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76966U -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及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及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76966U
CN212376966U CN202020961396.7U CN202020961396U CN212376966U CN 212376966 U CN212376966 U CN 212376966U CN 202020961396 U CN202020961396 U CN 202020961396U CN 212376966 U CN212376966 U CN 212376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flow
volute
impeller
air guide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6139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檀冲
赵海洋
李剑华
魏秋红
郭保东
张书新
李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uppy Vacuum Clean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gou Electric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gou Electric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gou Electric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6139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76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76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76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机电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及清洁设备,其中,该气流导入部包括涡壳、叶轮和导风轮,所述涡壳套设在所述叶轮与所述导风轮的外侧,所述涡壳的第一侧设有气流入口,所述涡壳的第二侧设有气流出口,所述叶轮位于所述气流入口并设置在所述导风轮的第一侧,所述叶轮的第二侧与导风轮的第一侧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第一流体通道。本申请实现了直接带走气流导入部中间区域的热量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气流发生器的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及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及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一些需要提供吸力以进行工作的电器中,气流发生器属于核心部件。例如吸尘器、扫地机器人等产品中就需要气流发生器。由于吸尘器、扫地机器人等产品追求小型化,因此产品使用时的散热性是研发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其中,气流发生器中电机部是这类产品发热的主要部件,现有产品的散热方案是在气流发生器中设置不同的流体通道,让气流发生器产生的流体通过这些流体通道带走热量,从而达到散热的效果。虽然目前市面上包含气流发生器的产品的散热结构设计可以满足基本使用要求,但如果产品工作时间过久,则消散性能会大大降低,无法达到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气流发生器的散热效果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一直研究和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及清洁设备,以解决现有气流发生器的散热不够理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所述气流导入部包括涡壳、叶轮和导风轮,所述涡壳套设在所述叶轮与所述导风轮的外侧,所述涡壳的第一侧设有气流入口,所述涡壳的第二侧设有气流出口,所述叶轮位于所述气流入口并设置在所述导风轮的第一侧,所述叶轮的第二侧与导风轮的第一侧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第一流体通道。
优选地,所述导风轮的外侧设有导风片,所述导风片与所述涡壳形成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一侧联通。
优选地,所述导风轮的外侧设有导风片具体为:所述导风轮的外壁面等间距的设有若干个导风叶片。
优选地,所述导风片与所述涡壳形成第二流体通道具体为:相邻的所述导风叶片与所述涡壳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流体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第一侧对应的所述涡壳内壁上设有流体接触端。
优选地,所述流体接触端具体为:套设在所述叶轮外侧的第一涡壳面与套设在导风轮外侧的第二涡壳面向内弯折形成的弯折曲面。
优选地,所述导风轮设有第一导风孔,所述第一导风孔位于所述第一流体通的第二侧。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其包括气流发生器,所述气流发生器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流导入部。
优选地,所述清洁设备为扫地机器人。
优选地,所述清洁设备为吸尘器。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气流导入部的叶轮和导风轮之间设置间隙来形成第一流体通道,让气流导入部导入的流体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流入流体导入部中间区域后排出,从而实现直接带走气流导入部中间区域的热量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气流发生器的散热性能。
上述的非惯用的优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气流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流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流发生器的爆炸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流发生器中导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流发生器中第一流体通道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流发生器中流体流动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1 气流导入部 02 电机部
11 涡壳 12 叶轮
13 导风轮 21 电机支架
22 电机本体 23 电机外罩
24 电机驱动板 111 流体接触端
132 导风叶片 a 第一导风孔
A、B、C 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现有技术中,气流发生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流体在吸力的作用下,从进风口进入气流发生器内部。图1所示的气流发生器中,仅有唯一流体通道,即沿图1中箭头方向流动。也就是说,流体将经过导风轮与电机外罩之间的缝隙,并经过电机绕组的外侧,再由电机驱动板处排出。在此过程中,流体流经电机绕组外侧,能够帮助电机绕组进行散热。
但是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由于流体的流动线路,导致只有电机绕组外侧能够充分散热。电机绕组内侧,以及电机的其他组件均无法得到有效的散热。可见上述结构的散热效率相对较低,容易导致气流发生器内部温度过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通过内部结构的改良提高了散热效果。
参见图2-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可以包括涡壳11、叶轮12和导风轮13,如图2所示。另外,气流导入部所在的气流发生器的整体结构包括气流导入部01和电机部02,其中,电机部02可以包括电机支架21和电机本体22,另外还可以包括电机外罩23与电机驱动板24等部件,如图3-4所示。
具体的,涡壳11、叶轮12和导风轮13的具体构造与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在所述气流导入部01中,叶轮12位于所述导风轮13的第一侧。结合图4所示,所述导风轮13的第一侧即导风轮13的上方。涡壳11的第一侧设有气流入口,所述涡壳的第二侧设有气流出口,叶轮12位于所述气流入口并设置在所述导风轮13的第一侧,涡壳11套设在所述叶轮12与所述导风轮13的外侧。结合图4所示,所述导风轮13的第一侧即导风轮13的上方,涡壳11的第一侧即涡壳11的顶部,涡壳11的第二侧即涡壳11的底部。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叶轮12的第二侧与导风轮13的第一侧之间设有第一流体通道。所述叶轮12的第二侧,在图2中即叶轮12的下方。不同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叶轮与导风轮贴合的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气流导入部中,所述叶轮12的第二侧与导风轮13的第一侧之间设有间隙,利用所述间隙形成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在使用气流发生器时,该第一流体通道可以让气流导入部01导入的流体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流入流体导入部01的中间区域后排出气流出口,从而可以直接带走气流导入部01中间区域的热量,这样能够提高气流发生器的散热性能。
