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22086U - 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522086U CN212522086U CN202021897492.6U CN202021897492U CN212522086U CN 212522086 U CN212522086 U CN 212522086U CN 202021897492 U CN202021897492 U CN 202021897492U CN 212522086 U CN212522086 U CN 2125220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 guide cover
- implant
- guide seat
-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所述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包括导引盖以及用于与所述导引盖可拆卸连接的导引座;所述导引座用于沿第一方向穿入所述导引盖,对植入物进行第一压缩;所述导引座还用于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引盖可拆卸地连接,对植入物进行第二压缩;其中,当所述导引座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引盖连接时,所述导引座与所述导引盖共轴线,且所述导引座被限制相对于所述导引盖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如此配置,巧妙地利用了导引座正反两次对植入物进行两次压缩,精简了装载工具的结构,且实现了在进行第二压缩的过程中保持导引座与导引盖的同轴,降低了操作者的操作难度,使整个压握过程更加便捷、高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主动脉瓣置入术是国际近年来研发的一种全新的微创伤瓣膜置换技术,其原理是瓣膜假体被装载到输送系统内,通过经导管的方式输送到主动脉根部,支架释放能够确保瓣膜被固定到主动脉瓣环处,替代功能退化的原瓣膜,使病人心脏功能得到改善。这项技术,可以在不开胸、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治疗主动脉瓣瓣膜病,免去了以前外科开胸术、心脏停跳对病人造成的巨大创伤。
这项技术需要将支架压缩到很小的直径以载入输送器导管中。而支架或支架上的瓣膜容易因为过度压缩、压缩不均匀、或局部意外弯折造成支架损伤或瓣膜破损,最终导致支架或瓣膜的功能有缺陷或使用寿命降低,甚至可能无法正常植入、工作。尤其是在装载自膨胀支架的时候会因为自膨胀支架自身的张力导致其更不易被固定和压缩,更容易出现损伤或破损,而使得装载变得更为困难。这一方面对装载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另一方面也无形之中延长了植入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风险。
使用装载工具装载瓣膜假体时,通常使用导引盖与导引座配合对支架做初步压缩,再用导引座的内腔对支架的流入道做进一步压缩,直到瓣膜假体被完全压握。大量的试验结果证实,装载工具与支架的同轴性对支架的均匀压握十分重要,现有的装载工具,需要依赖操作者手动控制保持同轴性,这对操作者的要求较为苛刻。尽管操作人员会进行技术培训,但临床发现,由于介入主动脉瓣置入术手术复杂、步骤多,支架的压握在其中占比较小,这部分操作经常被忽视或技术要点掌握不到位,导致支架压握不当,影响支架装载,甚至影响支架的使用。
因此,需要一种操作简单、装载效率高的装载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以解决现有装载工具需手动操作保持同轴压握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包括:导引盖以及用于与所述导引盖可拆卸连接的导引座;所述导引盖沿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导引盖用于以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与所述导引座连接;所述导引座沿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三端与第四端;
所述导引座用于沿所述第三端朝向所述第四端的第一方向穿入所述导引盖,对植入物进行第一压缩;所述导引座还用于沿所述第四端朝向所述第三端的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引盖可拆卸地连接,对植入物进行第二压缩;
其中,当所述导引座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引盖连接时,所述导引座与所述导引盖共轴线,且所述导引座被限制相对于所述导引盖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
可选的,所述导引盖具有第一卡扣部和第四卡扣部,所述导引座具有第二卡扣部、第五卡扣部与第三卡扣部;
当所述导引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穿入所述导引盖时,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卡扣部相卡合,限定所述导引盖相对于所述导引座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用于对所述植入物进行第一压缩;在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卡扣部相卡合后,所述导引座继续沿所述第一方向穿入所述导引盖时,所述第四卡扣部与所述第五卡扣部相卡合,限定所述导引盖相对于所述导引座的径向位移、轴向位移以及周向转动,用于对所述植入物进行第三压缩;
当所述导引座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引盖可拆卸地连接时,所述第一卡扣部和/或所述第四卡扣部与所述第三卡扣部相卡合,限定所述导引盖相对于所述导引座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用于对所述植入物进行第二压缩。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扣部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一卡扣,所述第四卡扣部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二卡扣,所述导引盖具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切槽,所述切槽于所述第一端处开放;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分别沿所述导引盖周向分布,且每个所述第一卡扣的周向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切槽,每个所述第二卡扣的周向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切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扣具有朝向所述第二端的第一卡合面与朝向所述导引盖之内部的第一结合面;所述第二卡扣部具有朝向所述第四端方向内倾的第一斜面、朝向所述第三端的第二卡合面与朝向所述导引座之外部的第二结合面;所述第一斜面用于与所述第一结合面抵靠并推动所述第一卡扣的自由端扩张;所述第一结合面用于与所述第二结合面相抵靠,以限制所述导引盖相对于所述导引座的径向位移;所述第一卡合面用于与所述第二卡合面相抵靠,以限制所述导引盖朝向第二端的方向相对于所述导引座的轴向位移。
可选的,所述第三卡扣部包括卡扣槽,所述卡扣槽沿所述导引座的轴截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卡扣沿所述导引盖的轴截面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卡扣用于卡合入所述卡扣槽中,以限制所述导引座相对于所述导引盖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
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卡扣槽之间具有间隔区,所述间隔区的周向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卡扣沿所述导引盖的周向长度,所述间隔区用于供所述第一卡扣朝向所述第四端方向伸入;所述第一卡扣用于通过所述导引盖与所述导引座的周向相对转动,以周向的方式卡合入所述卡扣槽中。
可选的,所述卡扣槽朝向所述导引座之内部的侧壁朝向所述第三端的方向逐渐向外扩张。
可选的,所述第二卡扣具有朝向所述导引盖的外部的第二斜面和朝向所述第二端方向的第三卡合面;所述第二斜面朝向所述第一端方向内倾;所述第五卡扣部具有朝向所述第四端方向的第四卡合面、朝向所述导引座的内部的第一限位面以及沿所述导引座之周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用于与所述第二斜面抵靠,以推动所述第二卡扣的自由端向所述导引盖的内部收缩;所述第一限位面用于与所述导引盖的外侧壁相抵靠,以限制所述导引盖相对于所述导引座的径向位移;所述第三卡合面用于与所述第四卡合面相抵靠,以限制所述导引盖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相对于所述导引座的轴向位移;所述第二限位面用于与所述第二卡扣的径向侧壁相抵靠,以限制所述导引盖相对于所述导引座的周向转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扣部相对于所述第二端的最大轴向距离,不小于所述第四卡扣部相对于所述第二端的最大轴向距离。
可选的,所述第三卡扣部包括沿所述导引座的轴向设置的卡扣板,所述卡扣板具有沿所述导引座的轴向贯通设置的卡扣孔,所述第二卡扣用于卡合入所述卡扣孔中,所述第三卡合面用于与所述卡扣板之朝向所述第四端的一侧相抵靠,以限制所述导引座相对于所述导引盖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
可选的,所述导引盖具有第六卡扣部,所述导引座具有第三卡扣部;
当所述导引座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引盖可拆卸地连接时,所述第六卡扣部与所述第三卡扣部相卡合,限定所述导引盖相对于所述导引座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
