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09000U - 空气加湿装置和空气净化加湿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空气加湿装置和空气净化加湿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409000U CN212409000U CN202021245245.8U CN202021245245U CN212409000U CN 212409000 U CN212409000 U CN 212409000U CN 202021245245 U CN202021245245 U CN 202021245245U CN 212409000 U CN212409000 U CN 2124090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umidifying
- cotton
- storage container
- water stor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7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4887 air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889 atomis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221 acetate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395 bree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91 soa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692 water ato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加湿装置和空气净化加湿设备,该空气加湿装置包括储水容器、雾化片、加湿棉以及加湿棉支撑件,所述雾化片与所述储水容器连接;所述加湿棉容置并固定在所述加湿棉支撑件内,所述加湿棉支撑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储水容器内,使所述加湿棉可浸入所述储水容器中的液体,所述加湿棉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水容器相对固定,所述加湿棉的另一端由所述加湿棉支撑件内伸出并与所述雾化片相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加湿装置能防止加湿棉与雾化片分离,使空气加湿装置能有效生成雾化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加湿装置和空气净化加湿设备。
背景技术
加湿装置是常用的增加空气湿度的电器产品。
空气加湿装置通常包括储水容器和与储水容器相连的雾化片、加湿棉。考虑到雾化的雾化汽密度小,雾化片通常设置在储水容器的顶部,使雾化的雾化汽可以自由飘散。储水容器通常设有固定雾化片的安装孔,加湿棉的一端与安装孔过盈配合,并抵顶在雾化片上,加湿棉的另一端悬置于储水容器内。加湿棉吸水,使得雾化片与水接触,雾化片震荡就可以将水雾化生成雾化汽。
然而,加湿棉吸水后重力增加,加湿棉有相对安装孔移动,加湿棉与雾化片分离的隐患,导致空气加湿装置不能生成雾化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加湿装置和空气净化加湿设备,能防止加湿棉与雾化片分离,使空气加湿装置能有效生成雾化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气加湿装置,其包括储水容器、雾化片、加湿棉以及加湿棉支撑件,所述雾化片与所述储水容器连接;所述加湿棉容置并固定在所述加湿棉支撑件内,所述加湿棉支撑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储水容器内,使所述加湿棉可浸入所述储水容器中的液体,所述加湿棉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水容器相对固定,所述加湿棉的另一端由所述加湿棉支撑件内伸出并与所述雾化片相抵。
这样,加湿棉能限位于加湿棉支撑件内,避免加湿棉发生相对雾化片移动,也就能防止加湿棉与雾化片分离,空气加湿装置能有效生成雾化汽。
如上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中,所述加湿棉支撑件为管状结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加湿棉可以容置在加湿棉支撑件内部,加湿棉支撑件的侧壁可以与加湿棉接触,接触面积大,摩擦力大,能避免加湿棉在加湿棉支撑件内部移动。
如上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中,所述加湿棉支撑件上设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设置在所述加湿棉支撑件伸入所述储水容器一端的端口处,所述加湿棉抵顶在所述阻挡部上。管状的加湿棉支撑件的端部设置阻挡部,也就是加湿棉支撑件可以呈桶状,用于承托加湿棉,也避免了加湿棉相对加湿棉支撑件移动,也就是避免了加湿棉与雾化片分离。
如上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中,所述加湿棉支撑件伸入所述储水容器的部分为弯曲管段。
这样,吸水段的形状根据储水容器的形状进行弯折,可以增大与水接触的加湿棉的长度,有助于加湿棉在不同水位高度下有效吸水。
如上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中,所述加湿棉支撑件伸入所述储水容器内的一端设有多个贯穿的水孔,以供水进入所述加湿棉支撑件内。
这样,水孔可以允许储水容器内的水进入加湿棉支撑件内,使加湿棉可以充分浸润。
如上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中,所述储水容器具有供所述加湿棉支撑件伸入的安装孔,所述加湿棉支撑件与所述安装孔卡接。
这样,通过加湿棉支撑件插装于安装孔内,加湿棉支撑件可以与储水容器分体式设计,便于拆装检修加湿棉支撑件或更换加湿棉。
如上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中,所述空气加湿装置还包括封闭所述安装孔的封盖,所述加湿棉支撑件与所述封盖卡接,封盖作为连接件可以连接储水容器以及加湿棉支撑件。
如上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中,所述空气加湿装置还包括弹性减震件,所述弹性减震件的两端连接所述加湿棉支撑件与所述储水容器,或者,所述弹性减震件连接所述加湿棉支撑件与所述封盖。
这样能减小加湿棉以及加湿棉支撑件受到的冲击振动,避免加湿棉受冲击发生移动,也能防止加湿棉与雾化片分离。
如上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中,所述加湿棉支撑件穿过所述封盖并伸出至所述储水容器外;所述空气加湿装置还包括支撑所述加湿棉支撑件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封盖连接,所述固定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加湿棉支撑件伸出所述储水容器外的一端连接,并将所述雾化片压紧在所述加湿棉支撑件的端面上,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雾化片对应的位置设有供雾化汽喷出的通孔。
