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86433U - 车辆的防撞梁组件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防撞梁组件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86433U
CN212386433U CN202020632033.9U CN202020632033U CN212386433U CN 212386433 U CN212386433 U CN 212386433U CN 202020632033 U CN202020632033 U CN 202020632033U CN 212386433 U CN212386433 U CN 2123864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racket
roof beam
pedestrian
moun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3203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3203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864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864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864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防撞梁组件以及车辆,车辆的防撞梁组件包括:防撞梁;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设于所述防撞梁的第一侧;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保护梁,所述保护梁设于所述第二支架的自由端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由此,通过防撞梁、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保护梁配合,车辆的前端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保护梁能够对行人进行止挡,可以防止行人进入车辆的底部,从而可以避免车辆从行人身上压过,有利于对行人进行保护,并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能够增加保护梁和防撞梁之间的安装空间,可以便于充电口的布置,从而可以解决充电口布置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车辆的防撞梁组件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防撞梁组件以及具有该车辆的防撞梁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前端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行人容易进入车辆的底部,会对行人的人身安全造成损害,不利于对行人进行保护。并且,电动车辆的前端设有充电口,但是电动车辆的前端空间有限,导致充电口的布置非常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车辆的防撞梁组件,该车辆的防撞梁组件可以防止行人进入车辆的底部,也可以解决充电口布置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防撞梁组件包括:防撞梁;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设于所述防撞梁的第一侧;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保护梁,所述保护梁设于所述第二支架的自由端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防撞梁组件,通过防撞梁、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保护梁配合,车辆的前端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保护梁能够对行人进行止挡,可以防止行人进入车辆的底部,从而可以避免车辆从行人身上压过,有利于对行人进行保护,并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能够增加保护梁和防撞梁之间的安装空间,可以便于充电口的布置,从而可以解决充电口布置困难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架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于所述第一本体的至少一侧且朝向所述第二支架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设于所述第二本体的至少一侧且朝向所述第一支架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本体具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本体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配合的第二定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一子本体和第二子本体,所述第一子本体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子本体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子本体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子本体朝向所述车辆的外侧倾斜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子本体的自由端设有安装槽,所述保护梁粘接在所述安装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辆的防撞梁组件还包括:吸能盒和吸能盒安装板,所述吸能盒安装板粘接于所述防撞梁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且所述吸能盒安装板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吸能盒连接在所述吸能盒安装板和所述车辆的纵梁之间;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粘接于所述防撞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防撞梁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组件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组件的部分结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组件的防撞梁和第一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组件的第一支架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组件的第二支架和保护梁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防撞梁组件10;
防撞梁1;
第一支架2;第一连接部21;第一本体22;第一安装板23;第一定位孔24;减重孔25;辅助定位孔26;主定位孔27;
第二支架3;第二连接部31;第二本体32;第二安装板33;第二定位孔34;第一子本体35;第二子本体36;安装槽37;
保护梁4;吸能盒5;吸能盒安装板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防撞梁组件10,车辆可以为电动车辆,也可以为燃油车辆,本申请以车辆为电动车辆进行说明。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组件10包括:防撞梁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保护梁4。防撞梁1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布置,车辆的宽度方向是指车辆的左右方向,第一支架2的上端设置于防撞梁1的第一侧,防撞梁1的第一侧为防撞梁1的前侧,即车辆的前侧方向。第二支架3的上端设置于第一支架2的下端,保护梁4设置于第二支架3的自由端,第二支架3的自由端是指图2中第二支架3的下端,而且保护梁4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布置。
