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83911U - 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83911U
CN214883911U CN202120312959.4U CN202120312959U CN214883911U CN 214883911 U CN214883911 U CN 214883911U CN 202120312959 U CN202120312959 U CN 202120312959U CN 214883911 U CN214883911 U CN 2148839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rainage
water collecting
layer
collec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1295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学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unche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unche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unche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unche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1295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839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839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839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涉及坡地建筑抗浮的领域,其包括埋设于平层地中的第一集水层和第二集水层,第一集水层位于建筑物下方,且与建筑物连接,第二集水层位于第一集水层下方,第一集水层与第二集水层共同连接有排水组件。本申请具有地下水可以依次流经第二集水层与第一集水层,不仅不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且收集地下水效果好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坡地建筑抗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
背景技术
沿海地区坡地分为平层地和坡层地,建筑多修建在平层地上,修建在平层地上的建筑由于地势势能差存在着较大的地下水浮力,水浮力不仅对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威胁,而且在建筑使用阶段会对建筑底板产生较大的向上的压力,长期不均匀受力容易造成建筑的差异沉降。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8346869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包括底板、用于收集地下水的排水盲沟、用于使排水盲沟中的地下水流出的排水沟渠、用于过滤排水沟渠中地下水的过滤装置和用于将经过过滤的地下水泵入建筑物的抽水管;底板上设有建筑物,排水盲沟、排水沟渠、过滤装置均设于底板下,排水沟渠设于排水盲沟的侧边;过滤装置与排水盲沟连接构成水流通道,且紧贴建筑物设置;抽水管的一端伸入过滤装置,另一端伸入建筑物。地下水上浮进入到排水盲沟中,排水沟渠用来收集地下水,通过排水沟渠导入过滤装置,过滤装置过滤后,通过抽水管抽入建筑物内,参与建筑物的生活用水循环。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排水盲沟紧贴建筑物底面,若排水盲沟高度较低,地下水过多时,则排水盲沟不能承载过量的地下水,若排水盲沟高度过高,则位于排水盲沟上方的建筑物稳定性较低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使得抗浮装置在不影响建筑物稳定性的情况下顺利的排走地下水,本申请提供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包括埋设于平层地中的第一集水层和第二集水层,第一集水层位于建筑物下方,且与建筑物连接,第二集水层位于第一集水层下方,第一集水层与第二集水层共同连接有排水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集水层和第二集水层的设置,使得地下水上浮后,首先经过第二集水层,第二集水层收集地下水,并经过排水组件将地下水排出;当地下水较多时,第二集水层不能完全收集地下水,则地下水漫到第一集水层,第一集水层将地下水收集后,并经过排水组件将地下水排出,则由于第一集水层与第二集水层之间为土壤,因此第一集水层与第二集水层不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且收集地下水效果好。
可选的,所述第一集水层包括第一集水板与石粒,第一集水板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集水板等距排列,且第一集水板内部呈空腔,石粒位于第一集水板内部,并填充第一集水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集水层的设置,使得地下水从地面漫向第一集水层时,会进入石粒的间隙,一方面来说,地下水可以从石粒的间隙流到排水组件,达到排水效果;另一方面来说,位于第一集水层上的建筑物下方被石粒支撑,不会留有过多的空隙,则建筑物在平层地上的稳定性较高。
可选的,第二集水层包括第二集水板与多个滤水板,多个滤水板均位于第二集水板下方,多个滤水板紧挨排布,且与第二集水板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滤水板排布成V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集水层的设置,一方面来说,地下水可以经过V形滤水板进入第二集水板与V形滤水板之间,并经过排水组件将地下水排出;另一方面来说,V形滤水板可以支撑第二集水板,使得第二集水板的稳定性较好,从而位于第二集水板上的土壤层及建筑物稳定性较高。