可选的,所述第六卡扣部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三卡扣,所述导引盖具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切槽,所述切槽于所述第一端处开放;所述第三卡扣沿所述导引盖周向分布,且每个所述第三卡扣的周向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切槽;所述第三卡扣具有朝向所述导引盖的外部的第三斜面和朝向所述第二端方向的第五卡合面;所述第三斜面朝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内倾。
可选的,所述第三卡扣部包括沿所述导引座的轴向设置的卡扣板,所述卡扣板具有沿所述导引座的轴向贯通设置的卡扣孔,所述第三卡扣用于卡合入所述卡扣孔中,所述第五卡合面用于与所述卡扣板之朝向所述第四端的一侧相抵靠,以限制所述导引座相对于所述导引盖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
可选的,所述植入物的装载工具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具有沿轴向贯通的内孔,所述固定件用于与所述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当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时,所述内孔与所述导引盖共轴线,且所述固定件被限制相对于所述导引盖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导引盖通过螺纹、卡扣或销轴连接。
可选的,所述植入物的装载工具还包括保护管,所述保护管用于可拆卸地穿设于所述内孔中;当所述保护管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时,所述保护管与所述内孔共轴线,且所述保护管被限制相对于所述固定件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
可选的,所述内孔的内径与所述保护管的外径相适配,所述保护管用于穿设于所述内孔中,并被所述内孔限制相对于所述固定件的径向位移。
可选的,所述保护管沿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保护管用于以所述第六端向所述第五端的方向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固定件沿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七端和第八端,所述保护管用于以所述第八端朝向所述第七端的方向与所述保护管连接;所述保护管具有朝向所述第六端方向的第三限位面;所述固定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七端方向的第四限位面,所述第三限位面用于与所述第四限位面相抵靠,以限制所述保护管朝向所述第六端相对于所述固定件的轴向位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医疗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还包括输送装置,所述装载工具用于与所述输送装置相配合,以将一植入物装载于所述输送装置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包括:导引盖以及用于与所述导引盖可拆卸连接的导引座,所述导引盖及导引座至少一者上具有卡扣部;所述导引座沿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三端与第四端,当所述导引座以所述第三端朝向所述第四端的第一方向伸入所述导引盖内时,所述导引座用于对植入物施加第一压缩力,当所述导引座以所述第四端朝向所述第三端的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引盖可拆卸地连接时,所述导引座用于对所述植入物施加第二压缩力,在施加所述第一压缩力或者所述第二压缩力时,所述卡扣部均用于限制所述导引座使其与所述导引盖共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中,所述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包括导引盖以及用于与所述导引盖可拆卸连接的导引座;所述导引座用于沿第一方向穿入所述导引盖,对植入物进行第一压缩;所述导引座还用于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引盖可拆卸地连接,对植入物进行第二压缩;其中,当所述导引座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引盖连接时,所述导引座与所述导引盖共轴线,且所述导引座被限制相对于所述导引盖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
如此配置,首先利用导引盖与导引座对植入物进行第一压缩,进而将导引座调换方向,与导引盖连接,对植入物进行第二压缩。在进行第二压缩的过程中,导引座与导引盖配置为共轴线,且导引座被限制相对于导引盖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由此,巧妙地利用了导引座正反两次对植入物进行两次压缩,精简了装载工具的结构,且实现了在进行第二压缩的过程中保持导引座与导引盖的同轴,保证在第二压缩的过程中对植入物进行同轴压握,保证了整个操作的直线度,从而降低操作者执行第二压缩的难度,使整个压握过程更加便捷、高效。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卡合连接的示意图;
图2b是图2a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2c是图2b的A部放大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四卡扣部与第五卡扣部卡合连接的示意图;
图3b是图3a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3c是图3b的B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固定件、保护管与导引盖配合连接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导引盖的示意图;
图5b是图5a的导引盖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5c是图5a的导引盖自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观察的示意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导引座的示意图;
图6b是图6a的导引座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6c是图6a的导引座的立体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卡扣部与第三卡扣部卡合连接的示意图;
图7b是图7a的C部放大图;
图7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卡扣槽的侧壁的示意图;
图7d是图7c的D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植入物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10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装载工具的使用过程步骤一的示意图;
图10b是图10a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1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装载工具的使用过程步骤二的示意图;
图11b是图11a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1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装载工具的使用过程步骤三的示意图;
图12b是图12a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12c是图12b的E部放大图;
图12d是图12b中保护管的局部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1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装载工具的使用过程步骤四的示意图;
图13b是图13a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14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导引盖的示意图;
图14b是图14a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15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导引座的示意图;
图15b是图15a的立体示意图;
图16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卡合连接的示意图;
图16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四卡扣部与第五卡扣部卡合连接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四卡扣部与第三卡扣部卡合连接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18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导引盖的示意图;
图18b是图18a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19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导引座的示意图;
图19b是图19a的立体示意图;
图20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卡合连接的示意图;
图20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第四卡扣部与第五卡扣部卡合连接的示意图;
