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65700U - 出料装置、盖组件和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出料装置、盖组件和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65700U
CN212465700U CN202020681205.1U CN202020681205U CN212465700U CN 212465700 U CN212465700 U CN 212465700U CN 202020681205 U CN202020681205 U CN 202020681205U CN 212465700 U CN212465700 U CN 2124657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ing
blanking
discharge
flow guide
dischar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8120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典国
杨保民
瞿月红
周忠宝
伍世润
周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8120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657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657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657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料装置、盖组件和烹饪设备,出料装置包括:落料部,落料部内形成有物料盛放空间,物料盛放空间内构造有收口部,落料部具有出料口;散料结构,设于落料部上,散料结构配置为供物料通过且使得物料偏离出料口排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料装置,设置出料装置具有散料结构,散料结构供物料通过且使得物料偏离出料口排出,通过散料结构将食材均布在烹饪腔内,避免了食材在出料口处的堆积,有利于提升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提升烹饪效果。

Description

出料装置、盖组件和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料装置、一种盖组件、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出料装置具有出口,食材通过出料装置的出口落入烹饪腔,但这种结构容易导致食材堆积在出口的底部,而烹饪腔其他地方只有少量的食材,烹饪腔内食材不均匀,在烹饪时,容易导致食材受热不均,或水无法完全覆盖食材,造成局部烹饪效果不够,影响烹饪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出料装置,包括:落料部,所述落料部内形成有物料盛放空间,所述物料盛放空间内构造有收口部,所述落料部具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收口部相连通;散料结构,设于所述落料部上,所述散料结构配置为供物料通过且使得所述物料偏离所述出料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出料装置,设置出料装置具有散料结构,散料结构供物料通过且使得物料偏离出料口排出,这样,通过散料结构将食材均布在烹饪腔内,避免了食材在出料口处的堆积,有利于提升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提升烹饪效果,同时,本方案物料沿散料结构排出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动能即可分散至烹饪腔内,省去了驱动装置驱动散料结构,这样,产品的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其中,物料偏离出料口排出包括物料的出料方向和/或位置与出料口的不同。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落料部具有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与所述物料盛放空间连通,所述出料通道限定出所述散料结构。
在本方案中,设置落料部具有出料通道,出料通道与物料盛放空间连通,这样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有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且出料口及出料通道分别可以供食材排出,在避免食材在出料口下方堆积的同时,还有利于提升食材的下落效率,缩短食材的下落时间,避免由于食材先后下落时间差而导致食材受热时间不等的情形,提升烹饪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落料部具有多个所述出料通道,多个所述出料通道沿所述出料口的周向间隔地设置。
在本方案中,设置多个出料通道沿出料口的周向间隔地设置,这样,进一步避免食材堆积的情形,提升食材在烹饪腔内的平整性及均匀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落料部包括:落料仓,所述落料仓限定有所述物料盛放空间及所述出料口;散料管或散料槽,设置在所述落料仓上,且所述散料管或散料槽自所述落料仓的外表面凸起设置,其中,所述散料管或散料槽限定出所述出料通道。
在本方案中,设置散料管或散料槽限定出出料通道,这样,食材在经散料管排出时具有惯性,进一步使得食材向出料口的周向散开,避免食材的堆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散料管或散料槽自与所述落料仓的衔接处向偏离所述出料口的方向延伸。
在本方案中,设置散料管或散料槽自与落料仓的衔接处向偏离出料口的方向延伸,这样,食材在经散料管或散料槽排出时具有惯性,进一步扩大食材向出料口的周向散开的区域,避免食材的堆积,提升食材的均匀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散料管或散料槽相对于落料仓具有倾斜角度,所述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30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散料结构设于所述出料口处,所述散料结构限定有旋叶部,所述散料结构与所述落料部转动配合,使得所述旋叶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出料口转动以改变所述出料口的出料方向。
