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组件,且相邻两第三气缸组件端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变距移载组件包括端板压紧组件、变距固定板及固定板加强筋,所述固定板加强筋固定于所述变距固定板一侧,所述端板压紧组件设置于变距固定板与固定板加强筋的支撑部。
进一步的,所述变距移载组件还包括变距联动组件和变距移载底板,所述变距联动组件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变距移载底板卡合于所述变距联动组件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端板压紧组件设置于所述变距移载组件上,所述端板压紧组件包括第四气缸组件、压紧转接块、压紧导向块及变距端板组件,所述压紧转接块上侧为压紧导向块,所述压紧转接块下侧为第四气缸组件,所述变距端板组件靠近所述压紧转接块及压紧导向块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变距端板组件包括轴承组件、压缩弹簧及端板压块,所述压缩弹簧一端连接所述轴承组件,所述压缩弹簧另一端连接所述端板压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贴合移载机构、贴合吸盘机构、贴合平台机构、多组端板及端绝缘片的配合,贴合移载机构吸取贴合平台机构上的端绝缘片,移动贴合在多组端板上,提高端绝缘片与多组端板贴合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贴合变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贴合变距机构的贴合移载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贴合变距机构的贴合吸盘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贴合变距机构的贴合平台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贴合变距机构的端绝缘片支撑组件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贴合变距机构的端绝缘片定位机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贴合变距机构的中间支撑组件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贴合变距机构的端板变距组件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贴合变距机构的变距移载组件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贴合变距机构的端板压紧组件示意图。
标号如下:
1-贴合移载机构;2-贴合吸盘机构;3-贴合平台机构;4-端绝缘片;5-端板;8-第一直线滑轨;9-平移气缸;11-限位块;12-第一气缸连接块;13-立柱;14-平移底板;15-第二直线滑轨;16-平移升降板;17-气缸安装板;18-直线轴承;19-第二气缸;21-导柱组件;22-第二气缸连接块;23-第二气缸组件;24-吸盘;25-安装板;26-压块;27-压缩弹簧;34-平台底板;35-端绝缘片支撑组件;36-中间支撑组件;37-端绝缘片定位机构;38-端绝缘片调节板;39-端绝缘片挡块;40-端板垫板;41-端板变距组件;42-第一移动底板;43-导向轴;44-第一支撑板;45-第一限位卡槽;46-第二限位卡槽;47-第三限位卡槽;48-限位活动板;49-衬套安装块;50-限位活动块;51-导向轴;52-气缸;53-直线轴承;54-第二移动底板;55-第二支撑底板;56-竖板组件;57-滑轨安装板;61-第三移动底板;62-变距固定板;63-固定板加强筋;64-端板压紧组件;66-第五气缸;69-第六气缸;70-第七气缸;71-第四变距移载组件;72-第二滑轨组件;73-第三变距移载组件;74-第二变距移载组件;75-第一变距移载组件;76-变距移载底板;77-变距连动块;78-变距支撑板;79-端板垫块;85-端板压块;86-滚轮安装块;87-轴承;88-压紧转接块;89-压紧导向块;90-第八气缸;91-气缸导向轴;92-压块导向轴;93-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一种贴合变距机构,包括设置于基座上的贴合移载机构1、贴合吸盘机构2、贴合平台机构3及多组端板5,所述贴合移载机构1为立体H架,所述贴合吸盘机构2和所述贴合平台机构3位于所述贴合移载机构1中,且所述贴合吸盘机构2位于所述贴合平台机构3上部,所述贴合吸盘机构2上部与所述贴合移载机构1连接,所述多组端板5设置于所述贴合平台机构3一侧,所述贴合移载机构1带动所述贴合吸盘机构2吸取所述贴合平台机构3上的端绝缘片4,移动并贴合所述多组端板5上。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贴合变距机构,能够吸取端绝缘片4堆叠贴合到端板上的机构,端绝缘片4设置于贴合平台机构3上,贴合移载机构1带动贴合吸盘机构2吸取贴合平台机构3上的四组端绝缘片4,移动并贴合在相对应端板5上。
实施例1
请参阅图2,所述贴合移载机构1包括立柱组件、滑动部及平移升降板16,所述立柱组件底部固定于所述基座,所述滑动部对称设置立柱组件上,所述平移升降板16垂直设置于所述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包括第一气缸组件和第一滑轨组件,所述第一气缸组件一端固定于立柱组件上,所述第一气缸组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平移升降板16,第一滑轨组件设置于所述立柱组件上,所述第一气缸组件推动所述平移升降板16在所述第一滑轨组件上水平移动。