图2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第四卡扣部与第三卡扣部卡合连接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21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第四卡扣部与第三卡扣部卡合连接的立体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导引盖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导引座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导引盖与导引座配合连接后的局部轴向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
5-输送装置;54-锥形头;55-固定头;56-鞘管;
9-瓣膜支架;91-挂耳;92-流出道;93-流入道;
10-导引盖;101-第一端;102-第二端;11-第一卡扣部;111-第一卡扣;112- 第一卡合面;113-第一结合面;12-第四卡扣部;121-第二卡扣;122-第二斜面; 123-第三卡合面;13-切槽;14-第六卡扣部;141-第三卡扣;142-第三斜面;143- 第五卡合面;151-第一区段;152-第三区段;153-第六区段;154-第七区段;
20-导引座;201-第三端;202-第四端;21-第二卡扣部;211-第一斜面;212- 第二卡合面;213-第二结合面;22-第三卡扣部;221-卡扣槽;222-侧壁;23-第五卡扣部;231-第四卡合面;232-第一限位面;233-第二限位面;24-容置槽;25-卡扣板;251-卡扣孔;261-第二区段;262-第八区段;263-第四区段;264-第五区段; 265-第九区段;
30-固定件;301-第七端;302-第八端;
40-保护管;401-第五端;402-第六端;41-第三限位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术语“近端”通常是靠近操作者的一端,术语“远端”通常是靠近患者即靠近穿刺对象的一端,“一端”与“另一端”以及“近端”与“远端”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部分,其不仅包括端点,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此外,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一元件设置于另一元件,通常仅表示两元件之间存在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关系,且两元件之间可以是直接的或通过中间元件间接的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两元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一元件可以在另一元件的内部、外部、上方、下方或一侧等任意方位,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以解决现有装载工具需手动操作保持同轴压握的问题。
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至图13b,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的示意图;图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卡合连接的示意图;图2b是图2a的轴向截面示意图;图2c是图2b的A部放大图;图 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四卡扣部与第五卡扣部卡合连接的示意图;图3b 是图3a的轴向截面示意图;图3c是图3b的B部放大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固定件、保护管与导引盖配合连接的轴向截面示意图;图5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导引盖的示意图;图5b是图5a的导引盖的轴向截面示意图;图5c是图5a的导引盖自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观察的示意图;图6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导引座的示意图;图6b是图6a的导引座的轴向截面示意图;图 6c是图6a的导引座的立体图;图7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卡扣部与第三卡扣部卡合连接的示意图;图7b是图7a的C部放大图;图7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卡扣槽的侧壁的示意图;图7d是图7c的D部放大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植入物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输送装置的示意图;图10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装载工具的使用过程步骤一的示意图;图10b是图10a的轴向截面示意图;图1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装载工具的使用过程步骤二的示意图;图11b是图11a的轴向截面示意图;图1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装载工具的使用过程步骤三的示意图;图12b是图12a的轴向截面示意图;图12c是图12b的E部放大图;图12d是图12b中保护管的局部的轴向截面示意图;图1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装载工具的使用过程步骤四的示意图;图13b是图13a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如图1至图7d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包括:导引盖10以及用于与所述导引盖10可拆卸连接的导引座20;所述导引盖10沿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01与第二端102,所述导引盖10用于以所述第二端102向所述第一端101的方向与所述导引座20连接;所述导引座20沿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三端201与第四端202;所述导引座20用于沿第一方向穿入所述导引盖10,用于对植入物施加第一压缩力,对植入物进行第一压缩;所述导引座20还用于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引盖10可拆卸地连接,用于对所述植入物施加第二压缩力,对植入物进行第二压缩;所述第一方向即自第三端201朝向第四端202的方向,第二方向即自第四端202朝向第三端 201的方向。其中,当所述导引座20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引盖10连接时,所述导引座20与所述导引盖10共轴线,且所述导引座20被限制相对于所述导引盖10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第一压缩的过程可参考图10b与图11b,是指利用导引座20将植入物在导引盖10的内部进行初步的压缩。第二压缩的过程可参考图13b,指利用导引座20将植入物的末端进行压缩,而后将植入物装载入输送装置5内。
具体的,请参考图5a~6c,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导引盖10具有一贯通的第一内腔,且该第一内腔自第一端101朝向第二端102的方向呈台阶状逐渐缩小。所述导引座20具有朝向第四端202方向的容置槽24,所述容置槽24 用于容置植入物的一端部。导引座20还具有贯通的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用于供输送装置5的一部分穿过;第二内腔自第三端201朝向第四端202的方向呈逐渐缩小的形态。实际中,植入物在未载入输送装置5前常呈环状,因此容置槽24亦被配置为环状,以适配于植入物的端部形态。请参考图10b与图11b,当导引座20沿第一方向穿入导引盖10时,由于导引盖10的第一内腔沿第一方向是呈台阶状逐渐缩小的,因此可以对植入物进行径向的压缩,即所述第一压缩。
在植入物的一部分被装载入输送装置5后,将导引座20拆离,翻转方向,使导引座20沿第二方向与导引盖10的第一端101装配连接,同时保证导引座 20与导引盖10同轴且被限制相对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这样,第二内腔的侧壁能够与植入物的流入道93相抵靠而限制植入物的径向位移和轴向位移,使植入物的流入道93一端被压缩而与第二内腔相适配,从而便于将植入物同轴地装载入输送装置5中。
如此配置,首先利用导引盖10与导引座20对植入物进行第一压缩,进而将导引座20调换方向,与导引盖10连接,对植入物进行第二压缩。在进行第二压缩的过程中,导引座20与导引盖10配置为共轴线,且导引座20被限制相对于导引盖10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由此,巧妙地利用了导引座20正反两次对植入物进行两次压缩,精简了装载工具的结构,且实现了在进行第二压缩的过程中保持导引座20与导引盖10的同轴,保证在第二压缩的过程中对植入物进行同轴压握,保证了整个操作的直线度,从而降低操作者执行第二压缩的难度,降低了操作者的操作难度,使整个压握过程更加便捷、高效。可选的,导引盖10 及导引座20的至少一者上具有卡扣部,在施加所述第一压缩力或者所述第二压缩力时,所述卡扣部均用于限制所述导引座20使其与所述导引盖10共轴。
请参考图5a~图7b,并结合图2a~图3c,优选的,所述导引盖10具有第一卡扣部11,所述导引座20具有第二卡扣部21与第三卡扣部22;当所述导引座 20沿所述第一方向穿入所述导引盖10时,所述第一卡扣部11与所述第二卡扣部21相卡合,限定所述导引盖10相对于所述导引座20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用于对所述植入物进行第一压缩;当所述导引座20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引盖10可拆卸地连接时,所述第一卡扣部11与所述第三卡扣部22相卡合,限定所述导引盖10相对于所述导引座20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用于对所述植入物进行第二压缩。
