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27596U -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及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及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27596U
CN213027596U CN202020961581.6U CN202020961581U CN213027596U CN 213027596 U CN213027596 U CN 213027596U CN 202020961581 U CN202020961581 U CN 202020961581U CN 213027596 U CN213027596 U CN 2130275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airflow generator
winding
drive plate
dustco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615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檀冲
赵海洋
李剑华
魏秋红
郭保东
张书新
李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uppy Vacuum Clean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gou Electric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gou Electric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gou Electric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6158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275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275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275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机电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及清洁设备,其中,所述散热结构电机支架、电机本体、电机驱动板和电机外罩,所述电机本体包括电机轴承与电机绕组,所述电机支架的轴心位置设有电机轴承腔,所述电机轴承设置于所述电机轴承腔中,所述电机驱动板设置于电机绕组的第二侧,所述电机外罩套设在所述电机绕组的外侧,所述电机外罩与所述电机绕组之间形成流体通道,且所述电机外罩的第二端沿电机绕组的第二侧延伸至不超过所述电机驱动板。本申请通过对气流发生器内部结构的改良提高了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及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及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一些需要提供吸力以进行工作的电器中,气流发生器属于核心部件。例如吸尘器、扫地机器人等产品中就需要气流发生器。
具体的,由于吸尘器、扫地机器人等产品追求便携性,因此在产品设计时要求气流发生器能够做到小型化,且留给气流发生器的安装空间也非常有限。因此,为了满足前述产品设计的要求,同时还要使气流发生器具有较好的散热性,在现有的气流发生器中,电机外罩的底端部只是围绕在电机绕组上端的一部分,这种裸露绝大部分电机主体的散热结构已经成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一种惯用的散热方案。
然而,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上述现有技术方案的散热性还不是最理想的,为此如何进一步提高现有气流发生器的散热性能就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通过内部结构的改良提高了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其包括:电机支架、电机本体、电机驱动板和电机外罩,所述电机本体包括电机轴承与电机绕组,所述电机支架的轴心位置设有电机轴承腔,所述电机轴承设置于所述电机轴承腔中,所述电机驱动板设置于电机绕组的第二侧,所述电机外罩套设在所述电机绕组的外侧,所述电机外罩与所述电机绕组之间形成流体通道,且所述电机外罩的第二端沿电机绕组的第二侧延伸至不超过所述电机驱动板。
优选地,所述电机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电机外罩的第一端的内壁上设有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电机外罩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及紧固件来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电机支架还包括支架本体和第一连接柱,所述电机本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柱固定在所述支架本体上。
优选地,所述电机驱动板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电机驱动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柱固定在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二侧。
优选地,所述电机轴承腔的外侧设有搭接部,所述搭接部的第一侧设有用于形成第三流体通道的第二导风孔。
优选地,在所述搭接部的第二侧设有导风槽,所述导风槽至少与所述第二导风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导风槽的具体结构为:在所述搭接部的第二侧上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导风槽,所述导风槽的槽壁与所述电机轴承腔的外壁连通,且每个所述导风槽与所述搭接部第一侧上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风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其包括气流发生器,所述气流发生器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
优选地,所述清洁设备为扫地机器人。
优选地,所述清洁设备为吸尘器。
本申请的技术效果在于:在突破现有固定设计思维的基础上,本申请将电机外罩套设在电机绕组的外侧并使电机外罩的第二端向电机绕组的第二端延伸至电机驱动板附近,从而在电机绕组与电机外罩之间形成的流体通道,使得流体能够将电机绕组外侧的热量从电机外罩的第二端快速排出,提高了气流发生器的散热效率。
