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77568U - 绝热板以及具有该绝热板的制冷器具 - Google Patents

绝热板以及具有该绝热板的制冷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77568U
CN212377568U CN202020379699.8U CN202020379699U CN212377568U CN 212377568 U CN212377568 U CN 212377568U CN 202020379699 U CN202020379699 U CN 202020379699U CN 212377568 U CN212377568 U CN 212377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layer
heat
insulating
cor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796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站站
李鹏
朱小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7969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77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77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77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绝热板以及具有该绝热板的制冷器具。所述绝热板,包括绝热内芯和包覆于所述绝热内芯外部的外包装,所述绝热内芯包括:中央芯材,具有于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和表层芯材,其熔点低于所述中央芯材的熔点,包括附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芯层、附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芯层以及将所述第一芯层和所述第二芯层沿厚度方向通过熔接部一体连接的侧边框。所述制冷器具包括箱体和门体,所述绝热板设置于所述箱体和/或所述门体的保温腔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所述绝热内芯厚度小且不再过度蓬松,且所述表层芯材的熔点低于中央芯材的熔点,减小热熔接所述表层芯材时的温度对所述中央芯材的不良影响。

Description

绝热板以及具有该绝热板的制冷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绝热板,还涉及一种具有该绝热板的制冷器具,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降低冰箱、冷柜等制冷器具的内部间室与外界大气之间的热传递,绝热板被研发并应用于制冷器具的绝热箱体、绝热门体中。
绝热板通常具有绝热内芯和外包装。所述绝热内芯可以采用导热系数低的材料制备而成的多孔隙集合材,以起到关键性的绝热作用;所述外包装包覆于所述绝热内芯外部,以至少能够对所述绝热内芯起到包装、保护的作用,从而便于绝热板在生产、运输、装配中的应用。
绝热性能、厚度尺寸是影响绝热板品质的重要方面。尤其是随着超薄大容积冰箱的推广,在保证绝热性能的同时,有必要对绝热内芯的厚度减小的技术进行研究开发,以提升绝热板在超薄冰箱中的利用价值。
另外,在现有的绝热板中,真空绝热板由于其优异的低导热性、体积小,而备受推崇。对于真空绝热板,其外包装还配置有阻气层,以通过内部抽真空来进一步增强绝热效果。
但在现有的真空绝热板的制造过程中,绝热内芯以过度蓬松状态装入外包装中进行抽真空,这就导致预制的外包装需要具有较大的尺寸,同时,随着后续抽真空使得绝热内芯尺寸和厚度变小,导致抽真空后外包装的边缘闲置尺寸明显过大,这样:抽真空之后,需要对外包装的边缘多余部分通过折叠或去除等方式进行修整,不仅导致制造工艺复杂,还易因后续边缘修整而产生破损失真空,影响绝热效果;而假若不对外包装的边缘多余部分通过折叠或去除等方式进行修整,则一旦外包装后续发生破损失真空,不仅影响绝热效果,而且绝热内芯必然会极大程度地膨胀、甚至是完全地恢复原始蓬松状态。
进一步地,绝热内芯以过度蓬松状态装入外包装中,使得后续抽真空的时间长,不利于生产效率地提高,也不利于有效保证较高的真空度,还会因外包装的尺寸过大而造成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鉴于如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热板以及具有该绝热板的制冷器具。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绝热板,包括绝热内芯和包覆于所述绝热内芯外部的外包装,所述绝热内芯包括:
中央芯材,具有于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和
表层芯材,其熔点低于所述中央芯材的熔点,包括附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芯层、附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芯层以及将所述第一芯层和所述第二芯层沿厚度方向通过熔接部一体连接的侧边框。
作为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包装内部保持为减压空间,所述绝热内芯容纳于所述减压空间中。
作为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包装包括相互熔接的两个包覆膜,所述绝热内芯位于两个所述包覆膜之间;
