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21127U - 皮带轮的拆卸工具 - Google Patents

皮带轮的拆卸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21127U
CN212421127U CN202020584548.6U CN202020584548U CN212421127U CN 212421127 U CN212421127 U CN 212421127U CN 202020584548 U CN202020584548 U CN 202020584548U CN 212421127 U CN212421127 U CN 2124211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pulley
jackscrew
disc
round hole
threade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8454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立群
马德庆
李永
谢作旺
赵文锋
范风祥
冯上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8454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211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211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211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带轮的拆卸工具,属于机械技术领域。该拆卸工具包括:圆盘、螺栓和顶丝;圆盘的中心设置第一圆孔,且第一圆孔设置第一内螺纹;圆盘的四周设置第一螺纹孔,且第一螺纹孔的位置与皮带轮上设置的第二螺纹孔的位置相匹配;顶丝上设置第一外螺纹;在拆卸皮带轮的过程中,顶丝的一端穿过第一圆孔,与皮带轮的中心轴接触;顶丝在第一圆孔内旋转时,用于通过皮带轮的中心轴对顶丝的一端的反作用力,推动皮带轮相对于皮带轮的中心轴发生轴向移动,将皮带轮从中心轴上拉出。通过圆盘带动皮带轮移动,所以在皮带轮移动过程中,皮带轮的边缘不会受力,从而有效的防止了皮带轮的边缘发生损伤,提高了拆卸工具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皮带轮的拆卸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皮带轮的拆卸工具。
背景技术
在机械技术领域,引擎包括气缸和皮带轮;其中,气缸与皮带轮连接,通过气缸带动皮带轮旋转;旋转的皮带轮可以通过皮带轮上的皮带传输动力。当引擎工作一定时长或出行机械故障时,需要对引擎进行检修,在对引擎进行检修时,需要对引擎的皮带轮进行拆卸。
相关技术中,通过三爪拉拔器拆卸引擎的皮带轮。其中,三爪拉拔器包括第一固定爪、第二固定爪和第三固定爪;通过第一固定爪、第二固定爪和第三固定爪将三爪拉拔器与皮带轮的边缘轮壁固定在一起。在对引擎的皮带轮进行拆卸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固定爪、第二固定爪和第三固定爪与皮带轮的边缘轮壁接触的三个受力点,将引擎的皮带轮与皮带轮的中心轴分离。
但是,在拆卸过程中,皮带轮上的受力集中在三个受力点上,皮带轮的边缘轮壁受力不均,从而导致皮带轮的边缘轮壁容易拉伤变形,甚至断裂,因此三爪拉拔器拆卸皮带轮的安全性低。并且,第一固定爪、第二固定爪和第三固定爪与皮带轮的边缘轮壁的接触面积小,通过第一固定爪、第二固定爪和第三固定爪将三爪拉拔器与皮带轮的边缘轮壁固定在一起的稳定性差,三爪拉拔器与皮带轮的边缘轮壁不易固定,因此三爪拉拔器拆卸皮带轮的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皮带轮的拆卸工具,提高了拆卸工具拆卸皮带轮的安全性以及拆卸皮带轮的效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皮带轮的拆卸工具,该拆卸工具包括:圆盘、螺栓和顶丝;
所述圆盘的中心设置第一圆孔,且所述第一圆孔设置第一内螺纹;所述圆盘的四周设置第一螺纹孔,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位置与皮带轮上设置的第二螺纹孔的位置相匹配;所述顶丝上设置第一外螺纹;
在拆卸所述皮带轮的过程中,所述顶丝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圆孔,与所述皮带轮的中心轴接触;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
所述圆盘,用于通过所述螺栓、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皮带轮固定;
所述顶丝,在所述第一圆孔内旋转时,用于通过所述皮带轮的中心轴对所述顶丝的一端的反作用力,推动所述皮带轮相对于所述皮带轮的中心轴发生轴向移动,将所述皮带轮从所述中心轴上拉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拆卸工具还包括定位圈;
所述定位圈,设置在所述圆盘与所述皮带轮之间;所述定位圈上设置有第二圆孔;
在拆卸所述皮带轮的过程中,所述顶丝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圆孔和所述第二圆孔,与所述皮带轮的中心轴接触;
