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88709U - 一种高效排水的排水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排水的排水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88709U
CN212388709U CN202020649562.XU CN202020649562U CN212388709U CN 212388709 U CN212388709 U CN 212388709U CN 202020649562 U CN202020649562 U CN 202020649562U CN 212388709 U CN212388709 U CN 212388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ron
drainage
escape canal
support fram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4956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泽亮
洪海钦
吴泽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as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as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as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as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4956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887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88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887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排水的排水沟,包括排水沟本体以及设置于排水沟本体顶部的排水沟盖板,所述排水沟盖板包括盖板本体、浮条以及支撑架,所述浮条安装于支撑架内,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供所述浮条以及盖板本体放置的放置凹槽,所述放置凹槽的内壁开设有多个下水凹槽,所述下水凹槽沿所述,所述浮条的侧壁设置于多个连通下水凹槽的透水孔,所述盖板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与透水孔连通的下水通道,所述盖板本体的两侧与所述支撑架抵接。本实用新型具有使得排水沟盖板能够在实现对于排水沟的正常下水的情况下使得排水沟盖板的顶面保持平整,从而使得人在经过排水沟时不容易被排水沟绊倒,提升了排水沟设置的安全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排水的排水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排水的排水沟。
背景技术
排水沟指的是将边沟、截水沟和路基附近、庄稼地里、住宅附近低洼处汇集的水引向路基、庄稼地、住宅地以外的水沟。
授权公告号为CN205669244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水沟盖板涉及一种排水井用格栅,边框两侧均设有空腔、且两侧空腔内均设有连接杆,该连接杆的一端与空腔的内壁之间夹设有弹簧;两个连接杆之间横向固定有多根平行的被动拨动杆和一根主动拨动杆;多个栅板倾斜铰接边框两侧之间、且与主动拨动杆相邻的栅板位于主动拨动杆的下方、其余栅板均位于被动拨动杆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排水沟盖板,结构简单,在不工作时,由于栅板为倾斜排列,不会暴露排水井内部,有效阻隔杂物等落入排水井,而且外表美观,当工作时,能够根据水量来调节栅板的倾斜角度,达到合理排水的目的。
但是上述实用新型在实际的使用过层中,由于调节栅板在旋转的过程中,调节栅板相对于边框的高度会发生变化,导致排水沟盖板表面不平整,车辆在经过排水沟时容易产生颠簸,从而增加对于排水沟盖板的冲击力,导致排水沟盖板发生变形,使用寿命缩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排水的排水沟,使得车辆在经过排水沟时能够平稳通过,减小了车辆对于排水沟的冲击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排水沟盖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效排水的排水沟,包括排水沟本体以及设置于排水沟本体顶部的排水沟盖板,所述排水沟盖板包括盖板本体、设置于盖板本体两侧的浮条以及位于盖板本体两侧的支撑架,所述浮条安装于支撑架内,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供所述浮条以及盖板本体放置的放置凹槽,所述放置凹槽的内壁开设有多个下水凹槽,所述下水凹槽沿所述,所述浮条的侧壁设置于多个连通下水凹槽的透水孔,所述盖板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与透水孔连通的下水通道,所述盖板本体的两侧与所述支撑架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降雨时,水流通过支撑件侧壁的下水凹槽进入到放置凹槽内,而当水流较大时,经过下水凹槽进入到放置凹槽内的水流增加,从而使得浮条在水流的作用下浮起,使得水流能够通过浮条底部的透水孔以及盖板本体底部的下水通道实现向排水沟本体的排水,使得排水沟盖板能够在降雨时实现向排水沟本体的正常排水,而当未发生降雨时,浮条压紧于支撑件内,使得排水沟盖板的顶部能够保持平整,从而使得排水沟盖板能够在不影响排水沟盖板使用的情况下使得排水沟盖板的表面更加平整,降低了人于排水沟表面行走的过程中被绊倒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孔为槽孔,所述槽孔水平贯穿所述浮条,所述盖板本体底部的下水通道为沿盖板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的长条形凹槽,下水通道与排水沟本体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透水孔设置为槽孔,浮条能够在实现向盖板本体一侧排水的同时,使得浮条的底部保持完整,从而提升了当降雨量较大时,水流对于浮条底部的浮力能够更加快速地增加,从而使得浮条能够更加快速地浮起,实现向排水沟本体内的高效排