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03936U - 钢化炉 - Google Patents

钢化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03936U
CN212403936U CN202021397635.7U CN202021397635U CN212403936U CN 212403936 U CN212403936 U CN 212403936U CN 202021397635 U CN202021397635 U CN 202021397635U CN 212403936 U CN212403936 U CN 2124039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rid
conveying
air grid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9763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友情
姜洋
王军
刘笑荣
徐小明
谷代燕
杨超
陶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yi Photovoltaic Industry Anhui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yi Photovoltaic Industry Anhui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yi Photovoltaic Industry Anhui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yi Photovoltaic Industry Anhui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9763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039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039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039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玻璃钢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化炉,包括加热炉、第一冷却机构和输送机构,加热炉和第一冷却机构沿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加热炉横跨架设于输送机构上,输送机构包括机架、驱动组件和若干个输送辊,各输送辊依次平行间隔设置于机架上,驱动组件与输送辊连接,并用于驱动所有的输送辊转动,以带动玻璃基板向前输送,相邻两个输送辊之间的间距小于75cm;第一冷却机构包括第一风机以及设置于输送辊上方和下方的上风栅和下风栅,上风栅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开设有上进风口和上出风口,下风栅的下表面和上表面开设有下进风口和下出风口,上进风口与下进风口均与第一风机的出风口连通;该钢化炉可以满足超薄玻璃基板的钢化操作。

Description

钢化炉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玻璃钢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化炉。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迅猛,平价上网推动整个行业不断技术进步。行业的发展趋势是高效化、轻薄化和低度电成本化。高效太阳能组件需求不断加大,对太阳能组件上下游产品都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太阳能组件所采用的玻璃基板均需要进行过钢化炉的钢化处理后,才能使用,但是现有的钢化炉只能够生产3.2mm厚度的钢化玻璃,若采用现有的钢化炉生产厚度为2.5mm或者2mm的钢化玻璃时,钢化玻璃存在弯曲度超标、板面平整度不达标以及钢化性能不达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化炉,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钢化炉生产厚度为2.5mm或者2mm的钢化玻璃时,存在的钢化玻璃弯曲度超标、板面平整度不达标以及钢化性能不达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化炉,包括加热炉、第一冷却机构和输送机构,所述加热炉和所述第一冷却机构沿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所述加热炉横跨架设于所述输送机构上,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机架、驱动组件和若干个输送辊,各所述输送辊依次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输送辊连接,并用于驱动所有的所述输送辊转动,以带动玻璃基板向前输送,相邻两个所述输送辊之间的间距小于75cm;所述第一冷却机构包括第一风机、上风栅和下风栅,所述上风栅和所述下风栅分别设置于所述输送辊的上方和下方,所述上风栅的上表面开设有上进风口,所述下风栅的下表面开设有下进风口,所述上进风口与所述下进风口均与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上风栅的下表面开设有上出风口,所述下风栅的上表面开设有下出风口。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输送辊之间的间距为50cm~75cm。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机构还包括二分风箱、上风箱和下风箱,所述二分风箱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上进风口和所述下进风口分别通过所述上风箱和所述下风箱与所述二分风箱的两个出风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上风箱和所述下风箱上下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钢化炉还包括换热器和冷却器,所述换热器连接于所述二分风箱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之间,所述冷却器与所述换热器配套使用,以用于降低所述上风栅的出风温度和所述下风栅的出风温度。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换热器冷却后气流温度的温度计。