具体的,立柱组件包括四组立柱13、气缸安装板17及平移底板14,第一气缸组件包括平移气缸9及气缸连接块12,平移气缸9一端固定于气缸安装板17,平移气缸9另一端通过气缸连接块12固定于平移升降板16。第一滑轨组件包括两对称设置的第一直线滑轨8和第二直线滑轨15,第一直线滑轨8设置于平移底板14,且与平移升降板16一端可滑动连接;第二直线滑轨15设置于气缸安装板17,且与平移升降板16另一端可滑动连接。气缸安装板17上还设有间隔的两限位块11。平移气缸9推动第一气缸连接块12带动平移升降板16在第一直线滑轨8和第二直线滑轨15上运动,由两限位块11对平移气缸9前后位置限位。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所述贴合吸盘机构2包括升降气缸组件和多组吸盘贴合组件,所述升降气缸组件上部与所述平移升降板连接,所述升降气缸组件下部与所述吸盘贴合组件连接,升降气缸组件带动贴合吸盘组件上下运动。
具体的,升降气缸组件包括导柱组件21、第二气缸连接块22及第二气缸组件23,请参阅图1,平移升降板16设有直线轴承18及第二气缸19,导柱组件21一端连接直线轴承18,导柱组件21另一端设置于吸盘贴合组件,气缸连接块22一端连接第二气缸19,气缸连接块22另一端设置于吸盘贴合组件。吸盘贴合组件为四组,可一次吸取四件端绝缘片4进行贴合堆叠,吸盘贴合组件包括相背于升降气缸组件设置于安装板25的吸盘24、压块26及压缩弹簧27,压缩弹簧27一端连接安装板25,另一端连接压块26。
本实施例中,第二气缸19带动贴合吸盘机构2整体上下运动,吸盘24吸取端绝缘片4,当端绝缘片4移动到端板5上后,第二气缸组件23下降,压缩弹簧27顶出压块26,下放端绝缘片4使其与端板5紧密贴合并压平,最后第二气缸组件23顶出导柱组件21向上运动,从而提起压块26。
实施例3
请参阅图4至图7,所述贴合平台机构包括设置于平台底板34上的端板变距组件、端绝缘片支撑组件35及中间支撑组件36,且所述端绝缘片支撑组件35和中间支撑组件36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端绝缘片4设置于所述端绝缘片支撑组件35和中间支撑组件36平行间隔内,所述端板设置于所述端板变距组件上,端板在所述端板变距组件上夹紧定位并移动改变间距。
具体的,请参阅图4,贴合平台机构由平台底板34、端绝缘片支撑组件35、中间支撑组件36、端绝缘片定位机构37、端绝缘片调节板38、端绝缘片挡块39、端板垫板40和端板变距组件41组成。其中端绝缘片支撑组件35、中间支撑组件36和端板变距组件41均安装在平台底板34上,且前后可移动兼容多种产品;四组端绝缘片4水平放置在中间支撑组件36和端绝缘片调节板38上,由端绝缘片定位机构37水平推动端绝缘片4移动至端绝缘片挡块39停止并定位;四组端板在端板变距组件41上夹紧定位并移动改变间距。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5,端绝缘片支撑组件35由第一移动底板42、导向轴43、第一支撑板44、第一限位卡槽45、第二限位卡槽46及第三限位卡槽47组成;导向轴43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移动底板42和第一支撑板44,第一支撑板44上设有第一限位卡槽45、第二限位卡槽46及第三限位卡槽47,且第一限位卡槽45、第二限位卡槽46及第三限位卡槽47靠近第一支撑板44一侧的端部设置,与端部留有部分间隙用于放置多组端绝缘片4。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6,端绝缘片定位机构37由限位活动板48、衬套安装块49、限位活动块50、导向轴51、气缸52和直线轴承53组成;其中衬套安装块49和气缸52安装在第一支撑板44上,由气缸52推动限位活动板48带动四组限位活动块50沿导向轴51方向在直线轴承53里运动。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7,中间支撑组件36包括第二移动底板54及设置于第二移动底板54上的竖板组件56、第二支撑底板55和滑轨安装板57,且竖板组件56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移动底板54及第二支撑底板55,滑轨安装板57设置于竖板组件56。
实施例4
请参阅图8,所述端板变距组件包括第三移动底板61、第五气缸66、第六气缸69、第七气缸70、两第二滑轨组件72及多组变距移载组件,多组所述变距移载组件包括第一变距移载组件75、第二变距移载组件74、第三变距移载组件73及第四变距移载组件71,其一所述第二滑轨组件及所述第一变距移载组件75设置于所述第三移动底板61上,所述第二变距移载组件74、第三变距移载组件73及第四变距移载组件71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组件,所述第六气缸69一端连接第二变距移载组件74,第六气缸69另一端连接第三变距移载组件73,第五气缸66一端通过第二变距移载组件74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组件且连接第六气缸69一端,所述第五气缸66另一端设置于第一变距移载组件75,所述第七气缸70一端通过第三变距移载组件73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组件且连接第六气缸69一端,所述第七气缸70另一端通过第四变距移载组件71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组件。
具体的,三组气缸依次减小缸径(第五气缸66>第六气缸69>第七气缸70)。第二变距移载组件74、第三变距移载组件73及第四变距移载组件71安装在第二滑轨组件,第一变距移载组件75固定在第三移动底板61上。第二变距移载组件74、第三变距移载组件73及第四变距移载组件71各放置一组端绝缘片4,第一变距移载组件75可放置一组端绝缘片4一端,端绝缘片4的另一端可放置如图7所示的中间支撑组件36中的滑轨安装板57上。