在本方案中,通过旋叶部相对于出料口转动以改变出料口的出料方向,这样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有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且食材进入烹饪腔的过程中,通过旋叶部的转动将食材甩出,使得食材能够落到偏离出料口的位置,从而提升食材在烹饪腔内的均匀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散料结构具有转动配合部,所述转动配合部与所述落料部转动连接,所述旋叶部与所述转动配合部相连,且所述旋叶部旋转使得所述转动连接部相对于所述落料部转动。
在本方案中,设置旋叶部旋转使得转动连接部相对于落料部转动,可以理解的,食材自出料口下落的过程中,与旋叶部接触并对旋叶部产生一个推力,在推力作用下旋叶部旋转,从而使食材在进入烹饪腔时以旋转渐开线的形式进入烹饪腔,避免在出料口处的堆积,提升食材在烹饪腔内的均匀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落料部设有延伸壁,所述延伸壁合围限定出所述出料口,所述延伸壁和所述转动连接部这二者中的一者设有环形槽,另一者限定有凸边,所述凸边伸入所述环形槽内,且所述凸边配置为能够在所述环形槽内转动。
在本方案中,设置凸边伸入环形槽内,且凸边能够在环形槽内转动,这样,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有利于提升旋转部的旋转顺畅性,避免旋转部卡滞的情形,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旋叶部包括至少一个叶片,所述叶片的局部呈弯曲状或螺旋状。
在本方案中,设置旋叶部包括至少一个叶片,叶片的局部呈弯曲状或螺旋状,这样,食材自出料口下落的过程中,与叶片接触并对叶片产生一个推力,在推力作用下叶片旋转,从而使食材在进入烹饪腔时以旋转渐开线的形式进入烹饪腔,避免在出料口处的堆积,提升食材在烹饪腔内的均匀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散料结构包括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与所述落料部相连,所述螺旋叶片配置为供物料自所述螺旋叶片的边缘排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散料结构包括:出料结构,设置于所述落料部上,所述出料结构限定出具有开口的出料腔,所述出料腔与所述出料口连通;导流部,所述导流部构造有导流面,至少部分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出料腔内,且所述导流面与所述开口的边缘之间间隔布置以限定出第一出料通道。
在本方案中,设置散料结构包括出料结构和导流部,导流部的导流面与出料结构的开口的边缘之间间隔布置以限定出第一出料通道,可以理解的,第一出料通道呈环状,这样,食材自第一出料通道排出并在导流面的作用下向四周扩散,有利于提升食材在烹饪腔内的均匀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料结构与所述落料部为一体式结构;或所述出料结构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落料部上。
在本方案中,设置出料结构与落料部为一体式结构,这样,产品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省去了出料结构和落料部之间的组装步骤,降低了组装难度,缩短组装时间。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料结构包括围壁,所述围壁的内壁面合围限定出所述出料腔,所述围壁与所述落料部相连;其中,所述围壁自与所述落料部的连接处向所述围壁的外侧延伸;或所述围壁自与所述落料部的连接处向内延伸形成有第一导流壁。
在本方案中,设置围壁自与落料部的连接处向内延伸形成有第一导流壁,这样,通过第一导流壁具有向内的坡度,使得食材在经过第一导流壁时向中部集中,避免食材滞留在落料部内的风险,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部与所述出料结构活动配合,并相对于所述出料结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当所述导流部在所述第一位置,至少部分所述导流部抵靠所述出料结构,以封挡所述开口,所述导流部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导流面与所述开口的边缘之间间隔布置。
在本方案中,设置导流部与出料结构活动配合,并相对于出料结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这样,在需要向烹饪腔投入食材时,控制出料结构运动至第二位置,使得食材经过第一出料通道向四周扩散的排出,而在投料结束后,可以控制出料结构运动至第一位置,导流部封挡开口,这样,导流部除具有导流的作用外,还需要控制开口开关的功能,实现一物多用,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关开口而实现分次投料,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阻挡热气经过出料结构进入落料部,进而减缓落料部的老化,提升产品的使用寿命。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部包括活塞,所述出料结构与所述活塞相适配,所述活塞的外周壁限定出所述导流面,当所述活塞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活塞的外周壁抵靠所述出料结构的内周壁,当所述活塞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活塞的外周壁与所述出料结构的内周壁之间间隔地分布,以限定出所述出第一出料通道。
在本方案中,设置导流部包括活塞,活塞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有利于降低成本,且活塞的外周壁与出料结构的内周壁之间间隔地分布,以限定出第一出料通道,这样,食材经第一出料通道排出时具有更大的惯性,使得食材可以更好的向四周扩散,进一步提升食材的下落均匀性,同时,还可以根据食材的大小控制活塞的外周壁与出料结构的内周壁之间间距,使得第一出料通道可以更好的适应不同的大小食材,避免发生卡滞等情形,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塞呈圆台状、圆锥状或喇叭状。
在本方案中,设置活塞呈圆台状、圆锥状或喇叭状,这样,一方面利用活塞的外表面对食材导流,增加食材的下落惯性,使得食材的惯性的作用下可以更好的向四周扩散,进一步提升食材的下落均匀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食材下落的流畅性,避免食材发生卡滞的情形,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塞内设有第二出料通道,所述第二出料通道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出料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料通道配置为供物料自所述进口进入并自所述出口排出。
