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42565U - 一种模组安装用托盘和动力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组安装用托盘和动力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42565U
CN212542565U CN202021479767.4U CN202021479767U CN212542565U CN 212542565 U CN212542565 U CN 212542565U CN 202021479767 U CN202021479767 U CN 202021479767U CN 212542565 U CN212542565 U CN 2125425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tray body
blind rivet
wall thickness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797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鹏
孙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797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425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425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425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组件,提供一种模组安装用托盘,包括托盘本体,所述托盘本体上形成有托盘加强结构,所述托盘加强结构的侧部形成有壁厚增大部,所述托盘本体上还设有多个拉铆螺母,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拉铆螺母穿过并压接于所述托盘本体,且第二部分所述拉铆螺母的压接帽沿搭接于各自对应所述托盘本体的所述壁厚增大部。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组安装用托盘通过增设托盘加强结构和壁厚增大部,利用拉铆螺母的压接帽沿搭接于各自对应的壁厚增大部,以此来减小拉铆螺母拉铆时对托盘本体的压力,保证安全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模组安装用托盘和动力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组件,特别涉及一种模组安装用托盘。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
背景技术
目前,动力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各种电子产品,利用动力电池制作成电池包组件,便于获得合适容量的电池包组件,方便应用于不同的产品中。
在电池包组件的组装过程中,一般是通过连接件将动力电池固定在托盘上,托盘与连接件的连接部位将承受较大的力,尤其是在遇到极端情况下(如剧烈颠簸、碰撞等),对托盘上与连接件的连接部位的承载能力的考验将更严峻。如果托盘的连接部位的刚度不足,承受不住车辆剧烈颠簸或碰撞而产生的力,就会引起电池包组件功能或结构失效,从而极有可能导致电池包组件短路而引发火灾甚至是爆炸,对车内乘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模组安装用托盘,以解决或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出一种模组安装用托盘,该模组安装用托盘结构简单,安装强度高。
另外,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包,该动力电池包的模组安装用托盘结构简单,安装强度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模组安装用托盘,包括托盘本体,所述托盘本体上形成有托盘加强结构,所述托盘加强结构的侧部形成有壁厚增大部,所述托盘本体上还设有多个拉铆螺母,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拉铆螺母穿过并压接于所述托盘本体,且第二部分所述拉铆螺母的压接帽沿搭接于各自对应所述托盘本体的所述壁厚增大部。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拉铆螺母设于所述托盘本体的两端端部,沿所述托盘本体宽度方向的单排所述拉铆螺母中两端区域的所述拉铆螺母形成为第二部分所述拉铆螺母,第一部分所述拉铆螺母位于两个第二部分所述拉铆螺母之间,第二部分所述拉铆螺母还穿过所述托盘加强结构而延伸到该托盘加强结构的下方。
进一步的,第一部分所述拉铆螺母的压接帽沿的直径为10-15mm,第二部分所述拉铆螺母的压接帽沿的直径为15-20mm。
进一步的,所述托盘本体下表面至少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边角区域形成有所述托盘加强结构,或者所述托盘本体下表面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形成有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所述托盘加强结构,从而使得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的边角区域均具有所述托盘加强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托盘加强结构相对于在所述托盘本体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更进一步的,第一部分所述拉铆螺母处于两侧的第二部分所述拉铆螺母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壁厚增大部形成为具有过渡结构的顺滑增厚部,其中,所述壁厚增大部为弧形过渡增厚部;或者所述壁厚增大部的下表面形成为向所述托盘本体的下表面倾斜的平面,该平面与所述托盘加强结构和所述托盘本体的下表面的连接处形成有圆弧过渡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托盘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能够与下壳体搭接梁连接。