其中,通过第一支架2的上端与防撞梁1连接、第一支架2的下端与第二支架3连接、保护梁4设置于第二支架3的下端,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能够增加保护梁4和防撞梁1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增加保护梁4和防撞梁1之间的安装空间,从而可以便于充电口的布置,进而可以解决充电口布置困难的问题。并且,第二支架3可以设计为易馈缩形式,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车辆的前端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保护梁4能够对行人进行止挡,可以防止行人进入车辆的底部,从而可以避免车辆从行人身上压过,有利于对行人进行保护,进而可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
由此,通过防撞梁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保护梁4配合,车辆的前端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保护梁4能够对行人进行止挡,可以防止行人进入车辆的底部,从而可以避免车辆从行人身上压过,有利于对行人进行保护,并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能够增加保护梁4和防撞梁1之间的安装空间,可以便于充电口的布置,从而可以解决充电口布置困难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在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布置,车辆的高度方向是指图2中的上下方向,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保护梁4和防撞梁1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进一步增加保护梁4和防撞梁1之间的安装空间,从而可以更加便于充电口的布置,进而可以更好地解决充电口布置困难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支架2可以具有第一连接部21,第二支架3可以具有与第一连接部2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1,其中,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均可以设置为安装孔,通过螺栓同时穿过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后与螺母连接,能够将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可靠地安装在一起,可以防止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分离,从而可以提升防撞梁组件10的安装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支架2可以包括:第一本体22和第一安装板23,第一安装板23可以设置于第一本体22的至少一侧,优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安装板23设置于第一本体22的左右两侧,而且第一安装板23朝向第二支架3延伸布置,第一连接部21可以设于第一安装板23上,当然,第一本体22上也可以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1。这样设置能够缩短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支架3之间的距离,可以便于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连接,从而可以降低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的装配难度。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二支架3可以包括:第二本体32和第二安装板33,第二安装板33可以设于第二本体32的至少一侧,优选地,如图6所示,第二安装板33设置于第二本体32的左右两侧,而且第二安装板33朝向第一支架2延伸布置,第二连接部31可以设于第二安装板33上,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缩短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支架3之间的距离,可以更加便于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连接,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的装配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本体22可以具有第一定位孔24,第二本体32可以具有与第一定位孔24配合的第二定位孔34。其中,在安装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时,通过第一定位孔24和第二定位孔34先配合定位,可以便于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对准也可以便于螺栓插入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从而可以提升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的安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第二本体32可以包括:第一子本体35和第二子本体36,第一子本体35的上端与第一支架2连接,第一子本体35的下端和第二子本体36的上端连接,第一子本体35在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布置,在车辆的长度方向(即车辆的前后方向),第二子本体36朝向车辆的外侧倾斜延伸布置,需要说明的是,在从上至下的方向,第二子本体36朝向车辆的前侧倾斜延伸布置,车辆的前端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保护梁4能够对行人进行止挡,可以使行人抬起,也可以防止行人进入车辆的底部,从而可以避免车辆从行人身上压过,有利于对行人进行保护,进而可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第二子本体36的自由端可以设置有安装槽37,保护梁4可以直接粘接在安装槽37内,这样设置能够将保护梁4可靠地安装在第二支架3上,可以更好地固定保护梁4,并且,也能够简化保护梁4和第二支架3的装配步骤,可以降低装配时间,同时,也可以降低保护梁4和第二支架3装配成本,还可以降低防撞梁组件10重量,从而可以使防撞梁组件10更加轻量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防撞梁组件10还可以包括:吸能盒5和吸能盒安装板6,吸能盒安装板6粘接于防撞梁1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防撞梁1的第二侧是指图2中防撞梁1的后侧,而且吸能盒安装板6与第一支架2连接,其中,第一支架2内可以镶嵌焊接螺栓,吸能盒安装板6与第一支架2可通过螺接的方式装配在一起,如此设置能够将吸能盒安装板6、防撞梁1和第一支架2可靠地安装在一起,可以提升防撞梁组件10的安装强度,并且,通过吸能盒安装板6粘接于防撞梁1,能够简化吸能盒安装板6和防撞梁1的装配步骤,可以降低装配时间,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降低防撞梁组件10重量,从而可以使防撞梁组件10更加轻量化。
