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02596U - 上下料运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上下料运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02596U
CN212402596U CN202020874659.0U CN202020874659U CN212402596U CN 212402596 U CN212402596 U CN 212402596U CN 202020874659 U CN202020874659 U CN 202020874659U CN 212402596 U CN212402596 U CN 2124025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conveying
positioning device
vehicle body
b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7465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eid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7465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025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025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025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下料运输系统。该上下料运输系统包括:输送装置,包括车体组件、输送组件及阻挡组件;车体组件具有接驳端,输送组件设置于车体组件,且具有位于接驳端的输料端;阻挡组件设置于接驳端且对应于输料端布设,阻挡组件可关闭输料端;及接驳定位装置,布置于产线设备与车体组件的接驳端接驳的一侧,用于对车体组件定位;其中,在接驳端与产线设备接驳的过程中,阻挡组件在接驳定位装置的抵推作用下打开输料端。

Description

上下料运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下料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下料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上下料运输系统通常采用具有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导引运输车)的输送装置,在上下料过程中输送装置移动至产线设备处,并与产线设备相接驳,再利用输送装置进行上下料。例如,在光伏产业中需要输送装置与光伏设备相接驳,以将硅片花篮输送至光伏设备或将光伏设备上的硅片花篮输送至输送装置。然而,现有的输送装置在接驳过程中,由于输送装置的行走和停车偏差,导致容易出现位置偏离,需要反复退回重新接驳,操作复杂,严重影响作业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在技术中由于输送装置的行走和停车偏差,导致与产线设备接驳时容易出现位置偏离,需要反复退回重新接驳,操作复杂,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上下料运输系统。
一种上下料运输系统,包括:
输送装置,包括车体组件、输送组件及阻挡组件;所述车体组件具有接驳端,所述输送组件设置于所述车体组件,且具有位于所述接驳端的输料端;所述阻挡组件设置于所述接驳端且对应于所述输料端布设,所述阻挡组件可关闭所述输料端;及
接驳定位装置,布置于产线设备与所述车体组件的所述接驳端接驳的一侧,用于对所述车体组件定位;
其中,在所述接驳端与所述产线设备接驳的过程中,所述阻挡组件在所述接驳定位装置的抵推作用下打开所述输料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阻挡组件具有枢接点,且以所述枢接点为分界分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能够在所述接驳定位装置的抵推作用下绕所述枢接点转动,所述第二端响应所述第一端的转动并打开所述输料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组件包括摆臂、挡块及配重件,所述摆臂绕所述枢接点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车体组件,所述配重件及所述挡块以所述枢接点为分界点连接于所述摆臂相对的两端,并分别用作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
其中,所述配重件能够在所述接驳定位装置的抵推作用下绕所述枢接点转动至所述挡块打开所述输料端,且所述配重件还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绕所述枢接点复位至所述挡块关闭所述输料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驳定位装置包括安装架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解锁件,所述解锁件具有与所述配重件对应的解锁面;
在所述接驳端与所述产线设备接驳的过程中,所述配重件可沿所述解锁面滚动,并带动所述配重件绕所述枢接点转动至所述挡块打开所述输料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驳端设置有定位件;所述接驳定位装置包括安装架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具有一定位卡槽;
在所述接驳端与所述产线设备接驳的过程中,所述定位件可定位配合于所述定位卡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传动连接于所述输送组件的输料端的传动件;所述接驳定位装置还包括安装架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驱动组件;
当所述接驳端与所述产线设备接驳时,所述驱动组件可与所述传动件传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驳端设置有爬坡滚轮;所述接驳定位装置包括安装架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坡块,所述坡块具有一相对竖直方向倾斜的坡面;
