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57281U - 一种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57281U
CN212457281U CN202021530644.9U CN202021530644U CN212457281U CN 212457281 U CN212457281 U CN 212457281U CN 202021530644 U CN202021530644 U CN 202021530644U CN 212457281 U CN212457281 U CN 212457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kirting line
main
auxiliary
pipe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3064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glu Huij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ds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ds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ds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3064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57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57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5728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包括,主踢脚线,所述主踢脚线具有主风道和主出风口,所述主踢脚线适于安装于室内墙体;辅助踢脚线,所述辅助踢脚线具有辅助风道和辅助出风口,所述辅助踢脚线适于安装于所述主踢脚线的所述主出风口,并且所述辅助风道与所述主出风口相连通;当所述主出风口被家具遮挡时,所述主风道内的空气能够进入所述辅助风道,并通过所述辅助出风口进入室内。其能够解决传统通风踢脚线的不足,增进房间送风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一种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进一步地涉及一种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
背景技术
目前,居住建筑对住宅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部分空调系统采用置换新风空调系统,该类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室外空调机接纳室外空气并进行加湿、除霾等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新鲜空气经由低位风道传输至相应的房间。传统地位风道在室内房间的下部设置出风口,比如墙角、楼地面等,然后将新鲜空气由房间内的多个位置输送至房间内。
为了在送风的同时兼顾美观的效果,通常将通风风道和出口设置于建筑的踢脚线,也就是将室外风机产生的新风送入具有风道的踢脚线中,然后通过踢脚线面板上的固定出风孔将新风送入室内。
需要指出的是,传统踢脚线上的通风孔的位置在踢脚线安装完成后已经固定,当家具的位置摆放位置发生改变时,家具可能将踢脚线的出风孔堵塞,影响室外新鲜空气向室内的输送。
综上所述,需要对传统通风踢脚线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其能够解决传统通风踢脚线的不足,增进房间送风的均匀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包括:
主踢脚线,所述主踢脚线具有主风道和主出风口,所述主踢脚线适于安装于室内墙体;
辅助踢脚线,所述辅助踢脚线具有辅助风道和辅助出风口,所述辅助踢脚线适于安装于所述主踢脚线的所述主出风口,并且所述辅助风道与所述主出风口相连通;当所述主出风口被家具遮挡时,所述主风道内的空气能够进入所述辅助风道,并通过所述辅助出风口进入室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踢脚线的两端分别适于连接于所述主踢脚线的两个所述主出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踢脚线包括踢脚线主体和承插管,所述踢脚线主体安装于所述承插管,所述承插管安装于所述主踢脚线的所述主出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踢脚线的所述承插管具有承插端和接驳端,所述承插端为圆弧弯头,用于与所述主踢脚线连接;所述接驳端为平头,用于与所述踢脚线主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承插管的承接端具有连接凸起,用于增强所述承接端与所述主踢脚线之间的连接气密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踢脚线主体包括直管和弯管,所述直管和所述弯管相连接,以与家具的形状相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直管的两端分别是平头;所述弯管段的中间是弧段,两端是直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踢脚线进一步包括连接套管,所述连接套管用于连接于所述承插管、所述直管以及所述弯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踢脚线进一步包括封堵件,所述封堵件适于安装于所述主踢脚线的所述主出风口和/或所述辅助踢脚线的所述辅助出风口,用于封堵所述主出风口和/或所述辅助出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管与所述承插管、所述直管以及所述弯管连接的位置分别设有橡胶密封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具有以下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能够在主踢脚线的主出风口被家具遮挡时,安装辅助踢脚线与主踢脚线,以使得主踢脚线的主风道中的空气能够通过辅助踢脚线中的辅助风道进入室内,从而能够补偿所述主踢脚线的所述主出风口被家具遮挡而损失的风量。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的辅助踢脚线为分段接驳式,能够基于家具的具体形状接驳辅助踢脚线,能够适用于多种家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所述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的辅助踢脚线包括直管和弯管,弯管能够使得辅助风道内的气体更加顺畅地流动。