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07427U - 一种避震器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避震器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07427U
CN212407427U CN202021553298.6U CN202021553298U CN212407427U CN 212407427 U CN212407427 U CN 212407427U CN 202021553298 U CN202021553298 U CN 202021553298U CN 212407427 U CN212407427 U CN 212407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hock absorber
adjusting
auxiliary
set for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5329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劲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ilibao Automotive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ilibao Automotive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ilibao Automotive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ilibao Automotive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5329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07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07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074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震器组件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避震器组件包括:两个避震器以及固定设置在两个避震器之间的支撑构件,支撑构件能够有效避免避震器的顶部结构出现因车身重量转移引起的变形。支撑构件包括杆件以及与杆件连接的调节件,调节件用于调节支撑构件的长度,通过调节支撑件的长度,既能有效的提高两个避震器之间的支撑效果,又能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车辆,从而提高了避震器组件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避震器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避震器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避震器是车辆使用过程中的易损配件,避震器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其他机件的寿命,因此我们应使避震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避震器的形状是一根轴筒,轴筒里又有一根活动的轴筒或者一根轴杆,设置于悬挂弹簧内部,一般都与车厢和轮托相连接。
车辆在进弯和出弯时车身重量转移的速度会影响操控的平衡,在车身重量转移过程中,避震器的顶部连接结构会出现变形,从而影响车辆的操控性,特别是赛车,目前,没有关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震器组件及车辆,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避震器的顶部连接结构出现变形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避震器组件,包括:两个避震器以及固定设置在两个避震器之间的支撑构件,支撑构件包括杆件以及与杆件连接的调节件,调节件用于调节支撑构件的长度。
可选地,调节件包括调节杆和辅助杆,调节杆与辅助杆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内螺纹和外螺纹调节间距,且杆件和调节杆之间螺纹连接。
可选地,调节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调节杆、辅助转动件和第二调节杆,第一调节杆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二调节杆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且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旋向相反。
可选地,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上的锁紧件。
可选地,锁紧件包括锁紧螺母。
可选地,辅助转动件的横截面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中的任一种。
可选地,杆件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第一杆件远离第二杆件的一端与避震器连接,第三杆件远离第二杆件的一端与调节杆连接。
可选地,第一杆件具有第一折弯部,第三杆件具有第二折弯部,第二杆件为直杆,第二杆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连接。
可选地,第一杆件远离第一折弯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组件,辅助杆远离第二折弯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组件,第一杆件和辅助杆分别通过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与两个避震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多个上述任意一项的避震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避震器组件,包括两个避震器以及固定设置在两个避震器之间的支撑构件,支撑构件能够保持两个避震器之间的支撑力保持恒定,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避震器的顶部结构出现因车身重量转移引起的变形。