在本方案中,设置活塞内设有第二出料通道,这样,一方面通过两个出料通道同时下料,提升食材的下落效率,缩短食材的下落时间,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加了食材下落的范围,提升食材的均匀性,进而提升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提升烹饪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出料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多个第二通道,多个所述第二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其中,所述第一通道限定有所述出口,所述第二通道限定有所述进口。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二出料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多个第二通道,这样,进一步提升食材的下落效率,缩短食材的下落时间。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出料装置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适配为作用于所述导流部,并驱动所述导流部自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导流部上,当所述导流部自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使得所述弹性复位件压缩,所述弹性复位件弹性恢复,使得所述导流部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在本方案中,设置驱动件驱动导流部自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这样,有利于时实现产品的自动化,省去了手动操作的麻烦,使用更加方便,且对导流部的控制更精准,提升产品的可靠性,设置弹性复位件弹性恢复使得导流部运动至第一位置,这不仅实现了导流部复位的目的,且具有响应及时、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当驱动件驱动导流部向第二位置运动,并使得导流部在运动过程中压缩弹性复位件进行蓄能,以当驱动件停止工作时,使弹性复位件释放其弹性势能实现对导流部驱动,实现能量守恒。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出料装置还包括:密封结构,设于所述出料结构和所述导流部这二者中的一者上,当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密封结构密封所述出料结构与所述导流部之间的缝隙。
在本方案中,设置密封结构密封出料结构与导流部之间的缝隙,这样有利于避免产品的漏液或漏气,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组件,包括:盖体;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设置于所述盖体上。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盖组件,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出料装置,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煲体,具有烹饪腔;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盖组件,所述盖组件的盖体设置于所述煲体上,且所述盖体的出料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烹饪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盖组件,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机体;烹饪锅,所述烹饪锅可装卸地设置于所述机体上,所述烹饪锅具有烹饪腔;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出料装置,其中,所述出料装置设置于所述机体上,且所述出料装置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烹饪腔内;或者所述出料装置的落料部设置于所述机体上,所述出料装置的散料结构设置于所述烹饪锅上。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出料装置,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出料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出料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C-C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所示D-D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所述出料装置在一个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所述出料装置在另一个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所述活塞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E-E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所示F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在一个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所示G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出料装置,10落料部,11落料仓,111物料盛放空间,112出料口,113收口部,12散料管或散料槽,13延伸壁,131环形槽,21散料结构,211出料通道,22散料结构,221旋叶部,2211叶片,222转动配合部,2221凸边,23散料结构,231出料结构,2311出料腔,2312围壁,2313第一导流壁,232导流部,2321导流面,2322第一出料通道,234活塞,2341第二出料通道,23411第一通道,23412第二通道,235驱动件,236弹性复位件,2烹饪设备,201机体,2011机体机座,2012机体上盖,20121加料盖板,2013水箱,2014水泵,2015电路板,2016进水嘴,2017电磁铁,202烹饪锅,2021锅体,20211外壳,20212内胆,2022锅盖,203烹饪腔,3胶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5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料装置1、盖组件及烹饪设备2。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出料装置1,举例地,出料装置1用于烹饪设备2,其中,烹饪设备2包括电饭煲、电压力锅、料理机或其它电加热器具等,在某些实施例中,烹饪设备2具有用于储存食材的储料装置或者烹饪设备2具有用于安装胶囊的安装座,食材可以存放至储料装置或胶囊内,并通过开合机构开启储料装置或胶囊,使得食材经出料装置1进入烹饪腔203内。
