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67070U - 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 - Google Patents

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67070U
CN212567070U CN202020777941.7U CN202020777941U CN212567070U CN 212567070 U CN212567070 U CN 212567070U CN 202020777941 U CN202020777941 U CN 202020777941U CN 212567070 U CN212567070 U CN 212567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ar
groove
supporting
cylindrical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779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文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Heya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Guangyang Aluminu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Guangyang Aluminum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Guangyang Aluminu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779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67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67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670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领域,为解决支撑条在生产散热器的工艺中需要人工涂覆焊料,操作比较繁琐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包括凹槽和固体焊料;凹槽由支撑条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向支撑条的内部凹陷;固体焊料嵌于凹槽中,且固体焊料的部分表面凸出于凹槽的外沿。本实用新型通过凹槽与固体焊料的形状互补,将固体焊料牢牢地固定在支撑条的凹槽内。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条,免除了在支撑条的上下表面人工涂覆焊料的操作,从而简化了散热器的生产工艺;当固体焊料受热熔化后,会有一部分焊料向凹槽的两侧均匀铺展开来,为增强支撑条与隔板之间的焊接强度创造了有利条件。

Description

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
背景技术
支撑条、隔板和翅片是散热器的重要部件,可通过钎焊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即散热器的芯体。其中,支撑条可以起到密封换热通道的作用,以及为翅片及隔板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
现有技术中的支撑条通常为长条状的长方体结构,其横截面为规则的矩形。当采用这种支撑条生产加工散热器的过程中,需要将隔板上下层叠,相邻隔板的间隙通过两支撑条间隔开,其中两支撑条分别与隔板的两条相对的边平齐。支撑条的上下表面与上下隔板面面接触。在钎焊工艺前,需要在支撑条与隔板的钎焊间隙内人工填充或涂覆焊料,操作十分繁琐、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的支撑条在生产散热器的工艺中需要人工涂覆焊料,操作比较繁琐、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呈长条状;所述支撑条关于水平面上下对称;所述支撑条包括凹槽和固体焊料;所述凹槽由所述支撑条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向所述支撑条的内部凹陷;所述固体焊料嵌于所述凹槽中,且所述固体焊料的部分表面凸出于所述凹槽的外沿。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为半圆柱凹槽;所述固体焊料为焊料丝;所述半圆柱凹槽的直径不小于所述焊料丝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支撑条的长度方向,且所述凹槽的长度等于所述支撑条的长度;所述凹槽有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凹槽之间留有预设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条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其中一个侧面为外凸形劣弧曲面。
进一步地,所述外凸形劣弧曲面与所述支撑条的上表面的结合部设置有“L”形台阶部;和/或,所述外凸形劣弧曲面与所述支撑条的下表面的结合部设置有“L”形台阶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条还包括两个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设置于所述外凸形劣弧曲面的对侧。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定位凸起之间开设有第二圆柱凹槽;所述第二圆柱凹槽的直径不大于所述支撑条的上下表面间距的6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圆柱凹槽和所述定位凸起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弧形凸起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条还包括若干圆柱形通孔;所述圆柱形通孔内还嵌有不锈钢管;所述圆柱形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支撑条的长度方向,且所述不锈钢管的长度等于所述圆柱形通孔的长度等于所述支撑条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通过凹槽与固体焊料的形状互补,将固体焊料牢牢地固定在支撑条的凹槽内。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条在生产散热器的工艺中,免除了在支撑条的上下表面人工涂覆焊料的操作,从而简化了散热器的生产工艺,有利于提高散热器的生产效率。此外,固体焊料的部分表面凸出于凹槽的外沿,当固体焊料受热熔化后,会有一部分焊料在支撑条的纵向压力的作用下,向凹槽的两侧均匀铺展开来,从而形成有效而完整的焊接面,相比于采用同样用量的固体焊料进行人工手动涂抹,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条在钎焊时焊料分布的均匀程度更高,从而有利于增强支撑条与隔板之间的焊接强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是实施例1提供的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现有技术中的支撑条通常为长条状的长方体结构,其横截面为规则的矩形。当采用这种支撑条生产加工散热器的过程中,需要将隔板上下层叠,相邻隔板的间隙通过两支撑条间隔开,其中两支撑条分别与隔板的两条相对的边平齐。支撑条的上下表面与上下隔板面面接触。在钎焊工艺前,需要在支撑条与隔板的钎焊间隙内人工填充或涂覆焊料,操作十分繁琐、生产效率较低。