所述定位圈,用于定位所述圆盘与所述皮带轮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圈可以确保皮带轮与圆盘各个固定点的间距相等,因此在顶丝轴向移动过程中,轴向力与圆盘固定在一起的皮带轮的四周受力均衡,通过顶丝提供的轴向力不会存在非轴向的分力,便于皮带轮从中心轴上拉出,提高了拆卸工具拆卸皮带轮的效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圈的外径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圈的外径与第一螺纹孔相切,定位圈的中心与圆盘中心位于顶丝相同的轴向方向上,进一步确保皮带轮与圆盘各个固定点的间距相等,通过顶丝提供的轴向力不会存在非轴向的分力,便于皮带轮从中心轴上拉出,提高了拆卸工具拆卸皮带轮的效率;并且,定位圈的外径与第一螺纹孔相切时,螺栓穿过第一螺纹孔可以支撑和限定定位圈的位置,便于定位圈的安装,提高了拆卸工具拆卸皮带轮的效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拆卸工具还包括拆卸杆;
所述拆卸杆与所述顶丝的另一端垂直连接,用于旋转所述顶丝。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拆卸杆与顶丝的另一端垂直连接,通过旋转拆卸杆,即可旋转顶丝,从而不用寻找扳手等其他工具旋转顶丝,提高了拆卸工具的灵活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顶丝的另一端设置第三螺纹孔,所述拆卸杆的一端设置第二外螺纹;
所述顶丝的另一端与所述拆卸杆通过所述第三螺纹孔和所述第二外螺纹垂直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需要旋转顶丝时,通过第三螺纹孔和第二外螺纹将拆卸杆与顶丝的另一端垂直连接在一起;当不需要旋转顶丝时,通过第三螺纹孔和第二外螺纹将拆卸杆与顶丝的另一端分离,便于收纳该拆卸工具,从而提高了拆卸工具的灵活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拆卸杆包括第一拆卸杆和第二拆卸杆;
所述顶丝的另一端设置第四螺纹孔和第五螺纹孔,所述第一拆卸杆的一端设置第三外螺纹,所述第二拆卸杆的一端设置第四外螺纹;
所述顶丝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拆卸杆通过所述第四螺纹孔和所述第三外螺纹垂直连接;所述顶丝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拆卸杆通过所述第五螺纹孔和所述第四外螺纹垂直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需要旋转顶丝时,通过第一拆卸杆和第二拆卸转顶丝,便于操作,节省了拆卸皮带轮的时间,提高了拆卸工具拆卸皮带轮的效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拆卸工具还包括橡胶垫片;
所述橡胶垫片设置在所述定位圈与所述皮带轮之间,用于减少所述定位圈与所述皮带轮之间的摩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通过螺栓固定圆盘与皮带轮时,如果定位圈与皮带轮直接碰撞,容易损伤皮带轮;因此,在定位圈与皮带轮之间设置橡胶垫片,可以减少定位圈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保护皮带轮不受损伤,提高了拆卸工具的安全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拆卸工具还包括金属垫圈;
所述金属垫圈设置在所述螺栓与所述圆盘之间,用于增加所述螺栓与所述圆盘之间的受力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螺栓与圆盘之间设置金属垫圈,可以提高螺栓固定圆盘与皮带轮的强度,防止圆盘与皮带轮发生脱落,从而可以确保一次性将皮带轮从中心轴上拉出,提高了拆卸工具拆卸皮带轮的效率;并且,通过金属垫圈增加螺栓与圆盘之间的受力面积,防止因圆盘在第一螺纹孔处集中受力而方式损伤,提高了拆卸工具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拆卸工具还包括螺母;
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栓相匹配,用于固定所述圆盘与所述皮带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螺母和螺栓将圆盘和皮带轮固定在一起,提高了圆盘和皮带轮固定的稳定性;因此,圆盘与皮带轮不会发生脱落,从而可以确保一次性将皮带轮从中心轴上拉出,提高了拆卸工具拆卸皮带轮的效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个数为2至10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拆卸皮带轮的过程中,通过螺栓将圆盘和皮带轮固定;顶丝的一端穿过第一圆孔,与皮带轮的中心轴接触;当旋转顶丝时,顶丝发生轴向移动;其中,顶丝的一端与皮带轮的中心轴接触,顶丝在第一圆孔内旋转时,皮带轮的中心轴对顶丝的一端产生反作用力,进而通过顶丝上设置的第一外螺纹推动圆盘轴向移动,进而带动与圆盘固定在一起的皮带轮相对于皮带轮的中心轴移动,将皮带轮从中心轴上拉出。由于通过圆盘带动皮带轮移动,所以在皮带轮移动过程中,皮带轮的边缘不会受力,从而有效的防止了皮带轮的边缘发生损伤,提高了拆卸工具的安全性;并且,通过螺栓将圆盘和皮带轮固定,圆盘与皮带轮不会因为接触面小而发生脱落,从而可以确保一次性将皮带轮从中心轴上拉出,提高了拆卸工具拆卸皮带轮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皮带轮的拆卸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圆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皮带轮的拆卸工具在拆卸皮带轮过程中的组装示意图。
