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69963U - 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69963U
CN218969963U CN202223170895.2U CN202223170895U CN218969963U CN 218969963 U CN218969963 U CN 218969963U CN 202223170895 U CN202223170895 U CN 202223170895U CN 218969963 U CN218969963 U CN 218969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rod
rods
guide
grou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7089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沛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17089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699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69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699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基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包括多个加固结构,所述多个加固结构通过拼接件进行拼接,加固结构包括加固板和支撑板,支撑板位于加固板之上,支撑板和加固板之间通过导向件连接,支撑板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端部与加固板转动连接,加固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加固桩。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使多个加固结构以及地基之间形成一个整体,提高地基的加固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人工地基需要进行加固处理,这时就会使用到地基处理结构来进行加固。
申请号为202111350157.3,专利名称为一种地基处理用稳定加固结构,公开了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之间靠上端处通过多个安装螺栓固定设置有覆盖机构,两个所述侧板相对的一侧靠下端的中心处均开设有卡槽,两个所述卡槽的内部均滑动设置有卡块,两个所述卡块之间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端面靠两侧处均固定孔,两个所述固定孔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抗拔机构,两个所述侧板相反的一侧中心处均固定设置有辅助机构。通过把抗拔机构埋在碎石内,并且在此过程中覆盖机构会对碎石进行覆盖加固,同时转动手轮,手轮转动带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带动螺套移动,在螺套移动的过程中便可调节二号加强杆的位置,而加强杆在被调节移动的过程中,即可使得一号加强杆和二号加强杆相互靠拢,通过碎石从而起到夹持的作用,进而加强整体的稳定性。
但是,在该专利中,加固结构之间无法拼接,无法将待加固的地基形成一个整体,地基的支撑能力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使多个加固结构以及地基之间形成一个整体,提高地基的加固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包括多个加固结构,所述多个加固结构通过拼接件进行拼接,加固结构包括加固板和支撑板,支撑板位于加固板之上,支撑板和加固板之间通过导向件连接,支撑板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端部与加固板转动连接,加固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加固桩。
进一步地,所述加固桩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端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拼接件包括多个拼接杆,多个拼接杆的两端均开设有与连接柱相适配的卡口。
进一步地,所述加固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倒“V”形的加强筋,多个加强筋与多个加固桩间隔设置,加强筋的两端部分别与两侧的加固桩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向件分别位于支撑板的两侧,导向件包括导向杆和套杆,导向杆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套杆与加固板固定连接,导向杆的底端置于套杆内并与套杆滑动连接,导向杆和套杆的轴心线与加固桩的轴心线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与导向杆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灌浆孔,导向杆内开设有第二灌浆孔,加固板与套杆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三灌浆孔,加固桩的内部开设有第四灌浆孔,第一灌浆孔与第二灌浆孔连通,第二灌浆孔与套杆的内腔连通,套杆的内腔与第三灌浆孔连通,第三灌浆孔与第四灌浆孔连通。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旋转螺纹杆,通过螺纹杆带动加固板以及多个加固桩向下移动,深入到地基的土层中,并通过拼接件将同一高度上的多个加固结构进行拼接,然后,继续进行地基土层的铺填等操作,使多个加固结构以及地基之间形成一个整体,提高地基的加固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撑板;2-加固板;3-加固桩;4-拼接杆;
11-螺纹杆;12-导向杆;13-第一灌浆孔;14-第二灌浆孔;21-套杆;22-加强筋;23-第三灌浆孔;31-连接杆;32-连接柱;33-第四灌浆孔;41-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包括多个加固结构,所述多个加固结构通过拼接件进行拼接,加固结构包括加固板2和支撑板1,支撑板1位于加固板2之上,支撑板1和加固板2之间通过导向件连接,支撑板1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螺纹杆11的端部与加固板2转动连接,加固板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加固桩3。
在实际使用过中,旋转螺纹杆11,通过螺纹杆11带动加固板2以及多个加固桩3向下移动,深入到地基的土层中,并通过拼接件将同一高度上的多个加固结构进行拼接,然后,继续进行地基土层的铺填等操作,使多个加固结构以及地基之间形成一个整体,提高地基的加固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固桩3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31,连接杆31的端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32,拼接件包括多个拼接杆4,多个拼接杆4的两端均开设有与连接柱32相适配的卡口41。