在所述接驳端与所述产线设备接驳的过程中,所述爬坡滚轮以提升所述车体组件的方式沿所述坡面滚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驳端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接驳端分别位于所述车体组件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所述输料端包括两个,两个所述输料端分别位于所述车体组件的两个接驳端;
所述阻挡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阻挡组件设置于两个所述接驳端,且每一所述阻挡组件对应一所述输料端布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驳定位装置还包括安装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第一感应件和第二感应件;
所述第一感应件用于检测朝向所述接驳定位装置一侧的所述接驳端的所述阻挡组件所处的状态;所述第二感应件用于检测背离所述接驳定位装置一侧的所述接驳端的所述阻挡组件的状态;
其中,所述阻挡组件的状态包括打开对应的所述输料端的打开状态和关闭对应的所述输料端的关闭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驳定位装置包括安装架及限位组件;
所述安装架具有一抵挡部,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移动座及转动块,所述移动座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配接于所述安装架,所述转动块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移动座;
其中,所述转动块在随所述移动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包括初始位置和限位位置,所述转动块由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限位位置时途径所述抵挡部,并在所述抵挡部的作用下转动至限位状态,当所述转动块转动至所述限位状态时,所述转动块将所述车体组件限位于所述移动座上。
上述上下料运输系统,在实际作业时,可将车体组件的接驳端朝向接驳定位装置,并向接驳定位装置移动而对接,从而实现车体组件的接驳端与产线设备的接驳。同时,车体组件的接驳端处的阻挡组件打开输料端,使得输送组件可向产线设备输送物料或者将产线设备上的物料向输送组件输送。
如此,上述上下料运输系统,车体组件的接驳端与产线设备接驳的过程中通过接驳定位装置对车体组件进行定位,从而确保接驳准确,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利用接驳过程中车体组件相对接驳定位装置的移动使得接驳定位装置抵推车体组件上的阻挡组件,从而使得阻挡组件打开输料端,也就是说利用接驳过程自动打开输料端,节省了操作阻挡组件的步骤,进一步提高了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下料运输系统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输送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输送装置的阻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输送装置的阻挡组件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下料运输系统的接驳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接驳定位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接驳定位装置的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接驳定位装置的限位组件的俯视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限位组件的弹性挡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6所示的接驳定位装置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上下料运输系统,包括输送装置及接驳定位装置。
输送装置包括车体组件10、输送组件11及阻挡组件12。车体组件10具有接驳端,该接驳端可与接驳定位装置对接,从而实现与产线设备的接驳。输送组件11设置于车体组件10,且具有位于接驳端的输料端111。阻挡组件12设置于车体组件10的接驳端,且对应输料端111布设,从而阻挡组件12可打开或关闭输料端111。接驳定位装置布置于产线设备与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接驳的一侧,用于在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与产线设备接驳时对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进行定位(也就是说,通过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与接驳定位装置对接,最终实现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与产线设备的接驳)。
其中,在接驳端与产线设备接驳的过程中,阻挡组件12在接驳定位装置的抵推作用下打开输料端111,从而使得产线设备上的物料可通过输料端111输送至输送组件11上,或者输送组件11上的物料可通过该输料端111输送至产线设备上。
在实际作业时,可将车体组件10的接驳端朝向接驳定位装置,并向接驳定位装置移动而对接,从而实现车体组件10的接驳端与产线设备的接驳。同时,车体组件10的接驳端处的阻挡组件12打开输料端111,使得输送组件11可向产线设备输送物料或者将产线设备上的物料向输送组件11输送。
如此,上述上下料运输系统,车体组件10的接驳端与产线设备接驳的过程中通过接驳定位装置对车体组件10进行定位,从而确保接驳准确,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利用接驳过程中车体组件10相对接驳定位装置的移动使得接驳定位装置抵推车体组件10上的阻挡组件12,从而使得阻挡组件12打开输料端111,也就是说利用接驳过程自动打开输料端111,节省了操作阻挡组件12的步骤,进一步提高了作业效率。
