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01390U - 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01390U
CN213901390U CN202023261357.5U CN202023261357U CN213901390U CN 213901390 U CN213901390 U CN 213901390U CN 202023261357 U CN202023261357 U CN 202023261357U CN 213901390 U CN213901390 U CN 2139013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ter film
liquid
outlet
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6135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慧民
马志海
朱成彬
刘志才
叶似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6135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013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013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013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相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水膜发生装置,水膜发生装置包括水膜网,水膜网设置于本体内,位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干燥装置,设置于本体内,位于水膜网和出气口之间;驱动部件,被配置为驱动气体顺次经过水膜网和干燥装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净化器通过干燥装置的设置,使得自出气口排出的空气可恢复至其原有湿度范围,进而在净化空气的同时保证环境湿度,不会对外部环境的湿度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可以通过水作为耗材净化空气。具体地,空气在空气净化器内部与水接触,进而使得杂质被过滤,使得空气得到净化。但是,对于上述技术方案而言,空气在经过水的净化后会变为潮湿空气,潮湿空气排出空气净化器后会影响室外湿度,造成用户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相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水膜发生装置,水膜发生装置包括水膜网,水膜网设置于本体内,位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干燥装置,设置于本体内,位于水膜网和出气口之间;驱动部件,被配置为驱动气体顺次经过水膜网和干燥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净化器包括本体、水膜发生装置、干燥装置和驱动部件。其中,本体包括相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水膜发生装置包括水膜网,水膜网设置在本体内部,并且位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驱动部件运行时,可驱动外部的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到本体内部,并通过出气口排出。当水膜发生装置运行时,可在水膜网上产生水膜,进而使得自进气口进入到本体内部的空气经过水膜的过滤净化作用后,才可通过出气口排出。
此外,水膜网和出气口之间还设置有干燥装置,且空气在经过水膜的过滤净化作用后,首先要经过干燥装置,然后才能通过出气口排出。特别地,经过水膜过滤净化后的空气较为潮湿,若直接通过出气口排出会影响外部环境湿度。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净化器通过干燥装置的设置,使得自出气口排出的空气可恢复至其原有湿度范围,进而在净化空气的同时保证环境湿度,不会对外部环境的湿度造成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干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干燥滤网,设置于水膜网和出气口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干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干燥滤网。其中,将干燥滤网设置在水膜网和出气口之间,当空气穿过水膜后会与干燥滤网相接触,此时空气中携带的水分会被干燥滤网过滤,并附着在干燥滤网上,而空气可穿过干燥滤网并通过出气口排出。此外,干燥滤网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当设置有多个干燥滤网时,多个干燥滤网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进而形成多重干燥过滤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干燥滤网包括:第一干燥滤网,设置于水膜网和出气口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干燥滤网包括第一干燥滤网。当空气穿过水膜后会与第一干燥滤网相接触,此时空气中携带的水分会被第一干燥滤网过滤,并附着在第一干燥滤网上,而空气可穿过第一干燥滤网并通过出气口排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干燥装置还包括:第二干燥滤网,设置于第一干燥滤网和出气口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干燥滤网还包括第二干燥滤网,并通过第一干燥滤网和第二干燥滤网的共同作用,保证对穿过水膜的空气的干燥效果。具体地,当空气穿过水膜后会与第一干燥滤网相接触,此时空气中携带的水分会被第一干燥滤网过滤,并附着在第一干燥滤网上;而后空气继续上升并接触到第二干燥滤网,此时空气中留存的水分会被第二干燥滤网过滤,并附着在第二干燥滤网上;而后空气继续上升,并通过出气口排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干燥滤网的目数大于或等于第二干燥滤网的目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干燥滤网的目数大于或等于第二干燥滤网的目数。其中,干燥滤网的目数越大,表示过滤干燥效果越好,而对于空气的阻力也就越大。本实用新型采用目数较大的第一干燥滤网和目数较小的第二干燥滤网配合使用,这样潮湿空气在通过第一干燥滤网进行干燥后,可以获得较好的干燥效果,再通过目数较小的第二干燥滤网进行二次干燥时,所损失的风压就会较小,可以减少本体内的风量损失,改善气流的流动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干燥滤网与本体的内壁相连接,且相较于水平面倾斜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干燥滤网与本体的内壁相连接,且相较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其中,至少一个干燥滤网的边缘与本体的内壁完全连接,保证干燥滤网的稳定安装,同时保证进入到本体内部的空气全部经过干燥滤网的干燥作用后,才可以通过出气口排出。