此外,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包括上层电池模组、上层模组支架、下层电池模组和下层托盘,其中,所述下层托盘为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模组安装用托盘,所述下层电池模组通过所述拉铆螺母与所述下层托盘连接,所述上层模组支架连接于所述上层电池模组与所述下层电池模组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下壳体搭接梁,所述下层托盘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连接于两侧的所述下壳体搭接梁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包上壳体具有如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组安装用托盘在托盘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托盘加强结构,并且在托盘本体的两端的边角区域与托盘加强结构之间形成壁厚增大部,提高了托盘本体的整体强度,同时,穿过托盘加强结构的拉铆螺母的压接帽沿与其对应的壁厚增大部搭接,能够有效降低拉铆螺母对托盘本体的压接应力,提高其安全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模组安装用托盘包括托盘本体,所述托盘本体上形成有托盘加强结构,所述托盘加强结构的侧部形成有壁厚增大部,所述托盘本体上还设有多个拉铆螺母,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拉铆螺母穿过并压接于所述托盘本体,且第二部分所述拉铆螺母的压接帽沿搭接于各自对应所述托盘本体的所述壁厚增大部。本实用新型的模组安装用托盘通过在托盘本体下表面设置托盘加强结构,同时在托盘加强结构与托盘本体两端的边角区域间增设壁厚增大部,位于托盘本体的两端端部的第二部分的拉铆螺母的压接帽沿搭接在各自对应的壁厚增大部上,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拉铆螺母铆接在托盘本体上后的应力,提高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模组安装用托盘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模组安装用托盘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模组安装用托盘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拉铆螺母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拉铆螺母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托盘本体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应力分析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托盘本体 101托盘加强结构
102壁厚增大部 103安装部
2拉铆螺母 201压接帽沿
3下壳体搭接梁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模组安装用托盘,包括托盘本体1,所述托盘本体1上形成有托盘加强结构101,所述托盘加强结构101的侧部形成有壁厚增大部102,所述托盘本体1上还布设有多个拉铆螺母2,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拉铆螺母2穿过并压接于所述托盘本体1,且第二部分所述拉铆螺母2的压接帽沿201搭接于各自对应所述托盘本体1的所述壁厚增大部102。
从图3中可以看出,托盘本体1、托盘加强结构101和壁厚增大部102形成为一体结构,托盘加强结构101能够增加托盘本体1的强度。当然,托盘加强结构101可以沿托盘本体1的长度方向从托盘本体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也可以沿长度方向设为多段,不仅可以增加托盘本体1的机械强度,还能够尽量减小托盘本体1的重量和生产成本。另外,壁厚增大部102为实心结构,其延伸长度也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是同托盘加强结构101相同长度,也可以是仅设置在与拉铆螺母2的压接帽沿201搭接的一端区域,其目的是用于增强压接帽沿201铆接在托盘本体1上的强度。如果托盘加强结构101设置为多段,壁厚增大部102的长度也与托盘加强结构101的长度相同。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模组安装用托盘在增强铆接部位的强度的同时,还将第二部分的拉铆螺母2的压接帽沿201增大,能够加大与托盘本体1的压接面积,也能够较多地与壁厚增大部102搭接,其中,与托盘本体1的压接面积加大,能够有效降低拉铆螺母2在铆接过程中对托盘本体1的压力,使压力更加分散,而增加压接帽沿201与壁厚增大部102的搭接面积,能够将更过施加在托盘本体1的压力分散到壁厚增大部102上,避免托盘本体1在使用过程中因施加的应力超出许可使用应力,从而出现托盘本体1疲劳断裂的现象,影响安全使用性能。
但是,考虑到生产工艺要求和生产成本的控制,压接帽沿201也不是尽量大的,其直径可以为15-20mm,优选的,压接帽沿201的直径为16mm。同时,第一部分的拉铆螺母2处于两侧的第二部分的拉铆螺母2之间,根据实际铆接的需求,其压接帽沿201的直径可以与第一部分的拉铆螺母2的压接帽沿201的直径相同,但是,考虑到生产成本,一般情况下,第一部分的拉铆螺母2的压接帽沿201的直径为10-15mm,优选的,第一部分的拉铆螺母2的压接帽沿201的直径为13mm,也就是说,第一部分的拉铆螺母2的压接帽沿201的直径小于第二部分的拉铆螺母2的压接帽沿201的直径,在不过多增加成本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减小拉铆螺母2在铆接过程中对托盘本体1的压力,以减小托盘本体1上因拉铆螺母2在铆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提高托盘本体1的安全性。
如图6所示,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对托盘本体1进行受力分析后得出,拉铆螺母2铆接在托盘本体1上后,托盘本体1上的铆接部位的应力集中部位的静态最大值为31.913MPa,而现有托盘本体1的铆接部位的最大许用应力为32MPa。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拉铆螺母2铆接到托盘本体1上后,在其使用过程中,对托盘本体1的应力小于其最大许用应力,因此,并不会导致托盘本体1断裂,使用更加安全。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拉铆螺母2设于所述托盘本体1的两端端部,沿所述托盘本体1的宽度方向单排所述拉铆螺母2中两端区域的所述拉铆螺母2形成为第二部分所述拉铆螺母2,第一部分所述拉铆螺母2位于两个第二部分所述拉铆螺母2之间,第二部分所述拉铆螺母2还穿过所述托盘加强结构101而延伸到该托盘加强结构101的下方。
