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92415U - 加强构件、卡缘连接器、电路板组件和绝缘本体 - Google Patents

加强构件、卡缘连接器、电路板组件和绝缘本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92415U
CN212392415U CN202020321875.2U CN202020321875U CN212392415U CN 212392415 U CN212392415 U CN 212392415U CN 202020321875 U CN202020321875 U CN 202020321875U CN 212392415 U CN212392415 U CN 212392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engagement portion
connector
segment
card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2187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宝璨
胡小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phenol Commercial Products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phenol Commercial Products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phenol Commercial Products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phenol Commercial Products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2187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92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92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92415U/zh
Priority to TW110108796A priority patent/TW202220305A/zh
Priority to TW110202652U priority patent/TWM625349U/zh
Priority to US17/199,204 priority patent/US11637391B2/en
Priority to TW111202513U priority patent/TWM6302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强构件、卡缘连接器、电路板组件和绝缘本体。所述加强构件包括主体、第一连接器接合部、第二连接器接合部和板接合部,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部从所述主体沿第一纵向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部彼此间隔开设置,所述板接合部从所述主体沿第二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纵向方向与所述第二纵向方向相反。加强构件即可以对卡缘连接器的绝缘本体进行有效地保护,防止绝缘本体变形、甚至损坏,也可以对卡缘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进行加强作用,确保连接稳固。由于该加强构件本身具有多种功能,且安装方便,因此可以缩短组装时间、降低产品成本。

Description

加强构件、卡缘连接器、电路板组件和绝缘本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强构件、具有加强构件的卡缘连接器、具有卡缘连接器的电路板组件和绝缘本体。
背景技术
卡缘连接器(card edge connector)作为一种传输中介已广泛应用于电脑等电子产品中,其可以用于将诸如内存卡、显卡、声卡等的电子卡连接至电路板,从而使电子卡为电子产品提供内存容量以及增强电子产品的运行速率等相关功能。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和功能要求越来越高。新技术的电子卡以及卡缘连接器正在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由于电子卡通常为板状结构,因此卡持其的卡缘连接器包括细长的绝缘本体,绝缘本体上设置有狭长的卡槽。电子卡的边缘可以插接至卡槽中。卡缘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电子卡插接至卡槽内后,电子卡上的导电触点与卡缘连接器上的导电端子电连接。绝缘本体通常为塑料材质。一般情况下,在细长卡槽内设置有分隔肋,分隔肋可以在卡槽的中部连接在卡槽的两条细长的侧壁之间,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卡槽的机械强度。
然而,当电子卡插接至卡槽后,受到外力冲击时,绝缘本体在分隔肋处仍然发生变形、甚至断裂的现象,进而导致电子卡与电路板接触不良,造成电子产品运行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卡缘连接器的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包括主体、第一连接器接合部、第二连接器接合部和板接合部,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部从所述主体沿第一纵向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部彼此间隔开设置,所述板接合部从所述主体沿第二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纵向方向与所述第二纵向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中间段、以及连接至所述中间段两端的第一端部段和第二端部段,所述中间段沿第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板接合部连接至所述中间段,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部沿第二横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横向方向,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部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端部段和所述第二端部段。
优选地,所述板接合部沿所述第一横向方向延伸,并且/或者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部沿所述第二横向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部段与所述中间段之间连接有第一弯曲段,并且 /或者所述第二端部段与所述中间段之间连接有第二弯曲段。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呈L形,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连接至所述第一端部段,所述第二段朝向所述第一弯曲段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弯曲段间隔开设置;并且/或者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部呈L形,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部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三段连接至所述第二端部段,所述第四段朝向所述第二弯曲段延伸且与所述第二弯曲段间隔开设置。
