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64044U - 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64044U
CN212564044U CN202020168510.0U CN202020168510U CN212564044U CN 212564044 U CN212564044 U CN 212564044U CN 202020168510 U CN202020168510 U CN 202020168510U CN 212564044 U CN212564044 U CN 212564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flexible screen
sliding frame
frame
scree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6851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小杰
肖洋
方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Amphenol Phoenix Telecom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Amphenol Phoenix Telecom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Amphenol Phoenix Telecom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Amphenol Phoenix Telecom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6851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64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64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640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包括中间支撑结构、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左侧和右侧支撑架、左侧和右侧连杆、左侧和右侧滑动架,左侧连杆和右侧连杆的一端均与中间支撑结构的左侧和右侧转动连接,左侧连杆和右侧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左侧滑动架和右侧滑动架转动连接;左侧滑动架和右侧滑动架分别与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滑动连接;所述左侧连杆及右侧连杆与中间支撑结构通过圆弧滑块和圆弧导轨从侧面插接并转动连接,所述左侧连杆与左侧滑动架、右侧连杆与右侧滑动架通过圆弧滑块和圆弧导轨从侧面插接并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采用较简单的方式提高铰链的易安装性以及减小机壳在厚度方向所需的避让尺寸。

Description

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及其铰链。
背景技术
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为了提高柔性屏终端折拢时对柔性屏的保护,其铰链的左右部分通过运动机构与柔性屏终端的机壳连接,柔性屏终端的左右机壳不仅能转动而且能够滑动,但由此,会给铰链的安装带来困难,同时也需要机壳在厚度方向增加避让尺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能够采用较简单的方式提高铰链的易安装性以及减小机壳在厚度方向所需的避让尺寸。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包括中间支撑结构,中间支撑结构通过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连接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还设置有左侧连杆和右侧连杆、左侧滑动架和右侧滑动架,左侧连杆和右侧连杆的一端均与中间支撑结构的左侧和右侧转动连接,左侧连杆和右侧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左侧滑动架和右侧滑动架转动连接,以上转动的轴线平行;左侧滑动架和右侧滑动架分别与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滑动连接,其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转动的轴线;所述左侧连杆和右侧连杆与左侧滑动架和右侧滑动架转动连接的轴线处在左侧连杆和右侧连杆的这一端外;所述左侧连杆及右侧连杆与中间支撑结构通过圆弧滑块和圆弧导轨从侧面插接并转动连接,所述左侧连杆与左侧滑动架、右侧连杆与右侧滑动架通过圆弧滑块和圆弧导轨从侧面插接并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左侧连杆与中间支撑结构转动连接的轴线和左侧支撑架转动的轴线的位置配置为在柔性屏终端从展平到折拢的过程中,所述左侧滑动架向着远离中间支撑结构的方向运动,在从折拢到展平的过程中,所述左侧滑动架向着中间支撑结构运动;右侧连杆与中间支撑结构转动连接的轴线和右侧支撑架转动的轴线的位置配置为在柔性屏终端从展平到折拢的过程中,所述右侧滑动架向着远离中间支撑结构的方向运动,在从折拢到展平的过程中,所述右侧滑动架向着中间支撑结构运动;所述左侧连杆及右侧连杆与中间支撑结构转动连接的轴线均高于中间支撑结构处的柔性屏支撑面并靠近或处于柔性屏的中性层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支撑架转动的轴线和右侧支撑架转动的轴线低于中间支撑结构处的柔性屏支撑面;左侧支撑架转动的轴线和右侧支撑架转动的轴线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相比于左侧连杆及右侧连杆与中间支撑结构转动连接的轴线,更靠近中间支撑结构的中线。