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11482U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511482U CN212511482U CN202021206119.1U CN202021206119U CN212511482U CN 212511482 U CN212511482 U CN 212511482U CN 202021206119 U CN202021206119 U CN 202021206119U CN 212511482 U CN212511482 U CN 2125114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conditioner
- interface
- indoor unit
- heat exchanger
- flow path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以及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具有多组流路,每一组所述流路均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在所述安装状态,同一组所述流路的所述第一接口位于所述第二接口上方,所述换热器具有制冷状态,在所述制冷状态,所述第一接口为输入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为输出接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提升各个流路中冷媒制剂的流动均匀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中的流路通常呈对称设置,然而如此冷媒制剂在各个流路中流动时受重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导致各个流路中冷媒制剂的流动均匀性差,对整体换热效果影响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提升各个流路中冷媒制剂的流动均匀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以及,
换热器,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具有多组流路,每一组所述流路均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在所述安装状态,同一组所述流路的所述第一接口位于所述第二接口上方,所述换热器具有制冷状态,在所述制冷状态,所述第一接口为输入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为输出接口。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连接管和多个第一分流管,所述第一连接管沿上下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分流管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上端,每一所述第一分流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所述第一接口。
可选地,每一所述第一分流管均具有相互连接的竖直段和弯折段,所述竖直段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并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弯折段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二连接管和多个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二连接管沿上下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二分流管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上端,每一所述第二分流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所述第二接口。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具有两组、三组或四组所述流路。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具有制热状态,在所述制热状态,所述第二接口为输入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为输出接口。
可选地,每一组所述流路均由多个换热管依次连接构成,任意两组所述流路的所述换热管数量相同。
可选地,任意一组所述流路的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均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同一端部。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以及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具有多组流路,每一组所述流路均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在所述安装状态,同一组所述流路的所述第一接口位于所述第二接口上方,所述换热器具有制冷状态,在所述制冷状态,所述第一接口为输入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为输出接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每一组流路的第一接口均设于第二接口上方,并使换热器在制冷状态时,每一组流路的第一接口均作为输入接口,第二接口作为输出接口,即每一组流路中的冷媒制剂均从上向下流动。相较于一些流路的冷媒制剂从上向下流动,另一些流路的冷媒制剂从下向上流动的方式,如此使每一组流路中的冷媒制剂均从上向下流动,使得各组流路中冷媒制剂在流动时受重力的影响程度相当,即减小了各组流路中冷媒制剂流动时受重力影响的差异性,从而可以提升各组流路中冷媒制剂的流动均匀性,进而能够提升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换热器从另一视角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换热器 | 141 | 竖直段 |
11 | 第一接口 | 142 | 弯折段 |
12 | 第二接口 | 15 | 第二连接管 |
13 | 第一连接管 | 16 | 第二分流管 |
14 | 第一分流管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可以为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也可以为一体式空调。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3,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图未示出)以及换热器10,换热器10设于壳体内,换热器10具有多组流路,每一组流路均具有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空调室内机具有安装状态,在安装状态,同一组流路的第一接口11位于第二接口12上方,换热器10具有制冷状态,在制冷状态,第一接口11为输入接口,第二接口12为输出接口。