具体的,所述变距移载组件包括端板压紧组件64、变距固定板62及固定板加强筋63,所述固定板加强筋63固定于所述变距固定板62一侧,所述端板压紧组件64设置于变距固定板62与固定板加强筋63的支撑部。第一变距移载组件75与滑轨安装板57夹紧的端板5位置不变动,由三组气缸分别推动第二变距移载组件74、第三变距移载组件73及第四变距移载组件71,实现端板压紧组件64上的端板5更变间距。第一变距移载组件75位置固定,例如驱动第五气缸66可调节第一变距移载组件75和第二变距移载组件74间距,驱动第六气缸69可调节第三变距移载组件73与第二变距移载组件74间距,驱动第七气缸70可调节第四变距移载组件71与第三变距移载组件73间距。根据端板5的长度或宽度可对应调节多个变距移载组件之间的间距,便于端板安装定位。
实施例5
请参阅图9,变距移载组件还包括变距联动组件和变距移载底板76,所述变距联动组件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变距移载底板76卡合于所述变距联动组件凹槽。
具体的,变距联动组件包括变距连动块77、变距支撑板78及端板垫块79,变距支撑板78两端连接变距连动块77及端板垫块79,变距连动块77上设有凹槽,变距移载底板76卡合于变距连动块77上的凹槽。其中变距移载底板76和变距支撑板78分别固定在第二滑轨组件72上,变距移载底板76和变距连动块77之间可变动调节距离,实现兼容不同的端板5。
实施例6
请参阅图10,所述端板压紧组件包括第四气缸组件、压紧转接块88、压紧导向块89及变距端板组件,所述压紧转接块88上侧为压紧导向块89,所述压紧转接块88下侧为第四气缸组件,所述变距端板组件靠近所述压紧转接块88及压紧导向块89设置。所述变距端板组件包括轴承组件、压缩弹簧93及端板压块85,所述压缩弹簧一端连接所述轴承组件,所述压缩弹簧另一端连接所述端板压块。
具体的,第四气缸组件包括第八气缸90及气缸导向轴91,气缸导向轴91一端连接第八气缸90,气缸导向轴91另一端连接压紧转接块88,轴承组件包括轴承87、滚轮安装块86及压块导向轴92,压块导向轴92两端分别连接滚轮安装块86与端板压块85。
进一步的,八气缸90推动压紧转接块88与压紧导向块89,压紧导向块89沿气缸导向轴91上下运动,实现压紧导向块89与轴承87曲面滚动挤压,从而推动滚轮安装块86水平方向运动,最终实现端板压块85沿压块导向轴92方向压紧端板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合变距机构,通过贴合移载机构1、贴合吸盘机构2、贴合平台机构3、多组端板5及端绝缘片4的配合,贴合移载机构1吸取贴合平台机构3上的端绝缘片4,移动贴合在多组端板5上并改变多组端板间距,实现了快速切换兼容不同宽度的端绝缘片4和端板5,提高端绝缘片4与端板5贴合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贴合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基座上的贴合移载机构、贴合吸盘机构、贴合平台机构及多组端板,所述贴合吸盘机构和所述贴合平台机构位于所述贴合移载机构中,且所述贴合吸盘机构位于所述贴合平台机构上部,所述贴合吸盘机构上部与所述贴合移载机构连接,所述多组端板设置于所述贴合平台机构一侧,所述贴合移载机构带动所述贴合吸盘机构吸取所述贴合平台机构上的端绝缘片,移动并贴合所述多组端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移载机构包括立柱组件、滑动部及平移升降板,所述立柱组件底部固定于所述基座,所述滑动部对称设置立柱组件上,所述平移升降板垂直设置于所述滑动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包括第一气缸组件和第一滑轨组件,所述第一气缸组件一端固定于立柱组件上,所述第一气缸组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平移升降板,第一滑轨组件设置于所述立柱组件上,所述第一气缸组件推动所述平移升降板在所述第一滑轨组件上水平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吸盘机构包括升降气缸组件和多组吸盘贴合组件,所述升降气缸组件上部与所述平移升降板连接,所述升降气缸组件下部与所述吸盘贴合组件连接,升降气缸组件带动贴合吸盘组件上下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平台机构包括设置于平台底板上的端板变距组件、端绝缘片支撑组件及中间支撑组件,且所述端绝缘片支撑组件和中间支撑组件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端绝缘片设置于所述端绝缘片支撑组件和中间支撑组件平行间隔内,所述端板设置于所述端板变距组件上,端板在所述端板变距组件上夹紧定位并移动改变间距。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合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变距组件包括第三移动底板、第五气缸、第六气缸、第七气缸、两第二滑轨组件及多组变距移载组件,多组所述变距移载组件包括第一变距移载组件、第二变距移载组件、第三变距移载组件及第四变距移载组件,其一所述第二滑轨组件及所述第一变距移载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移动底板上,所述第二变距移载组件、第三变距移载组件及第四变距移载组件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组件,所述第六气缸一端连接第二变距移载组件,第六气缸另一端连接第三变距移载组件,第五气缸一端通过第二变距移载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组件且连接第六气缸一端,所述第五气缸另一端设置于第一变距移载组件,所述第七气缸一端通过第三变距移载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组件且连接第六气缸一端,所述第七气缸另一端通过第四变距移载