可选的,所述第一集水层与第二集水层之间设置有引水管,引水管顶端和第一集水层固定连通,底端和第二集水层固定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水管的设置,使得当地下水较多,第二集水层不能将地下水完全收集,则地下水上浮,经过引水管漫到第一集水层内,第一集水层再通过排水组件将地下水排出,保证了第一集水层下方土壤中不会有较多的地下水,从而保证建筑物在平层地上的稳定性较高。
可选的,所述排水组件包括第一排水渠和第二排水管,第一排水渠和第一集水板固定连通,第二排水管和引水管固定连通,第一排水渠与第二排水管共同连通有总排水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组件的设置,使得漫出的地下水经过第二集水层的收集,流到引水管内,然后从引水管直接流到总排水渠内排出;若地下水过多,则地下水继续从引水管漫到石粒间隙,再从石粒间隙流经第一排水渠,汇入总排水渠排出,地下水排出顺畅。
可选的,所述总排水渠连通有过滤箱,过滤箱固定连接有抽水管,抽水管远离过滤箱一侧延伸向建筑物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箱与抽水管的设置,使得从总排水渠流出的地下水流到过滤箱内,流经过滤箱的过滤,重新从过滤箱内被抽出,经抽水管进入建筑物中,则在将地下水排走的同时,重新将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被利用,绿色环保。
可选的,所述平层地一侧为坡层地,平层地与坡层地之间埋设有挡水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水板的设置,使得雨天从坡层地流下的雨水被挡水板阻挡,难以流到平层地上,则减轻了平层地上的雨水负载力,修建于平层地上的建筑物稳定性较高。
可选的,所述坡层地靠近挡水板一侧开设有引水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水渠的开设,使得从坡层地流下的雨水,会直接流从引水渠中排走,难以渗入坡层地下的土壤中,减轻坡层地内的地下水压力,也减轻了平层地下第一集水层与第二集水层的集水压力。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第一集水层和第二集水层的设置,使得地下水可以依次流经第二集水层与第一集水层,不仅不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且收集地下水效果好;
第一集水层的设置,使得地下水从地面漫向第一集水层时,会进入石粒的间隙后,不仅达到排水效果,建筑物在平层地上的稳定性较高;
第二集水层的设置,使得V形滤水板可以支撑第二集水板,使得第二集水板的稳定性较好,从而位于第二集水板上的土壤层及建筑物稳定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旨在显示第一集水层与第二集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平层地;2、坡层地;21、引水渠;3、第一集水层;31、第一集水板;311、滤板;32、石粒;4、第二集水层;41、第二集水板;42、滤水板;5、排水组件;51、第一排水渠;52、第二排水管;53、总排水渠;6、引水管;7、过滤箱;71、抽水管;8、挡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参照图1,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包括位于平层地1内的第一集水层3、位于平层地1内的第二集水层4和开设于坡层地2上的引水渠21,第一集水层3与第二集水层4连通,且共同连接有排水组件5,排水组件5连接有过滤箱7,过滤箱7连通有抽水管71,抽水管71远离过滤箱7一端延伸到位于平层地1上的建筑物内。
地下水上渗时,首先进入第二集水层4,第二集水层4内的地下水通过排水组件5排入过滤箱7内,过滤箱7将地下水过滤后,抽水管71将过滤后的地下水抽出,送入建筑物内;当地下水过多时,过多的地下水从第二集水层4上流到第一集水层3内,第一集水层3再将其内部的地下水通过排水组件5排入过滤箱7内,抽水管71将过滤后的地下水抽出,送入建筑物内。
参照图2,第一集水层3位于建筑物正下方,且埋设于平层地1内,第一集水层3包括第一集水板31与石粒32,第一集水板31内部呈空腔,第一集水板31水平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集水板31紧挨排布,第一集水板31靠近过滤箱7一侧竖直设置有滤板311,滤板311和第一集水板31固定连接,且滤板311纵截面的面积和第一集水板31纵截面的面积相等;石粒32位于第一集水板31内部,并填充第一集水板31。
当地下水进入石粒32间隙后,随着地下水不断涌出,则地下水顺着石粒32间的缝隙流到排水组件5处,并通过排水组件5流入过滤箱7,最终通过抽水管71从过滤箱7内将处理干净的地下水抽入建筑物内。
参照图2,第二集水层4包括第二集水板41与滤水板42,第二集水板41水平设置为一个,第二集水板41位于第一集水板31正下方;滤水板42设置为多个,多个滤水板42均位于第二集水板41正下方,多个滤水板42紧挨排布,且相邻滤水板42固定连接,并形成V状结构,滤水板42顶端与第二集水板41底面固定连接。
参照图2,第一集水板31与第二集水板41之间竖直设置有引水管6,引水管6设置为多个,多个引水管6阵列分布,且顶端和第一集水板31固定连通,底端和第二集水板41固定连通。
参照图1,排水组件5包括第一排水渠51、第二排水管52和总排水渠53,第一排水渠51位于第一集水板31靠近过滤箱7一侧,第一排水渠51竖直挖设,且和第一集水板31固定连通;第二排水管52水平设置为多个,第二排水管52的数量与第一集水板31的数量相等,且第二排水管52与其上方的第一集水板31一一对应设置,并与多个引水管6固定连通。
地下水上渗时,首先经过过滤水板42,顺着滤水板42流到滤水板42与第一集水板31之间,再从第一集水板31流到引水管6中,引水管6中的水顺着第二排水管52流经总排水渠53,最终流到过滤箱7内;当地下水过多时,进入引水管6内的地下水继续上流到石粒32间隙,则地下水被第一集水板31阻挡不能继续上渗,位于第一集水板31内的地下水顺着石粒32间隙从滤板311流出到第一排水渠51内,再经第一排水渠51流到总排水渠53内,最终从总排水渠53汇入过滤箱7内,过滤后的地下水经抽水管71抽取,流入建筑物内被重新利用。
