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63363U - 密封结构及配气机构 - Google Patents

密封结构及配气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63363U
CN212563363U CN202020781251.9U CN202020781251U CN212563363U CN 212563363 U CN212563363 U CN 212563363U CN 202020781251 U CN202020781251 U CN 202020781251U CN 212563363 U CN212563363 U CN 212563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air distribution
air
ring
ab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812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7812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63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63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633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结构及配气机构,密封结构包括抵接环体、密封圈及弹性件,抵接环体呈与避位槽适配的环状并至少部分收容于避位槽内,抵接环体具有朝向配气轴阀的抵接面以及背向配气轴阀的连接面,抵接面与配气轴阀朝向配气外壳的外环面适配;密封圈呈环状并抵接于连接面,密封圈具有弹性且其外环壁周向弹性抵接于避位槽的槽壁;弹性件位于抵接环体与配气外壳之间,并能够通过弹性力使得抵接面抵触并贴合于配气轴阀的外环面。密封结构能够将配气轴阀的侧环壁与配气容腔的腔壁之间的空隙与配气孔完全隔离,防止在气缸处于压缩冲程时,配气轴阀内的压缩空气通过配气轴阀的侧环壁与配气容腔的腔壁之间的空隙从配气孔泄露。

Description

密封结构及配气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结构及配气机构。
背景技术
当前活塞式发动机的配气机构主要由气缸盖、气门、气门弹簧、挺柱、摇臂、摇臂轴、凸轮轴和正时机构组成,其中气门、气门弹簧、挺柱、摇臂、凸轮组件为每缸独立多组配置。发动机曲轴通过正时机构带动凸轮轴转动,通过摇臂机构驱动气门克服气门弹簧阻力做往复运动,按配气相位完成进排气孔的开闭,实现气缸进排气控制功能。传统凸轮气门式配气机构传动部件多,机械结构复杂,气门摇臂机构的机械往复运动造成机件磨损快,运转噪音大,克服气门弹簧阻力驱动气门位移消耗动力大,使凸轮气门式配气机构故障率高、消耗动力大的缺点,成为制约活塞式发动机系统整体性能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已有配气机构设置为配气外壳及配气轴阀,其中,配气轴阀呈圆筒形并能够转动的收容于配气外壳内的配气容腔内,配气轴阀开设有进气通道及排气通道,配气外壳开设有进气孔、排气孔及配气孔,气缸具有进气冲程、压缩冲程、点火冲程和排气冲程四个冲程,配气轴阀在转动过程中,能够通过轴向运动使得进气通道与进气孔及配气孔连通,以实现进气冲程,或使得排气通道与排气孔及配气孔连通,以实现排气冲程。但是,由于当气缸处于压缩冲程时,压缩气体密封于进气通道或排气通道内,此时若配气孔周边与配气轴阀之间密封不严,则易导致气体从配气孔处泄露,影响气缸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结构及配气机构,旨在解决现有配气机构中的配气孔周边与配气轴阀之间密封不严导致气体从配气孔处泄露,影响气缸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密封结构,密封于配气外壳及配气轴阀之间,所述配气外壳朝向所述配气轴阀的一侧开设有配气孔及沿所述配气孔周向延伸为环形的避位槽,所述密封结构包括:
抵接环体,呈与所述避位槽适配的环状并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避位槽内,所述抵接环体具有朝向所述配气轴阀的抵接面以及背向所述配气轴阀的连接面,所述抵接面与所述配气轴阀朝向所述配气外壳的外环面适配;
密封圈,呈环状并抵接于所述连接面,所述密封圈具有弹性且其外环壁周向弹性抵接于所述避位槽的槽壁;
弹性件,位于所述抵接环体与所述配气外壳之间,并能够通过弹性力使得所述抵接面抵触并贴合于所述配气轴阀的外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环体的外环壁贴合于所述避位槽朝向所述配气孔的槽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为橡胶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为由韧性材料制成的弹簧垫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具有抵接于所述连接面的第一密封面、与所述第一密封面相对设置的第二密封面、位于其一个延伸端的第一端面及位于其另一延伸端的第二端面,所述密封圈的两个延伸端分别设有一形变槽,一所述形变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