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59034U - 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559034U CN212559034U CN202020227257.1U CN202020227257U CN212559034U CN 212559034 U CN212559034 U CN 212559034U CN 202020227257 U CN202020227257 U CN 202020227257U CN 212559034 U CN212559034 U CN 2125590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ke
- seat
- rotating shaft
- assembly
- tra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包括:底座、基座、转动轴、曳引轮、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和制动组件;基座安装于底座;基座依次包括前座、中心座和后座;转动轴依次穿过前座、中心座和后座,并分别可转动安装于前座、中心座和后座;曳引轮分别套装转动轴;转子组件套装于转动轴上;定子组件安装于中心座内,并套装于转子组件;制动组件安装于基座;制动组件用于限制摩擦盘转动,使转动轴固定。本曳引机中,转动轴的前后部分别带曳引轮,能通过前后位置的曳引轮提高曳引机的最大载重,并能提高曳引速度;在电梯曳引比2:1,采用电磁制动器的工况下,电梯载重量最大可达到25000kg以上,速度范围在0.5m/s一10m/s。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曳引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
背景技术
电梯曳引机用于电梯的动力设备,能为电梯输送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现有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普遍采用单曳引轮的驱动方式,但单曳轮容易造成转动轴的受力不均匀,载重能力低下;同时,现有的曳引机的制动器受单曳引轮的布置的影响,单曳引轮只能分布于转动轴的一端,因为另一端需要用来转子结构和定子结构配合,影响最大载重能力;同时,转动轴的一端安装单曳引轮后,若需要较大的载重力,现有结构为前后轴承在曳引轮的前后两侧,转子端转轴部分悬空,悬空部分过长,为此现有技术需要设置多个轴承来固定悬空部分,但多个轴承又难以保证转动轴的同心度,存在加工和安装困难,增加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其在转动轴的两端设置曳引轮。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包括:底座、基座、转动轴、曳引轮、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和制动组件;
所述基座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基座依次包括前座、中心座和后座;所述转动轴依次穿过前座、中心座和后座,并分别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前座、中心座和后座;
所述前座与所述中心座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后座与所述中心座之间形成安装第二间隙;
所述曳引轮分别套装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两处的所述转动轴;
所述转子组件套装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定子组件安装于所述中心座内,并套装于所述转子组件;
所述制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曳引轮设有摩擦盘;所述制动组件用于接触所述摩擦盘,限制所述摩擦盘转动,使所述转动轴固定。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制动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中心座的前后位置。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制动组件包括:主制动器;
所述主制动器安装于所述中心座;
所述主制动器设有主刹车板,所述主刹车板与所述主制动器的主体之间形成刹车间隙;所述摩擦盘经过于所述刹车间隙,所述主刹车板用于对所述摩擦盘接触并制动,使所述曳引轮将所述转动轴制动。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制动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前座和所述后座。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制动组件包括: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
所述第一制动器设有第一刹车板;所述第二制动器设有第二刹车板;
所述第一刹车板与所述第一制动器的主体之间形成刹车间隙;所述摩擦盘经过于所述刹车间隙;所述第一刹车板位于所述摩擦盘的一面,所述第二刹车板位于所述摩擦盘的另一面;
所述第一刹车板和所述第二刹车板用于对所述摩擦盘接触并制动,使所述曳引轮将所述转动轴制动。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前座和所述后座两者,或所述中心座设有若干个制动固定座;
相邻的所述制动固定座之间形成制动凹口;所述制动凹口用于安装所述制动组件。
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固定螺栓;
所述制动固定座上设有内螺纹结构的固定孔;所述制动组件设有限位孔;