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的辅助踢脚线的连接套管与直管、弯管以及承插管之间的连接位置分别设有橡胶密封圈,用于对所述连接套管与所述直管、所述弯管以及所述承插管之间的连接进行密封。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的应用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的应用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的一状态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的一状态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的承插管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的直管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的弯管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主踢脚线,2辅助踢脚线,3新风分配器,4新风分配一次出管,5室内墙体,10主风道,11主出风口,20辅助风道,21辅助出风口,22辅助踢脚线主体,23承插管,24连接套管,25封堵件,61常规装修楼面,62地面整体保温层,63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221直管,222弯管,231承插端,232接驳端,家具a。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参考说明书附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所述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能够在主踢脚线的主出风口被室内家具遮挡时,将辅助踢脚线安装于所述主踢脚线,以使主踢脚线的主风道内的空气能够进入辅助踢脚线的辅助风道内,并通过辅助风道的辅助出风口进入室内,从而能够补偿所述主踢脚线的所述主出风口被遮挡而导致的室内通风量减少的技术问题,保证室内有效通风。
参考说明书附图1至图4,所述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包括主踢脚线1和辅助踢脚线2,其中所述主踢脚线1具有主风道10和主出风口11,所述主踢脚线1适于安装于室内墙体。所述辅助踢脚线2具有辅助风道 20和辅助出风口21。所述辅助踢脚线2适于安装于所述主踢脚线1的所述主踢脚线1的所述主出风口11,并且所述辅助踢脚线2的所述辅助风道20与所述主踢脚线1的所述主风道10相连通。所述主风道10内的空气能够进入所述辅助风道20,并通过所述辅助出风口21进入室内。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主踢脚线1适于安装于室内墙体。当所述主踢脚线1的所述主出风口11被室内家具a遮挡时,所述辅助踢脚线2能够安装于家具a的周围设置,并且将辅助踢脚线2能够安装于所述主踢脚线1的所述主出风口11,使得所述主踢脚线1的所述主风道10内的空气能够进入所述辅助踢脚线2的所述辅助风道20,并通过所述辅助出风口21进入室内。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辅助踢脚线2,能够在所述主踢脚线1的所述主出风口11被家具遮挡时,引导所述主风道10内的空气能够通过所述辅助出风口21进入室内,从而能够补偿所述主出风口21被遮挡而损失的进风量,保证室内的有效通风。
实施例2
参考说明书附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的第二优选实施例被阐述,第二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所述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与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第二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踢脚线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主踢脚线1的两个所述主出风口11。也就是说,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踢脚线2能够环绕家具设置,所述主风道10内进入所述辅助风道20内的部分空气能够回流到所述主风道10 内。
具体地,所述辅助踢脚线2包括辅助踢脚线主体22和承插管23,所述承插管23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辅助踢脚线主体22,另一端安装于所述主踢脚线1的所述主出风口11,所述辅助风道20连通所述辅助踢脚线主体22和所述承插管23。
进一步地,所述承插管23进一步包括承插端231和接驳端232,所述承插端231为圆弧弯头,适于安装于所述主踢脚线1的所述主出风口 11;所述承插管23的所述接驳端232为平头,适于安装于所述踢脚线主体22。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承插管23的所述承插端231为圆弧弯头,能够有利于所述主风道10内的气体进入所述辅助风道20,起到定向导流气体,减小直角转弯的风阻的作用。所述承插管23的所述接驳端232尾平头,能够便于与所述辅助踢脚线主体22的连接。
具体地,当所述承插管23的所述承插端231安装于所述主踢脚线1的所述主出风口11,所述辅助踢脚线主体22安装于所述承插管23的所述承插端 231,所述主踢脚线1的所述主风道10内的空气通过位于所述承插端231的所述辅助风道20的风道开口进入所述辅助风道20,并通过所述辅助出风口 21进入室内。
参考说明书附图4和图7,进一步地,所述承插管23进一步具有形成于所述承接端231的连接凸起233。当所述承接端231安装于所述主踢脚线1的所述主出风口11内时,所述承插管23的所述连接凸起233能够使得所述承插管23与所述主踢脚线1相互卡紧,以增强所述承插管23与所述主踢脚线1 之间连接的气密性。优选地,所述连接凸起233是圆柱状凸起,不仅能够增强所述承插管23与所述主踢脚线1之间连接的气密性,还能够有利于所述承插管23的平顺拔出,便于所述承插管23与所述主踢脚线1的分离。示例地,圆柱状的所述连接凸起233的直径是3mm。可以理解的是,圆柱状所述连接凸起233的尺寸还能够是其他数值,圆柱状所述连接凸起233的具体尺寸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踢脚线2的所述辅助踢脚线主体22进一步包括直管 221和弯管222,所述直管221与所述弯管222相互可拆卸地连接,从而能够基于家具的具体形状改变所述直管221与所述弯管222的相互排列,以适应家具的具体形状。还需要指出的是,所述踢脚线主体22的所述弯管222还能够使得所述踢脚线主体22与家具更加贴合,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所占用的室内空间。
具体地,所述辅助踢脚线主体22的所述直管221的一端适于安装于所述承插管23的所述接驳端232,所述直管221的另一端适于安装于所述辅助踢脚线主体22的所述弯管222的一端,所述弯管222的另一端适于安装于另一个所述直管221。
