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29990U - 一种船舶货物补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舶货物补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29990U
CN212529990U CN202020618382.5U CN202020618382U CN212529990U CN 212529990 U CN212529990 U CN 212529990U CN 202020618382 U CN202020618382 U CN 202020618382U CN 212529990 U CN212529990 U CN 212529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p
elevator
lifting
goods
d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1838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松玲
朱永权
任明博
沈涛
俞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04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704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04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704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20202061838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299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29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299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货物补给装置,其中,伸缩起重机(13)设在船舶甲板上方,其通过在伸缩臂上的移动小车移动用于驱动吊具起升和下落的吊具起升机构;吊口(14)在起吊室(11)底部船舶甲板上开口形成;第一输送线在甲板下一层,托盘(21)能被第一输送线承载的托载小车(22)送至吊口(14)下方;第一输送线一端靠近码头,另一端靠近电梯组件;电梯组件(31)的电梯垂直贯穿甲板下一层和下二层,电梯底部的第二输送线能接续运载第一输送线上的托盘;取货理货装置在甲板的下二层,用于从位于所述电梯底部的第二输送线上的托盘(21)中取出货物并移至理货区。本实用新型能提高货物补给的连贯性和统筹性,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船舶货物补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物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货物补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海洋船舶补给货物的方式,是采用船体自带的大型起重设备将货物从码头取货、吊装到船舶储货区中,然后理货码垛好。这种货物补给方式,不仅取货、吊装、理货循环周期较长,工作效率不高;而且吊装起重设备多是曝露在舱外,不容易维护保养,关键零部件容易受到海水的腐蚀而缩短使用寿命。
因此,提供一种占用的空间小,连续性取物、货物传输、理货为一体的高效率、易维护保养的船舶货物补给系统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船舶货物补给装置,其能够解决目前现有技术船舶补给货物周期长、效率低下的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船舶货物补给装置,其能够解决吊装设备不易维护保养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货物补给装置,其包括:
伸缩起重机、吊口、第一输送线、电梯组件和取货理货装置;
所述伸缩起重机设在船舶甲板上方,其通过在伸缩臂上的移动小车移动吊具起升机构,所述吊具起升机构驱动吊具的起升和下落;
所述吊口在起吊室底部的船舶甲板上开口形成;
所述第一输送线布置在船舶甲板的下一层,且所述托盘能被所述第一输送线送至所述吊口的下方;且所述第一输送线一端靠近码头,另一端靠近电梯组件;
所述电梯组件包括电梯以及位于所述电梯底部的第二输送线;所述电梯垂直贯穿甲板下一层和下二层,所述第二输送线能接续运载所述第一输送线上的托盘;
所述取货理货装置布置在船舶甲板的下二层,用于从位于所述电梯底部的第二输送线上的托盘中取出货物并移至理货区。
更优选地,所述伸缩起重机设置在位于船舶甲板上方的起吊室中;所述起吊室为箱型半封闭结构,其通过插入船舶甲板内部且与船体结构相连的立柱作为主受力构件,所述起吊室顶部固定有安装梁;
所述伸缩起重机包括固定梁;并通过所述固定梁固定在起吊室顶部的安装梁上。
更优选地,所述起吊室面向码头一侧的船舷侧板能够打开;所述起吊室的船舷侧板通过布置在起吊室顶部的起吊附件实现开闭;所述起吊附件包括自带制动能力的电机、钢丝绳和单卷筒绞车;其中钢丝绳一端缠绕在单卷筒绞车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起吊室的船舷侧板上。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输送线布置在位于船舶甲板的下一层的货物中转区中;所述货物中转区一侧面向码头,一侧面向所述电梯组件。
更优选地,所述取货理货装置布置位于在船舶甲板的下二层的理货储货区中,所述理货储货区一侧面向码头,一侧面向所述电梯组件。
更优选地,所述电梯组件布置在位于贯穿船舶甲板下方的货物运输区中,且所述货物运输区具有两个电梯外门,其中一个电梯外门朝向第一输送线;另一个朝向所述取货理货装置。