托盘加强结构101的下部为开放区域,可以用来对托盘本体1、拉铆螺母2或其他零部件进行安装、维修等。第二部分的拉铆螺母2穿过托盘加强结构101,一直延伸到托盘加强结构101的下方的开放区域,这样,第二部分的拉铆螺母2不仅能够与托盘本体1铆接,还能够与托盘加强结构101铆接,其铆接的厚度增加,提高了铆接强度。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托盘本体1的强度足够,第二部分的拉铆螺母2也可以不延伸至托盘加强结构101下部的开放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托盘本体1下表面至少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边角区域形成有所述托盘加强结构101,或者所述托盘本体1下表面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形成有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所述托盘加强结构101,从而使得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的边角区域均具有所述托盘加强结构101。
该技术方案中,托盘加强结构101形成有两种结构形式:第一,托盘加强结构101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与托盘本体1的两端相平,托盘加强结构101能够完全承接住施加在托盘本体1上的压力,并且托盘加强结构101与托盘本体1之间的壁厚增大部102也延伸至托盘本体1的两端,三者形成为一体,能够有效提高托盘本体1的沿长度方向的两侧的结构强度。第二,托盘加强结构101分段设置,一般情况下,可以设置在托盘本体1的下表面四个边角区域,壁厚增大部102的长度与托盘加强结构101相等,设置在托盘加强结构101的侧部。当然,托盘加强结构101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托盘本体1的其他位置,也不仅限于设置在托盘本体1的下表面,还可以设置在上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托盘加强结构101相对于在所述托盘本体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不管托盘加强结构101的数量是几个,是奇数还是偶数,托盘加强结构101都相对于托盘本体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如果托盘加强结构101的数量是奇数,托盘本体1长度方向的中心处会设置一个托盘加强结构101,且这个托盘加强结构10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托盘本体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这样有利于托盘本体1的受力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壁厚增大部102形成为具有过渡结构的顺滑增厚部,其中,所述壁厚增大部102为弧形过渡增厚部。
可选的,所述壁厚增大部102的下表面形成为向所述托盘本体1的下表面倾斜的平面,该平面与所述托盘加强结构101和所述托盘本体1的下表面的连接处形成有圆弧过渡面。
当然,壁厚增大部102并不仅限于上述两种结构形式,还可以是沿着托盘本体1的宽度方向的截面为梯形或矩形的实心结构,或者是截面的边沿为不规则曲面的实心结构,该不规则曲线可以向内弯曲,也可以向外弯曲,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托盘本体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形成有安装部103,所述安装部103能够与下壳体搭接梁3连接。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部103形成为平面,能够与下壳体搭接梁3的上平面连接,但是,安装部103可以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安装部103是与壁厚增大部102是顺滑连接的平面;第二,通过加工,安装部103形成为低于壁厚增大部102的连接表面的下沉台阶;第三,安装部103形成为凸出于壁厚增大部102的连接表面的凸台,但是该凸台与壁厚增大部102的连接表面的落差不大,更易于加工安装部103的安装表面,以及后期装配过程中需要调整时对该凸台表面进行加工,结构比较简单,且加工量较小,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包括上层电池模组、上层模组支架、下层电池模组和下层托盘,其中,所述下层托盘为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模组安装用托盘,所述下层电池模组通过所述拉铆螺母2与所述下层托盘连接,所述上层模组支架连接于所述上层电池模组与所述下层电池模组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下壳体搭接梁3,所述下层托盘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连接于两侧的所述下壳体搭接梁3上。
由此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包中分布有两层电池模组,因采用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模组安装用托盘,可以承受较重的双层电池模组的重量,以及拉铆螺母2对托盘本体1的拉铆应力,在使用过程中完全能够满足安全性能要求。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模组安装用托盘也能够完全胜任单层电池模组的安装和使用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模组安装用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本体(1),所述托盘本体(1)上形成有托盘加强结构(101),所述托盘加强结构(101)的侧部形成有壁厚增大部(102),所述托盘本体(1)上还设有多个拉铆螺母(2),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拉铆螺母(2)穿过并压接于所述托盘本体(1),且第二部分所述拉铆螺母(2)的压接帽沿(201)搭接于各自对应所述托盘本体(1)的所述壁厚增大部(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安装用托盘,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拉铆螺母(2)设于所述托盘本体(1)的两端端部,沿所述托盘本体(1)宽度方向的单排所述拉铆螺母(2)中两端区域的所述拉铆螺母(2)形成为第二部分所述拉铆螺母(2),第一部分所述拉铆螺母(2)位于两个第二部分所述拉铆螺母(2)之间,第二部分所述拉铆螺母(2)还穿过所述托盘加强结构(101)而延伸到该托盘加强结构(101)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安装用托盘,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所述拉铆螺母(2)的所述压接帽沿(201)的直径为10-15mm,第二部分所述拉铆螺母(2)的所述压接帽沿(201)的直径为15-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安装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本体(1)下表面至少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