11 圆盘
111 第一圆孔
112 第一螺纹孔
12 螺栓
13 顶丝
14 定位圈
21 皮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皮带轮的拆卸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拆卸工具包括:圆盘、螺栓和顶丝;
圆盘的中心设置第一圆孔,且第一圆孔设置第一内螺纹;圆盘的四周设置第一螺纹孔,且第一螺纹孔的位置与皮带轮上设置的第二螺纹孔的位置相匹配;顶丝上设置第一外螺纹;
在拆卸皮带轮的过程中,顶丝的一端穿过第一圆孔,与皮带轮的中心轴接触;螺栓穿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
圆盘,用于通过螺栓、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与皮带轮固定;
顶丝,在第一圆孔内旋转时,用于通过皮带轮的中心轴对顶丝的一端的反作用力,推动皮带轮相对于皮带轮的中心轴发生轴向移动,将皮带轮从中心轴上拉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拆卸皮带轮的过程中,通过螺栓将圆盘和皮带轮固定;顶丝的一端穿过第一圆孔,与皮带轮的中心轴接触;当旋转顶丝时,顶丝发生轴向移动;其中,顶丝的一端与皮带轮的中心轴接触,顶丝在第一圆孔内旋转时,皮带轮的中心轴对顶丝的一端产生反作用力,进而通过顶丝上设置的第一外螺纹推动圆盘轴向移动,进而带动与圆盘固定在一起的皮带轮相对于皮带轮的中心轴移动,将皮带轮从中心轴上拉出。由于通过圆盘带动皮带轮移动,所以在皮带轮移动过程中,皮带轮的边缘不会受力,从而有效的防止了皮带轮的边缘发生损伤,提高了拆卸工具的安全性;并且,通过螺栓将圆盘和皮带轮固定,圆盘与皮带轮不会因为接触面小而发生脱落,从而可以确保一次性将皮带轮从中心轴上拉出,提高了拆卸工具拆卸皮带轮的效率。
圆盘的介绍:参见图2,圆盘的中心设置第一圆孔,且第一圆孔设置第一内螺纹;圆盘的四周设置第一螺纹孔,且第一螺纹孔的位置与皮带轮上设置的第二螺纹孔的位置相匹配。其中,第一螺纹孔可以是带有内螺纹的圆孔,也可以是不带有内螺纹的圆孔。
其中,第一圆孔的直径与顶丝的直径相同,确保第一圆孔设置的第一内螺纹与顶丝上设置的第一外螺纹相匹配;也即在顶丝旋转时,通过第一圆孔设置的第一内螺纹与顶丝上设置的第一外螺纹,使得顶丝在轴向发生位移。其中,第一圆孔的直径的可以是5mm-50mm之间的任一数值,例如,10mm、20mm、30mm等;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第一圆孔的直径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圆孔可以是内螺纹孔,也即通过工具在圆盘中心钻成圆孔后,再在圆孔上加工内螺纹,得到第一圆孔。
其中,圆盘的材料可以是铜、铁等金属,也可以是铁合金、铝合金等金属合金;还可以是不锈钢,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其中,圆盘的直径与皮带轮的直径相匹配,可以小于皮带轮的直径,也可以大于皮带轮的直径。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当圆盘的直径大于皮带轮的直径时,圆盘的制造成本增加;当圆盘的直径过小时,会影响在圆盘上设置第一螺纹孔。优选地,圆盘的直径等于或略小于皮带轮的直径。例如,当皮带轮的直径的直径为220mm时,圆盘的直径可以是220mm、210mm、200mm等。
需要说明的另一点是,圆盘的直径大于第一圆孔的直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圆盘的直径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例如,当第一圆孔的直径为20mm时,圆盘的直径可以是150mm-300mm之间的任一数值,比如,180mm、200mm、220mm等。例如,圆盘的直径可以是220mm;圆盘中心的第一圆孔的直径可以是20mm;即,圆盘规格为φ220×20mm,第一内螺纹的规格为M2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圆盘的四周设置第一螺纹孔,且第一螺纹孔的位置与皮带轮上设置的第二螺纹孔的位置相匹配;也即螺栓可以穿过圆盘上的第一螺纹孔和皮带轮上的第二螺纹孔,通过螺栓、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将圆盘和皮带轮固定在一起。
