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85646U - 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85646U
CN208685646U CN201821000112.7U CN201821000112U CN208685646U CN 208685646 U CN208685646 U CN 208685646U CN 201821000112 U CN201821000112 U CN 201821000112U CN 208685646 U CN208685646 U CN 2086856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ladder
layer
pile
raf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001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No6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No6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No6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No6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0011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856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856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856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包括混凝土筏板、钢筋混凝土主桩、基础底板、混凝土上层和混凝土下层,基础底板设于混凝土筏板的顶部上方,基础底板与混凝土筏板固连,混凝土上层设于基础底板的顶部上方,混凝土上层与基础底板固连,钢筋混凝土主桩和混凝土下层设于混凝土筏板的底部下方,混凝土筏板与钢筋混凝土主桩固连,钢筋混凝土主桩与混凝土下层固连。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耗时短、抗压能力强、稳固性好、工作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地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地基基础是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基基础的稳固,才能使上面的建筑能使用的更为久远,因地基基础以及上方建筑的自身重量等一些原因,对天然地基产生压力,会造成一系列破坏建筑稳定的影响,如地基沉降等,地基沉降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地基的沉降程度,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地基基础的抗压能力和稳固性以及地基基础对天然地基的压力压强大小。在建筑的地基结构设计中,如果地基的抗压能力不强,稳固性不够,则会造成地基的沉降量过大,不仅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更威胁到结构的安全。
目前,深桩基结构花费巨大,耗时较长,养护复杂,同时,传统的平面筏板基础虽然能够减轻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带来的影响,但对建筑物在水平力(地震力和风力)作用下稳固性的提高并没有太好的效果,如全部使用深桩基础造价很高,而采用普通的条形基础单一的筏板基础等因其抗压能力不强会引起大量下沉甚至倾斜,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且普通地基基础结构采用很厚的混凝土层作为地基,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浪费严重。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抗压能力强、稳固性好、工作可靠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包括混凝土筏板、钢筋混凝土主桩、基础底板、混凝土上层和混凝土下层,基础底板设于混凝土筏板的顶部上方,基础底板与混凝土筏板固连,混凝土上层设于基础底板的顶部上方,混凝土上层与基础底板固连,钢筋混凝土主桩和混凝土下层设于混凝土筏板的底部下方,混凝土筏板与钢筋混凝土主桩固连,钢筋混凝土主桩与混凝土下层固连。
进一步,混凝土下层包括阶梯层、第一支撑柱和石料层,阶梯层半包裹于石料层上,第一支撑柱设于石料层内,第一支撑柱与石料层紧密贴合,第一支撑柱的顶面与阶梯层的内表面固连,第一支撑柱的底面与石料层的底面平齐。
进一步,混凝土上层包括支撑平台,支撑平台的上表面开有U型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进一步,所述阶梯层包括第一阶梯、两个第二阶梯和两个第三阶梯,两个第二阶梯对称布置于第一阶梯两侧,两个第三阶梯亦对称布置于第一阶梯两侧,第一阶梯的上表面为水平面,第一阶梯的底面与第二阶梯的上表面固连,第二阶梯的上表面亦为水平面,第二阶梯的底面与第三阶梯的上表面固连,第三阶梯的上表面亦为水平面。第三阶梯的底面与石料层的底面平齐。
进一步,钢筋混凝土主桩的底面与混凝土下层的第一阶梯的上表面固连,钢筋混凝土主桩的顶面与混凝土筏板的底面固连。
