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31110U - 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 - Google Patents

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31110U
CN212431110U CN202020620013.XU CN202020620013U CN212431110U CN 212431110 U CN212431110 U CN 212431110U CN 202020620013 U CN202020620013 U CN 202020620013U CN 212431110 U CN212431110 U CN 212431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hole
shell
dust collection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200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春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sun Space Bei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usun Space Bei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sun Space Bei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usun Space Bei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200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31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31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311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包括壳体、集尘模块及荷电模块;壳体为中空方体,相对两面开设有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壳体内安装有荷电模块和集尘模块;荷电模块包括固定框架,安装支架及电极针;固定框架中空,一侧开设一列排布的方孔,且靠近第二通孔一侧设置有开口;安装支架与固定框架固定连接;电极针与安装支架固定连接,从方孔穿出;集尘模块上设置有中空通道和电极片,电极片交错设置于中空通道之间,集尘模块、荷电模块均与外接电源电连接。通过在荷电模块上只设置一列方孔和与其相匹配的电极针,简化荷电模块的结构,集尘模块中中空通道与交错设置的电极片形成强电场吸附颗粒物,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Description

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央空调因其功率大、便于集中管理、制冷位置可控性强的特点,正在逐渐代替普通空调,但是长期使用中央空调后,中央空调风机盘管中的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细菌,甚至出现发霉气味等情况。现有的静电吸附式净化模块,其内部结构繁琐,静电吸附空气中杂质的效率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包括壳体、集尘模块及荷电模块;所述壳体为长方体中空结构,且相对的两面开设有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所述壳体内部从第一通口至第二通口方向依次安装有所述荷电模块及所述集尘模块;所述荷电模块与所述壳体内部相匹配,所述荷电模块包括长方体结构的固定框架,安装支架及电极针;所述固定框架中空,且在靠近所述第一通口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方孔,且所述方孔一列排布;所述固定框架靠近所述第二通孔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固定框架固定连接,且每个所述方孔对应安装有一个所述安装支架;所述电极针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且所述电极针从所述方孔穿出;所述集尘模块上设置有多个中空通道和电极片,所述电极片交错设置于所述多个所述中空通道之间,所述中空通道的开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通口至所述第二通口方向保持一致,所述集尘模块、所述荷电模块均与所述外接电源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极与所述方孔所在平面垂直,且所述电极针穿过所述方孔的位置为所述方孔的中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集尘模块为长方体结构,且所述集尘模块、所述荷电模块在所述第一通口至第二通口方向的外形尺寸保持一致,均与所述第二通口匹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空通道为蜂窝结构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为方体结构,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电源箱,所述壳体设置所述电源箱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电线孔,所述电源箱内连接有电线,穿过所述电线孔电连接至外部电源,所述集尘模块、所述荷电模块与所述电源箱内的电源组件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口上设置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距离所述第一通口具有预设距离;所述集尘模块与所述壳体通过所述阻挡部卡接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荷电模块、所述集尘模块邻近所述第二通口的侧壁边缘上设置有手提拉环,所述手提拉环为绝缘材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个数为多个,且大小不同,所述安装孔和所述中央空调送风口、墙体预埋件相匹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通口的面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开设所述第二通口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壳体的侧壁铰接固定,以使所述固定件能够旋转,且在预设范围内能够延伸至集尘模块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荷电模块上只设置一列方孔和与其相匹配的电极针,简化荷电模块的结构,将经过的各种颗粒物带上电荷,集尘模块中中空通道与交错设置的电极片形成强电场吸附颗粒物,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又限定方孔尺寸、电极针垂直于方孔所在平面,确保方孔具有更大的空气进气面积的前提下,减小电极针的损坏率。