如图1和图2所示,出料装置1包括:落料部10和散料结构21。
具体地,落料部10内形成有物料盛放空间111,物料盛放空间111内构造有收口部113,落料部10具有出料口112,散料结构21设于落料部10上,散料结构21配置为供物料通过且使得物料朝偏离出料口112的方向排出。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出料装置1,设置出料装置1具有散料结构21,散料结构21供物料通过且使得物料朝偏离出料口112的方向排出,通过散料结构21将食材均布在烹饪腔203内,避免了食材的堆积,有利于提升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提升烹饪效果,同时,本方案物料沿散料结构21排出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动能即可分散至烹饪腔内,省去了驱动装置驱动散料结构21,这样,产品的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其中,物料偏离出料口112排出包括物料的出料方向和/或位置与出料口的不同。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落料部10具有出料通道211,出料通道211与物料盛放空间111连通,出料通道211限定出散料结构21。这样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有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且出料口112及出料通道211分别可以供食材排出,在避免食材在出料口112下方堆积的同时,还有利于提升食材的下落效率,缩短食材的下落时间,避免由于食材先后下落时间差而导致食材受热时间不等的情形,提升烹饪效果。进一步地,落料部10具有多个出料通道211,多个出料通道211沿出料口112的周向间隔地设置。这样,进一步避免食材堆积的情形,提升食材在烹饪腔203内的平整性及均匀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落料部10包括:落料仓11和散料管或散料槽12,其中,落料仓11限定有物料盛放空间111及出料口112,散料管或散料槽12设置在落料仓11上,且散料管或散料槽12自落料仓11的外表面凸起设置,其中,散料管或散料槽12限定出出料通道211。这样,食材在经散料管或散料槽12排出时具有惯性,进一步扩大食材向出料口112的周向散开的区域,避免食材的堆积,提升食材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散料管或散料槽12自与落料仓11的衔接处向偏离出料口112的方向延伸。这样,食材在经散料管或散料槽12排出时具有惯性,进一步扩大食材向出料口112的周向散开的区域,避免食材的堆积,提升食材的均匀性。
更进一步地,散料管或散料槽12相对于落料仓11具有倾斜角度,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30度。
举例地,散料管或散料槽12相对于水平面具有倾斜角度,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30度。
进一步地,散料管或散料槽1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5度、50度、50度等。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出料装置1,出料装置1包括落料仓11和多个散料管,其中,落料仓11上设有出料口112,多个散料管设于落料仓11上,具体地,出料口112位于落料仓11的底部,多个散料管环绕出料口112分布,在某些实施例中,出料口112对应烹饪锅202的中部局域,散料管倾斜于出料口112,这样,出料口112垂直对应烹饪锅202的底部,散料管倾斜对应烹饪锅202的底部,物料在进入烹饪锅202时,同时从出料口112和多个散料管流出,物料从不同位置进入烹饪锅202,减少出料口112处物料的堆积,烹饪时水能更好的覆盖食物,以及提升物料的下料速度。
进一步地,散料管中斜对烹饪锅202的内壁剖面的边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
更进一步地,多个散料管均匀分布在出料口112的周侧。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散料结构22设于出料口112处,散料结构22限定有旋叶部221,散料结构22与落料部10转动配合,使得旋叶部221能够相对于出料口112转动以改变出料口112的出料方向。这样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有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且食材进入烹饪腔203的过程中,通过旋叶部221的转动将食材甩出,使得食材能够落到偏离出料口112的位置,从而提升食材在烹饪腔203内的均匀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散料结构22具有转动配合部222,转动配合部222与落料部10转动连接,旋叶部221与转动配合部222相连,且旋叶部221旋转使得转动连接部相对于落料部10转动。可以理解的,食材自出料口112下落的过程中,与旋叶部221接触并对旋叶部221产生一个推力,在推力作用下旋叶部221旋转,从而使食材在进入烹饪腔203时以旋转渐开线的形式进入烹饪腔203,避免在出料口112处的堆积,提升食材在烹饪腔203内的均匀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计出料装置1具有驱动装置(例如电机),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散料结构22旋转,这样有利于提升产品的旋转可靠性,以及对于旋转部的转速具有可控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落料部10设有延伸壁13,延伸壁13合围限定出出料口112,延伸壁13和转动连接部这二者中的一者设有环形槽131,另一者限定有凸边2221,凸边2221伸入环形槽131内,且凸边2221配置为能够在环形槽131内转动。这样,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有利于提升旋转部的旋转顺畅性,避免旋转部卡滞的情形,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旋叶部221包括至少一个叶片2211,叶片2211的局部呈弯曲状或螺旋状。这样,食材自出料口112下落的过程中,与叶片2211接触并对叶片2211产生一个推力,在推力作用下叶片2211旋转,从而使食材在进入烹饪腔203时以旋转渐开线的形式进入烹饪腔203,避免在出料口112处的堆积,提升食材在烹饪腔203内的均匀性。