此外,至少一个干燥滤网相较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如此设计,潮湿的空气在遇到至少一个干燥滤网后,凝结在至少一个干燥滤网表面的水珠可以沿着至少一个干燥滤网表面回流到本体侧面,再回流到底部,水珠不会滴落到水膜网上,进而不会破环形成在水膜网上的水膜,保证了对空气的净化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干燥滤网与本体的内壁可拆卸式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干燥滤网与本体的内壁可拆卸式连接。也即,用户可自行选择是否使用干燥滤网。当至少一个干燥滤网安装于本体内部使用时,经过净化后的空气仍保持原有湿度,保证了净化空气的同时不会影响湿度环境。当至少一个干燥滤网拆卸后,可经过净化后的空气要大于原有湿度,进而起到调节湿度环境的目的,使得空气净化和加湿同时进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水膜网包括:边框,与本体的内壁相连接;网体,设置于边框上,网体的目数的取值范围为15至40。
在该技术方案中,水膜网包括边框和网体。其中,边框与本体的内壁相连接,网体直接设置在边框上。边框可保证水膜网整体结构的稳定安装,液体可附着在水膜网上并形成水膜,保证了对经过水膜网的空气的过滤和净化效果。
此外,保证网体的目数大于或等于15,并且小于或等于40。网体的目数过大,则形成水膜后阻力过大,空气很难通过,影响空气流动和交换。网体的目数过小,则超出液体的张力允许范围,水膜容易破裂。网体的目数在15至40目的范围内,则可以使液体很容易附着在网格内形成水膜,且水膜本身具有一定的张力,不容易破裂,可以与空气进行充分的接触,产生过滤效果。
具体地,边框的边缘与本体的周侧内壁完全连接,保证进入到本体内部的空气全部经过水膜的过滤净化作用后,才可以通过出气口排出。具体地,网体的目数可以为15、18、20、25、28、30、35、38、40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水膜发生装置还包括:供液部件,供液部件的出液端朝向水膜网。
在该技术方案中,水膜发生装置还包括供液部件。其中,供液部件的出液端朝向水膜网设置,并可与水膜网配合使用形成水膜。具体地,在空气净化器使用过程中,供液部件可朝向水膜网提供液体,液体附着在水膜网上,并在水膜网上形成水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供液部件包括:储液箱,设置于本体上;供液通道,供液通道的进口端与储液箱相连通;喷淋结构,设置于供液通道的出口端;供水装置,与储液箱和喷淋结构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供液部件包括储液箱、供液通道、喷淋结构和供水装置。其中,储液箱设置在本体上,且供液通道的进口端与至少一个干燥滤网相连通,喷淋结构设置在供液通道的出口端,供水装置通过供液通道与储液箱和喷淋结构相连通,并可将储液箱内的液体通过供液通道泵送到喷淋结构,并使得液体自喷淋结构朝向水膜网喷淋。具体地,供水装载装置可采用水泵。
在空气净化器使用过程中,供水装置运行并将存储在储液箱内的液体通过供液通道泵送到喷淋结构,喷淋结构朝向水膜网设置,使得自喷淋结构喷出的水珠可滴落到水膜网上,水珠可以附着在水膜网形成水膜,且水膜本身具有一定的张力,不容易破裂,可以与空气进行充分的接触,产生过滤效果。特别地,采用喷淋的方式可保证液体以水珠的形成与水膜网相接触,水珠更加容易附着在水膜网形成水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储液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本体上设置有顶起结构;基于储液箱放置于本体的情况,顶起结构开启出液口,供液通道的进口端低于出液口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储液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本体上设置有配合使用的顶起结构。其中,当储液箱放置在本体上时,顶起结构可开启出液口,进而保证存储在储液箱内的液体可以通过出液口流出,流出的液体位于本体的底部,并且在本体底部形成的液面要平齐于出液口。供液通道的进口端低于出液口设置,使得供液通道的进口端可伸入到液体内部,保证供水装置将流出的液体通过供液通道泵送到喷淋结构。
具体地,出液口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储液箱的底壁设置有向下延伸到延伸边。其中,第一开口设置在储液箱的底壁,延伸边设置在第一开口的周侧,并朝向背离第一开口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开口设置在延伸边上,并与第一开口和外部环境相连通。如此设置,可保证了液位与第二开口的最高点平齐,并且保证自储液箱流出的液体在本体底部形成一定高度的液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储液箱还包括:推杆,穿设于储液箱的底壁,位于出液口处,推杆位于储液箱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密封件,推杆位于储液箱外部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结构;弹性件,套设于推杆上,并与限位结构和储液箱的外壁相抵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储液箱还包括推杆和弹性件。其中,推杆位于出液口的位置,并且穿设于储液箱的底壁,使得推杆的一端位于储液箱的内部,另一端位于储液箱的外部。此外,推杆位于储液箱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密封件,推杆位于储液箱外部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结构,而弹性件位于储液箱的外部,并套设在推杆上,使得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限位结构和储液箱的外壁相抵接。
如此设计,当储液箱放置在本体上时,设置在本体上的顶起结构可驱动推杆运动,此时推杆朝向本体内部运动并带动密封件开启出液口,保证了储液箱内部的液体可流通出来;当用户将储液箱拆卸下来时,推杆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自动朝向本体的外部运动,此时推杆带动密封件密封出液口,避免了储液箱内部的液体外漏。
具体地,推杆穿设于出液口的第一开口,并可带动密封件开启或密封第一开口。具体地,弹性件为弹簧,顶起结构为顶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空气净化器还包括:进气风道,设置于本体内,进气风道的进口端与进气口相连通,进气风道的出口端低于出液口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气净化器还设置有进气风道。其中,进气风道设置在本体上,并且贯穿于本体设置。进气风道的进口端通过进气口与第一风机相连通,使得风机运行时可将外部空气自进气风道驱动到本体内部。
特别地,储液箱流出的液体在本体底部形成的液面要平齐于出液口,而进气风道的出口端低于出液口。如此设计,保证了自进气风道的出口端伸入到储液箱流出的液体内部,使得本体外部的空气在第一风机的作用下直接排入到液体内部,进而可以将空气内部的大颗粒杂质溶解并留存在液体中,实现对空气的初次净化。而后,经过初次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水膜,进而使得空气内的小颗粒杂质溶解会附着在水膜上,实现对空气的二次净化。