更优选地,所述电梯通过布置在起吊室内部的电梯升降机构提升或下降,所述电梯升降机构包括电机、减速机、滚筒和钢丝绳;电机驱动减速机带动缠绕钢丝绳的滚筒旋转,钢丝绳连接电梯的顶部四个角,电梯随滚筒的正反转实现提升和下降动作。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布置在甲板上方的伸缩起重机、在甲板上开具的吊口、在甲板下一层布置的第一输送线、垂直贯穿甲板下一层和下二层的带电梯组件的货物运输区和布置在甲板下二层的取货理货装置,不仅使整个货物补给系统占用的空间小,而且能够使货物起吊、货物传输、理货储货环节连续为一体,提高了货物补给动作的连贯性和统筹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船舶甲板上方的起吊室,使得伸缩起重机不用时可完全封闭在起吊室内,易于吊装设备的维护防腐保养,并具有隐秘性;
3、本实用新型的起吊室可根据船型要求设置多个,并布置在甲板上方。
4、本实用新型可根据货物和船舶容量,布置多层储货,能够提高船舶的装载率;
5、本实用新型可根据货物的尺寸配置多种不同规格的托盘和吊具,配置灵活,可以使用于多种货物的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货物起吊区1、货物中转区2、货物运输区3、理货储货区4、控制平台5;起吊室11、起吊附件12、伸缩起重机13、吊口14;托盘21、托载小车22;电梯组件3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码头货物补给装置,其适用于补给大包装干货物资且具有定尺定重的补给系统,具体更适用于使用在海洋船舶上对占用空间有限制的,连续取货、货物传输、理货为一体的补给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描述其结构,将该补给装置所有的设备分别归置在如下几个区中:货物起吊区1、货物中转区2、货物运输区3、理货储货区4。
一、货物起吊区1
货物起吊区1布置在船舶甲板的上方,其包括起吊室11、起吊附件12、伸缩起重机13和吊口14。
起吊室11可根据船型要求设置多个,整体布置在船舶甲板的上方,每个起吊室11为箱型半封闭结构,其面向码头一侧的船舷侧板能够打开。设置在起吊室11中的主受力立柱插入船舶甲板内部,与船体结构相连。起吊室11内布置有用于固定伸缩起重机13的安装梁。
起吊附件12布置在起吊室11的顶部,其采用自带制动能力的电机驱动钢丝绳单卷筒绞车,利用电控中的同步控制和张力控制功能实现同步收放钢丝绳,进而实现起吊室11的船舷侧板的开闭。
伸缩起重机13包括固定梁、伸缩臂、移动小车、吊具及吊具起升机构。其中固定梁固定在起吊室的安装梁上,可以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型式。伸缩臂两边(或单侧)固定有齿条,通过自带制动能力的电机驱动齿轮正反转,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齿条动作进而带动伸缩臂移动;利用电控中的同步和启停控制功能实现伸缩臂驱动的同步、开启和制动。固定梁和伸缩臂中带有轨道,移动小车通过自带制动能力的电机驱动并经减速机减速后带动移动小车的滚轮在该轨道中移动。
吊具起升机构布置在起吊室11内的移动小车上,其采用自带制动能力的电机驱动单(双联)卷筒绞车收放钢丝绳,吊具固定在钢丝绳上。吊具按照货物尺寸定制,吊具起升机构按实际需要布置。利用电控中的同步控制和张力控制功能实现同步收放钢丝绳,进而控制吊具升降。
吊口14开具在船舶甲板上,其是按吊装货物的尺寸留余量,在起吊室11底部的船舶甲板上开口形成的。为了使吊口位置的结构稳固,在吊口周圈的甲板上焊接加强肋。
二、货物中转区2
货物中转区2布置在船舶甲板的下一层,是连接吊口14和货物运输区3的通道,包括第一输送线、托载小车22和放置在托载小车22上的托盘21。其中的托载小车22位于第一输送线上,托载小车22在甲板下一层做往复运动,也可固定不动。托载小车22的平台框架以及在托载小车22平台框架内底部并排布置的多个滚轮,滚轮能够被电控驱动同时向同一方向转动,托载小车22的一端朝向码头,另一端朝向货物运输区3。其中的托盘21,用于托住货物,其可以是一个与定尺货物配对的托盘21。
三、货物运输区3
货物运输区3位于货物中转区2和理货储货区4的远离码头的一侧,且垂直贯穿于货物中转区2和理货储货区4。货物运输区3包括电梯组件31、电梯升降机构。
上述的电梯组件31垂直贯穿甲板下一层和下二层,其用于货物垂直输送,其包括用于提升货物的电梯、电梯框架、电梯外门等。电梯是一个单侧带开闭电梯内门(简称内门)的长方型箱体,箱体底部有第二输送线,该第二输送线的构件与第一输送线相同,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其中的电梯垂直贯穿于货物中转区3和理货储货区4,电梯框架内槽作为电梯的滑动轨道使用。其中的电梯外门(简称外门)为两个,其中一个朝向货物中转区3,另一个朝向理货储货区4。
上述的电梯升降机构用于提升电梯,其可以布置在起吊室11内部,其包括电机、减速机、滚筒和钢丝绳。电机驱动减速机带动缠绕钢丝绳的滚筒旋转,钢丝绳连接电梯的顶部四个角,电梯随滚筒的正反转实现提升和下降动作。
四、理货储货区4
理货储货区4布置船舶甲板的下二层,其在货物运输的终端,布置在货物中转区2以下,取货和理货可采用人工叉车方式,也可以采用移动滚筒式输送线。
为了实现货物补给系统中各个设备动作的电控控制以及连贯性控制,还为上述货物补给系统配置了控制平台,该控制平台由位置控制模块、设备启停模块、安全保护报警模块、速度控制模块、同步模块和钢丝绳张力控制模块等组成。控制平台中的各个模块贯穿于整个补给系统,通过线缆连接整个补给系统中的设备。
通过上述实施例能够连续取物、吊装、运输、理货。
下面以起吊1T(吨)的定制货物为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船舶货物补给系统的工作原理:
步骤S1:船靠近码头,打开总电源。按下取货区的起吊室主体侧开门机械设备按钮,滚筒正转收紧钢丝绳,钢丝绳带动起吊室侧门打开到位,按下设备制动按钮,设备制动,侧开门静止。打开货物输送自动模式。
步骤S2:在货物自动输送模式下,先启动伸缩起重机的伸臂机构,伸臂到位到停止,再进入到移动小车和吊具并行模式,同时按动移动小车按钮和吊具放绳按钮,使移动小车和吊具同时移出到码头取货区的上方,电控检测到位后自动制动。