请一并参见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每一阻挡组件12具有一枢接点124,且以该枢接点124为分界分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能够在接驳定位装置的抵推作用下绕枢接点124转动,第二端响应第一端的转动而打开输料端111。如此,在车体组件10的接驳端与产线设备接驳的过程中可通过接驳定位装置抵推阻挡组件12的第一端绕枢接点124转动,而使得第二端打开输料端111。当车体组件10的接驳端与产线设备分离时,阻挡组件12的第一端绕枢接点124复位至第二端关闭输料端111。
一些实施例中,阻挡组件12包括摆臂121、挡块123及配重件122。摆臂121绕上述枢接点124可转动地连接于车体组件10,配重件122及挡块123连接于摆臂121以枢接点124为分界的相对两端,并分别用作上述第一端及第二端。其中,配重件122能够接驳定位装置的抵推作用下绕枢接点124转动至挡块123打开输料端111,并且配重件122还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绕枢接点124复位至挡块123关闭输料端111。
如此,在接驳端与产线设备接驳的过程中,配重件122可在接驳定位装置提供的抵推力的作用下转动,并通过摆臂121带动挡块123转动至退出对应的输料端111,从而物料可从该输料端111输出或输入,即打开该输料端111。当车体组件10的接驳端与产线设备分离时,接驳定位装置提供的抵推力消失,使得配重件12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复位至挡块123进入输料端111,从而阻止物料从该输料端111输出或输入,即关闭该输料端111。
如此,本实施例中利用配重件122的重力作用自动关闭输料端111,并且利用在接驳过程中配重件122与接驳定位装置之间的抵接而推动配重件122转动,从而自动打开输料端111,无需配置电动或气动驱动结构,简化了装置结构。
请一并参见图6、图7及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接驳定位装置包括安装架20及安装于该安装架20的解锁件29。解锁件29具有与配重件122对应的解锁面。在接驳端与产线设备接驳的过程中,车体组件10逐渐靠近接驳定位装置,使得配重件122与解锁面接触并沿解锁面移动,以带动挡块123转动而退出输料端111。优选地,配重件122可为配重滚轮,该配重滚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摆臂121,从而在车体组件10的接驳端与接产线设备接驳的过程中配重滚轮沿解锁面滚动,有利于提高解锁的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该解锁面与接驳过程中车体组件10的移动方向相倾斜。
请参见图1、图2、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体组件10具有两个接驳端,该两个接驳端分别位于车体组件1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输送组件11包括两个输料端111,该两个输料端111分别位于车体组件10的两个接驳端。
阻挡组件12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阻挡组件12设置于两个接驳端,且每一阻挡组件12对应一输料端11布设。
在实际作业中,可将车体组件10的任一接驳端朝向接驳定位装置,并向接驳定位装置移动而对接,从而实现车体组件10的该接驳端与产线设备的接驳。同时,车体组件10上位于靠近接驳定位装置的输料端111处的阻挡组件12打开该输料端111,使得输送组件11可向产线设备输送物料或者将产线设备上的物料相输送组件11输送。并且,车体组件10上位于远离接驳定位装置的输料端111处的阻挡组件12关闭该输料端111,从而有效防止输送组件11上的物料从该输料端111掉落。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左右方向。
如此,车体组件1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均具有接驳端,且两个接驳端均设置有可打开或关闭对应的输料端111的阻挡组件12,从而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两个接驳端中的任一个与接驳定位装置对接,无需大幅调整车体组件10的位置姿态,即实现车体组件10与产线设备的接驳,极大的提高了输送装置接驳的灵活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请参见图7所示,具体到实施例中,接驳定位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架20的第一感应件26。该第一感应件26用于检测朝向接驳定位装置一侧的接驳端的阻挡组件12所处的状态。阻挡组件12的状态包括打开对应的输料端111的打开状态和关闭对应的输料端111的关闭状态。更加具体地,第一感应件26用于检测朝向接驳定位装置一侧的接驳端的阻挡组件12的挡块123的位置。当第一感应件26检测到靠近接驳定位装置一侧的接驳端的阻挡组件12的挡块123处于打开对应输料端111的位置(即该阻挡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可控制产线设备将物料输出至输送组件11上或将输送组件11上的物料输送至产线设备上。当第一感应件26检测到靠近接驳定位装置一侧的接驳端的阻挡组件12的挡块123处于关闭对应输料端111的位置(即该阻挡组件12处于关闭状态)时,可控制产线设备禁止向输出物料至输送组件11上或禁止输送组件11向产线设备输送物料。可选地,该第一感应件26可为接近传感器。
具体到实施例中,接驳定位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架20的第二感应件25,该第二感应件25用于检测背离接驳定位装置一侧的接驳端的阻挡组件12所处的状态。更加具体地,第二感应件25用于检测背离接驳定位装置一侧的接驳端的阻挡组件12的挡块123的位置。当第二感应件25检测到背离接驳定位装置一侧的接驳端的阻挡组件12的挡块123处于关闭对应输料端111的位置(即该阻挡组件12处于关闭状态)时,可控制输送组件11将物料向背离接驳定位装置的一端输送。当第二感应件25检测到背离接驳定位装置一侧的接驳端的阻挡组件12的挡块123处于打开对应输料端111的位置(即该阻挡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可控制输送组件11禁止将物料向背离接驳定位装置的一端输送。可选地,第二感应件25可为光电传感器。