此外,当进气风道配合水膜发生装置使用时,空气在进行第一次过滤时,空气与液体混合形成较大颗粒的气凝胶,气凝胶内部仍存在不与水接触的空气团;空气团上升到与水膜网接触时,在水膜网网格的作用下,空气团被打散,并与网格内的水膜进行充分接触,从而使空气团内的小颗粒污染物被吸附在水膜内,完成第二次过滤。大部分细菌和有毒气体都能够溶于液体,因此经过第二次过滤,空气的净化效果更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气风道的数量至少一个,任一进气风道均连通进气口和驱动部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气风道可以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且任一进气风道均连通进气口和第一风机。当进气风道设置有一个时,可简化空气净化器的整体结构,进而降低成本。当进气风道设置有多个时,多个进气风道可沿本体的周侧分布,多个进气风道同时进风,可有效提升单位时间内空气的净化量,提升空气净化器的工作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空气净化器还包括:紫外线发生装置,设置于本体内,位于水膜网和出气口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气净化器还包括紫外线发生装置。其中,紫外线发生装置设置在本体的内部,并且位于水膜网和出气口之间。紫外线发生装置可产生紫外线,紫外线可在两秒内杀灭大部分空气中的细菌,因此通过紫外线的照射,可以充分杀死流过水膜网的空气中的细菌,起到增强净化效果的作用。此外,紫外光在水膜表面会形成漫反射,可以扩大杀菌面积的面积,改善杀菌的效果,而不需要使用多个紫外线发生装置来实现相同的效果。具体地,紫外线发生装置可采用紫外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本体包括:空气净化腔,供液通道、喷淋结构、水膜网和干燥装置设置于空气净化腔内;安装腔,设置于空气净化腔的外部,并与空气净化腔相连通,储液箱设置于安装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本体包括空气净化腔和安装腔。其中,将供液通道、喷淋结构和水膜网设置于空气净化腔内,进而使得空气在空气净化腔内流通并得到净化。安装腔设置在空气净化腔的外部,将储液箱设置在安装腔内,保证储液箱不会影响空气的流动效果。此外,安装腔与空气净化腔相连通,保证自储液箱流出的液体可进入到本体内部,一方面保证了进入到本体内部的空气可直接通过液体得到第一次净化,一方面保证了对于水膜网的供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本体还包括容纳腔,容纳腔位于空气净化腔的外部,且第一风机设置在容纳腔内。容纳腔上设置有开口,开口与进气口的位置相对,第一风机运行将外部空气自开口驱动到容纳腔内,进入到容纳腔的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到本体内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驱动部件包括: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水膜网的一侧,并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第二风机,设置于水膜网的另一侧,并与出气口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部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其中,第一风机与进气口相连通,第一风机运行可将外部空气通过进气口驱动至本体内部;第二风机与出气口相连通,第二风机运行可将本体内部的空气通过出气口排出。特别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位于水膜网的两侧,通过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配合,使得本体内部产生足够的气压来驱动空气穿过水膜网,有效弥补了由于水膜网上水膜对于气压的损失,进而保证本体内部可形成流畅的气流,使得空气可以顺畅地通过进气口进入到本体内部,并在经过水膜的过滤净化作用后通过出气口排出,保证了对于空气的过滤净化量,保证了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水膜网将本体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进气口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第一风机被配置为通过进气口向第一腔室内排入气体;出气口与第二腔室相连通,第二风机被配置通过出气口从第二腔室内吸出气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水膜网位于本体的中部,并将本体内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中,水膜网将本体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进气口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第一风机配合第一腔室使用;出气口与第二腔室相连通,第二风机配合第二腔室使用。
在空气净化器工作过程中,第一风机运行将外部空气自进气口驱动至第一腔室内,并在第一腔室内形成正压。与此同时,第二风机运行将第二腔室内的空气自出气口排出,并在第二腔室内形成负压。如此设计,使得水膜网两端分别形成了正压和负压,一方面保证了足够的压差驱动气体穿过水膜网,另一方面有效弥补了由于水膜网上水膜对于气压的损失,进而保证本体内部可形成流畅的气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风机设置于进气口处,第二风机设置于出气口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第一风机设置在进气口处,进而直接将外部空气吸入到本体内部;将第二风机设置在出气口处,进而直接将本体内部空气排出。此外,可将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设置在本体内部,进而避免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裸露,避免误伤用户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中水膜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中储液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储液箱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本体,102进气口,104出气口,106第一腔室,108第二腔室,110顶起结构,112空气净化腔,114安装腔,116容纳腔,200水膜发生装置,202水膜网,204边框,206网体,208供液部件,210储液箱,212供液通道,214喷淋结构,216供水装置,218第一开口,220第二开口,222推杆,224密封件,226限位结构,228弹性件,230延伸边,300第一风机,400第二风机,500进气风道,600紫外线发生装置,700干燥装置,702第一干燥滤网,704第二干燥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其中,图1和图6中实线箭头表示气体流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液体流通方向。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本体100、水膜发生装置200、干燥装置700和驱动部件。