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滑动架和右侧滑动架分别设置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左侧机壳连接的部位和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右侧机壳连接的部位;所述左侧滑动架的底部和右侧滑动架的底部分别设置所述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左侧机壳连接的部位和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右侧机壳连接的部位。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滑动架和右侧滑动架对应左侧连杆和右侧连杆的位置设置透空避让区域,所述左侧连杆和右侧连杆向下弯曲呈曲杆,它们的与左侧滑动架和右侧滑动架连接的这一端分别伸入到左侧活动支撑板和右侧活动支撑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壳体内设置带弹簧的锁结构,所述锁结构与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连接或与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连接的结构连接或与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的运动具有同步性且分别与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连接的结构连接,而使所述铰链处在对应柔性屏展平状态下的打开角度时被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锁结构包括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升降结构,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升降结构之间具有凸轮控制配合关系,并由所述弹簧将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升降结构中的与第一转动结构凸轮控制配合的结构保持压紧状态;其中第一转动结构和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的轴同步转动;所述中间支撑结构设置有支撑架体和外壳,并通过螺钉将支撑架体和外壳连接,所述螺钉具有光面段,所述弹簧和第二升降结构均套在螺丝上,所述第二升降结构与螺钉的光面段形成导向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铰链的内折柔性屏终端。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包括柔性屏、左侧机壳和右侧机壳,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上述的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所述左侧机壳和左侧滑动架连接,右侧机壳和右侧滑动架连接;所述左侧滑动架和右侧滑动架的所述支撑结构以及左侧连杆和右侧连杆均分别处在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滑动架和右侧滑动架分别处在左侧机壳和右侧机壳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有效化解了实轴与机壳干涉,在不需要机壳避让的情况下,解决从侧面安装的问题,而且保证外观正面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铰链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折柔性屏终端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显示铰链中的使机壳产生滑动的运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4为显示活动支撑板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展平时获得支撑的剖视图。
图5为显示活动支撑板被驱动转动的剖视图。
图6-1、6-2、6-3分别为显示活动支撑板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展平、中间打开角度、折拢时的姿态的剖视图。
图7为显示铰链中的锁结构的爆炸图。
图8为显示铰链中的锁定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锁结构在螺钉部位的剖视图。
图10-1、10-2、10-3分别为显示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在展平、中间打开角度、折拢时锁结构配合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包括中间支撑结构100,中间支撑结构100通过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连接左侧支撑架1和右侧支撑架2,使得左侧支撑架1和右侧支撑架2能够同步反向转动,所述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可采用常见的由多个齿轮啮合连接构成的传动机构,齿轮轴10、20可转动地连接在中间支撑结构100中。
所述铰链还设置有左侧连杆3和右侧连杆4、左侧滑动架5和右侧滑动架6;左侧连杆3和右侧连杆4的一端均与中间支撑结构100的左侧和右侧转动连接,左侧连杆3和右侧连杆4的另一端分别与左侧滑动架5和右侧滑动架6转动连接,以上转动的轴线平行。
左侧滑动架5和右侧滑动架6分别与左侧支撑架1和右侧支撑架2滑动连接,其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转动的轴线,左侧支撑架1和右侧支撑架2可设置滑轨11、21,而左侧滑动架5和右侧滑动架6的侧边分别设置与滑轨11、21滑动连接的结构51、61。
左侧连杆3与中间支撑结构100转动连接的轴线(下述圆弧导轨102的圆心)和左侧支撑架1转动的轴线(也即齿轮轴10的轴线)的位置配置为在柔性屏终端从展平到折拢的过程中,所述左侧滑动架5(带着左侧机壳201)向着远离中间支撑结构100的方向运动,在从展平到折拢的过程中,所述左侧滑动架5(带着左侧机壳201)向着中间支撑结构100运动。