支撑构件包括杆件以及与杆件连接的调节件,调节件用于调节支撑构件的长度,通过调节支撑件的长度,既能有效的提高两个避震器之间的支撑效果,又能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车辆,从而提高了避震器组件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采用上述的避震器组件,能有效车辆的操控性,并且能够抑制车辆的侧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避震器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避震器组件的装配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避震器组件;110-支撑构件;111-杆件;1111-第一杆件;1111a-第一折弯部;1112-第二杆件;1113-第三杆件; 1113a-第二折弯部;112-调节件;1121-调节杆;1121a-第一调节杆;1121b-辅助转动件;1121c-第二调节杆;1122-辅助杆;1123- 反牙套;1124-第二螺母;113-正牙套;114-第一螺母;120-第一安装组件;130-第二安装组件;200-避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避震器200是车辆使用过程中的易损配件,避震器200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其他机件的寿命,因此我们应使避震器200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避震器200 的形状是一根轴筒,轴筒里又有一根活动的轴筒或者一根轴杆,设置于悬挂弹簧内部,一般都与车厢和轮托相连接。车辆在进弯和出弯时车身重量转移的速度会影响操控的平衡,在车身重量转移过程中,避震器200的顶部连接结构会出现变形,从而影响车辆的操控性,特别是赛车,目前,没有关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避震器组件 100,以下是本申请的实施例。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避震器组件10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避震器组件100,包括:两个避震器200以及固定设置在两个避震器200之间的支撑构件110,支撑构件110包括杆件111以及与杆件111连接的调节件112,调节件112用于调节支撑构件110的长度。
避震器200(Shock Absorber Damper)的需求是由于弹簧不能马上稳定下来,也就是说弹簧被压缩再放开以后,它会持续一段时间又伸又缩,所以避震器200可以吸收车轮遇到凹凸路面所引起的震动,使乘坐舒适。
车辆在进弯和出弯时车身重量转移(Weight Transfer)的速度会影响操控的平衡,这影响会持续直到重量转移完成,而车身重量转移的速度是由避震器200所控制,改变避震器200在压缩和拉伸行程的速度可改变车身动量转移的速度。避震器200 越硬重量转移的速度越快,重量转移越快则车身子的转向反应也越快。在重量转移的过程中,避震器200顶部的连接结构会出现变形,特别是赛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两个避震器200 顶部之间设置有支撑构件110,众所周知,避震器200的底部安装在车轮上方,因此,两个避震器200之间的间距也即是两个车轮之间的轮距,不同型号的车辆,轮距并不相等,设置在两个避震器200之间的支撑构件110能够通过调节件112适应于不同轮距的车辆,有效提高了支撑构件110的适用性。
具体地,支撑构件110包括杆件111和设置在杆件111上的调节件112,其中,杆件111远离调节件112的一端与其中一个避震器200的顶部连接,调节件112远离杆件111的一端与另一个避震器200的顶部连接,以使两个避震器200之间的支撑力保持恒定,从而有效提高了车辆的操作性,同时有效防止车辆发生倾翻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避震器组件100,包括两个避震器200以及固定设置在两个避震器200之间的支撑构件110,支撑构件110能够保持两个避震器200之间的支撑力保持恒定,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避震器200的顶部结构出现因车身重量转移引起的变形。支撑构件110包括杆件111以及与杆件111连接的调节件112,调节件112用于调节支撑构件110的长度,通过调节支撑件的长度,既能有效的提高两个避震器200之间的支撑效果,又能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车辆,从而提高了避震器组件100 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调节件112包括调节杆1121和辅助杆1122,调节杆1121与辅助杆1122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内螺纹和外螺纹调节间距,且杆件111和调节杆1121之间螺纹连接。
应理解,调节杆1121上可以是外螺纹,也可以是内螺纹,对应的,辅助杆1122也可以是配合外螺纹的调节杆1121上内螺纹,或者辅助杆1122是内螺纹配合调节杆1121上外螺纹。
杆件111和调节杆1121之间是螺纹连接,应理解,该螺纹连接既可以是实现调节杆1121件111和调节件112之间相对位置的螺纹连接,也可以是用于固定杆件111和调节件112的螺纹连接。以下举例说明。
示例地,调节杆1121的一端与杆件111连接、另一端与辅助杆1122连接,并且,调节杆1121上设置有外螺纹,杆件111 与调节杆1121连接处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同样地,辅助杆1122连接处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请参照图2,进一步地,调节杆11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调节杆1121a、辅助转动件1121b 和第二调节杆1121c,第一调节杆1121a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二调节杆1121c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且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旋向相反。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第一调节杆1121a与杆件111螺纹连接,第二杆件1112与辅助杆1122螺纹连接,通过调节辅助转动件1121b的转动位置,以实现调节第一调节杆1121a和杆件 111之间、第二调节杆1121c和辅助杆1122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调节整个支撑构件110总长度的目的。
设置在杆件111上与第一外螺纹对应的第一内螺纹,以及设置在辅助杆1122上与第二外螺纹对应第二内螺纹,有不同的设置方式,例如,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分别设置在杆件111 和辅助杆1122的内腔壁上,或者,杆件111和辅助杆1122上分别设置有正牙套113和反牙套1123,正牙套113的内腔和反牙套1123的内腔分别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从而实现杆件111和辅助杆1122分别与调节杆1121的螺纹连接。
示例地,第一外螺纹为正旋外螺纹,对应的与第一调节杆 1121a螺纹连接的杆件111的内螺纹为正旋内螺纹,因为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旋向相反,所以,第二外螺纹为反旋外螺纹,对应的与第而调节杆1121螺纹连接的辅助杆1122的内螺纹为反旋内螺纹,当辅助转动件1121b旋转时,会使第一调节杆 1121a和第二调节杆1121c同时分别朝向杆件111和辅助杆1122 运动,或者同时分别远离杆件111和辅助杆1122运动。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以调节好的调节杆1121分别相对于杆件111和辅助杆1122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调节杆1121a和第二调节杆1121c上的锁紧件。