在一个可替代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部11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一卡扣111,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卡扣111沿所述导引盖10周向分布,所述导引盖10具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切槽13,所述切槽13于所述第一端101的方向开放,且所述导引盖10于所述第一卡扣111之周向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切槽13。优选的,切槽可以为任意形状,任意尺寸,优选的采用长方形,沿导引盖10的轴向长度优选为18-21mm,宽度2-4mm;如此配置,既满足弹性需求又满足强度要求。更优选的,导引盖10和导引座20可选用透明材料制成,如PC或PMMA等材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扣111具有朝向所述第二端102的第一卡合面112与朝向所述导引盖10之内部的第一结合面113,所述第二卡扣部21具有朝向第四端202方向内倾的第一斜面211、朝向第三端201的第二卡合面212与朝向导引座20之外部的第二结合面213。在导引座20穿入所述第一内腔的过程中,第一结合面113与第一斜面211抵靠,由于切槽13的设置,第一卡扣111被切槽13 所分割形成的自由端逐渐被第一斜面211所推动而向外扩张,直至第一卡合面 112越过第一斜面211,所述第一结合面113与所述第二结合面213相抵靠,限制所述导引盖10相对于所述导引座20的径向位移。所述第一卡合面112用于与所述第二卡合面212相抵靠,以限制导引盖10朝向第二端102的方向相对于导引座20的轴向位移。第一卡合面112与第二卡合面212相抵靠时,即视作第一卡扣部11与第二卡扣部21相卡合。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制导引盖 10朝向第一端101的方向相对于导引座20的轴向位移,即导引盖10相对于导引座20被限定为同轴配合,轴向单方向的位移被限位。当导引座20继续向导引盖10的第二端102的方向前进,即令第一卡扣部11与第二卡扣部21相分离。特别的,这里的第一卡扣部11与第二卡扣部21相分离,指第一卡合面112 与第二卡合面212脱离抵靠,而不限制第一结合面113与第二结合面213的抵靠关系,亦即第一卡扣部11与第二卡扣部21相分离,指导引座20朝向第二端 102的方向更深入第一内腔的内部,而导引盖10与导引座20两者的径向位移继续由第一结合面113与第二结合面213通过相抵靠而限定。如此配置,即可使导引盖10与导引座20处于同轴的稳定状态,便于输送装置5的锥形头的套入,以便于对植入物进行下一步压缩。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1与第二卡扣部21通过第一卡合面112与第二卡合面212相抵靠的方式实现导引盖 10与导引座20两者轴向的限定,而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1与第二卡扣部21还可以通过摩擦力固定的卡扣形式,或者凹槽与凸起的卡扣形式等其它形式的配合以实现导引盖10与导引座20两者的轴向限定。较佳的,第一卡合面112围绕导引盖10的轴线周向分布,第二卡合面212围绕导引座20 的轴线周向分布,当第一卡扣部11与第二卡扣部21相卡合时,导引盖10与导引座20保持同轴。
进一步的,所述导引盖10具有第四卡扣部12,所述导引座20具有第五卡扣部23;在所述第一卡扣部11与所述第二卡扣部21相卡合后,所述导引座20 继续沿所述第一方向穿入所述导引盖10时,所述第四卡扣部12与所述第五卡扣部23相卡合,限定所述导引盖10相对于所述导引座20的径向位移、轴向位移以及周向转动,用于对所述植入物进行第三压缩。
在一个可替代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卡扣部12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二卡扣121,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卡扣121沿所述导引盖10周向分布,所述导引盖10于所述第二卡扣121之周向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切槽13。需理解,第二卡扣121两侧的切槽13可与第一卡扣111两侧的切槽13重合,即第二卡扣121与第一卡扣 111之间可仅存在一个切槽13。可选的,第二卡扣121为主动式卡扣,优选为弹性卡扣。第二卡扣121的形状不做限制。优选的,第四卡扣部12中,第二卡扣 121的数量不做限定,以确保导引盖10和导引座20结合时周向和轴向定位;如图5c所示,第二卡扣121的数量优选为2个,其在导引盖10的周向上采用轴对称布置。可选的,第二卡扣121的外表面与第五卡扣部23的外表面做相同标识,便于操作。
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扣121具有朝向第一端101方向内倾的第二斜面122 和朝向第二端102方向的第三卡合面123;所述第五卡扣部23具有朝向第四端 202方向的第四卡合面231与朝向导引座20内部的第一限位面232;在第一卡扣部11与第二卡扣部21相卡合之后,导引座20继续沿第一方向向导引盖10 内部移动,第一限位面232与第二斜面122抵靠,并推动第二斜面122向导引盖10的内部移动,第二卡扣121被切槽13所分割形成的自由端逐渐被推动而向导引盖10的内部收缩,直至第三卡合面123越过第一限位面232,第二卡扣 121的自由端向外弹出,导引盖10的外侧壁与第一限位面232相抵靠,限制所述导引盖10相对于所述导引座20的径向位移;而所述第三卡合面123与所述第四卡合面231相抵靠,限制导引盖10朝向第二端102的方向相对于导引座20 的轴向位移。第三卡合面123与第四卡合面231相抵靠时,即视作第四卡扣部 12与第五卡扣部23相卡合。较佳的,第四卡扣部12与第五卡扣部23相卡合时,导引盖10与导引座20保持同轴。
进一步的,第五卡扣部23还具有沿导引座20之周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限位面233,两个第二限位面233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卡扣121于相邻两个切槽 13之间的径向宽度相适配,即两个第二限位面233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大于第二卡扣121的径向宽度,第二限位面233用于与第二卡扣121的径向侧壁相抵靠,以限制导引盖10相对于导引座20的周向转动。如图3a所示,当第四卡扣部12与第五卡扣部23相卡合时,第二卡扣121的两个径向侧壁与第五卡扣部23的两个第二限位面233相抵靠。
请参考图11b和图12b,在第四卡扣部12与第五卡扣部23相卡合时,导引盖10与导引座20无径向位移、轴向位移和周向转动,导引盖10与导引座20为相对固定状态,能防止植入物在压缩过程中发生扭转、倾斜或磨损,便于通过输送装置5对植入物进行第三压缩。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扣部11相对于所述第二端102的最大轴向距离,不小于所述第四卡扣部12相对于所述第二端102的最大轴向距离。如此配置,第四卡扣部12朝向第一端101方向上不超出第一卡扣部11,显著减小了导引盖10 的尺寸,更便于包装、灭菌等工艺操作,另一方面还降低了成本。
请参考图7a~图7d,并结合图13a和图13b,优选的,所述第三卡扣部22 包括卡扣槽221,所述卡扣槽221沿导引座20的轴截面的形状与第一卡扣111 沿导引盖10的轴截面的形状相适配。在第四卡扣部12与第五卡扣部23相卡合,完成对植入物的第三压缩后,可将导引座20自导引盖10内拆离,进而将导引座20翻转,使导引座20沿第二方向布置,将导引座20的第三卡扣部22与导引盖10的第一卡扣部11装配连接。具体的,第一卡扣111能够卡合入卡扣槽 221中,并被卡扣槽221限制径向和轴向的位移,由此,使得导引座20被限制相对于所述导引盖10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进一步的,通过导引座20的第二内腔限定植入物的流入道93的位置。较佳的,卡扣槽221围绕导引座20的轴线周向分布,使得第一卡扣111卡合入卡扣槽221中后,导引盖10与导引座 20保持同轴。
需理解,卡扣槽221沿导引座20的轴截面的形状与第一卡扣111沿导引盖 10的轴截面的形状相适配并不限于卡扣槽221的轴截面的形状与第一卡扣111 的轴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卡扣槽221略大于第一卡扣111,或卡扣槽221与第一卡扣111相同。还可以是卡扣槽221的轴截面的形状能够包络第一卡扣111的轴截面的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扣槽221的轴截面形状呈L形、T形或J形等,第一卡扣111可以完整地容置于卡扣槽221中,并通过角部或边缘与卡扣槽 221实现抵靠连接,以实现卡扣槽221对第一卡扣111的限位。优选的,卡扣槽 221的数量不少于第一卡扣111的数量,卡扣槽221的数量如可为2个、3个或 4个。第三卡扣部22的设置,巧妙地对第一卡扣部11进行了重复利用,精简了装载工具的结构,在第一卡扣部11与第二卡扣部21的卡合、以及第四卡扣部 12与第五卡扣部23的卡合之后,实现了第三次卡合,并且在第三次卡合之后,保证了装载工具与植入物的同轴性。
优选的,卡扣槽221沿导引座20的周向间隔地分布,相邻两个卡扣槽221 之间具有间隔区,该间隔区为沿导引座20的周向延伸的缺口部位,间隔区的周向长度不小于第一卡扣111沿导引盖10的周向长度,间隔区用于供第一卡扣111 朝向第四端202方向伸入,进而围绕轴线相对转动导引盖10与导引座20,使第一卡扣111能够通过周向的方式卡合入卡扣槽221中。
请参考图7c和图7d,较佳的,所述卡扣槽221朝向所述导引座20之内部的侧壁222朝向所述第三端201的方向逐渐向外扩张,以便于第一卡扣111能够顺利地卡合入卡扣槽221中。图7c和图7d示出了第二卡扣121插入卡扣槽 221中时的状态,可理解,此时第一卡扣111位于间隔区。在此基础上,相对转动导引盖10与导引座20,可使第一卡扣111沿周向卡合入卡扣槽221,而第二卡扣121则退出卡扣槽221进入间隔区。
请参考图4、图10a至图13b,优选的,所述植入物的装载工具还包括固定件30,所述固定件30具有沿轴向贯通的内孔,所述固定件30用于与所述第二端102可拆卸地连接;当所述固定件30与所述第二端102连接时,所述内孔与所述导引盖10共轴线,且所述固定件30被限制相对于所述导引盖10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件30具有沿轴向贯通的内孔,该内孔可以供输送装置5通过,并能够对输送装置5产生一定的径向限位作用。当固定件30与导引盖10的第二端102装配连接时,所述内孔与导引盖10共轴线,如此即保证了输送装置5与导引盖10的同轴性。可选的,所述固定件30与所述导引盖10通过螺纹、卡扣或销轴连接,固定件30优选通过螺纹与导引盖10连接,可保证固定件30与导引盖10的同轴性。