可选地,所述钢化炉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温度计、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冷却器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机的数量为三台,三台所述第一风机依次串联。
可选地,所述钢化炉还包括第二冷却机构,所述第一冷却机构和所述第二冷却机构沿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二冷却机构包括第二风机和冷却风栅,所述冷却风栅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冷却风栅的出风口朝向所述输送辊设置。
可选地,所述上风栅的出风风压和所述下风栅的出风风压均大于所述冷却风栅的出风风压。
本申请提供的钢化炉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在使用时,将玻璃基板放置输送辊上,驱动组件带动输送辊转动,从而将玻璃基板依次送入加热炉和第一冷却机构内,玻璃基板在加热炉内进行加热,玻璃基板加热完成后,进入第一冷却机构内进行冷却,从而使得玻璃基板获得良好的钢化性能,而在玻璃基板的输送过程中,相邻两个输送辊之间的间距小于75cm,输送辊之间的间距较小,那么超薄的玻璃基板在该输送辊道上输送受到稳定支撑,其输送的平稳性好,从而保证玻璃基板钢化后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弯曲度,从而解决现有的钢化炉存在弯曲度超标以及板面平整度不达标,另外,玻璃基板在进入第一冷却机构内时,第一风机将冷风抽到上风栅和下风栅内,而上风栅的进风是从其上表面的上进风口进行进风,下风栅的进风是从其下表面的下进风口进行进风,再通过上风栅下表面的上出风口和下风栅上表面的下出风口分别对玻璃基板的上下两侧进行吹风冷却,上风栅和下风栅分别采用上进风和下进风的方式,上风栅和下风栅出风风量以及风压的均匀性,使得玻璃基板的冷却更加均匀,大大提高了玻璃基板的钢化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切视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加热炉 20—第一冷却机构 21—第一风机
22—上风栅 23—下风栅 24—二分风箱
25—上风箱 26—下风箱 27—换热器
28—冷却器 29—连接风管 30—输送机构
31—机架 32—输送辊 33—轴承
34—驱动组件 40—第二冷却机构 221—上进风口
231—下进风口 291—进气阀 341—链轮
342—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4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钢化炉,其适用于超薄玻璃基板的钢化操作,其特别适用于厚度为2.5mm或者2mm的玻璃基板。
该钢化炉包括加热炉10、第一冷却机构20和输送机构30,加热炉10和第一冷却机构20沿输送机构30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加热炉10横跨架设于输送机构30上,输送机构30包括机架31、驱动组件34和若干个输送辊32,各输送辊32依次平行间隔设置于机架31上,驱动组件34与输送辊32连接,并用于驱动所有的输送辊32转动,以带动玻璃基板向前输送,相邻两个输送辊32之间的间距小于75cm;具体地,相邻两个输送辊32之间的间距可以为75cm、70cm、65cm、60cm、55cm、50cm、45cm、40cm、35cm、30cm、25cm、20cm、15cm、10cm、5cm或者0cm。
进一步地,第一冷却机构20包括第一风机21、上风栅22和下风栅23,上风栅22和下风栅23分别设置于输送辊32的上方和下方,上风栅22的上表面开设有上进风口221,下风栅23的下表面开设有下进风口231,上进风口221与下进风口231均与第一风机21的出风口连通,上风栅22的下表面开设有上出风口(图未示),下风栅23的上表面开设有下出风口(图未示);其中,上风栅22和下风栅23正对设置,这样可以同时对玻璃基板的上下两表面进行吹风,玻璃基板的冷却效果更好。
本申请实施例的钢化炉,在使用时,将玻璃基板放置输送辊32上,驱动组件34带动输送辊32转动,从而将玻璃基板依次送入加热炉10和第一冷却机构20内,玻璃基板在加热炉10内进行加热,玻璃基板加热完成后,进入第一冷却机构20内进行冷却,从而使得玻璃基板获得良好的钢化性能,而在玻璃基板的输送过程中,相邻两个输送辊32之间的间距小于75cm,输送辊32之间的间距较小,那么超薄的玻璃基板在该输送辊32道上输送受到稳定支撑,其输送的平稳性好,从而保证玻璃基板钢化后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弯曲度,从而解决现有的钢化炉存在弯曲度超标以及板面平整度不达标,另外,玻璃基板在进入第一冷却机构20内时,第一风机21将冷风抽到上风栅22和下风栅23内,而上风栅22的进风是从其上表面的上进风口221进行进风,下风栅23的进风是从其下表面的下进风口231进行进风,再通过上风栅22下表面的上出风口和下风栅23上表面的下出风口分别对玻璃基板的上下两侧进行吹风冷却,上风栅22和下风栅23采用上下进风的方式,上风栅22和下风栅23出风风量以及风压的均匀性,使得玻璃基板冷却更加均匀,大大提高了玻璃基板的钢化性能。
本实施例中,该钢化炉的风栅采用上下进行形式,上风栅22的上进风口221进入的冷却风直接从位于下方的上出风口跑出,而下风栅23的下进风口231进入的冷却风直接从位于上方的下出风口跑出,这样冷却风在上风栅22和下风栅23内流动无需弯折,流动阻力小,上风栅22和下风栅23出风风量以及风压的均匀性也就越好,同时,这与传统的钢化炉的风栅采用侧面进风方式相比,该风栅出风量大,出风风压大,可以满足超薄玻璃基板的钢化工艺要求,而且玻璃基板的冷却均匀性好,风栅出风温度低,玻璃基板的钢化性能可以达到要求。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参阅图2、图3和图4所示,机架31为驱动组件34和输送辊32提供安装基体,各输送辊32均通过轴承33安装于机架31上,驱动组件34包括电机和链条链轮传动机构,各输送辊32上均设置有链轮341,链条342依次绕设在各链轮341上,电机与其中一个输送辊32连接,并带动该输送辊32转动,该输送辊32通过链轮341和链条342的动力传递作用,从而带动其它的输送辊32同步转动,如此便实现了玻璃基板的向前输送。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钢化炉的相邻的两个输送辊32之间的间距为50cm~75cm。具体地,输送辊32之间的间距可以为50cm、52cm、54cm、56cm、58cm、60cm、62cm、64cm、66cm、68cm、70cm、72cm、74cm或者75cm,将输送辊32之间的间隔设置上述范围,可以保证厚度为2.5mm或者2mm的玻璃基板在该输送辊32道上输送受到良好的支撑,其输送平稳性好,若输送辊32设置的过密,输送辊32的数量多,结构复杂,能耗大;若输送辊32之间间距过大,玻璃基板输送的平稳性不好。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提供的该钢化炉的第一冷却机构20还包括二分风箱24、上风箱25和下风箱26,二分风箱24的进风口与第一风机21的出风口连通,上进风口221和下进风口231分别通过上风箱25和下风箱26与二分风箱24的两个出风口连接。