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孔为从浮条底部竖直向上开设的长方形凹槽,所述下水通道为与透水孔连通的长方形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透水孔设置为长方形凹槽,当透水孔浮起后,浮条底部的透水孔与下水通道之间的间隙更大,从而使得经过浮条与盖板本体的水流的流量更大,提升了排水沟的排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供所述浮条部分嵌入的定位凹槽,所述浮条嵌入定位凹槽内,所述支撑架位于定位凹槽的一侧形成供所述盖板主体放置的放置平台,所述盖板主体与放置平台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盖板主体与支撑架之间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下水通道相互垂直的结构加强杆,所述结构加强杆沿所述下水通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影响盖板主体的透水能力的情况下,提升了盖板本体的结构强度,从而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盖板主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所述盖板本体两侧的结构加强杆与所述支撑架的侧壁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盖板本体能够通过结构加强杆实现与支撑架之间的径向定位,提高了盖板本体与支撑架之间的定位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所述盖板本体两侧的结构加强杆朝向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本体在安装于两支撑架之间时,能够通过导向斜面进行导向,方便了将盖板本体安装于两支撑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本体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三个辅助下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降雨量过大,导致水流无法通过盖板本体底部的下水通道及时排出时,雨水于盖板本体顶部聚集,从而透过位于盖板本体顶部的辅助下水孔排出,进一步提升了盖板本体的排水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设置支撑架、盖板本体以及浮条,使得车辆在经过排水沟时能够平稳通过,减小了车辆对于排水沟的冲击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排水沟盖板的使用寿命;
通过设置结构加强杆,提升了盖板本体的结构强度;
通过设置辅助下水孔,进一步提升了排水沟盖板的下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盖板本体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1浮条位于浮起状态时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水沟本体;2、排水沟盖板;21、盖板本体;211、辅助下水孔;212、下水通道;213、结构加强杆;214、导向斜面;22、浮条;221、透水孔;23、支撑架;231、放置平台;232、放置凹槽;233、嵌入凹槽;234、下水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一种高效排水的排水沟,包括排水沟本体1以及设置于排水沟本体1顶部的排水沟盖板2。
参照附图1和附图2,排水沟盖板2包括盖板本体21、设置于盖板本体21两侧的浮条22以及位于盖板本体21两侧的支撑架23。
支撑架23安装于排水沟本体1的两侧,支撑架23呈L形设置,于支撑架23的一侧形成供盖板本体21放置的放置平台231,盖板本体21放置于支撑架23的顶部,盖板本体21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辅助下水孔211。
参照附图3和附图4,盖板本体21的底部设置有下水通道212,盖板本体21的底部还设置有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结构加强杆213,位于盖板本体21两侧的结构加强杆213的侧壁与支撑架23的侧壁贴合,且两结构加强杆213侧壁底部还开设有导向斜面214。
参照附图2和附图3,支撑架23的顶部还开设有放置凹槽232,放置凹槽232水平贯穿支撑架23,放置凹槽232连通盖板本体21底部的下水通道212,放置凹槽232的底部开设有供浮条22部分嵌入的嵌入凹槽233。
浮条22安装于放置凹槽232内,浮条22的侧壁与放置凹槽232的侧壁贴合,浮条22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安装时,浮条22直接卡入放置凹槽232内。浮条22与放置凹槽232之间设置有下水凹槽234,下水凹槽234沿支撑架2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浮条22的侧壁水平开设有多个透水孔221,透水孔221为一槽孔。
参照附图5,当未发生降雨时,浮条22嵌入放置凹槽232内,透水孔221与下水通道212不连通,当发生降雨后,雨水通过下水凹槽234进入到放置凹槽232内,使得浮条22漂浮,此时,透水孔221与下水通道212连通实现排水。
实施例2,
上述实施例除浮条22的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外,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参照附图6,透水孔221为从浮条22底部竖直向上开设的长方形凹槽,下水通道212为与透水孔221连通的长方形凹槽。