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出料装置1,出料装置1包括落料部10,落料部10内形成有物料盛放空间111,落料部10具有出料口112,在出料口112设有可自由旋转的叶轮,叶轮具有至少一个叶片。这样,物料下落时,物料落在叶片的斜面上,对叶片产生一个径向的推力,在推力作用下,叶片沿中心轴产生旋转,从而使物料在进入烹饪锅时以旋转渐开线的形式进入,避免在出料口112处的堆积,通过叶轮的转动将食材甩出,使得食材能够落到偏离出料口112的位置,从而提升食材在烹饪腔内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叶片的轴剖面上,切面边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等于30°。在某些实施例中,散料结构23包括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与落料部10相连,举例地,螺旋叶片与落料部10为一体式结构,或者螺旋叶片与落料部10固定连接,螺旋叶片配置为供物料自螺旋叶片的边缘排出。这样,物料在下落过程中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四周扩散,有利于提升食材在烹饪腔203内的均匀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12所示,散料结构23包括出料结构231和导流部232,其中,出料结构231设置于落料部10上,出料结构231限定出具有开口的出料腔2311,出料腔2311与出料口112连通,导流部232构造有导流面2321,至少部分导流部232位于出料腔2311内,且导流面2321与开口的边缘之间间隔布置以限定出第一出料通道2322。可以理解的,第一出料通道2322呈环状,这样,食材自第一出料通道2322排出并在导流面2321的作用下向四周扩散,有利于提升食材在烹饪腔203内的均匀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出料结构231与落料部10为一体式结构,这样,产品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省去了出料结构231和落料部10之间的组装步骤,降低了组装难度,缩短组装时间。
举例地,烹饪设备2包括煲体和盖体,盖体设置于煲体上,其中,落料部10及出料结构231设于盖体上,且落料部10经过出料结构231与煲体的烹饪腔203连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4所示,出料结构231可分离地设置于落料部10上。
举例地,烹饪设备2包括机体201和烹饪锅202,烹饪锅202可装卸地设置于机体201上,烹饪锅202包括锅体和锅盖,锅盖设置在锅体上并与锅体合围出烹饪腔203,其中,落料部10设置于机体201上,散料结构23设置于锅盖上,当烹饪锅202放置于机体201上,落料部10的出料口112与出料结构231连通,这样烹饪锅202可以不受出料装置1影响的自机体201上取出。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5所示,出料结构231包括围壁2312,围壁2312的内壁面合围限定出出料腔2311,围壁2312与落料部10相接触;其中,围壁2312自与落料部10的接触处向围壁2312的外侧延伸。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5所示,围壁2312自与落料部10的接触处向内延伸形成有第一导流壁2313。这样,通过第一导流壁2313具有向内的坡度,使得食材在经过第一导流壁2313时向中部集中,避免食材滞留在落料部10内的风险,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导流部232与出料结构231活动配合,并相对于出料结构23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当导流部232在第一位置,至少部分导流部232抵靠出料结构231,以封挡开口,导流部232在第二位置,导流面2321与开口的边缘之间间隔布置。这样,在需要向烹饪腔203投入食材时,控制出料结构231运动至第二位置,使得食材经过第一出料通道2322向四周扩散的排出,而在投料结束后,可以控制出料结构231运动至第一位置,导流部232封挡开口,这样,导流部232除具有导流的作用外,还需要控制开口开关的功能,实现一物多用,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关开口而实现分次投料,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阻挡热气经过出料结构231进入落料部10,进而减缓落料部10的老化,提升产品的使用寿命。
举例地,烹饪设备2具有用于安装胶囊的胶囊安装座,胶囊用于储存食材,但是胶囊往往不耐热,通过导流部232封档开口,有利于阻挡热气经过出料结构231进入落料部10,进而阻挡热气接触胶囊,有利于减缓胶囊的老化,提升胶囊的使用寿命。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9所示,导流部232包括活塞234,出料结构231与活塞234相适配,活塞234的外周壁限定出导流面2321,当活塞234在第一位置,活塞234的外周壁抵靠出料结构231的内周壁,当活塞234在第二位置,活塞234的外周壁与出料结构231的内周壁之间间隔地分布,以限定出第一出料通道2322。活塞234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有利于降低成本,且活塞234的外周壁与出料结构231的内周壁之间间隔地分布,以限定出第一出料通道2322,这样,食材经第一出料通道2322排出时具有更大的惯性,使得食材可以更好的向四周扩散,进一步提升食材的下落均匀性,同时,还可以根据食材的大小控制活塞234的外周壁与出料结构231的内周壁之间间距,使得第一出料通道2322可以更好的适应不同的大小食材,避免发生卡滞等情形,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举例地,活塞234呈圆台状、圆锥状或喇叭状。这样,一方面利用活塞234的外表面对食材导流,增加食材的下落惯性,使得食材的惯性的作用下可以更好的向四周扩散,进一步提升食材的下落均匀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食材下落的流畅性,避免食材发生卡滞的情形,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举例地,出料结构231包括围壁2312,围壁2312与落料部10为一体式结构,其中,围壁2312与落料部10的出料口112的周壁过渡衔接,且围壁2312自衔接出向偏离出料口112的方向延伸,其中,活塞234与出料结构231相适配,例如,活塞234呈圆台状,出料结构231呈与活塞234相适的圆台状,这样双圆台的设计,使得活塞234与出料结构231具有更好的适配性,使得活塞234可以更好的封堵出料腔2311。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活塞234内设有第二出料通道2341,第二出料通道2341具有进口和出口,进口与出料通道连通,第二出料通道2341配置为供物料自进口进入并自出口排出。这样,一方面通过两个出料通道同时下料,提升食材的下落效率,缩短食材的下落时间,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加了食材下落的范围,提升食材的均匀性,进而提升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提升烹饪效果。