这样,雾化片通过加湿棉支撑件伸出至储水容器外,有助于雾化汽向周围空间中飘散,避免雾化汽飘落在空气加湿装置的外壁面上并凝结为水珠。
如上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中,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封盖可拆卸连接;所述空气加湿装置还包括套管密封件,所述套管密封件密封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封盖之间的结合间隙。
套管与加湿棉支撑件之间的缝隙中可能会留存有水,通过设置套管密封件,能防止缝隙中的水从套管与封盖的连接处泄漏。
如上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中,所述空气加湿装置还包括封盖密封件,所述封盖密封件密封所述封盖与所述储水容器之间的结合间隙。
这样,搬运或转动储水容器时,储水容器内的水可能会接触封盖,这样能防止储水容器中的水从封盖处泄漏。
如上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中,所述储水容器包括容器本体以及容器盖体,所述容器盖体盖设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处,并围设成容置所述液体的容置腔;所述加湿棉支撑件与所述容器盖体相连,且所述容器盖体上还设有加水口以及用于封闭所述加水口的加水盖。储水容器为分离式结构,易于加工制造。
如上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中,所述空气加湿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储水容器转动相连,以使使用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空气净化装置的出风口朝向,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加湿设备,其包括:空气净化装置以及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与所述空气加湿装置连接;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出风口,所述雾化片位于所述出风口处。
空气净化加湿设备可以同时进行净化空气和加湿空气动作,且空气加湿装置生成的雾化汽可以在出风口处喷出并飘散,不影响空气净化装置,也就是不会造成过滤件湿度增加,避免空气二次污染。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加湿装置和空气净化加湿设备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除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气流的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空气净化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外壳、风道以及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过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风道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图4中风道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图8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4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图4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图4中出风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4中电机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3中空气加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4中容器盖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8为图14中容器盖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9为图14中加湿棉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4中封盖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1为图14中封盖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2为图5中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套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5中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5中外壳与扣合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6为图5中外壳与扣合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7为图25中外壳与扣合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7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5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9中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图25中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图25中扣合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3为图25中扣合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4为空气净化除湿设备的转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空气净化装置;X:进风口;Y:出风口;
11:风道壳体;111:第一端口;112:第二端口;113:第一开口; 114:风道本体;115:连接部;116:插接槽;117:定位凹槽;
12:风机;121:电机;122:风扇;1221:叶片;1222:导风板;a:第一折边;b:第二折边;c:气流孔;1223:连接板;d:容置腔;123:电机固定座;1231:固定座本体;1232:连接条;