其中,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个数可以相同,第一螺纹孔的个数也可以小于第二螺纹孔的个数。其中,第一螺纹孔的个数可以是2-10之间的任一数值,比如,第一螺纹孔的个数可以是2、4、5、8等。第一螺纹孔可以均匀分布在圆盘周围;也可以不均匀分布在圆盘周围。其中,第一螺纹孔的直径可以是5mm-20mm之间的任一数值,比如,8mm、10mm、12mm等。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第一螺纹孔的直径、个数以及分布方式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例如,第一螺纹孔的直径为10mm;即第一螺纹孔的规格为φ10m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继续参见图2,第一螺纹孔的个数为10个,且第一螺纹孔均匀分布在圆盘周围。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皮带轮上设置的第二螺纹孔,还用于固定皮带轮和减震器。在将皮带轮与圆盘通过螺栓、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固定在一起之前,需先将减震器与皮带轮分离。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拆卸工具还包括定位圈;其中,定位圈,设置在圆盘与皮带轮之间;定位圈上设置有第二圆孔;在拆卸皮带轮的过程中,顶丝的一端穿过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与皮带轮的中心轴接触;定位圈,用于定位圆盘与皮带轮之间的距离。
其中,第二圆孔的直径可以与顶丝的直径相同,也可以大于顶丝的直径。其中,第二圆孔的直径可以5mm-200mm之间的任一数值,例如,第二圆孔的直径可以是30mm、40mm、50mm等。其中,定位圈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孔的直径,小于圆盘的直径。例如,当第二圆孔的直径是50mm、圆盘的直径是220mm时,定位圈的直径可以是55mm、60mm、70mm等。
其中,定位圈的材料可以是铜、铁等金属,也可以是铁合金、铝合金等金属合金;还可以是不锈钢,碳纤维等复合材料。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圆盘与皮带轮固定在一起时,定位圈的厚度为圆盘与皮带轮之间的距离大小;通过定位圈的厚度调节圆盘与皮带轮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确保在通过螺栓、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将皮带轮与圆盘固定在一起时,皮带轮与圆盘各个固定点的间距相等。
其中,定位圈的厚度可以5mm-20mm之间的任一数值,例如,定位圈的厚度可以是5mm、10mm、15mm等。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定位圈可以是直径55mm,第二圆孔直径50mm,厚度10mm的圆柱形金属环;即定位圈的规格为φ50×5mm,厚度10mm的同心圆柱形金属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圈可以确保皮带轮与圆盘各个固定点的间距相等,因此在顶丝轴向移动过程中,轴向力与圆盘固定在一起的皮带轮的四周受力均衡,通过顶丝提供的轴向力不会存在非轴向的分力,便于皮带轮从中心轴上拉出,提高了拆卸工具拆卸皮带轮的效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定位圈的外径与第一螺纹孔相切。其中,第一螺纹孔的个数可以是2-10之间的任一数值。当螺栓穿过第一螺纹孔时,由于定位圈的外径与第一螺纹孔相切,定位圈位于第一螺纹孔构成的内接圆上,从而可以确保定位圈的中心与圆盘中心位于顶丝相同的轴向方向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圈的外径与第一螺纹孔相切,定位圈的中心与圆盘中心位于顶丝相同的轴向方向上,进一步确保皮带轮与圆盘各个固定点的间距相等,通过顶丝提供的轴向力不会存在非轴向的分力,便于皮带轮从中心轴上拉出,提高了拆卸工具拆卸皮带轮的效率;并且,定位圈的外径与第一螺纹孔相切时,螺栓穿过第一螺纹孔可以支撑定位圈和限定定位圈的位置,便于定位圈的安装,提高了拆卸工具拆卸皮带轮的效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拆卸工具还包括橡胶垫片;橡胶垫片设置在定位圈与皮带轮之间,用于减少定位圈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其中,橡胶垫片上设置有第三圆孔,在拆卸皮带轮的过程中,顶丝的一端穿过第一圆孔、第三圆孔和第二圆孔,与皮带轮的中心轴接触。其中,第三圆孔的直径大于顶丝的直径,小于橡胶垫片的直径;其中,橡胶垫片的直径小于圆盘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通过螺栓固定圆盘与皮带轮时,如果定位圈与皮带轮直接碰撞,容易损伤皮带轮;因此,在定位圈与皮带轮之间设置橡胶垫片,可以减少定位圈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保护皮带轮不受损伤,提高了拆卸工具的安全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拆卸工具还包括螺母;其中,螺母与螺栓相匹配,用于固定圆盘与皮带轮。也即,螺母、螺栓、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直径相同,例如,当第一螺纹孔的直径为10mm时,螺母、螺栓和第二螺纹孔的直径也是10mm。