其中,本体100包括相连通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4,水膜发生装置200包括水膜网202,水膜网202设置在本体100内部,并且位于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4之间。驱动部件运行时,可驱动外部的空气通过进气口102进入到本体100内部,并通过出气口104排出。当水膜发生装置200运行时,可在水膜网202上产生水膜,进而使得自进气口102进入到本体100内部的空气经过水膜的过滤净化作用后,才可通过出气口104排出。
此外,水膜网202和出气口104之间还设置有干燥装置700,且空气在经过水膜的过滤净化作用后,首先要经过干燥装置700,然后才能通过出气口104排出。特别地,经过水膜过滤净化后的空气较为潮湿,若直接通过出气口104排出会影响外部环境湿度。
本实施例提出的空气净化器,通过干燥装置700的设置,使得自出气口104排出的空气可恢复至其原有湿度范围,进而在净化空气的同时保证环境湿度,不会对外部环境的湿度造成影响。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本体100、水膜发生装置200、干燥装置700和驱动部件。
其中,本体100包括相连通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4,水膜发生装置200包括水膜网202,水膜网202设置在本体100内部,并且位于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4之间;干燥装置700设置在水膜网202和出气口104之间。水膜发生装置200运行时,可在水膜网202上产生水膜。当驱动部件运行时,可驱动外部的空气通过进气口102进入到本体100内部,空气先后接触水膜和干燥装置700,而后通过出气口104排出。
此外,如图1所示,干燥装置700包括至少一个干燥滤网。其中,将干燥滤网设置在水膜网202和出气口104之间,当空气穿过水膜后会与干燥滤网相接触,此时空气中携带的水分会被干燥滤网过滤,并附着在干燥滤网上,而空气可穿过干燥滤网并通过出气口104排出。此外,干燥滤网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当设置有多个干燥滤网时,多个干燥滤网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进而形成多重干燥过滤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至少一个干燥滤网与本体100的内壁相连接,且相较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其中,至少一个干燥滤网的边缘与本体100的内壁完全连接,保证干燥滤网的稳定安装,同时保证进入到本体100内部的空气全部经过干燥滤网的干燥作用后,才可以通过出气口104排出。
此外,如图1所示,至少一个干燥滤网相较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如此设计,潮湿的空气在遇到至少一个干燥滤网后,凝结在至少一个干燥滤网表面的水珠可以沿着至少一个干燥滤网表面回流到本体100侧面,再回流到底部,水珠不会滴落到水膜网202上,进而不会破环形成在水膜网202上的水膜,保证了对空气的净化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6所示,至少一个干燥滤网与本体100的内壁可拆卸式连接。也即,用户可自行选择是否使用干燥滤网。当至少一个干燥滤网安装于本体100内部使用时,经过净化后的空气仍保持原有湿度,保证了净化空气的同时不会影响湿度环境。当至少一个干燥滤网拆卸后,可经过净化后的空气要大于原有湿度,进而起到调节湿度环境的目的,使得空气净化和加湿同时进行。
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本体100、水膜发生装置200、干燥装置700和驱动部件。
其中,本体100包括相连通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4,水膜发生装置200包括水膜网202,水膜网202设置在本体100内部,并且位于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4之间;干燥装置700设置在水膜网202和出气口104之间。水膜发生装置200运行时,可在水膜网202上产生水膜。当驱动部件运行时,可驱动外部的空气通过进气口102进入到本体100内部,空气先后接触水膜和干燥装置700,而后通过出气口104排出。
此外,如图1所示,干燥装置700包括第一干燥滤网702。其中,将第一干燥滤网702设置在水膜网202和出气口104之间,当空气穿过水膜后会与第一干燥滤网702相接触,此时空气中携带的水分会被第一干燥滤网702过滤,并附着在第一干燥滤网702上,而空气可穿过第一干燥滤网702并通过出气口104排出。
实施例四: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本体100、水膜发生装置200、干燥装置700和驱动部件。
其中,本体100包括相连通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4,水膜发生装置200包括水膜网202,水膜网202设置在本体100内部,并且位于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4之间;干燥装置700设置在水膜网202和出气口104之间。水膜发生装置200运行时,可在水膜网202上产生水膜。当驱动部件运行时,可驱动外部的空气通过进气口102进入到本体100内部,空气先后接触水膜和干燥装置700,而后通过出气口104排出。
此外,如图1所示,干燥装置700包括第一干燥滤网702和第二干燥滤网704。其中,第一干燥滤网702设置在水膜网202和出气口104之间,第二干燥滤网704设置在第一干燥滤网702和出气口104之间,通过第一干燥滤网702和第二干燥滤网704的共同作用,保证对穿过水膜的空气的干燥效果。
具体地,当空气穿过水膜后会与第一干燥滤网702相接触,此时空气中携带的水分会被第一干燥滤网702过滤,并附着在第一干燥滤网702上;而后空气继续上升并接触到第二干燥滤网704,此时空气中留存的水分会被第二干燥滤网704过滤,并附着在第二干燥滤网704上;而后空气继续上升,并通过出气口104排出。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干燥滤网702的目数大于或等于第二干燥滤网704的目数。其中,干燥滤网的目数越大,表示过滤干燥效果越好,而对于空气的阻力也就越大。本实用新型采用目数较大的第一干燥滤网702和目数较小的第二干燥滤网704配合使用,这样潮湿空气在通过第一干燥滤网702进行干燥后,可以获得较好的干燥效果,再通过目数较小的第二干燥滤网704进行二次干燥时,所损失的风压就会较小,可以减少本体100内的风量损失,改善气流的流动效果。
实施例五: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本体100、水膜发生装置200、干燥装置700和驱动部件。
其中,本体100包括相连通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4,水膜发生装置200包括水膜网202,水膜网202设置在本体100内部,并且位于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4之间;干燥装置700设置在水膜网202和出气口104之间。水膜发生装置200运行时,可在水膜网202上产生水膜。当驱动部件运行时,可驱动外部的空气通过进气口102进入到本体100内部,空气先后接触水膜和干燥装置700,而后通过出气口104排出。
此外,如图2所示,水膜网202包括边框204和网体206。其中,边框204与本体100的内壁相连接,网体206直接设置在边框204上。边框204可保证水膜网202整体结构的稳定安装,液体可附着在水膜网202上并形成水膜,保证了对经过水膜网202的空气的过滤和净化效果。
并且,保证网体206的目数大于或等于15,并且小于或等于40。网体206的目数过大,则形成水膜后阻力过大,空气很难通过,影响空气流动和交换。网体206的目数过小,则超出液体的张力允许范围,水膜容易破裂。网体206的目数在15至40目的范围内,则可以使液体很容易附着在网格内形成水膜,且水膜本身具有一定的张力,不容易破裂,可以与空气进行充分的接触,产生过滤效果。
