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86700U - 一种减震连接件及喇叭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连接件及喇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86700U
CN212486700U CN202020863392.5U CN202020863392U CN212486700U CN 212486700 U CN212486700 U CN 212486700U CN 202020863392 U CN202020863392 U CN 202020863392U CN 212486700 U CN212486700 U CN 2124867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horn
loudspeaker
hole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6339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诸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6339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867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867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867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喇叭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减震连接件和喇叭。其中,减震连接件包括由弹性臂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用于卡接的卡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贯通其两端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的内壁开设有环形的减震槽。喇叭包括喇叭本体、喇叭支架和如上所述的减震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喇叭本体卡接,所述喇叭支架上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插设在所述安装通孔中。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减震连接件和喇叭,能够提高减震连接件的减震效果,避免喇叭本体的震动传递至喇叭支架上。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连接件及喇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喇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连接件及喇叭。
背景技术
喇叭是一种用于对声音进行扩放的设备,其被广泛应用于电视、平板、笔记本、汽车等各个领域。喇叭通常包括喇叭本体和用于实现喇叭本体与外部装置连接的喇叭支架,喇叭本体在发声过程中,由于线圈通电而引发内部磁场改变,从而带动喇叭本体内的喇叭纸盆运动,使喇叭纸盆压缩空气,从而产生并传递声音。
由于喇叭本体发声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为避免喇叭本体的振动传递至外部装置,喇叭本体和喇叭支架通常采用减震硅胶圈配合螺丝柱实现连接。其中,喇叭本体上设置有卡接减震硅胶圈的挂耳,减震硅胶圈开设有穿设螺丝的通孔,喇叭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旋拧螺丝的通孔。减震硅胶圈卡接在挂耳上之后,通过螺丝穿设通孔和螺丝孔,实现减震硅胶圈与喇叭支架的连接,从而实现喇叭本体和喇叭支架的连接。
现有技术提供的喇叭本体和喇叭支架上的固定结构,由于减震硅胶圈与螺丝柱之间的间隙较大,导致螺丝柱与减震硅胶圈的连接沿减震硅胶圈的径向方向固定公差大,使锁附螺丝后喇叭本体也会产生较大的晃动量,且减震硅胶圈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差,使喇叭在工作过程中,常常造成整机震动,降低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连接件,提高减震连接件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喇叭,减弱喇叭本体的震动在喇叭支架上的传递,提高减震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连接件,包括由弹性臂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具有用于卡接的卡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贯通其两端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的内壁开设有环形的减震槽。
作为一种减震连接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通孔和所述减震槽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腔,所述内腔包括减震腔和位于所述减震腔两端的安装腔,两个所述安装腔的直径相等,且所述减震腔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安装腔的直径。
作为一种减震连接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震腔为圆柱形腔体。
一种喇叭,包括喇叭本体、喇叭支架和如上所述的减震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喇叭本体卡接,所述喇叭支架上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插设在所述安装通孔中。
作为一种喇叭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喇叭支架还包括位于所述喇叭本体出音侧的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与所述喇叭本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安装柱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底板垂直连接,所述安装柱的另一端插设在所述安装通孔中。
作为一种喇叭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柱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底板垂直连接,所述加强筋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安装底板的一端抵接。
作为一种喇叭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柱沿其轴向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安装柱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旋拧在所述螺纹孔中的螺纹连接件锁紧。
作为一种喇叭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喇叭本体上设置有挂耳,所述挂耳开设有贯通其相对两面的卡孔和开口,所述开口的最大口径小于所述卡孔的直径,所述卡孔的直径等于所述卡接部的直径,所述卡接部能通过所述开口挤入所述卡孔中。
作为一种喇叭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接部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卡接部的直径,且两个所述限位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挂耳的厚度。