13:过滤件;131:第二开口;132:第一过滤密封件;133:第二过滤密封件;
14:出风格栅;141:第三开口;1411:插接段;1412:出汽段;
15:进风格栅;
16:流通通道;
17:降噪间隙;
20:空气加湿装置;
21:储水容器;212:容器本体;213:容器盖体;2131:防护格栅; 2132:卡接板;2133:弹性卡勾;e:安装孔;f:加水口;214:加水盖;
22:雾化片;
23:加湿棉;
24:加湿棉支撑件;241:吸水段;2411:阻挡部;2412:水孔;242:连接段;2421:卡接凸缘;
25:封盖;251:连接孔;2511:防脱凸缘;252:封盖密封件;253:封盖板体;254:连接管体;
26:弹性减震件;
27:固定组件;271:套管;2711:套管密封件;272:压紧件;2721:通孔;2722:定位凸台;
30:外壳;301:耳部;302:按键孔;303:滑槽;304:插接块;31:卡接部;32:按键;321:滑动部;322:抵顶部;33:复位弹簧;34:扣合件;341:卡接孔;
4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由于加湿棉吸水后重力增加,为避免加湿棉与雾化片分离,本申请实施例考虑设置加湿棉支撑件,将支撑件连接在出水容器上,这样加湿棉吸水后也会限制在支撑件上,避免加湿棉与雾化片分离。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除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 为气流的流动路径示意图。图3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空气净化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外壳、风道以及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过滤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中风道的结构示意图一。图8为图4中风道的结构示意图二。图9为图8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4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1为图4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2为图4中出风格栅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4中电机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至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加湿设备,其可以是设置在地面上用于对房间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加湿的大型设备,也可以是放置在桌面,例如办公桌等的小型设备。本实施例以小型的空气净化加湿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空气净化加湿设备包括空气净化装置10和空气加湿装置20,空气净化装置10用于净化空气,空气加湿装置20用于加湿空气,空气净化装置10和空气加湿装置20可以单独启动以实现净化或加湿空气,空气净化装置10和空气加湿装置20也可以同时启动,以同时净化加湿空气。
其中,空气净化装置10设有进风口X和出风口Y,待过滤的气流可以从进风口X进入空气净化装置10,待过滤的气流经空气净化装置10过滤后通过出风口Y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10可以包括风道壳体11以及设置在风道壳体11内的风机12。
风道壳体11可以为筒状结构件,其内部形成供气流流过的气流通道;且风道壳体11的两端口分别与进风口X和出风口Y连通,以导入或排出气流。风道壳体11的材质可以为金属,强度高,寿命长,风道壳体11的材质也可以为塑料等材质,重量小。
考虑到空气净化加湿设备为小型设备,风道壳体11可以直筒型,也就是风道壳体11不具有弯折段,其中,风道壳体11具有第一端口111和第二端口112,第一端口111与进风口X连通,第二端口112可以形成出风口Y。第一端口111和第二端口112的中心连线连线与风道壳体11的延伸方向平行,减少了气流在风道壳体11内的冲击损失。
风机12设置在风道壳体11内,风机12包括电机121和风扇122,电机 121启动可以带动风扇122转动,风道壳体11内形成负压,使气流从第一端口111进入风道壳体11内,并从第二端口112流出。电机121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种类。
风扇122可以是轴流风扇、离心风扇等。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风扇122 可以为离心风扇,离心风扇输送的气流风量较大。此时,离心风扇的轴向可以与风道壳体11的延伸方向平行,也就是风道壳体11两个端口的中心连线也与离心风扇的轴向平行。离心风扇转动时,可以沿离心风扇的轴向吸入气流然后利用离心力将气流从离心风扇的径向甩出,气流随后碰撞风道壳体11 的内壁面转向并沿风道壳体11的延伸方向流动直至从出风口Y流出。
其中,风扇122可以包括沿自身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叶片1221以及连接多个叶片1221的导风板1222。叶片1221可以为后倾式、前倾式或径向设置,本实施例以后倾式的叶片1221为例进行说明,其能够输送较大的气流流量。
导风板1222设置在叶片1221靠近进风口X的一侧,导风板1222呈环形,导风板1222上形成的气流孔c用于供气流通过,风扇122转动时,气流流经导风板1222上的气流孔c,然后沿风扇12的轴向进入多个叶片1221围成的空间内,经叶片1221推动,气流在离心力作用下沿风扇122的径向甩出风扇122。
风扇122与风道壳体11之间具有间距,避免风扇122转动时与风道壳体 11发生碰撞干涉。例如,叶片1221径向的外边缘与风道壳体11的内壁面之间的间距形成流通通道16,以供甩出风扇122的气流向出风口Y一侧流动。
可以理解的,风扇122靠近进风口X的一端与风道壳体11的内壁面之间也具有间距,然而,当气流从此间距进入风道壳体11内时,也就是当气流从气流孔c的外侧进入风道壳体11内时,会产生噪音。为降低空气净化装置 10的噪音,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壳体11靠近进风口X一端的内壁面与风扇122靠近进风口X的一端之间可以具有降噪间隙17。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风扇122设置有导风板1222,导风板1222靠近风道壳体11的进风口X一侧的侧面即为风扇122靠近进风口X的端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壳体11可以包括风道本体114和连接部115;风扇122和电机121均位于风道本体114内,连接部115的延伸方向与风道壳体11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端口111呈孔状形成在连接部115上。也就是减小了第一端口111的孔径,使其等于或稍大于气流孔c的孔径,减小从气流孔c外侧进入风道壳体11的气流流量。
