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79650U - 光学系统及投影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系统及投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79650U
CN212379650U CN202021772225.6U CN202021772225U CN212379650U CN 212379650 U CN212379650 U CN 212379650U CN 202021772225 U CN202021772225 U CN 202021772225U CN 212379650 U CN212379650 U CN 212379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system
mirror
optical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722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全丽伟
李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on Op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on Op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on Op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on Op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722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79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79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79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学系统及投影设备,所述光学系统沿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包括:显示单元、第一镜组、第一反射镜、第二镜组以及第二反射镜;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0.01≤|φ300|≤0.03;0.005≤|φ500|≤0.02;其中,所述φ300为所述第一镜组的光焦度,所述φ500为所述第二镜组的光焦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系统及投影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理论投射距离较短时,投影设备的光学系统的体积较小,导致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光学系统及投影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系统及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超短焦投影光学系统因其投射距离短,投射画面大,在家用、教育、办公等领域已被广泛使用。
目前市场上的超短焦投影镜头多采用折射加反射的结构形式,当投影设备的显示单元到投影镜头的距离较大时,投影镜头的体积也会随之增大,在理论设计中,理论投射距离通常要大于镜头长度,当投射设备的理论投射距离较短时候,会严重限制投影设备中光学系统的体积,从而影响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系统及投影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理论投射距离较短时,投影设备的光学系统的体积较小,导致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沿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包括:显示单元、第一镜组、第一反射镜、第二镜组以及第二反射镜;
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
0.01≤|φ300|≤0.03;0.005≤|φ500|≤0.02;
其中,所述φ300为所述第一镜组的光焦度,所述φ500为所述第二镜组的光焦度。
可选的,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
3≤T2/T1≤4.5;
其中,所述T1为所述第一镜组到所述第一反射镜的距离,所述T2为所述第一反射镜与所述第二反射镜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第一镜组沿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
所述第二镜组沿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包括第九透镜、第十透镜、第十一透镜、第十二透镜、第十三透镜以及第十四透镜。
可选的,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七透镜、所述第八透镜、所述第九透镜、所述第十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六透镜、所述第十一透镜、所述第十二透镜、所述第十三透镜以及所述第十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
0.02≤|φ2|≤0.03;0.04≤|φ5|≤0.06;
0.005≤|φ8|≤0.02。0.02≤|φ14|≤0.04;
其中,所述φ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光焦度,所述φ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光焦度,所述φ8为所述第八透镜的光焦度,所述φ14为所述第十四透镜的光焦度。
可选的,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
d/T14≥1;
其中,所述d为所述第十四透镜与所述第二反射镜之间的距离,所述
T14为所述第一反射镜与所述第十四透镜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光学系统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于所述第七透镜与所述第八透镜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十三透镜为光学玻璃材料,所述第十四透镜为光学塑料材料。
可选的,所述光学系统还包括转向棱镜,所述转向棱镜设于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第一镜组之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投影设备,所述投影设备壳体及如
所述的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收容于所述壳体内。