举例地,活塞234呈圆台状,其中,活塞234的侧壁限定出导流面2321,活塞234内设有第二出料通道2341,第二出料通道2341具有进口和出口,进口位于活塞234的侧壁上,出口位于活塞234的底壁上,这样,当活塞234位于第二位置时,进口与第一出料通道2322连通,食材可以通过进口进入第二出料通道2341,并经过出口排出,而当活塞234位于第一位置时,活塞234的侧壁抵靠出料结构231的内壁面。这样,进口相应的被封档,一方面,避免落料部10内的食材从进口进入第二出料通道2341,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避免热气经出口进入第二出料通道2341,进而进入落料部10内,避免落料部10受热老化。
进一步地,第二出料通道2341包括第一通道23411和多个第二通道23412,多个第二通道23412分别与第一通道23411连通,其中,第一通道23411限定有出口,第二通道23412限定有进口。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出料装置1,出料装置1包括落料部10和散料结构22,落料部10具有物料盛放空间111和出料口112,散料结构22包括出料结构231和活塞234,其中,出料结构231包括围壁2312,围壁2312限定出出料腔2311,围壁2312与落料部10相连,且围壁2312自与落料部10的连接处向围壁2312的外侧延伸,活塞234与围壁2312相适配,在某些实施例中,围壁2312与活塞234分别呈喇叭状,这样散料结构22形成为双喇叭结构。
活塞234带有内置联通孔,活塞234内开孔直径不小于8mm,且活塞234配置为在其他结构辅助下,可以相对于围壁2312上下活动。
活塞234的外表面为软胶组织,能更好的实现密封效果。
活塞234内的联通孔位置在密封状态时,处于密封面内部。
本实施例提供的出料装置1的工作原理如下:
1、需要落料时,控制活塞234下移,活塞234下移距离根据食材外形尺寸做出相应调整,具体地,不小于8mm。
2、活塞234下移后,出料腔2311与烹饪锅或清洗容器联通,食材开始往烹饪锅或清洗容器内转移。
3、活塞234的斜面使食材往烹饪锅中对应出料口112的外侧扩散,活塞234中部的联通孔,使食材流入烹饪锅中对应出料口112处,如此使食材能更好的均匀分布在容器中,避免堆积,影响烹饪或清洗效果。
4、落料完成后,活塞234上提,封堵出料腔2311,从而完成一次落料过程。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5所示,出料装置1还包括:驱动件235,驱动件235适配为作用于导流部232,并驱动导流部232自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弹性复位件236,设于导流部232上,当导流部232自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使得弹性复位件236压缩,弹性复位件236弹性恢复,使得导流部232运动至第一位置。设置驱动件235驱动导流部232自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这样,有利于时实现产品的自动化,省去了手动操作的麻烦,使用更加方便,且对导流部232的控制更精准,提升产品的可靠性,设置弹性复位件236弹性恢复使得导流部232运动至第一位置,这不仅实现了导流部232复位的目的,且具有响应及时、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当驱动件235驱动导流部232向第二位置运动,并使得导流部232在运动过程中压缩弹性复位件236进行蓄能,以当驱动件235停止工作时,使弹性复位件236释放其弹性势能实现对导流部232驱动,实现能量守恒。
在某些实施例中,出料装置1还包括:密封结构,设于出料结构231和导流部232这二者中的一者上,当导流部232位于第一位置,密封结构密封出料结构231与导流部232之间的缝隙。这样有利于避免产品的漏液或漏气,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举例地,导流部232包括活塞234,其中,活塞234包括橡胶件、硅胶件等加工而成,这样活塞234本身具有密封性,简化产品的结构,提升产品的密封性及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组件,包括:盖体;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出料装置1,出料装置1设置于盖体上。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盖组件,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出料装置1,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2,包括:煲体,具有烹饪腔203;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盖组件,盖组件的盖体设置于煲体上,且盖体的出料装置1的出料口112与烹饪腔203连通。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2,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盖组件,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2,包括:机体201;烹饪锅202,烹饪锅202可装卸地设置于机体201上,烹饪锅202具有烹饪腔203;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出料装置1,其中,出料装置1设置于机体201上,且出料装置1的至少部分伸入烹饪腔203内;或者出料装置1的落料部10设置于机体201上,出料装置1的散料结构23设置于烹饪锅202上。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2,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出料装置1,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0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举例地,烹饪设备包括电饭煲、压力锅等,进一步地,烹饪设备为胶囊3饭煲。
烹饪设备包括机体和烹饪锅,其中,烹饪锅可装卸地设置于机体上。
机体包括机体机座2011和机体上盖2012,机体机座2011安装有水箱2013和水泵2014,水箱2013和水泵2014通过管道连接,机体机座2011还安装有电路板2015、IH线圈盘,电路板2015与IH线圈盘电连接,并且同时与水泵2014和安装在机体上盖2012的触控电路板2015点连接,其中,IH线圈盘可以给可分离式的烹饪锅加热。