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限位孔,与所述固定孔配合,使所述制动组件固定于所述制动凹口。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制动组件接触于所述摩擦盘的边缘位置。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前座和所述后座;所述前座和/或所述后座靠所述轴承处设有油杯。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曳引机应用于电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曳引机中,转动轴的前后部分别安装曳引轮,能通过前后位置的曳引轮提高曳引机的最大载重,并能提高曳引速度;在电梯曳引比2:1,采用电磁制动器的工况下载重最大可达到25000kg以上,速度范围在0.5m/s一10m/s。
2、本曳引机使用双曳引轮设置于转动轴中部的左右端,提供足够的左右平衡力,曳引机的曳引力更平均地分布于转动轴的两端。
3、本曳引机由于基座形成的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能为本曳引机提供足够的空间来布置制动组件,使本曳引机中制动组件制动力矩更大。
4、本方案中的转动轴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前座和后座,这样的分布能更方便维护拆卸轴承和密封组件在维修更换轴承和密封组件时,不用拆卸曳引轮和悬挂钢丝绳及制动器组件,只需拆卸前座、后座及轴承压盖即可更换轴承和密封组件,大量降低了维护工作量及维护成本。
5、本方案带有双曳引轮的结构,制动器安装在中心座上,远离前后轴承,当密封件失效时,不会因润滑油脂泄漏时泄漏到刹车盘摩擦面上,发生制动力矩降低或失效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剖面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剖面图;
图5是实施例2中前座或后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主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一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A部放大图。
其中:
底座1、基座2、转动轴3、曳引轮4、转子组件5、定子组件6、制动组件7;油杯8;
摩擦盘41、绳槽42;
前座21、中心座22、后座23、制动固定座25;第一间隙241、第二间隙242;固定孔251;
主制动器711、主刹车板712、刹车间隙714;
第一制动器721、第二制动器722;第一刹车板7211;第二刹车板7221;
固定螺栓7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包括:底座1、基座2、转动轴3、曳引轮4、转子组件5、定子组件6和制动组件7;
所述基座2安装于所述底座1;所述基座2依次包括前座21、中心座22和后座23;所述转动轴3依次穿过前座21、中心座22和后座23,并分别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前座21、中心座22和后座23;
所述前座21与所述中心座22之间形成第一间隙241,所述后座23与所述中心座22之间形成安装第二间隙242;
所述曳引轮4分别套装位于所述第一间隙241和所述第二间隙242两处的所述转动轴3;
所述转子组件5套装于所述转动轴3上;所述定子组件6安装于所述中心座22内,并套装于所述转子组件5;
所述制动组件7安装于所述基座2;所述曳引轮4设有摩擦盘41;所述制动组件用于接触所述摩擦盘41,限制所述摩擦盘41转动,使所述转动轴3固定。
更进一步说明,本曳引机中,转动轴3的前后部分别带曳引轮4,能通过前后位置的曳引轮4提高曳引机的最大载重,并能提高曳引速度;在电梯曳引比2:1,采用电磁制动器的工况下,载重最大可达到25000kg以上,速度范围在0.5m/s一10m/s。
具体地,转动轴3在转子组件5和定子组件6的作用下,转动轴3可转动于中心座22;中心座22将转动轴3隔开成两边其中一个曳引轮4安装于第一间隙241处的转动轴3部,另一个曳引轮4安装于第二间隙242处的转动轴3部,两个曳引轮4都会与转动轴3同步转动,并带动摩擦盘41转动;位于基座2的制动组件7可对曳引轮4的摩擦盘41进行制动,使曳引轮4限位,进而使转动轴3固定。
前座21和后座23优选通过公知的轴承可转动连接转动轴3;
本曳引机在使用过程中,第一间隙241的曳引轮4可向上提位绳,而所述第二间隙242的曳引轮4则向下悬挂钢丝绳;或第一间隙241和第二间隙242都在同一方向悬挂钢丝绳。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曳引轮4设有绳槽42。
绳槽42用于对电梯的曳引绳限位,使紧贴住曳引轮4。接线盒9用于收纳曳引机的连接线。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应用于电梯。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前座和所述后座;
所述前座21和/或所述后座23靠所述轴承处设有油杯8。
轴承9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密封件失效漏油,现有技术中单曳引轮的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为了合理均衡布置曳引机的零部件重量,采用制动盘布置在曳引机前端,制动器组件安装于前轴承座上,当发生密封件失效漏油时,会漏到刹车盘上,会造成制动力矩降低或失效的安全风险;由于本方案的前后制动器安装于中心座上,远离轴承,不会发生密封件失效漏油时造成制动力矩降低或失效的安全风险。
实施例1:
所述制动组件7分别安装于所述中心座22的前后位置。此实施例为两边曳引轮4的摩擦盘41靠近中心座22,位于中心座22前后位置的制动组件7能将摩擦盘41制动。
所述制动组件7包括:主制动器711;所述主制动器711安装于所述中心座22;所述主制动器711设有主刹车板712,所述主刹车板712与所述主制动器711的主体713之间形成刹车间隙714;所述摩擦盘41经过于所述刹车间隙714,所述主刹车板712用于对所述摩擦盘41接触并制动,使所述曳引轮4将所述转动轴3制动。
主制动器711可用现有的制动器替代;转动轴3同步转动的摩擦盘41经过主制动器711的刹车间隙714,通过控制主制动器711的通电或断电状态,以控制摩擦盘41的状态;