优选地,沿所述第二横向方向,所述第一段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端部段的尺寸;并且/或者沿所述第二横向方向,所述第三段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端部段的尺寸。
优选地,沿所述第二横向方向,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端部段和第一弯曲段的尺寸之和;并且/或者沿所述第二横向方向,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部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端部段和第二弯曲段的尺寸之和。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部的与连接至所述主体的端部相对的端部沿着所述第一纵向方向具有渐缩的尺寸;并且/ 或者所述板接合部的与连接至所述主体的端部相对的端部沿着所述第二纵向方向具有渐缩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加强构件为一体的钣金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卡缘连接器,所述卡缘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如上所述的任一种加强构件,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沿着纵向方向相对设置的对接面和安装面,所述对接面设置有沿横向方向延伸的卡槽,所述卡槽用于接收电子卡,所述安装面上设置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分别位于所述卡槽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部分别插接至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
优选地,所述卡槽内设置有分隔肋,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分别位于所述分隔肋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安装面上还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连通在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之间,所述主体插接至所述连接槽。
优选地,所述安装面具有凸出的筋条,所述筋条沿着所述卡槽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分别位于所述筋条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筋条的宽度,所述连接槽设置在所述筋条上,所述主体的两端紧贴所述筋条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连接槽具有相对的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所述第一豁口和所述第二豁口位于所述安装面处,且位于所述连接槽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槽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的深度。
优选地,所述连接槽位于所述分隔肋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均为盲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和如上所述的任一种卡缘连接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接合孔,所述加强构件的所述板接合部插接至所述接合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沿着纵向方向相对设置的对接面和安装面,所述对接面设置有沿横向方向延伸的卡槽,所述卡槽用于接收电子卡,所述安装面上设置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分别位于所述卡槽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安装面具有凸出的筋条,所述筋条沿着所述卡槽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分别位于所述筋条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筋条的宽度,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之间连通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设置在所述筋条上。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卡缘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示出的卡缘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示出的卡缘连接器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示出的卡缘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示出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示出的绝缘本体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7为图1中示出的加强构件的立体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卡缘连接器;200、加强构件;210、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1、第一段;212、第二段;220、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1、第三段;222、第四段;230、主体;233、中间段;231、第一端部段;232、第二端部段; 234、第一弯曲段;235、第二弯曲段;240、板接合部;300、绝缘本体;310、对接面;311、卡槽;311a、311b、侧壁;312、分隔肋;320、安装面;321、第一插槽;322、第二插槽;323、连接槽;324、筋条;325、第一豁口;326、第二豁口;400、导电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卡缘连接器100 包括绝缘本体300和导电端子400。电子卡(未示出)可以插接至绝缘本体300上,绝缘本体300安装至电路板。导电端子400安装在绝缘本体300 上,导电端子400用于将电子卡电连接至电路板。