进一步的,所述植入物的装载工具还包括保护管40,所述保护管40用于可拆卸地穿设于所述内孔中;当所述保护管40与所述固定件30连接时,所述保护管40与所述内孔共轴线,且所述保护管40被限制相对于所述固定件30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可选的,所述内孔的内径与所述保护管40的外径相适配,所述保护管40用于穿设于所述内孔中,并被所述内孔限制相对于所述固定件30 的径向位移。保护管40和固定件30的设置,可以实现导引座10、导引盖20、固定件30和保护管40轴向上的稳定结合,实现四者的同轴,从而可以减少压握的难度,降低对操作者的要求。
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管40沿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五端401和第六端402,所述保护管40用于以所述第六端402向所述第五端401的方向与所述固定件30连接;所述固定件30沿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七端301和第八端302,所述保护管40用于以所述第八端302朝向所述第七端301的方向与所述保护管 40连接;所述保护管40具有朝向所述第六端402方向的第三限位面41;所述固定件30具有朝向所述第七端301方向的第四限位面,所述第三限位面41用于与所述第四限位面相抵靠,以限制所述保护管40朝向所述第六端402相对于所述固定件30的轴向位移。保护管40的具体设置,可以参考公开号为 CN209827106U的专利申请,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请参考图9至图13b,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医疗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还包括输送装置5,所述植入物的装载工具用于与所述输送装置 5相配合,以将一植入物装载于所述输送装置5中。这里的植入物,指可压缩的植入物,如心脏瓣膜支架等,本实用新型对植入物的几何形状与材料均不作特别的限定,其可以是本领域任一种现有的植入物。
以下以一瓣膜支架9作为植入物的范例,结合附图,对所述植入物的装载工具的使用方式,以及所述医疗装置的结构和原理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8,其示出了一种瓣膜支架9,包括流出道92、流入道93和挂耳91,瓣膜支架9在输送装置5的辅助下经过本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工具压缩并装载到输送装置5中。而后使用中,瓣膜支架9在收缩状态下由输送装置5通过导管送入患者体内至目标区域并释放,展开成如图8所示的状态。
请参考图9,其为一种输送装置5,包括锥形头54、固定头55、鞘管56以及导管和手柄(未图示),锥形头54与固定头55固定连接,固定头55穿设于鞘管56内。固定头55通过连接件与手柄固定,鞘管56在手柄的控制下活动,相对地暴露出固定头55,供固定头55用于与瓣膜支架9的挂耳91连接,以作为施力端对瓣膜支架9施力。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固定头55具有周向设置的凹槽,挂耳91可以卡合入该凹槽中而实现与固定头55的配合连接。挂耳91与固定头55配合连接后,瓣膜支架9与固定头55的轴向相对位置即被限定。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所述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在使用中,首先将瓣膜支架9的流入道93放置在导引座20的容置槽24上,而后将导引盖10从瓣膜支架9的流出道92沿第一方向向导引座20的方向按压(即导引座2穿入第一内腔),使导引盖10的第一卡扣部11与导引座20的第二卡扣部21匹配卡合,使导引盖10与导引座20进行轴向的相对固定。此时瓣膜支架9由于一端被容置槽24限位,故被导引盖10的第一内腔进行了第一次压缩。此时由于第一卡扣部11与第二卡扣部21匹配卡合,导引盖10与导引座20形成第一锁定状态,导引盖10、导引座20与瓣膜支架9处于同轴的稳定状态,便于套入锥形头54,完成第一压缩。
进一步,将锥形头54由导引座20的第四端202穿入第二内腔(此时导引盖10与导引座20为第一锁定状态,导引盖10与导引座20之间装设有瓣膜支架9),进而,将挂耳91与固定头55大致对齐,而后将导引盖10沿第一方向向导引座20的方向继续推送,使第四卡扣部12与第五卡扣部23卡合,此过程中,部分瓣膜支架9的流出道92从导引盖10的第二端102被推出,形成导引盖10、导引座20和瓣膜支架9三者固定配合,以便于将挂耳91卡在固定头55的凹槽中,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在确认挂耳91卡入固定头55的凹槽后,通过手柄操作,将鞘管56向流入道93的方向(即导引座20之第三端201的方向,图中右侧)运动,带动瓣膜支架9向鞘管56的内部移动,使瓣膜支架9开始装载入鞘管56。完成第三压缩。在对瓣膜支架9进行第一压缩和第三压缩的过程中,由于导引盖10和导引座20可以实现径向、周向和轴向的固定,可有效地防止瓣膜支架9在压缩过程中发生扭转、倾斜或磨损,可使得瓣膜支架9的压缩过程平稳进行。
请参考图12a和图12b,在完成对瓣膜支架9的第三压缩后,将固定件30 与导引盖10连接,如旋紧固定件30的螺纹,将导引盖10、导引座20、固定件 30和保护管40固定为一体。操作者在确认瓣膜支架9的挂耳91没有脱离输送器5的固定件55的凹槽后,通过手柄操作,将鞘管56向输送器5远端移动。直到瓣膜支架9的大约三分之一进入鞘管56中,操作过程中导引盖10和导引座20周向固定、轴向固定,防止了瓣膜支架在压缩过程中发生扭转或倾斜或磨损,使得压缩平稳进行。到此为止,完成了瓣膜支架9的初步装载。
请参考图13a和图13b,在完成瓣膜支架9的初步装载后,按压第四卡扣部 12,使导引座20和导引盖10分离,暴露瓣膜支架9,将导引座20倒置,沿第二方向向导引盖10的第一端101移动,利用导引座20的第二内腔抵靠瓣膜支架9的流入道93,使植入物的流入道93一端被压缩而与第二内腔相适配,进而使第一卡扣部11与第三卡扣部22卡合连接,使导引盖10、导引座20和瓣膜支架9三者再次同轴地固定配合,而后,通过继续操作手柄,推动鞘管56前进,进而拉动瓣膜支架9向图中左侧移动,对瓣膜支架9进行第二压缩,将瓣膜支架9完全装载入鞘管56中,即完成整个瓣膜支架9的装载过程。在对瓣膜支架 9进行第二压缩的过程中,瓣膜支架9在导引座20的第二内腔的限位下,保证了瓣膜支架9与输送装置5的同轴性,解决了现有装载工具需手动操作保持同轴压握的问题。同时,装载工具的零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操作便捷。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14a至图17,其中,图14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导引盖的示意图;图14b是图14a的轴向截面示意图;图15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导引座的示意图;图15b是图15a的立体示意图;图16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卡合连接的示意图;图16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四卡扣部与第五卡扣部卡合连接的示意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四卡扣部与第三卡扣部卡合连接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与实施例一提供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基本相同,对于相同部分不再叙述,以下仅针对不同点进行描述。
如图14a至图17所示,实施例二提供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中,在完成第一压缩和第三压缩后,当所述导引座20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引盖10可拆卸地连接时,所述第四卡扣部12与所述第三卡扣部22相卡合,限定所述导引盖 10相对于所述导引座20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用于对所述植入物进行第二压缩。
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扣部22包括沿所述导引座20的轴向设置的卡扣板25,所述卡扣板25具有沿所述导引座20的轴向贯通设置的卡扣孔251,所述第二卡扣121用于卡合入所述卡扣孔251中,所述第三卡合面 123用于与所述卡扣板25之朝向所述第四端202的一侧相抵靠,以限制所述导引座20相对于所述导引盖10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
优选的,卡扣孔251的数量不少于第二卡扣121的数量。
本实施例二中,巧妙地对第四卡扣部12进行了重复利用,利用第四卡扣部 12与所述第三卡扣部22相卡合,来对植入物进行第二压缩,精简了装载工具的结构,在第一卡扣部11与第二卡扣部21的卡合、以及第四卡扣部12与第五卡扣部23的卡合之后,实现了第三次卡合,并且在第三次卡合之后,保证了装载工具与植入物的同轴性。
与卡扣板25的位置相适配的,所述第一卡扣部11相对于所述第二端102 的最大轴向距离,优选大于所述第四卡扣部12相对于所述第二端102的最大轴向距离,以便于导引座20沿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引盖10可拆卸地连接时,第二卡扣121能够在第一卡扣111与导引座20相抵靠之前与卡扣板25相卡合。