每个所述包覆膜包括自所述减压空间由内向外依次层叠地热熔接层、阻气层和外保护层;
所述阻气层为铝箔或者镀铝膜。
作为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央芯材设置为第一无机纤维的集合体,所述表层芯材设置为第二无机纤维的集合体,所述第一无机纤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无机纤维的直径。
作为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央芯材设置为直径为8μm~12μm的短切丝玻璃纤维的集合体,所述表层芯材设置为单丝直径<4μm的玻璃棉。
作为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表层芯材完全覆盖所述中央芯材。
作为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在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芯层和所述第二芯层各自的厚度为所述中央芯材厚度的1/4至1/5。
作为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芯层在厚度方向的垂直面上超出所述中央芯材,所述侧边框设置为在所述第二芯层边缘弯折成型的翻边,所述侧边框的末端沿厚度方向抵持所述第一芯层并且与所述第一芯层之间形成所述熔接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绝热板,包括绝热内芯和外包装,所述外包装内部保持为减压空间且所述绝热内芯容置于所述减压空间中,所述绝热内芯包括:
短切丝玻璃纤维的集合体,具有于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和
玻璃棉,包括附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芯层、附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芯层以及将所述第一芯层和所述第二芯层沿厚度方向通过熔接部一体连接的侧边框。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制冷器具,包括箱体、门体和绝热板,所述绝热板设置于所述箱体和/或所述门体的保温腔中;
所述绝热板包括绝热内芯和包覆于所述绝热内芯外部的外包装,所述绝热内芯包括:
中央芯材,具有于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和
表层芯材,其熔点低于所述中央芯材的熔点,包括附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芯层、附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芯层以及将所述第一芯层和所述第二芯层沿厚度方向通过熔接部一体连接的侧边框。
作为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包装内部保持为减压空间,所述绝热内芯容纳于所述减压空间中。
作为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包装包括相互熔接的两个包覆膜,所述绝热内芯位于两个所述包覆膜之间;
每个所述包覆膜包括自所述减压空间由内向外依次层叠地热熔接层、阻气层和外保护层;
所述阻气层为铝箔或者镀铝膜。
作为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央芯材设置为第一无机纤维的集合体,所述表层芯材设置为第二无机纤维的集合体,所述第一无机纤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无机纤维的直径。
作为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央芯材设置为直径为8μm~12μm的短切丝玻璃纤维的集合体,所述表层芯材设置为单丝直径<4μm的玻璃棉。
作为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表层芯材完全覆盖所述中央芯材。
作为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在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芯层和所述第二芯层各自的厚度为所述中央芯材厚度的1/4至1/5。
作为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芯层在厚度方向的垂直面上超出所述中央芯材,所述侧边框设置为在所述第二芯层边缘弯折成型的翻边,所述侧边框的末端沿厚度方向抵持所述第一芯层并且与所述第一芯层之间形成所述熔接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制冷器具,包括箱体、门体和绝热板,所述绝热板设置于所述箱体和/或所述门体的保温腔中;
所述绝热板包括绝热内芯和外包装,所述外包装内部保持为减压空间且所述绝热内芯容置于所述减压空间中,所述绝热内芯包括:
短切丝玻璃纤维的集合体,具有于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和