这样,降噪间隙17可以形成在导风板1222与连接部115之间,间隙值可以为1mm-3mm,间隙值较小,既不影响风扇122转动,还能减少流经降噪间隙17的气体流量,空气净化装置10的噪音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1222可以包括沿风扇122转轴的径向延伸的第一折边a和沿风扇122转轴的轴向延伸的第二折边b,第一折边a用于与多个叶片1221连接,第二折边b围成上述供气流流过的气流孔c。
其中,第一折边a与连接部115的内壁面平行且位于风道壳体11内。请参阅图5,第二折边b可以位于风道壳体11内,此时第一折边a与连接部115内壁面之间的间距可以大于第二折边b的延伸长度,第二折边b背离第一折边a的末端与连接部115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小,能减小流经降噪间隙17的气流流量,降低空气净化装置10的噪音。
可选的,第二折边b还可以延伸进入连接部115形成的第一端口111 内,此时,降噪间隙17包括第二折边b与第一端口111内壁面之间的部分以及第一折边a与连接部115内壁面之间的部分,降噪间隙17的延伸长度变大,也能有助于减少流经降噪间隙17的气流流量,降低空气净化装置 10的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气流的流向,风道本体114的横截面积可以逐渐增大,风道本体114的小端口为第一端口111,且可以与连接部115连接,风道本体114的大端口为第二端口112,并形成出风口Y。示例性的,风道本体114的内壁面可以呈弧形光滑过渡,以顺应气流甩出风扇122后逐渐扩散的趋势,降低气流扩散时与风道本体114的冲击噪音。
可以理解的,电机121也设置在风道壳体11内部并与风扇122连接,为避免气流冲击电机121,电机121可以设置在风扇122靠近风道壳体11的出风口Y的一侧。风扇122靠近风道壳体11的出风口Y的一侧可以设置连接板1223,连接板1223连接多个叶片1221并用于与电机121连接。
气流流动过程中,气流首先沿风扇122的轴向进入多个叶片1221围成的空间内,然后气流受到离心力,并沿风扇122的径向甩出风扇。也就是多个叶片1221围成的空间中靠近出风口Y的一端气流分布较少。这样,连接板 1223与该空间对应的部分可以向进风口X一侧凸出并形成容置腔d,部分电机121可以设置在容置腔d内,以减小电机121占用的风道壳体11空间,风道壳体11的长度变小,应用风道壳体11的空气净化装置10的尺寸变小,空气净化加湿设备的尺寸也会相应的变小。
进一步的,空气净化装置10还包括将电机121固定在风道壳体11内的电机固定座123,电机固定座123可以包括板状的固定座本体1231,并与电机121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连接。为降低电机固定座123对气流的阻力,固定座本体1231周向可以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条1231,连接条1231对应设置在流通通道16内,连接条1231与风道壳体11也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连接,易于拆装,连接可靠。
固定座本体1231上可以设置加强结构,以增加固定座本体1231的抗变形强度。示例性地,固定座本体1231可以呈凹槽状,凹槽状的固定座本体 1231的开口可以朝向电机121一侧,也就是电机121背离风扇122的一端可以伸入该凹槽内,由于多个叶片1221围成的空间中靠近出风口Y的一端气流分布较少,凹槽状的固定座本体1231对气流流动的影响可以忽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对风道壳体11内的电机121、风扇122等部件形成防护,风道壳体11的两个端口处可以分别设置出风格栅14和进风格栅15,避免异物撞击。
出风格栅14可以通过卡扣与卡槽的卡接方式与风道壳体11可拆卸连接,以通过拆卸出风格栅14来检修风扇122与电机121,使用方便。出风格栅14 与固定座本体1231对应的部分也可以为板状结构,强度高;出风格栅14与流通通道16对应的部分可以设置出风格栅条,气流可以经由相邻两个出风格栅条之间的间隙流出风道壳体11。
其中,进风格栅15可以与风道壳体11一体成型,减少成型模具数量,制造成本低,进风格栅15包括多个进风格栅条,气流可以经由相邻两个进风格栅条之间的间隙进入风道壳体11。
出风格栅条和进风格栅条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种类,本实施例不对其个数以及间距进行限定。
可以理解的,风道壳体11的内壁面、电机121、风扇122以及出风格栅 14、进风格栅15均会对气流的流动形成阻碍,气流流动过程中受到上述部件的摩擦阻力,气流的风压以及流量会降低。为避免气流的风压以及流量的减小量超过预设范围,进风格栅条、连接条1231以及出风格栅条的迎风面边缘可以均设置倒圆角结构,以对气流形成导向作用,避免气流的风压以及流量显著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10还包括过滤件13,过滤件13可以设置在风道壳体11的进风口X处,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毛屑、灰尘等异物。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过滤件13可以设置在风道壳体11外,且设置在第一端口111处,使得进入风道壳体11的气流均经过过滤件13的过滤,避免风道壳体11的内壁面或风机12上积存异物,影响使用寿命。
过滤件13可以为过滤网。考虑到过滤件13设置在第一端口111处,过滤件13与第一端口111的间距较小,过滤件13还可以为筒状结构,筒状的过滤件13的内部形成供气流流动的流通腔,风道壳体11与流通腔连通。示例性的,第一端口111的轴线可以与筒状的过滤件13的轴线重合,第一端口 111的口径小于或等于流通腔的横截面尺寸,使第一端口111可以位于流通腔内。
此时,筒状的过滤件13的一个端面与连接部115背离出风口Y的侧面贴装,筒状的过滤件13周向的侧面形成进风口X以供气流流入,气流经过滤件13过滤后进入筒状的过滤件13的流通腔内,然后进入风道壳体11内。过滤网、筒状的过滤件13均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种类,比如可以为高效空气过滤网(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Filter,简称HEPA),也就是其为达到HEPA标准的过滤网。
筒状的过滤件13可以包括过滤器本体以及设置在过滤器本体两端的端盖,端盖可以对过滤器本体形成防护,并可以用于与连接部115和空气加湿装置20连接。
连接部115与筒状的过滤件13的贴合面处设有第一过滤密封件132,第一过滤密封件132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橡胶垫片,以避免未经过滤件13过滤的空气进入风道壳体11内。