步骤S3:进入伸缩起重机的吊具升降模式,启动伸缩起重机的起升机构放绳,使吊具下降至码头取货。将货物固定到吊具上,检测起升钢丝绳张力稳定后,启动伸缩起重机的起升机构收绳,钢丝绳带动载有货物的吊具提升,提升到与移动小车固定的距离后,起升机构自动停止。
步骤S4:再次进入移动小车和吊具并行模式,移动小车和吊具同时动作,使得移动小车、载有货物的吊具同时移到起吊室的吊口顶部。
检测到货物在吊口处的位置信号后,货物运输区的电梯自动升并停在货物中转区定位。第一输送线提前启动运行,并将托盘移动到吊口下方。
再次进入伸缩起重机的吊具升降模式,移动小车静止,伸缩起重机的起升机构放绳,使吊具下降到货物中转区的第一输送线上的托盘上,松开吊具,将吊具上的货物放到托盘上,完成自动卸货。
检测到吊具上的货物卸货后,自动回到伸缩起重机的吊具升降模式,收绳使吊具提升回吊口之上,并检测到吊具距离移动小车的设定距离后,起升机构自动停止。
至此货物由货物起吊区进入到货物中转区。
步骤S5:货物在托盘上,托盘称重检测传感器发出信号,电控先打开货物中转区的电梯外侧门,再打开电梯自身的内侧门,通过第一输送线和电梯底部的第二输送线,使得载有货物的托盘从第一输送线上平移到电梯内,电梯内称重信号检测传感器发出信号,电梯内侧门关闭,货物中转区的电梯外侧门关闭。至此,货物由货物中转区进入到货物输送区。
同时,伸缩起重机再进入到移动小车和吊具并行模式,空载情况下移动小车和吊具同步放绳,实现移动小车和吊具同时移出,电控检测吊具对准码头取货处后,自动制动。依次重复步骤S2、S3取货。
步骤S6:货物进入到货物输送区后,电梯升降机构启动,货物由电梯垂直向下输送到货物终端的取货理货区。检测到电梯进入到理货区位置后,电梯升降机构停止,先后自动打开电梯的内侧门和取货理货区的电梯外侧门(外门),货物由人工叉车或通过输送线移到理货处。至此一次货物输送完毕。
步骤S7:称重检测信号采集电梯空载情况,电梯升降机构启动,收绳,电梯空载提升至货物中转区,电梯到货物中转区时,位置信号采集,电梯自动先后打开电梯内侧门和货物中转区的电梯外侧门,再启动电梯底部的第二输送线和货物中转区的第一输送线转动,将空托盘移到第一输送线上,并定位使托盘对着吊口。
检测到货物在吊口处的位置信号后,待重复步骤S4及后续循环步骤。
步骤S8:所有货物补给完毕后,关闭货物输送自动模式,开启货物完毕模式,空载情况下先将移动小车和吊具移到固定梁内,然后将伸缩起重机的伸缩臂收回,托盘在第一输送线上,电梯下降到取货理货区。确认所有设备到位后,停止货物完毕模式。再按下货物起吊区的起吊室的侧门开启按钮,滚筒反转收绳,钢丝绳带动起吊室侧门回收到位,机械锚定。最后关闭总电源。
上述托盘和吊具的规格可根据货物的尺寸配置。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实施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所做的任何等效变化或润饰,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之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内容为标准。

Claims (8)

1.一种船舶货物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船舶货物补给装置包括:
伸缩起重机(13)、吊口(14)、第一输送线、电梯组件(31)和取货理货装置;
所述伸缩起重机(13)设在船舶甲板上方,其通过在伸缩臂上的移动小车移动吊具起升机构,所述吊具起升机构驱动吊具的起升和下落;
所述吊口(14)在起吊室(11)底部的船舶甲板上开口形成;
所述第一输送线布置在船舶甲板的下一层,且托盘(21)能被所述第一输送线送至所述吊口(14)的下方;且所述第一输送线一端靠近码头,另一端靠近电梯组件(31);
所述电梯组件(31)包括电梯以及位于所述电梯底部的第二输送线;所述电梯垂直贯穿甲板下一层和下二层,所述第二输送线能接续运载所述第一输送线上的所述托盘(21);
所述取货理货装置布置在船舶甲板的下二层,用于从位于所述电梯底部的第二输送线上的托盘(21)中取出货物并移至理货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货物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起重机(13)设置在位于船舶甲板上方的起吊室(11)中;所述起吊室(11)为箱型半封闭结构,其通过插入船舶甲板内部且与船体结构相连的立柱作为主受力构件,所述起吊室(11)顶部固定有安装梁;
所述伸缩起重机(13)包括固定梁;并通过所述固定梁固定在起吊室(11)顶部的安装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货物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吊室(11)面向码头一侧的船舷侧板能够打开;所述起吊室(11)的船舷侧板通过布置在起吊室(11)顶部的起吊附件(12)实现开闭;所述起吊附件(12)包括自带制动能力的电机、钢丝绳和单卷筒绞车;其中钢丝绳一端缠绕在单卷筒绞车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起吊室(11)的船舷侧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货物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线布置在位于船舶甲板的下一层的货物中转区(2)中;所述货物中转区(2)一侧面向码头,一侧面向所述电梯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货物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货理货装置布置位于在船舶甲板的下二层的理货储货区(4)中,所述理货储货区(4)一侧面向码头,一侧面向所述电梯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货物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组件(31)布置在位于贯穿船舶甲板下方的货物运输区(3)中,且所述货物运输区(3)具有两个电梯外门,其中一个电梯外门朝向第一输送线;另一个朝向所述取货理货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货物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通过布置在起吊室(11)内部的电梯升降机构提升或下降,所述电梯升降机构包括电机、减速机、滚筒和钢丝绳;电机驱动减速机带动缠绕钢丝绳的滚筒旋转,钢丝绳连接电梯的顶部四个角,电梯随滚筒的正反转实现提升和下降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货物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吊室(11)根据船型要求设置多个。