绝缘本体300可以具有对接面310和安装面320。对接面310和安装面320沿着纵向方向相对设置。对接面310面向电子卡。安装面320则面向电路板。所述纵向方向为电子卡插接至卡缘连接器100的方向,所述纵向方向垂直于电路板,在图1-3中由箭头A和B所示。对接面310可以设置有沿横向方向(例如图1-3中箭头D所示的方向)延伸的卡槽311。卡槽311从对接面310向内凹陷,以用于接收电子卡。卡槽311大体上呈狭长的条状,如图1所示。电子卡可以包括显卡、内存卡、声卡等中的任一种。
导电端子400安装在卡槽311的侧壁311a和311b中。卡槽311暴露导电端子400的一部分。在电子卡插接至卡槽311内的情况下,导电端子 400的该暴露部分可以电连接至电子卡的导电触点。导电端子400还延伸到安装面320。在绝缘本体300安装至电路板的情况下,导电端子400可以与电路板中的电路电连接。由此,电子卡的导电触点电连接至电路板上的电路。
沿着卡槽311的延伸方向(即长度方向),在卡槽311的中部可以设置有分隔肋312,如图1所示。分隔肋312位于卡槽311内,并连接卡槽311 的两个侧壁311a和311b。电子卡具有与该分隔肋312配合的缺口。该分隔肋312通常不设置在卡槽311的沿其长度方向的正中间,因此该分隔肋 312还具有防呆的功能。电子卡插入卡槽311中,电子卡受到外力冲击,可能会产生晃动而撞击卡槽311的侧壁311a和311b、以及分隔肋312,从而可能导致绝缘本体300变形、甚至开裂。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缘连接器100进一步包括加强构件200。如图7所示,加强构件200可以包括主体230、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和板接合部240。
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和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可以从主体230沿第一纵向方向A(即图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 和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可以彼此间隔开设置。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和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可以分别插接至卡槽311的侧壁311a和311b。示例性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和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与主体230之间可以通过例如焊接、粘合等方式拼接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型。
板接合部240可以从主体230沿第二纵向方向B(即图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延伸。第一纵向方向A与第二纵向方向B相反。板接合部240可以插接至电路板。电路板上例如可以设置有接合孔。加强构件200的板接合部240可以插接至接合孔。板接合部240与主体230之间可以通过例如焊接、粘合等方式拼接而成,也可以一体成型。
主体230、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和板接合部 240彼此可以位于相同的平面内,也可以位于不同的平面内。优选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和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沿着卡槽311的长度方向具有较大的尺寸。相比于沿卡槽311的长度方向的冲击力,沿其宽度方向的冲击力更容易损坏卡槽311。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和第二连接器接合部 220沿着卡槽311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越大,对沿宽度方向的冲击力的抵抗能力越强,因此能够较好地保护绝缘本体300,避免其开裂。
加强构件200可以由例如塑料、陶瓷、金属等强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优选地,加强构件200由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的强度较大,且材料和加工成本较低。优选地,加强构件200为一体的钣金件。这样,加强构件 200的强度较高,且加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为了接收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和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绝缘本体 300的安装面32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插槽321和第二插槽322,结合参见图 5和6。第一插槽321和第二插槽322分别可以位于卡槽311的两侧。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和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从安装面320所在的一侧分别插接至第一插槽321和第二插槽322,图2中所示的箭头示意性地示出了加强构件200插接至绝缘本体300的方向。第一插槽321和第二插槽322 可以分别与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和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在结构上相适配,由此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和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分别插接至第一插槽321和第二插槽322后,可以彼此限位。
通过将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和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分别插接至第一插槽321和第二插槽322,对卡槽311的侧壁能够起到加强作用,提升抗冲击性能,尤其能够提升对沿卡槽311的宽度方向的冲击力的抵抗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绝缘本体300,避免其变形或开裂。
导电端子400从卡缘连接器100的安装面320延伸出来。通过将导电端子400与电路板焊接,使卡缘连接器100与电路板形成电连接。但是,由于导电端子400通常较小,焊接处的结构强度通常不高。当受到外力冲击时,焊接处很容易断裂。通过将加强构件200的板接合部240插接至电路板,例如电路板上的接合孔,可以增强卡缘连接器100与电路板的连接强度,确保卡缘连接器100与电路板连接稳固;与此同时,还可以对卡缘连接器100进行定位,确保每个导电端子400与电路板的焊接点准确。而且,在电子卡通过该卡缘连接器100连接至电路板上的情况下,可以将对电子卡和绝缘本体300的冲击力传递至电路板,有效地避免绝缘本体300 在冲击力下发生变形而开裂。
