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96305U - 废气处理吸收塔 - Google Patents

废气处理吸收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96305U
CN212396305U CN202020441667.6U CN202020441667U CN212396305U CN 212396305 U CN212396305 U CN 212396305U CN 202020441667 U CN202020441667 U CN 202020441667U CN 212396305 U CN212396305 U CN 2123963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ption tower
gas treatment
shell
baffle
treatment ab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416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舵北
刘宋然
邓国平
谭俊
张井峰
李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anhai Dongj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anhai Dongj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anhai Dongj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anhai Dongj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416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963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963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963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处理吸收塔,该废气处理吸收塔包括圆柱状的壳体、进液管和安装于壳体内的多个碟式装置,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口及排气口,进气口设于壳体的一端,排气口和进液管设于壳体的另一端;多个碟式装置在壳体内间隔设置,各碟式装置均包括塔板和挡板,塔板开设有升气孔和筛孔,挡板设于升气孔上,挡板与升气孔之间具有供气体流动的空隙。上述该废气处理吸收塔的废气净化效果好。

Description

废气处理吸收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气处理吸收塔。
背景技术
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无组织排放的有机废气不仅对大气环境及周边环境造成破坏,还对企业员工以及周边居民健康也造成威胁。在利用含铜蚀刻废液生产铜盐,以及利用退锡废液生产锡盐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酸性废气或含氨废气,这些废气污染系数高,且含有大量有回收利用价值的酸性气体或氨气。若直接排入环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目前,酸性废气或含氨废气的治理方法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分解法等,但都存在局限性,净化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的废气处理吸收塔。
一种废气处理吸收塔,包括圆柱状的壳体、进液管和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多个碟式装置,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口及排气口,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排气口和所述进液管设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多个所述碟式装置在所述壳体内间隔设置,各所述碟式装置均包括塔板和挡板,所述塔板开设有升气孔和筛孔,所述挡板设于所述升气孔上,所述挡板与所述升气孔之间具有供气体流动的空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碟式装置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固定于所述升气孔和所述挡板之间,用于支撑所述挡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碟式装置在所述壳体内等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碟式装置的所述升气孔位于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为伞帽形或为锥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气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筛孔的孔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列管,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循环冷却进水口和循环冷却出水口,所述换热列管的壳程侧与所述循环冷却进水口和所述循环冷却出水口连通,所述换热列管的管程侧与所述壳体上的进气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除沫器,所述除沫器设于所述废气处理吸收塔的顶部,并靠近所述排气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沫器为折流板除沫器、丝网除沫器或旋流板除沫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下管板,所述换热列管固定于所述下管板上,所述进液管处设有液体均布器。
上述废气处理吸收塔,酸性废气或含氨废气通过废气处理吸收塔底部的进料口进入废气处理吸收塔中,废气在换热列管中往上流动,与换热列管内壁上的液膜进行传质交换,同时在换热列管外部通过循环冷却水冷却,增大废气与液膜的传质交换系数,换热列管出来的废气进入安装有多个碟式装置的碟式处理室,在碟式处理室中,上升废气与顶部喷淋下来的清洗液直接进行传质交换,净化吸收后的废气通过除沫器进入尾气处理工段进一步处理或者直接排放,碟式处理室的清洗液溢流进入换热列管中,沿换热列管内壁往下流动,从换热列管出来的清洗液从废气处理吸收塔底部管口出来,进入废液再生工段,在废液再生工段,回收利用其中的酸性气体或氨气,再生后的清洗液进入废气处理吸收塔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废气处理吸收塔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废气处理吸收塔的碟式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碟式装置的塔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废气处理吸收塔10包括圆柱状的壳体110、进液管120、安装于壳体110的多个碟式装置130、换热列管140、循环冷却区、上管板150、除沫器171和下管板180。
壳体110上开设有进气口111和排气口113,进气口111设于壳体110的一端,排气口113设于壳体110的另一端。进气口111用于废气的引入,排气口113用于将处理后的废气的排出。
进液管120用于将清洗液引入废气处理吸收塔10。清洗液为清水或低浓度清洗溶液。当然,在使用时,一般将清洗液进行再生之后引入废气处理吸收塔10,以减少清洗液的用量,节约成本。进液管120靠近排气口113设置。进一步地,进液管120处设有液体均布器(图未示)。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多个碟式装置130间隔安装于在壳体110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碟式装置130等间隔设置。多个碟式装置130与壳体110形成碟式处理室。
碟式装置130包括塔板131、支撑件132和挡板133。塔板131开设有升气孔131a和筛孔131b。进一步地,升气孔131a的孔径大于筛孔131b的孔径。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各个碟式装置130的升气孔131a的中心轴线与壳体110的中心轴线重合。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各个碟式装置130的升气孔131a的中心轴线与壳体110的中心轴线也可以不重合。
支撑件132固定于升气孔131a和挡板133之间,用于支撑挡板133。
挡板133设于升气孔131a上,挡板133用于改变由升气孔131a进入的废气的流动方向。