还需要指出的是,优选地,在所述直管221、所述弯管222以及所述承插管23上分别形成有所述辅助出风口21。
优选地,所述直管221为分段预制,并且所述直管221的两端分别是平头。优选地,每一段所述直管221的长度尺寸是300mm。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直管221的具体长度尺寸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优选地,所述弯管222的中间部位为弧形,两端是直段。所述弯管222 的中间弧形段能够起到定向导流气体的作用,所述弯管222的两端直段用于与所述直管221连接。
优选地,所述弯管222的中间弧形和两端直段的截面尺寸与所述直管221 的截面尺寸相同,所述弯管222仅仅作为风道,所述弯管222上不设有所述辅助出风口21。
优选地,所述弯管222的中间弧形部分的转弯半径是通风管内壁宽度的一倍,优选为30mm。
优选地,所述弯管222的两端直管段的长度是50mm,通过改变所述弯管 222的两端直管段与所述直管221插接连接的长度能够调节家具周边尺寸与预制管段尺寸叠加后的偏差。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踢脚线2进一步包括连接套管24,所述连接套管24 用于所述直管221、所述弯管222以及所述承插管23之间的连接。具体地,所述连接套管24能够连接所述直管221和所述弯管222,所述连接套管24还能够连接所述直管221和所述承插管23,所述连接套管24还能够连接所述弯管222和所述承插管23。优选地,所述连接套管24上不开设有所述辅助出风口21。
优选地,所述连接套管24的长度为100mm。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家具的周边尺寸不一定恰好等于所述直管221和所述弯管222的整数倍,为了使得所述辅助踢脚线主体22能够与家具更加地贴近,节约室内空间,将所述连接套管24设置为预设的长度,能够通过调节所述连接套管24与所述直管221、所述弯管222以及所述承插管23之间的插接长度,能够调节家具周边尺寸与所述辅助踢脚线2叠加后的尺寸,减小所述辅助踢脚线2所占用的空间。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连接套管24的长度还能够被实施为其他数值,所述连接套管24的具体长度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踢脚线2进一步包括封堵件25,所述封堵件25适于安装于所述主踢脚线1的所述主出风口1和/或所述辅助踢脚线2的所述辅助出风口21,用于封堵所述主踢脚线1的所述主出风口1和/或所述辅助踢脚线 2的所述辅助出风口21。示例地,当所述主踢脚线1的所述主出风口11被家具遮挡时,能够采用所述封堵件25将所述主踢脚线1的所述主出风口11封堵,以使得气体能够更加顺畅地在所述主风道10内流动。
参考说明书附图4,还需要指出的是,在不需要出风的所述主踢脚线1的所述主出风口11和所述辅助踢脚线2的所述辅助出风口21的位置设置所述封堵件25,以改变所述主风道10和所述辅助风道20内气体流出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封堵件25是塑料堵头,所述封堵件25的材料优选为PP塑料。所述封堵件25的截面面积与所述主出风口11和所述辅助出风口21的尺寸相适配;所述封堵件25的厚度与所述主踢脚线1和所述辅助踢脚线2的厚度相适配。优选地,所述封堵件25的厚度是5mm,所述封堵件25外露盖板的厚度优选尺寸为2mm。进一步地,在所述封堵件25插入所述主出风口11和/ 或所述辅助出风口21的一端环绕设置有环状橡胶密封圈,以增加所述封堵件25与所述主出风口11和/或所述辅助出风口21之间连接的气密性。优选地,安装于所述封堵件25外的所述密封橡胶圈的直径是0.5mm。
值得一提的是,当使用者摆放好家具后,在被家具遮挡的所述主踢脚线1 的家具的两端找出距离最近的两个所述主出风口11,将两个所述承插管23分别插入两个所述主出风口11,然后通过所述连接套管24分段接驳所述直管 221和所述弯管222,形成所述辅助踢脚线2,补偿所述主踢脚线1的所述主出风口11被所述家具遮挡而损失的风量。
优选地,所述主踢脚线1和所述辅助踢脚线2测材料分别是塑料。优选地,所述主踢脚线1和所述辅助踢脚线2的截面尺寸的宽是50mm,高是200mm,厚度是5mm。朝向家具的背板是实体面板,无出风口,朝向房间的面板上开设有所述主出风口11或所述辅助出风口21。优选地,所述主出风口11和所述辅助出风口21的截面尺寸的宽是30mm,高是140mm。优选地,相邻所述主出风口11、相邻所述辅助出风口21之间具有较小的间距,以能够以最贴近家具的位置开启承插口,该间距的优选尺寸是10m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套管24与所述直管221、所述弯管222连接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橡胶密封圈,以增强所述连接套管24与所述直管221、所述弯管222之间连接的气密性。优选地,所述橡胶密封圈与所述直管221和所述弯管222的平头端部之间的距离是5mm,所述橡胶密封圈的直径优选为 0.5mm。
具体地,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新风分配器3从户外引进空气,并通过新风分配一次出管4进入所述主踢脚线1的所述主风道10,并通过所述主出风口11和/或所述辅助出风口21进入室内。
参考说明书附图5和图6,所述主踢脚线1设置于室内墙体5,所述辅助踢脚线2设置于室内地面,所述室内地面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常规装修楼面61、地面整体保温层62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63。
在安装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时,先将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面剃平,使用水泥砂浆修补凹处;然后敷设地面整体保温层。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踢脚线,所述主踢脚线具有主风道和主出风口,所述主踢脚线适于安装于室内墙体;
辅助踢脚线,所述辅助踢脚线具有辅助风道和辅助出风口,所述辅助踢脚线适于安装于所述主踢脚线的所述主出风口,并且所述辅助风道与所述主出风口相连通;当所述主出风口被家具遮挡时,所述主风道内的空气能够进入所述辅助风道,并通过所述辅助出风口进入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辅助踢脚线的两端分别适于连接于所述主踢脚线的两个所述主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辅助踢脚线包括踢脚线主体和承插管,所述踢脚线主体安装于所述承插管,所述承插管安装于所述主踢脚线的所述主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辅助踢脚线的所述承插管具有承插端和接驳端,所述承插端为圆弧弯头,用于与所述主踢脚线连接;所述接驳端为平头,用于与所述踢脚线主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承插管的承接端具有连接凸起,用于增强所述承接端与所述主踢脚线之间的连接气密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踢脚线主体包括直管和弯管,所述直管和所述弯管相连接,以与家具的形状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直管的两端分别是平头;所述弯管段的中间是弧段,两端是直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辅助踢脚线进一步包括连接套管,所述连接套管用于连接于所述承插管、所述直管以及所述弯管。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踢脚线进一步包括封堵件,所述封堵件适于安装于所述主踢脚线的所述主出风口和/或所述辅助踢脚线的所述辅助出风口,用于封堵所述主出风口和/或所述辅助出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连接套管与所述承插管、所述直管以及所述弯管连接的位置分别设有橡胶密封。