具体地,二分风箱24将第一风机21输出的冷却风分为两股,并通过上风箱25和下风箱26分别依次进入上风栅22和下风栅23内,这样由同一风机进行抽风,上风栅22和下风栅23的出风风量和风压相差不大,从而使得玻璃基板受到良好的冷却。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提供的该钢化炉的上风箱25和下风箱26上下对称设置。上风箱25和下风箱26上下对称设置,这样可以进一步地,保证上风栅22和下风栅23出风风量风压一致性好,从而使得玻璃基板的冷却效果更好,钢化效果更好。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提供的该钢化炉的钢化炉还包括换热器27和冷却器28,换热器27连接于二分风箱24的进风口与第一风机21的出风口之间,冷却器28与换热器27配套使用,以用于降低上风栅22的出风温度和下风栅23的出风温度。具体地,冷却器28将冷却水输送到换热器27内,进风箱内的气流经过换热器27时,与冷却水发生热交换,从而将气流的温度降低,进而降低了上风栅22和下风栅23的出风温度,进一步地,提高了玻璃基板的钢化性能。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钢化炉的换热器27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换热器27冷却后气流温度的温度计(图未示)。具体地,温度计可以实时监控进风箱内气流,即实时监测上风栅22和下风栅23的出风温度,保证玻璃基板受到良好的冷却作用,使得玻璃基板具有更好的钢化性能。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钢化炉的钢化炉还包括控制装置(图未示),温度计、第一风机21和冷却器28均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具体地,温度计反馈进风管内的气流的温度信息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收到温度信息后,发出指令控制第一风机21的抽风量以及冷却器28的冷却效果,从而实时地控制调节上风栅22和下风栅23的出风温度和出风风压,保证玻璃基板受到良好的冷却作用,使得玻璃基板具有更好的钢化性能;例如:若温度计反馈的温度过高,控制装置提高冷却器28的冷却效果,从而降低上风栅22和下风栅23的出风温度,保证玻璃基板得到良好的冷却,或者,提高第一风机21的抽风量,从而提高上风栅22和下风栅23的出风风压,提高玻璃基板的冷却效果;若温度计反馈的温度过低,控制装置降低冷却器28的冷却效果,从而升高上风栅22和下风栅23的出风温度,保证玻璃基板得到良好的冷却,或者,降低第一风机21的抽风量,从而降低上风栅22和下风栅23的出风风压,降低玻璃基板的冷却效果。
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可以由电控组件、信息处理中心与数据处理中心集成组成。控制装置还可以是PLC控制器或者计算机。
本实施例中,温度计为温度传感器。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所示,提供的该钢化炉的第一风机21的数量为三台,三台第一风机21依次串联。具体地,三台第一风机21串联给上风栅22和下风栅23提供冷风,这样大大提高了上风栅22和下风栅23的出风风压,使得玻璃基板可以得到良好的冷却,玻璃基板的钢化性能更好。
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所示,三台第一风机21依次通过连接风管29串联,各连接风管29均设置有进气阀291,进气阀291为位于其后的第一风机21提供进气通道,从而保证三台第一风机21正常工作。
优选地,第一风机21的功率为315KW,通过三台315KW的风机串联,可以大大提高了上风栅22和下风栅23的出风风压,这与原有的2台315KW串联风机相比,改进后风压可比原风压增加70%。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所示,提供的该钢化炉还包括第二冷却机构40,第一冷却机构20和第二冷却机构40沿输送机构30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第二冷却机构40包括第二风机(图未示)和冷却风栅(图未示),冷却风栅的进风口与第二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冷却风栅的出风口朝向输送辊32设置。
具体地,玻璃基板经过第一冷却机构20的冷却后,在输送辊32的输送下进而第二冷却机构40进行冷却,从而实现玻璃基板的分段冷却,保证玻璃基板具有良好的钢化性能;当玻璃基板输送到第二冷却机构40内后,第二风机启动,第二风机为冷却风栅提供冷却风,冷却风栅对玻璃基板进行冷却,从而实现玻璃基板的二次冷却。
本实施例中,冷却风栅可以采用上风栅22和下风栅23上下布置的结构形式,当然可以采用其他的布置形式,其具体的布置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钢化炉的上风栅22的出风风压和下风栅23的出风风压均大于冷却风栅的出风风压。玻璃基板从而加热炉10出来后,玻璃基板在第一冷却机构20内进行高压快速冷却后,再进入第二冷却机构40内进行低压冷却,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玻璃基板的钢化性能,保证钢化后的玻璃基板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钢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炉、第一冷却机构和输送机构,所述加热炉和所述第一冷却机构沿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所述加热炉横跨架设于所述输送机构上,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机架、驱动组件和若干个输送辊,各所述输送辊依次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输送辊连接,并用于驱动所有的所述输送辊转动,以带动玻璃基板向前输送,相邻两个所述输送辊之间的间距小于75cm;