机体上盖2012安装有落料部和一个或者多个胶囊3,举例地,落料部包括落料仓,机体上盖2012还安装有操控电路板2015,机体上盖2012还设有加料盖板20121和加料口,用于补充胶囊3。
落料部底部构造有出料口和进水嘴2016,进水嘴2016与水泵2014通过管道连接,用于烹饪时的供水,落料部的侧部具有缺口,缺口与胶囊3送料通道相连接,落料部内部安装有电磁铁2017,电磁铁2017的滑杆上安装有刀片。
烹饪锅包括锅体2021和锅盖2022,其中,锅盖2022可装卸地设置于锅体2021上,锅体2021包括外壳20211和内胆20212,内胆20212限定出烹饪腔。
锅盖2022包括有锅盖上盖和内盖板,内盖板外圈有密封胶圈用于密封内胆20212,防止烹饪时蒸汽跑出,锅盖上盖上有出料结构,进一步地,出料结构包括落料通道,落料通道呈桶状,落料通道顶部有向内的坡度,用于下料时米粒向中间集中,落料通道内部装有活动件,活动件上部为顶部密封件,下部为底部密封件,两者皆有向外的坡度,顶部密封件和底部密封件限定出导流面,这样有利于密封和下米,底部密封件的坡度会将米粒沿中心向外散落,这样不至于在中心堆积,有利于烹饪米饭的平整效果,在某些实施例中,坡度的取值范围为30度至72度,顶部密封件下面有弹簧,用于复位密封,底部密封件包括底部密封件上盖和底部密封件下盖,两者形成中空结构,这样的中空结构有利于阻隔水汽及热量传递至落料部。在落料过程:电磁铁2017工作,滑杆推动落料通道内的顶部密封件,使得活动件向下运动,此时落料通道内形成落料的通道间隙,食材和水可以进入内锅;滑杆下滑的同时带动刀片向下滑动,刮破胶囊3的表皮,这样米粒就可以进入内锅,落料完成后,电磁铁2017断电,滑杆复位,锅盖2022内部的顶部密封件受到弹簧弹力,也会带动底部密封件一起向上复位。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出料装置1、盖组件及烹饪设备2,设置出料装置1具有散料结构23,散料结构23供物料通过且使得物料朝偏离出料口112的方向排出,通过散料结构23将食材均布在烹饪腔203内,避免了食材在出料口112处的堆积,有利于提升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提升烹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出料装置,用于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落料部,所述落料部内形成有物料盛放空间,所述物料盛放空间内构造有收口部,所述落料部具有出料口;
散料结构,设于所述落料部上,所述散料结构配置为供物料通过且使得所述物料偏离所述出料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落料部具有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与所述物料盛放空间连通,所述出料通道限定出所述散料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落料部具有多个所述出料通道,多个所述出料通道沿所述出料口的周向间隔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部包括:
落料仓,所述落料仓限定有所述物料盛放空间及所述出料口;
散料管或散料槽,设置在所述落料仓上,且所述散料管或散料槽自所述落料仓的外表面凸起设置,其中,所述散料管或散料槽限定出所述出料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料管或散料槽自与所述落料仓的衔接处向偏离所述出料口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料管或散料槽相对于所述落料仓具有倾斜角度,所述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3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料结构设于所述出料口处,所述散料结构限定有旋叶部,所述散料结构与所述落料部转动配合,使得所述旋叶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出料口转动以改变所述出料口的出料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料结构具有转动配合部,所述转动配合部与所述落料部转动连接,所述旋叶部与所述转动配合部相连,且所述旋叶部旋转使得转动连接部相对于所述落料部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落料部设有延伸壁,所述延伸壁合围限定出所述出料口,所述延伸壁和所述转动连接部这二者中的一者设有环形槽,另一者限定有凸边,所述凸边伸入所述环形槽内,且所述凸边配置为能够在所述环形槽内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叶部包括至少一个叶片,所述叶片的局部呈弯曲状或螺旋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料结构包括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与所述落料部相连,所述螺旋叶片配置为供物料自所述螺旋叶片的边缘排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料结构包括:
出料结构,设置于所述落料部上,所述出料结构限定出具有开口的出料腔,所述出料腔与所述出料口连通;
导流部,所述导流部构造有导流面,至少部分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出料腔内,且所述导流面与所述开口的边缘之间间隔布置以限定出第一出料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料结构与所述落料部为一体式结构;或
所述出料结构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落料部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料结构包括围壁,所述围壁的内壁面合围限定出所述出料腔,所述围壁与所述落料部相连;其中,
所述围壁自与所述落料部的连接处向所述围壁的外侧延伸;或