CN202021530644.9U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2457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30644.9U CN212457281U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30644.9U CN212457281U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57281U true CN212457281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75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30644.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2457281U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572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5585A (zh) * 2020-07-29 2020-10-13 朗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5585A (zh) * 2020-07-29 2020-10-13 朗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
CN111765585B (zh) * 2020-07-29 2024-06-28 南京绿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045137A1 (en) Spray coated insulated plenum box and method
US2008001486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iminating register boxes, improving penetration sealing, improving airflow and reducing the labor costs to install ceiling registers
CN212457281U (zh) 一种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
PL224106B1 (pl) Modułowy układ wentylacyjny i moduły układu wentylacyjnego
CN111765585A (zh) 一种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
CN111237886A (zh) 进排风组件及整体式空调
CN205425342U (zh) 一种新风管路系统
WO2020093571A1 (zh) 接管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2176127U (zh) 一种建筑外墙节能保温结构
CN208920464U (zh) 一种送风系统
CN206626682U (zh)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CN103712322A (zh) 一种多管进风混风仓
CN113669832A (zh) 一种被动房中的送风天花板及均匀送风顶棚
CN105066282A (zh) 一种空调管用固定管套
CN208431913U (zh) 卡式空调机送风结构
CN206626701U (zh)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KR200190700Y1 (ko) 건축 내장용 다기능성 몰딩
CN202511413U (zh) 一种侧墙下送风末端装置
KR20100003770U (ko) 장방형 환기덕트의 단부벽의 처짐을 방지할 수 있는 보강링
CN219437402U (zh) 精密空调通气结构
KR100870924B1 (ko) 환기시스템용 분배장치
CN102374622A (zh) 一种通风管道系统
KR100384762B1 (ko) 매립관을 포함하는 분리형 에어컨의 배관구조
CN206755391U (zh)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CN201731586U (zh) 一种通风管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0

Address after: 210032 floor 5, building A4, No. 2, Zidong Road, Maqun street, Qixia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HUIJ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28, building 28,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210032

Patentee before: Landsea Group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0046 5th floor, building A4, 2 Zidong Road, Maqun street, Qixia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anglu Huij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32 floor 5, building A4, No. 2, Zidong Road, Maqun street, Qixia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HUIJ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62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