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风机组件(图未示出)等常规结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换热器10包括多个换热管(图未示出),多个换热管分为多组设置,每一组的多个换热管依次连接形成一组流路。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可以为挂壁式空调室内机或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室内机处于安装状态时,指空调室内机在工作时的放置状态,例如在挂壁式空调室内机的安装状态,指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安装于墙壁或其它结构上,并能够正常工作的放置状态,又如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安装状态,指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放置于地面,并能够正常工作的放置状态。换热器10处于制冷状态时,即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每一组流路的第一接口11均设于第二接口12上方,并使换热器10在制冷状态时,每一组流路的第一接口11均作为输入接口,第二接口12作为输出接口,即每一组流路中的冷媒制剂均从上向下流动。相较于一些流路的冷媒制剂从上向下流动,另一些流路的冷媒制剂从下向上流动的方式,如此使每一组流路中的冷媒制剂均从上向下流动,使得各组流路中冷媒制剂在流动时受重力的影响程度相当,即减小了各组流路中冷媒制剂流动时受重力影响的差异性,从而可以提升各组流路中冷媒制剂的流动均匀性,进而能够提升换热器10的整体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连接管13和多个第一分流管14,第一连接管13沿上下方向延伸,多个第一分流管14的一端均连接于第一连接管13的上端,每一第一分流管14的另一端连接一个第一接口11。即在安装状态,第一连接管13竖直设置,当冷媒制剂流向换热器10时,冷媒制剂从第一连接管13的下方朝上流动,并从第一连接管13的上端流向多个第一分流管14。由于冷媒制剂流至第一连接管13上端时是竖直向上流动的,故而冷媒制剂流至第一连接管13上端时,冷媒制剂在第一连接管13周向上受重力的影响相当,如此能够保证冷媒制剂分流至各个第一分流管14的流量较为均匀,从而能够提升各组流路中冷媒制剂的均匀性,有利于提升换热器10的整体换热效果。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连接管13沿横向延伸,多个第一分流管14均连接于第一连接管13的上侧。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分流管14均具有相互连接的竖直段141和弯折段142,竖直段141与第一连接管13连接,并沿上下方向延伸,弯折段142与第一接口11连接。即冷媒制剂流至第一分流管14的竖直段141时,冷媒制剂在竖直段141周向上受重力的影响相当,且各个竖直段141内的冷媒制剂受重力的影响也相当,从而使得冷媒制剂从第一连接管13上端分流至各个竖直段141的流量更加均匀,进一步提升了各组流路中冷媒制剂的均匀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竖直段141沿横向延伸。
一实施例中,任意一组流路的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均位于换热器10的同一端部。具体而言,换热器10具有相对的两端部,换热管穿设于换热器10的两端部,所有流路的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均位于换热器10的同一端部。如此能够便于将连接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的管路集中设置,便于空调室内机的组装,还有利于提升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紧凑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流路的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分设于换热器10的两端部等等。
一实施例中,换热器10具有制热状态,在制热状态,第二接口12为输入接口,第一接口11为输出接口。即换热器10处于制热状态时,即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换热器10在制热状态时,冷媒制剂从第二接口12流入,并朝上方的第一接口11流动,以从第一接口11流出,即换热器10在制热状态时流路中冷媒制剂的流向与换热器10在制冷状态时流路中冷媒制剂的流向相反。在制热状态下,冷媒制剂自第二接口12流入时为气态,而在流向第一接口11的过程中会逐渐换热冷凝成液态,通过将第二接口12设于第一接口11的下方,能够降低积液存在的风险。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换热器10也可以仅具有制冷状态。
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二连接管15和多个第二分流管16,第二连接管15沿上下方向延伸,多个第二分流管16的一端均连接于第二连接管15的上端,每一第二分流管16的另一端连接一个第二接口12。即在制冷状态,每一组流路中的冷媒制剂从第二接口12流向一个第二分流管16,再从第二分流管16流向第二连接管15流出。而在制热状态,冷媒制剂从第二连接管15的下方朝上流动,并从第二连接管15的上端流向多个第二分流管16,经过流路后再从第一分流管14和第一连接管13流出。如此将第二连接管15沿上下方向延伸,能够便于第一连接管13和第二连接管15的安装配置,有利于提升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紧凑性。另外,在空调室内机具有制热状态时,还有利于提升冷媒制剂从第二连接管15分流至各个第二分流管16的均匀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二连接管15横向设置。
换热器10的流路数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例如,一实施例中,换热器10具有四组流路,如此使得换热器10的流路数量较多,有利于提高冷媒制剂的蒸发速度,从而能够提升室内空调器的制冷效果。另一实施例中,换热器10具有三组流路。在制冷状态下,通过将第一接口11(输入接口)设于第二接口12(输出接口)的上方,能够提升各组流路中冷媒制剂的均匀性,从而提升了空调室内机的制冷效果。而使换热器10具有三组流路时,也能保证换热器10的制冷效果与目前的换热器(设有四组流路且流路呈对称设置的换热器)制冷效果相当。而在制热状态下,相较于目前的换热器,本方案中流路减少,使得单个流路的流量加大,从而能够增大整体换热效率。
如同在制冷状态下,通过检测得知,目前的换热器中,在各个流路的输出接口处,各个流路的冷媒制剂之间的最大温差为3.2摄氏度,而本方案中,各个流路的冷媒制剂之间的最大温差也为3.2摄氏度。由此可见,本方案中换热器10与目前的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相当,即空调器的制冷效果相当。而同在制热状态下,通过检测得知,目前的换热器中,在各个流路的输出接口处,各个流路的冷媒制剂之间的最大温差为7.5摄氏度,而本方案中,各个流路的冷媒制剂之间的最大温差为3.1摄氏度。由此可见,本方案中换热器10各个流路的换热效果更加均匀。而且根据检测数据,相较于目前的换热器,本方案中换热器10的额定制热能效提升了4.5%,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Annual Performance Factor)提升了1.3%。可见,本方案中换热器10的制冷能力与目前的换热器制冷能力相当,制热能效有所提升,整体全年能效也有一定提升,整体运行更节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换热器10的流路数量也可以为两组或五组等等。