作为一种喇叭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喇叭本体的外侧壁上凹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贯通所述喇叭本体朝向所述喇叭支架的一侧侧壁,所述挂耳设置在所述连接槽中并与所述连接槽的槽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连接件,通过设置采用弹性臂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以避免喇叭本体和喇叭支架直接接触,使喇叭本体的震动能部分通过弹性臂吸收消耗;且通过在第二连接部的内壁设置减震槽,能够使喇叭产生沿第二连接部轴线的震动时,第二连接部能够通过自身的形变对震动能量进行吸收,进一步地避免喇叭的振动传递至喇叭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喇叭,通过采用上述的减震连接件连接喇叭支架和喇叭本体,能够避免有效避免喇叭本体的在震动传递至喇叭支架上,减震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喇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结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结构的局部部分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
1-喇叭本体;11-挂耳;111-卡孔;112-开口;12-连接槽;
2-减震连接件;21-第一连接部;211-卡接部;212-限位部;22-第二连接部;221-安装通孔;222-减震槽;23-弹性臂;
3-喇叭支架;31-安装底板;32-安装柱;321-螺纹孔;33-加强筋板;34-连接板;
4-螺纹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喇叭,包括喇叭本体1、喇叭支架3和用于连接所述喇叭本体1和所述喇叭支架3的减震连接件2。其中减震连接件2包括采用弹性臂23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第一连接部21用于与喇叭本体1连接,第二连接部22开设有贯通其两端的安装通孔221,安装通孔221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的减震槽222。喇叭支架33上设置有安装柱32,安装柱32插入安装通孔221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减震连接件2和喇叭,通过设置采用弹性臂23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可以避免喇叭本体1和喇叭支架33直接接触,使喇叭本体1的震动能部分通过弹性臂23吸收消耗;且通过在第二连接部22的内壁设置减震槽222,能够使喇叭产生沿第二连接部22轴线的震动时,第二连接部22能够通过自身的形变对震动能量进行吸收,进一步地避免喇叭的振动传递至喇叭支架33上。
第一连接部21呈圆筒状结构,以方便与喇叭本体1的连接,且能够减轻第一连接部21的整体重量。第一连接部21包括沿卡接部211和设置在卡接部211两端的限位部212,卡接部211的外径小于两个限位部212的外径。
喇叭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卡接第一连接部21的挂耳11,挂耳11优选采用垂直于出音方向的板状结构,以使第一连接部21的轴线方向可以与喇叭本体1的出音方向平行,从而使第一连接部21能够吸收沿出音方向产生的震动。
挂耳11上开设有贯通其相对两面的卡孔111和与卡孔111连通的开口112,开口112贯通挂耳11的一侧侧壁,开口112的最大宽度小于卡孔111的最大直径。卡接部211能通过该开口112进入挂耳11中与卡孔111卡接,卡接部211沿第一连接部21轴向方向的长度等于挂耳11的厚度,以使第一连接部21与挂耳11连接后,卡接部211两端的限位部212能够分别与挂耳11的相对两面抵接,防止第一连接部21相对挂耳11沿其轴向方向窜动。
喇叭支架33包括位于喇叭本体1出音侧的安装底板31,安装底板31对应减震连接件2的位置垂直凸设有安装柱32,安装柱32的一端与安装底板31垂直连接,另一端插设在第二连接部22的安装通孔221中。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柱32的外径等于或略大于安装通孔221的内径,以增加安装柱32与第二连接部22的连接紧密性。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安装通孔221的内壁上沿其轴向设置凸起,且凸起沿安装通孔22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多个凸起朝向安装通孔221中心的一端位于与安装通孔221同轴的圆周面上,安装柱32的外径等于或略大于该圆周面的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减震槽222位于第二连接部22沿其轴向方向的中部区域,即第二连接部22的内腔沿其轴向方向依次形成有第一安装腔、减震腔和第二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的腔体直径等于安装通孔221的直径,减震腔的最大直径等于减震槽222的最大直径。通过在减震腔的两端均设置安装腔,可以增大安装柱32与第二连接部22的接触面积,减小安装柱32与第二连接部22之间的晃动。
在本实施例中,减震腔为两端带圆弧倒角的圆柱形腔体,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减震腔还可以为椭圆形或圆球形腔体。
为提高安装柱32与第二连接部22的连接稳定性,安装柱32开设有螺纹孔321,螺纹连接件4的杆部与螺纹孔321的内螺纹螺纹连接,螺纹连接件4的帽部压设在第二连接部22远离安装底板31的一端,安装柱32与第二连接部23通过螺纹连接件4锁附。
进一步地,由于安装柱32的高度较高,为提高安装柱32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安装柱32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加强筋板33,加强筋板33的一端与安装底板31垂直连接安装底板31的另一端沿安装柱32的高度方向延伸。且更为优选地,第二连接部22朝向安装底板31的一端抵靠在加强筋板33远离安装底板31的一端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提高喇叭支架3的整体结构强度,两个安装柱32之间可以连接连接板34。
在本实施例中,喇叭本体1呈六面体结构,其相对两侧均设置有挂耳11和2,且每一侧沿减震连接件22的径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挂耳11。对应地,喇叭支架3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安装柱32,每个安装柱32均通过减震连接件2与对应的挂耳11连接,以提高喇叭本体1和喇叭支架3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喇叭本体1的连接受力平衡性。且位于同一侧且同一高度的挂耳11可以相连设置,也可以分体设置。
进一步地,挂耳11设置在喇叭本体1相邻两侧面的连接处,即四个挂耳11呈矩形排布,以进一步地增大对喇叭本体1的支撑和连接强度。为减小喇叭的整体尺寸,喇叭本体1的四条平行的侧棱处均内凹设置有连接槽12,连接槽12贯通喇叭本体1的相邻两侧壁和朝向安装底板31的一侧槽壁,挂耳11垂直设置在连接槽12的槽壁上,且挂耳11的相邻两侧边与连接槽12的相邻两侧壁垂直连接,以提高挂耳11的结构强度。
