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73861U - 一种水下动力滑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下动力滑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73861U
CN212473861U CN202020925662.0U CN202020925662U CN212473861U CN 212473861 U CN212473861 U CN 212473861U CN 202020925662 U CN202020925662 U CN 202020925662U CN 212473861 U CN212473861 U CN 212473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gliding
underwater
assembly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256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勇智
谢志文
刘陈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256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73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73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73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潜水推进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水下动力滑翔装置,该水下动力滑翔装置包括:主体壳,包括浮力舱体,浮力舱体的内部中空,且浮力舱体能够密封和开启以允许其内部注水;以及第一动力组件,连接于主体壳,用于提供主体壳在水下前进的动力;通过浮力舱体的设置,能够通过向浮力舱体内注水来改变该浮力舱体在水下可以提供的浮力,该水下动力滑翔装置能够容易地适应于不同的使用者,使用者无需再额外负载其他物体来调整浮力,该水下动力滑翔装置使用起来更轻松和方便,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水下动力滑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推进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下动力滑翔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下滑翔装置是用于在水下为潜水者提供前进动力的装置,其主要是通过电能带动螺旋桨转动,推动水流产生动力。现有的水下滑翔装置形式多样,但仍存在的问题是,难以适应不同体重、密度的潜水者,也即,不同的潜水者使用时为了在水下保持适宜的浮力,可能需要另外背负其他物体来平衡,这影响了潜水者在水下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动力滑翔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水下滑翔装置无法对潜水者提供适宜浮力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下动力滑翔装置,包括:
主体壳,包括浮力舱体,所述浮力舱体的内部中空,且所述浮力舱体能够密封和开启以允许其内部注水;以及
第一动力组件,连接于所述主体壳,用于提供所述主体壳在水下前进的动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壳还包括密封的控制舱体,所述水下动力滑翔装置还包括处理器和控制手柄,所述处理器设于所述控制舱体内;所述控制手柄设于所述控制舱体外,并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处理器连接于所述第一动力组件,并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手柄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动力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组件包括分别设于所述主体壳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动力件,所述处理器能够独立各所述第一动力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手柄与所述处理器无线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下动力滑翔装置还包括背带组件,所述背带组件设于所述主体壳的底部,所述控制手柄绑定连接于所述背带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下动力滑翔装置还包括翼板组件,所述翼板组件包括分别设于所述主体壳的相对两侧的滑翔翼;所述第一动力组件设于所述滑翔翼的远离所述主体壳的一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下动力滑翔装置还包括第二动力组件,所述第二动力组件包括分别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控制舱体内并与所述滑翔翼连接的第二动力件,所述第二动力件连接于所述处理器,并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驱动所述滑翔翼转动,所述滑翔翼的转动中心轴线平行于两个所述滑翔翼的连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动力件包括电机和连接轴,所述电机密封设置于所述控制舱体内,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伸入于所述控制舱体内并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于所述控制舱体的外部连接所述滑翔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壳的宽度由前端至后端逐渐增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下动力滑翔装置还包括照明组件和摄像组件,所述照明组件和摄像组件均设于所述主体壳的前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下动力滑翔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
该水下动力滑翔装置包括主体壳和第一动力组件,其中,主体壳包括浮力舱体,浮力舱体的内部中空且能够密封和开启,这样,能够向浮力舱体内注水来改变该浮力舱体在水下可以提供的浮力,如,若使用者的身体密度较大,则可减少浮力舱体的水量,若使用者的身体密度较小,则可增加浮力舱体内的水量,该水下动力滑翔装置能够容易地适应于不同的使用者,使用者无需再额外负载其他物体来调整浮力,该水下动力滑翔装置使用起来更轻松和方便,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下动力滑翔装置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下动力滑翔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下动力滑翔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100-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主体壳;2-翼板组件,21-滑翔翼;3-第一动力组件,31-第一动力件,310-动力外壳,311-螺旋叶片;4-第二动力组件,41-第二动力件,410-第二电机,411-连接轴;5-处理器;6-控制手柄;7-背带组件,71-背带;8-摄像组件;9-照明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固定或设置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其包括主体壳1和第一动力组件3,其中,主体壳1包括浮力舱体(未图示),浮力舱体的内部中空,且浮力舱体能够密封和开启以允许其内部注水,第一动力组件3连接于主体壳1,第一动力组件3用于提供主体壳1在水下前进的动力,也即作为该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在水下的动力来源。