边角区域形成有所述托盘加强结构(101),或者所述托盘本体(1)下表面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形成有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所述托盘加强结构(101),从而使得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的边角区域均具有所述托盘加强结构(1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安装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加强结构(101)相对于在所述托盘本体(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安装用托盘,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所述拉铆螺母(2)处于两侧的第二部分所述拉铆螺母(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安装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壁厚增大部(102)形成为具有过渡结构的顺滑增厚部,其中,
所述壁厚增大部(102)为弧形过渡增厚部;或者
所述壁厚增大部(102)的下表面形成为向所述托盘本体(1)的下表面倾斜的平面,该平面与所述托盘加强结构(101)和所述托盘本体(1)的下表面的连接处形成有圆弧过渡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模组安装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本体(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形成有安装部(103),所述安装部(103)能够与下壳体搭接梁(3)连接。
9.一种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电池模组、上层模组支架、下层电池模组和下层托盘,其中,所述下层托盘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模组安装用托盘,所述下层电池模组通过所述拉铆螺母(2)与所述下层托盘连接,所述上层模组支架连接于所述上层电池模组与所述下层电池模组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壳体搭接梁(3),所述下层托盘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连接于两侧的所述下壳体搭接梁(3)上。
CN202021479767.4U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模组安装用托盘和动力电池包 Active CN2125425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9767.4U CN212542565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模组安装用托盘和动力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9767.4U CN212542565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模组安装用托盘和动力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42565U true CN212542565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17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79767.4U Active CN212542565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模组安装用托盘和动力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425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23234B2 (en) Battery housing
US10603999B2 (en) Lowe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10822039B2 (en) Body rocker, battery cross-bar, and body cross-bar configuration for load distribution between vehicle body and under-vehicle battery
CN116279807A (zh) 装配一体式电池包的车架结构
CN212542565U (zh) 一种模组安装用托盘和动力电池包
CN216805609U (zh) 一种集成式机舱接头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新能源汽车
CN205706136U (zh) 动力电池安装纵梁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133189U (zh) 一种b柱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7944883U (zh) 一种电池包、车身结构及车辆
US20230031269A1 (en)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pack having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s
CN211731585U (zh) 一种前围板加强结构
CN209071387U (zh) 电池包的下壳体以及电池包
CN219770004U (zh) 扭力盒、机舱传力结构及车辆
CN218548678U (zh) 边梁、框架、电池包及车辆
CN221233875U (zh) 车身端部结构及车辆
CN210502904U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横梁加强件
CN212047001U (zh) 用于座椅的横梁组件、横梁组件固定结构和车辆
CN217918137U (zh) 前地板总成结构、车身及车辆
CN219948334U (zh) 门槛梁及具有此门槛梁的下车身结构
CN219295518U (zh) 机舱纵梁和车辆
CN212113824U (zh) 电池包下壳体、电池包及车辆
CN212473679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20535386U (zh) 一种电池包、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5475359U (zh) 接头结构、车架和车辆
CN220640006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