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贴合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移载组件包括端板压紧组件、变距固定板及固定板加强筋,所述固定板加强筋固定于所述变距固定板一侧,所述端板压紧组件设置于变距固定板与固定板加强筋的支撑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合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移载组件还包括变距联动组件和变距移载底板,所述变距联动组件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变距移载底板卡合于所述变距联动组件凹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贴合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压紧组件包括第四气缸组件、压紧转接块、压紧导向块及变距端板组件,所述压紧转接块上侧为压紧导向块,所述压紧转接块下侧为第四气缸组件,所述变距端板组件靠近所述压紧转接块及压紧导向块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贴合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端板组件包括轴承组件、压缩弹簧及端板压块,所述压缩弹簧一端连接所述轴承组件,所述压缩弹簧另一端连接所述端板压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04378.3U CN212571067U (zh) | 2020-06-15 | 2020-06-15 | 一种贴合变距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04378.3U CN212571067U (zh) | 2020-06-15 | 2020-06-15 | 一种贴合变距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571067U true CN212571067U (zh) | 2021-02-19 |
Family
ID=74634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104378.3U Active CN212571067U (zh) | 2020-06-15 | 2020-06-15 | 一种贴合变距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571067U (zh) |
-
2020
- 2020-06-15 CN CN202021104378.3U patent/CN21257106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084717U (zh) | 一种板材上料装置及输送线 | |
CN212571067U (zh) | 一种贴合变距机构 | |
CN112792932B (zh) | 一种胶合板的压合装置 | |
CN111252560A (zh) | 一种扫地机轮胎转移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7915057B (zh) | 一种高效的码料机械手 | |
CN216272309U (zh) | 一种自动叠料机 | |
CN213010613U (zh) | 一种上料装置 | |
CN213170312U (zh) | 一种连续自动排板线的自动叠板机构 | |
CN114871351A (zh) | 一种金属框自动生产线 | |
CN212246778U (zh) | 一种中空玻璃自动封胶用夹持限位装置 | |
CN112045795A (zh) | 一种全自动热压生产线 | |
CN221315125U (zh) | 一种高效全自动pc板折边机 | |
CN218041336U (zh) | 光伏面板装框机 | |
CN117747907B (zh) | 一种电池模组顶升定位生产线及电池模组加工方法 | |
CN221736409U (zh) | 一种重型高速裁断设备 | |
CN216271984U (zh) | 一种码垛机 | |
CN116923975B (zh) | 一种覆铜板生产用输送上料装置 | |
CN221388603U (zh) | 一种转子补料设备 | |
CN215246092U (zh) | 一种标签上料装置 | |
CN217708892U (zh) | 复合海绵填充设备 | |
CN220218884U (zh) | 一种皮带输送的平板热压机 | |
CN219769336U (zh) | 一种纸托盘自动粘合线 | |
CN221821275U (zh) | 电芯单元纵向堆叠机 | |
CN212923560U (zh) | 一种板材自动叠放装置 | |
CN219155824U (zh) | 书本收料设备的夹取移送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01 Address after: 518000 workshop 501, building 3,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enter park, No. 12, Chongqing Road, Hepi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n's lithium battery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o. 9988 Shennan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AN'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