在实际使用中,通过将不同加固结构的两个连接杆31上的连接柱32分别置于拼接杆4两端的卡口41内,将多个加固结构进行横向或纵向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固板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倒“V”形的加强筋22,多个加强筋22与多个加固桩3间隔设置,加强筋22的两端部分别与两侧的加固桩3固定连接。加强筋22的设置增加加固桩3的支撑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向件分别位于支撑板1的两侧,导向件包括导向杆12和套杆21,导向杆12与支撑板1固定连接,套杆21与加固板2固定连接,导向杆12的底端置于套杆21内并与套杆21滑动连接,导向杆12和套杆21的轴心线与加固桩3的轴心线重合。
在实际使用中,在加固板2升降的过程中,导向杆12沿套杆21滑动,导向杆12和套杆21配合限制加固板2的周向运动,使加固板2只能进行升降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1与导向杆12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灌浆孔13,导向杆12内开设有第二灌浆孔14,加固板2与套杆2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三灌浆孔23,加固桩3的内部开设有第四灌浆孔33,第一灌浆孔13与第二灌浆孔14连通,第二灌浆孔14与套杆21的内腔连通,套杆21的内腔与第三灌浆孔23连通,第三灌浆孔23与第四灌浆孔33连通。
在实际使用中,水泥浆通过第一灌浆孔13、第二灌浆孔14、套杆21的内腔以及第三灌浆孔23到达第四灌浆孔33,提高加固桩3的支撑能力。当支撑板1置于水泥层内且加固桩3的底端置于水泥层内时,水泥浆将第一灌浆孔13、第二灌浆孔14、套杆21的内腔、第三灌浆孔23以及第四灌浆孔33填充后,有利于上层水泥层与下层水泥层之间的连接,提高水泥层之间之间的支撑能力,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加固结构,所述多个加固结构通过拼接件进行拼接,加固结构包括加固板(2)和支撑板(1),支撑板(1)位于加固板(2)之上,支撑板(1)和加固板(2)之间通过导向件连接,支撑板(1)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螺纹杆(11)的端部与加固板(2)转动连接,加固板(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加固桩(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桩(3)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31),连接杆(31)的端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32),拼接件包括多个拼接杆(4),多个拼接杆(4)的两端均开设有与连接柱(32)相适配的卡口(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倒“V”形的加强筋(22),多个加强筋(22)与多个加固桩(3)间隔设置,加强筋(22)的两端部分别与两侧的加固桩(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向件分别位于支撑板(1)的两侧,导向件包括导向杆(12)和套杆(21),导向杆(12)与支撑板(1)固定连接,套杆(21)与加固板(2)固定连接,导向杆(12)的底端置于套杆(21)内并与套杆(21)滑动连接,导向杆(12)和套杆(21)的轴心线与加固桩(3)的轴心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与导向杆(12)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灌浆孔(13),导向杆(12)内开设有第二灌浆孔(14),加固板(2)与套杆(2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三灌浆孔(23),加固桩(3)的内部开设有第四灌浆孔(33),第一灌浆孔(13)与第二灌浆孔(14)连通,第二灌浆孔(14)与套杆(21)的内腔连通,套杆(21)的内腔与第三灌浆孔(23)连通,第三灌浆孔(23)与第四灌浆孔(33)连通。
CN202223170895.2U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 Active CN2189699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0895.2U CN218969963U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0895.2U CN218969963U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69963U true CN218969963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67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70895.2U Active CN218969963U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699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57028U (zh) 一种软土地基的加固结构
CN108661664A (zh) 一种隧道破碎带施工方法及组合支护装置
CN106930300A (zh) 一种土工合成材料增强土面层的边坡防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7059882A (zh) 拱形锚网与桩锚联合支护结构
CN110777836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板式-锚杆复合基础及其使用方法
CN218969963U (zh) 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
CN108119164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复合支护结构
CN108643255A (zh) 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纠倾法
CN211872957U (zh) 一种地基施工支撑的加固结构
CN211713941U (zh) 一种用于地基处理的夯实设备
CN109706987A (zh)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内部顶升纠倾方法
CN209923938U (zh) 一种小型矩形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
CN207714357U (zh) 一种山地加固型铁塔基础
CN109869009A (zh)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断柱纠倾方法
CN202017197U (zh) 多节h型钢筋砼板桩焊接结构
CN212656252U (zh) 一种新型输电线路杆塔基础
CN210621717U (zh) 一种装配式基坑支撑系统
CN207392201U (zh) 一种可移动式注浆平台
CN208685646U (zh) 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CN111206630A (zh) 斜塔纠正方法
CN208346792U (zh) 一种地基的加固结构
CN220117119U (zh) 一种水利护坡加强修复装置
CN206545211U (zh) 一种软弱地基边坡加固结构
CN219410463U (zh) 一种用于沥青路面铺设格栅装置的高度调节机构
CN108661061A (zh) 铰接节点对撑式锚固桩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