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71813U - 一种海绵城市路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绵城市路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71813U
CN212771813U CN202020771412.6U CN202020771412U CN212771813U CN 212771813 U CN212771813 U CN 212771813U CN 202020771412 U CN202020771412 U CN 202020771412U CN 212771813 U CN212771813 U CN 212771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oad surface
cover plate
permeable cover
magnetic str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7141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少华
沈雅娜
肖匡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lue Sea Green Indu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lue Sea Green Indu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lue Sea Green Indu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lue Sea Green Indu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7141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71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71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718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绵城市路面结构,包括路面主体以及设置于路面主体上的排水组件,所述路面主体中部向上突起,所述排水组件包括设置于路面主体两侧的下水管道以及盖合于下水管道顶部和路面主体顶部的透水盖板,所述透水盖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磁条,所述下水管道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一磁条对应的第二磁条,所述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一磁条的底部设置有沿第一磁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橡胶垫,相邻所述橡胶垫之间形成供水流流过的流通凹槽,所述透水盖板的顶部开设有连通下水管道的透水孔。本实用新型具有提升了人行道的蓄水能力,从而降低了路面产生积水的概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海绵城市路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授权公告号为CN206477214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路面透水结构,包括绿地、排水管和净化装置,所述绿地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集水沟,所述绿地的下端位置安装有混凝土层,且混凝土层的下方固定有渗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下方安装有稀浆封层,且稀浆封层的右侧固定有防水土工布,所述防水土工布的内侧连接有网状集水层,所述净化装置的外侧设置有蓄水池。该海绵城市路面透水结构,采用层层渗透的方法,能够将地面上的积水全部排空,混凝土将地表牢牢固定,不会因为水的渗透而出现松动,利用多个大孔径的渗水管,集中将地面上的水净化,从底部开始净化,防止净化的不彻底,然后将水资源再次进行利用,节省了水资源,稳定了城市的生态,提高了城市排水的效率。
但是上述实用新型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仅仅通过设置绿地以及排水沟来实现对于路面的排水,当降雨量较大时,由于绿地的渗透的速率较为有限,故当人行道产生大量积水时,无法通过绿地的渗透进行高效的下水,仍然容易导致产生路面积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路面结构,提升了人行道的蓄水能力,从而降低了路面产生积水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海绵城市路面结构,包括路面主体以及设置于路面主体上的排水组件,所述路面主体中部向上突起,所述排水组件包括设置于路面主体两侧的下水管道以及盖合于下水管道顶部和路面主体顶部的透水盖板,所述透水盖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磁条,所述下水管道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一磁条对应的第二磁条,所述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一磁条的底部设置有沿第一磁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橡胶垫,相邻所述橡胶垫之间形成供水流流过的流通凹槽,所述透水盖板的顶部开设有连通下水管道的透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下水通道以及透水盖板,使得透水管盖板与下水通道之间通过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之间的排斥力使得透水盖板与下水通道之间存在间隙,使得过多地雨水能够通过透水盖板与下水通道之间的间隙以及位于透水盖板上的透水孔进行下水,降低了人行道路面产生积水的概率;位于路面主体顶部的透水盖板通过位于其底部的橡胶垫使得路面主体与路基之间形成供水流流通的通道,该通道连通下水管道,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人行道路面的透水效率,降低了人行道路面产生积水的概率;通过设置橡胶垫,减少了当人脚踩踏于透水盖板顶部时对透水盖板的震动,降低了透水盖板发生损坏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透水盖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盖板的外