锁紧件分别设置在调节杆1121上,且螺纹套设于调节杆 1121上,螺纹套设是指锁紧件套设于调节杆1121上,并且,锁紧件与调节杆1121之间螺纹连接。
其中,锁紧件包括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第一锁紧件位于第一调节杆1121a上,第二锁紧件位于第二调节杆1121c上,当通过辅助转动件1121b调节第一调节杆1121a与杆件111、第二调节杆1121c与辅助杆1122的相对位置固定后,在通过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对其进行锁定,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使得以调节好的第一调节杆1121a与杆件111和第二调节杆 1121c与辅助杆1122的相对位置出现变动,从而影响支撑杆件 111对两个避震器200的支撑效果。
可选地,锁紧件包括锁紧螺母。
锁紧螺母,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机械等行业的螺母,其工作原理是采用螺母和螺栓之间的摩擦力进行自锁的。但是在动载荷中这种自锁的可靠性就会降低。在一些重要的场合我们就会采取一些防松措施,保证螺母锁紧的可靠性。
锁紧螺母包括多种,以下对多种锁紧螺母进行阐述:
第一种是用两个一样的螺母拧在同一支螺栓上,在两个螺母之间附加一个拧紧力矩,使得螺栓连接可靠。
第二种是专用的防松螺母,需要和一种可以防松垫片一起使用。专用的防松螺母不是六角螺母,而是一中圆螺母,在螺母的圆周上开有3个、4个、6个或者8个缺口,这几个缺口既是拧紧工具的着力点,又是防松垫片卡口的卡入处。
第三种是在螺母的外圆表面至内圆螺纹面钻有贯穿的螺纹孔,用来拧入小直径的沉头螺钉,目的是给螺纹施加一个向心方向的力,防止锁紧螺母松开。
第四种锁紧螺母是由两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交错的凸轮,由于内部楔式设计坡斜角度大于螺栓的螺母角度,这个组合便紧紧的咬合成一个整体,当有振动发生时,防松螺母凸起部分相互错动,产生抬升张力,从而达到完美的防松效果。
示例地,请参照图2,锁紧螺母包括第一螺母114和第二螺母1124,其中,第一螺母114用于对杆件111和第一调节杆1121a 进行锁紧,第二螺母1124用于对辅助杆1122和第二调节杆1121c 进行锁紧。
可选地,辅助转动件1121b的横截面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中的任一种。
通过扳手或者其他的辅助杆1122,转动辅助转动件1121b,以实现调节件112相对于杆件111和辅助杆1122的相对位置的调节,因此,为了便于扳手护着其他辅助杆1122转动辅助转动件1121b,有必要在辅助转动件1121b的外周设置不同的限位部,考虑到工艺以及安装空间的局限性,本实施例中,辅助转动件 1121b横截面的外圈呈正三角形、或者呈正方形,或者呈正五边形,或者呈正六边形等。辅助转动件1121b的横截面的外周形状不限于上述示例地,只要能够便于扳手或者其他辅助杆1122 转动辅助转动件1121b即可。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避震器组件的装配关系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3,进一步地,考虑到杆件 111安装的便利性,将杆件111划分为不同的部分,可根据车辆具体的安装空间进行对应调整,具体地,杆件111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杆件1111、第二杆件1112和第三杆件1113,第一杆件1111远离第二杆件1112的一端与避震器200连接,第三杆件 1113远离第二杆件1112的一端与调节杆1121连接。
可选地,第一杆件1111具有第一折弯部1111a,第三杆件 1113具有第二折弯部1113a,第二杆件1112为直杆,第二杆件 11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折弯部1111a和第二折弯部1113a连接。
考虑到两个避震器200的顶部连接结构之间的其他安装部件的排布以及不影响车前盖的扣合的情况下,需设置第一杆件 1111具有第一折弯部1111a,第三杆件1113具有第三折弯部,并且,第二杆件11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折弯部1111a和第二折弯部1113a连接,以使第二杆件1112凸出,避免与车辆的其他安装部件发生干涉,导致车前盖不能正常扣合。
可选地,第一杆件1111远离第一折弯部1111a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组件120,辅助杆1122远离第二折弯部1113a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组件130,第一杆件1111和辅助杆1122分别通过第一安装组件120和第二安装组件130与两个避震器200 固定连接。
第一安装组件120和第二安装组件130分别设置在支撑构件 110的两端,具体地,第一安装组件120包括第一连接板以及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杆之间通过螺栓紧固,第二安装组件130包括第二连接板以及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杆之间通过螺栓紧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避震器组件1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采用上述的避震器组件100,避震器组件100上述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此不在赘述,通过在车辆上设置上述的避震器组件100能有效车辆的操控性,并且能够抑制车辆的侧倾。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避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避震器以及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避震器之间的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包括杆件以及与所述杆件连接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构件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杆和辅助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辅助杆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内螺纹和外螺纹调节间距,且所述杆件和所述调节杆之间螺纹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调节杆、辅助转动件和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二调节杆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且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的旋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上的锁紧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包括锁紧螺母。