本申请提出一种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沿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包括:显示单元、第一镜组、第一反射镜、第二镜组以及第二反射镜;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0.01≤|φ300|≤0.03;0.005≤|φ500|≤0.02;其中,所述φ300为所述第一镜组的光焦度,所述φ500为所述第二镜组的光焦度。在所述光学系统中,所述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在经过所述第一镜组、所述第一反射镜、所述述第二镜组的综合作用后传输至所述反射镜,并在反射镜的反射作用下投射出显示画面,通过所述第一反射镜对光学系统的光路进行调整,使光学系统中的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通过改变传输放方向的方式减小光学系统的体积,从而使光学系统突破了理论投射距离与镜头长度的条件限制,使镜头长度在大于投射距离时仍然可以使用,从而极大地减小了光学系统的体积,使有效的提高了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理论投射距离较短时,投影设备的光学系统的体积较小,导致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学系统第一实施例的调制传递函数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学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垂轴色差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光学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场曲与畸变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643683150000031
Figure BDA000264368315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系统及投影设备。
请参照图1,所述光学系统沿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包括:显示单元、第一镜组、第一反射镜、第二镜组以及第二反射镜;
所述第一镜组与所述第二镜组均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
0.01≤|φ300|≤0.03;0.005≤|φ500|≤0.02;
其中,所述φ300为所述第一镜组的光焦度,所述φ500为所述第二镜组的光焦度。
具体的,光焦度为像方光束会聚度与物方光束会聚度之差,用于表示光学系统对入射平行光束的屈折能力。当正光焦度越大时,表示透镜对光线的聚焦能力越强,当负光焦度的绝对值越大时,表示透镜对光线的发散能力越强。
本申请提出一种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沿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包括:显示单元、第一镜组、第一反射镜、第二镜组以及第二反射镜;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0.01≤|φ300|≤0.03;0.005≤|φ500|≤0.02;其中,所述φ300为所述第一镜组的光焦度,所述φ500为所述第二镜组的光焦度。在所述光学系统中,所述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在经过所述第一镜组、所述第一反射镜、所述述第二镜组的综合作用后传输至所述反射镜,并在反射镜的反射作用下投射出显示画面,通过所述第一反射镜对光学系统的光路进行调整,使光学系统中的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通过改变传输放方向的方式减小光学系统的体积,从而使光学系统突破了理论投射距离与镜头长度的条件限制,使镜头长度在大于投射距离时仍然可以使用,从而极大地减小了光学系统的体积,使有效的提高了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理论投射距离较短时,投影设备的光学系统的体积较小,导致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较差的问题。
优选实施方式中,由于投影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投影出的画面通常只在投影设备的上方,因此为了节省所述光学系统的体积与重量,可以设置所述光学系统中的所述反射镜设置在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的一侧,从而保证所述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在经过所述第一镜组与所述第二镜组后,全部光线均传输至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的同一侧,并被所述反射镜反射至成像面。相比将所述反射镜设置在所述光轴的两侧,将所述反射镜设置在所述光轴的一侧能够有效的减小所述光学系统的体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
3≤T2/T1≤4.5;
其中,所述T1为所述第一镜组到所述第一反射镜的距离,所述T2为所述第一反射镜与所述第二反射镜之间的距离。具体的,所述第一反射镜为平面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镜为曲面反射镜,所述显示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镜组后传输至所述平面反射镜,并被所述平面反射镜反射后传输至所述第二镜组,所述光线经过所述第二镜组后传输至曲面反射镜,并被曲面反射镜反射后传输至成像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镜组沿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
所述第二镜组沿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包括第九透镜、第十透镜、第十一透镜、第十二透镜、第十三透镜以及第十四透镜。
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胶合连接,所述第六透镜与所述第七透镜胶合连接,所述第十透镜与第十一透镜胶合连接。
具体的,为了提高光学系统的光学性能,用于光学透镜胶合连接的胶水的透射波长范围包括所述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的波长范围,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胶水为光学胶或紫外固化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七透镜、所述第八透镜、所述第九透镜、所述第十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六透镜、所述第十一透镜、所述第十二透镜、所述第十三透镜以及所述第十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具体的,通过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十四透镜不同的光焦度设置,使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在依次经过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十四透镜时光线发生多次折射,从而使光线能够在较小像差的情况下传输至所述第二反射镜。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如下关系:
0.02≤|φ2|≤0.03;0.04≤|φ5|≤0.06;
0.005≤|φ8|≤0.02。0.02≤|φ14|≤0.04;
其中,所述φ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光焦度,所述φ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光焦度,所述φ8为所述第八透镜的光焦度,所述φ14为所述第十四透镜的光焦度。所述|φ2|表示所述φ2的绝对值,所述|φ5|表示所述φ5的绝对值,所述|φ8表示所述φ8的绝对值,所述|φ14|表示所述φ14的绝对值。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
d/T14≥1;
其中,所述d为所述第十四透镜与所述第二反射镜之间的距离,所述T14为所述第一反射镜与所述第十四透镜之间的距离。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镜组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于所述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之间。其中,光阑是指光学系统中用于限制光束的光学元件,主要用于限制所述光学系统的光线或视场大小,具体的,所述光阑用于限制从所述第七透镜进入所述第八透镜的光线大小。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十三透镜为光学玻璃材料,所述第十四透镜为光学塑料材料。具体的,光学玻璃相对于光学塑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由于所述光学系统中的多个透镜与所述显示单元的距离较近,所述显示单元在工作过程中会散发热量,当所述光学系统中的透镜为光学塑料时,所述光学塑料会受到所述显示单元产生的热量影响,从而导致所述光学系统出现跑焦问题,当所述光学系统中的透镜为光学玻璃时,由于所述光学玻璃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因此不容易受到所述显示单元的发热影响,因此能够提高所述光学系统的工作稳定性。而所述第十四透镜距离所述显示单元较远,因此设置所述第十四透镜为光学塑料材质,光学塑料相比于光学玻璃,光学塑料具有可塑性强,重量轻,加工成本低的优点,常用的光学塑料的折射率通常大于或等于1.42并且小于或等于1.69。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第一镜组以及所述第二镜组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镜组与所述第二镜组在所述光学系统中移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组件可以为丝杆结构或齿轮结构,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控制部,用户可以通过所述控制部调整所述第一镜组与所述第二镜组的位置,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镜组与所述第二镜组联动设置,所述第一镜组与所述第二镜组的移动方向相同,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镜组与所述第二镜组的移动方式不限于此,所述第一镜组与所述第二镜组还可以为相互独立的镜组,并可以均通过所述移动组件进行位置调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还包括转向棱镜,所述转向棱镜设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出光侧。优选的,所述转向棱镜为直角三角棱镜。
在第一实施例中,光学系统设计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643683150000081
Figure BDA0002643683150000091
其中,所述第一表面21非球面结构,其中A4,A6,A8,A10,A12为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2643683150000092
Figure BDA0002643683150000101
其中,A1、A2、A3、A4、A5、A6、A7以及A8用于表示非球面的偶次圆锥系数。
其中,所述第二表面22为偶次非球面结构,其中,所述偶次非球面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BDA0002643683150000102
其中,Y为镜面中心高度,Z为非球面结构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Y的位置,以表面顶点作参考距光轴的位移值,C为非球面的顶点曲率半径,K为圆锥系数;ai表示第i次的非球面系数。
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22也可以为奇次非球面结构,其中,所述奇次非球面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BDA0002643683150000103
其中,Y为镜面中心高度,Z为非球面结构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Y的位置,以表面顶点作参考距光轴的位移值,C为非球面的顶点曲率半径,K为圆锥系数;βi表示第i次的非球面系数。
所述第一实施例中,各参数如下所述:
所述光学系统的投射比为0.2。
请参照图2,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调制传递函数图,其中,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是指调制度与图像内每毫米线对数之间的关系,用于评价对景物细部还原能力。调制传递函数的纵轴数值越高表示成像分辨率越高。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在各个视场的MTF值均在0.5以上。
请参照图3,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垂轴色差图,其中,垂轴色差又称为倍率色差,主要是指物方的一根复色主光线,因折射系统存在色散,在像方出射时变成多根光线,氢蓝光与氢红光在像面上的焦点位置的差值。
请参照图4,图4为第一实施例的场曲与光学畸变图,其中,场曲用于表示不同视场点的光束像点离开像面的位置变化,光学畸变是指某一视场主波长时的主光线与像面交点离开理想像点的垂轴距离;在所述第一实施例中,在切线面以及弧矢面的场曲均小于±0.1mm,最大畸变<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沿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包括:显示单元、第一镜组、第一反射镜、第二镜组以及第二反射镜;