右侧连杆4与中间支撑结构100转动连接的轴线(下述圆弧导轨103的圆心)和右侧支撑架2转动的轴线(也即齿轮轴20的轴线)的位置配置为在柔性屏终端从展平到折拢的过程中,所述右侧滑动架6(带着右侧机壳202)向着远离中间支撑结构100的方向运动,在从展平到折拢的过程中,所述右侧滑动架6(带着右侧机壳202)向着中间支撑结构100运动。
所述左侧连杆3及右侧连杆4与中间支撑结构100转动连接的轴线均高于中间支撑结构100处的柔性屏支撑面101并靠近或处于柔性屏300的中性层高度。所述柔性屏的中性层高度是指,在柔性屏的厚度方向上,在柔性屏弯曲和展开时既不伸长又不缩短的位置高度。所述左侧连杆3和右侧连杆4均可分别通过圆弧形滑块31、41和中间支撑结构1上的圆弧形导轨102、103从侧面插接并进行转动连接,圆弧形滑块31、41和圆弧形导轨102、103的圆心均高于中间支撑结构的柔性屏支撑面101,在柔性屏终端展平时,圆弧形滑块31、41的高度不高于柔性屏支撑面101的高度。
所述左侧支撑架1转动的轴线和右侧支撑架2转动的轴线低于中间支撑结构处的柔性屏支撑面101。左侧支撑架1转动的轴线和右侧支撑架2转动的轴线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相比于左侧连杆3及右侧连杆4与中间支撑结构100转动连接的轴线,更靠近中间支撑结构的中线。
所述左侧连杆3和右侧连杆4与左侧滑动架5和右侧滑动架6的转动连接可采用虚拟轴的结构,所述左侧连杆3通过其端部的圆弧滑块32与左侧滑动架5上的圆弧滑轨53从侧面插接并转动连接,右侧连杆4通过其端部的圆弧滑块42与右侧滑动架6上的圆弧滑轨63从侧面插接并转动连接,所述左侧连杆3和右侧连杆4与左侧滑动架5和右侧滑动架6转动连接的轴线(圆弧导轨53、63以及圆弧滑块32、42的圆心)处在左侧连杆3和右侧连杆4的这一端外。这样,可以在Z方向根据需要任意设置旋转中心的位置,有效化解了实轴与机壳干涉,在不需要机壳避让的情况下,解决从侧面安装的问题,而且保证外观正面的完整性,否则只能从上往下装,经过的路径机壳要避让。
所述左侧滑动架5和右侧滑动架6对应左侧连杆3和右侧连杆4的位置设置透空避让区域54、64,所述左侧连杆3和右侧连杆4向下弯曲呈曲杆,它们的与左侧滑动架5和右侧滑动架6连接的这一端分别伸入到左侧活动支撑板7和右侧活动支撑板8的下方,能够进一步地降低整体的厚度。
所述铰链还设置有左转动支撑板7和右转动支撑板8,所述中间支撑结构的左侧和右侧还分别与左转动支撑板7和右转动支撑板8的一端转动连接,附图标号70、80分别为左转动支撑板7和右转动支撑板8的转轴,它们的轴线均与上述转动的轴线平行。所述左侧滑动架5和右侧滑动架6上分别设置支撑台52、62,左侧滑动架上的支撑台52和右侧滑动架上的支撑台62分别对应左转动支撑板7和右转动支撑板8的另一端,在内折柔性屏终端展平时,左转动支撑板7和右转动支撑板8的所述另一端分别支撑在左侧滑动架上的支撑台52和右侧滑动架上的支撑台62上,所述左侧支撑架1与左转动支撑板7之间设置左转动支撑板7转动的驱动和导向配合结构,所述右侧支撑架2与右转动支撑板8之间设置右转动支撑板8转动的驱动和导向配合结构,使得左转动支撑板7和右转动支撑板8与左侧支撑架1和右侧支撑架2尽管不是同轴的,但是,左转动支撑板7和右转动支撑板8与左侧支撑架1和右侧支撑架2能够同步转动。
左转动支撑板7转动的驱动和导向配合结构包括所述左侧支撑架1设置的导向槽12以及所述左转动支撑板7设置的与导向槽12配合的导向销71,右转动支撑板8转动的驱动和导向配合结构包括所述右侧支撑架2设置的导向槽22以及所述右转动支撑板8设置的与导向槽22配合的导向销81。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铰链将中间支撑结构、左右支撑架、左右连杆、左右滑动架、左右转动支撑板结合为一个组装模组,在成品组装时,只需将左右机壳和滑动架连接即可而不需要运动配合,能够大大提高铰链和机壳之间的易安装性及成品良率。
本实用新型的铰链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时,内折柔性屏终端的左侧机壳201和左侧滑动架5连接,右侧机壳202和右侧滑动架6连接;所述左侧滑动架5和右侧滑动架6的支撑台52、62以及左侧连杆3和右侧连杆4均分别处在左侧支撑架1和右侧支撑架2的内侧,分别相隔左侧支撑架1和右侧支撑架2一定的距离。
所述左侧滑动架5和右侧滑动架6分别设置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左侧机壳201连接的部位和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右侧机壳202连接的部位;比如多干个螺丝连接位55、65。所述连接的部位分别设置在所述左侧滑动架5的底部和右侧滑动架6的底部,所述左侧滑动架5和右侧滑动架6分别处在左侧机壳201和右侧机壳202的内部。
为使柔性屏终端展平时,将其保持在当前状态,以避免无意操作而被折拢。本实用新型在所述中间支撑结构内设置带弹簧9的锁结构,而不需要在左侧和右侧各再设置一套锁定结构,协调性更好。所述锁结构与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连接或与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连接的结构连接或与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的运动具有同步性且分别与左侧支撑架1和右侧支撑架2连接的结构连接,而使所述铰链处在对应柔性屏展平状态下的打开角度时被锁定。
本实施例中,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所采用的齿轮连接机构设有四个齿轮,分别为依次啮合连接的齿轮91、92、93、94,齿轮轴10和20分别为齿轮91、94的轴。
所述锁结构包括第一转动结构95和第二升降结构96,所述第一转动结构95和第二升降结构96之间具有凸轮控制配合关系,齿轮轴10和20的内侧端部分别连接或设置成第一转动结构95,第二升降结构96设置与第一转动结构95凸轮控制配合的结构,并由所述弹簧9将第一转动结构95和第二升降结构96的与第一转动结构95凸轮控制配合的结构保持压紧状态。
所述中间支撑结构100设置有支撑架体104和外壳105,所述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安装在支撑架体104上。左侧连杆3和右侧连杆4、左侧活动支撑板7和右侧活动支撑板8对于中间支撑结构100均和支撑架体104转动连接。
并通过螺钉106将支撑架体104和外壳105连接,所述螺钉106具有光面段107,所述弹簧9和第二升降结构均套在螺钉106上,所述第二升降结构96与螺钉的光面段107形成升降导向配合,螺钉做紧固兼做第二升降结构96的导向结构,对于小尺寸产品能够节省空间,节省更多的中间支撑结构100以及支撑架体104的空间。