具体地,边框204的边缘与本体100的周侧内壁完全连接,保证进入到本体100内部的空气全部经过水膜的过滤净化作用后,才可以通过出气口104排出。具体地,网体206的目数可以为15、18、20、25、28、30、35、38、40等。
实施例六: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六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本体100、水膜发生装置200、干燥装置700和驱动部件。
其中,本体100包括相连通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4,水膜发生装置200包括水膜网202,水膜网202设置在本体100内部,并且位于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4之间;干燥装置700设置在水膜网202和出气口104之间。水膜发生装置200运行时,可在水膜网202上产生水膜。当驱动部件运行时,可驱动外部的空气通过进气口102进入到本体100内部,空气先后接触水膜和干燥装置700,而后通过出气口104排出。
此外,如图1所示,水膜发生装置200还包括供液部件208。其中,供液部件208的出液端朝向水膜网202设置,并可与水膜网202配合使用形成水膜。具体地,在空气净化器使用过程中,供液部件208可朝向水膜网202提供液体,液体附着在水膜网202上,并在水膜网202上形成水膜。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6所示,供液部件208包括储液箱210、供液通道212、喷淋结构214和供水装置216。其中,储液箱210设置在本体100上,供液通道212的进口端与储液箱210相连通,喷淋结构214设置在供液通道212的出口端,供水装置216通过供液通道212与储液箱210和喷淋结构214相连通,并可将储液箱210内的液体通过供液通道212泵送到喷淋结构214,并使得液体自喷淋结构214朝向水膜网202喷淋。
在空气净化器使用过程中,供水装置216运行并将存储在储液箱210内的液体通过供液通道212泵送到喷淋结构214,喷淋结构214朝向水膜网202设置,使得自喷淋结构214喷出的水珠可滴落到水膜网202上,水珠可以附着在水膜网202形成水膜,且水膜本身具有一定的张力,不容易破裂,可以与空气进行充分的接触,产生过滤效果。特别地,采用喷淋的方式可保证液体以水珠的形成与水膜网202相接触,水珠更加容易附着在水膜网202形成水膜。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6所示,储液箱210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本体100上设置有配合使用的顶起结构110。其中,当储液箱210放置在本体100上时,顶起结构110可开启出液口,进而保证存储在储液箱210内的液体可以通过出液口流出,流出的液体位于本体100的底部,并且在本体100底部形成的液面要平齐于出液口。供液通道212的进口端低于出液口设置,使得供液通道212的进口端可伸入到液体内部,保证供水装置216将流出的液体通过供液通道212泵送到喷淋结构214。
具体地,如图5所示,出液口包括第一开口218和第二开口220,储液箱210的底壁设置有向下延伸到延伸边230。其中,第一开口218设置在储液箱210的底壁,延伸边230设置在第一开口218的周侧,并朝向背离第一开口218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开口220设置在延伸边230上,并与第一开口218和外部环境相连通。如此设置,可保证了液位与第二开口220的最高点平齐,并且保证自储液箱210流出的液体在本体100底部形成一定高度的液面。
如图3和图5所示,储液箱210还包括推杆222和弹性件228。其中,推杆222位于出液口的位置,并且穿设于储液箱210的底壁,使得推杆222的一端位于储液箱210的内部,另一端位于储液箱210的外部。此外,推杆222位于储液箱210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密封件224,推杆222位于储液箱210外部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结构226,而弹性件228位于储液箱210的外部,并套设在推杆222上,使得弹性件228的两端分别与限位结构226和储液箱210的外壁相抵接。
如此设计,如图5所示,当储液箱210放置在本体100上时,设置在本体100上的顶起结构110可驱动推杆222运动,此时推杆222朝向本体100内部运动并带动密封件224开启出液口,保证了储液箱210内部的液体可流出。当用户将储液箱210拆卸下来时,推杆222在弹性件228的作用下自动朝向本体100的外部运动,此时推杆222带动密封件224密封出液口,避免了储液箱210内部的液体外漏。
具体地,如图5所示,推杆222穿设于出液口的第一开口218,并可带动密封件224开启或密封第一开口218。具体地,弹性件228为弹簧,顶起结构110为顶杆。
实施例七: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七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本体100、水膜发生装置200、干燥装置700、驱动部件和进气风道500。
其中,本体100包括相连通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4,水膜发生装置200包括水膜网202,水膜网202设置在本体100内部,并且位于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4之间;干燥装置700设置在水膜网202和出气口104之间。水膜发生装置200运行时,可在水膜网202上产生水膜。当驱动部件运行时,可驱动外部的空气通过进气口102进入到本体100内部,空气先后接触水膜和干燥装置700,而后通过出气口104排出。
此外,如图1和图6所示,供液部件208包括储液箱210,储液箱210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存储在储液箱210内的液体可以通过出液口流出,流出的液体位于本体100的底部,并且在本体100底部形成液面,该液面平齐于出液口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6所示,空气净化器还设置有进气风道500。其中,进气风道500设置在本体100上,并且贯穿于本体100设置。进气风道500的进口端通过进气口102与驱动部件相连通,使得驱动部件运行时可将外部空气自进气风道500驱动到本体100内部。
特别地,如图1和图6所示,储液箱210流出的液体在本体100底部形成的液面要平齐于出液口(具体是平齐于第二开口220的最上端),而进气风道500的出口端低于出液口(具体是低于第二开口220设置)。如此设计,保证了自进气风道500的出口端伸入到储液箱210流出的液体内部,使得本体100外部的空气在第一风机300的作用下直接排入到液体内部,进而可以将空气内部的大颗粒杂质溶解并留存在液体中,实现对空气的初次净化。而后,经过初次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水膜,进而使得空气内的小颗粒杂质溶解会附着在水膜上,实现对空气的二次净化。
此外,当进气风道500配合水膜发生装置200使用时,空气在进行第一次过滤时,空气与液体混合形成较大颗粒的气凝胶,气凝胶内部仍存在不与水接触的空气团;空气团上升到与水膜网202接触时,在水膜网202网格的作用下,空气团被打散,并与网格内的水膜进行充分接触,从而使空气团内的小颗粒污染物被吸附在水膜内,完成第二次过滤。大部分细菌和有毒气体都能够溶于液体,因此经过第二次过滤,空气的净化效果更好。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6所示,进气风道500可以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且任一进气风道500均连通进气口102和第一风机300。如图1所示,当进气风道500设置有一个时,可简化空气净化器的整体结构,进而降低成本。如图6所示,当进气风道500设置有多个时,多个进气风道500可沿本体100的周侧分布,多个进气风道500同时进风,可有效提升单位时间内空气的净化量,提升空气净化器的工作效率。
