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75871U - 一种基坑支护换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坑支护换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75871U
CN212375871U CN201922367897.2U CN201922367897U CN212375871U CN 212375871 U CN212375871 U CN 212375871U CN 201922367897 U CN201922367897 U CN 201922367897U CN 212375871 U CN212375871 U CN 2123758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olumn
unit
supporting
column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6789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利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angyu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ngyu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ngyu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ngyu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6789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758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758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758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换撑结构,主要包括换撑柱、支撑柱、限位单元和支撑单元。换撑柱:换撑柱的竖向通孔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柱,换撑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单元,换撑柱的中部的螺口内螺孔连接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端部压紧支撑柱的侧面,紧固螺栓的另一端固定有手轮,换撑柱上固定安装有卡位单元,换撑柱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顶部设有上支撑板,上支撑板侧面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活动连接有限位单元,上支撑板的两侧螺纹连接有固定钉。因为能快速的使用和结构的简单,所以提高了工人在工作时的效率,减短了施工工期。在结构上均设有不同的固定连接头,从而能够有较好的安全保护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基坑支护换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坑支护换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城市人口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开发地下空间,但是地下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尤其开挖后形成新的开挖断面,破坏了岩体原有结构的稳定性,在施工中容易发生滑坡、坍塌等安全事故,为了防止发生上述安全事故,需要对基坑进行支护。
目前大多数支护方式都是用桩锚进行支护,在灌注桩的腰梁上每隔一定距离必须用锚索或锚杆进行支护。
这种基坑的支护方式成本较高,且施工速度慢,效率低,还有的基坑支护换撑结构较为复杂,安全性能较差,影响主体结构连续施工,这也增加了施工的成本,同时延长了施工工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基坑支护换撑结构,这种方式成本较低,施工速度快、效率高和结构简单,同时缩减了施工的工期,有较好的安全保护性能,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支护换撑结构。包括换撑柱、支撑柱、限位单元和支撑单元;
换撑柱:所述换撑柱的竖向通孔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换撑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单元,所述换撑柱的中部的螺口内螺孔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的端部压紧支撑柱的侧面,所述紧固螺栓的另一端固定有手轮,所述换撑柱上固定安装有卡位单元,所述换撑柱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部设有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侧面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活动连接有限位单元,所述上支撑板的两侧螺纹连接有固定钉。
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中部设有卡接通槽,卡接通槽的两内侧均设有齿条,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底部固定安装支撑单元,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侧面固定安装有加固单元。
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包含有卡位钉、限位板和限位柱,所述限位板的顶部设有卡位钉,所述限位板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活动连接在上支撑板侧面的安装槽内。