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转动件的横截面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中的任一种。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所述第一杆件远离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与所述避震器连接,所述第三杆件远离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杆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避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具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三杆件具有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杆件为直杆,所述第二杆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避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远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组件,所述辅助杆远离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组件,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辅助杆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组件与两个所述避震器固定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避震器组件。
CN202021553298.6U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避震器组件及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407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3298.6U CN212407427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避震器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3298.6U CN212407427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避震器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07427U true CN212407427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374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5329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407427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避震器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074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5109A (zh) * 2020-07-30 2020-10-20 深圳市汇力堡汽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种避震器组件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5109A (zh) * 2020-07-30 2020-10-20 深圳市汇力堡汽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种避震器组件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38305B1 (ko) 주물제작된 정점의 조절이 가능한 브이형 토크 로드
US5165306A (en) Vehicle stabilizer bar end link
US10814917B2 (en) Assembly having a skid plate module
US6517301B2 (en) Fastener assembly including a screw element and a supporting element
US8453787B2 (en) Apex internal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a V-configuration torque rod
JP2007191142A5 (zh)
CN212407427U (zh) 一种避震器组件及车辆
US20240253411A1 (en) Suspension structure and vehicle
JPH0155699B2 (zh)
DE102011088851A1 (de) Bremsträger
JP5801025B2 (ja) アッパーマウン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CN111795109A (zh) 一种避震器组件及车辆
CN113002260A (zh) 转向节与减振器连接总成、悬架系统及汽车
US20220203789A1 (en) Vehicle Ball Joint Adjustable Mounting Apparatus
US8187109B2 (en) Low load sliding intermediate shaft in a steering column for industrial vehicles
US5860637A (en) Energy absorbing assembly
CN114393967B (zh) 悬架组件及汽车
KR100428173B1 (ko) 상용차의 현가장치
CN220662201U (zh) 一种汽车悬架减震器下叉臂
CN216969263U (zh) 稳定杆连杆组件以及车辆
KR102325819B1 (ko) 사선 멤버 듀얼 쇼바
CN221278231U (zh) 一种高强度汽车悬挂系统螺栓结构
CN212765489U (zh) 一种从动桥与平衡梁连接用锁紧防松机构
CN218858678U (zh) 一种无人机前起落架
KR100717302B1 (ko) 자동차 현가장치의 캠 볼트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u Jinyong

Inventor after: Shao Shuai

Inventor before: Lu Jinyo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