因此,加强构件200即可以对卡缘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300进行有效地保护,防止绝缘本体300变形、甚至损坏,也可以对卡缘连接器100 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进行加强作用,确保连接稳固。由于该加强构件200 本身具有多种功能,且安装方便,因此可以缩短组装时间、降低产品成本。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加强构件200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加强构件200的主体230可以包括中间段233、以及第一端部段231和第二端部段232。第一端部段231和第二端部段232分别连接至中间段233 的两端。第一端部段231和第二端部段232与中间段233之间可以通过例如焊接、粘合等方式拼接而成。第一端部段231和第二端部段232与中间段233也可以一体成型。中间段233可以沿第一横向方向C(即图中箭头 C所示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和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可以沿第二横向方向D(即图中箭头D所示的方向)延伸。第一横向方向C 可以垂直于第二横向方向D。这样,沿着纵向方向(即图中箭头A和B所示的方向)观看,主体230呈C形。加强构件200安装至绝缘本体300上的情况下,第一横向方向C与插槽311的宽度方向一致,第二横向方向D 与插槽311的长度方向一致。
板接合部240可以连接至中间段233。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和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可以分别连接至第一端部段231和第二端部段232。通过这种设置,主体230的结构强度较高,进而使加强构件200对卡缘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300的保护效果更好。
更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可选地,板接合部240可以沿第一横向方向C延伸;可选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和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可以沿第二横向方向D延伸。这样,加强构件200的尺寸较小,结构更加紧凑,便于加工制造。与此同时,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和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 与卡槽311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和第二连接器接合部 220可以沿着卡槽311的长度方向在较长的尺寸范围内抵抗冲击力,由此可以有效提高绝缘本体300的机械强度,对绝缘本体300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优选地,如图7所示,第一端部段231与中间段233之间可以连接有第一弯曲段234。第一端部段231与中间段233彼此垂直,第一弯曲段234 可以作为第一端部段231与中间段233之间的圆角过渡段。优选地,第二端部段232与中间段233之间可以连接有第二弯曲段235。第二端部段232 与中间段233彼此垂直,第二弯曲段235可以作为第二端部段232与中间段233之间的圆角过渡段。第一弯曲段234和第二弯曲段235的曲率半径可以是任意。这样,主体230较为容易实现由一块板材加工成型,生产成本较低。
可选地,如图7所示,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可以呈L形。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可以包括第一段211和第二段212。第一段211和第二段212 相互垂直。第一段211沿着纵向方向延伸。第一段211可以连接至第一端部段231。第二段212沿着第二横向方向D延伸。第二段212从第一段211 朝向第一弯曲段234延伸。并且,第二段212与第一弯曲段234可以沿着纵向方向间隔开设置。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与主体230的第一端部段231 和第一弯曲段234形成C形结构。这样,当加强构件200或者主体230由一块板材加工形成时,便于弯折形成第一弯曲段234,有利于加工制造。此外,由于第二段212沿着第二横向方向D具有足够的宽度,能够对绝缘本体300起到良好的加强作用。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是平直的,便于在卡槽311的较薄的侧壁311a中开槽,来接收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并且,相比于第二段212从第一段211沿着与图中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实施例而言,具有该结构的加强构件200在由板材加工制成时,更节省原材料。
可选地,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可以呈L形。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 可以包括第三段221和第四段222。第三段221和第四段222相互垂直。第三段221沿着纵向方向延伸。第三段221可以连接至第二端部段232。第四段222沿着第二横向方向D延伸。第四段222从第三段221朝向第二弯曲段235延伸。并且,第四段222与第二弯曲段235可以沿着纵向方向间隔开设置。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与主体230的第二端部段232和第二弯曲段235形成C形结构。第二段212与第一弯曲段234间隔的距离和第四段222与第二弯曲段235间隔的距离可以相同或不同。这样,当加强构件200或者主体230由一块板材加工形成时,便于弯折形成第二弯曲段 235,有利于加工制造。此外,由于第四段222沿着第二横向方向D具有足够的宽度,能够对绝缘本体300起到良好的加强作用。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是平直的,便于在卡槽311的较薄的侧壁311b中开槽,来接收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并且,相比于第四段222从第三段221沿着与图中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实施例而言,具有该结构的加强构件200在由板材加工制成时,更节省原材料。
可选地,如图7所示,沿第二横向方向D,第一段211的尺寸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一端部段231的尺寸。第一段211不延伸至第一弯曲段234,进而确保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是平直的。可选地,沿第二横向方向D,第三段221的尺寸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二端部段232的尺寸。第三段221不延伸至第二弯曲段235,进而确保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是平直的。