挡板133的形状为弧形或为锥形。进一步地,挡板133为弧形板。当然,弧形板由进气口111向出气口方向凸起。各个碟式装置130的挡板133间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各个碟式装置130的挡板133的形状可以至少部分相同,也可以各不相同。挡板133的形状也不限于弧形或为锥形,还可以是其他常见的形状。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碟式装置130的数量为六个,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碟式装置130的数量还可以其他非六的正整数。
换热列管140安装于壳体110内,废气进入换热列管140后通过换热列管140外的循环冷却水实现热量交换,使得废气中的部分物质由于冷凝而被去除。具体地,壳体110上开设有循环冷却进水口115和循环冷却出水口117,换热列管140的壳程侧与循环冷却进水口115和循环冷却出水口117连通,换热列管140的管程侧与壳体110上的进气口111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换热列管140可以省略,当换热列管140省略时,循环水也对应省略。废气由进气口111进入废气处理吸收塔10,经靠近进气口111的碟式装置130的升气孔131a进入,自下而上地经过多个蝶式单元,最后从排气口113排出。
上管板150用于固定换热列管140。
除沫器171安装于捕沫腔170内,用于减少从碟式装置130排出的气体的湿度。由于废气经过碟式装置130的气液直接接触传热之后,会使得从碟式装置130中排出的经净化的废气的湿度较高,所以设置除沫器171以减少从碟式装置130排出的经净化的废气的湿度。除沫器171可以为折流板除沫器171、丝网除沫器171或旋流板除沫器171。
下管板180靠近进气口111设置,下管板180用于固定换热列管140。
当然,废气处理吸收塔10还包括废液口190,废液口190用于自上而下的清洗液的排出。
上述废气处理吸收塔10,酸性废气或含氨废气通过废气处理吸收塔10底部的进气口111进入废气处理吸收塔10中,废气在换热列管140中往上流动,与换热列管140内壁上的液膜进行传质交换,同时在换热列管140外部通过循环冷却水冷却,增大废气与液膜的传质交换系数,换热列管140出来的废气进入安装有多个碟式装置130的碟式处理室,在碟式处理室中,上升废气与顶部喷淋下来的清洗液直接进行传质交换,净化吸收后的废气通过除沫器171进入尾气处理工段进一步处理或者直接排放,碟式处理室的清洗液溢流进入换热列管140中,沿换热列管140内壁往下流动,从换热列管140出来的清洗液从废气处理吸收塔10底部管口出来,进入废液再生工段,在废液再生工段,回收利用其中的酸性气体或氨气,再生后的清洗液进入废气处理吸收塔10循环利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废气处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状的壳体、进液管和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多个碟式装置,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口及排气口,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排气口和所述进液管设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多个所述碟式装置在所述壳体内间隔设置,各所述碟式装置均包括塔板和挡板,所述塔板开设有升气孔和筛孔,所述挡板设于所述升气孔上,所述挡板与所述升气孔之间具有供气体流动的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处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碟式装置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固定于所述升气孔和所述挡板之间,用于支撑所述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处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碟式装置在所述壳体内等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处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碟式装置的所述升气孔位于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处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伞帽形或为锥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处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气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筛孔的孔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处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列管,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循环冷却进水口和循环冷却出水口,所述换热列管的壳程侧与所述循环冷却进水口和所述循环冷却出水口连通,所述换热列管的管程侧与所述壳体上的进气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气处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沫器,所述除沫器设于所述废气处理吸收塔的顶部,并靠近所述排气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气处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沫器为折流板除沫器、丝网除沫器或旋流板除沫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气处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管板,所述换热列管固定于所述下管板上,所述进液管处设有液体均布器。
CN202020441667.6U 2020-03-30 2020-03-30 废气处理吸收塔 Active CN2123963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1667.6U CN212396305U (zh) 2020-03-30 2020-03-30 废气处理吸收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1667.6U CN212396305U (zh) 2020-03-30 2020-03-30 废气处理吸收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96305U true CN212396305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379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41667.6U Active CN212396305U (zh) 2020-03-30 2020-03-30 废气处理吸收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963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96305U (zh) 废气处理吸收塔
CN210385141U (zh) 一种一体化净化器
CN211133537U (zh) 一种改进的浮球型脱硫塔结构
CN215524217U (zh) 一种烟气均匀排布的余热锅炉烟气处理装置
CN213192952U (zh) 一种油烟净化装置
CN212942291U (zh) 一种室内空气治理用除甲醛装置
CN209917620U (zh) 一种酸雾净化塔
CN211025726U (zh) 一种多级折流孔板喷淋塔
CN221055571U (zh) 吸收装置
CN105311895A (zh) 一种祛除烟气中固形物和有害气体的方法及其装置
CN210934437U (zh) 一种印花植绒废气处理系统
CN112439308A (zh) 去除丙烯腈装置急冷塔塔顶气相中酸性液体的方法
CN202052441U (zh) 新型大气冷凝塔
CN205760632U (zh) 一种光触媒废气处理装置
CN205102283U (zh) 新型低温等离子净化装置
CN217661603U (zh) 一种脱除水冲渣蒸汽中硫化物、颗粒物的环保设备
CN219922525U (zh) 多段式降膜吸收器
CN220437188U (zh) 一种冷却塔排风降噪结构
CN219897617U (zh) 环保型高效脱硫塔
CN216572364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高温氧化设备
CN216295764U (zh) 一种一体化生物吸附废气处理系统
CN213725621U (zh) 一种活性炭吸附空气净化装置
CN216909815U (zh) 一种水冷式酸雾净化塔
CN219764534U (zh) 一种高效汽提塔
CN217549436U (zh) 一种回收氨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