玻璃棉,包括附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芯层、附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芯层以及将所述第一芯层和所述第二芯层沿厚度方向通过熔接部一体连接的侧边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所述第一芯层和所述第二芯层的双向挤压作用下,将所述中央芯材在厚度方向上进行限定,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仅由中央芯材构造成绝热内芯的技术而言,本申请的所述绝热内芯厚度小且不再过度蓬松,利于绝热板以其厚度较小的优点在超薄冰箱中的应用,并且进一步地,绝热板以真空绝热板实施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包装预留尺寸过大造成的工艺复杂、易破损失真空、成本高等系列问题;并且所述表层芯材的熔点低于中央芯材的熔点,减小热熔接所述表层芯材时的温度对所述中央芯材的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冰箱箱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绝热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绝热内芯在热熔接工序之前的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绝热内芯在热熔接工序之后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局部封边的外包装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局部封边的外包装的示意图;
图4C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封边的外包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参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器具的优选实施例,该制冷器具示例为冰箱,其利用后文绝热板2实现绝热保温,当然,在变化实施例中,制冷器具还可以是应用绝热板2进行绝热保温的冷柜、酒柜、制冰机等。
所述冰箱具体包括箱体1和活动配置于箱体1前部的门体。箱体1包括构造出所述冰箱的外表面的外箱壳101和配置于外箱壳101内侧并围出储物间室100的内胆102;所述门体相对箱体1活动以开启或关闭储物间室100的前方开口,从而供用户向储物间室100内存取物品。
储物间室100被配置为提供低温储藏环境以实现物品的低温存储,例如冷冻、冷藏食品。为保证储物间室100尽可能地保持温度恒定,以及为了降低所述冰箱为维持储物间室100恒温所需能耗,箱体1和所述门体被配置为绝热保温结构,来避免储物间室100内部冷量通过箱体1和所述门体散失到外界大气中。
在本实施例中,外箱壳101和内胆102之间形成有保温腔,在保温腔中设置有发泡保温层3以及绝热板2,绝热板2优选采用如下文所介绍的实施例予以实施,以使所述冰箱相应具有如下文绝热板2所具有的优点。当然,在变化实施例中,绝热板2还可以取消布设在箱体1中而选择布设在所述门体中,或者也可以同时在箱体1和所述门体中布设。
下面参图2,绝热板2包括绝热内芯和外包装21。
其中,所述绝热内芯为能够保证绝热板2具有绝热能力的基础构件;外包装21包覆于所述绝热内芯外部,其构成绝热板2的外表面,从而至少对所述绝热内芯具有包装、保护的作用,从而便于绝热板2作为一个整体在运输、装配中的应用。
在本申请中,所述绝热内芯具体包括中央芯材22和表层芯材23。
中央芯材22构造出所述绝热内芯的中央主体部分,其大致呈以较薄厚度、较大面积延展的片状结构,但不限于此。中央芯材22具有于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2a和第二表面22b,也就是说,第一表面22a和第二表面22b为中央芯材22的延展方向上具有较大面积的两个表面。
表层芯材23构造出所述绝热内芯的至少部分外表面,其包覆在中央芯材22外部,具体包括附于第一表面22a的第一芯层23a、附于第二表面22b的第二芯层23b、以及侧边框23c。
侧边框23c位于中央芯材22的侧方,其将第一芯层23a和第二芯层23b沿厚度方向通过熔接部23d一体连接,也就是说,侧边框23c具有熔接部23d,而第一芯层23a和第二芯层23b经由侧边框23c实现一体连接,再换句话说,第一芯层23a和第二芯层23b于侧边框23c处能够通过热熔方式连接为非破坏情况下不可分离的一体结构。
由此,通过在中央芯材22的外部包覆表层芯材23,在侧边框23c的一体连接作用下,第一芯层23a和第二芯层23b在厚度方向上距离得以限制并能够稳定地保持,进而能够对二者之间的中央芯材22进行挤压压缩,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仅由中央芯材22构造成绝热内芯的技术而言,本申请的所述绝热内芯厚度小且不再过度蓬松,无论是应用于真空绝热板产品还是非真空绝热板产品中,都可以满足厚度小、尺寸精确的需求,利于将绝热板2在超薄冰箱中予以应用;尤其是如后文所述的将绝热板2设置为真空绝热板时,其优点更为突出。
而且,表层芯材23和中央芯材22各自的选材满足:表层芯材23的熔点低于中央芯材22的熔点。这样,更利于提升绝热内芯的品质,通过温度的管控,在保证表层芯材23通过热熔接而成型为一体的同时,能够避免对高温对中央芯材22造成的不良影响,比如板结硬化等不良。
优选地,表层芯材23完全覆盖中央芯材22,其构造出所述绝热内芯的全部外表面,详细来讲,第一芯层23a完全覆盖第一表面22a,第二芯层23b完全覆盖第二表面22b,侧边框23c环绕中央芯材22一周以完全遮蔽中央芯材22的侧表面。这样,中央芯材22被完全遮蔽,从而增强对中央芯材22的全方位挤压,使得所述绝热内芯的各个部位处的尺寸均保证较佳的精确度,而且相较于仅覆盖中央芯材22局部外表面的实施方式,通过全面覆盖还可以保证所述绝热内芯外表面较为平整且形状规则,以减小因局部尖锐而刺破外包装21的几率,尤其降低如后文减压状态下的外包装21被刺破而失真空的几率。