CN202020618382.5U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船舶货物补给装置 Active CN2125299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8382.5U CN212529990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船舶货物补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8382.5U CN212529990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船舶货物补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29990U true CN212529990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20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18382.5U Active CN212529990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船舶货物补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2999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1980A (zh) * 2020-04-22 2020-07-1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一种船舶货物补给系统
CN114889748A (zh) * 2022-05-29 2022-08-12 武汉金鑫海船舶设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以部分替代浮船坞的船舶起重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1980A (zh) * 2020-04-22 2020-07-1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一种船舶货物补给系统
CN114889748A (zh) * 2022-05-29 2022-08-12 武汉金鑫海船舶设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以部分替代浮船坞的船舶起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35562B1 (ko) 로봇 컨테이너 핸들링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CN212529990U (zh) 一种船舶货物补给装置
EP0366730B1 (en) Cargo handling system
KR20230106717A (ko) 고층 입체 창고에서 컨테이너의 입고 및 출고 또는이동 방법 및 그 장치
EP0102191A2 (en) Containeriza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US3883013A (en) Apparatus of applying skids of grating structure and removing the same
US8146729B1 (en) Automated elevat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system
JP2006516014A (ja) ツイストロックを自動的に取り付け取り外しするための装置
US4610594A (en) Container conveyor system
EP047141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ing and/or unloading goods, in particular goods stacked on pallets, generally for use with ships
CN111391980A (zh) 一种船舶货物补给系统
WO2004022474A1 (en) Gantry crane
JPH07215665A (ja) パレタイザーおよび空パレット供給装置
US20050226713A1 (en) Process for handling cargo and cargo handling facility
JPH05338991A (ja) コンテナー船の多連装クレーン式荷役装置
CN211167286U (zh) 一种海上货物转运系统
US3508668A (en) Load transferring apparatus
US2448373A (en) Apparatus for loading. stowing, and unloading vessels
US2793766A (en) Cargo handling device
CN220866965U (zh) 一种可转运的吊艇装置
US3606055A (en) Goods moving method
JPH0939881A (ja) パレット輸送船
CN111186676B (zh) 海防雷达的安运工艺
CN110525603A (zh) 海防雷达的安运系统
CN213622112U (zh) 一种吊储运一体化多箱同储运输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