进风格栅15可以呈板状,且与连接部115位于同一平面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格栅15还可以向过滤件13的一侧凸出连接部115,且与筒状的过滤件13的内壁面进行卡接,以对过滤件13形成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10还包括围在过滤件13外的防护格栅2131,防护格栅2131可以与风道壳体11连接,也可以与空气加湿装置20连接。防护格栅2131用于防止过大的异物撞击过滤件13,或者防止片状异物贴合在过滤件13周向的侧面上,影响气流流入。防护格栅2131包括多个防护格栅2131条,防护格栅2131条的数目以及间距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图14为图3中空气加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4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4中容器盖体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8为图14中容器盖体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9为图14中加湿棉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4中封盖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1为图14 中封盖的结构示意图二。图22为图5中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图22 中套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4为图5中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5以及图14至图24,空气加湿装置20可以设置在筒状的过滤件13背离风道壳体11的一侧,空气加湿装置20可以包括储水容器21、雾化片22和加湿棉23。
储水容器21是用于储存水的中空结构件。储水容器21可以与过滤件13 背离风道壳体11的端面接触,且为了避免未经过滤件13过滤的气流进入风道壳体11内,储水容器21与过滤件13之间可以设置第二过滤密封件133,第二过滤密封件133与第一过滤密封件132的结构可以相同,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橡胶垫片等结构。
储水容器21可以为立方体、球体等的结构。储水容器21的材质可以为金属、塑料等,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雾化片22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微孔雾化片等,通过微孔雾化片的震荡将生成雾化汽。
雾化片22震荡生成雾化汽的过程中,水不断消耗且水位下降,雾化片 22不能长时间与水接触,因此,空气加湿装置20还可以包括加湿棉23。
加湿棉23的材质可以为醋酯纤维(Cellulose Acetate,CA),成本低,且易于编织制造为条状、板状等结构。由于雾化片22尺寸较小,本实施例以条状的加湿棉23为例进行说明,加湿棉23的其中一个端面可以与雾化片22 抵接。
加湿棉23内具有较多的孔隙,吸水性强。当将加湿棉23的一端浸泡于水中时,加湿棉23可以吸水,直至加湿棉23整体处于浸润状态。而雾化片22与加湿棉23抵接,只要加湿棉23与储水容器21内的水接触,雾化片22 就能始终与水接触,以使雾化片22可以不间断的生成雾化汽。
加湿棉23吸水后重力变大,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加湿棉23可能会相对储水容器21移动,导致加湿棉23与雾化片22分离,雾化片22不能生成雾化汽。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加湿装置20还包括加湿棉支撑件24,加湿棉 23设置在加湿棉支撑件24上,加湿棉支撑件24与储水容器21连接,这样能避免加湿棉23相对储水容器21移动,防止加湿棉23与雾化片22分离。
加湿棉支撑件24可以为卡接弹簧,卡接弹簧套设在加湿棉23外,卡接弹簧的一端与储水容器21连接,卡接弹簧的另一端用于支撑加湿棉23,避免加湿棉23脱出。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加湿棉支撑件24可以为管状结构,加湿棉23容置在管状的加湿棉支撑件24内部。管状的加湿棉支撑件24可以为聚氯乙烯 (Polyvinyl chloride,PVC)等材质,可以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不会变质或生成碎屑等杂质。
加湿棉支撑件24可以包括吸水段241和连接段242,吸水段241用于伸入到储水容器21内部,吸水段241的管壁上设有多个贯穿的水孔2412,当储水容器21内存储有水时,水孔2412可以允许储水容器21内的水进入吸水段241内,使位于吸水段241内的加湿棉23可以吸水。吸水孔2412可以为矩形孔、圆形孔或其他任意形状。
为防止加湿棉23脱出,吸水段241的横截面积可以向背离连接段242的一端逐渐减小,加湿棉23压紧在吸水段241中,也就是吸水段241的内壁面形成防止加湿棉23脱出的阻挡部2411。
阻挡部2411也可以是形成在吸水段241背离连接段242一端端口处的挡板或挡条,此时,吸水段241可以为等截面管状结构,加湿棉23伸入到加湿棉23支撑件后,加湿棉23的一端抵顶在阻挡部2411上,另一端伸出连接段 242,以使伸出连接段242的加湿棉23可以发生微变形并抵顶在雾化片22上,使雾化片22能与水接触。
根据储水容器21的形状,吸水段241可以为直杆状也可以弯折呈弯杆状,示例性地,当储水容器21具有球弧形壁面时,吸水段241背离连接段242 的一端可以弯折后向述连接段242一侧延伸,即吸水段241为弧形杆状,并与储水容器21的球弧形壁面贴合,增加与水接触的吸水段241的长度,便于加湿棉23吸水。
连接段242用于与储水容器21连接,例如连接段242可以与储水容器 21焊接或粘接固定。本实施例中,连接段242可以与储水容器21卡接,以能实现拆装加湿棉支撑件24并更换加湿棉23。
此时,储水容器21上可以具有贯穿的安装孔e。雾化片22可以设置在安装孔e内,加湿棉支撑件24可以经由安装孔e伸入到储水容器21内,连接段242与储水容器21的内壁面或者与安装孔e的孔壁面卡接。示例性的,连接段242上可以设置卡接凸缘2421,安装孔e的孔壁面上设置卡接凹槽,卡接凸缘2421可以容置在卡接凹槽内。
为便于放置或拿取加湿棉支撑件24,安装孔e的孔面积可以大于加湿棉支撑件24的横截面积,例如安装孔e可以为条形孔,加湿棉支撑件24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且其外径小于条形孔的宽度。本实施例中空气加湿装置20 还可以包括封闭安装孔e的封盖25。封盖25可以与储水容器21可拆卸连接,例如卡接或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以易于拆装封盖25。
封盖25上设有与连接段242相连的连接孔251,例如卡接凹槽可以设置在连接孔251的内壁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凸缘2421可以与连接孔251的内壁面接触,部分安装孔e的边缘暴露在连接孔251中,卡接凸缘 2421可以搭接在安装孔e的端面上。
考虑到使用人员可能会移动空气净化加湿设备,卡接凸缘2421与安装孔 e的端面之间还可以设置弹性减震件26,例如弹性橡胶垫、压缩弹簧等。相应的,连接孔251上设有防止加湿棉支撑件24脱出的防脱凸缘2511,卡接凸缘2421在弹性减震件26的弹性力作用下抵顶在防脱凸缘2511上,防脱凸缘2511与卡接凸缘2421之间也可以设置减震垫片等,避免加湿棉支撑件24 受到刚性冲击。