请参见图2、图6及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两个接驳端均设置有定位件13。接驳定位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安装架20的定位块22,该定位块22具有一定位卡槽220。在接驳端与产线设备接驳(即接驳端与接驳定位装置对接)的过程中,对应的定位件13可定位配合于定位卡槽220内,从而通过定位件13与定位卡槽220的配合实现车体组件10的接驳端与接驳定位装置的精准对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两个接驳端均设置有爬坡滚轮14。接驳定位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架20的坡块23,该坡块23具有一相对竖直方向倾斜的坡面。在接驳端与接驳定位装置对接(即接驳端与产线设备接驳)的过程中,对应的爬坡滚轮14以抬升车体组件10的方式沿坡面滚动,以在竖直方向上定位车体组件10,使得在接驳端与接驳定位装置对接到位后下述传动件112与动力输出件242可相互配合,实现将接驳定位装置上的动力传递至输送组件11。
请参见图3、图6及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输送装置还包括传动连接于输送组件11的两个输料端111的传动件112。在接驳端与接驳定位装置对接的过程中,对应的传动件112可与接驳定位装置的安装架20上的驱动组件24传动连接,以使驱动组件24通过传动件112驱动输送组件11输送物料。也就是说,当车体组件10的接驳端与接驳定位装置对接时,接驳定位装置的安装架20上的驱动组件24与对应的传动件112传动连接,从而将驱动组件24的动力通过传动件112传递至输送组件11,输送组件11在该动力的驱动下对物料进行输送。如此,该车体组件10为无动力车架,无需连接电路或气路,简化了车体组件10的结构,且便于车体组件10的移动。
具体到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4包括动力支架241以及设置于动力支架241的驱动件243和动力输出件242。动力支架241可移动地连接于安装架20,驱动件243与动力输出件242传动连接。可选地,驱动件243可为电机。
当车体组件10的接驳端与接驳定位装置对接时,动力支架241在移动的过程中可带动动力输出件242与传动件112传动连接或分离。如此,当动力输出件242与传动件112传动连接,使得驱动件243输出的动力通过动力输出件242和传动件112传递至输送组件11。更加具体地,驱动组件24还包括第一滑轨、第一滑块及移动驱动件245。安装架20上设置有第一滑轨,动力支架241上设置有第一滑块,且该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从而实现动力支架241相对安装架20可移动。移动驱动件245设置于安装架20,且与动力支架241传动连接,以驱动动力支架241沿第一滑轨移动。可选地,第一滑轨沿竖直方向纵长延伸,即动力支架241可相对安装架20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可选地,该移动驱动件245可为气缸。
具体到实施例中,输送组件11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且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的传动轴113,每个传动轴113上安装有带轮114。每相邻两个传动轴113上的带轮114之间套装有输送带115,通过传动轴113的转动带动输送带115移动,从而实现输送带115上的物料沿第一方向的输送。传动件112安装于位于两个输料端111的传动轴113上,从而任意一接驳端与接驳定位装置对接均可通过对应的传动件112与接驳定位装置的驱动组件24传动连接。进一步地,每个传动轴113的两端均设置带轮114,从而可在每相邻两个传动轴113上的带轮114之间套装两个输送带115,从而使得输送带115上的物料在输送的过程中更加平稳。
更加具体地,传动件112和动力输出件242为可相互啮合的齿轮。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4还包括安装于驱动件243的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244,该主动齿轮244与动力输出件242相啮合。
请参见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体组件10的底部具有可容纳AGV 200的容纳空间a。AGV 200的升降平台2001可顶升车体组件10(使得车体组件10与地面脱离),从而可利用AGV 200搬运车体组件10。如此,车体组件10与AGV 200采用分体式结构,有效解决了在不同应用场景下需要不同的AGV的问题,提高了车体组件10和AGV 200的通用性及AGV 200的利用率。可选地,AGV 200可采用潜伏式AGV。
具体到实施例中,AGV 200的升降平台2001和车体组件10的其中之一具有定位孔,AGV 200的升降平台2001和车体组件10的其中之另一设置有定位销2002。当升降平台2001顶升车体组件10时,定位销2002配合于定位孔内,从而实现AGV 200和车体组件10的定位。优选地,定位销2002设置于AGV 200的升降平台2001上,定位孔开设于车体组件10上。可以理解的是,在AGV 200的升降平台2001和车体组件10之间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可相互配合的定位销2002和定位孔。
更加具体地,车体组件10的底部设置有可与AGV 200的升降平台2001相配合的承托板101,定位孔开设于该承托板101上。当AGV 200的升降平台2001顶升时,升降平台2001与车体组件10的承托板相接触,且AGV 200的升降平台2001上的定位销2002配合于承托板上的定位孔内。
具体到实施例中,车体组件10的底部还设置有行走轮,从而使得在没有AGV200搬运时车体组件10也可通过行走轮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车体组件10上并不仅限于设置一个输送组件11。在一些实施例中,车体组件10包括沿竖直方向布设的多层,车体组件10的每层均设置有输送组件11。当然,车体组件10的每层也可设置多个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布设的输送组件11,每个输送组件11沿第一方向纵长延伸。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于竖直方向。可以理解的是,车体组件10上输送组件11的设置个数及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只要与与之接驳的产线设备相适配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请一并参见图6至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接驳定位装置还包括用于对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21,限位组件21设置于安装架20。该限位组件21包括移动座210及转动块211。移动座210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配接于安装架20,转动块211可转动地连接于移动座210。安装架20具有一抵挡部216。