密封面且连通至第一端面,另一所述形变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密封面且连通至所述第二端面,两所述形变槽的槽连接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密封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密封面位于同一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环体于其所述连接面凸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限位凸起,或、所述密封圈及所述弹性件均套设于所述限位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环体于其抵接面开设有与其同向延伸的间隔槽,所述抵接面由所述间隔槽分为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所述弹性件能够通过弹性力使得所述第一贴合面及所述第二贴合面均抵触于所述配气轴阀的外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隔槽内填充有润滑填料。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配气机构,包括如上所述的密封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气机构包括配气外壳及配气轴阀,所述配气外壳具有配气容腔,所述配气轴阀呈圆筒状与所述配气容腔适配,所述配气轴阀能够转动地收容于所述配气容腔内并能够在所述配气容腔内沿其轴向移动,所述配气容腔的内壁面开设有贯通设置的进气孔、排气孔、配气孔以及沿所述配气孔周向延伸为环形的避位槽,所述密封机构收容于所述避位槽,所述配气轴阀设有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能够在所述配气轴阀转动及轴向移动的过程中连通所述进气孔和所述配气孔;所述排气通道能够在所述配气轴阀转动及轴向移动的过程中连通所述配气孔和所述排气孔。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密封结构通过弹性抵接件的弹性力将抵接环体弹性抵接于配气轴阀,并使得抵接面贴合于配气轴阀的外环面,以使得抵接环体与配气轴阀的外环面之间进行密封,还通过弹性抵接件的弹性力将密封圈抵接于抵接环体的连接面,以使得密封圈与抵接环体之间进行密封,而密封圈具有弹性且其外壁面弹性抵接于避位槽的槽壁,以使得密封圈与配气外壳之间进行密封,这样密封结构便将配气轴阀的侧环壁与配气容腔的腔壁之间的空隙与配气孔完全隔离,防止在气缸处于压缩冲程及点火冲程时,配气轴阀内的压缩空气通过配气轴阀的侧环壁与配气容腔的腔壁之间的空隙从配气孔泄露,进而保证了气缸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中密封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结构局部结构图;
图4是图3中密封结构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配气机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6是图5中配气机构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密封结构;101、间隔槽;11、抵接环体;111、第一贴合面;112、第二贴合面;12、密封圈;121、形变槽;13、弹性件;14、限位凸起;15、润滑填料;20、配气外壳;201、配气孔;202、进气孔;203、排气孔;204、避位槽;21、配气容腔;30、配气轴阀;301、进气通道;302、排气通道;40、配气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结构10,该密封结构10可以密封于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之间,其中,第一结构件于其朝向第二结构件的一侧开设有通气孔及沿通气孔周向延伸为环形的避位槽204,该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符合上述特征即可,包括但不限于配气机构的配气外壳20及配气轴阀30。在本实施例中,以配气机构的配气外壳20及配气轴阀30进行说明。此时,第一结构件为配气外壳20,第二结构件为配气轴阀30,该密封结构10能够密封于配气外壳20及配气轴阀30之间,其中,请参阅图6,配气外壳20朝向配气轴阀30 的一侧开设有配气孔201及沿配气孔201周向延伸为环形的避位槽204。在其他实施例中,配气外壳20与配气轴阀30也可替换为其他结构件。
请参阅图1和图2,其中,密封结构10包括抵接环体11、密封圈12及弹性件13。
请参阅图1和图2,抵接环体11呈与避位槽204适配的环状并至少部分收容于避位槽204内,抵接环体11能够在避位槽204内沿其周向滑动,优选为抵接环体11的外环壁贴合于避位槽204朝向配气孔201的槽壁,且其内环壁贴合于避位槽204背向配气孔201的槽壁。当避位槽204背向配气孔201的槽壁连通至配气孔201时,抵接环体11的外环壁贴合于避位槽204朝向配气孔201 的槽壁。抵接环体11具有朝向配气轴阀30的抵接面以及背向配气轴阀30的连接面,抵接面与配气轴阀30朝向配气外壳20的外环面适配。密封圈12呈环状并抵接于连接面,密封圈12具有弹性且其外环壁周向弹性抵接于避位槽204 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配气轴阀30呈圆筒状,其外环面也呈圆筒状,因此抵接环体11的抵接面的截面呈弧形且其对应的圆心位于配气轴阀30的中心轴线上。这样在配气轴阀30绕其中心轴线转动时,抵接面能够贴合于配气轴阀30 的外环面而不至于漏气。抵接环体11的截面可以为圆环状,也可以为椭圆环状。