一实施例中,每一组流路均由多个换热管依次连接构成,任意两组流路的换热管数量相同。具体而言,换热器10中任意两个换热管的长度相同,如此使任意两组流路的换热管数量相同,能够使得任意两组流路之间的换热效率较为均匀,有利于提升整体换热效果。其中,每一组流路的换热管数量具体可以为五个、六个或七个等等。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使一组或多组流路的换热管数量多于其余流路的换热管数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管道与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10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安装状态,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以及,
换热器,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具有多组流路,每一组所述流路均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在所述安装状态,同一组所述流路的所述第一接口位于所述第二接口上方,所述换热器具有制冷状态,在所述制冷状态,所述第一接口为输入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为输出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连接管和多个第一分流管,所述第一连接管沿上下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分流管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上端,每一所述第一分流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所述第一接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分流管均具有相互连接的竖直段和弯折段,所述竖直段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并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弯折段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二连接管和多个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二连接管沿上下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二分流管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上端,每一所述第二分流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所述第二接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具有两组、三组或四组所述流路。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具有制热状态,在所述制热状态,所述第二接口为输入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为输出接口。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一组所述流路均由多个换热管依次连接构成,任意两组所述流路的所述换热管数量相同。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任意一组所述流路的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均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同一端部。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外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06119.1U CN212511482U (zh) | 2020-06-24 | 2020-06-24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06119.1U CN212511482U (zh) | 2020-06-24 | 2020-06-24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511482U true CN212511482U (zh) | 2021-02-09 |
Family
ID=74439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06119.1U Active CN212511482U (zh) | 2020-06-24 | 2020-06-24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511482U (zh) |
-
2020
- 2020-06-24 CN CN202021206119.1U patent/CN21251148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276219U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214275958U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107830658B (zh) | 换热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0425722A (zh) | 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器 | |
CN109028304A (zh) |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 |
CN210861410U (zh) |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109269071B (zh) | 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 |
CN205014688U (zh) | 换热器以及换热设备 | |
CN110220296A (zh) |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 |
CN212511482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1608850B (zh) | 空调冷凝器 | |
JP6857747B2 (ja) | 熱交換器組立品とエアコン室内機 | |
CN215216776U (zh) | 蒸发器 | |
CN210951541U (zh) |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 |
JPH0443167B2 (zh) | ||
CN211552123U (zh) | 换热组件及空调系统 | |
CN210374186U (zh) | 一种冷凝器及换热系统和空调 | |
CN213713306U (zh) | 空调用连接管和空调器 | |
CN209819718U (zh) | 换热器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6924557U (zh) | 空调器及其换热器组件 | |
CN210399207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08751081U (zh) | 单排蒸发器及空调室内机 | |
CN218379885U (zh) | 一种空调风柜 | |
CN216693772U (zh)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
CN214665385U (zh) | 一种集成在热交换器上的过冷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