需要说明的,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利用第四卡扣部12与第三卡扣部22相卡合的方式,可以和实施例一提供的利用第一卡扣部11与第三卡扣部22相卡合的方式共同使用,具体的,第三卡扣部22同时包括卡扣槽221和卡扣板25,在在完成第一压缩和第三压缩后,当所述导引座20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引盖 10可拆卸地连接时,第一卡扣111与卡扣槽221相卡合连接,同时第二卡扣121 可与卡扣板25相卡合连接。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18a至图21b,其中,图18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导引盖的示意图;图18b是图18a的轴向截面示意图;图19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导引座的示意图;图19b是图19a的立体示意图;图20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卡合连接的示意图;图20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第四卡扣部与第五卡扣部卡合连接的示意图;图2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第四卡扣部与第三卡扣部卡合连接的轴向截面示意图;图21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第四卡扣部与第三卡扣部卡合连接的立体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与实施例一提供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基本相同,对于相同部分不再叙述,以下仅针对不同点进行描述。
如图18a至图21b所示,实施例三提供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中,在完成第一压缩和第三压缩后,并不利用第一卡扣部11或第四卡扣部12与第三卡扣部 22进行卡合连接,而利用导引盖10上单独设置的第六卡扣部14与第三卡扣部 22进行卡合连接。
具体的,所述导引盖10具有第六卡扣部14,当所述导引座20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引盖10可拆卸地连接时,所述第六卡扣部14与所述第三卡扣部 22相卡合,限定所述导引盖10相对于所述导引座20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用于对所述植入物进行第二压缩。
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六卡扣部14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三卡扣141,所述导引盖20具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切槽13,所述切槽13于所述第一端101 的方向开放;所述第三卡扣141沿所述导引盖20周向分布,且每个所述第三卡扣141的周向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切槽13;所述第三卡扣141具有朝向所述导引盖10的外部的第三斜面142和朝向所述第二端102方向的第五卡合面143;所述第三斜面142朝向所述第一端101的方向内倾。需理解,第三卡扣141两侧的切槽13可与第一卡扣111两侧的切槽13或者第二卡扣121两侧的切槽13重合,即第三卡扣141两侧与第二卡扣121或第一卡扣111之间可仅存在一个切槽13。
优选的,第六卡扣部14所中,第三卡扣141的数量不做限定,以确保导引盖10和导引座20结合时能够可靠地定位;第三卡扣141的数量优选为2个,其在导引盖10的周向上采用轴对称布置。
【实施例四】
请参考图22至图24,其中,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导引盖的轴向截面示意图;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导引座的轴向截面示意图;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导引盖与导引座配合连接后的局部轴向截面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与实施例一提供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基本相同,对于相同部分不再叙述,以下仅针对不同点进行描述。
在本实施例四中,对于利用导引盖10和导引座20对一植入物进行第一压缩、第三压缩和第二压缩的步骤与实施例一相同,可参考实施例一关于装载工具的使用步骤的描述。本实施例四对导引盖10和导引座20的具体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2至图24,在导引盖10中,所述第一内腔包括第一区段151,所述第一区段151位于所述第二端102处,所述第一区段151呈自所述第二端 102朝向所述第一端101方向扩张的圆台形;所述第一区段151的侧壁与所述导引盖10的轴线成第一夹角θ1;所述导引座20的外周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区段 151相配合的第二区段261,所述第二区段261呈自所述第四端202朝向所述第三端201方向扩张的圆台形;所述第二区段261的侧壁与所述导引座20的轴线成第二夹角θ3,所述第二夹角θ3小于所述第一夹角θ1。
在沿第一方向将导引座20插入导引盖10的第一内腔,第四卡扣部12与第五卡扣部23相卡合后,用于对瓣膜支架9进行第三压缩。此时,导引座20的第四端202穿出第一内腔,并超出导引盖10的第二端。此时第二区段261与第一区段151相对且靠近,两者用于同时与瓣膜支架9的内外两侧相抵靠,即理解为第二区段261与第一区段151相配合。
结合图11b可以理解,此时瓣膜支架9的轮廓形状主要被导引盖10的第一内腔和导引座20靠近第四端202的一部分外轮廓所限制,瓣膜支架9的挂耳91 沿第一方向延伸伸出导引盖10的第二端,与输送装置5的固定头55配合连接。
可以理解的,挂耳91的延伸方向取决于第一内腔靠近第二端102处的形态与导引座20靠近第四端202处的形态。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当第二夹角θ3小于第一夹角θ1时,可以使得处于压握状态的瓣膜支架9的挂耳91呈现一个合适的角度,使挂耳91能够有效、牢固地与输送系统上5的固定头55配合,而不会脱离固定头55,从而便于进行下一步的压缩(即第二压缩)。而由于第一区段151和第二区段261均呈圆台形,因此可以使瓣膜支架9始终保持处于稳态,并且可以保证瓣膜支架9的整个圆周被规则地压缩,避免瓣膜支架9出现不规则的压缩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腔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区段151相邻接的第三区段152,所述第三区段152位于所述第一区段151靠近所述第一端101的一侧,所述第三区段152呈自所述第二端102朝向所述第一端101方向扩张的圆台形,所述第一区段151与所述第三区段152的连接处仅朝向内部凸出;所述第三区段152 的侧壁与所述导引盖10的轴线成第三夹角θ2,所述第一夹角θ1小于所述第三夹角θ2。需要说明的,这里所述第一区段151与所述第三区段152的连接处仅朝向内部凸出是指,第一区段151与第三区段152的连接处不会形成朝向导引盖10内部的凹陷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区段151和第三区段152均为圆台形,第一区段151和第三区段152可以直接连接,即第一区段151的下底面(即靠近第一端101的底面)与第三区段152的上底面(即靠近第二端102的底面) 在导引盖10的轴向上重合,此时应将第一区段151的下底面与第三区段152的上底面配置为相同的大小,且两者重合地设置,如此配置,第一区段151的侧壁与第三区段152的侧壁形成折角连接,且该折角仅朝向导引盖10的内部方向凸出。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段151和第三区段152还可以通过附加的过渡段连接,如第一区段151和第三区段152通过圆滑的向内凸出的曲线连接,或通过若干向导引盖10的内部方向凸出的折线连接,其仍应视作第一区段151 和第三区段152为邻接关系。但应理解,不得出现朝向导引盖10的内部方向呈凹下的折角或弧面。第一区段151与所述第三区段152的连接处仅朝向内部凸出可以保证瓣膜支架9不会被卡在第一内腔中。下文中关于其它区段之间的“仅朝向内部凸出”和“仅朝向外部凸出”的表述,可以参考第一区段151与第三区段152的连接处进行理解。
可选的,所述第一内腔还包括相邻接的第六区段153和第七区段154,所述第六区段153位于所述第三区段152靠近所述第一端101的一侧,所述第七区段154位于所述第六区段153靠近所述第一端101的一侧;所述第六区段153 呈圆柱形,所述第七区段154呈自所述第二端102朝向所述第一端101方向扩张的圆台形;所述第六区段153与所述第三区段152的连接处仅朝向内部凸出,所述第七区段154与所述第六区段153的连接处仅朝向内部凸出。
第一内腔主要用于对瓣膜支架9进行压缩,因此其还包括若干不同内径的区段。第六区段153和第七区段154的设置,可以使瓣膜支架9实现平滑过渡,整个第一内腔采用四段式设计,目的是使瓣膜支架9可以被分段压缩和固定,既减少装载人员的力度,又降低装载复杂度。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第七区段154的最大直径(即第七区段154靠近第一端101的底面)应大于瓣膜支架9 处于扩张状态时的最大外径,以便于瓣膜支架9能够不受阻碍地进入第七区段 154而被压缩。
优选的,所述第七区段154的侧壁与所述导引盖10的轴线成第六夹角θ6,所述第六夹角θ6的范围在25°~30°之间。发明人通过力学计算和实验验证,第六夹角θ6在25°~30°之间时,可使得瓣膜支架9的压缩处在一个适度的状态。第六区段153采用圆柱形设计,其侧壁平行于导引盖10的轴线。较佳的,第六区段153的直径为瓣膜支架9处于扩张状态时的最大外径的四分之三左右。如此配置,既可以稳固流入道93,使导引盖10、瓣膜支架9和导引座20三者相对固定,又可以起到只压缩流出道92而不影响流入道93部分。
可选的,第三夹角θ2的范围在25°~30°之间。第三区段152用于对瓣膜支架9进一步压缩,同样通过力学计算和实验验证,第三夹角θ2在25°~30°之间时,可使得瓣膜支架9的压缩处在一个适度的状态,减少操作者施力难度,并且达到逐步压缩目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可将第三夹角θ2与第六夹角θ6设置为相同的角度。
优选的,第二夹角θ3的范围在6.5°~8.5°之间,所述第一夹角θ1的范围在 12.5°~17.5°之间;更优选的,第一夹角θ1为15°。根据有限元仿真和实验,既可以将瓣膜支架9的挂耳91向内固定,又不会太紧造成过度变形,其配合状态如图24所示。第一区段151和第二区段261特殊的锥度设计,可以使瓣膜支架9 始终保持以稳态,并且可以保证瓣膜支架9的整个圆周比较规则地被压缩,避免瓣膜支架9出现不规则形状的压缩形态。