请参阅图1和图2,密封圈12呈环状并抵接于连接面,密封圈12具有弹性且其外环壁周向弹性抵接于避位槽204的槽壁。也就是说,密封圈12在收纳于避位槽204内时处于向其轴线压缩的状态,以具有向外扩张的弹性力,并弹性抵接于避位槽204朝向配气孔201的槽壁,或处于背向其轴线拉伸的状态,以具有向内收缩的弹性力,并弹性抵接于避位槽204背向配气孔201的槽壁。
密封圈12可以为橡胶圈,该橡胶圈优选为耐高温耐磨损的橡胶材料制成,如氟橡胶。此时,作为优选,密封圈12的宽度略大于避位槽204的槽宽,这样密封圈12的内环壁及外环壁分别弹性抵接于避位槽204的两侧槽壁,以增强密封效果。密封圈12也可以为韧性材料制成的弹簧垫片,弹簧垫片能够发生轻微弹性变形,相较于橡胶材料,更加耐高温,耐磨损,同时能够通过热胀冷缩调节环径大小。优选地,密封圈12为密封叠环。
请参阅图2,其中,弹簧垫片呈弯曲为环形的条状,其两端部搭接,弹簧垫片具有抵接于连接面的第一密封面、与第一密封面相对设置的第二密封面、位于其一个延伸端的第一端面及位于其另一延伸端的第二端面,弹簧垫片在发生径向弹性变形及径长发生变化时,一端部的第一密封面与另一端部的第二密封面始终贴合。密封圈12的两个延伸端分别设有一形变槽121,一形变槽121 开设于第一密封面且连通至第一端面,另一形变槽121开设于第二密封面且连通至第二端面,两形变槽121的槽连接面相贴合,第一密封面位于同一平面,第二密封面位于同一平面,这样,弹簧垫片不仅由于端部错位而实现了弹性变形,而且第一密封面便能与连接面之间也实现了密封。
请参阅图1和图2,弹性件13位于抵接环体11与配气外壳20之间,并能够通过弹性力使得抵接面抵触并贴合于配气轴阀30的外环面。其中,该弹性力也可为扩张力,也可以为收缩力。当弹性力为收缩力时,弹性件13始终处于拉伸状态,例如弹性件13的一端连接于避位槽204的槽壁,另一端连接于连接面。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3始终处于收缩状态,优选地,弹性件13能够发生沿抵接环体11的轴向的弹性变形且其两端分别抵接于连接面及避位槽204的槽底,以通过扩张力推顶抵接环体11抵接于配气轴阀30的侧环壁。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3为弹簧,弹簧两端可连接于连接面及避位槽204的槽底,也可不与连接面及避位槽204的槽底有连接关系。
本密封结构10通过弹性抵接件的弹性力将抵接环体11弹性抵接于配气轴阀30,并使得抵接面贴合于配气轴阀30的外环面,以使得抵接环体11与配气轴阀30的外环面之间进行密封,还通过弹性抵接件的弹性力将密封圈12抵接于抵接环体11的连接面,以使得密封圈12与抵接环体11之间进行密封,而密封圈12具有弹性且其外壁面弹性抵接于避位槽204的槽壁,以使得密封圈12 与配气外壳20之间进行密封,这样密封结构10便将配气轴阀30的侧环壁与配气容腔21的腔壁之间的空隙与配气孔201完全隔离,防止在气缸处于压缩冲程及点火冲程时,配气轴阀30内的压缩空气通过配气轴阀30的侧环壁与配气容腔21的腔壁之间的空隙从配气孔201泄露,进而保证了气缸的工作效率。若不设置密封圈12,抵接环体11需与避位槽204完全适配,即抵接环体11的内环壁及外环壁均与避位槽204的槽壁贴合,加工难度大,误差容忍度低,设置密封圈12后,降低了对抵接环体11加工精度及安装精度的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
当密封圈12为橡胶圈时,可通过弹性件13的弹性抵压作用及自身与抵接环体11之间的摩擦力来防止发生褶皱变形或移位,当密封圈12为弹簧垫片时,可通过弹性件13的弹性抵压作用及自身材料提供的支撑力来防止发生褶皱变形或移位,但可靠性均不高。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密封圈12及弹性件13与抵接环体11连接的可靠性,请参阅图1和图2,抵接环体11于其连接面凸设有限位凸起14,密封圈12套设于限位凸起14,作为优选,密封圈12及弹性件 13均套设于限位凸起14,以进一步限制密封圈12及弹性件13的偏移。优选地,密封圈12及弹性件13均弹性箍套于限位凸起14,以加强密封圈12、弹性件 13及抵接环体11之间的连接。
请参阅图1和图2,抵接环体11于其抵接面开设有与其同向延伸的间隔槽 101,抵接面由间隔槽101分为第一贴合面111与第二贴合面112,第二贴合面 112位于第一贴合面111内,弹性件13能够通过弹性力使得第一贴合面111及第二贴合面112均抵触于配气轴阀30的外环面。间隔槽101的设置使得抵接面分为第一贴合面111与第二贴合面112,这样便能够对配气轴阀30的侧环壁做到二次密封,当部分气体从第一贴合面111与配气轴阀30的侧环壁进入间隔槽 101时,仍有第二贴合面112进行拦截,进一步提高了密封结构10的气密性。
请参阅图3和图4,在另一实施例中,为提高配气轴阀相对于抵接环体转动时与抵接环体之间的润滑度,间隔槽内填充有润滑填料。在此实施例中,润滑填料包括但不限于石墨,石墨具有片状晶体结构,润滑性能良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耐磨、耐压、耐温以及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当抵接环体为金属时,石墨与金属表面接触,不但能形成一层牢固的润滑薄膜,而且还能提高抵接环体表面对其他润滑剂的润湿性能,从而保持长时问的润滑作用。另外,由于石墨是以极细微的颗粒存在,因此它极易渗入紧密吻合的滑动或转动部件间以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配气机构,包括如上的密封机构。该密封机构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密封机构结构相同,作用也相同,此处不赘述。