进一步的,封盖25与储水容器21的结合处可以设置封盖密封件252,避免封盖25与储水容器21之间漏水。示例性的,储水容器21外壁面上可以设置围绕安装孔e的环形凹槽,封盖25上设有与环形凹槽插接的环形凸台,环形凹槽内可以设置封盖密封件252,环形凸台插接于环形凹槽内时,封盖密封件252受压变形并抵压在环形凹槽的内壁面上以形成密封,避免搬运或翻转空气净化加湿设备时,封盖25与储水容器21之间发生漏水。封盖密封件252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橡胶圈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避免空气加湿装置20生成的雾化汽流经空气净化装置10的内部,可以将雾化片22设置在空气净化装置10的出风口Y处,例如雾化片22可以设置在出风格栅14上,这样当空气净化装置10停机、空气加湿装置20工作时,其喷出的雾化汽可以在空气净化装置10的出风口Y处飘散。或者当空气加湿装置20以及空气净化装置10同时工作时,空气加湿装置20生成的雾化汽可以经由空气净化装置10的出风口Y处流出的气流吹散,避免过滤件13受潮滋生细菌,也避免了空气二次污染。
此时,连接段242可以经由安装孔e伸出至储水容器21外,考虑到加湿棉支撑件24位管状结构,当其长度变大,容易发生歪斜变形,空气加湿装置 20还可以包括稳固加湿棉支撑件24的固定组件27,以避免位于储水容器21 外的加湿棉支撑件24发生歪斜变形。
固定组件27包括套管271和压紧件272,套管271套设在伸出储水容器 21外的连接段242处,套管271的一端与封盖25连接,套管271的另一端与压紧件272连接。其中,雾化片22可以贴装在套管271另一端的端面上,压紧件272扣设在雾化片22上并与套管271连接以固定雾化片22。压紧件 272上设有可以暴露雾化片22的通孔2721,使得雾化片22生成的雾化汽可以通过通孔2721喷出。
其中,压紧件272可以与套管271可拆卸连接,例如卡接或螺栓连接,便于拆卸,以检修更换雾化片22。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加湿棉23伸出加湿棉支撑件24并与雾化片22抵接,此时雾化片22贴装在套管271的端面处,也就是加湿棉支撑件24的端面与套管271的端面之间具有段差。
空气加湿装置20工作时,雾化片22处可能会凝结水滴,水滴可以该段差形成的间隙内聚积,并沿着套管271与加湿棉支撑件24之间的缝隙中流动。为避免套管271与封盖25的连接处发生漏水,套管271与封盖25的结合处也可以设置套管密封件2711,使得水滴可以继续经由封盖25与加湿棉支撑件24之间的缝隙回流至储水容器2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水容器21可以包括容器本体212以及容器盖体213,容器本体212与容器盖体213之间可以固定相连,例如通过超声波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密封性好,避免储水容器21内的水泄漏。
过滤件13背离风道壳体11的端面可以与容器盖体213连接,此时,围在过滤件13外的防护格栅2131可以与容器盖体213一体成型,减少零件的成型模具数量,制造成本低。
储水容器21上设有用于加水的加水口f以及封闭加水口f的加水盖214,加水盖214与容器盖体213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螺纹、卡接等方式相连。加水盖214与加水口f之间也可以设置加水密封件。
加水口f可以设置容器本体212上。可选的,加水口f也可以设置在在容器盖体213与过滤件13的流通腔相对应的位置上,也就能使得空气净化加湿设备能做到外观上无加水口,简化空气净化加湿装置的外观结构。
图26为图5中外壳与扣合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27为图25中外壳与扣合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8为图27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29为图5 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0为图29中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1为图25 中按键的结构示意图。图32为图25中扣合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3为图 25中扣合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请参阅图8以及图26至图33,为了可以向储水容器21内加水,需要将过滤件13拆除,也就是空气净化装置10和空气加湿装置20之间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加湿装置还包括围在风道壳体11外的外壳30,外壳30上可以设置插接块304,风道壳体11的外壁面上设置插接槽116,通过插接块304与插接槽116的卡接实现风道壳体11与外壳30的定位固定。且外壳30还与储水容器21的容器本体212卡接相连。
具体的,防护格栅2131或容器本体212上可以设置弹性卡勾2133,弹性卡勾2133的一端与防护格栅2131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相应的,外壳30上可以设置与弹性卡勾2133卡勾的卡接部31。
其中,外壳30包括向空气加湿装置20一侧延伸的耳部301以及与耳部 301扣合的扣合件34,扣合件34设置在耳部301的内侧,扣合件34与耳部 301可拆卸连接,并围成一个卡接腔。
耳部301上设有贯穿的按键孔302,且沿按键孔302的周向,耳部301 的内壁面上设有多个滑槽303,滑槽303沿风扇122的径向朝向内侧延伸,按键32的周向设有一一对应的滑动部321,滑动部321插接在滑槽303内,并能沿滑槽303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按键32上还设有位于卡接腔内的抵顶部322,扣合件34与抵顶部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卡接孔341,卡接孔341贯穿扣合件34。卡接孔341的部分内壁面可以构成卡接部31,示例性的,卡接孔341背离空气净化装置10的侧面可以与弹性卡勾2133勾接。
抵顶部322外套接有复位弹簧33,且压紧在按键32与扣合件34之间。按键32受复位弹簧33的弹性力,滑动部321抵接在滑槽303处,避免按键 32脱出。此时按键32的外壁面与耳部301的外壁面平滑过渡。
使用人员按压按键32,按键32与扣合件34之间的间距变小,复位弹簧 33受压压缩,此时,抵顶部322穿过卡接孔341并推动弹性卡勾2133,直至弹性卡勾2133脱离卡接部31。
当使用人员松开按键32,按键32在复位弹簧33的弹性力作用下移动,直至滑动部321抵接在滑槽303处。
在安装空气净化装置10和空气加湿装置20时,可以直接向空气加湿装置20的一侧移动空气净化装置10,弹性卡勾2133会在卡接部31的抵顶作用下向背离卡接部31的一侧移动,直至弹性卡勾2133可以与卡勾部31勾接。
可以理解的,卡接部31和弹性卡勾2133一一对应,空气净化加湿装置可以设置两组或多组。
请继续参阅2至图24,为进一步简化空气净化加湿设备的外观结构,加湿棉支撑件24也可以设置在空气净化加湿设备的内部,即安装孔e设置在容器盖体213上,封盖25与容器盖体213连接,加湿棉支撑件24与封盖25连接,且过滤件13与容器盖体213贴合设置。那么为了将雾化片22设置在出风口Y处,加湿棉支撑件24可以穿过空气净化加湿装置10。
其中,过滤件13上可以设有沿自身轴向贯穿的第二开口131,以供加湿棉支撑件24穿过。可选的,第二开口131还可以沿过滤件13的径向贯穿过滤件13的侧壁,降低过滤件13制造成本。