所述第一转动结构95可以是光滑的凸部,第二升降结构96与第一转动结构95凸轮控制配合的结构包括圆弧段961和锁定配合部962,当柔性屏展平时,第一转动结构95的凸部落入锁定配合部962的下方,此时,除非施加故意的外力来转动,否则通过弹簧9的锁定力,第一转动结构95的凸部无法反向越过锁定配合部962的爬升陡坡(图10-1),而实现锁定,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的轴10、20被锁定,因而整个铰链也都被锁定,保持当前的展平状态,避免无意操作而被折拢。当需要折拢时,通过外力的输入而克服弹簧9的锁定力,第一转动结构95的凸部反向越过锁定配合部962的爬升陡坡,进入圆弧段961(图10-2),从而移动终端可以被折拢。
所述第二升降结构沿轴向设置的导向部963和设置与第一转动结构凸轮控制配合的结构的部位964,所述导向部963设置与螺钉的光面段配合的导向孔965以及弹簧座966。这样,可以利用比较宽裕的轴向空间来布置锁结构,而且:
所述设置与第一转动结构凸轮控制配合的结构的部位964的两侧均设置导向部963,所述导向部963的高度低于所述设置与第一转动结构凸轮控制配合的结构的部位964的高度,这样,可以设置更多数量的弹簧9,而可以减小弹簧9的高度,并且,可以利用导向部963和部位964之间的高度差来减小甚至消除已经能够降低高度的弹簧锁所单独占用的高度空间,减小对柔性屏终端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可以预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应用于各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中,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包括中间支撑结构,中间支撑结构通过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连接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还设置有左侧连杆和右侧连杆、左侧滑动架和右侧滑动架,左侧连杆和右侧连杆的一端均与中间支撑结构的左侧和右侧转动连接,左侧连杆和右侧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左侧滑动架和右侧滑动架转动连接,以上转动的轴线平行;左侧滑动架和右侧滑动架分别与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滑动连接,其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转动的轴线;所述左侧连杆和右侧连杆与左侧滑动架和右侧滑动架转动连接的轴线处在左侧连杆和右侧连杆的这一端外;所述左侧连杆及右侧连杆与中间支撑结构通过圆弧滑块和圆弧导轨从侧面插接并转动连接,所述左侧连杆与左侧滑动架、右侧连杆与右侧滑动架通过圆弧滑块和圆弧导轨从侧面插接并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其特征在于左侧连杆与中间支撑结构转动连接的轴线和左侧支撑架转动的轴线的位置配置为在柔性屏终端从展平到折拢的过程中,所述左侧滑动架向着远离中间支撑结构的方向运动,在从折拢到展平的过程中,所述左侧滑动架向着中间支撑结构运动;
右侧连杆与中间支撑结构转动连接的轴线和右侧支撑架转动的轴线的位置配置为在柔性屏终端从展平到折拢的过程中,所述右侧滑动架向着远离中间支撑结构的方向运动,在从折拢到展平的过程中,所述右侧滑动架向着中间支撑结构运动;
所述左侧连杆及右侧连杆与中间支撑结构转动连接的轴线均高于中间支撑结构处的柔性屏支撑面并靠近或处于柔性屏的中性层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支撑架转动的轴线和右侧支撑架转动的轴线低于中间支撑结构处的柔性屏支撑面;
左侧支撑架转动的轴线和右侧支撑架转动的轴线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相比于左侧连杆及右侧连杆与中间支撑结构转动连接的轴线,更靠近中间支撑结构的中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滑动架和右侧滑动架分别设置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左侧机壳连接的部位和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右侧机壳连接的部位;
所述左侧滑动架的底部和右侧滑动架的底部分别设置所述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左侧机壳连接的部位和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右侧机壳连接的部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滑动架和右侧滑动架对应左侧连杆和右侧连杆的位置设置透空避让区域,所述左侧连杆和右侧连杆向下弯曲呈曲杆,它们的与左侧滑动架和右侧滑动架连接的这一端分别伸入到左侧活动支撑板和右侧活动支撑板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撑结构内设置带弹簧的锁结构,所述锁结构与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连接或与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连接的结构连接或与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的运动具有同步性且分别与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连接的结构连接,而使所述铰链处在对应柔性屏展平状态下的打开角度时被锁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结构包括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升降结构,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升降结构之间具有凸轮控制配合关系,并由所述弹簧将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升降结构中的与第一转动结构凸轮控制配合的结构保持压紧状态;其中第一转动结构和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的轴同步转动;所述中间支撑结构设置有支撑架体和外壳,并通过螺钉将支撑架体和外壳连接,所述螺钉具有光面段,所述弹簧和第二升降结构均套在螺丝上,所述第二升降结构与螺钉的光面段形成导向配合。