其中,转动块211在随移动座21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包括初始位置和限位位置。转动块211由初始位置移动至限位位置时途径抵挡部216,并在抵挡部216的作用下转动至限位状态。当转动块211转动至限位状态时,转动块211将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限位于移动座210上,从而实现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与接驳定位装置的对接,即实现了输送装置与产线设备的接驳。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左右方向。
当输送装置与接驳定位装置需要对接时,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向接驳定位装置移动。然后,移动座210由初始位置向限位位置移动,转动块211在抵挡部216的抵挡作用下转动至限位状态,从而使得转动块211将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限位于移动座210。当输送装置与接驳定位装置需要分离时,移动座210由限位位置朝向初始位置移动,转动块211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的作用下由限位状态转动至不阻挡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背离接驳定位装置移动的非限位状态。此时,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可背离接驳定位装置移动。
如此,通过接驳定位装置的限位组件21对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进行限位,从而实现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与接驳定位装置的对接,即实现了输送装置与产线设备的接驳,简化了接驳过程,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利用接驳定位装置对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进行定位,有利于提高输送装置与产线设备接驳的准确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转动块211位于初始位置,限位位置位于该初始位置的左侧。
具体到实施例中,移动座210通过第二滑轨2101及第二滑块2102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配接于安装架20。也就是说,第二滑轨2101连接于安装架20,第二滑块2102连接于移动座210,且与第二滑轨2101滑动连接,从而通过第二滑块2102沿第二滑轨2101滑动实现移动座210相对安装架20移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滑轨2101沿第一方向纵长延伸。
具体到实施例中,限位组件21还包括平移驱动件214,该平移驱动件214设置于安装架20,且与移动座210传动连接,以驱动该移动座210沿第一方向移动。可选地,平移驱动件214可为气缸。
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组件21还包括设置于移动座210的限位块212。该限位块212位于限位位置背离初始位置的一侧,并与移动至限位位置的转动块211之间形成用于限位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的限位空间。如此,转动块211由初始位置移动至限位位置时在抵挡部216的作用下转动至限位状态,使得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的部分限位于转动块211和限位块212之间的限位空间。当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与接驳定位装置需要分离时,移动座210由限位位置移动至初始位置的过程中,限位块212随移动座210朝向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移动而将车体组件10推离接驳定位装置。同时,转动块211由限位状态转动至不阻挡车体组件10背离接驳定位装置移动的非限位状态,使得在限位块212将车体组件10推离接驳定位装置时转动块211不会限制车体组件10的移动,从而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与接驳定位装置顺利分离。
由于在转动块211转动而拉动车体组件10的过程中,会使得车体组件10在竖直方向上有一定地抬升(即车体组件10的移动轨迹为向上凸的弧线)而容易直接落在限位块212的顶部,影响车体组件10在竖直方向上的定位,且无法将车体组件10的部分限位于转动块211和限位块212之间。因此为了避免车体组件10落在限位块212的顶部,而将限位块212与转动块211之间的间隙加大。但是由于限位块212与转动块211之间的间隙过大,使得当车体组件10的部分被限位于二者之间时具有较大的活动间隙(即在限位块212和转动块211之间的活动范围较大),无法对车体组件10进行精确定位。
为了改善上述无法对车体组件10进行精确定位的问题,具体到一个实施例中,限位组件21还包括设置于移动座210的弹性挡块213。弹性挡块213位于限位块212朝向转动块211的一侧,且在外力的作用下可向移动座210缩回。如此,当限位部2110转动并勾住车体组件10的过程中,车体组件10的部分首先落在弹性挡块213的顶部,从而使得弹性挡块213缩回移动座210,避免影响车体组件10在竖直方向上的定位。随着车体组件10被定位到位使得车体组件10的部分回落至弹性挡块213与转动块211之间,此时弹性挡块213回弹而伸出移动座210,从而将车体组件10的部分限位于弹性挡块213和转动块211之间,减小了被限位后的车体组件10的活动空间,提高了车体组件10的定位精确性。可选地,弹性挡块213与限位块212彼此接触,有利于增加弹性挡块213的强度,且限位块212可对弹性挡块213的缩回和回弹伸出进行导向。
