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42482U - 一种钙钛矿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钙钛矿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42482U
CN212542482U CN202021748627.2U CN202021748627U CN212542482U CN 212542482 U CN212542482 U CN 212542482U CN 202021748627 U CN202021748627 U CN 202021748627U CN 212542482 U CN212542482 U CN 2125424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erovskite
barrier layer
photovoltaic module
it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4862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Microquanta Semiconduc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Microquanta Semiconduc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Microquanta Semiconduc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Microquanta Semiconduc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4862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424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424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424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钙钛矿光伏组件,使用铝板作为基底,在铝板表面从下至上依次制备了绝缘层、金属电极、第一ITO阻隔层、第一载流子传输层、钙钛矿吸光层、第二载流子传输层、缓冲层和第二ITO阻隔层,钙钛矿吸光层被上下设置的第一ITO阻隔层和第二ITO阻隔层紧密覆盖,形成自封装结构。本实用新型制备的钙钛矿光伏组件可实现自封装的功能,具有较好的水汽阻隔性能,无需经过层压受热步骤,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和美观度。

Description

一种钙钛矿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钙钛矿光伏组件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钙钛矿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以铝板作为背板的钙钛矿光伏组件近年来得到了建筑设计师的广泛关注,由于铝板重量轻,安装简单,符合建筑材料的标准,在建筑光伏一体化的市场上有巨大的商业潜力。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将制备好的晶硅组件,使用轻质、柔性的前后背板封装起来,随后使用胶膜与铝板背板层压到一起。这种层压加工方法的缺点是:制备工艺较复杂,需要先制备晶硅组件,经过串并联的方式得到所需工作电压和电流。通常每片晶硅组件的标准尺寸是125mm*125mm或156mm*156mm,无法进行连续大面积膜的制备生产,这对以铝板为基底的钙钛矿光伏组件的美观度的改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于可在任意基底上制备,并且可以制备大面积的、连续的薄膜,因此在美观度和制作方法上具有比晶硅组件更大的优势。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一直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使用于建筑外立面时,电池性能如果难以通过IEC标准,就无法将此类产品推向市场。
现有在铝板上制备钙钛矿组件的封装问题难以解决,直接将双玻钙钛矿组件的后玻璃背板替换为铝板或使用前背板为PVDF/EFTE,后背板为铝板的结构,粘接层为EVA、POE、PVB或PU等阻水性较低的封装胶,无法达到较好的密封性,如果想达到较好的阻水、阻氧性能,需要使用丁基胶产品。使用丁基胶会增加封装成本和影响产品美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钙钛矿光伏组件,使用直接在铝板基底上倒序制备钙钛矿光伏组件的方法,制备的钙钛矿光伏组件可实现自封装的功能,具有较好的水汽阻隔性能,无需经过层压受热步骤,节省了封装材料(EVA类与丁基胶类产品)的费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和美观度,使此类以铝板为背板的钙钛矿光伏组件具有美观、价廉、高稳定性、高效率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钙钛矿光伏组件,使用铝板作为基底,在铝板表面从下至上依次制备了绝缘层、金属电极、第一ITO阻隔层、第一载流子传输层、钙钛矿吸光层、第二载流子传输层、缓冲层和第二ITO阻隔层,钙钛矿吸光层被上下设置的第一ITO阻隔层和第二ITO阻隔层紧密覆盖,形成自封装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电极包括金电极、银电极、铝电极中任意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钙钛矿光伏组件,钙钛矿光伏组件使用铝板作为基底,在铝板表面上从下至上依次制备了绝缘层、金属电极、第一ITO阻隔层、第一载流子传输层、钙钛矿吸光层、第二载流子传输层、缓冲层和第二ITO阻隔层,下层的第一ITO阻隔层用于保护金属电极不与上层的功能层反应,顶部的第二ITO阻隔层保护钙钛矿吸光层不受外部水汽、氧气的侵蚀。