可选地,如图7所示,沿第二横向方向D,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的最大尺寸可以大于第一端部段231和第一弯曲段234的尺寸之和。也就是说,第二段212可以从第一段211延伸至超过第一弯曲段234。由此,可以使第二段212沿着第二横向方向D具有足够的尺寸,由此提升该加强构件200对绝缘本体300的强度的加强作用。并且,在由板材加工制成该加强构件200的实施例中,上述结构可以在节省原材料的基础上对板材进行充分利用,来提升加强构件200对绝缘本体300的强度的加强作用。
可选地,沿第二横向方向D,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的最大尺寸大于第二端部段232和第二弯曲段235的尺寸之和。也就是说,第四段222可以从第三段221延伸至超过第二弯曲段235。由此,可以使第四段222沿着第二横向方向D具有足够的尺寸,由此提升该加强构件200对绝缘本体 300的强度的加强作用。并且,在由板材加工制成该加强构件200的实施例中,上述结构可以在节省原材料的基础上对板材进行充分利用,来提升加强构件200对绝缘本体300的强度的加强作用。
优选地,如图7所示,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和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 的与连接至背离主体230的端部(在图中为下端)相对的端部(在图中为上端)沿着第一纵向方向A具有渐缩的尺寸。渐缩的尺寸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在加强构件200安装至绝缘本体300的过程中,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 和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的上端首先进入绝缘本体300的第一插槽321和第二插槽322,因此两者的上端渐缩,便于安装。
类似地,板接合部240的与连接至主体230的端部(在图中为上端) 相对的端部(在图中为下端)沿着第二纵向方向B具有渐缩的尺寸。渐缩的尺寸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在加强构件200安装至电路板的过程中,板接合部240的下端首先进入电路板的接合孔内,因此板接合部240的下端渐缩,便于安装。
返回参见图1,卡槽311内可以设置有分隔肋312。第一插槽321和第二插槽322可以位于分隔肋312处,分别位于分隔肋312的两侧。如前所述地,通常电子卡具有与分隔肋312配合的缺口,这样可以防止电子卡的方向插错。与此同时,分隔肋312也可以加强卡槽311的结构强度。当绝缘本体300受到外力冲击时,分隔肋312能够吸收一部分外力。分隔肋312 通常是实心的,分隔肋312沿着卡槽31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具有一定的尺寸,对于某些型号的卡缘连接器(例如插接DDR5内存卡的卡缘连接器)而言,卡槽311的侧壁311a和311b在分隔肋312处具有较长的一段是实心的,未设置有导电端子400。因此,在空间和结构上,分隔肋312 为设置用于接收加强构件200的第一插槽321和第二插槽322提供了条件。发明人对现有的未设置加强构件200卡缘连接器进行振动及冲击试验时发现,分隔肋312处会发生断裂。因此,将加强构件200设置在分隔肋312 处,能够对绝缘本体300的强度起到增强作用。
当然,对于不同型号的卡缘连接器,如果空间和结构上允许,第一插槽321和第二插槽322也可以位于绝缘本体300的除了分隔肋312以外的其他位置处。并且,根据绝缘本体300的结构,可以为其安装一个或多个加强构件200。
优选地,如图6所示,安装面320上还可以设置有连接槽323。连接槽323可以连通在第一插槽321和第二插槽322之间。连接槽323可以与第一插槽321和第二插槽322分别垂直。连接槽323可以连接至第一插槽 321和第二插槽322的端部或中部。主体230可以插接至连接槽323。这样,不但能够进一步增强绝缘本体300的结构强度,而且还能够使安装有该加强构件200的卡缘连接器100具有较小的尺寸,结构紧凑。
在第一插槽321和第二插槽322可以位于分隔肋312处的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槽323位于分隔肋312内。分隔肋312内具有足够的空间设置连接槽323,并且,在分隔肋312内形成该连接槽323对绝缘本体300 本身的结构强度影响不大。
优选地,如图6所示,连接槽323可以具有相对的第一豁口325和第二豁口326。第一豁口325和第二豁口326可以位于安装面320处。也就是说,第一豁口325和第二豁口326位于连接槽323的开口处。与此同时,第一豁口325和第二豁口326可以位于连接槽323的中部。第一豁口325 和第二豁口326的大小可以相同或者不同。由于绝缘本体300通常通过注塑的方法制成,一方面,第一豁口325和第二豁口326可以增强注塑工件的强度,避免注塑工件过薄被冲歪,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护产品尺寸;另一方面,第一豁口325和第二豁口326可以节省绝缘本体300的材料,降低成本。
针对前述的、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的第二段212从第一段211延伸至超过第一弯曲段234且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的第四段222从第三段221 延伸至超过第二弯曲段235的实施例,优选地,如图6所示,连接槽323 的两端可以分别连通至第一插槽321和第二插槽322的中部。由此,该结构的连接槽323能够与上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和第二连接器接合部 220的结构相适配。
优选地,如图6所示,连接槽323的深度可以小于第一插槽321和第二插槽322的深度。这样,连接槽323可以适配主体230,第一插槽321 和第二插槽322可以适配第一连接器接合部210和第二连接器接合部220,绝缘本体300无需进行过多开槽,从而提升其结构强度。
优选地,如图6所示,第一插槽321和第二插槽322均为盲槽。也就是说,第一插槽321和第二插槽322不从绝缘本体300的安装面320贯通至其对接面310。在组装完成后,第一插槽321和第二插槽322的开口面向电路板,并由电路板遮挡。如果第一插槽321和第二插槽322为通槽,灰尘很容易从对接面310所在的一侧沉积在第一插槽321和第二插槽322 内,因此在这一侧并不存在遮挡物。伴随潮湿的空气,会使这些灰尘发霉。发霉的灰尘如果接触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可能会造成电器元件烧毁等危险事故发生。通过这种设置,可以防止灰尘沉积在第一插槽321、第二插槽322和连接槽323内,增加卡缘连接器100的安全性。并且,由于对接面310所在的一侧通常面向用户,加强构件200不延伸到该侧可以保持该侧表面的完整,使卡缘连接器100的外形保持美观。