请同时参阅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配气机构,其与驱动装置连接,用以驱动配气机构运转,配气机构安置于气缸上,气缸具有气室以及与气室连通的通气孔,气缸具有四个冲程且分别为进气冲程、压缩冲程、点火冲程和排气冲程。配气机构包括配气外壳20、配气轴阀30以及配气转轴40,配气轴阀30与配气转轴40连接且二者轴线相同,配气轴阀30设有进气通道 301和排气通道302。
请参阅图5和图6,配气外壳20具有配气容腔以及与配气容腔连通的进气孔202、排气孔203、配气孔201及轴孔,配气轴阀30置于配气容腔内并与配气容腔相适配,配气转轴40的一端部从轴孔穿出并与驱动装置连接并联动以带动配气轴阀30转动,配气孔201与通气孔连通。注油孔205用于通入润滑液体,如润滑油,以减小配气轴阀30在配气容腔21内绕轴转动时的摩擦力。其中,配气轴阀30能够封堵于注油孔205的孔口处,以便直接将润滑液体涂抹于配气轴阀30的侧环壁。
进气通道301在气缸处于进气冲程时连通进气孔202和配气孔201以使外部气体导入气缸。
排气通道302在气缸处于排气冲程时连通配气孔201和排气孔203以使气缸内气体排出。
配气轴阀30在气缸处于压缩冲程和点火冲程时时封堵进气孔202、排气孔 203和配气孔201。
在本实施例中,该配气机构采用了配气相位控制技术,配气轴阀30上设有进气通道301和排气通道302,将配气轴阀30通过配气转轴40转动连接于配气容腔,配气转轴40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并在驱动装置驱动下转动,实现可变配气相位和进排气时间双重控制。在气缸处于进气冲程时,同时配气轴阀30由驱动装置驱动转过相应角度,此时,进气通道301连通进气孔202和配气孔201以使外部气体导入气缸;在气缸处于排气冲程时,同时配气轴阀30 由驱动装置驱动转过相应角度,此时,排气通道302连通配气孔201和排气孔203以使气缸内气体排出;在气缸处于压缩冲程时,同时配气轴阀30由驱动装置驱动转过相应角度,此时,配气轴阀30封堵进气孔202、排气孔203和配气孔201;在气缸处于点火冲程时,同时配气轴阀30由驱动装置驱动转过相应角度,此时,配气轴阀30封堵进气孔202、排气孔203和配气孔201。通过该配气机构,在完善活塞式发动机配气功能的同时,达到简化机械结构、运转平稳、降低功率消耗以及减小重量、体积、噪音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孔202与排气孔203分置与配气外壳20的配气容腔的两相对侧腔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该配气机构适用于多缸四冲程内燃机,即配气机构设置有多个,与各气缸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进气通道301具有第一进气道口和第一出气道口,排气通道302 具有第二进气道口和第二出气道口,其中,第一出气道口与第二进气道口位于与配气轴阀30的轴线相垂直的同一径向面。
第一出气道口在气缸处于进气冲程时与配气孔201对接。
第二进气道口在气缸处于排气冲程时与配气孔201对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该结构,气缸只需设置一个与气室连通的通气孔,配气外壳20只需设置一个与通气孔连通的配气孔201,这样有效简化结构,并且简化制作工艺,提高进气通道301以及排气通道302与配气孔201的对准精度。
进一步地,配气转轴40包括第一配气轴和第二配气轴。
配气轴阀30具有第一配气端以及与第一配气端相对的第二配气端,配气轴阀30于第一配气端的端面并沿着配气轴阀30的轴线开设第一轴孔,配气轴阀 30于第二配气端的端面并沿着配气轴阀30的轴线开设第二轴孔,第一配气轴的一端部插于第一轴孔内且另一端部转动连接于配气容腔的腔壁并轴向限位于配气容腔的腔壁,第二配气轴的一端部插于第二轴孔内且另一端部从轴孔伸出至外侧,第二配气轴中位于配气外壳20之外的端部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配气装置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配气轴插于第一轴承的轴承孔并轴向限位于轴承孔,第二配气轴穿设于第二轴承的轴承孔内并轴向限位于轴承孔。具体地,配气外壳20于配气容腔中与第一配气轴相对的腔壁开设有用于供第一轴承安装的第一安装孔,第一轴承的外圈固定于第一安装孔内,该第一安装孔为盲孔。配气外壳20于配气容腔中与第二配气轴相对的腔壁开设有用于供第二轴承安装的第二安装孔,第二轴承的外圈固定于第二安装孔,其中,轴孔与第二安装孔相对并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二配气轴包括连接轴段(图中未示出)以及一端与连接轴段的一端对接的驱动轴段,其中,连接轴段插于第二轴孔内且其横截面呈多边形,连接轴段与第二轴孔相适配;驱动轴段穿设于轴孔并轴向限位于轴孔并与轴孔转动配合。这样,当第二配气轴转动时,便可带动配气轴阀30同步转动,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进一步地,配气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进气量大小的自动调节结构,自动调节结构包括多个离心组件。