此时,封盖25也可以位于第二开口131内。具体的,封盖25可以包括封盖板体253以及连接管体254,连接管体254向风道壳体11一侧凸出封盖板体253,且连接管体254内形成上述连接孔251。上述环形凸台设置在封盖板体253背离连接管体254的侧面上。连接管体254相对于封盖252凸出,也就能使连接孔251的长度变大,可以对穿过连接孔251的加湿棉支撑件24 形成支撑限位。
其中,连接管体254的凸出高度可以小于或等于过滤件13的高度,避免连接管体254与风道壳体11发生干涉。
套管271靠近封盖25的一端可以套设在连接管体254外,使得套管密封件2711可以设置在套管271内壁面与连接管体254内壁面之间,例如连接管体254外壁面上可以设置容置套管密封件2711的密封凹槽。
容器盖体213上可以设置与第二开口131卡接的卡接板2132,卡接板 3132可以呈U型围在封盖25外。U型卡接板的2132包括两个相对的侧板以及连接两个相对侧板的连接板,两个相对的侧板沿过滤件13的径向延伸,且可以与过滤件13上的第二开口131形成的壁面贴合,便于过滤件13定位。连接板设置在侧板靠近过滤件13的流通腔的一侧,U型卡接板2132与过滤件13之间可以设置贯穿口密封件,以防止未经过滤的空气进入风道壳体11 内。
进一步的,风道壳体11设置在过滤件13背离储水容器21的一侧,风道壳体11具有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的风道本体114。那么,风道本体114上具有供加湿棉支撑件24穿过的第一开口113,由于套管271套设在加湿棉支撑件 24外,套管271也穿过第一开口113。
为避免加湿棉支撑件24与风扇122干涉,第一开口113可以设置在风道本体114靠近自身侧壁的一侧。加湿棉支撑件24穿过第一开口113后经风道壳体11内的流通通道16延伸至风道壳体11的出风口Y处。
压紧件272可以抵顶在出风格栅14靠近进风口的侧面,此时,雾化片 22生成的雾化汽可以经由相邻两个出风格栅条之间的间隙喷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格栅14上可以设置第三开口141,压紧件272与第三开口141卡接,雾化片22上的通孔2721与第三开口141连通,使得雾化片22生成的雾化汽经由第三开口141喷出并飘散至空气中。
第三开口141可以为台阶孔,台阶孔包括与压紧件272插接的插接段1411 以及供雾化汽喷出的出汽段1412,出汽段1412的孔径可以小于插接段1411 的孔径,以使出汽段1412和插接段1411之间形成的台阶面可以抵顶在压紧件272上,对压紧件272形成限位。
由于加水口f设置在空气净化加湿设备内部,当需要向储水容器21内加水时,需要将空气净化装置10拆卸下来,为避免安装空气净化装置10时需要对中压紧件272以及第三开口141,本实施例中,套管271可以与风道壳体11固定相连,例如通过紧固螺栓可拆卸连接。
此时,套管271与连接管体254套接的一端伸出至风道壳体11外,也就是套管271与连接管体254连接的位置位于过滤件13的第二开口131内。这样,拆卸空气净化装置10时,套管271、压紧件272以及雾化片22均跟随空气净化装置10一同拆卸下来。此时,连接管体254与套管271连接的一端暴露于视野中,使用人员可以清理此处积存的水。安装空气净化装置10时,只要将加湿棉支撑件24插设于套管内即可,操作方便。
当需要对空气加湿装置20的储水容器21加水时,可以按压按键32,断开外壳30与容器本体212之间的连接,通过拿取外壳30,将外壳30、风道壳体11、套管271、压紧件272以及雾化片22等作为整体从空气加湿装置 20上拆卸下来。
此时,过滤件13、第一过滤密封件132以及封盖25暴露在视野中,使用人员可以清理封盖25处积存的水,且由于过滤件13、第一过滤密封件132、第二过滤密封件133为通过风道壳体11以及储水容器21压紧固定,使用人员可以直接拿取过滤件13以及第一过滤密封件132。
这样,加水盖214以及第二过滤密封件133暴露在视野中,且第二过滤密封件133环绕加水盖214设置。使用人员可以不移开第二过滤密封件133,直接打开加水盖214。加水完成后,放置加水密封件并通过加水盖214拧紧;放置过滤件13以及第一过滤密封件132;然后将加湿棉支撑件24插设于套管271内,直至外壳30与容器本体212卡接相连,完成加水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便于快速将固定组件27组装于风道壳体11上,可以首先将压紧件272、雾化片22以及套管271连接为一个整体,然后将该整体与风道壳体11连接。其中,压紧件272上可以设置定位凸台2722,风道壳体11与定位凸台2722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定位凹槽117,当定位凸台2722 卡接于定位凹槽117内,套管271与风道壳体11之间的连接部位对齐,操作方便。
图34为空气净化除湿设备的转动示意图。请参阅图34,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加湿设备还可以包括底座40,底座40可以起到支撑作用,也就是说空气净化加湿设备还可以通过独立于空气净化装置10和空气加湿装置20的部件进行支撑。其中,底座40可以与空气净化装置10连接,或者与空气加湿装置20连接,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示例性的,底座40可以与储水容器21转动相连,其转轴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使用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将空气净化装置10的出风口Y调整为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或其他任意方向,使用方便。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容器(21)、雾化片(22)、加湿棉(23)以及加湿棉支撑件(24),所述雾化片(22)与所述储水容器(21)连接;
所述加湿棉(23)容置并固定在所述加湿棉支撑件(24)内,所述加湿棉支撑件(24)的一端伸入所述储水容器(21)内,使所述加湿棉(23)可浸入所述储水容器(21)中的液体,所述加湿棉支撑件(24)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水容器(21)相对固定,所述加湿棉(23)的另一端由所述加湿棉支撑件(24)内伸出并与所述雾化片(22)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棉支撑件(24)为管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棉支撑件(24)上设有阻挡部(2411),所述阻挡部(2411)设置在所述加湿棉支撑件(24)伸入所述储水容器(21)一端的端口处,所述加湿棉(23)抵顶在所述阻挡部(24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棉支撑件(24)伸入所述储水容器(21)的部分为弯曲管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棉支撑件(24)伸入所述储水容器(21)内的一端设有多个贯穿的水孔(2412),以供水进入所述加湿棉支撑件(24)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容器(21)具有供所述加湿棉支撑件(24)伸入的安装孔(e),所述加湿棉支撑件(24)与所述安装孔(e)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加湿装置还包括封闭所述安装孔(e)的封盖(25),所述加湿棉支撑件(24)与所述封盖(25)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湿装置还包括弹性减震件(26),所述弹性减震件(26)的两端连接所述加湿棉支撑件(24)与所述储水容器(21),或者,所述弹性减震件(26)连接所述加湿棉支撑件(24)与所述封盖(2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棉支撑件(24)穿过所述封盖(25)并伸出至所述储水容器(21)外;