可选的,所述导引座20的外周还包括第八区段262,所述第八区段262位于所述第四端202处,并与所述第二区段261邻接;所述第八区段262的侧壁与所述导引座20的轴线成第七夹角θ7,所述第七夹角θ7大于所述第二夹角θ3;所述第八区段262与所述第二区段261的连接处仅朝向外部凸出。第八区段262 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二区段261具有更大的内收角度,可以避免对瓣膜支架9产生阻碍和剐蹭。优选的,所述第七夹角θ7的范围在15°~20°之间。
请参考图23,在导引座20中,所述第二内腔包括相邻接的第四区段263和第五区段264,所述第四区段263位于所述第三端201处,所述第五区段264位于所述第四区段263靠近所述第四端202的一侧;所述第四区段263与所述第五区段264均呈自所述第四端202朝向所述第三端201方向扩张的圆台形;所述第四区段263与所述第五区段264的连接处仅朝向内部凸出;所述第四区段 263的侧壁与所述导引座20的轴线成第四夹角θ4,所述第五区段264的侧壁与所述导引座20的轴线成第五夹角θ5,所述第四夹角θ4大于所述第五夹角θ5。
在完成对瓣膜支架9进行第三压缩后,导引座20用于沿第二方向与导引盖10的第一端101装配连接,用于对瓣膜支架9执行第二压缩。第二压缩的过程主要通过导引座20的第二内腔对瓣膜支架9的流入道93一端进行限位,配合输送装置5来执行。可选的,第二内腔可采用不同内径的若干段设计,以使瓣膜支架9实现平滑过渡。在一个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二内腔还包括连接于第五区段264靠近第四端202一侧的第九区段265,该第九区段265为一圆柱形的管段。在第二压缩的最后阶段,瓣膜支架9将被推入该第九区段265,以进行最后的径向压缩。可选的,第九区段265与第五区段264圆滑地连接,且两者的连接处仅朝向内部凸出。第九区段265的直径设置为略大于瓣膜支架9被压缩后的外径,第九区段265的轴向长度优选大于25mm,以使瓣膜支架9在其内部区域稳定。
在图23示出的示范例中,第二内腔采用三段式设计,第四区段263的最大直径(即第四区段263靠近第三端201的底面)应大于瓣膜支架9的流入道93 完成第三压缩后的最大外径。而第五区段264用于对瓣膜支架9进一步进行压缩,该段设置的轴向长度相对较长,而第五夹角θ5相对较小,目的在于将瓣膜支架9轻松地从较大直径压缩为相对较小的直径,既可以减少操作者施力,又可以实现较大直径变化过渡。
优选的,所述第四夹角θ4的范围在25°~30°之间,所述第五夹角θ5的范围在10°~20°之间。第四夹角θ4和第五夹角θ5特殊的角度设计,使得第二内腔之第五区段264的内壁呈现较缓较长的压缩路径,便于对瓣膜支架9进行逐渐的压缩,更好地保证了瓣膜支架9在被压握的过程中渐变式地受力,从而避免瓣膜支架9出现不规则的压缩形状。
发明人通过实验验证,采用本实施例四提供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对瓣膜支架9进行压缩时,挂耳91能够完全地贴合在固定件55的凹槽中,所有挂耳91 均与固定头55配合紧密,支架压握形态规则,从而更有利于瓣膜支架9的均衡压握,使瓣膜支架9能够顺利地进入鞘管5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中,所述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包括导引盖以及用于与所述导引盖可拆卸连接的导引座;所述导引座用于沿第一方向穿入所述导引盖,对植入物进行第一压缩;所述导引座还用于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引盖可拆卸地连接,对植入物进行第二压缩;其中,当所述导引座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引盖连接时,所述导引座与所述导引盖共轴线,且所述导引座被限制相对于所述导引盖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如此配置,首先利用导引盖与导引座对植入物进行第一压缩,进而将导引座调换方向,与导引盖连接,对植入物进行第二压缩。在进行第二压缩的过程中,导引座与导引盖配置为共轴线,且导引座被限制相对于导引盖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由此,巧妙地利用了导引座正反两次对植入物进行两次压缩,精简了装载工具的结构,且实现了在进行第二压缩的过程中保持导引座与导引盖的同轴,保证在第二压缩的过程中对植入物进行同轴压握,保证了整个操作的直线度,从而降低操作者执行第二压缩的难度,使整个压握过程更加便捷、高效。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引盖以及用于与所述导引盖可拆卸连接的导引座;所述导引盖沿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导引盖用于以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与所述导引座连接;所述导引座沿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三端与第四端;
所述导引座用于沿所述第三端朝向所述第四端的第一方向穿入所述导引盖,对植入物进行第一压缩;所述导引座还用于沿所述第四端朝向所述第三端的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引盖可拆卸地连接,对植入物进行第二压缩;
其中,当所述导引座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引盖连接时,所述导引座与所述导引盖共轴线,且所述导引座被限制相对于所述导引盖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盖具有第一卡扣部和第四卡扣部,所述导引座具有第二卡扣部、第五卡扣部与第三卡扣部;
当所述导引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穿入所述导引盖时,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卡扣部相卡合,限定所述导引盖相对于所述导引座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用于对所述植入物进行第一压缩;在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卡扣部相卡合后,所述导引座继续沿所述第一方向穿入所述导引盖时,所述第四卡扣部与所述第五卡扣部相卡合,限定所述导引盖相对于所述导引座的径向位移、轴向位移以及周向转动,用于对所述植入物进行第三压缩;
当所述导引座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引盖可拆卸地连接时,所述第一卡扣部和/或所述第四卡扣部与所述第三卡扣部相卡合,限定所述导引盖相对于所述导引座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用于对所述植入物进行第二压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部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一卡扣,所述第四卡扣部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二卡扣,所述导引盖具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切槽,所述切槽于所述第一端处开放;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分别沿所述导引盖周向分布,且每个所述第一卡扣的周向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切槽,每个所述第二卡扣的周向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切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具有朝向所述第二端的第一卡合面与朝向所述导引盖之内部的第一结合面;所述第二卡扣部具有朝向所述第四端方向内倾的第一斜面、朝向所述第三端的第二卡合面与朝向所述导引座之外部的第二结合面;所述第一斜面用于与所述第一结合面抵靠并推动所述第一卡扣的自由端扩张;所述第一结合面用于与所述第二结合面相抵靠,以限制所述导引盖相对于所述导引座的径向位移;所述第一卡合面用于与所述第二卡合面相抵靠,以限制所述导引盖朝向第二端的方向相对于所述导引座的轴向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扣部包括卡扣槽,所述卡扣槽沿所述导引座的轴截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卡扣沿所述导引盖的轴截面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卡扣用于卡合入所述卡扣槽中,以限制所述导引座相对于所述导引盖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卡扣槽之间具有间隔区,所述间隔区的周向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卡扣沿所述导引盖的周向长度,所述间隔区用于供所述第一卡扣朝向所述第四端方向伸入;所述第一卡扣用于通过所述导引盖与所述导引座的周向相对转动,以周向的方式卡合入所述卡扣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槽朝向所述导引座之内部的侧壁朝向所述第三端的方向逐渐向外扩张。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具有朝向所述导引盖的外部的第二斜面和朝向所述第二端方向的第三卡合面;所述第二斜面朝向所述第一端方向内倾;所述第五卡扣部具有朝向所述第四端方向的第四卡合面、朝向所述导引座的内部的第一限位面以及沿所述导引座之周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用于与所述第二斜面抵靠,以推动所述第二卡扣的自由端向所述导引盖的内部收缩;所述第一限位面用于与所述导引盖的外侧壁相抵靠,以限制所述导引盖相对于所述导引座的径向位移;所述第三卡合面用于与所述第四卡合面相抵靠,以限制所述导引盖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相对于所述导引座的轴向位移;所述第二限位面用于与所述第二卡扣的径向侧壁相抵靠,以限制所述导引盖相对于所述导引座的周向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部相对于所述第二端的最大轴向距离,不小于所述第四卡扣部相对于所述第二端的最大轴向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扣部包括沿所述导引座的轴向设置的卡扣板,所述卡扣板具有沿所述导引座的轴向贯通设置的卡扣孔,所述第二卡扣用于卡合入所述卡扣孔中,所述第三卡合面用于与所述卡扣板之朝向所述第四端的一侧相抵靠,以限制所述导引座相对于所述导引盖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盖具有第六卡扣部,所述导引座具有第三卡扣部;