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含有分力钉、下支撑板和支撑钉,所述下支撑板的底部焊接有分力钉,所述下支撑板的两侧通孔内穿插有支撑钉,所述下支撑板与活动轴的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包括卡位单元,所述卡位单元包含有导杆、固定板、扭轮、左右螺旋丝杠、活动块、连接杆和楔形卡位钉,所述固定板有两个并固定在换撑柱的侧面,两个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导杆,且两个固定板之间转动连接有左右螺旋丝杠,所述左右螺旋丝杠左右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左右螺旋丝杠左右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活动块侧面的螺孔,所述活动块侧面的滑孔与导杆滑动连接,所述左右螺旋丝杠的一端穿过固定板并且连接扭轮,所述活动块的上侧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换撑柱前侧的矩形通槽并且延伸至卡接通槽,且连接杆的端部固定在楔形卡位钉,所述楔形卡位钉位于卡接通槽内且与齿条侧面的齿卡接。通过控制卡位单元可以实现控制支护换撑的高度,从而到达一个可控的高度。
进一步的,包括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含有左侧连接柱和方形连接块,所述左侧连接柱的一端固定在换撑柱上,所述左侧连接柱的另一端固定有方形连接块,所述方形连接块的侧面开设有通孔。通过控制连接单元可以锁紧另一个支护换撑柱的右侧,保持了整体的稳定性,有加固的作用。
进一步的,包括右侧连接柱,所述右侧连接柱的一端固定在换撑柱上,所述右侧连接柱的另一端开设有方形槽口并且在其表面开设有通孔。通过对右侧连接柱的控制,能够实现锁紧另一个支护换撑柱的左侧,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有加固的作用。
进一步的,包括加固单元,所述加固单元包含有摩擦块和弹簧,所述弹簧固定连接在支撑柱的侧面,且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摩擦块,所述摩擦块与换撑柱的竖向通孔内侧摩擦接触。加固单元的存在,能够起到一个加大摩擦力的作用,可以很好的保护工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基坑支护换撑结构,具有以下好处:
1、通过这些简单的机械组合来实现对基坑支护换撑的支护,可以很有效的解决因为高度不同产生的问题,这种基坑支护换撑的支护方式成本较低。
2、在使用本基坑支护换撑结构时,能够快速的使用,因为其结构的简单,所以提高了工人在工作时的效率,从而减短了工人在施工的工期。
3、本基坑支护换撑结构上下均设有不同的固定连接头,还有内部设有的摩擦装置以及在正部设置的卡位单元都能够提供很好的稳定性,保护整体不会因为在工作时产生的震动来晃动,从而能够有较好的安全保护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竖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换撑柱、2支撑柱、3第一连接板、4上支撑板、5固定钉、6限位单元、61卡位钉、62限位板、63限位柱、7紧固螺栓、8 手轮、9卡位单元、91导杆、92固定板、93扭轮、94左右螺旋丝杠、 95活动块、96连接杆、97楔形卡位钉、10第二连接板、11活动轴、12支撑单元、121分力钉、122下支撑板、123支撑钉、13连接单元、 131左侧连接柱、132方形连接块、14右侧连接柱、15加固单元、151 摩擦块、152弹簧、16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坑支护换撑结构,包括换撑柱1、支撑柱2、限位单元6和支撑单元12;
换撑柱1:换撑柱1的竖向通孔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柱2,换撑柱 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单元13,换撑柱1的中部的螺口内螺孔连接有紧固螺栓7,紧固螺栓7的端部压紧支撑柱2的侧面,紧固螺栓7 的另一端固定有手轮8,换撑柱1上固定安装有卡位单元9,换撑柱 1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板3,第一连接板3的顶部设有上支撑板4,上支撑板4侧面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活动连接有限位单元6,上支撑板4的两侧螺纹连接有固定钉5。通过换撑柱1与支撑柱2的配合能够拉长基坑支护换撑结构的高度,固定的连接单元13能够提供锁紧另一个基坑支护换撑结构的右侧,当扭动手轮8时能够提供一个向内扭动的力,从而能够锁紧换撑柱1和支撑柱2,卡位单元9进一步加固锁紧,第一连接板3是固定换撑柱1与上支撑板4的作用,限位单元6的存在是为了锁紧不同物体的作用,固定钉5是起到加固的作用。卡位单元9,卡位单元9包含有导杆91、固定板92、扭轮93、左右螺旋丝杠94、活动块95、连接杆96和楔形卡位钉97,固定板 92有两个并固定在换撑柱1的侧面,两个固定板92之间固定连接有导杆91,且两个固定板92之间转动连接有左右螺旋丝杠94,左右螺旋丝杠94左右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左右螺旋丝杠94左右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活动块95侧面的螺孔,活动块95侧面的滑孔与导杆91 滑动连接,左右螺旋丝杠94的一端穿过固定板92并且连接扭轮93,活动块95的上侧固定有连接杆96,连接杆96的一端穿过换撑柱1 前侧的矩形通槽并且延伸至卡接通槽,且连接杆96的端部固定在楔形卡位钉97,楔形卡位钉97位于卡接通槽内且与齿条16侧面的齿卡接。当扭动扭轮93时,左右螺旋丝杠94会让连接杆96同时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从而带动楔形卡位钉97向内或者向外运动,当楔形卡位钉97与齿条16配合时,能够锁紧不让换撑柱1与支撑柱2之间相互滑动起到一个固定的作用。连接单元13,连接单元13包含有左侧连接柱131和方形连接块132,左侧连接柱131的一端固定在换撑柱1上,左侧连接柱131的另一端固定有方形连接块132,方形连接块132的侧面开设有通孔。通过方形连接块132能够实现对另一个基坑支护换撑结构的右侧锁紧,有稳定的作用。右侧连接柱14,右侧连接柱14的一端固定在换撑柱1上,右侧连接柱14的另一端开设有方形槽口并且在其表面开设有通孔。通过右侧连接柱14的作用能够实现对另一个基坑支护换撑结构的左侧锁紧,有稳定的作用。