同时,由于现有的在ITO玻璃上制备倒置光伏电池结构(如钙钛矿组件)时,其顺序是制备完钙钛矿吸光层后,制备载流子传输层和ITO阻隔层,通常难以使用直流法制备结晶性能较高的ITO电极(溅射时产生的高能粒子会损伤底部的载流子传输层与钙钛矿吸光层),制备得到的ITO电极无法在高温(大于150℃)下烧结,高温下烧结会造成钙钛矿吸光层的降解,并且无法使用氧气(氧气会和钙钛矿吸光层反应),因为这三个工艺条件会对下方的功能层造成损伤,因此给此类电池结构的稳定性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难度。而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倒序制备的方法,溅射金属电极上方的第一ITO阻隔层可使用氧气和氩气混合气,较高的溅射功率,不仅能使用对钙钛矿膜损伤较低的射频溅射法,还能使用高能量的直流溅射法,较高的加热结晶温度,因此由以上工艺得到了结晶度较高、高度致密、稳定的ITO保护层。使制备的钙钛矿光伏组件的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钙钛矿光伏组件一较佳实施例的内部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制备的钙钛矿光伏组件的内部结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钙钛矿光伏组件的较佳实施例,使用铝板1作为基底,在铝板1表面从下至上依次制备了绝缘层2、金属电极3、第一ITO阻隔层4、第一载流子传输层5、钙钛矿吸光层即光伏吸光层6、第二载流子传输层7、缓冲层8和第二ITO阻隔层9。光伏吸光层6被上下设置的第一ITO阻隔层4和第二ITO阻隔层9紧密覆盖,形成自封装结构。
所述金属电极3包括金电极、银电极、铜电极、铝电极中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如前所述的钙钛矿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先在铝板1上使用原子层沉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蒸镀、溅射、刮涂、喷涂、3D打印和涂布法中任意一种加工方式制备一层绝缘层2,再蒸镀或溅射一层金属电极3,再用直流溅射法或射频溅射法在金属电极3的上方溅射一层第一ITO阻隔层4。随后再在第一ITO阻隔层4上面蒸镀一层第一载流子传输层5,再用喷墨打印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光伏吸光层6。随后在光伏吸光层6上方依次蒸镀一层第二载流子传输层7和缓冲层8,最后在缓冲层8的上方溅射一层第二ITO阻隔层9,完成自封装钙钛矿光伏组件的制备。其中,第一载流子传输层5为电子传输层、第二载流子传输层7为空穴传输层。
在制备第一ITO阻隔层4的过程中还包括将第一ITO阻隔层4置放在温度为150℃~300℃下烧结,使其从无定型态变为结晶态。
具体地以钙钛矿光伏组件为例,所述钙钛矿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先在铝板1上使用原子层沉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蒸镀、溅射、刮涂、喷涂、3D打印和涂布法中任意一种加工方式制备一层绝缘层2,再蒸镀或溅射一层厚度为100nm~150nm的金属电极3,再用直流溅射法或射频溅射法在金属电极3的上方溅射一层第一ITO阻隔层4,厚度为30nm~200nm。随后再在第一ITO阻隔层4上面蒸镀一层第一载流子传输层5,再用喷墨打印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光伏吸光层6,再在100℃下烧结1h。随后在光伏吸光层6上方依次蒸镀一层第二载流子传输层7和缓冲层8,最后在缓冲层8的上方溅射一层第二ITO阻隔层9,厚度为200nm~1000nm,完成自封装钙钛矿光伏组件的制备。其中,顶部缓冲层8的作用为防止溅射对底部的第二载流子传输层7以及光伏矿吸光层6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钙钛矿光伏组件的结构特点在于:
在钙钛矿光伏组件的金属电极3上方沉积第一ITO阻隔层4可保护下层金属电极3不被上层的各功能层腐蚀,提高钙钛矿组件寿命,并且拓宽了上层功能层制备可使用的工艺范围,例如,可以使用含溶剂量较多的溶液沉积钙钛矿吸光层和上下两层载流子传输层。没有第一ITO阻隔层4的保护作用,下层金属电极3容易和上层的光伏吸光层6发生反应,金属电极3被光伏吸光层6腐蚀,引起组件效率衰减。在图1结构中,下层的第一ITO阻隔层4用于保护金属电极3不和光伏吸光层6反应,顶部的第二ITO阻隔层保护光伏吸光层6不受外部水汽、氧气的侵蚀、以及作为该结构中的正极。光伏吸光层6被上下两层ITO阻隔层紧密覆盖,形成一种自封装的结构。而且直接在铝板上制备钙钛矿光伏组件,无需进行高温层压,防止压力和高温下钙钛矿发生分解,提高了钙钛矿光伏组件的稳定性,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玻璃、昂贵的阻水率较高的PVDF、EFTE聚合物阻隔膜和封装材料(丁基胶、胶膜)的成本,具有巨大的商业应用价值。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钙钛矿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1