挡水板8竖直埋设于平层地1与坡层地2之间,坡层地2靠近挡水板8一侧挖设有引水渠21,引水渠21水平贯穿整个坡层地2。
下雨时,坡层地2上的雨水流入引水渠21内,并从引水渠21内排出。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坡层地2及平层地1内的地下水上渗时,首先经过第一集水层3,再从第一集水层3流到引水管6中,引水管6中的水顺着第二排水管52流经总排水渠53,最终流到过滤箱7内;当地下水过多时,进入引水管6内的地下水继续上流到第一集水层3,第一集水层3内的地下水从滤板311流出到第一排水渠51内,再经第一排水渠51流到总排水渠53内,最终从总排水渠53汇入过滤箱7内,过滤后的地下水经抽水管71抽取,流入建筑物内被重新利用。下雨时,坡地层上的雨水流入引水渠21内,并从引水渠21内排出。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于平层地(1)中的第一集水层(3)和第二集水层(4),第一集水层(3)位于建筑物下方,且与建筑物连接,第二集水层(4)位于第一集水层(3)下方,第一集水层(3)与第二集水层(4)共同连接有排水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水层(3)包括第一集水板(31)与石粒(32),第一集水板(31)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集水板(31)等距排列,且第一集水板(31)内部呈空腔,石粒(32)位于第一集水板(31)内部,并填充第一集水板(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水层(4)包括第二集水板(41)与多个滤水板(42),多个滤水板(42)均位于第二集水板(41)下方,多个滤水板(42)紧挨排布,且与第二集水板(41)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滤水板(42)排布成V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水层(3)与第二集水层(4)之间设置有引水管(6),引水管(6)顶端和第一集水层(3)固定连通,底端和第二集水层(4)固定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组件(5)包括第一排水渠(51)和第二排水管(52),第一排水渠(51)和第一排水渠(51)固定连通,第二排水管(52)和引水管(6)固定连通,第一排水渠(51)与第二排水管(52)共同连通有总排水渠(5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排水渠(53)连通有过滤箱(7),过滤箱(7)固定连接有抽水管(71),抽水管(71)远离过滤箱(7)一侧延伸向建筑物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层地(1)一侧为坡层地(2),平层地(1)与坡层地(2)之间埋设有挡水板(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层地(2)靠近挡水板(8)一侧开设有引水渠(21)。
CN202120312959.4U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 Active CN2148839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12959.4U CN214883911U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12959.4U CN214883911U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83911U true CN214883911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857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12959.4U Active CN214883911U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839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94556U (zh) 闸站基坑排水系统
CN216130126U (zh) 一种基坑排水系统
KR100948551B1 (ko) 하천의 수질 정화 시스템
CN213296240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防护机构
CN102031768B (zh) 一种新型农田涝渍防治装置及其应用技术
CN204919663U (zh) 暴雨储水下渗系统
CN211690687U (zh) 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蓄水结构
CN214883911U (zh) 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
CN214940298U (zh) 一种基坑排水结构
CN114319537B (zh) 一种可增强雨水净化下渗功能的海绵系统
CN211690672U (zh) 一种园林排水装置
CN211873057U (zh) 一种便于排水的基坑支护结构
CN213709025U (zh) 一种市政园林用自动排水绿化系统
CN212336114U (zh) 一种坡地建筑绿色生态自排水抗浮装置
CN213654016U (zh) 一种绿色环保建筑屋顶
CN210975733U (zh) 绿化带导水槽
CN214758063U (zh) 一种成品生物过滤树池
CN217078823U (zh) 节能型基坑承压水降排水系统
CN211547985U (zh) 一种土木工程道路排水装置
CN212835637U (zh) 海绵城市道路绿化透水导水防涝系统
CN219100254U (zh) 一种高速公路土质边坡浅层排水系统
CN218540931U (zh) 一种用于富水地区抗浮水池
CN216445905U (zh) 一种水利工程专用河道的直立式挡墙
CN219569054U (zh) 一种应用于水库库区竖井式取水装置系统
CN215253284U (zh) 一种汽车清洗棚的透水排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