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荷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集尘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荷电模块1200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集尘模块1100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3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该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1000,适用于安装在中央空调的送风口,包括壳体、集尘模块及荷电模块;壳体为长方体中空结构,且相对的两面开设有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壳体内部从第一通口至第二通口方向依次安装有荷电模块及集尘模块;荷电模块与壳体内部相匹配,荷电模块包括长方体结构的固定框架,安装支架及电极针;固定框架中空,且在靠近第一通口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方孔,且方孔一列排布;固定框架靠近第二通孔一侧设置有开口;安装支架与固定框架固定连接,且每个方孔对应安装有一个安装支架;电极针与安装支架固定连接,且电极针从方孔穿出;集尘模块上设置有多个中空通道和电极片,电极片交错设置于多个中空通道之间,中空通道的开设方向与第一通口至第二通口方向保持一致,集尘模块、荷电模块均与外接电源电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1000,适用于安装在中央空调的送风口处,壳体1300上开设的第一通口为设备的入风口,第二通口为设备的出风口,由于该设备设置在送风口处,在进风口已经将较大的杂质进行过滤,所以风机盘管内并不会出现较大型杂质,不需要在荷电模块1200前加设具有初级过滤效果的过滤网,长久工作、或者工作一定时间以后,集尘模块1100需要定期清理维护,否则会影响设备的空气净化效率。
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将荷电模块1200分为固定框架1210、安装支架 1220和电极针1230三部分,邻近所述第一通口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方孔,荷电模块1200内部固定设置有多个电极针1230,且必须保证电极针1230的针头贯穿方孔,如果针头弯折或者损坏,则需要重新更换电极针1230,保证本设备能够有效的净化空气,且每个电极针1230只与一个方孔相对应。固定框架 1210的外形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只需与壳体1300的第二通口相匹配即可,通常为长方体结构,需要指出的是,在电极针1230通电后,方孔与电极针1230 相配合产生电离层,即经过电离层的颗粒物都将带有负电荷,方孔必须为导电材质,在接通外接电源后,电极针1230的针尖产生电晕放电,使通过荷电模块1200的颗粒物带有电荷,集尘模块1100设置有多个中空通道1110和电极片,中空通道1110的开设方向与出风方向保持一致,使空气净化更加顺畅。方孔需要指出的是,方孔的每个边长的范围区间在5-15厘米之间,此处对方孔的尺寸做出限定,尺寸不宜过小,在保证荷电模块1200能够电离颗粒物的同时,方孔尺寸大能使更多的空气流过,提高净化效率。又根据方孔的尺寸对其排布进行合理设计,将方孔整齐排为一列,因荷电模块1200为长方体结构,所以方孔在荷电模块1200的宽度方向上一列排布,使荷电模块1200排列整齐,结构相比前代更加简洁,最大程度发挥每个方孔与电极针1230配合的电离效果。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中空通道1110的结构具体为蜂窝状通道,蜂窝状结构的通道为正六边形的通道,相比方形通道,结构类似于多个拼接的三角形,在保证空气流通效率高的同时,结构更加结实牢固。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极针1230与方孔所在平面垂直,且电极针1230穿过方孔的位置为方孔的中心。
在此实施例中,电极针1230垂直于方孔所在平面,在确保电极针1230有效的贯穿方孔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电极针1230的长度,从而有效的降低的电极针1230的损坏率。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集尘模块1100为方体结构,且集尘模块1100、荷电模块1200在第一通口至第二通口方向的外形尺寸保持一致,均与第二通口匹配。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300为方体结构,壳体1300 的一侧设置有电源箱,壳体1300设置电源箱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电线孔1320,电源箱内连接有电线,穿过电线孔1320电连接至外部电源,集尘模块1100、荷电模块1200与电源箱内的电源组件电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在壳体1300的一侧设置有电源箱,电源箱与外接电源电连接,电源箱上设置有电源开关1310,电源开关1310可以控制设备中的电路闭合,使荷电模块1200、集尘模块1100与电源箱内的电源组件电连接,还需特别指出的是,为保证净化效果,接通的外界电源的电压为8000-10000伏的电压,设备周围也要做好应有的高压防电措施及警告,本文中不做赘述。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口上设置有阻挡部,阻挡部距离第一通口具有预设距离;集尘模块1100与壳体1300通过阻挡部卡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荷电模块1200、集尘模块1100邻近第二通口的侧壁边缘上设置有手提拉环,手提拉环为绝缘材质。
在此实施例中,由于荷电模块1200及集尘模块1100在安装好后,与壳体 1300的内壁相匹配,拆卸时,虽然与壳体1300之间留有安装缝隙,但是不足以使人的手指伸入,不利于本领域实施人员进行拆卸,故在荷电模块1200、集尘模块1100邻近出风侧的外壁上设置手提拉环,供人手提,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荷电模块1200在工作时处于通电状态,手提拉环应选用绝缘材料,保证人体安全,避免意外发生。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300的外壁上设置有安装部1340,安装部1340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的个数为多个,且大小不同,安装孔和中央空调送风口、墙体预埋件相匹配。
在此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 1000通过安装部1340固定安装在中央空调的送风口,安装部134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只需指出,安装部1340具有定位作用,通常情况下具有棱角,保证设备本身安装完成后不会晃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安装环境的不同,对安装部1340的结构进行略微改动,且安装部1340上具有足够空间安装限位件即可,本文中只提出一种方案,其他不做赘述。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口的面积小于第二通口的面积。