侧边沿均设置有下水凹槽,相邻所述透水盖板之间的下水凹槽之间形成有下水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水流能够通过相邻透水盖板之间的下水凹槽流入到位于透水盖板底部的路面以及下水管道内,进一步提升了路面的透水效率,降低了路面产生积水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盖板的顶部向内凹陷形成聚水凹槽,所述聚水凹槽的顶部盖合有一过滤罩,所述过滤罩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过滤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降雨量较大时,能够通过聚水凹槽对雨水进行暂时的收集,提升了路面的蓄水能力,延缓了路面产生积水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孔阵列开设于聚水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升了透水盖板的透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罩的边缘处设置有向下倾斜弯折的定位翻边,所述透水盖板的顶部开设有供定位翻边卡接的卡接凹槽,所述卡接凹槽呈阶梯状设置,所述定位翻边与卡接凹槽相互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过滤罩与聚水凹槽之间能够形成较大的聚水的间隙,进一步提升了路面的蓄水能力,延缓了路面产生积水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翻边的侧壁周向间隔开设有第二过滤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能够通过过滤罩顶部的第一过滤通孔以及位于定位翻边上的第二过滤通孔进行过滤,降低了过滤罩发生堵塞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盖板的顶部未设置聚水凹槽的部分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导水凹槽,所述导水凹槽由所述透水盖板的外侧壁朝向位于透水盖板中部的聚水凹槽向下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了透水盖板的摩擦力的同时,使得位于透水盖板上的水流能够通过导向凹槽导入到下水凹槽内,进一步降低了路面产生积水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导水凹槽之间形成防滑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透水盖板的摩擦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设置排水组件,提升了人行道的蓄水能力,从而降低了路面产生积水的概率;
通过设置下水凹槽,进一步提升了人行道的蓄水能力,从而降低了路面产生积水的概率;
通过设置聚水凹槽,提升了人行道的蓄水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人行道的蓄水能力,降低了路面产生积水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相邻梁透水盖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路面主体;2、排水组件;21、下水管道;211、第二磁条;22、透水盖板;221、透水孔;222、第一磁条;223、橡胶垫;2231、流通凹槽;225、下水凹槽;226、聚水凹槽;227、卡接凹槽;23、过滤罩;231、第一过滤通孔;232、定位翻边;2321、第二过滤通孔;233、导水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附图1,一种海绵城市路面结构,包括路面主体1以及设置于路面主体1上的排水组件2。
排水组件2包括设置于路面主体1上的下水管道21以及盖合于下水管道21顶部和路面顶部的透水盖板22。
参照附图1和附图2,透水盖板22的顶部开设有连通下水管道21的透水孔221。透水盖板2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磁条222,第一磁条222的底部设置有沿第一磁条22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橡胶垫223,相邻橡胶垫223之间形成供水流流过的流通凹槽2231。
下水管道21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一磁条222对应的第二磁条211,第一磁条222和第二磁条211的磁极相反,人脚踩踏于透水盖板22上时,在橡胶垫223以及第二磁条211、第一磁条222之间的排斥力作用下,减少了人脚踩踏于透水盖板22上时对于透水管道以及对于透水盖板22的冲击力。
参照附图3,透水盖板22的外侧边沿均设置有下水凹槽225,相邻透水盖板22之间的下水凹槽225之间形成有下水通道,下水通道连通流通凹槽2231后与下水管道21连通。
参照附图2和附图3,透水盖板22的顶部向内凹陷形成聚水凹槽226,透水孔221阵列开设于聚水凹槽226上,透水盖板22的顶部开设有呈阶梯状设置的卡接凹槽227。
参照附图4,聚水凹槽226的顶部盖合有一过滤罩23,过滤罩23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过滤通孔231,过滤罩23的侧壁外侧倾斜设置有卡接于卡接凹槽227上的台阶面上的定位翻边232,定位翻边232与卡接凹槽227相互贴合,定位翻边232的侧壁周向间隔开设有第二过滤通孔2321。
透水盖板22的顶部未设置聚水凹槽226的部分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导水凹槽233,导水凹槽233由透水盖板22的中部朝向位于透水盖板22侧壁的聚水凹槽226向下倾斜,相邻导水凹槽233之间形成防滑纹路。
上述实施例的使用原理为:通过设置下水通道以及透水盖板22,使得透水管盖板与下水通道之间通过第一磁条222和第二磁条211之间的排斥力使得透水盖板22与下水通道之间存在间隙,使得过多地雨水能够通过透水盖板22与下水通道之间的间隙以及位于透水盖板22上的透水孔221进行下水,降低了人行道路面产生积水的概率;位于路面主体1顶部的透水盖板22通过位于其底部的橡胶垫223使得路面主体1与路基之间形成供水流流通的通道,该通道连通下水管道21,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人行道路面的透水效率,降低了人行道路面产生积水的概率;通过设置橡胶垫223,减少了当人脚踩踏于透水盖板22顶部时对透水盖板22的震动,降低了透水盖板22发生损坏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透水盖板22的使用寿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海绵城市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