进一步,第一支撑柱为一字形,第一支撑柱的长度与第一阶梯的上表面的长度宜相同。
进一步,建筑地基基础结构还包括两个第一钢筋混凝土桩、两个第二钢筋混凝土桩和两个第三钢筋混凝土桩,两个第一钢筋混凝土桩对称设于第一阶梯的水平上表面两端,第一钢筋混凝土桩的顶面与混凝土筏板的底面固连,第一钢筋混凝土桩的底面与第一阶梯的水平上表面固连;两个第二钢筋混凝土桩分别设于两个第二阶梯的水平上表面,第二钢筋混凝土桩的顶面与混凝土筏板的底面固连,第二钢筋混凝土桩的底面第二阶梯的水平上表面固连;两个第三钢筋混凝土桩分别设于两个第三阶梯的水平上表面,第三钢筋混凝土桩的顶面亦与混凝土筏板的底面固连,第三钢筋混凝土桩的底面与第三阶梯的水平上表面固连。
以上所有固连的方式均可为嵌入式连接。
进一步,混凝土下层还包括混凝土填充层,混凝土填充层设于钢筋混凝土主桩的侧面、第一钢筋混凝土桩的侧面、混凝土筏板的底面和第一阶梯的水平上表面围成的空间内。混凝土填充层的上表面与混凝土筏板的底面固连,混凝土填充层的底面与第一阶梯的水平上表面固连,混凝土填充层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钢筋混凝土桩的侧面和钢筋混凝土主桩的侧面固连。混凝土填充层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第一支撑柱的底部设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与第一支撑柱固连。
进一步,混凝土筏板由钢筋混凝土制成,混凝土筏板有助于减少地基的压力,使地基更加稳固。向钢筋混凝土主桩的侧面、第一钢筋混凝土桩的侧面、混凝土筏板的底面和第一阶梯的水平上表面围成的空间内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填充层时,混凝土筏板的存在,一方面能让施工组织在灌注混凝土后组成完整的地基基础结构,另一方面能实现抗压,有助于减少地基的压力,使地基更加稳固;同时在第一钢筋混凝土桩、第二钢筋混凝土桩和第三钢筋混凝土桩的作用下,能有效增大混凝土筏板的荷载强度,以利于在灌注混泥土过程中有效避免混凝土筏板的变形。
钢筋混凝土主桩连接在混凝土筏板和第一阶梯之间,可以使混凝土筏板和第一阶梯更加稳固,具有支撑上部结构的作用,防止地基被压塌,有效的避免被建筑物压垮的情况发生。
使用本实用新型之建筑地基基础结构时,施工组织可以在U型槽上建筑墙体,墙体的下端置于U型槽内。U型槽能承担住墙体对其的压力,U型槽一方面具有支撑加固的作用,另一方面施工组织可以顺着U型槽砌筑墙体,有利于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建筑物对U型槽的压力通过支撑平台、基础底板传递至混凝土筏板上,混凝土筏板把建筑物对其自身的压力传递至钢筋混凝土主桩、第一钢筋混凝土桩、第二钢筋混凝土桩和第三钢筋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主桩、第一钢筋混凝土桩把其自身所受的压力传递到第一阶梯上,第二钢筋混凝土桩把其自身所受的压力传递到第二阶梯上,第三钢筋混凝土桩把其自身所受的压力传递到第三阶梯上,第一阶梯再把压力传递到石料层和第二阶梯,第二阶梯把压力传递到石料层和第三阶梯,第三阶梯把压力传递到石料层和地面,以利于减少建筑物对地基的压力。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存在,有助于传递压力,增加地基的抗压能力。最终石料层把其自身所受的压力也传递到地面,从而进一步减少建筑物对地基的压力,增加地基的抗压能力。同时,石料层还具有支撑作用,支撑了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防止其向下塌陷,石料层有助于分散压力,提高地基的稳固性。
且,第一支撑柱为一字形,混凝土筏板把建筑物对其的压力通过第一阶梯传递到第一支撑柱,有利于分担混凝土筏板上的压力,从而提高地基的抗压能力,第一支撑柱有助于传递建筑物对混凝土筏板的压力,防止建筑物把混凝土筏板压塌。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耗时短、抗压能力强、稳固性好、工作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上层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下层的剖面图。
图中:1、混凝土下层,101、混凝土填充层,102、第一阶梯,103、第二阶梯,104、第三阶梯,105、第一支撑柱,106、第二支撑柱,107、石料层,2、混凝土筏板,3、钢筋混凝土主桩,4、基础底板,5、混凝土上层,501、支撑平台,502、U型槽,6、第一钢筋混凝土桩,7、第二钢筋混凝土桩,8、第三钢筋混凝土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包括混凝土筏板2、钢筋混凝土主桩3、基础底板4、混凝土上层5和混凝土下层1,基础底板4设于混凝土筏板2的顶部上方,基础底板4与混凝土筏板2固连,混凝土上层5设于基础底板4的顶部上方,混凝土上层5与基础底板4固连,钢筋混凝土主桩3和混凝土下层1设于混凝土筏板2的底部下方,混凝土筏板2与钢筋混凝土主桩3固连,钢筋混凝土主桩3与混凝土下层1固连。
混凝土下层1包括阶梯层、第一支撑柱105和石料层107,阶梯层半包裹于石料层107上,第一支撑柱105设于石料层107内,第一支撑柱105与石料层107紧密贴合,第一支撑柱105的顶面与阶梯层的内表面固连,第一支撑柱105的底面与石料层107的底面平齐。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105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阶梯层包括第一阶梯102、两个第二阶梯103和两个第三阶梯104,两个第二阶梯103对称布置于第一阶梯102两侧,两个第三阶梯104亦对称布置于第一阶梯102两侧,第一阶梯102的上表面为水平面,第一阶梯102的底面与第二阶梯103的上表面固连,第二阶梯103的上表面亦为水平面,第二阶梯103的底面与第三阶梯104的上表面固连,第三阶梯104的上表面亦为水平面。第三阶梯104的底面与石料层107的底面平齐。