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螺母和螺栓将圆盘和皮带轮固定在一起,提高了圆盘和皮带轮固定的稳定性;因此,圆盘与皮带轮不会发生脱落,从而可以确保一次性将皮带轮从中心轴上拉出,提高了拆卸工具拆卸皮带轮的效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拆卸工具还包括金属垫圈;金属垫圈设置在螺栓与圆盘之间,用于增加螺栓与圆盘之间的受力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螺栓与圆盘之间设置金属垫圈,可以提高螺栓固定圆盘与皮带轮的强度,防止圆盘与皮带轮发生脱落,从而可以确保一次性将皮带轮从中心轴上拉出,提高了拆卸工具拆卸皮带轮的效率;并且,通过金属垫圈增加螺栓与圆盘之间的受力面积,防止因圆盘在第一螺纹孔处集中受力而方式损伤,提高了拆卸工具的使用寿命。
顶丝的介绍:顶丝上设置第一外螺纹,顶丝的直径与第一圆孔的直径相同,确保第一圆孔设置的第一内螺纹与顶丝上设置的第一外螺纹相匹配。其中,顶丝的材料可以是铜、铁等金属,也可以是铁合金、铝合金等金属合金;还可以是不锈钢,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其中,继续参见图1,第一外螺纹另一端可以设置六角顶头,从而可以通过扳手旋转顶丝的六角顶头,使第一外螺纹和第一内螺纹在第一圆孔内旋转。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拆卸工具还包括拆卸杆;拆卸杆与顶丝的另一端垂直连接,用于旋转顶丝。其中,拆卸杆与顶丝的另一端可以通过焊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一体成型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拆卸杆与顶丝的另一端垂直连接,通过旋转拆卸杆,即可旋转顶丝,从而不用寻找扳手等其他工具旋转顶丝,提高了拆卸工具的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顶丝的另一端设置第三螺纹孔,拆卸杆的一端设置第二外螺纹;顶丝的另一端与拆卸杆通过第三螺纹孔和第二外螺纹垂直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需要旋转顶丝时,通过第三螺纹孔和第二外螺纹将拆卸杆与顶丝的另一端垂直连接在一起;当不需要旋转顶丝时,通过第三螺纹孔和第二外螺纹将拆卸杆与顶丝的另一端可以分离,便于收纳该拆卸工具,从而提高了拆卸工具的灵活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拆卸杆包括第一拆卸杆和第二拆卸杆;顶丝的另一端设置第四螺纹孔和第五螺纹孔,第一拆卸杆的一端设置第三外螺纹,第二拆卸杆的一端设置第四外螺纹;顶丝的另一端与第一拆卸杆通过第四螺纹孔和第三外螺纹垂直连接;顶丝的另一端与第二拆卸杆通过第五螺纹孔和第四外螺纹垂直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需要旋转顶丝时,通过第一拆卸杆和第二拆卸转顶丝,便于操作,节省了拆卸皮带轮的时间,提高了拆卸工具拆卸皮带轮的效率。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皮带轮的拆卸工具在拆卸皮带轮过程中的组装示意图。该拆卸步骤包括:(1)拆卸皮带轮与减震器的螺栓,将皮带轮与减震器分离。(2)将螺栓穿过圆盘底端的第一螺纹孔。(3)将定位圈放至皮带轮与圆盘之间,通过穿过圆盘底端的第一螺纹孔的螺栓支撑住定位圈。(4)将螺栓穿过圆盘顶端的第一螺纹孔。(5)对角均匀用力上紧螺栓,直到定位圈起作用。(6)将顶丝穿过第一圆孔以及第二圆孔。(7)逐步旋转顶丝,通过顶丝、第一外螺纹和第一内螺纹提供圆盘轴向移动的拉力,将与圆盘固定在一起的皮带轮从皮带轮中心轴上拉出。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拆卸过程中,当皮带轮从中心轴上拉出时,注意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皮带轮直接脱落,落地摔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皮带轮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工具包括:圆盘、螺栓和顶丝;
所述圆盘的中心设置第一圆孔,且所述第一圆孔设置第一内螺纹;所述圆盘的四周设置第一螺纹孔,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位置与皮带轮上设置的第二螺纹孔的位置相匹配;所述顶丝上设置第一外螺纹;
在拆卸所述皮带轮的过程中,所述顶丝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圆孔,与所述皮带轮的中心轴接触;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
所述圆盘,用于通过所述螺栓、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皮带轮固定;
所述顶丝,在所述第一圆孔内旋转时,用于通过所述皮带轮的中心轴对所述顶丝的一端的反作用力,推动所述皮带轮相对于所述皮带轮的中心轴发生轴向移动,将所述皮带轮从所述中心轴上拉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工具还包括定位圈;
所述定位圈,设置在所述圆盘与所述皮带轮之间;所述定位圈上设置有第二圆孔;