当所述导引座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引盖可拆卸地连接时,所述第六卡扣部与所述第三卡扣部相卡合,限定所述导引盖相对于所述导引座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卡扣部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三卡扣,所述导引盖具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切槽,所述切槽于所述第一端处开放;所述第三卡扣沿所述导引盖周向分布,且每个所述第三卡扣的周向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切槽;所述第三卡扣具有朝向所述导引盖的外部的第三斜面和朝向所述第二端方向的第五卡合面;所述第三斜面朝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内倾。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扣部包括沿所述导引座的轴向设置的卡扣板,所述卡扣板具有沿所述导引座的轴向贯通设置的卡扣孔,所述第三卡扣用于卡合入所述卡扣孔中,所述第五卡合面用于与所述卡扣板之朝向所述第四端的一侧相抵靠,以限制所述导引座相对于所述导引盖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物的装载工具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具有沿轴向贯通的内孔,所述固定件用于与所述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当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时,所述内孔与所述导引盖共轴线,且所述固定件被限制相对于所述导引盖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导引盖通过螺纹、卡扣或销轴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物的装载工具还包括保护管,所述保护管用于可拆卸地穿设于所述内孔中;当所述保护管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时,所述保护管与所述内孔共轴线,且所述保护管被限制相对于所述固定件的径向位移与轴向位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孔的内径与所述保护管的外径相适配,所述保护管用于穿设于所述内孔中,并被所述内孔限制相对于所述固定件的径向位移。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管沿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保护管用于以所述第六端向所述第五端的方向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固定件沿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七端和第八端,所述保护管用于以所述第八端朝向所述第七端的方向与所述保护管连接;所述保护管具有朝向所述第六端方向的第三限位面;所述固定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七端方向的第四限位面,所述第三限位面用于与所述第四限位面相抵靠,以限制所述保护管朝向所述第六端相对于所述固定件的轴向位移。
19.一种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还包括输送装置,所述装载工具用于与所述输送装置相配合,以将一植入物装载于所述输送装置中。
20.一种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引盖以及用于与所述导引盖可拆卸连接的导引座,所述导引盖及导引座至少一者上具有卡扣部;所述导引座沿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三端与第四端,当所述导引座以所述第三端朝向所述第四端的第一方向伸入所述导引盖内时,所述导引座用于对植入物施加第一压缩力,当所述导引座以所述第四端朝向所述第三端的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引盖可拆卸地连接时,所述导引座用于对所述植入物施加第二压缩力,在施加所述第一压缩力或者所述第二压缩力时,所述卡扣部均用于限制所述导引座使其与所述导引盖共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97492.6U CN212522086U (zh) | 2020-09-02 | 2020-09-02 | 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97492.6U CN212522086U (zh) | 2020-09-02 | 2020-09-02 | 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522086U true CN212522086U (zh) | 2021-02-12 |
Family
ID=74529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897492.6U Active CN212522086U (zh) | 2020-09-02 | 2020-09-02 | 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52208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48349A1 (zh) * | 2020-09-02 | 2022-03-10 | 上海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 |
-
2020
- 2020-09-02 CN CN202021897492.6U patent/CN21252208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48349A1 (zh) * | 2020-09-02 | 2022-03-10 | 上海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 |
CN114191143A (zh) * | 2020-09-02 | 2022-03-18 | 上海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525690U (zh) | 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 | |
KR101975732B1 (ko) | 클립 카트리지 | |
EP3915520B1 (en) | Implant loading tool, compression device and loading system | |
CN110799130B (zh) | 端部执行器械、端部执行装置、输送装置、及装配盒 | |
EP3278703A1 (en) | Endoscope clip device and clip | |
US6986780B2 (en) | Surgical element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 |
CN209827106U (zh) | 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压缩装置及装载系统 | |
CN212522086U (zh) | 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 | |
CN111374801B (zh) | 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 | |
JP5337081B2 (ja) | 人工心臓ポンプの血管接続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人工心臓ポンプ | |
CN114191143A (zh) | 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 | |
CN209661884U (zh) | 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 | |
EP2730252A1 (en) | Medical device for a cardiac valve implant, and a metod of manufacturing the medical device | |
US12102336B2 (en) | Crimp attachment of clip for reloadable hemostasis device | |
CN115429488A (zh) | 瓣膜夹合系统 | |
CN214595939U (zh) | 一种止血夹 | |
CN115137528A (zh) | 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 | |
CN110520060B (zh) | 线固定器具 | |
CN215937814U (zh) | 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与医疗装置 | |
US10849671B2 (en) | Apparatus for driving a bone fixation pin | |
CN116407173A (zh) | 可调节封堵装置以及封堵系统 | |
EP4134048A1 (en) | Loading tool and system for implant | |
CN116636900A (zh) | 一种夹持装置 | |
CN117940077A (zh) | 夹子器械 | |
JP2024501112A (ja) | 近位側で切り取り可能なカテーテルのためのカテーテルアダプタ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