上述实施例的使用原理为:在降雨时,水流通过支撑件侧壁的下水凹槽进入到放置凹槽232内,而当水流较大时,经过下水凹槽进入到放置凹槽232内的水流增加,从而使得浮条22在水流的作用下浮起,使得水流能够通过浮条22底部的透水孔221以及盖板本体21底部的下水通道212实现向排水沟本体1的排水,使得排水沟盖板2能够在降雨时实现向排水沟本体1的正常排水,而当未发生降雨时,浮条22压紧于支撑件内,使得排水沟盖板2的顶部能够保持平整,从而使得排水沟盖板2能够在不影响排水沟盖板2使用的情况下使得排水沟盖板2的表面更加平整,降低了人于排水沟表面行走的过程中被绊倒的概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高效排水的排水沟,包括排水沟本体(1)以及设置于排水沟本体(1)顶部的排水沟盖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盖板(2)包括盖板本体(21)、设置于盖板本体(21)两侧的浮条(22)以及位于盖板本体(21)两侧的支撑架(23),所述浮条(22)安装于支撑架(23)内,所述支撑架(23)上开设有供所述浮条(22)以及盖板本体(21)放置的放置凹槽(232),所述放置凹槽(232)的内壁开设有多个下水凹槽,所述浮条(22)的侧壁设置于多个连通下水凹槽的透水孔(221),所述盖板本体(21)的底部设置有与透水孔(221)连通的下水通道(212),所述盖板本体(21)的两侧与所述支撑架(23)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排水的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221)为槽孔,所述槽孔水平贯穿所述浮条(22),所述盖板本体(21)底部的下水通道(212)为沿盖板本体(21)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的长条形凹槽,下水通道(212)与排水沟本体(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排水的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221)为从浮条(22)底部竖直向上开设的长方形凹槽,所述下水通道(212)为与透水孔(221)连通的长方形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高效排水的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3)的底部设置有供所述浮条(22)部分嵌入的定位凹槽,所述浮条(22)嵌入定位凹槽内,所述支撑架(23)位于定位凹槽的一侧形成供所述盖板本体(21)放置的放置平台(231),所述盖板本体(21)与放置平台(231)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排水的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21)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下水通道(212)相互垂直的结构加强杆(213),所述结构加强杆(213)沿所述下水通道(2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排水的排水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盖板本体(21)两侧的结构加强杆(213)与所述支撑架(23)的侧壁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排水的排水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盖板本体(21)两侧的结构加强杆(213)朝向所述支撑架(23)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斜面(2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排水的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21)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三个辅助下水孔(211)。
CN202020649562.XU 2020-04-25 2020-04-25 一种高效排水的排水沟 Active CN212388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49562.XU CN212388709U (zh) 2020-04-25 2020-04-25 一种高效排水的排水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49562.XU CN212388709U (zh) 2020-04-25 2020-04-25 一种高效排水的排水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88709U true CN212388709U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49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49562.XU Active CN212388709U (zh) 2020-04-25 2020-04-25 一种高效排水的排水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887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83896U (zh) 一种人工山体陡坡排水装置
CN212388709U (zh) 一种高效排水的排水沟
CN214005817U (zh) 一种海绵城市排洪系统
CN211621050U (zh) 一种道路透水混凝土路面集水结构
KR100964893B1 (ko) 개수로와 배수재가 결합 형성된 초연약 지반의 집배수장치
CN214783623U (zh) 一种河道边坡防护结构
CN214245193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透水砖
CN212405237U (zh) 一种高速公路挡土墙
CN211498347U (zh) 一种排水结构
CN201843211U (zh) 带有过滤网的变电站排水沟盖板
CN220620781U (zh) 一种多级台阶截水导流结构
CN217812590U (zh) 一种车站防水结构
CN101748791A (zh) 变电站雨水排水沟盖板
KR100784174B1 (ko) 초연약지반의 표층처리가 되게 한 투수와 배수를 겸한 부재의 집배수 장치와 이에 의한 초연약지반 표층 처리 공법
CN214883911U (zh) 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
CN218027701U (zh) 一种新型防水基坑结构
CN220598338U (zh) 一种沟渠边坡加固装置
CN215053698U (zh) 下沉式卫生间防排水结构
CN212771813U (zh) 一种海绵城市路面结构
CN216360769U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的海绵城市渗水排水系统
CN212201043U (zh) 具有蓄水效果的屋顶排水板
CN215758979U (zh) 一种用于水土保持的土工排水网
CN210177536U (zh) 一种加筋土挡墙结构
CN219298374U (zh) 一种地下车库顶板排水处理系统
CN217419182U (zh) 一种园林道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