配气轴阀30于第一配气端的端面开设有多个离心滑槽,各离心滑槽皆指向第一配气端的端面中心,并且围绕配气轴阀30的轴线均匀布置。
第一配气轴包括主轴体以及与主轴体连接的多个连接耳,各连接耳均布于主轴体的周侧,各离心组件的一端部分别与一连接耳转动连接且另一端部分别插于一离心滑槽并沿配气轴阀30的轴线方向限位于离心滑槽并与离心滑槽滑动配合。
配气轴阀30相对于第一配气轴的轴线和第二配气轴进行轴向滑移,各离心组件在主轴体转动时由离心力作用而向周侧张开并拉动配气轴阀30朝向第一配气轴方向滑移以逐渐增大配气孔201与进气通道301接通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自动调节结构的设置,可通过控制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转速来调控配气孔201与进气通道301接通量大小,进而调节进气量。例如,当驾驶员加速行驶,这势必会使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转速提高,即配气轴阀30 的转速提高,各离心组件的一端部与第一配气轴上的一连接耳转动连接,另一端部分别与一离心滑槽滑接,当配气轴阀30转速增大,各离心组件在离心力作用下绕着各自的连接耳并朝着相互背离的方向张开,由于各离心组件的一端部限位于第一配气轴上,因此,随着各离心组件的张开,拉动配气轴阀30朝向第一配气轴方向移动,以增大进气通道301与配气孔201的接通量,进而提高进气量,以增大该发动机产生的功率。
进一步地,各离心组件包括离心锤和摆臂,各摆臂的一端部分别与一连接耳转动连接且另一端部分别与一离心锤转动连接,各离心锤的一端部分别插于一离心滑槽并沿配气轴阀30的轴线方向限位于离心滑槽并与离心滑槽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各离心锤包括主锤体以及与主锤体连接的连接臂,主锤体设于离心滑槽内并与离心滑槽相适配,连接臂一端部插入离心滑槽并与主锤体固定连接且另一端部与摆臂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主锤体的横截面可为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
具体地,各主锤体由各离心滑槽的外端口插装到位。
具体地,各离心滑槽的槽口的大小可只供连接臂插入并沿槽口滑动即可。
进一步地,各摆臂于其两端部开设有第一转接插槽和第二转接插槽,连接耳插于第一转接插槽并与第一转接插槽转动连接,离心锤的一端部插于第二转接插槽内并与第二转接插槽转动连接。这样,一方面实现转动连接,另一方面便于快速定位并组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具体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密封结构,密封于配气外壳及配气轴阀之间,所述配气外壳朝向所述配气轴阀的一侧开设有配气孔及沿所述配气孔周向延伸为环形的避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
抵接环体,呈与所述避位槽适配的环状并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避位槽内,所述抵接环体具有朝向所述配气轴阀的抵接面以及背向所述配气轴阀的连接面,所述抵接面与所述配气轴阀朝向所述配气外壳的外环面适配;
密封圈,呈环状并抵接于所述连接面,所述密封圈具有弹性且其外环壁周向弹性抵接于所述避位槽的槽壁;
弹性件,位于所述抵接环体与所述配气外壳之间,并能够通过弹性力使得所述抵接面抵触并贴合于所述配气轴阀的外环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环体的外环壁贴合于所述避位槽朝向所述配气孔的槽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橡胶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由韧性材料制成的弹簧垫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具有抵接于所述连接面的第一密封面、与所述第一密封面相对设置的第二密封面、位于其一个延伸端的第一端面及位于其另一延伸端的第二端面,所述密封圈的两个延伸端分别设有一形变槽,一所述形变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密封面且连通至第一端面,另一所述形变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密封面且连通至所述第二端面,两所述形变槽的槽连接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密封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密封面位于同一平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环体于其所述连接面凸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限位凸起,或、所述密封圈及所述弹性件均套设于所述限位凸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环体于其抵接面开设有与其同向延伸的间隔槽,所述抵接面由所述间隔槽分为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所述弹性件能够通过弹性力使得所述第一贴合面及所述第二贴合面均抵触于所述配气轴阀的外环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槽内填充有润滑填料。