导风轮13的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导风轮13的外侧设有导风叶片132。具体的,所述导风轮13的外壁面等间距的设有若干个导风叶片132。所述导风片132与所述涡壳11形成第二流体通道,也就是说,相邻的两个导风叶片132将与所述涡壳11共同围合形成一个腔体,即所述第二流体通道。
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第一侧对应的所述涡壳11内壁上设有流体接触端。如图6所示,图中左边靠近涡壳内壁一侧即为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一侧,同理,图中右边远离涡壳内壁一侧即为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二侧。结合图2所示,流体接触端的具体构造为:套设在所述叶轮外侧的第一涡壳面与套设在导风轮外侧的第二涡壳面向内弯折形成的弯折曲面。
所述导风轮13设有第一导风孔a。如图5所示,在导风轮13的第一侧上方依次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一导风孔a。结合图2所示,所述第一导风孔位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二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上述结构的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中,当叶轮12旋转导致流体吸入,则流体在气流导入部中的流动如图7中箭头所示。被吸入的流体A由叶轮进入流体导入部后,首先与涡壳1内壁上的流体接触部接触,并在流体接触部的位置发生分流,分流为流体B和流体C。其中,流体B进入第一流体通道,之后再穿过第一导风孔a后向下方流动,流体C将进入第二流体通道,向气流发生器的第二方向(即图中所示的下方)流动。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流体流动方式,不仅具有同现有技术一样的散热效果。同时,还可以对流体导入部01中央区域进行散热,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第一流体通道带走电机部02在流体导入部01中央区域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了对于气流发生器的散热效果。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施例存在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于气流发生器结构的改进,设置了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使得流体能够充分的对流体导入部01外侧与中央两侧进行散热,提高了气流发生器的散热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流导入部的气流导入部应用至包含气流导入部的清洁设备中。其中,该清洁设备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扫地机器人、吸尘器等产品。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形式。
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入部包括涡壳、叶轮和导风轮,所述涡壳套设在所述叶轮与所述导风轮的外侧,所述涡壳的第一侧设有气流入口,所述涡壳的第二侧设有气流出口,所述叶轮位于所述气流入口并设置在所述导风轮的第一侧,所述叶轮的第二侧与导风轮的第一侧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第一流体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轮的外侧设有导风片,所述导风片与所述涡壳形成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一侧联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轮的外侧设有导风片具体为:
所述导风轮的外壁面等间距的设有若干个导风叶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片与所述涡壳形成第二流体通道具体为:
相邻的所述导风叶片与所述涡壳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流体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第一侧对应的所述涡壳内壁上设有流体接触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接触端具体为:
套设在所述叶轮外侧的第一涡壳面与套设在导风轮外侧的第二涡壳面向内弯折形成的弯折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轮设有第一导风孔,所述第一导风孔位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二侧。
8.一种清洁设备,包括气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发生器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流导入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为扫地机器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为吸尘器。
CN202020961396.7U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及清洁设备 Active CN212376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1396.7U CN212376966U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及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1396.7U CN212376966U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及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76966U true CN212376966U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79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61396.7U Active CN212376966U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及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769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193940A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掃除機
US20070154308A1 (en) Heat-dissipating fan
TW201329352A (zh) 水平對流扇
JP2012012937A (ja) インペラ、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動送風機及び電気掃除機
WO2017088329A1 (zh) 一种直流有刷轴流吹风机
JP5048701B2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電動掃除機
CN212376966U (zh)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及清洁设备
JP3076980U (ja) 並列式ファン
CN111637095A (zh)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气流导入部及清洁设备
JP2007146746A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CN212368894U (zh)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电机支架及清洁设备
CN101446302A (zh) 扇框具有导流静叶的风扇
CN214595730U (zh) 风机和扫地机器人
CN213883043U (zh) 一种降噪吸尘器及吸尘器电机
CN212672121U (zh) 无叶风扇
CN111643012B (zh)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电机支架及清洁设备
CN209661513U (zh) 一种兼具电池架及电风机罩功能的支架结构及吸尘器
CN207117378U (zh) 电机
CN212717241U (zh)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
CN112205919A (zh) 一种降噪吸尘器及吸尘器电机
CN207161361U (zh) 一种直流无刷风机
CN213016859U (zh) 一种气流发生器
CN213027596U (zh)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及清洁设备
JP2001003898A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2008031902A (ja) 電動送風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7-605, 6th floor, building 1, yard a, Guanghua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6

Patentee after: Beijing dog vacuum cleaner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7-605, 6th floor, building 1, yard a, Guanghua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6

Patentee before: PUPPY ELECTRONIC APPLIANCES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