实施例八: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八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本体100、水膜发生装置200、干燥装置700和驱动部件。
其中,本体100包括相连通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4,水膜发生装置200包括水膜网202,水膜网202设置在本体100内部,并且位于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4之间;干燥装置700设置在水膜网202和出气口104之间。水膜发生装置200运行时,可在水膜网202上产生水膜。当驱动部件运行时,可驱动外部的空气通过进气口102进入到本体100内部,空气先后接触水膜和干燥装置700,而后通过出气口104排出。
此外,如图1和图6所示,驱动部件包括第一风机300和第二风机400。其中,第一风机300与进气口102相连通,第一风机300运行可将外部空气通过进气口102驱动至本体100内部;第二风机400与出气口104相连通,第二风机400运行可将本体100内部的空气通过出气口104排出。特别地,第一风机300和第二风机400位于水膜网202的两侧。
通过第一风机300和第二风机400的配合,使得本体100内部产生足够的气压来驱动空气穿过水膜网202,有效弥补了由于水膜网202上水膜对于气压的损失,进而保证本体100内部可形成流畅的气流,使得空气可以顺畅地通过进气口102进入到本体100内部,并在经过水膜的过滤净化作用后通过出气口104排出,保证了对于空气的过滤净化量,保证了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6所示,水膜网202位于本体100的中部,并将本体100内分为第一腔室106和第二腔室108。其中,水膜网202将本体100分为第一腔室106和第二腔室108,进气口102与第一腔室106相连通,第一风机300配合第一腔室106使用;出气口104与第二腔室108相连通,第二风机400配合第二腔室108使用。
在空气净化器工作过程中,第一风机300运行将外部空气自进气口102驱动至第一腔室106内,并在第一腔室106内形成正压。与此同时,第二风机400运行将第二腔室108内的空气自出气口104排出,并在第二腔室108内形成负压。如此设计,使得水膜网202两端分别形成了正压和负压,一方面保证了足够的压差驱动气体穿过水膜网202,另一方面有效弥补了由于水膜网202上水膜对于气压的损失,进而保证本体100内部可形成流畅的气流。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6所示,将第一风机300设置在进气口102处,进而直接将外部空气吸入到本体100内部;将第二风机400设置在出气口104处,进而直接将本体100内部空气排出。此外,可将第一风机300和第二风机400设置在本体100内部,进而避免第一风机300和第二风机400裸露,避免误伤用户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空气净化器还包括紫外线发生装置600。其中,紫外线发生装置600设置在本体100的内部,并且位于水膜和出气口104之间。紫外线发生装置600可产生紫外线,紫外线可在两秒内杀灭大部分空气中的细菌,因此通过紫外线的照射,可以充分杀死流过水膜网202的空气中的细菌,起到增强净化效果的作用。此外,紫外光在水膜表面会形成漫反射,可以扩大杀菌面积的面积,改善杀菌的效果,而不需要使用多个紫外线发生装置600来实现相同的效果。具体地,紫外线发生装置600可采用紫外灯。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本体100包括空气净化腔112和安装腔114。其中,将供液通道212、喷淋结构214和水膜网202设置于空气净化腔112内,进而使得空气在空气净化腔112内流通并得到净化。安装腔114设置在空气净化腔112的外部,将储液箱210设置在安装腔114内,保证储液箱210不会影响空气的流动效果。此外,安装腔114与空气净化腔112相连通,保证自储液箱210流出的液体可进入到本体100内部,一方面保证了进入到本体100内部的空气可直接通过液体得到第一次净化,一方面保证了对于水膜网202的供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本体100还包括容纳腔116,容纳腔116位于空气净化腔112的外部,且第一风机300设置在容纳腔116内。容纳腔116上设置有开口,开口与进气口102的位置相对,第一风机300运行将外部空气自开口驱动到容纳腔116内,进入到容纳腔116的空气通过进气口102进入到本体100内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具体地,供水装置可采用水泵。
具体实施例一:
目前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通常是使用空气滤芯作为过滤的耗材,其缺点是滤芯寿命短,需要经常更换,使用不便,使用成本也较高;另一种解决方案是以水作为耗材、将空气直接通入水中进行过滤,其缺点是只能过滤空气中较大的颗粒物,对于颗粒较小的污染物过滤效果较差。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案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包括:本体100、进气口102、顶起结构110、出气口104、第一风机300、进气风道500、供液部件208、水膜网202、供液通道212、供水装置216、喷淋结构214、第一干燥滤网702、第二干燥滤网704、第二风机400。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供液部件208包括:储液箱210、出液口、密封件224、推杆222、弹性件228;出液口包括第一开口218和第二开口220;密封件224设置在推杆222的一端,推杆222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结构226;弹性件228设置在推杆222上,并且与限位结构226和储液箱210的底壁相抵接。如图2所示,水膜网202包括边框204和网体206。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包括:本体100、进气口102、顶杆、出气口104、第一风机300、进气风道500、供液部件208、水膜网202、供液通道212、供水装置216、喷淋结构214、第二风机400和紫外线发生装置600。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储液箱210装配在本体100上,通过控制储液箱210的出液口的进气和出气,可以使储液箱210内一定量的水流入到本体100底部,并使水位保持稳定。
如图1和图6所示,第一风机300装配在本体100内侧面,并可以通过本体100侧面设置的进气口102将本体100外部的空气引入本体100内部。
如图1和图6所示,进气风道500装配在第一风机300的侧面,将第一风机300引入的气流导入到本体100底部的液体中。水膜网202设置在本体100内、第一风机300上方,其作用是使掉落在其上的水珠附着在网体206上,形成水膜。
如图1、图3和图6所示,供液通道212的一端设置在本体100底部的液体中,另一端设置水膜网202上方、与供水装置216相连,并通过供水装置216的作用将本体100底部的液体抽取到水膜网202上方,再经过喷淋结构214的分散作用形成细小的水珠,洒落到水膜网202上,形成水膜。