由于本实施例在转动轴3使用了双曳引轮4,配合中心座22两端的制动组件7,可为转动轴3提供足够的制动力,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的单曳引轮,①本曳引机使用双曳引轮设置于转动轴中部的左右端,提供足够的左右平衡力,曳引机的曳引力更平均地分布于转动轴3的两端;②由于基座形成的第一间隙241和第二间隙242,能为本曳引机提供足够的空间来布置制动组件7,使本曳引机中制动组件7制动力矩更大;③本方案中的转动轴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前座和后座,这样的分布能更方便更换维护前后轴承和密封组件,在维修更换轴承和密封组件时,不需要拆卸曳引轮、制动器组件及悬挂钢丝绳,只需拆卸前座和后座即可更换轴承和密封组件,极大地降低了维护工作量和维护成本。
实施例2:
所述制动组件7分别安装于所述前座21和所述后座23。所述制动组件7包括:第一制动器721和第二制动器722;所述第一制动器721设有第一刹车板7211;所述第二制动器722设有第二刹车板7221;所述第一刹车板7211与所述第一制动器721的主体之间形成刹车间隙714;所述摩擦盘41经过于所述刹车间隙714;所述第一刹车板7211位于所述摩擦盘41的一面,所述第二刹车板7221位于所述摩擦盘41的另一面;所述第一刹车板7211和所述第二刹车板7221用于对所述摩擦盘41接触并制动,使所述曳引轮4将所述转动轴3制动。
更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第一刹车板7211与第一制动器721的主体之间形成刹车间隙714,曳引轮4的摩擦盘41设置于刹车间隙714内;第一刹车板7211位于摩擦盘41的正面,第二刹车位于摩擦盘41的反面,通过控制第一制动器721和第二制动器722两者的通电或断电,以控制摩擦盘41的状态。
本实施例在转动轴3使用了双曳引轮4,且曳引轮4的摩擦盘41由位于前座21和后座23的制动组件7进行制动,相对于现有技术,①本实施例中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的曳引力更平均地分布于转动轴3的两端外,且由于曳引机的制动组件7在前座21和后座23,前座21和后座23两者都设置了第一制动器721和第二制动器722,且前座21和后座23分别设置于摩擦盘41的两面,制动时能将摩擦盘41的两面都压紧,充分利用由第一间隙241和第二间隙242留出的空间除了提高转动轴3的平衡力后,还能提高制动器与摩擦盘41接触面积,使本曳引机中制动组件7制动力更大;而现有技术中的制动器只能接触单个曳引轮4的一面。②由于基座形成的第一间隙241和第二间隙242,能为本曳引机提供足够的空间来布置制动组件7,使本曳引机中制动组件7制动力更大;③本方案中的转动轴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前座和后座,这样的分布能更方便更换维护前后轴承和密封组件,在维修更换轴承和密封组件时,不需要拆卸曳引轮、制动器组件及悬挂钢丝绳,只需拆卸前座和后座即可更换轴承和密封组件,极大地降低了维护工作量和维护成本。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前座21和所述后座23两者,或所述中心座22设有若干个制动固定座25;相邻的所述制动固定座25之间形成制动凹口;所述制动凹口用于安装所述制动组件7。
实施例1中,制动凹口能将主制动器711固定,通过制动凹口的内壁对主制动器711限位。
实施例2中,制动凹口能将第一制动器721和第二制动器722两者中的一者固定,通过制动凹口的内壁来对第一制动器721或第二制动器722进行限位,安装或拆卸方便。
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固定螺栓73;
所述制动固定座25上设有内螺纹结构的固定孔251;所述制动组件7设有限位孔;所述固定螺栓73穿过所述限位孔,与所述固定孔251配合,使所述制动组件7固定于所述制动凹口。
固定螺栓73穿过限位孔,与制动固定座25的固定孔251配合,使制动组件7可拆卸固定于制动固定座25,提高了主制动器711,或第一制动器721和第二制动器722两者在制动凹口的固定力。同时,限位孔亦可设置成内螺纹结构的孔,固定螺栓73与限位孔的内螺纹结构配合。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制动组件7接触于所述摩擦盘41的边缘位置。
摩擦盘41优选为圆状或半圆状,亦可为规则的形状如正方形等;第一刹车板7211和/或第二刹车板7221能与摩擦盘41的圆形边缘位置接触,因为在摩擦盘41的边缘位置时,可以将设置的制动组件7布置数量更多,方便安装的同时,亦可尽可能提高刹车板与摩擦盘41的接触面积,提高制动力矩,提高载重能力。
优选地,所述制动组件7以所述转动轴3为轴心分布安装于所述基座2,使受力更均匀。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基座、转动轴、曳引轮、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和制动组件;
所述基座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基座依次包括前座、中心座和后座;所述转动轴依次穿过前座、中心座和后座,并分别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前座、中心座和后座;
所述前座与所述中心座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后座与所述中心座之间形成安装第二间隙;
所述曳引轮分别套装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两处的所述转动轴;
所述转子组件套装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定子组件安装于所述中心座内,并套装于所述转子组件;
所述制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曳引轮设有摩擦盘;所述制动组件用于接触所述摩擦盘,限制所述摩擦盘转动,使所述转动轴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中心座的前后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组件包括:主制动器;
所述主制动器安装于所述中心座;