上述的非惯用的优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气流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气流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中电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中电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流发生器中流体流动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流发生器中流体流动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1249616000003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1249616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现有技术中,气流发生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流体在吸力的作用下,从进风口进入气流发生器内部。图1所示的气流发生器中,仅有唯一流体通道,即沿图1中箭头方向流动。也就是说,流体将经过导风轮与电机外罩之间的缝隙,并经过电机绕组的外侧,再由电机驱动板处排出。在此过程中,流体流经电机绕组外侧,能够帮助电机绕组进行散热。
但是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由于流体的流动线路,导致只有电机绕组外侧能够充分散热。电机绕组内侧,以及电机的其他组件均无法得到有效的散热。可见上述结构的散热效率相对较低,容易导致气流发生器内部温度过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通过内部结构的改良提高了散热效果。
参见图2-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包括:电机支架21、电机本体22、电机驱动板24和电机外罩23,如图2所示。另外,所述散热结构所在的气流发生器的整体结构如图3所示,还包括气流导入部01,所述气流导入部01可以包括涡壳11、叶轮12、导风轮13。
电机支架21、电机本体22、电机驱动板24和电机外罩23的具体构造和位置关系为:所述电机本体22包括电机轴承221与电机绕组222,所述电机支架 21的轴心位置设有电机轴承腔211,如图3所示。所述电机轴承221设置于所述电机轴承腔211中,所述电机驱动板24设置于电机绕组222的第二侧,结合图2所示,电机绕组222的第二侧即电机绕组222的下方。所述电机外罩23 套设在所述电机绕组222的外侧,所述电机外罩23与所述电机绕组222之间形成流体通道,且所述电机外罩23的第二端沿电机绕组222的第二侧延伸至不超过所述电机驱动板24,结合图2所示,电机外罩23的第二端即电机外罩23的底部。
如图4所示,所述电机轴承腔211的外侧设有搭接部212。所述电机支架 21还包括支架本体213和第一连接柱214。所述电机本体2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柱214固定在所述支架本体213上。结合图3所示,所述电机驱动板24上设有第二连接柱215,所述电机驱动板24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柱215固定在所述支架本体213的第二侧(即图4中的下方)。所述电机轴承腔211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213的轴心位置。所述电机轴承221置于所述电机轴承腔211中。所述电机轴承221的第一段端部(即图3中的上端)贯穿所述叶轮12,从而使得电机能够带动叶轮12旋转。
所述搭接部212的第一侧(即图4中的上方)设有第二导风孔b。结合图2 所示,所述导风轮13上设有第一导风孔a,第一导风孔a和所述第二导风孔b 形成第三流体通道。具体的,所述导风轮13套安装于所述搭接部212的第一侧,且所述第一导风孔a和所述第二导风孔b位置相对,以使所述第一导风孔a和所述第二导风孔形b成第三流体通道,如图2所示。
如图5所示,在所述搭接部212的第二侧(即图4中的下方)设有导风槽 216,所述导风槽216与所述第二导风孔b连通。以图5所示为例,所述导风槽 216的具体结构为:在所述搭接部212的第二侧上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导风槽 216,所述导风槽216的槽壁与所述电机轴承腔211的外壁连通,且每个所述导风槽216与所述搭接部212第一侧上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风孔b连通。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大搭接部212第二侧所在电机轴承腔211外表面的散热面积。
如图4所示,所述电机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电机外罩的第一端的内壁上设有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如图3 所示。所述电机外罩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及紧固件来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支架上,如图2所示。其中,该紧固件可以采用螺栓、螺钉或螺栓与螺母结合能够的任一种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上述结构的气流发生器中,当叶轮12旋转导致流体吸入,则流体在气流发生器中的流动如图6-7中箭头所示。被吸入的流体A首先进入第一流体通道,进而在导风轮13的位置处发生分流,分流为流体B和流体C。
其中,流体C将进入第二流体通道(图3中导风轮13上的导风叶片132 与所述涡壳11形成第二流体通道),向气流发生器的第二方向(即图7中所示的下方)流动。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第二端(图7中所示的下端),可以位于所述电机绕组222的第一端(图7中所示的上端)。即流体C的流向正对电机绕组222的第一端。优选的,所述电机绕组222的第一端设有导风组件(图7中未示出),进而将流体C再次分流,使之分别流经电机绕组222的内外两侧。分流后的流体C将经由电机驱动板24排出所述气流发生器。
另外,流体B将进入第三流体通道,即依次经过第一导风孔a、所述第二导风孔形b,并继续向气流发生器的第二方向(即图7中所示的下方)流动,即流经电机绕组222的内侧。最后经由电机驱动板24排出所述气流发生器。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流体流动方式,不仅能够为电机绕组222的外侧进行散热。同时,流经电机绕组222内侧的第三流体B以及部分第二流体C能够对电机绕组222的内侧、电机本体22的外壁以及电机驱动板24进行散热。流体B在第三流体通道流动时,还能够对电机轴承腔211进行散热。从而提高了对于气流发生器的散热效果。
可见,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存在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机外罩23 的第二端延伸至电机驱动板附件,使得流体能够充分的对电机绕组222的内外两侧进行散热,并同时能够实现对于电机本体22的外壁、电机驱动板24以及电机轴承腔211等其他部分的散热,提高了气流发生器的散热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应用至包含气流导入部的清洁设备中。其中,该清洁设备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扫地机器人、吸尘器等产品。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形式。