9.一种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密封机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气机构包括配气外壳及配气轴阀,所述配气外壳具有配气容腔,所述配气轴阀呈圆筒状与所述配气容腔适配,所述配气轴阀能够转动地收容于所述配气容腔内并能够在所述配气容腔内沿其轴向移动,所述配气容腔的内壁面开设有贯通设置的进气孔、排气孔、配气孔以及沿所述配气孔周向延伸为环形的避位槽,所述密封机构收容于所述避位槽,所述配气轴阀设有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能够在所述配气轴阀转动及轴向移动的过程中连通所述进气孔和所述配气孔;所述排气通道能够在所述配气轴阀转动及轴向移动的过程中连通所述配气孔和所述排气孔。
CN202020781251.9U 2020-05-12 2020-05-12 密封结构及配气机构 Active CN212563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81251.9U CN212563363U (zh) 2020-05-12 2020-05-12 密封结构及配气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81251.9U CN212563363U (zh) 2020-05-12 2020-05-12 密封结构及配气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63363U true CN212563363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09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81251.9U Active CN212563363U (zh) 2020-05-12 2020-05-12 密封结构及配气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633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75744A (en) Rotary and recipro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compressor
US20040003785A1 (en) Engine with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KR20010013938A (ko) 레이디얼 피스톤 펌프
CN103644117B (zh) 旋转式平动活塞压缩机
CN212563363U (zh) 密封结构及配气机构
US20050199189A1 (en) Val rotary engine
CN108798818B (zh) 一种配气机构及发动机系统
KR100198771B1 (ko) 로터형 펌프
US7134416B2 (en) Rotary valve seal
JPH07103811B2 (ja) シール材をケーシング側に設けたロータリー弁装置
US20080224418A1 (en) Rotary Valv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Seal Arrangement
CN108644009A (zh) 一种内燃机端盖及旋转式内燃机
JPH0494405A (ja) 可変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装置
US3994641A (en) Rotary positive fluid displacement machine
CN201288661Y (zh) 静止叶片式压缩机
JP2014534371A (ja) ロータリーバルブ内燃機関
WO2010075207A1 (en) Piston assembly having a passage extending to the second ring groove
CN113027760A (zh) 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的轴式固定活塞及其空气压缩机
US6283070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al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JPH0324374A (ja) ロータリー弁装置
CA2308709A1 (en) Device for conveying a medium or propulsion through a medium
CN220851689U (zh) 一种可调节出油口位置的机油泵
CN212376753U (zh) 一种轻型航空发动机活塞防漏装置
KR20040074573A (ko) 로터리 엔진
JPS6016738Y2 (ja) ロ−タリピストンエンジンのロ−タハウジン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