所述主制动器设有主刹车板,所述主刹车板与所述主制动器的主体之间形成刹车间隙;所述摩擦盘经过于所述刹车间隙,所述主刹车板用于对所述摩擦盘接触并制动,使所述曳引轮将所述转动轴制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前座和所述后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组件包括: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
所述第一制动器设有第一刹车板;所述第二制动器设有第二刹车板;
所述第一刹车板与所述第一制动器的主体之间形成刹车间隙;所述摩擦盘经过于所述刹车间隙;所述第一刹车板位于所述摩擦盘的一面,所述第二刹车板位于所述摩擦盘的另一面;
所述第一刹车板和所述第二刹车板用于对所述摩擦盘接触并制动,使所述曳引轮将所述转动轴制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和所述后座两者,或所述中心座设有若干个制动固定座;
相邻的所述制动固定座之间形成制动凹口;所述制动凹口用于安装所述制动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螺栓;
所述制动固定座上设有内螺纹结构的固定孔;所述制动组件设有限位孔;
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限位孔,与所述固定孔配合,使所述制动组件固定于所述制动凹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组件接触于所述摩擦盘的边缘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前座和所述后座;
所述前座和/或所述后座靠所述轴承处设有油杯。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应用于电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27257.1U CN212559034U (zh) | 2020-02-28 | 2020-02-28 | 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27257.1U CN212559034U (zh) | 2020-02-28 | 2020-02-28 | 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559034U true CN212559034U (zh) | 2021-02-19 |
Family
ID=74618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227257.1U Active CN212559034U (zh) | 2020-02-28 | 2020-02-28 | 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55903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70126A (zh) * | 2020-02-28 | 2020-05-19 | 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 |
-
2020
- 2020-02-28 CN CN202020227257.1U patent/CN21255903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70126A (zh) * | 2020-02-28 | 2020-05-19 | 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FI109596B (fi) | Hissin käyttökoneisto ja hissi | |
US10005644B2 (en) | Machine for driving a lift | |
CN212559034U (zh) | 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 | |
CN101168423A (zh) | 小型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 | |
CN101016137A (zh) | 无齿轮曳引机 | |
CN104787650A (zh) | 一种曳引机 | |
CN111170126A (zh) | 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 | |
KR100597523B1 (ko) | 엘리베이터용 권상기 | |
CN201136727Y (zh) | 小型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 | |
CN204980773U (zh) | 一种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 | |
JP2000219444A (ja) | エレベ―タ用駆動ユニット | |
WO2014064752A1 (ja) | エレベータの吊り車装置 | |
KR20020062284A (ko) | 지지대에 부착된 승강실이 구비된 승강기 | |
CN113098156B (zh) | 一种大扭矩制动轮毂电机 | |
CN204549764U (zh) | 一种曳引机 | |
CN201545582U (zh) | 电梯驱动装置 | |
CN203319624U (zh) | 一种离合制动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卷扬机 | |
CN107758553B (zh) | 一种起重机缆索限速装置 | |
CN209974178U (zh) | 一种液压绞盘及其制动装置 | |
CN219544491U (zh) | 轮边驱动装置及车辆 | |
CN202296944U (zh) | 一种快放起升减速装置 | |
CN221876255U (zh) | 曳引机 | |
CN110963434B (zh) | 一种起升用制动器 | |
CN109052120B (zh) | 曳引机 | |
CN109850725A (zh) | 鼓式双支撑组合式高速重载曳引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