面主体(1)以及设置于路面主体(1)的排水组件(2),所述排水组件(2)包括设置于路面主体(1)两侧的下水管道(21)以及盖合于下水管道(21)顶部和路面主体(1)顶部的透水盖板(22),所述透水盖板(2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磁条(222),所述下水管道(21)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一磁条(222)对应的第二磁条(211),所述第一磁条(222)和第二磁条(211)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一磁条(222)的底部设置有沿第一磁条(22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橡胶垫(223),相邻所述橡胶垫(223)之间形成供水流流过的流通凹槽(2231),所述透水盖板(22)的顶部开设有连通下水管道(21)的透水孔(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盖板(22)的外侧边沿均设置有下水凹槽(225),相邻所述透水盖板(22)之间的下水凹槽(225)之间形成有下水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盖板(22)的顶部向内凹陷形成聚水凹槽(226),所述聚水凹槽(226)的顶部盖合有一过滤罩(23),所述过滤罩(23)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过滤通孔(2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221)阵列开设于聚水凹槽(226)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罩(23)的边缘处设置有向下倾斜弯折的定位翻边(232),所述透水盖板(22)的顶部开设有供定位翻边(232)卡接的卡接凹槽(227),所述卡接凹槽(227)呈阶梯状设置,所述定位翻边(232)与卡接凹槽(227)相互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翻边(232)的侧壁周向间隔开设有第二过滤通孔(23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盖板(22)的顶部未设置聚水凹槽(226)的部分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导水凹槽(233),所述导水凹槽(233)由所述透水盖板(22)的外侧壁朝向位于透水盖板(22)中部的聚水凹槽(226)向下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导水凹槽(233)之间形成防滑纹路。
CN202020771412.6U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海绵城市路面结构 Active CN212771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1412.6U CN212771813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海绵城市路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1412.6U CN212771813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海绵城市路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71813U true CN212771813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67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71412.6U Active CN212771813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海绵城市路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718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26984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沟渠系统
CN212771813U (zh) 一种海绵城市路面结构
CN211621050U (zh) 一种道路透水混凝土路面集水结构
CN207861912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地下过滤沙床
CN214245193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透水砖
CN210856830U (zh) 一种排水式混凝土道路
CN213014595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12866229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下沉式绿地防堵塞管道
CN112252114A (zh) 一种透水沥青路面排水系统
CN217839574U (zh) 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排水沟
CN213925712U (zh) 一种雨水可快速排空的海绵城市透水路基
CN213681539U (zh) 一种海绵城市陶瓷渗水砖
CN217629251U (zh) 一种新型透水路沿石结构
CN220377469U (zh) 工业固废填埋池
CN216616603U (zh) 一种带有集水装置的建筑屋顶
CN213173192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CN217026540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排水路面
CN217601649U (zh) 一种现有雨水口海绵化改造结构
CN218116024U (zh) 一种市政路面防涝海绵排水结构
CN219840186U (zh) 排水结构及雨水处理系统
CN211972968U (zh) 一种海绵城市步道路面结构
CN216551429U (zh) 市政透水排水道路结构
CN215758322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透水砖
CN216808343U (zh) 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
CN217500509U (zh)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纤维棉雨水调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