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喇叭本体1还可以呈其他形状,且挂耳11在喇叭本体1上的数量和设置位置均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具体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减震连接件22的减震效果,减震连接件22采用硅胶制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减震连接件22还可以采用TPU、EPR等具有一定硬度和变性能力的橡胶材质制成。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减震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弹性臂(23)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所述第一连接部(21)具有用于卡接的卡接部(211),所述第二连接部(22)开设有贯通其两端的安装通孔(221),所述安装通孔(221)的内壁开设有环形的减震槽(2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通孔(221)和所述减震槽(222)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22)的内腔,所述内腔包括减震腔和位于所述减震腔两端的安装腔,两个所述安装腔的直径相等,且所述减震腔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安装腔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腔为圆柱形腔体。
4.一种喇叭,其特征在于,包括喇叭本体(1)、喇叭支架(3)和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减震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与所述喇叭本体(1)卡接,所述喇叭支架(3)上设置有安装柱(32),所述安装柱(32)插设在所述安装通孔(221)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支架(3)还包括位于所述喇叭本体(1)出音侧的安装底板(31),所述安装底板(31)与所述喇叭本体(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安装柱(32)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底板(31)垂直连接,所述安装柱(32)的另一端插设在所述安装通孔(221)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32)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加强筋板(33),所述加强筋板(33)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底板(31)垂直连接,所述加强筋板(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朝向所述安装底板(31)的一端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32)沿其轴向开设有螺纹孔(321),所述安装柱(3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通过旋拧在所述螺纹孔(321)中的螺纹连接件(4)锁紧。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本体(1)上设置有挂耳(11),所述挂耳(11)开设有贯通其相对两面的卡孔(111)和开口(112),所述开口(112)的最大口径小于所述卡孔(111)的直径,所述卡孔(111)的直径等于所述卡接部(211)的直径,所述卡接部(211)能通过所述开口(112)挤入所述卡孔(111)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211)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部(212),所述限位部(212)的直径大于所述卡接部(211)的直径,且两个所述限位部(212)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挂耳(11)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本体(1)的外侧壁上凹设有连接槽(12),所述连接槽(12)贯通所述喇叭本体(1)朝向所述喇叭支架(3)的一侧侧壁,所述挂耳(11)设置在所述连接槽(12)中并与所述连接槽(12)的槽壁连接。
CN202020863392.5U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减震连接件及喇叭 Active CN2124867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63392.5U CN212486700U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减震连接件及喇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63392.5U CN212486700U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减震连接件及喇叭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86700U true CN212486700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10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63392.5U Active CN212486700U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减震连接件及喇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867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8418A (zh) * 2022-06-27 2022-11-01 深圳壹秘科技有限公司 声学减震装置及其组装工艺、音频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8418A (zh) * 2022-06-27 2022-11-01 深圳壹秘科技有限公司 声学减震装置及其组装工艺、音频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86700U (zh) 一种减震连接件及喇叭
CN107421219B (zh) 一种冰箱压缩机支撑结构及冰箱
CN101865429B (zh) 减振的机动车灯具
CN209943403U (zh) 刚度可调的动力吸振器
CN211572067U (zh) 一种连梁阻尼器
CN101713519A (zh) 一种减振器及使用该减振器的灯具
CN101806331A (zh) 一种减震器及使用该减震器的灯具
CN212231726U (zh) 一种喇叭
CN101813299B (zh) 一种减震器及使用该减震器的灯具
CN211423725U (zh) 一种压缩机用减震支架
CN114475846B (zh) 一种足端触地结构、支腿及足式仿生机器人
CN211820509U (zh) 一种减震性好的高强度弹簧
CN207945238U (zh) 一种限位减震器结构
CN202612455U (zh) 一种减震垫
CN210395971U (zh) 一种减震降噪元件
CN216843423U (zh) 一种柔性管道减震支架及减震装置
CN116398577B (zh) 一种用于侧向进气便携式制氧机的减振装置
CN216357115U (zh) 音箱悬挂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6742594U (zh) 密封构件及支撑用组件
CN214465490U (zh) 一种组合式防震叠加螺母
CN220687925U (zh) 一种压缩机用减震脚垫
CN212318709U (zh) 一种防震型高精度齿轮
CN209704988U (zh) 一种减震稳定紧固连接件
CN214461410U (zh) 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建筑减震墙体
CN217633600U (zh) 一种减震胶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