支撑柱2:支撑柱2的中部设有卡接通槽,卡接通槽的两内侧均设有齿条16,支撑柱2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板10上,第二连接板10的底部转动连接活动轴11,活动轴11的底部固定安装支撑单元12,支撑柱2的底部侧面固定安装有加固单元15。通过有力作用在支撑单元12时,力会传递给支撑柱2会让支撑柱2在换撑柱1 内滑动,能够让支撑柱2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加固单元15,加固单元15包含有摩擦块151和弹簧152,弹簧152固定连接在支撑柱2 的侧面,且弹簧15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摩擦块151,摩擦块151与换撑柱1的竖向通孔内侧摩擦接触。当有力作用在支撑柱2上时,摩擦块151会让支撑柱2与换撑柱1提供一个摩擦力,弹簧152会提供一个弹簧力让摩擦块151向外作用加大摩擦力,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
限位单元6:限位单元6包含有卡位钉61、限位板62和限位柱 63,限位板62的顶部设有卡位钉61,限位板62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柱63,限位柱63活动连接在上支撑板4侧面的安装槽内。通过调节限位单元6能够左右转动,来实现加紧上部物体的作用,能够起到加固的作用。支撑单元12:支撑单元12包含有分力钉121、下支撑板 122和支撑钉123,下支撑板122的底部焊接有分力钉121,下支撑板122的两侧通孔内穿插有支撑钉123,下支撑板122与活动轴11 的底部固定连接。当下支撑板122向下作用时,分力钉121能够扎进下部物体内起到一个分力的作用保护支撑板122能够很好的受力,支撑钉123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起到一个支撑的受力点,整体能够起到一个加固的作用。
在使用时:通过换撑柱1与支撑柱2的配合能够拉长基坑支护换撑结构的高度,固定的连接单元13能够提供锁紧另一个基坑支护换撑结构的右侧,当扭动手轮8时能够提供一个向内扭动的力,从而能够锁紧换撑柱1和支撑柱2,卡位单元9进一步加固锁紧,第一连接板3是固定换撑柱1与上支撑板4的作用,限位单元6的存在是为了锁紧不同物体的作用,固定钉5是起到加固的作用。当扭动扭轮93 时,左右螺旋丝杠94会让连接杆96同时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从而带动楔形卡位钉97向内或者向外运动,当楔形卡位钉97与齿条16配合时,能够锁紧不让换撑柱1与支撑柱2之间相互滑动起到一个固定的作用。通过方形连接块132能够实现对另一个基坑支护换撑结构的右侧锁紧,有稳定的作用。通过右侧连接柱14的作用能够实现对另一个基坑支护换撑结构的左侧锁紧,有稳定的作用。通过有力作用在支撑单元12时,力会传递给支撑柱2会让支撑柱2在换撑柱1内滑动,能够让支撑柱2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当有力作用在支撑柱2上时,摩擦块151会让支撑柱2与换撑柱1提供一个摩擦力,弹簧152 会提供一个弹簧力让摩擦块151向外作用加大摩擦力,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通过调节限位单元6能够左右转动,来实现加紧上部物体的作用,能够起到加固的作用。当下支撑板122向下作用时,分力钉 121能够扎进下部物体内起到一个分力的作用保护支撑板122能够很好的受力,支撑钉123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起到一个支撑的受力点,整体能够起到一个加固的作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基坑支护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撑柱(1)、支撑柱(2)、限位单元(6)和支撑单元(12);
换撑柱(1):所述换撑柱(1)的竖向通孔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柱(2),所述换撑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单元(13),所述换撑柱(1)的中部的螺口内螺孔连接有紧固螺栓(7),所述紧固螺栓(7)的端部压紧支撑柱(2)的侧面,所述紧固螺栓(7)的另一端固定有手轮(8),所述换撑柱(1)上固定安装有卡位单元(9),所述换撑柱(1)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板(3),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顶部设有上支撑板(4),所述上支撑板(4)侧面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活动连接有限位单元(6),所述上支撑板(4)的两侧螺纹连接有固定钉(5);
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中部设有卡接通槽,卡接通槽的两内侧均设有齿条(16),所述支撑柱(2)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板(10)上,所述第二连接板(10)的底部转动连接活动轴(11),所述活动轴(11)的底部固定安装支撑单元(12),所述支撑柱(2)的底部侧面固定安装有加固单元(15);
限位单元(6):所述限位单元(6)包含有卡位钉(61)、限位板(62)和限位柱(63),所述限位板(62)的顶部设有卡位钉(61),所述限位板(62)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柱(63),所述限位柱(63)活动连接在上支撑板(4)侧面的安装槽内;