在环绕中央芯材22一周的任意位置处,侧边框23c均具有熔接部23d,以增强表面芯材23的结构强度,避免因为表面芯材23局部未有效熔接而使得所述绝热内芯出现局部翘曲或蓬松。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芯层23b在厚度方向的垂直面上超出中央芯材22,也即延展方向上,第二芯层23b的面积大于中央芯材22的面积,相应的,在沿厚度方向的投影面上,中央芯材22完全落于第二芯层23b的投影范围内。
对应的,侧边框23c设置为在第二芯层23b边缘弯折成型的翻边,而侧边框23c的末端沿厚度方向抵持第一芯层23a,并且该末端与第二芯层23a之间形成熔接部23d。由此,通过将侧边框23c与第二芯层23b采用同一片状结构经弯折成型而成,在所述绝热内芯的制备中,可保证侧边框23c的末端和第一芯层23a的抵接位置处有效熔接,降低加工难度,保证产品质量。
其中,在附图的侧边框23c末端与第一芯层23a相交处用线条对熔接部23d位置予以示意,这仅是为了便于理解。
优选地,在厚度方向上,第一芯层23a和第二芯层23b各自的厚度为中央芯材22厚度的1/4至1/5。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绝热板2以真空绝热板予以实施,外包装21内部保持为减压空间,该减压空间可通过抽真空而形成,且所述绝热内芯容纳于所述减压空间中。结合前述,在表层芯材23对中央芯材22的挤压作用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仅由中央芯材22构造成绝热内芯的技术而言,本申请的所述绝热内芯厚度小且不再过度蓬松,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外包装预留尺寸过大造成的工艺复杂、易破损失真空、成本高等系列问题,保证绝热板2的绝热性能;而且通过表层芯材23的熔点低于中央芯材22的熔点,减小高温造成中央芯材22孔隙劣化而影响到真空度和抽真空的速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压空间的气压能够降低至10pa以下。
本实施例中,外包装21包括相互熔接的两个包覆膜,所述包覆膜设置为层叠体,所述层叠体包括自所述减压空间由内向外依次层叠地热熔接层、阻气层和外保护层。
两个所述包覆膜可通过所述热熔接层实现彼此熔接,例如,示例中两个包覆膜为第一包覆膜21a和第二包覆膜21b,二者的周围边缘处通过热熔接层形成熔接部21d,以实现对所述减压空间的密封。所述热熔接层优选使用聚乙烯,但不限于此。
所述阻气层用于阻隔所述减压空间和外界的气体交互,以保持所述减压空间的气压恒定。所述阻气层为铝箔或者在树脂膜表面蒸镀铝而形成的镀铝膜,但不限于此。
所述外保护层具有保护材料的作用,优选使用尼龙,但不限于此。
优选地,所述阻气层和所述外保护层之间还可以进一步层叠有辅助阻气层,以进一步提升密封阻气效果,该辅助阻气层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中央芯材22设置为第一无机纤维的多孔集合体,表层芯材23设置为第二无机纤维的多孔集合体,所述第一无机纤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无机纤维的直径,这样,通过表层芯材23的单丝直径更小,使表层芯材23相对更为紧实,利于表层芯材23包覆支撑内部的中央芯材22,以此约束中央芯材22的蓬松程度并维持稳定地外形,而中央芯材22的单丝直径更大,利于在抽真空时的脱气减压和弹性收紧。
其中,所述第一无机纤维、所述第二无机纤维的化学成分各自可以选用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石棉等低热导率的绝热纤维,但并不限定于这些。二者的化学成分可以是相同或不同。另除了单丝直径之外,所述第一无机纤维、所述第二无机纤维的长度也可以设置为不同。
优选地,中央芯材22设置为短切丝玻璃纤维集合体,表层芯材23设置为玻璃棉,二者都是多孔材料,由于玻璃棉中玻璃纤维的直径(也即单丝直径)小于4μm,其熔点在600℃左右,而短切丝玻璃纤维的直径(也即单丝直径)为8μm~12μm,其熔点在800℃左右,这样,结合前述可知,一方面在对玻璃棉进行热熔接时便于通过温度控制来降低对中央芯材22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抽真空的速率以及达到高真空度。
进一步地,绝热板2还包括置于所述减压空间中的吸气剂24,以利于维持所述减压空间的气压。
本实施例还进一步提供了绝热板2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参图3A,将第二芯层23b、中央芯材22和第一芯层23a沿厚度方向依次布设成层叠体,第二芯层23b的边缘具有沿厚度方向朝向第一芯层23a弯折的翻边231b;
以比第一芯层23a和第二芯层23b的熔点高并比中央芯材22的熔点低的温度对所述层叠体沿厚度方向热压,使翻边231b与第一芯层23a热熔接,由此即可制得所述绝热内芯,其中,翻边231b也即构成前述的侧边框23c;
将所述绝热内芯装入外包装21内封装,得到绝热板2。
这样,经过对所述层叠体的热压,在第一芯层23a和第二芯层23b的双向挤压作用下,中央芯材22从初始较为蓬松的状态变成较为紧实的状态,也即热压前中央芯材22的厚度L0远大于热压后中央芯材22的厚度L1;且热压使得翻边231b和第一芯层23a熔接为一体,二者之间形成出前述的熔接部23d,由此第一芯层23a和第二芯层23b将中央芯材22在厚度方向上进行限定,使得所述绝热内芯厚度小且不再如现有技术般过度蓬松;并且热压的温度高于第一芯层23a和第二芯层23b的熔点以保证熔接部23d的顺利形成,并低于中央芯材22的熔点,以避免对高温对中央芯材22造成的不良影响。
进一步地,绝热板2以真空绝热板予以实施,相应的,步骤“将所述绝热内芯装入外包装21内封装”中,在所述绝热内芯装入外包装21内之后,需要对外包装21的内部抽真空再进行封装。
优选地,步骤“将所述绝热内芯装入外包装21内封装”包括步骤:
将第一包装膜21a和第二包装膜21b进行热熔接以制作出局部封边的外包装21,外包装21具有至少两个不连续的未封边区域;
将所述绝热内芯置于第一包装膜21a和第二包装膜21b之间,装入外包装21内;