请参照图2所示,以制备钙钛矿光伏组件为例,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将铝板基底清洗干净后,在其上方用原子层沉积法制备一层氧化铝作为绝缘层,厚度为200nm。随后在氧化铝上方制备一层厚度为150nm的银电极作为金属电极。随后使用射频溅射法在银电极的上方溅射一层第一ITO阻隔层,溅射功率为200W,气氛为Ar/O2,流量比95:5,气压为0.5Pa,时间为10min。随后将该基底转移加热台上,在250℃下烧结10min。最后在第一ITO阻隔层的表面使用共蒸法蒸镀一层BCP和C60混合物作为第一载流子传输层,厚度为40nm。再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一层MAPbI3钙钛矿吸光层,再在100℃下烧结1h。再在钙钛矿吸光层上蒸镀一层PEDOT:PSS作为第二载流子传输层,厚度为50nm。随后蒸镀一层MoO3作为缓冲层,厚度为10nm。最后再用射频溅射法在缓冲层顶部溅射一层第二ITO阻隔层,溅射功率为150W,气氛为Ar,流量为20sccm,溅射气压为0.5Pa,时间为20min,完成钙钛矿光伏组件的制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钙钛矿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使用铝板作为基底,在铝板表面从下至上依次制备了绝缘层、金属电极、第一ITO阻隔层、第一载流子传输层、钙钛矿吸光层、第二载流子传输层、缓冲层和第二ITO阻隔层,钙钛矿吸光层被上下设置的第一ITO阻隔层和第二ITO阻隔层紧密覆盖,形成自封装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钙钛矿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包括金电极、银电极、铜电极、铝电极中任意一种。
CN202021748627.2U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钙钛矿光伏组件 Active CN2125424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48627.2U CN212542482U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钙钛矿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48627.2U CN212542482U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钙钛矿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42482U true CN212542482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28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48627.2U Active CN212542482U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钙钛矿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424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39022B (zh) 一种低损伤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封装方法
CN207320169U (zh) 一种渐变带隙的钙钛矿电池
CN103515484B (zh) 一种周期性结构的绒面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97387B (zh) 抗辐照光伏储能一体化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JP6552368B2 (ja) 光電変換素子及び光電変換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10310999A (zh) 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16709A (zh) 一种结构为氧化物-金属多层膜/硅基太阳电池
CN103563088A (zh) 本质上半透明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5280827A (zh) 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JPH06318728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3782566A (zh) 一种基于背接触的叠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97992A (zh) 用等离子体轰击制备绒面氧化锌透明导电镀膜玻璃的方法
CN105895806A (zh) 基于铜锌锡硫钙钛矿平面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82632B (zh) 一种玻璃衬底绒面结构ZnO薄膜及应用
CN106057924A (zh) 一种复合层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复合层电极的透光太阳能电池
CN212542482U (zh) 一种钙钛矿光伏组件
US20120103407A1 (en)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olar cell
CN112909187A (zh) 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太阳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202217689U (zh) 光伏器件以及包括其的光伏转换器面板
CN114079009A (zh) 一种钙钛矿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95585A (zh) 一种光伏瓦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US11500257B2 (en) Inorganic solid-state electrochromic module containing inorganic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CN115425154A (zh) 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
CN113809237B (zh) 一种由独立子电池组装的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52675A (zh) 一种彩色薄膜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