此外如图1所示,一张或一张以上的干燥滤网倾斜设置在供液通道212上方。第二风机400设置在本体100顶面,可将经过过滤及干燥后的空气排出本体100外部,完成过滤。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净化器,本体100外部的空气经过第一风机300和进气风道500的引导进入本体100底部的液体内,可以将空气内的大颗粒污染物留在液体中,完成第一次初步过滤。利用供水装置216及喷淋结构214的作用,使水滴均匀洒落在水膜网202上,由于水的表面张力,水珠会附着在网体206的网孔上形成水膜。水膜具有较大张力,颗粒物不易穿过,而纯净空气易穿过。空气在进行第一次过滤时,空气与水混合形成较大颗粒的气凝胶,气凝胶内部仍存在不与水接触的空气团,这些空气团上升到与水膜网202接触时,在水膜网202网格的作用下,空气团被打散,并与网格内的水珠进行充分接触,从而使空气团内的小颗粒污染物被吸附在水珠内,完成第二次过滤。大部分细菌和有毒气体都能够溶于水,因此经过第二次过滤,空气的净化效果更好。
此外,经过第二次过滤的空气因被水膜湿润而变得潮湿,这时如果直接排出外部,会对外部的湿度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水膜网202上方设置干燥装置700,当潮湿空气与干燥装置700接触时,空气中的水汽会被干燥装置700吸收,空气会重新恢复原有的湿度,排出后不会对外部环境的湿度造成影响。具体地,干燥装置700可采用一个或两个干燥滤网。
此外,第一风机300设置在水膜网202下方,从第一风机300进入本体100内的空气由于被引导到本体100底部的液体中,因此风量会衰减较多,以至于无法形成足够的风压使得空气再穿过水膜网202进行第二次过滤。因此在水膜网202上方再设置第二风机400,第一风机300在本体100内部形成正压,第二风机400在本体100内形成负压,在正负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本体100内部可以形成从下往上循环的气流,使得空气能够顺利地经过两次过滤排出本体100外部,完成空气净化。
如上所述,当去除干燥装置700的时候,空气净化器又可以同时起到空气加湿器的作用,既能够净化空气,又能够增加空气的湿度,可以使产品满足更多的使用场景。
具体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空气净化器包括:本体100、进气口102、顶杆、出气口104、第一风机300、进气风道500、供液部件208、水膜网202、供液通道212、供水装置216、喷淋结构214、第一干燥滤网702、第二干燥滤网704、第二风机400。
其中,如图1所示,本体100的侧面设置有正对的进气口102,本体100的底面正对储液箱210的推杆222的位置设置有顶起结构110,作用是将储液箱210的推杆222顶开,使储液箱210内的水能够通过出液口进入本体100底部。
如图1所示,本体100的顶面设置有出气口104,第一风机300安装在本体100下部侧面,正对进气口102的位置,经过第一风机300的作用,本体100外部的空气可以通过进气口102进入到本体100内部。
如图1所示,进气风道500一端装配在第一风机300的出风侧,另一端伸入本体100底部的液体中,可以将进入本体100内的空气引导到液体中进行第一次过滤。
如图1所示,进气风道500为喇叭形,装配在第一风机300出风侧的一端为宽口端,伸入本体100底部液体中的一端为窄口端,这样设置有利于增加窄口端的风压,使空气与液体的接触更充分。
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储液箱210可拆卸地装配在本体100上,储液箱210设置有密封件224、推杆222和弹性件228。储液箱210内部可以容纳液体。
当储液箱210处于拆卸状态时,密封件224由于弹性件228的作用会向下运动,使第一开口218与密封件224密封面紧密贴合,从而使储液箱210内的水无法流出,方便用户往储液箱210内进行加水操作。
如图5所示,当储液箱210装配在本体100上时,第一开口218出气开启状态,通过第一开口218和第二开口220的作用,储液箱210内的液体可以使进入到本体100底部的水量保持恒定,也即可以使本体100底部的水位保持稳定,这样通过调节进气风道500的窄口端没入液体中的深度就可以使从进气风道500进入液体内的空气的风量衰减为一个较小的恒定值,有利于提高本体100内部的风压,改善空气流动的效果。
此外,如图3所示,当储液箱210装配在本体100上时,顶起结构110将推杆222向上顶起,推杆222压缩弹性件228,同时推杆222带动装配在其上端的密封件224向上运动,从而使储液箱210内的水通过第一开口218和第二开口220进入本体100底部。当本体100底部的水没过第二开口220的上侧时,外部的空气再无法第一开口218和第二开口220进入储液箱210内部,因此储液箱210内部的水也无法再向外流出(否则储液箱210内会形成负压),而当本体100底部的水因被空气带走而减少、出液口又重新高出水面后,储液箱210内的水又会补充到本体100底部,如此循环,可实现自动补水以及水位的稳定。
此外,如图2所示,水膜网202包括网体206和边框204。水膜网202设置在第一风机300上方,将本体100内部分隔为第一腔室106和第二腔室108。网体206选择目数为15至40目的网格。目数过大,则形成水膜后阻力过大,空气很难通过,影响空气流动和交换。目数过小,则超出水的张力允许范围,水膜容易破裂。网体206的目数在15至40目的范围内,则可以使水珠很容易附着在网格内形成水膜,且水膜本身具有一定的张力,不容易破裂,可以与空气进行充分的接触,产生过滤效果。
网体206的材质可以为铝网、不锈钢网或塑料网。边框204的作用是可以使网体206张紧,同时便于网体206与本体100进行装配和拆卸,方便用户清洗水膜网202。
此外,如图1所示,供液通道212的一端伸入本体100底部的液体中,另一端与供水装置216相连,通过供水装置216的作用,将本体100底部的液体抽到水膜网202上方,再通过喷淋结构214的作用将液体均匀分散为小水珠,洒落到水膜网202上,使水珠附着在网体206的网孔上,形成过滤水膜。
此外,如图1所示,第一干燥滤网702和第二干燥滤网704设置在喷淋结构214上方。
如图1所示,第一干燥滤网702和第二干燥滤网704为倾斜装配,这样潮湿的空气在遇到第一干燥滤网702和第二干燥滤网704后,凝结在第一干燥滤网702和第二干燥滤网704表面的水珠可以沿着第一干燥滤网702和第二干燥滤网704表面回流到本体100侧面,再回流到底部,而不会直接滴落到水膜网202上,不会破坏水膜,不会影响过滤效果。
第一干燥滤网702的目数大于第二干燥滤网704的目数,这样潮湿空气在通过第一干燥滤网702进行干燥后,可以获得较好的干燥效果,再通过目数较小的第二干燥滤网704进行二次干燥时,所损失的风压就会较小,可以减少本体100内的风量损失,改善气流的流动效果。
当干燥滤网的数量大于时,可以从第二干燥滤网704开始目数逐渐增较小,这样同样可以改善气流的流动效果。与水膜网202类似,干燥滤网的材质可以为铝网、不锈钢网或塑料网。
此外,如图1所示,第二风机400设置在本体100的顶面,即水膜网202的上方。由于水的阻力较大,从进气风道500进入液体内的空气的风量衰减也较大,因此靠空气的自然流动无法形成足够强的气流经过水膜网202进行二次过滤,因此在水膜网202的上方设置第二风机400,使本体100内形成一定的负压,从而使空气可以通过水膜网202进行二次过滤,再经过本体100的出气口104排出外部,完成空气净化。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300和第二风机400均使用轴流风机,还可以使用离心风机。
具体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具体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一干燥滤网702和第二干燥滤网704设计为可拆卸的结构,则当用户拆除第一干燥滤网702和第二干燥滤网704时,潮湿空气可以直接排出到本体100外部,除了起到空气净化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空气加湿的作用。