在拆卸所述皮带轮的过程中,所述顶丝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圆孔和所述第二圆孔,与所述皮带轮的中心轴接触;
所述定位圈,用于定位所述圆盘与所述皮带轮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圈的外径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工具还包括拆卸杆;
所述拆卸杆与所述顶丝的另一端垂直连接,用于旋转所述顶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丝的另一端设置第三螺纹孔,所述拆卸杆的一端设置第二外螺纹;
所述顶丝的另一端与所述拆卸杆通过所述第三螺纹孔和所述第二外螺纹垂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杆包括第一拆卸杆和第二拆卸杆;
所述顶丝的另一端设置第四螺纹孔和第五螺纹孔,所述第一拆卸杆的一端设置第三外螺纹,所述第二拆卸杆的一端设置第四外螺纹;
所述顶丝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拆卸杆通过所述第四螺纹孔和所述第三外螺纹垂直连接;所述顶丝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拆卸杆通过所述第五螺纹孔和所述第四外螺纹垂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工具还包括橡胶垫片;
所述橡胶垫片设置在所述定位圈与所述皮带轮之间,用于减少所述定位圈与所述皮带轮之间的摩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工具还包括金属垫圈;
所述金属垫圈设置在所述螺栓与所述圆盘之间,用于增加所述螺栓与所述圆盘之间的受力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工具还包括螺母;
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栓相匹配,用于固定所述圆盘与所述皮带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个数为2至10个。
CN202020584548.6U 2020-04-17 2020-04-17 皮带轮的拆卸工具 Active CN2124211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4548.6U CN212421127U (zh) 2020-04-17 2020-04-17 皮带轮的拆卸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4548.6U CN212421127U (zh) 2020-04-17 2020-04-17 皮带轮的拆卸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21127U true CN212421127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98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84548.6U Active CN212421127U (zh) 2020-04-17 2020-04-17 皮带轮的拆卸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211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93621U (zh) 一种轴承拆卸装置
CN201090614Y (zh) 一种轴承衬套
CN101322979A (zh) 一种组合轧辊
CN212421127U (zh) 皮带轮的拆卸工具
CN115343028A (zh) 一种极大变形轮盘超转试验工装与测试方法
CN202187999U (zh) 组合式螺母
CN107471152B (zh) 一种全浮动式圆螺母装拆装置
CN107127399A (zh) 一种新型的锯机锯片连接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212445037U (zh) 一种圆盘剪快拆工具
CN211728985U (zh) 加工中心拉刀杆维修拆装工具
CN213088544U (zh) 一种翻转轴总成球面轴承拆卸装置
CN108044566B (zh) 一种直升机旋翼轴主承力螺母装配方法
CN207868953U (zh) 电机转子组件的安装拆卸专用机
CN105508306A (zh) 用于叶轮及平衡板拆卸的机械拉马
CN210290662U (zh) 一种新型风机锥套皮带轮
CN219768134U (zh) 拉拔组件和具有其的拆卸工具
CN219095039U (zh) 一种联轴器拆卸工具
CN213889833U (zh) 一种拆缷风机叶轮的装置
CN219599392U (zh) 盲孔轴承外圈拆卸装置
CN210968707U (zh) 一种烧结机主机传动大齿轮胀套拆卸工具
CN205298081U (zh) 用于叶轮及平衡板拆卸的机械拉马
CN218177533U (zh) 一种蒸汽压缩机压气叶轮免翻转超速工具
CN203875589U (zh) 一种大型压紧螺母力矩拧紧拆卸装置
CN219380551U (zh) 一种镀锡磨辊间磨床砂轮法兰盘的拆卸装置
CN212706522U (zh) 快拆工装和移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