所述空气加湿装置还包括支撑所述加湿棉支撑件(24)的固定组件(27),所述固定组件(27)的一端与所述封盖(25)连接,所述固定组件(27)的另一端与所述加湿棉支撑件(24)伸出所述储水容器(21)外的一端连接,并将所述雾化片(22)压紧在所述加湿棉支撑件(24)的端面上,所述固定组件(27)与所述雾化片(22)对应的位置设有供雾化汽喷出的通孔(27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7)与所述封盖(25)可拆卸连接;
所述空气加湿装置还包括套管密封件(2711),所述套管密封件(2711)密封所述固定组件(27)与所述封盖(25)之间的结合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湿装置还包括封盖密封件(252),所述封盖密封件(252)密封所述封盖(25)与所述储水容器(21)之间的结合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容器(21)包括容器本体(212)以及容器盖体(213),所述容器盖体(213)盖设在所述容器本体(212)的开口处,并围设成容置所述液体的容置腔;
所述加湿棉支撑件(24)与所述容器盖体(213)相连,且所述容器盖体(213)上还设有加水口(f)以及用于封闭所述加水口(f)的加水盖(214)。
13.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湿装置还包括底座(40),所述底座(40)与所述储水容器(21)转动相连。
14.一种空气净化加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净化装置(10)以及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20),所述空气净化装置(10)与所述空气加湿装置(20)连接;
所述空气净化装置(10)包括出风口(Y),所述雾化片(22)位于所述出风口(Y)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45245.8U CN212409000U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空气加湿装置和空气净化加湿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45245.8U CN212409000U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空气加湿装置和空气净化加湿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409000U true CN212409000U (zh) | 2021-01-26 |
Family
ID=74404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45245.8U Active CN212409000U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空气加湿装置和空气净化加湿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40900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01263A (zh) * | 2021-09-14 | 2021-11-26 | 伊岛电器(宁波)有限公司 | 带有加湿功能的除湿机 |
CN113969902A (zh) * | 2021-10-26 | 2022-01-25 | 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 送风装置及气流扇 |
-
2020
- 2020-06-30 CN CN202021245245.8U patent/CN21240900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01263A (zh) * | 2021-09-14 | 2021-11-26 | 伊岛电器(宁波)有限公司 | 带有加湿功能的除湿机 |
CN113701263B (zh) * | 2021-09-14 | 2022-08-05 | 伊岛电器(宁波)有限公司 | 带有加湿功能的除湿机 |
CN113969902A (zh) * | 2021-10-26 | 2022-01-25 | 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 送风装置及气流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20043B (zh) | 空气净化器 | |
CN212409000U (zh) | 空气加湿装置和空气净化加湿设备 | |
KR100474807B1 (ko) | 진공청소기 | |
KR20160139799A (ko) | 습식형 가습 공기청정기 | |
CN111578402A (zh) | 挡水机构及水洗空气装置 | |
CN113944970A (zh) | 空气净化加湿设备 | |
CN105485784A (zh) | 一种新型空气净化器 | |
CN113203155A (zh) | 一种空气加湿净化器 | |
CN212457292U (zh) | 空气净化加湿设备 | |
CN212409001U (zh) | 空气净化装置和空气净化加湿设备 | |
CN113339928A (zh) |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 |
CN106871250A (zh) | 多功能净化器 | |
CN210919510U (zh) | 一种环保除尘离心通风机 | |
CN110801176A (zh) | 一种吸尘器 | |
CN220061994U (zh) | 一种安全型加湿器 | |
CN214841468U (zh) | 一种空气加湿净化器 | |
CN100374786C (zh) | 空气净化器 | |
CN219895562U (zh) | 清洁设备 | |
CN216281954U (zh) |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 |
CN216064608U (zh) | 一种电机碳粉清除装置 | |
CN213901390U (zh) | 空气净化器 | |
CN212431166U (zh) | 水洗空气净化器 | |
CN215838696U (zh) | 进风格栅以及吸尘设备 | |
CN219663241U (zh) | 一种粉尘过滤设备 | |
CN220771203U (zh) | 一种便携式油烟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