请参见图10所示,具体到一个实施例中,限位组件21还包括导向杆215及弹性件216,该导向杆215连接于移动座210。弹性挡块213包括穿设端2131及相对该穿设端2131的滑动端2132,穿设端2131可由移动座210背离限位块212的一侧贯穿至移动座210具有限位块212的一侧,且滑动端2132滑动连接于导向杆215。弹性件216设置于滑动端2132背离移动座210的一侧,且弹性件216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滑动端2132及螺纹连接于导向杆215上的螺母,以提供使得滑动端2132朝向移动座210移动的预紧力。可选端,导向杆215可为导向螺钉。
一些实施例中,转动块211在抵挡部216的作用下转动至限位状态时,转动块211至少部分伸入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内,从而将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的部分限位于转动块211与限位块212之间。
请继续参见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转动块211具有相对固定的限位部2110和抵推部2111,该抵推部2111和限位部2110围绕转动块211的旋转轴线布设。
转动块211由初始位置移动至限位位置时,抵推部2111在抵挡部216朝向输送装置一侧的抵挡作用下转动至抵挡部216的顶面,并带动限位部2110转动至伸入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内,从而实现对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的限位。
进一步地,抵挡部216朝向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一侧侧面与抵挡部216的顶面圆弧过渡,使得转动块211的转动更加平顺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接驳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三感应件28及第四感应件27。该第三感应件28用于检测输送装置的车体组件10的位置。该第四感应件27用于检测AGV 200的位置。如此,可通过第三感应件28和第四感应件27检测到的车体组件10及AGV 200的位置信息,准确的控制接驳定位装置动作(例如移动座的移动、动力支架的移动等),使得接驳更加顺畅、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上下料运输系统可应用于光伏行业,即物料为硅片花篮,产线设备为光伏设备。当然,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料运输系统也可应用于其他行业,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上下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装置,包括车体组件、输送组件及阻挡组件;所述车体组件具有接驳端,所述输送组件设置于所述车体组件,且具有位于所述接驳端的输料端;所述阻挡组件设置于所述接驳端且对应于所述输料端布设,所述阻挡组件可关闭所述输料端;及
接驳定位装置,布置于产线设备与所述车体组件的所述接驳端接驳的一侧,用于对所述车体组件定位;
其中,在所述接驳端与所述产线设备接驳的过程中,所述阻挡组件在所述接驳定位装置的抵推作用下打开所述输料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阻挡组件具有枢接点,且以所述枢接点为分界分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能够在所述接驳定位装置的抵推作用下绕所述枢接点转动,所述第二端响应所述第一端的转动并打开所述输料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组件包括摆臂、挡块及配重件,所述摆臂绕所述枢接点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车体组件,所述配重件及所述挡块以所述枢接点为分界点连接于所述摆臂相对的两端,并分别用作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
其中,所述配重件能够在所述接驳定位装置的抵推作用下绕所述枢接点转动至所述挡块打开所述输料端,且所述配重件还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绕所述枢接点复位至所述挡块关闭所述输料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下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定位装置包括安装架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解锁件,所述解锁件具有与所述配重件对应的解锁面;
在所述接驳端与所述产线设备接驳的过程中,所述配重件可沿所述解锁面滚动,并带动所述配重件绕所述枢接点转动至所述挡块打开所述输料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端设置有定位件;所述接驳定位装置包括安装架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具有一定位卡槽;
在所述接驳端与所述产线设备接驳的过程中,所述定位件可定位配合于所述定位卡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传动连接于所述输送组件的输料端的传动件;所述接驳定位装置还包括安装架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驱动组件;
当所述接驳端与所述产线设备接驳时,所述驱动组件可与所述传动件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端设置有爬坡滚轮;所述接驳定位装置包括安装架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坡块,所述坡块具有一相对竖直方向倾斜的坡面;