此外,在本体100内水膜网202的上方增加紫外灯作为紫外线发生装置600使用。紫外线可在两秒内杀灭大部分空气中的细菌,因此通过紫外灯的照射,可以充分杀死流过水膜网202的空气中的细菌,起到增强净化效果的作用。此外,紫外光在水膜表面会形成漫反射,可以扩大杀菌面积的面积,改善杀菌的效果,而不需要使用多个紫外灯来实现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本体100底部的另外两个侧面各增加了一组第一风机300和进气风道500,这样可以实现本体100的三面进风,可以增加进气的风压,形成更好的空气流动效果。
其余与具体实施例二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论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相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水膜发生装置,所述水膜发生装置包括水膜网,所述水膜网设置于所述本体内,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
干燥装置,设置于所述本体内,位于所述水膜网和所述出气口之间;
驱动部件,被配置为驱动气体顺次经过所述水膜网和所述干燥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干燥滤网,设置于所述水膜网和所述出气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干燥滤网包括:
第一干燥滤网,设置于所述水膜网和所述出气口之间;
第二干燥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一干燥滤网和所述出气口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干燥滤网的目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干燥滤网的目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干燥滤网与所述本体的内壁相连接,且相较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和/或
所述至少一个干燥滤网与所述本体的内壁可拆卸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膜发生装置还包括:
供液部件,所述供液部件的出液端朝向所述水膜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部件包括:
储液箱,设置于所述本体上;
供液通道,所述供液通道的进口端与所述储液箱相连通;
喷淋结构,设置于所述供液通道的出口端;
供水装置,与所述储液箱和所述喷淋结构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液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所述本体上设置有顶起结构;
在所述储液箱放置于所述本体时,所述顶起结构开启所述出液口,所述供液通道的进口端低于所述出液口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还包括:
推杆,穿设于所述储液箱的底壁,位于所述出液口处,所述推杆位于所述储液箱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密封件,所述推杆位于所述储液箱外部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结构;
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推杆上,并与所述限位结构和所述储液箱的外壁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气风道,设置于所述本体内,所述进气风道的进口端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所述进气风道的出口端低于所述出液口设置;
其中,所述进气风道的数量至少一个,任一所述进气风道均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驱动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
空气净化腔,所述供液通道、所述喷淋结构、所述水膜网和所述干燥装置设置于所述空气净化腔内;
安装腔,设置于所述空气净化腔的外部,并与所述空气净化腔相连通,所述储液箱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CN202023261357.5U 2020-12-29 2020-12-29 空气净化器 Active CN2139013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61357.5U CN213901390U (zh) 2020-12-29 2020-12-29 空气净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61357.5U CN213901390U (zh) 2020-12-29 2020-12-29 空气净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01390U true CN213901390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06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61357.5U Active CN213901390U (zh) 2020-12-29 2020-12-29 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013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22247B1 (ko) 가습청정장치
WO2023020376A1 (zh) 空气净化设备、其净化组件及加湿模块
CN113154575A (zh) 一种雾化加湿器
CN116328477A (zh) 用于造纸车间烘干废气处理系统
CN111947245A (zh) 一种空气加湿组件和空气净化加湿一体机
CN213901390U (zh) 空气净化器
CN213901395U (zh) 空气净化器
CN212409000U (zh) 空气加湿装置和空气净化加湿设备
CN2463032Y (zh) 一种空气净化机
CN210425403U (zh) 具有净化功能的空气加湿器
CN216592056U (zh) 空气净化器
CN214746210U (zh) 一种雾化加湿器
CN213872996U (zh) 用于纯净型加湿器的抑菌清洁水箱结构
CN213955574U (zh) 一种可以增加湿度的空气净化装置
CN206449742U (zh) 微生态空气净化器
CN210951693U (zh) 室内空气加湿器
CN113944970A (zh) 空气净化加湿设备
CN106885312B (zh) 空气清洗机
CN219283551U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217737410U (zh) 一种无雾加湿装置
CN114688667B (zh) 净化装置
CN215961355U (zh) 消毒机器人
CN216281954U (zh)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CN212457292U (zh) 空气净化加湿设备
CN212644838U (zh) 一种空气加湿组件和空气净化加湿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