使用时,人体与主体壳1固定在一起,人体配合其他水下呼吸装置,第一动力组件3推动主体壳1前进,主体壳1带动人体在水下滑翔,从而允许使用者进行各种水下活动,如娱乐、人工水下探测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其包括主体壳1和第一动力组件3,主体壳1包括浮力舱体,浮力舱体的内部中空且能够密封和开启,这样,能够通过向浮力舱体内注水来改变该浮力舱体内中空体积的大小,进而改变该浮力舱体在水下可以提供的浮力,若使用者的身体密度较大,则可减少浮力舱体内的水量,若使用者的身体密度较小,则可增加浮力舱体内的水量,该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能够容易地适应于不同的使用者,使用者无需再额外负载其他物体来调整浮力,该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使用起来更轻松和方便,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动力组件3包括两个第一动力件31,其分别设置在主体壳1的相对两侧。这样的好处是,两个第一动力件31分别位于人体的两侧,并从人体的两侧提供动力,人体在水下滑翔时更容易保持平衡。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还包括翼板组件2,翼板组件2包括两个滑翔翼21,该两个滑翔翼21分别设于主体壳1的相对两侧,对应地,第一动力组件3的两个第一动力件31分别连接于滑翔翼21的远离主体壳1的一端。如此,主体壳1大体位于该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的中部,其两侧对称地分布有滑翔翼21和第一动力件31,且第一动力件31较为远离主体壳1和人体,进一步保证人体在水下滑翔前进时保持平衡。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动力件31可以包括动力外壳310、设于动力外壳310内的第一电机(未图示),以及设于动力外壳310之外的螺旋叶片311。第一电机带动螺旋叶片311转动,从而使得水流产生运动,进而,可以推动主体壳1前进。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壳1还包括控制舱体(未图示),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还包括处理器5和控制手柄6,处理器5设于控制舱体内,控制舱体密封设置以防止其内部进水。控制手柄6设置于主体壳1的外部,用于供使用者操作,其本身作防水处理。控制手柄6与处理器5之间通信连接,处理器5连接于第一动力组件3,从而,当使用者操作该控制手柄6时,其操作信号可以传递至处理器5,处理器5进一步根据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一动力组件3,如控制第一动力组件3开启、关闭或者是进行功率调整等。
其中,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处理器5能够独立地控制两个第一动力件31的第一电机,即,两个第一动力件31可以独立地开启、关闭或者是进行调整功率,这样,人体两侧的水流被推动的速度可以不一致,从而,人体和该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可以进行转向,即进行向左转和向右转,以满足使用者的水下活动需求。
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动力组件4,第二动力组件4包括分别至少部分设于控制舱体内并与滑翔翼21连接的第二动力件41,第二动力件41还连接于处理器5,第二动力件41在处理器5的控制下驱动滑翔翼21转动,且滑翔翼21的转动中心轴线平行于两个第一动力件31的连线,也即,平行于两个滑翔翼21的连线。这样的好处是,处理器5控制第二动力件41转动后,第一动力件31和滑翔翼21相对于人体的角度发生了改变,人体和该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可以进行方向调整,即可以进行向下转和向上转,从而,使用者在水下能够上浮和下潜,进一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请参阅图3,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动力件41包括第二电机410和连接轴411,第二电机410密封设置于控制舱体内,连接轴411的一端伸入于控制舱体内并连接于第二电机410的输出轴,连接轴411的另一端于控制舱体的外部连接于滑翔翼21。如此,当第二电机410工作时,其输出轴带动连接轴411转动,连接轴411则可以带动滑翔翼21转动。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控制舱体与连接轴411的一端之间为动密封连接,即控制舱体为密封的同时还允许连接轴411转动。
如上所述,第一动力件31的工作状态可调以及滑翔翼21的角度可调,通过第一动力件31和滑翔翼21的配合,使得使用者在水下可以实现各个方向的转动以及横滚等操作。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还包括背带组件7,背带组件7设于主体壳1的底部,背带组件7用于操作者体将主体壳1背负于身体上,具体如人体的背上。
如图1至图3所示,背带组件7可以包括两条分别用于穿过人体手臂并与人体肩部贴合的背带71。背带71的长度是可调节的,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者。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背带组件7的形式不限,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计。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控制手柄6与处理器5无线通信连接。相对于有线通信连接,这样的好处是,避免了控制手柄6因长时间使用或者是操作者的不甚拉扯等与处理器5之间发生接触不良的风险,保证控制手柄6与处理器5之间始终保持通信连接,进而保证使用者能够及时、可靠地根据需要调整第一动力组件3和第二动力组件4,保证使用者的水下安全。
具体地,如图2所示,控制手柄6绑定连接于其中一个背带71。这样,便于使用者能够在任何时候均方便地拿取到控制手柄6。
可以理解的是,主体壳1包括浮力舱体和控制舱体,这可以通过将主体壳1的内部空间分隔得到,所分隔得到的每一部分空间都是能够密封防水的,这容易实现,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壳1的宽度由前端至后端逐渐增大。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减少主体壳1对水流的阻力,便于水下滑翔。
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还包括照明组件9和摄像组件8,照明组件9和摄像组件8均设于主体壳1的前端。照明组件9用于在水下提供照明环境,摄像组件8用于在水下记录使用者的活动过程和水下环境等。这进一步便利了使用者,改善使用体验。
此外,该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还包括电池组件(未图示),其设置于控制舱体内,并分别电连接于处理器5、第二电机41、第一电机、照明组件9和摄像组件8,以分别为处理器5、第二电机41、第一电机、照明组件9和摄像组件8提供正常工作所需的电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壳(1),包括浮力舱体,所述浮力舱体的内部中空,且所述浮力舱体能够密封和开启以允许其内部注水;以及