对装有所述绝热内芯的外包装21在真空炉内进行抽真空,并将所述未封边区域进行热熔接以密封外包装21。
这样,通过在外包装21上预留至少两个未封边区域,在保证所述绝热内芯位置稳定不会错位的同时,可以增加抽真空时外包装21的出气通道,提升抽真空的速率,保证达到足够高的真空度,进而提升绝热板2的绝热性能。
其中,在该制造方法中,不因上述对各个步骤的表述顺序而限定各个步骤的实施顺序,而是可以以任意可行的顺序予以实施,例如,步骤“将第一包装膜21a和第二包装膜21b进行热熔接以制作出局部封边的外包装21”虽然在步骤“将第二芯层23b、中央芯材22和第一芯层23a沿厚度方向依次布设成层叠体”之后予以介绍,但实施时二者可任一在先执行或者还可以同步执行;再比如,步骤“将第一包装膜21a和第二包装膜21b进行热熔接以制作出局部封边的外包装21”虽然在步骤“将所述绝热内芯置于第一包装膜21a和第二包装膜21b之间”之前予以介绍,但实施时可任一在先执行(如先热熔接出局部封边的外包装21再装入绝热内芯,或者先将绝热内芯置于第一包装膜21a和第二包装膜21b之间再热熔接得到局部封边的外包装21)。
进一步地,绝热板2优选设置为厚度较小的矩形板。
一实施例中,参图4A,前文所述的局部封边的外包装21中,将第一包装膜21a和第二包装膜21b的四条边中相对设置的两边进行热熔接,使制得的外包装21具有封边区域211d,而四条边中相对设置的另外两边不进行热熔接而维持敞口状态,使制得的外包装21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未封边区域212d。而在抽真空之后,再对两个未封边区域212d进行热熔接并封边,由此外包装21完全密封。
再一实施例中,参图4B,前文所述的局部封边的外包装21中,将第一包装膜21a和第二包装膜21b的四条边中相对设置的两边、以及第三边的中部进行热熔接,使制得的外包装21具有封边区域211d,而四条边中的第四边、以及第三边的两端不进行热熔接而维持敞口状态,使制得的外包装21具有三个不连续的未封边区域212d。而在抽真空之后,再对三个未封边区域212d进行热熔接并封边,由此外包装21完全密封。
另一实施例中,参图4C,前文所述的局部封边的外包装21中,将第一包装膜21a和第二包装膜21b的四条边中的三条边各自的中部进行热熔接,使制得的外包装21具有封边区域211d,而四条边中的第四边、以及前述三条边各自的两端不进行热熔接而维持敞口状态,使制得的外包装21具有三个不连续的未封边区域212d。而在抽真空之后,再对三个未封边区域212d进行热熔接并封边,由此外包装21完全密封。
在图4A至图4C的各个实施例中,外包装21的中心区域210,也即图示虚线所围出的区域,则可用于布设有所述绝热内芯。
当然,除了图4A和图4C之外,前文所述的局部封边的外包装21还可以以其它形状、其它封边位置予以实施,不限于附图示例。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第一芯层23a和第二芯层23b的双向挤压作用下,中央芯材22从初始较为蓬松的状态变成较为紧实的状态;且热压使得翻边231b和第一芯层23a熔接为一体,二者之间形成出前述的熔接部23d,由此第一芯层23a和第二芯层23b将中央芯材22在厚度方向上进行限定,使得所述绝热内芯厚度小且不再如现有技术般过度蓬松,利于绝热板2以其厚度较小的优点在超薄冰箱中的应用,并且绝热板2以真空绝热板实施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包装预留尺寸过大造成的工艺复杂、易破损失真空、成本高等系列问题;并且表层芯材23的熔点低于中央芯材22的熔点,减小热熔接表层芯材23时的温度造成对中央芯材22的不良影响,例如孔隙劣化而影响到真空度和抽真空的速率。
上文所列出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绝热板,包括绝热内芯和包覆于所述绝热内芯外部的外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内芯包括:
中央芯材,具有于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和
表层芯材,其熔点低于所述中央芯材的熔点,包括附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芯层、附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芯层以及将所述第一芯层和所述第二芯层沿厚度方向通过熔接部一体连接的侧边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装内部保持为减压空间,所述绝热内芯容纳于所述减压空间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装包括相互熔接的两个包覆膜,所述绝热内芯位于两个所述包覆膜之间;
每个所述包覆膜包括自所述减压空间由内向外依次层叠地热熔接层、阻气层和外保护层;
所述阻气层为铝箔或者镀铝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芯材设置为第一无机纤维的集合体,所述表层芯材设置为第二无机纤维的集合体,所述第一无机纤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无机纤维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芯材设置为直径为8μm~12μm的短切丝玻璃纤维的集合体,所述表层芯材设置为单丝直径<4μm的玻璃棉。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芯材完全覆盖所述中央芯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板,其特征在于,在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芯层和所述第二芯层各自的厚度为所述中央芯材厚度的1/4至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层在厚度方向的垂直面上超出所述中央芯材,所述侧边框设置为在所述第二芯层边缘弯折成型的翻边,所述侧边框的末端沿厚度方向抵持所述第一芯层并且与所述第一芯层之间形成所述熔接部。