在此实施例中,为保证本申请实施例的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1000结构更加合理,第一通口的面积小于第二通口,壳体1300为长方体结构,电源箱设置在壳体1300的一侧,并与壳体1300一体化生产制备,由于电源箱邻近第二通口一侧设置电源开关1310,所以第二通口的面积较大,以便于人手能够轻松的触碰电源开关1310,具体为,第一通口与第二通口的宽度相同,第一通口的长度加电源箱的长度等于第二通口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300开设第二通口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固定件1330,固定件1330与壳体1300的侧壁铰接固定,以使固定件1330能够旋转,且在预设范围内能够延伸至集尘模块1100上方。
在此实施例中,为防止荷电模块1200、集尘模块1100在壳体1300内晃动,在壳体1300的第二通口外侧设置固定件1330,固定件1330能够旋转,具体为,由于该设备为送风口处,风力给荷电模块1200、集尘模块1100向第二通口方向施加推力,所以在第二通口外侧设置固定件1330,固定件1330能与集尘模块1100相接触的位置,均可以成为前文中所述的预设位置。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适用于安装在中央空调的送风口,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集尘模块及荷电模块;
所述壳体为长方体中空结构,且相对的两面开设有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所述壳体内部从第一通口至第二通口方向依次安装有所述荷电模块和所述集尘模块;
所述荷电模块与所述壳体内部相匹配,所述荷电模块包括长方体结构的固定框架,安装支架及电极针;
所述固定框架中空,且在靠近所述第一通口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方孔,且所述方孔一列排布;所述固定框架靠近所述第二通口一侧设置有开口;
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固定框架固定连接,且每个所述方孔对应安装有一个所述安装支架;
所述电极针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且所述电极针从所述方孔穿出;
所述集尘模块上设置有多个中空通道和电极片,所述电极片交错设置于所述多个所述中空通道之间,所述中空通道的开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通口至所述第二通口方向保持一致,所述集尘模块、所述荷电模块均与外接电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针与所述方孔所在平面垂直,且所述电极针穿过所述方孔的位置为所述方孔的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模块为长方体结构,且所述集尘模块、所述荷电模块在所述第一通口至第二通口方向的外形尺寸保持一致,均与所述第二通口匹配,所述方孔边长的范围区间为5-15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通道为蜂窝结构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电源箱,所述壳体设置所述电源箱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电线孔,所述电源箱内连接有电线,穿过所述电线孔电连接至外部电源,所述集尘模块、所述荷电模块与所述电源箱内的电源组件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口上设置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距离所述第一通口具有预设距离;
所述集尘模块与所述壳体通过所述阻挡部卡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所述集尘模块邻近所述第二通口的侧壁边缘上设置有手提拉环,所述手提拉环为绝缘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个数为多个,且大小不同,所述安装孔和所述中央空调送风口、墙体预埋件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通口的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设所述第二通口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壳体的侧壁铰接固定,以使所述固定件能够旋转,且在预设范围内能够延伸至集尘模块上方。
CN202020620013.XU 2020-04-22 2020-04-22 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 Active CN212431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20013.XU CN212431110U (zh) 2020-04-22 2020-04-22 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20013.XU CN212431110U (zh) 2020-04-22 2020-04-22 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31110U true CN212431110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94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20013.XU Active CN212431110U (zh) 2020-04-22 2020-04-22 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311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55135B1 (ko) 공기조화장치
JP2015016405A (ja) 空気清浄ユニット
CN205462733U (zh) 电离式空气净化装置
CN205191768U (zh) 一种具有两种可互换除尘模块的空气净化器
CN109967249B (zh) 负离子空气净化装置
CN212431110U (zh) 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送风口净化单元
CN105536991A (zh) 电离式空气净化装置
CN202470239U (zh) 带有空气净化装置的空气调节器
CN212566168U (zh) 一种可拆卸式静电净化模组
WO2018148940A1 (zh) 静电除尘装置和空气处理设备
CN210632284U (zh) 一种吊顶式空气净化装置
CN210197510U (zh) 一种空气净化模块
CN212457212U (zh) 限位组件固定的送风口净化单元
CN215446695U (zh) 带有回风净化功能的中央空调系统
CN212431187U (zh) 带滚珠触点的出风口净化单元
CN103968530A (zh) 空调器
CN217715274U (zh) 一种新风系统
CN212431111U (zh) 出风净化装置及具有其的中央空调
CN212431188U (zh) 限位组件固定的送风口净化单元
CN203837229U (zh) 空调器
CN205761762U (zh) 电离式空气净化器
CN103307659A (zh) 带有空气净化装置的空气调节器
CN110553314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033409U (zh)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431112U (zh) 中央空调出风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