所述围壁自与所述落料部的连接处向内延伸形成有第一导流壁。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部与所述出料结构活动配合,并相对于所述出料结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当所述导流部在所述第一位置,至少部分所述导流部抵靠所述出料结构,以封挡所述开口,所述导流部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导流面与所述开口的边缘之间间隔布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部包括活塞,所述出料结构与所述活塞相适配,所述活塞的外周壁限定出所述导流面,当所述活塞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活塞的外周壁抵靠所述出料结构的内周壁,当所述活塞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活塞的外周壁与所述出料结构的内周壁之间间隔地分布,以限定出所述第一出料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呈圆台状、圆锥状或喇叭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内设有第二出料通道,所述第二出料通道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出料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料通道配置为供物料自所述进口进入并自所述出口排出。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出料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多个第二通道,多个所述第二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其中,所述第一通道限定有所述出口,所述第二通道限定有所述进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适配为作用于所述导流部,并驱动所述导流部自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导流部上,当所述导流部自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使得所述弹性复位件压缩,所述弹性复位件弹性恢复,使得所述导流部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结构,设于所述出料结构和所述导流部这二者中的一者上,当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密封结构密封所述出料结构与所述导流部之间的缝隙。
22.一种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
如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设置于所述盖体上。
23.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具有烹饪腔;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盖组件,所述盖组件的盖体设置于所述煲体上,且所述盖体的出料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烹饪腔连通。
24.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
烹饪锅,所述烹饪锅可装卸地设置于所述机体上,所述烹饪锅具有烹饪腔;
如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出料装置,其中,所述出料装置设置于所述机体上,且所述出料装置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烹饪腔内;或者所述出料装置的落料部设置于所述机体上,所述出料装置的散料结构设置于所述烹饪锅上。
CN202020681205.1U 2020-04-27 2020-04-27 出料装置、盖组件和烹饪设备 Active CN2124657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81205.1U CN212465700U (zh) 2020-04-27 2020-04-27 出料装置、盖组件和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81205.1U CN212465700U (zh) 2020-04-27 2020-04-27 出料装置、盖组件和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65700U true CN212465700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53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81205.1U Active CN212465700U (zh) 2020-04-27 2020-04-27 出料装置、盖组件和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657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5326A (zh) * 2021-11-12 2022-02-01 宁波工程学院 智能烹调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5326A (zh) * 2021-11-12 2022-02-01 宁波工程学院 智能烹调盒
CN113995326B (zh) * 2021-11-12 2023-08-04 宁波工程学院 智能烹调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97273U (zh) 一种连接稳定的空气炸锅
CN212465700U (zh) 出料装置、盖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09863266U (zh) 配料装置及炒菜机
CN210169803U (zh) 一种加工可靠的空气炸锅
CN111214101B (zh) 一种加工可靠的空气炸锅
CN109122362A (zh) 一种宠物喂食器
CN210408119U (zh) 电饭煲
CN112369897A (zh) 一种自动炒制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14484323U (zh) 烹饪器具
CN105532779A (zh) 中式面点机移动式六馅输馅系统
CN105342467A (zh) 一种全自动调奶器
CN110960057B (zh) 一种自动供水供汽的烹饪装置及自动烹饪器具
CN211883352U (zh) 一种共享调料添加的炒菜集群装置
EP3403564B1 (en) Sprayer arrangement for a dishwasher
CN207744641U (zh) 一种糕点机
CN220968831U (zh) 一种香精搅拌均质器
CN217185709U (zh) 烹饪器具的洗料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10250894B (zh) 一种设置有抽水搅拌两用杆的电锅
TWI807761B (zh) 烹飪設備
CN209284985U (zh) 一种防咬死的升降装置及烹饪装置
CN219556992U (zh) 投料装置和自动烹饪设备
CN116584632B (zh) 一种五行汤及其制备工艺
CN220675834U (zh) 烹饪设备
CN211586426U (zh) 一种高效混合搅拌装置
CN111317354B (zh) 一种水箱组件及具有该水箱组件的蒸制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