为了解决传统的支撑条在生产散热器的工艺中需要人工涂覆焊料,操作比较繁琐、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实施例1提供一种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01,如图1所示,支撑条01呈长条状;支撑条01关于水平面上下对称;支撑条01包括凹槽1和固体焊料2;凹槽1由支撑条0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向支撑条01的内部凹陷,其中,如图1所示,支撑条01的上表面用作与上隔板进行面接触的焊接面,支撑条01的下表面用作与下隔板进行面接触的焊接面;固体焊料2嵌于凹槽1中,且固体焊料2的部分表面凸出于凹槽1的外沿。通过在支撑条0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上下隔板的焊接面)上分别开设凹槽1,且凹槽1内嵌有固体焊料2。通过凹槽1与固体焊料2的形状互补,将固体焊料2牢牢地固定在支撑条01的凹槽1内(两个焊接面上)。采用实施例1支撑条01在生产散热器的工艺中,免除了在支撑条01的上下表面人工涂覆焊料的操作,从而简化了散热器的生产工艺,有利于提高散热器的生产效率。此外,固体焊料2的部分表面凸出于凹槽1的外沿,当固体焊料2受热熔化后,会有一部分焊料在支撑条01的纵向压力的作用下,向凹槽1的两侧均匀铺展开来,从而形成有效而完整的焊接面,相比于采用同样用量的固体焊料进行人工手动涂抹,采用实施例1的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01在钎焊时焊料分布的均匀程度更高,从而有利于增强支撑条01与隔板之间的焊接强度。
为了便于实现支撑条的批量化生产,具体地,如图1所示,凹槽1为半圆柱凹槽;固体焊料2为焊料丝;凹槽1的直径不小于焊料丝2的外径。由于半圆柱凹槽的加工生产工艺已经比较成熟,同时焊料丝是一种成本低廉、焊接效果良好的固体焊料2。当凹槽1的直径不小于焊料丝2的外径时(最好是凹槽1的直径略大于焊料丝2的外径时),能够保证焊料丝2能够牢固地镶嵌于凹槽1的内部。通过具备成熟加工工艺的半圆柱凹槽与市售焊料丝的配合,可以实现支撑条的批量化生产。
为了保证支撑条的长度方向与隔板的焊缝的密封性,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凹槽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支撑条01的长度方向,且凹槽1的长度等于支撑条01的长度;凹槽1有多个,相邻的两个凹槽1之间留有预设间距。由于凹槽1与支撑条01平行且等长,从而实现了固体焊料2填充在支撑条01的长度方向上的连续性,相比与传统的手工涂抹在沿支撑条的长度方向焊料分布是随机的,支撑条01有利于实现支撑条01的长度方向与隔板的焊缝的各向同性,通过多个凹槽的平行排列设计,进一步强化了支撑条01的焊接强度和密封效果,有利于实现支撑条01的长度方向与隔板的焊缝的密封性。
传统的支撑条上与翅片的相对一侧的面是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的平面,导致流体流动对该侧面的冲击强度较高,同时流体在该处的压降也较大,容易造成散热器的振动,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支撑条01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其中一个侧面(翅片的对侧面)为外凸形劣弧曲面3。通过将该侧面设置为外凸形劣弧曲面3,流体粒子在流经外凸形劣弧曲面3的表面时,会在外凸形劣弧曲面3的作用下换向,朝着支撑条01的上侧或下侧的方向运动。由此,外凸形劣弧曲面3实现对于流体流动方向的导引作用。同时由于流经外凸形劣弧曲面3的流体粒子的沿平行于隔板方向的分速度并没有减为零,而是实现了速度的转向,故流体流动对外凸形劣弧曲面3的冲击强度也大大减小,同时流体在该处的压降也下降,散热器的振动也有所缓解。
传统的支撑条的上下表面是平齐的,当支撑条与隔板进行定位时,难以对齐。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外凸形劣弧曲面3与支撑条01的上表面的结合部设置有“L”形台阶部4;和/或,外凸形劣弧曲面3与支撑条01的下表面的结合部设置有“L”形台阶部4。通过在支撑条的上下表面设置“L”形台阶部4,可以对隔板的两个底面和侧面同步进行定位,从而便于支撑条与隔板的相对位置的快速找准,从而提高支撑条与隔板组装的效率。
传统的支撑条与翅片之间形成的是面面接触,翅片边缘距离支撑条与隔板的钎焊间隙十分接近,一旦翅片的边缘存在毛刺,极有可能会插入至支撑条与隔板的钎焊间隙,使得翅片侧的焊缝变大,引起焊接良率较低。针对这一问题,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支撑条01还包括两个定位凸起5;定位凸起5设置于外凸形劣弧曲面3的对侧。采用支撑条01在翅片安装时,会受到两个定位凸起5形成的两点支撑,使得从翅片的边缘,到支撑条01与隔板的钎焊间隙的距离加长,从而大大降低了翅片的边缘的毛刺插入至支撑条01与隔板的钎焊间隙,所引起焊接良率不佳的隐患。
为了减轻支撑条的重量、提高散热效率,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两个定位凸起5之间开设有第二圆柱凹槽6;第二圆柱凹槽6的直径φ不大于支撑条01的上下表面间距h的60%。第二圆柱凹槽6与两个定位凸起5形成的整体式结构,大大增加了支撑条01、上下隔板、翅片之间形成的散热通道的散热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第二圆柱凹槽6与定位凸起5形成的整体式结构,相比于传统的长方体结构,有助于减轻支撑条01的重量、节省耗材用量和降低运输成本。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二圆柱凹槽6和定位凸起5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弧形凸起部7,其中弧形凸起部7包括但不限于以半圆柱状、圆形凸点状或其结合的形式。通过设置弧形凸起部7,大大增加了定位凸起5和第二圆柱凹槽6的比表面积,进而有助于增加支撑条01、上下隔板和翅片所围成的换热通道的换热面积;此外,弧形凸起部7还有助于增强流体扰动,从而有助于增强流体的湍动系数,减小支撑条01侧的边界层厚度,提高散热系数;综上,在第二圆柱凹槽6和定位凸起5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弧形凸起部7有助于提高支撑条01的散热效率。