钢筋混凝土主桩3的底面与混凝土下层1的第一阶梯102的上表面固连,钢筋混凝土主桩3的顶面与混凝土筏板2的底面固连。
第一支撑柱105为一字形,第一支撑柱105的长度与第一阶梯102的上表面的长度相同。
建筑地基基础结构还包括两个第一钢筋混凝土桩6、两个第二钢筋混凝土桩7和两个第三钢筋混凝土桩8,两个第一钢筋混凝土桩6对称设于第一阶梯102的水平上表面两端,第一钢筋混凝土桩6的顶面与混凝土筏板2的底面固连,第一钢筋混凝土桩6的底面与第一阶梯102的水平上表面固连;两个第二钢筋混凝土桩7分别设于两个第二阶梯103的水平上表面,第二钢筋混凝土桩7的顶面与混凝土筏板2的底面固连,第二钢筋混凝土桩7的底面第二阶梯103的水平上表面固连;两个第三钢筋混凝土桩8分别设于两个第三阶梯104的水平上表面,第三钢筋混凝土桩8的顶面亦与混凝土筏板2的底面固连,第三钢筋混凝土桩8的底面与第三阶梯104的水平上表面固连。
以上所有固连的方式均可为嵌入式连接。
混凝土下层1还包括混凝土填充层101,混凝土填充层101设于钢筋混凝土主桩3的侧面、第一钢筋混凝土桩6的侧面、混凝土筏板2的底面和第一阶梯102的水平上表面围成的空间内。混凝土填充层101的上表面与混凝土筏板2的底面固连,混凝土填充层101的底面与第一阶梯102的水平上表面固连,混凝土填充层101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钢筋混凝土桩6的侧面和钢筋混凝土主桩3的侧面固连。混凝土填充层101的数量为两个。
第一支撑柱105的底部设有第二支撑柱106,第二支撑柱106与第一支撑柱105固连。
混凝土上层5包括支撑平台501,支撑平台501的上表面开有U型槽502。
混凝土筏板2由钢筋混凝土制成,混凝土筏板有助于减少地基的压力,使地基更加稳固。向钢筋混凝土主桩3的侧面、第一钢筋混凝土桩6的侧面、混凝土筏板2的底面和第一阶梯102的水平上表面围成的空间内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填充层101时,混凝土筏板2的存在,一方面能让施工组织在灌注混凝土后组成完整的地基基础结构,另一方面能实现抗压,有助于减少地基的压力,使地基更加稳固;同时在第一钢筋混凝土桩6、第二钢筋混凝土桩7和第三钢筋混凝土桩8的作用下,能有效增大混凝土筏板2的荷载强度,以利于在灌注混泥土过程中有效避免混凝土筏板2的变形。
钢筋混凝土主桩3连接在混凝土筏板2和第一阶梯102之间,可以使混凝土筏板2和第一阶梯102更加稳固,具有支撑上部结构的作用,防止地基被压塌,有效的避免被建筑物压垮的情况发生。
使用本实用新型之建筑地基基础结构时,施工组织可以在U型槽502上建筑墙体,墙体的下端置于U型槽502内。U型槽502能承担住墙体对其的压力,U型槽502一方面具有支撑加固的作用,另一方面施工组织可以顺着U型槽502砌筑墙体,有利于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建筑物对U型槽502的压力通过支撑平台501、基础底板4传递至混凝土筏板2上,混凝土筏板2把建筑物对其自身的压力传递至钢筋混凝土主桩3、第一钢筋混凝土桩6、第二钢筋混凝土桩7和第三钢筋混凝土桩8,钢筋混凝土主桩3、第一钢筋混凝土桩6把其自身所受的压力传递到第一阶梯102上,第二钢筋混凝土桩7把其自身所受的压力传递到第二阶梯103上,第三钢筋混凝土桩8把其自身所受的压力传递到第三阶梯104上,第一阶梯102再把压力传递到石料层107和第二阶梯103,第二阶梯103把压力传递到石料层107和第三阶梯104,第三阶梯104把压力传递到石料层107和地面,以利于减少建筑物对地基的压力。第一阶梯102、第二阶梯103和第三阶梯104的存在,有助于传递压力,增加地基的抗压能力。最终石料层107把其自身所受的压力也传递到地面,从而进一步减少建筑物对地基的压力,增加地基的抗压能力。同时,石料层107还具有支撑作用,支撑了第一阶梯102、第二阶梯103和第三阶梯104,防止其向下塌陷,石料层107有助于分散压力,提高地基的稳固性。
且,第一支撑柱105为一字形,混凝土筏板2把建筑物对其的压力通过第一阶梯102传递到第一支撑柱105,有利于分担混凝土筏板2上的压力,从而提高地基的抗压能力,第一支撑柱105有助于传递建筑物对混凝土筏板2的压力,防止建筑物把混凝土筏板2压塌。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筏板、钢筋混凝土主桩、基础底板、混凝土上层和混凝土下层,基础底板设于混凝土筏板的顶部上方,基础底板与混凝土筏板固连,混凝土上层设于基础底板的顶部上方,混凝土上层与基础底板固连,钢筋混凝土主桩和混凝土下层设于混凝土筏板的底部下方,混凝土筏板与钢筋混凝土主桩固连,钢筋混凝土主桩与混凝土下层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混凝土下层包括阶梯层、第一支撑柱和石料层,阶梯层半包裹于石料层上,第一支撑柱设于石料层内,第一支撑柱与石料层紧密贴合,第一支撑柱的顶面与阶梯层的内表面固连,第一支撑柱的底面与石料层的底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混凝土上层包括支撑平台,支撑平台的上表面开有U型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层包括第一阶梯、两个第二阶梯和两个第三阶梯,两个第二阶梯对称布置于第一阶梯两侧,两个第三阶梯亦对称布置于第一阶梯两侧,第一阶梯的上表面为水平面,第一阶梯的底面与第二阶梯的上表面固连,第二阶梯的上表面亦为水