所述第一冷却机构包括第一风机、上风栅和下风栅,所述上风栅和所述下风栅分别设置于所述输送辊的上方和下方,所述上风栅的上表面开设有上进风口,所述下风栅的下表面开设有下进风口,所述上进风口与所述下进风口均与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上风栅的下表面开设有上出风口,所述下风栅的上表面开设有下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化炉,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输送辊之间的间距为50cm~7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机构还包括二分风箱、上风箱和下风箱,所述二分风箱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上进风口和所述下进风口分别通过所述上风箱和所述下风箱与所述二分风箱的两个出风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箱和所述下风箱上下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化炉还包括换热器和冷却器,所述换热器连接于所述二分风箱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之间,所述冷却器与所述换热器配套使用,以用于降低所述上风栅的出风温度和所述下风栅的出风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换热器冷却后气流温度的温度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化炉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温度计、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冷却器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钢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的数量为三台,三台所述第一风机依次串联。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钢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化炉还包括第二冷却机构,所述第一冷却机构和所述第二冷却机构沿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二冷却机构包括第二风机和冷却风栅,所述冷却风栅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冷却风栅的出风口朝向所述输送辊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栅的出风风压和所述下风栅的出风风压均大于所述冷却风栅的出风风压。
CN202021397635.7U 2020-07-15 2020-07-15 钢化炉 Active CN2124039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97635.7U CN212403936U (zh) 2020-07-15 2020-07-15 钢化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97635.7U CN212403936U (zh) 2020-07-15 2020-07-15 钢化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03936U true CN212403936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405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97635.7U Active CN212403936U (zh) 2020-07-15 2020-07-15 钢化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039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7689A (zh) * 2020-07-15 2020-10-23 信义光伏产业(安徽)控股有限公司 钢化炉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7689A (zh) * 2020-07-15 2020-10-23 信义光伏产业(安徽)控股有限公司 钢化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42090U (zh) 一种模块化高密度机柜的散热系统
CN212403936U (zh) 钢化炉
CN2919789Y (zh) 自换热型机柜
TW201702536A (zh) 空調導向模組及空調導向系統
CN116447846B (zh) 一种特氟龙胶带加工用烘干装置以及烘干方法
CN201495170U (zh) 一种高压空气对流循环加热装置
CN111807689A (zh) 钢化炉
CN220127287U (zh) 一种金属管材的弯管机
CN105454145B (zh) 具有增氧、加热与水循环功能的综合系统及其循环方法
CN203432247U (zh) 用于垂直连续电镀设备的线路板垂直吹烘干装置
CN201463608U (zh) 高温物料气体快速喷射冷却单元
CN105186998B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屋顶发电自追踪太阳能发电板
CN212603360U (zh) 一种高效亚克力板加热装置
CN216080938U (zh) 一种用于汽车调节器隧道炉炉口高效率的降温装置
CN206486427U (zh) 等温、等压多用途超薄玻璃物理钢化设备
CN206052094U (zh) 一种钻探用地质钢管的调质处理生产线
CN213270168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装置
CN201463609U (zh) 高温物料气体快速喷射冷却单元
CN212623159U (zh) 一种光学膜片用烘烤装置
CN214978366U (zh) 一种铝钎焊生产线利用氮气换热的内冷室
CN210346431U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208995558U (zh) 一种提高燕尾夹钢韧性的热处理精确控温装置
CN211284463U (zh) 一种汽车配件制造用高温加热装置
CN201540035U (zh) 高温物料气体快速喷射冷却单元
CN111016147A (zh) 一种用于亚克力板折弯的加热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