如图4-6所示,安装面320具有凸出的筋条324。筋条324可以有效避免绝缘本体300在注塑过程中发生翘曲现象,从而导致其结构变形。筋条324沿着卡槽311的延伸方向(即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插槽321和第二插槽322分别位于筋条324的两侧。第一插槽321和第二插槽322之间的间距等于筋条324的宽度。连接槽323设置在筋条324上,加强构件200 的主体230的两端紧贴筋条324的两侧。结合参见图7,主体230的第一端部段231和第二端部段232分别紧贴筋条324的两侧。筋条324被主体 230的第一端部段231和第二端部段232夹持在中间。由此,可以保持加强构件200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不但包含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还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部件被整体倒置,则部件“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之上”的将包括部件“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之下”的情况。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这些部件或特征也可以其他不同角度来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角度),本文意在包含所有这些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并且/或者“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并且/或者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21)

1.一种用于卡缘连接器的加强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包括主体、第一连接器接合部、第二连接器接合部和板接合部,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部从所述主体沿第一纵向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部彼此间隔开设置,所述板接合部从所述主体沿第二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纵向方向与所述第二纵向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中间段、以及连接至所述中间段两端的第一端部段和第二端部段,所述中间段沿第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板接合部连接至所述中间段,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部沿第二横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横向方向,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部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端部段和所述第二端部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强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接合部沿所述第一横向方向延伸,并且/或者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部沿所述第二横向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强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段与所述中间段之间连接有第一弯曲段,并且所述第二端部段与所述中间段之间连接有第二弯曲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强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呈L形,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连接至所述第一端部段,所述第二段朝向所述第一弯曲段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弯曲段间隔开设置;并且
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部呈L形,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部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三段连接至所述第二端部段,所述第四段朝向所述第二弯曲段延伸且与所述第二弯曲段间隔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强构件,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二横向方向,所述第一段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端部段的尺寸;并且/或者
沿所述第二横向方向,所述第三段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端部段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强构件,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二横向方向,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端部段和第一弯曲段的尺寸之和;并且/或者
沿所述第二横向方向,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部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端部段和第二弯曲段的尺寸之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部的与连接至所述主体的端部相对的端部沿着所述第一纵向方向具有渐缩的尺寸;并且/或者
所述板接合部的与连接至所述主体的端部相对的端部沿着所述第二纵向方向具有渐缩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为一体的钣金件。
10.一种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缘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强构件,
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沿着纵向方向相对设置的对接面和安装面,所述对接面设置有沿横向方向延伸的卡槽,所述卡槽用于接收电子卡,所述安装面上设置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分别位于所述卡槽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部分别插接至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内设置有分隔肋,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分别位于所述分隔肋的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上还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连通在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之间,所述主体插接至所述连接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具有凸出的筋条,所述筋条沿着所述卡槽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分别位于所述筋条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筋