进一步地,吸能盒5连接在吸能盒安装板6和车辆的纵梁之间,其中,吸能盒5与纵梁通过螺栓连接,吸能盒5与吸能盒安装板6粘接在一起,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降低防撞梁组件10重量,从而可以使防撞梁组件10更加轻量化。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吸能盒5能够吸收碰撞能量,可以减小传入驾驶舱内的力,从而可以保护前排乘客。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2的上端粘接于防撞梁1,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降低防撞梁组件10重量,从而可以实现防撞梁组件10轻量化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支架2的第一本体22上可以设置有减重孔25,这样设置能够减小第一支架2的重量。并且,第一支架2上可以设有辅助定位孔26和主定位孔27,安装第一支架2和防撞梁1时,辅助定位孔26能够与防撞梁1上的辅助定位柱配合,主定位孔27能够与防撞梁1上的主定位柱配合,即辅助定位柱插入辅助定位孔26内,主定位柱插入主定位孔27内,可以便于第一支架2和防撞梁1进行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防撞梁组件10,防撞梁组件10设置在车辆上,该防撞梁组件10可以防止行人进入车辆的底部,从而可以避免车辆从行人身上压过,有利于对行人进行保护,并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能够增加保护梁4和防撞梁1之间的安装空间,可以便于充电口的布置,从而可以解决充电口布置困难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使防撞梁组件10更加轻量化,从而可以降低车辆的重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防撞梁组件(10),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撞梁(1);
第一支架(2),所述第一支架(2)的上端设于所述防撞梁(1)的第一侧;
第二支架(3),所述第二支架(3)设于所述第一支架(2)的下端;
保护梁(4),所述保护梁(4)设于所述第二支架(3)的自由端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防撞梁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防撞梁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具有第一连接部(21),所述第二支架(3)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防撞梁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包括:第一本体(22)和第一安装板(23),所述第一安装板(23)设于所述第一本体(22)的至少一侧且朝向所述第二支架(3)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21)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防撞梁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3)包括:第二本体(32)和第二安装板(33),所述第二安装板(33)设于所述第二本体(32)的至少一侧且朝向所述第一支架(2)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31)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防撞梁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22)具有第一定位孔(24),所述第二本体(32)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24)配合的第二定位孔(3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防撞梁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32)包括:第一子本体(35)和第二子本体(36),所述第一子本体(35)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子本体(36)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子本体(35)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
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子本体(36)朝向所述车辆的外侧倾斜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防撞梁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本体(36)的自由端设有安装槽(37),所述保护梁(4)粘接在所述安装槽(37)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防撞梁组件(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能盒(5)和吸能盒安装板(6),所述吸能盒安装板(6)粘接于所述防撞梁(1)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且所述吸能盒安装板(6)与所述第一支架(2)连接;
所述吸能盒(5)连接在所述吸能盒安装板(6)和所述车辆的纵梁之间;
所述第一支架(2)的上端粘接于所述防撞梁(1)。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防撞梁组件(10)。
CN202020632033.9U 2020-04-23 2020-04-23 车辆的防撞梁组件以及车辆 Active CN2123864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32033.9U CN212386433U (zh) 2020-04-23 2020-04-23 车辆的防撞梁组件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32033.9U CN212386433U (zh) 2020-04-23 2020-04-23 车辆的防撞梁组件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86433U true CN212386433U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49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32033.9U Active CN212386433U (zh) 2020-04-23 2020-04-23 车辆的防撞梁组件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864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4496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513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JP2018152942A (ja) 高電圧ケーブルの配索構造
CN109204460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10239623B (zh) 车辆后部构造
CN102390432A (zh) 一种汽车纵梁内板总成
CN110789479A (zh) 车身前端防撞装置
WO2022180675A1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車載構造
CN212386433U (zh) 车辆的防撞梁组件以及车辆
CN217496273U (zh) 车身前端碰撞结构与汽车
CN109204485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8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25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29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6916042U (zh) 车辆的前围板总成以及车辆
CN217022691U (zh) 汽车门槛总成
CN10920449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0310566U (zh) 用于车辆的挡板内基座及车辆
CN113365906A (zh) 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以及车辆
CN10920448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3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8505994U (zh) 车身后地板结构及车辆
CN211892803U (zh) 一种新型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