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
0.01≤|φ300|≤0.03;0.005≤|φ500|≤0.02;
其中,所述φ300为所述第一镜组的光焦度,所述φ500为所述第二镜组的光焦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
3≤T2/T1≤4.5;
其中,所述T1为所述第一镜组到所述第一反射镜的距离,所述T2为所述第一反射镜与所述第二反射镜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组沿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
所述第二镜组沿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包括第九透镜、第十透镜、第十一透镜、第十二透镜、第十三透镜以及第十四透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七透镜、所述第八透镜、所述第九透镜、所述第十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六透镜、所述第十一透镜、所述第十二透镜、所述第十三透镜以及所述第十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
0.02≤|φ2|≤0.03;0.04≤|φ5|≤0.06;
0.005≤|φ8|≤0.02。0.02≤|φ14|≤0.04;
其中,所述φ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光焦度,所述φ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光焦度,所述φ8为所述第八透镜的光焦度,所述φ14为所述第十四透镜的光焦度;所述|φ2|表示所述φ2的绝对值,所述|φ5|表示所述φ5的绝对值,所述|φ8表示所述φ8的绝对值,所述|φ14|表示所述φ14的绝对值。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
d/T14≥1;
其中,所述d为所述第十四透镜与所述第二反射镜之间的距离,所述T14为所述第一反射镜与所述第十四透镜之间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于所述第七透镜与所述第八透镜之间。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十三透镜为光学玻璃材料,所述第十四透镜为光学塑料材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还包括转向棱镜,所述转向棱镜设于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第一镜组之间。
10.一种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设备壳体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收容于所述壳体内。
CN202021772225.6U 2020-08-21 2020-08-21 光学系统及投影设备 Active CN212379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2225.6U CN212379650U (zh) 2020-08-21 2020-08-21 光学系统及投影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2225.6U CN212379650U (zh) 2020-08-21 2020-08-21 光学系统及投影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79650U true CN212379650U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73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72225.6U Active CN212379650U (zh) 2020-08-21 2020-08-21 光学系统及投影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796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4418A (zh) * 2021-09-07 2021-10-22 沂普光电(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超短焦镜头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4418A (zh) * 2021-09-07 2021-10-22 沂普光电(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超短焦镜头组件
CN113534418B (zh) * 2021-09-07 2021-12-07 沂普光电(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超短焦镜头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64266B (zh) 光学系统及虚拟现实设备
CN212111989U (zh) 光学系统及虚拟现实设备
CN214751119U (zh) 光学模组和头戴显示设备
JP7117638B2 (ja) レンズ系、交換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CN113448100A (zh) 光学模组和头戴显示设备
CN111596511B (zh) 光学系统及投影装置
CN209858857U (zh) 光学系统及具有其的虚拟现实设备
CN111766754B (zh) 光学系统及投影装置
CN111580267B (zh) 光学系统及投影装置
CN113419333B (zh) 投影镜组和投影装置
CN111856719A (zh) 光学系统及投影设备
CN212379650U (zh) 光学系统及投影设备
US20220057704A1 (en)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ion device
CN211506040U (zh) 光学系统及虚拟现实设备
JP2975696B2 (ja) 超小型超広角レンズ
KR100837483B1 (ko) 광학계 및 그것을 가지는 광학기기
CN212781466U (zh) 光学系统及投影设备
CN111856720A (zh) 光学系统及投影设备
CN111258069B (zh) 光学系统及增强现实设备
CN111308709B (zh) 光学系统及增强现实设备
CN212160320U (zh) 一种投影光学系统
CN211627942U (zh) 光学系统及虚拟现实设备
CN211014844U (zh) 光学系统及虚拟现实设备
CN113419329A (zh) 一种光学系统及投影设备
CN110161696B (zh) 补偿镜组及具有其的虚拟现实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