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支架、电机本体、电机驱动板和电机外罩,所述电机本体包括电机轴承与电机绕组,所述电机支架的轴心位置设有电机轴承腔,所述电机轴承设置于所述电机轴承腔中,所述电机驱动板设置于电机绕组的第二侧,所述电机外罩套设在所述电机绕组的外侧,所述电机外罩与所述电机绕组之间形成流体通道,且所述电机外罩的第二端沿电机绕组的第二侧延伸至不超过所述电机驱动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
所述电机外罩的第一端的内壁上设有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电机外罩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及紧固件来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还包括支架本体和第一连接柱,所述电机本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柱固定在所述支架本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板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电机驱动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柱固定在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二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承腔的外侧设有搭接部,所述搭接部的第一侧设有用于形成第三流体通道的第二导风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搭接部的第二侧设有导风槽,所述导风槽至少与所述第二导风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槽的具体结构为:
在所述搭接部的第二侧上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导风槽,所述导风槽的槽壁与所述电机轴承腔的外壁连通,且每个所述导风槽与所述搭接部第一侧上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风孔连通。
8.一种清洁设备,包括气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发生器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为扫地机器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为吸尘器。
CN202020961581.6U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及清洁设备 Active CN2130275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1581.6U CN213027596U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及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1581.6U CN213027596U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及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27596U true CN213027596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89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61581.6U Active CN213027596U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及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275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98515B2 (en) Vacuum cleaner
US8152495B2 (en) Peripheral discharge tube axial fan
CN107196460B (zh) 电动力单元
US7800263B2 (en) Heat dissipating fan
US9157441B2 (en) Double inlet centrifugal blower with peripheral motor
CN101363454B (zh) 风扇设备
US7946805B2 (en) Fan unit including tapered airflow passage
US7701097B2 (en) Fan, motor and impeller thereof
US5096373A (en) Integrated forced convection air cooling systems
CN113027795B (zh) 风机及清洁设备
CN110051271A (zh) 一种兼具电池架及电风机罩功能的支架结构及吸尘器
CN213027596U (zh)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及清洁设备
KR102396076B1 (ko) 로봇 청소기 팬 조립체 및 로봇 청소기
US20190017514A1 (en) Impeller, air-sending apparatus, and cleaning machine
CN212368894U (zh)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电机支架及清洁设备
US20080232961A1 (en) Fan and fan frame thereof
JP2004068723A (ja)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6302023B2 (ja) 回転電機
CN213016859U (zh) 一种气流发生器
JPH1137525A (ja) 空気清浄装置
CN111911429B (zh) 风扇
CN212717241U (zh)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
KR20210153940A (ko) 모터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청소기
CN111643012A (zh)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电机支架及清洁设备
CN111622967A (zh) 一种气流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7-605, 6th floor, building 1, yard a, Guanghua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6

Patentee after: Beijing dog vacuum cleaner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7-605, 6th floor, building 1, yard a, Guanghua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6

Patentee before: PUPPY ELECTRONIC APPLIANCES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