第一动力组件(3),连接于所述主体壳(1),用于提供所述主体壳(1)在水下前进的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壳(1)还包括密封的控制舱体,所述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还包括处理器(5)和控制手柄(6),所述处理器(5)设于所述控制舱体内;所述控制手柄(6)设于所述控制舱体外,并与所述处理器(5)通信连接;所述处理器(5)连接于所述第一动力组件(3),并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手柄(6)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动力组件(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组件(3)包括分别设于所述主体壳(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动力件(31),所述处理器(5)能够独立各所述第一动力件(3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柄(6)与所述处理器(5)无线通信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还包括背带组件(7),所述背带组件(7)设于所述主体壳(1)的底部,所述控制手柄(6)绑定连接于所述背带组件(7)。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还包括翼板组件(2),所述翼板组件(2)包括分别设于所述主体壳(1)的相对两侧的滑翔翼(21);所述第一动力组件(3)设于所述滑翔翼(21)的远离所述主体壳(1)的一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动力组件(4),所述第二动力组件(4)包括分别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控制舱体内并与所述滑翔翼(21)连接的第二动力件(41),所述第二动力件(41)连接于所述处理器(5),并在所述处理器(5)的控制下驱动所述滑翔翼(21)转动,所述滑翔翼(21)的转动中心轴线平行于两个所述滑翔翼(21)的连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件(41)包括电机(410)和连接轴(411),所述电机(410)密封设置于所述控制舱体内,所述连接轴(411)的一端伸入于所述控制舱体内并连接于所述电机(410)的输出轴,所述连接轴(411)的另一端于所述控制舱体的外部连接所述滑翔翼(21)。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壳(1)的宽度由前端至后端逐渐增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动力滑翔装置(100)还包括照明组件(9)和摄像组件(8),所述照明组件(9)和摄像组件(8)均设于所述主体壳(1)的前端。
CN202020925662.0U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水下动力滑翔装置 Active CN212473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25662.0U CN212473861U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水下动力滑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25662.0U CN212473861U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水下动力滑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73861U true CN212473861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11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25662.0U Active CN212473861U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水下动力滑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738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4850A (zh) * 2022-05-07 2022-08-30 计算机辅助工程移动顾问有限公司 小型免提潜水推进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4850A (zh) * 2022-05-07 2022-08-30 计算机辅助工程移动顾问有限公司 小型免提潜水推进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826753T3 (es) Dispositivo acuático con hidroala y sistema propulsor con motor eléctrico
US6823813B2 (en) Leg-mounted propulsion device for swimmers and divers
JP2020511361A (ja) 水中推進装置
CN212556730U (zh) 一种质心可调的仿生鱼
KR101522667B1 (ko) 동력식 서핑보드
CN212473861U (zh) 一种水下动力滑翔装置
CN110316325B (zh) 一种基于双流道的遥控救生船
EP2943399B1 (en) Underwater personal mobility device with on-board oxygen
CN113060261A (zh) 一种多自由度水下拍摄助推机器人
CN109969358A (zh) 一种背负式智能水下人体推进器
CN109045634A (zh) 水下推进器
CN108189985B (zh) 一种拖曳式浮潜动力推进装置
CN207346061U (zh) 一种无线遥控的小型水上救生设备
CN115056953A (zh) 一种可控变刚度仿生鳍式推进机构
CN209795789U (zh) 一种背负式智能水下人体推进器
KR20200004948A (ko) 장애인 스쿠버다이빙용 수중 휠체어
CN211810107U (zh) 一种电动冲浪装置
RU2767556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вижения водолаза под водой (варианты)
CN217100427U (zh) 一种多功能潜水运载器
CN217864654U (zh) 一种穿戴式可操控的水下推进设备
CN218258582U (zh) 无线遥控船
CN212416887U (zh) 一种背包式水下推进器
KR200331690Y1 (ko) 개인용 수상 추진기
CN216855634U (zh) 水下助推装置
CN213109703U (zh) 能够检测人体的水翼滑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311 and 312A, 3 / F, Xiangshan oce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rt, 3888 North Lovers Road, Tangjiawan Town, high tech Zone, Zhuhai, Guangdong 519000

Patentee after: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 214, teaching area, No.1, software garden road, Tangjiawan Town,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