平面,第二阶梯的底面与第三阶梯的上表面固连,第三阶梯的上表面亦为水平面;第三阶梯的底面与石料层的底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建筑地基基础结构还包括两个第一钢筋混凝土桩、两个第二钢筋混凝土桩和两个第三钢筋混凝土桩,两个第一钢筋混凝土桩对称设于第一阶梯的水平上表面两端,第一钢筋混凝土桩的顶面与混凝土筏板的底面固连,第一钢筋混凝土桩的底面与第一阶梯的水平上表面固连;两个第二钢筋混凝土桩分别设于两个第二阶梯的水平上表面,第二钢筋混凝土桩的顶面与混凝土筏板的底面固连,第二钢筋混凝土桩的底面第二阶梯的水平上表面固连;两个第三钢筋混凝土桩分别设于两个第三阶梯的水平上表面,第三钢筋混凝土桩的顶面亦与混凝土筏板的底面固连,第三钢筋混凝土桩的底面与第三阶梯的水平上表面固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混凝土下层还包括混凝土填充层,混凝土填充层设于钢筋混凝土主桩的侧面、第一钢筋混凝土桩的侧面、混凝土筏板的底面和第一阶梯的水平上表面围成的空间内;混凝土填充层的上表面与混凝土筏板的底面固连,混凝土填充层的底面与第一阶梯的水平上表面固连,混凝土填充层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钢筋混凝土桩的侧面和钢筋混凝土主桩的侧面固连。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柱的底部设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与第一支撑柱固连。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混凝土筏板由钢筋混凝土制成。
CN201821000112.7U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Active CN2086856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00112.7U CN208685646U (zh)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00112.7U CN208685646U (zh)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85646U true CN208685646U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79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00112.7U Active CN208685646U (zh)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856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9756A (zh) * 2018-06-27 2018-09-28 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9756A (zh) * 2018-06-27 2018-09-28 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74619U (zh) 倒筏板混凝土地坪
CN201770942U (zh) 用于软土地基现场浇注混凝土连续梁桥支架
CN103215889A (zh) 一种用于较差地质条件的拱桥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208685646U (zh) 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CN201137149Y (zh) 膨胀土路堑边坡加固结构
CN202730796U (zh) 既有挡土墙肋板式卸荷加固结构
CN202767102U (zh) 一种组合式衡重挡土墙
CN202644543U (zh) 一种组合式可回收的基坑支护内支撑立柱
CN108035205A (zh) 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设施
CN108589756A (zh) 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CN209759925U (zh) 一种适用于深厚软基的装配式路基施工系统
CN202430682U (zh) 透空式防波堤
CN110295573A (zh) 能适应施工期恶劣水文气象条件的河道护岸工程护坡结构
CN206545218U (zh) 一种加固型地基与基础
CN213804852U (zh) 一种肋板式挡墙桥台
CN108560577A (zh) 海洋风电桩桶复合基础
CN212656252U (zh) 一种新型输电线路杆塔基础
CN211973356U (zh) 一种软土地基堤防结构
CN204676591U (zh) 槽边施工升降机基础
CN203256771U (zh) 一种半重力式柱板联合挡土墙结构
CN102383417B (zh) 组合式框架桩
CN111576469A (zh) 一种新型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及施工方法
CN206887976U (zh) 一种可适应大波浪的沉箱结构
CN205387721U (zh) 一种公路挡土墙加固结构
CN212223764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水坝防渗透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