条的宽度,所述连接槽设置在所述筋条上,所述主体的两端紧贴所述筋条的两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具有相对的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所述第一豁口和所述第二豁口位于所述安装面处,且位于所述连接槽的中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的中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的深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上还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连通在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之间,所述主体插接至所述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位于所述分隔肋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均为盲槽。
19.一种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和如权利要求10-18中任一项所述的卡缘连接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接合孔,所述加强构件的所述板接合部插接至所述接合孔。
20.一种绝缘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沿着纵向方向相对设置的对接面和安装面,所述对接面设置有沿横向方向延伸的卡槽,所述卡槽用于接收电子卡,所述安装面上设置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分别位于所述卡槽的两侧。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绝缘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具有凸出的筋条,所述筋条沿着所述卡槽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分别位于所述筋条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筋条的宽度,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之间连通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设置在所述筋条上。
CN202020321875.2U 2020-03-13 2020-03-13 加强构件、卡缘连接器、电路板组件和绝缘本体 Active CN212392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21875.2U CN212392415U (zh) 2020-03-13 2020-03-13 加强构件、卡缘连接器、电路板组件和绝缘本体
TW110108796A TW202220305A (zh) 2020-03-13 2021-03-11 加強部件、電連接器、電路板總成及絕緣本體
TW110202652U TWM625349U (zh) 2020-03-13 2021-03-11 加強部件、電連接器、電路板總成及絕緣本體
US17/199,204 US11637391B2 (en) 2020-03-13 2021-03-11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strength member, an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TW111202513U TWM630230U (zh) 2020-03-13 2021-03-11 加強部件、電連接器、電路板總成及絕緣本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21875.2U CN212392415U (zh) 2020-03-13 2020-03-13 加强构件、卡缘连接器、电路板组件和绝缘本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92415U true CN212392415U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46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21875.2U Active CN212392415U (zh) 2020-03-13 2020-03-13 加强构件、卡缘连接器、电路板组件和绝缘本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924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3778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32239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238059B1 (en) Audio jack connector
US8277228B2 (en) Connector set and jointer for use therein
JP485151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KR101157672B1 (ko) 커넥터
TWM630230U (zh) 加強部件、電連接器、電路板總成及絕緣本體
US7442064B2 (en) Board connecting body
US6135795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ver
EP1538707B1 (en) Connector
CN113394593A (zh) 加强构件、卡缘连接器、电路板组件和绝缘本体
CN212392415U (zh) 加强构件、卡缘连接器、电路板组件和绝缘本体
CN111326878A (zh) 电连接器
CN212659698U (zh) 电连接器和电路板组件
JP3930427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7589665U (zh) 采用压安装的卡缘连接器和电系统
US2022024710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reinforcing member
CN218498402U (zh) 卡缘连接器和电子系统
CN218005410U (zh)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
CN210897701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US20240079825A1 (en) Psas receptacle connector, psas plug connector and interconnection system therewith
CN216055463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8070303U (zh) 电连接器
CN215119343U (zh) 连接器
KR200425715Y1 (ko) 커넥터용 핀터미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