支撑单元(12):所述支撑单元(12)包含有分力钉(121)、下支撑板(122)和支撑钉(123),所述下支撑板(122)的底部焊接有分力钉(121),所述下支撑板(122)的两侧通孔内穿插有支撑钉(123),所述下支撑板(122)与活动轴(11)的底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位单元(9),所述卡位单元(9)包含有导杆(91)、固定板(92)、扭轮(93)、左右螺旋丝杠(94)、活动块(95)、连接杆(96)和楔形卡位钉(97),所述固定板(92)有两个并固定在换撑柱(1)的侧面,两个固定板(92)之间固定连接有导杆(91),且两个固定板(92)之间转动连接有左右螺旋丝杠(94),所述左右螺旋丝杠(94)左右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左右螺旋丝杠(94)左右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活动块(95)侧面的螺孔,所述活动块(95)侧面的滑孔与导杆(91)滑动连接,所述左右螺旋丝杠(94)的一端穿过固定板(92)并且连接扭轮(93),所述活动块(95)的上侧固定有连接杆(96),所述连接杆(96)的一端穿过换撑柱(1)前侧的矩形通槽并且延伸至卡接通槽,且连接杆(96)的端部固定在楔形卡位钉(97),所述楔形卡位钉(97)位于卡接通槽内且与齿条(16)侧面的齿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单元(13),所述连接单元(13)包含有左侧连接柱(131)和方形连接块(132),所述左侧连接柱(131)的一端固定在换撑柱(1)上,所述左侧连接柱(131)的另一端固定有方形连接块(132),所述方形连接块(132)的侧面开设有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右侧连接柱(14),所述右侧连接柱(14)的一端固定在换撑柱(1)上,所述右侧连接柱(14)的另一端开设有方形槽口并且在其表面开设有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固单元(15),所述加固单元(15)包含有摩擦块(151)和弹簧(152),所述弹簧(152)固定连接在支撑柱(2)的侧面,且弹簧(15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摩擦块(151),所述摩擦块(151)与换撑柱(1)的竖向通孔内侧摩擦接触。
CN201922367897.2U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基坑支护换撑结构 Active CN2123758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67897.2U CN212375871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基坑支护换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67897.2U CN212375871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基坑支护换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75871U true CN212375871U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57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67897.2U Active CN212375871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基坑支护换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758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14329A (zh) * 2021-11-23 2022-01-11 中山大学 一种支撑稳固的岩土隧道基坑支护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14329A (zh) * 2021-11-23 2022-01-11 中山大学 一种支撑稳固的岩土隧道基坑支护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75871U (zh) 一种基坑支护换撑结构
CN110295669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及加固方法
CN208346621U (zh) 一种适用于抢险救灾的装配式桥梁墩台
CN110258786A (zh) 一种全装配式混凝土梁-混凝土柱-钢支撑组合连接节点
CN208586617U (zh) 一种深基坑开挖支护装置
CN213978970U (zh) 一种基坑支护高强度加固装置
CN219316491U (zh) 一种传统建筑结构榫卯节点加固装置
CN209243595U (zh) 一种支撑钢柱
CN110847423A (zh) 一种半钢接框架内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CN208396009U (zh) 一种便于安装连接的钢结构连接构件
CN208267154U (zh) 一种可恢复功能耗能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CN208328702U (zh) 一种桥梁建筑施工用预应力锚具
CN214272130U (zh) 一种挡土墙加固结构
CN214462770U (zh) 一种用于支撑墙体的环保加固装置
CN211228471U (zh) 一种地基基础加固结构
CN210134533U (zh) 一种装配式钢木耗能减震节点
CN215633032U (zh) 一种拼接式隧道仰拱结构
CN205188965U (zh) 一种用于边坡治理设备的导向支架
CN212983841U (zh) 一种便于二次加固的公路桥梁桩基
CN211447340U (zh) 一种半钢接框架内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CN220150983U (zh) 一种抗震加固结构
CN217580331U (zh) 一种工程基桩抗压静载试验检测装置
CN218969963U (zh) 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
CN220166881U (zh) 一种预应力锚索组合抗滑结构
CN220266515U (zh) 一种岩土地基加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