为了减少换热流体对支撑条前侧面的冲击,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支撑条01还包括若干圆柱形通孔8;通过设置圆柱形通孔8,换热流体在垂直流向支撑条01的前侧面时,可径直穿过圆柱形通孔8,在支撑条01的内部通过;区别于传统的支撑条,换热流体只能在支撑条、隔板及翅片围成的流体通道内流动;增加了换热流体的流动路径,减少了换热流体对支撑条01的前侧面的冲击,同时通过支撑条01的导热,增加了散热效果。另一方面,圆柱形通孔8的设置还有助于减轻支撑条01的重量、节省耗材用料和降低运输成本。在设计圆柱形通孔8后,为了保持支撑条01的足够的支撑强度,圆柱形通孔8内还嵌有不锈钢管9;圆柱形通孔8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支撑条的长度方向,且不锈钢管9的长度等于圆柱形通孔8的长度等于支撑条01的长度。通过设置不锈钢管9,利用不锈钢管9在形状和结构上具有良好的支撑强度优势,可以在显著提高支撑条01的强度,弥补因开设若干圆柱形通孔8带来的支撑强度的下降。此外,不锈钢管9还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可以适用绝大多数流体环境,进一步扩大了支撑条01的适用场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呈长条状;所述支撑条关于水平面上下对称;所述支撑条包括凹槽和固体焊料;
所述凹槽由所述支撑条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向所述支撑条的内部凹陷;
所述固体焊料嵌于所述凹槽中,且所述固体焊料的部分表面凸出于所述凹槽的外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半圆柱凹槽;所述固体焊料为焊料丝;所述半圆柱凹槽的直径不小于所述焊料丝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支撑条的长度方向,且所述凹槽的长度等于所述支撑条的长度;所述凹槽有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凹槽之间留有预设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其中一个侧面为外凸形劣弧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形劣弧曲面与所述支撑条的上表面的结合部设置有“L”形台阶部;
和/或,所述外凸形劣弧曲面与所述支撑条的下表面的结合部设置有“L”形台阶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还包括两个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设置于所述外凸形劣弧曲面的对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定位凸起之间开设有第二圆柱凹槽;所述第二圆柱凹槽的直径不大于所述支撑条的上下表面间距的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柱凹槽和所述定位凸起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弧形凸起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还包括若干圆柱形通孔;所述圆柱形通孔内还嵌有不锈钢管;所述圆柱形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支撑条的长度方向,且所述不锈钢管的长度等于所述圆柱形通孔的长度等于所述支撑条的长度。
CN202020777941.7U 2020-05-12 2020-05-12 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 Active CN212567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7941.7U CN212567070U (zh) 2020-05-12 2020-05-12 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7941.7U CN212567070U (zh) 2020-05-12 2020-05-12 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67070U true CN212567070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08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77941.7U Active CN212567070U (zh) 2020-05-12 2020-05-12 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670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80095168A (ko) 용가재홈이 구비된 열교환기용 헤더파이프
JP6123193B2 (ja) 冷媒熱交換器
JP2007205585A (ja)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交換器
CN212567070U (zh) 用于散热器的支撑条
US6857469B2 (en) Fin-tube block type heat exchanger with grooved spacer bars
CN102338587A (zh) 换热器结构及其装配工艺
CN210108118U (zh) 板翅式换热器的板束以及板翅式换热器
WO2020100897A1 (ja) 熱交換器及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JPH11101594A (ja) 空調用熱交換器
CN212109715U (zh) 用于散热器的封条
JPH1038487A (ja)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及び熱交換器
CN211373310U (zh) 板翅式换热器
JPS6176890A (ja) 熱交換器
CN111076574A (zh) 一种传热组件、换热组件、平行流换热器和空气加热器
CN209431719U (zh) 一种防掉片平流式车用冷凝器
CN220062224U (zh) 一种微通道冷凝器
CN218469639U (zh) 一种脉动热管端部连接结构
JPS5922623B2 (ja)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CN211373309U (zh) 免焊接的板翅式换热器
CN214502204U (zh) 一种板翅式换热器用异形封条
CN219319147U (zh) 一种换热器用封条
CN209431720U (zh) 一种平流式车用冷凝器
CN215930647U (zh) 抗热应力封条及应用抗热应力封条的板翅式换热器芯体
CN220288355U (zh) 一种冰箱用铲齿微通道换热器
CN114234676B (zh) 一种换热器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28, Changshan Changkang Road, Binh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Patentee after: Wuxi Heya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4000 west gate, No.30, Changshan Changkang Road, Binh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xi Guangyang Aluminum Indust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