9.一种绝热板,包括绝热内芯和外包装,所述外包装内部保持为减压空间且所述绝热内芯容置于所述减压空间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内芯包括:
短切丝玻璃纤维的集合体,具有于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和
玻璃棉,包括附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芯层、附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芯层以及将所述第一芯层和所述第二芯层沿厚度方向通过熔接部一体连接的侧边框。
10.一种制冷器具,包括箱体和门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绝热板,所述绝热板设置于所述箱体和/或所述门体的保温腔中。
CN202020379699.8U 2020-03-23 2020-03-23 绝热板以及具有该绝热板的制冷器具 Active CN212377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9699.8U CN212377568U (zh) 2020-03-23 2020-03-23 绝热板以及具有该绝热板的制冷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9699.8U CN212377568U (zh) 2020-03-23 2020-03-23 绝热板以及具有该绝热板的制冷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77568U true CN212377568U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58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79699.8U Active CN212377568U (zh) 2020-03-23 2020-03-23 绝热板以及具有该绝热板的制冷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775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62393B1 (en) Vacuum insulation member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a vacuum insulation member
US7278279B2 (en) Refrigerator
JP2013088036A (ja) 断熱箱体、冷蔵庫及び貯湯式給湯器
JP3478780B2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真空断熱材を用いた冷蔵庫
CN201852403U (zh) 冰箱
CN201787277U (zh) 超真空绝热板
KR20030007544A (ko) 단열 상자 및 이것에 이용하는 진공 단열재
EP2554759A2 (en) High-performance vacuum insulation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7781580B (zh) 一种真空绝热板的生产方法和真空绝热板
JP5372877B2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CN112092463A (zh) 一种3d方形真空绝热板和保温容器
CN112089284A (zh) 3d桶型真空绝热板和保温容器
US20180339490A1 (en) Vacuum insulation material, vacuum insulation material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refrigerator including vacuum insulation material
CN212377568U (zh) 绝热板以及具有该绝热板的制冷器具
CN113431989A (zh) 绝热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制冷器具
CN109707954A (zh) 真空绝热板及具有其的冰箱
CN109780377A (zh) 真空绝热板及具有其的冰箱
JP7474921B2 (ja) 真空断熱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断熱容器と断熱壁
TWI697413B (zh) 真空隔熱材及隔熱箱
KR100664279B1 (ko) 냉장고 캐비넷용 진공 단열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과, 이를적용한 냉장고 캐비넷의 단열 구조
CN105627036A (zh) 真空隔热板以及使用了真空隔热板的冰箱
JPH07293783A (ja) 断熱材とそれを用いた断熱箱体
WO2021044893A1 (ja) 真空断熱体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断熱容器および断熱壁
JP6225324B2 (ja) 断熱箱体
CN111810770B (zh) 真空绝热板及其制备方法、使用该真空绝热板的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