在所述接驳端与所述产线设备接驳的过程中,所述爬坡滚轮以提升所述车体组件的方式沿所述坡面滚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上下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端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接驳端分别位于所述车体组件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所述输料端包括两个,两个所述输料端分别位于所述车体组件的两个接驳端;
所述阻挡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阻挡组件设置于两个所述接驳端,且每一所述阻挡组件对应一所述输料端布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下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定位装置还包括安装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第一感应件和第二感应件;
所述第一感应件用于检测朝向所述接驳定位装置一侧的所述接驳端的所述阻挡组件所处的状态;所述第二感应件用于检测背离所述接驳定位装置一侧的所述接驳端的所述阻挡组件的状态;
其中,所述阻挡组件的状态包括打开对应的所述输料端的打开状态和关闭对应的所述输料端的关闭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上下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定位装置包括安装架及限位组件;
所述安装架具有一抵挡部,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移动座及转动块,所述移动座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配接于所述安装架,所述转动块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移动座;
其中,所述转动块在随所述移动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包括初始位置和限位位置,所述转动块由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限位位置时途径所述抵挡部,并在所述抵挡部的作用下转动至限位状态,当所述转动块转动至所述限位状态时,所述转动块将所述车体组件限位于所述移动座上。
CN202020874659.0U 2020-05-22 2020-05-22 上下料运输系统 Active CN2124025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74659.0U CN212402596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上下料运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74659.0U CN212402596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上下料运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02596U true CN212402596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404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74659.0U Active CN212402596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上下料运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025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53230B1 (ko) 롤체 반송장치
CN108639646B (zh) 旋转升降式agv小车
KR100865341B1 (ko) 기계식 자동 주차장에서 차량의 수평 운반을 위한 캐리지
JPH0694309B2 (ja) パレタイズド積荷を特に高速移送する荷物移送装置
CN117465671B (zh) 空投空送无人机用货物输送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2402596U (zh) 上下料运输系统
CN214732439U (zh) 接驳设备及接驳系统
CN111532751A (zh) 接驳定位装置及上下料运输系统
CN212402595U (zh) 输送装置及上下料运输系统
CN212402597U (zh) 接驳定位装置及上下料运输系统
US4148404A (en) Automatic loader and unloader
KR20190087738A (ko) 차량 이송장치
CN112456054B (zh) 一种地辊传输式车间转移系统
CN212402598U (zh) 一种升降输送装置
CN213706953U (zh) 一种物料输送设备
KR102159283B1 (ko) 로봇 주차 장치
CN210707337U (zh) 一种直连式双车道换电站
CN112390023A (zh) 一种具有整形和去托盘功能的背开门集装箱货物装卸系统
CN115009086A (zh) 充电仓及换电站
JP5254110B2 (ja) 機械式駐車場
CN111252529A (zh) 一种移载机上的顶升机构及其顶升移载机
JP3902893B2 (ja) 車両方向転換装置及び機械式駐車装置
CN215796794U (zh) 对接机构
CN214269415U (zh) 一种具有整形和保护功能的背开门集装箱的上料装置
CN114715811B (zh) 一种四向车联合叉车货物转运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21

Address after: 519040 zone T, room 205, second floor, No. 28, West Coast Avenue, Sanzao Town, Jinwan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Beid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0 Xinxi Road, national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