8.一种内折柔性屏终端,包括柔性屏、左侧机壳和右侧机壳,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所述左侧机壳和左侧滑动架连接,右侧机壳和右侧滑动架连接;所述左侧滑动架和右侧滑动架的所述支撑结构以及左侧连杆和右侧连杆均分别处在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的内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内折柔性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滑动架和右侧滑动架分别处在左侧机壳和右侧机壳的内部。
CN202020168510.0U 2020-02-12 2020-02-12 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 Active CN212564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8510.0U CN212564044U (zh) 2020-02-12 2020-02-12 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8510.0U CN212564044U (zh) 2020-02-12 2020-02-12 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64044U true CN212564044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17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68510.0U Active CN212564044U (zh) 2020-02-12 2020-02-12 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6404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3676A (zh) * 2021-12-16 2022-04-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WO2023273932A1 (zh) * 2021-06-29 2023-01-05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73932A1 (zh) * 2021-06-29 2023-01-05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14263676A (zh) * 2021-12-16 2022-04-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WO2023108753A1 (zh) * 2021-12-16 2023-06-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64044U (zh) 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
WO2021068794A1 (zh) 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
CN213270696U (zh) 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及内折柔性屏终端
CN212413208U (zh) 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
CN214507124U (zh) 一种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CN210640914U (zh) 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及内折柔性屏终端
CN110410413B (zh) 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折叠铰链
CN213655447U (zh) 折叠机构以及内折柔性屏设备
CN112762090A (zh) 一种内折叠铰链及内折叠移动终端
CN111435954A (zh)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10905908A (zh) 极高屏占比折叠显示设备的铰链结构及折叠显示设备
CN212137727U (zh) 一种内折柔性屏电子移动终端铰链
CN214533998U (zh) 适用于搭载显示屏且可旋转的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14125662U (zh) 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
CN212413209U (zh) 一种应用于柔性屏终端铰链的锁结构
CN115234572B (zh) 铰链装置及柔性显示面板
CN216044976U (zh) 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v型内折叠铰链
CN214507123U (zh) 新型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11207148A (zh) 一种外折铰链及外折移动终端
CN211693211U (zh) 一种外折铰链及外折移动终端
CN112908161B (zh) 一种对屏幕具有良好保护作用的折叠设备
CN211239891U (zh) 应用于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组合结构
CN212899353U (zh) 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的铰链和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
CN113638961A (zh) 一种可360°折叠的铰链机构及其折叠显示终端
CN113915228A (zh) 折叠机构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